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地产项目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地产项目研究范文1
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有部分开发商为了规避政策方向,开始选择朝向商业地产的方向所转型,诸如万科、龙湖、绿城、万达以及世茂的地产商纷纷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除此之外,一些来自于海外的外资企业也开始进军国内市场,例如凯德置地、中信等等。相较于普通地产来说,商业地产工程开发的项目管理流程会相对繁琐一些,具体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首先,项目设计内容要同时考虑到项目的招商定位与专业整合;其次,应充分表现出市场招商与市场推广的实际作用;再次,进一步明确出商业地产工程的管理目标,结合市场现状来展开有效控制;第四,要确定出经营战略与工程项目的发展方向;第五,同当地的政府部门与商委部门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第六,对资金成本的运营要求较高。为此,商业地产企业在开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要结合行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项目管理方案。
一、相关概念概述
1.项目管理的定义
简单一些解释,项目管理所指的即为将各种已有资源应用于目标,以此来满足各方面的既定要求。项目管理本身是个系统化且综合化的管理过程,其中主要包括目标管理、策划管理以及流程管理这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他需要贯穿于整个商业地产项目的整个实施阶段。
2.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工程建设可被分为以下的四个阶段: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准备阶段、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以及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组织结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范围管理、内容设计管理、财务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协调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材料采购管理等等。
3.商业地产与普通地产的区别
相较于住宅地产来说,商业地产的外表看起来更加的高端且上档次,但其内部的管理工作却是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工程项目的建设构造也相对复杂的多。开发商需要在众多的矛盾问题中找到平衡点,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不均衡因素,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去满足不同类型客户所提出的不同需求,将地产项目与商业开发紧密的关联到一起,调整好市场风险与经济收益之间的比例。
住宅地产工程开发同商业地产工程开发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从开发过程的角度来分析,住宅地产的发展会经历两个阶段,而商业地产的发展只有一个阶段。其中,住宅地产的两个发展阶段为:首先,充分把握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市场需求,在得到一块地后,只要拥有一定的运营资本即可完成项目,通过成功销售后项目完成,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机会主义色彩;其次,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催化了产业链的成熟,这些能力水平不高的地产开发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所留下来的均是有着较强操作能力与资金雄厚的开发商。
相较于住宅地产来看,商业地产只需要经历一个发展阶段。住宅地产在将住宅成功售出后即可得到经济收益,但商业地产却需要历经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奋斗目标,这是两者之间所存在的最大差距。
商业地产工程的开发运营需要有科学化的完整体系作为支持,其中包括行业市场内的运行资料、运行数据、发展预期以及执行方法等等。此外,商业地产工程开发需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发过程中,其最主要的开发目标即为工程项目的运营成功。更加直白一些解释,真正能够被称之为成功的商业地产是不能够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的,而是应该经过长期且耐心的培育,才能够将工程项目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商业地产上将会从中获取更多的济收益。
二、我国商业地产工程项目开发管理中的问题
1.项目的定位水平不高
商业地产工程项目开发的收益者包括开发商、投资商、经营商以及消费者等。从收益层面来进行分析,商业地产工程开发的主要意义是平衡好各个受益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绝大多数的开发商都没有明确认识到商业地产开发的真实内涵,从而在具体的开发工作中无意或有意的模糊掉了商业地产工程开发的核心观念。正确的做法为,在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商业地产工程的前期定位与招商管理,在项目开发后期则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通过此种方式来提高商业地产工程的盈利水平。然而,如果开发商对当地市场环境的消费偏好、商业文化、业态发展形势没有做出正确的分析,那么将会导致工程项目的定位出现偏差,不仅会大大提高商业地产项目的管理难度,同时还会减少最终的经济收益。
2.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资金问题
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商业地产工程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最突出问题即为资金的使用问题,具体表现为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以及资金筹资难度过大等等。由于我国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管理工作对于资金的依赖性较高,因此需要开发商对这一问题给予更高的重视。在开展工程项目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开发商都存在着预算设计不科学、资金分配不规范等情况,稍有不慎还会导致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提前流产。针对其中的某一项支出来说,商业地产工程项目如果想要顺利完成开发工作,就必须要先获得土地的使用权限,但根据国家规定,土地的使用费用需要在三个月内完全结清,那么也就意味着商业地产开发商要拥有一大笔可用资金,从而承受难以想象的资金压力与财务风险。
3.监督建设工程项目缺少公平性
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工程开发企业均拥有着配套的管理部门,其中包括工程建设部门、图纸设计规划部门、工程项目的造价部门等等。由于各个部门中的专业人员与相关设施配套非常齐全,因此工程项目开发企业经常会直接参与到施工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监督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就造成了管理不到位、事故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一直以来,由于监督力量不足,从而导致很多房屋建筑出现了使用问题,对地产开发商与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房产公司为工程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并且同监督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委托关系,因此或多或少的会在处理施工材料时存在着降低放行标准的情况,因为在选择施工材料时优先考虑的是价格,所以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三、商业地产工程开发管理的优化
1.科学化选址,结合当地的市场环境来进行业态定位
对于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管理工作来说,科学化选址是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的主要战略决策,商业地产企业需要结合当地的行业市场与经济条件来确定好选址计划,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档次、工程运营模式等等。
(1)明确商业地产工程的销售模式
商业地产开发商在确定工程项目之前,要决定好项目是要销售还是租赁,这直接关乎到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运营模式管理,投资部门与营销部门要在当地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段的经济状况与商业需求来制定出项目租售决策。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最终的选择方案为租售结合,那么就要去进一步明确好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避免为后面的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明确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档次
工程项目的档次水平将同项目在运营期间的投资管理与成本管理产生直接性的关系,同时也就意味着项目日后所需要面向的消费者层次。在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方需要按照项目档次标准来合理化的选择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
(3)明确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业态组合模式
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业态定位需要同时考虑好多个方面的业态条件,其中包括承重条件、电量条件、给排水条件以及燃气条件等等。即使是在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初期,营销部门无无法准确的给出设计方案,那么在进入到深化阶段后,也要在第一时间将业态组合模式确定出来,避免在后期因工程项目的反复拆改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2.进一步明确地产项目的具体计划与时间要求
(1)制定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所指的即为工程项目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进度、历时估算以及成本估算都需要建立在现实条件基础之上,并且要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讨论,尽可能的提高项目计划的准确性。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尝试通过任务分解法来整理计划内容,将工程项目的所有工作、资源以及预算内容按照时序来组成基准线计划,为日后的项目管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2)绩效衡量
针对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信息系统制定出科学化的衡量标准,其中应该优先考虑的即为时间,在很多时候,时间绩效的衡量是最简单且最直观的,管理人员只需要去观看时间表中的几个关键点,判断工程开发作业是否达到计划时间即可。
3.做好对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
在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管理工作中,成本控制所指的即为,在预算计划的允许范围内且达到工程开发质量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支出,其中主要包括了地产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成本控控制以及资源计划等几个重要方面。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确保企业最终利益所得的基础条件,在ι桃档夭项目进行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将通过前期竞拍活动所得到的土地进行合理化的分配使用,即可达到减少成本支出的目的。然而,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产建筑的安装费用是开发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成本支出,因此需要将此方面设为项目成本控制公工作中的重点对象。
4.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主体需要同材料供应单位与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为了更好的约束双方的作业行为,首先需要完成的合作任务即为拟定经济管理合同,这是商业地产建设工程开发项目的核心重点。合同的形式主要包括买卖合同与贷款合同等,它的主要存在意义是为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给予调解服务。在我国,有关于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其中比较主要的是资金的回收情况,商业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与单位本身的利润空间将直接决定商业楼盘的施工进展。基于此,在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对于实际成本与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都需要借力于合同的约束力量,因此在日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大对项目合同的管理力度,同时妥善的处理好由合同纠纷所带来的相关索赔事宜。
参考文献:
[1]张媛媛,王寅生.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J].财会研究,2014(15).
[2]王琳.浅谈房地产项目管理[J].科技信息,2014(07).
[3]王玲.浅析房地产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四川建材,2015(3).
商业地产项目研究范文2
关键词: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资本运营产权式商铺颐高模式万达模式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与商业地产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目前在商业地产领域有“万达订单模式”、商业地产产权式商铺销售运营模式、房地产投资信托等等。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是个系统工程,并从商业地产运营的构成分析入手,结合成功案例和具体实践,从系统角度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商业运营商占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新型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商业地产运营构成研究
商业地产运营环节构成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环节应主要由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等三块构成。在商业地产整体运营中,商业是核心和本质,项目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其商业运营的成败;地产开发是基础和表现,没有主要包括拿地和建设的地产开发,附着其上的商业运营则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和载体;资本运营是线索和目的,商业地产运营的各环节都由资本运营实现耦合,并且任何商业项目都是以良性的资本运营为最终目的。
商业地产运营主体构成
根据运营环节构成,相应的运营主体应包括地产开发商、商业运营商和资本运营商。在商业地产实际运营中,可能出现主体重合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地产开发商同时承当了资本运营商的角色,并且承当了部分商业运营商的工作,这是我国现阶段商业地产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常用模式
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地产开发商除完成地产开发外,还参与项目选址、商业运营商的选择,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从功能来讲,地产开发是商业地产运营的基础和表现。地产开发是个阶段,而商业地产运营是个长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地产开发商并不适合整体运营的主导地位。但地产开发商具有资金雄厚、土地储备丰富、拿地、建设和销售流程熟悉的优势,并且由于商业地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认为首先是地产开发,然后才是商业经营。地产开发商占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具有先天优势。
万达模式是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类型的代表,其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地产商充分发挥自身领域优势,通过模块化的标准开发可大大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通过耦合大型商业,实现了商业地产运营的内在逻辑流程;在资本运营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住宅的短期销售模式,而是以地产为载体(分零销售、整体销售、整体上市等)实现资本运营。
但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分别是: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地产开发具有地产项目本身的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以地产耦合商业,地产占主动对其在整个项目中的利益博弈并无益处,商业运营商可能的变更对地产运营商影响巨大。除通过地产的载体、租金的形式外,资本运营未与商业运营实现耦合。商业运营与地产开发商通过契约方式的耦合,在实现商业的持续经营上(尤其是在商业低迷阶段时)存在一定隐患。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要求作为项目主体的地产开发商同时拥有商业经营、资本运营方面丰富的能力。
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商业运营商除完成商业运营外,还参与地产开发(主要是商业选址、商业设计和商业规划),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商业地产运营的核心是商业运营,无论是地产开发、资产运营,最终的盈利都需要商业运营来体现。商业运营商承担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有以下优势:商业运营商主导项目选址和前期规划,为后期商业运营的成功提供良好基础;商业运营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资产运营可与商业运营耦合,而不仅仅以地产为载体,可拓宽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渠道和手段。
下文以颐高商业地产模式为例,分析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情况。
颐高是一家以专业数码连锁业务为基础,IT蓝色房产、IT网络资讯为核心业务,融合IT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IT集团公司。其商业地产具体运营模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产耦合:颐高早期采用租赁、品牌输出等形式实现商业扩展;近年逐渐采取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进入商业地产运营的前端,直接与地产开发商在资产上进行耦合,占据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参与并主导商业物业的选址;用资产的形式与开发商形成强耦合;在项目之初即与开发商建立完善的开发商退出机制,获得项目建成后的资产处置权。
资本运营:颐高通过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获得房屋的产权处置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兼顾商业经营和物业资产的资本运营模式。
总结颐高资本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资产介入商业地产开发,建立完善开发商退出机制,完成开发商的资本周期(投入并获得合理回报);通过物业资产的部分销售、物业抵押、经营型贷款或引入信托投资等形式,平衡前期资产投入;部分物业长期持有,通过持续经营获得持续的商业收益,物业增值,满足投资人、信托基金的投资回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运营商占据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该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
充分发挥了商业运营商在商业领域的专业性,通过资产的强耦合关系实现商业运营在整体项目运营的主导地位,进而实现商业地产运营以商业运营为核心;充分发挥了地产开发商在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性;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地产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强化商业运营对项目的主导作用;除传统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模式外,还可实现以商业经营为载体的资产运营,使商业地产的运营更具有持续性;颐高商业模式事实上是实现了以商业为核心,以资本为杠杆的商业地产运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对商业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商业运营的领域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利用资本杠杆把控项目整体运营的能力。
比较分析
商业地产项目研究范文3
关键词:商业地产;投资风险;经营模式;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地产通常解释为大型购物中心,商场、商铺、商业步行街,商业地产的形式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商业地产项目,规模可达几十万平方米,规模小的仅几百平方米,甚至更小。就其经营形式而言,规模大的多采用整体开发、统一招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规模小的大多采用在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下,回收租金的模式;但更多更小规模的商业地产项目中如:住宅、公寓、写字楼的底商,这些小的商业地产项目和各类商业街则多采用商铺出售、零散经营的模式。
商业地产不同于住宅地产,住宅地产的用途相对简单,主要的功能仅仅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居住需求,面对的客户群相对比较单一,而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的选择、开发的策略、运作的模式、管理的理念等都十分关键,只有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细致的宣传策划、有序的招商运作、完善的经营管理、良好的外部环境、优质的物管服务,才能保证其地段价值不断提升,商业物业不断升值,商业业态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地产更加强调和注重的是商业的市场定位、市场的前景和商业业态组合,它是为了满足商业用途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开发和经营的产品。追求的是开发商、投资商与经营者三者之间的合作共赢。
1 地产投资风险分析
1.1行业本身存在的风险
从商业地产行业本身来看,一是商业地产发展前期是先天不足,后期商业地产开发无序发展;二是商业地产在开发中存在过分炒作行为;三是商业地产要价过高;四是商业产权过于多样化;五是经营定位和区域特征不相符;六是竞争加剧。在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认识误区和偏差。主要有三大误区:一是投资商业地产必赚钱;二是投资商业地产可长期赚钱;三是认为返租是一剂灵丹妙药。商业地产发展中的一系列偏差和误区。一是完全套用住宅地产的开发模式是商业地产公司经常犯的错误。二是经营者在经营思路上存在偏差。三是商业地产开发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四是商业地产开发中还存在着“首长工程、形象工程”的倾向。以上问题如不能很好得到正视及解决,投资商也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由此可见,商业地产项目较其他地产项目风险更大,因而必须对商业地产项目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加以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予以防范和规避。
1.2政策法规风险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四个关键性的因素,即:土地、资金、人才和政策。这四个方面如果哪一方面存在短板现象,这样的项目开发都很难取得成功。一个项目分析的再好,回报率再高但是如不符合政策法规要求的话,永远等于零,所以政策法规风险永远是第一的。政策法规风险就是指商业地产项目在投资决策开发之前要对在城市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交通、环境、建筑指标、其他地方性的法规等各个方面是否存在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商业地产项目最基本的要求;同样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也要符合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政府为配合商业网点规划必然要将市政建设向这一区位倾斜,人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可达性等都将向这一区位靠拢,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只有符合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成功。
商业地产项目地方性政策法规的风险评估就是指对地方政府是否为该商业地产项目的建设、招商和后期的运营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条款等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前趋利避害,以减小其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影响。
1.3 选址风险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能否取得成功,除了规划、运营、招商等组合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址的正确与否,单是选址这一项工作除了应考虑客流规律、交通状况、商业环境、地形特点、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外,还应着重研究选址地块的商圈饱和度指数、选址地块的周边人口密度、选址地块的客流情况、选址地块的竞争对手情况、选址地块的交通道路情况、选址地块的公交设施情况、选址地块的地块平整情况、选址地块的地块拆迁情况、选址地块的经济技术指标等一系列内容,他们的每一个方面都对商业地产项目的运营成败产生影响。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经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址的选择正确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成功与否,其实在项目选址阶段就埋下了伏笔,地址选择的好,该项目就成功了一大半,反之,就可能失败。
1.4 规划设计风险
商业地产项目的成功与否,方向是关键。商业地产项目如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规划设计。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商业建筑设计却普遍存在追求外在的形式美,忽视经营实际需要的现象,这种设计方案就犯了方向上的错误,将商业地产项目引上了一条高风险之路。因为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就会直接引起以后的招商问题和后续的经营问题。由于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将会直接导致后期的主力店招商不成功、一般店经营不理想、经营管理难度增加、租金收益较低、管理成本加大等现象,后续的经营管理会出现无数多的问题。甚至一些项目为了节省规划设计费用,却导致了建筑设计不理想、人员(顾客)流动线不清、功能布局混乱、建设无用工程等等,这些都是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发决策过程中规划设计风险。
1.5 销售风险
商业地产项目由于是一个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大的高风险行业,若物业销售不力,就会导致资金回收慢、资金成本高、投资风险加大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若完全只采用出售的形式虽然能很快回笼资金,但对以后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的形成与繁荣又非常不利,没有高质量忠实永续的客户,真正面临竞争时很容易被淘汰,最终损害整个商业项目的品质和经营者的利益,因而商业地产的销售风险也必将是商业地产项目中应着重加以防范的一个重要环节。商业地产的销售不同于一般住宅的销售,它必须要实现开发商、投资商和经营者(商户)三者之间的一体化合作关系,开发商通过项目运作赚取开发投资利润,所有者通过出租商铺赚取租赁利润,经营者赚取经营利润,物业管理者通过后期的物业管理赚取管理利润。这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细致周密,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完整、有序,才能保证三者之间的共赢。
1.6 招商风险
商业业态如何划分、如何组合,租金如何构成、租金水平多高、租金水平如何递增、租赁期限的长短都是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决策中的招商风险。每一个具体的商业地产项目都应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就要考虑引进什么样的经营业态,据此对该项目做一个基本的市场定位,并仔细研究每一种业态的基本特征,只有掌握和了解了这些基本特征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寻找目标客户,挖掘潜在的客户,进行招商。并根据地块条件、招商条件系统地对招商工作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招商工作确定方向,避免招商工作成为商业地产项目操作中的“短板“。
1.7 经营风险
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发过程中要解决资金回笼及对项目后续经营管理的控制是一对矛盾,因而要想资金回笼快,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销售,但销售以后对店铺的经营控制力就弱了,反之只有采用租赁,但是这两者之间如何求得一个平衡,如何解决好租与售的比例是一个难题,因而也就给后期的经营带来了难度,加剧了风险。目前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开发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只售不租。通过出售产权,很快收回投资。二是只租不售。产权掌握在开发商手中,可以抵押再贷款,而且也可以等增值后出售,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商业物业进行资本运作。三是既租又售。部分租、部分售或以租代售、有租又售。四是不租不售。自己做商业经营,既赚取投资开发利润又赚取商业经营利润。不同的经营模式各有各的利弊,各有各的风险,各个不同的商业地产项目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合理选择经营模式并加以防范。
1.8 资金风险
商业地产项目研究范文4
关键词:跳跃—扩散过程;商业地产;推迟期权
一、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开发中的实物期权特征
商业地产开发投资,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项目开发建设阶段和项目运营管理阶段。在开发建设阶段,包括可行性研究论证、获得土地使用权、项目招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项目运营管理阶段是在项目竣工验收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整体经营和管理,将开发产品市场化,获得企业利润的阶段。
在开发建设阶段,从实物期权的角度来看,土地使用费的投入,相当于一笔期权费用,在支付了这笔费用之后,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商拥有在一定的期限内对土地进行开发、经营、变卖等权利,而后续的这些决策都存在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投资者可以根据来自市场、技术、管理、资金等多方面的风险评价,在政策规定的期间内,推迟开发投资,因此,投资中蕴涵推迟期权的价值。而在项目建设阶段,影响项目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商业地产未来的租赁价格,由于项目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成本的不可逆性,使得投资者在进行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通常不是将资金一次性投入,而是采取分期开发的方式。因此在项目建设阶段,蕴涵推迟、扩张、收缩和放弃等期权。
在项目的运营管理阶段,由于项目的经营期限较长,在整个收益过程中,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包括经营管理层面的不确定性、经济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的不确定性、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当项目运营良好时,决策者能够获取一些新的投资机会或对项目进行扩张,以获取更大的收益,而当项目运营不佳时,决策者可以采取转换决策或放弃项目的方式,以减少风险,因而,在项目的运营阶段,存在增长期权、扩张期权、转换期权和放弃期权。
二、实物期权框架下的商业地产推迟开发价值
1.标的资产的价格行为的变动描述。设商业地产项目的期望现金流量的变动过程为:
其中St为t时刻管理者预测到的T时刻商业地产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量现值,?滋为标的资产的期望收益率。?滓反映无跳跃时商业地产项目的期望现金流收益率的波动率。?姿为单位时间内发生跳跃的次数的平均值。dz为标准的Wiener过程,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dt的正态分布。dq是与Wiener过程相互独立的Poisson跳跃过程,其定义如下:P(dq=?浊i)=?姿dt,P(dq=0)=1-?姿dt。?浊i是跳跃度,为标的资产在泊松事件发生时变动的程度。
注:(1)当?滓=0,?姿=0时,式(1)为项目价值是以单位时间为?滋的连续复利方式增长。
(2)当?姿=0(此时dq=0)时,无Poisson事件发生,式(1)为B-S的几何布朗运动假设。
(3)当?滓=0时,式(1)在Pennings和Lint的文献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4)当?滓=0,同时?浊i>0且是确定的,则式(1)简化为Cox和Ross的纯粹跳跃模型。
在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要能够观测到研究项目价值的“跳跃”,其跳跃幅度必须是显著异于零。战略性信息出现时,它或者改变未来现金流入,或者改变未来现金流出,从而造成资产的价值发生跳跃性变化。当然,也有可能战略性信息同时影响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并且影响的方向(同增或者同减)及幅度相同或者相近。如此一来,战略性信息对标的资产价值的影响为零或者机会为零。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很少发生的。因此,我们假设了这样一个概率密度函数:当跳跃幅度为零时它也为零。在我们的模型中跳跃度?浊i受到跳跃方向和跳跃幅度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跳跃方向决定标的资产是增加还是减少,跳跃幅度决定标的资产变动的程度,两者的乘积决定跳跃。
以形状参数为2的威布尔分布(Weibulldis2tribution)描述标的资产的跳跃:?浊i=Xi?祝i,
其中:Xi=1…概率为p-1…概率为1-p
三、案例分析
1.模型应用。某商业步行街计划投资金额现值为17300万元,其中土地使用费用为7500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5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的使用权。可见,开发企业在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后,拥有到期日为2年的推迟期权,开发企业可以到期执行,进行投资,也可以提前执行期权。
现假设市场走势难以确定,开发商可以延期投资,并以推迟2年为例进行分析。每年的土地闲置费用为土地出让价的10%,即为750万元。商业地产项目有高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折现率通常较高,本文取12%,项目的总投资为18568万元。预计商业地产项目在经营18年后的净收益现值为24700万元。
本例中无风险利率采用2009年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5年期的票面利率4.00%,即r=4.00%。战略信息到达的幅度参数为?酌=0.5,?子=2年,单位时间平均跳跃次数?姿=1.5。
用传统NPV方法计算得出商业地产项目的价值为6132.6万元。直接用Black-Scholes公式计算得商业地产项目价值为9854.8万元。采用本文提出的期权定价模型得到商业地产项目价值为6738.7万元。
2.结果分析。从结果看出,传统NPV方法计算得到的商业地产项目价值为6132.6万元,而根据期权方法得出的项目价值比NPV算出的价值大。用本文提出的期权定价模型得出的商业地产项目价值恰好介于NPV和直接用Black-Scholes公式计算得的项目价值之间,这与实际相符。
NPV方法作为传统的项目评价方法,忽略了项目未知信息中蕴含的机会给项目带来的进一步选择的灵活性,因而经常低估项目的价值。用BlackScholes公式计算期权价值时,进行一次投资,增加了投资风险,期权价值通常要高,导致商业地产项目价值评价偏高。本文提出复合期权定价模型考虑了商业地产项目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必然会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期权价值应介于前两者之间。由此可见,采用本文提出的复合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期权价值更贴切实际,使得商业地产项目价值评价不会过于保守,也不会过于激进。
商业地产项目研究范文5
关键词:商业地产短线操作
近几年我国推向市场的商业地产项目,多数采用“商铺全零售”模式或“产权式商铺全零售”这两种模式,“商铺全零售”是指开发商将大的商业项目分割成若干个中小商铺,然后再将具有特定位置的商铺卖给众多业主,这些业主可以自行经营,也可将商铺再转租给其他人经营;“产权式商铺全零售”模式是指开发商将商铺的产权全部分割出售,购买者拥有的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商铺,而是根据份额拥有对整个商业项目的产权及其收益权,它类似一种融资工具,由业主们根据拥有的商铺面积大小推举物业管理公司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
近二三年我国商业地产在“产权式商铺全零售”模式基础上,又发展起“售后返租”的模式,售后返租又称返租销售,或售后回租,是指房地产商为促进销售,销售产权式商铺时,与买家约定,在出售后的一定年限内,由买家把经营权交由房地产商行使,开发商承诺每年给予一定的固定租金给买家。在上述两种模式下,由于利益关系,开发商往往只关心商铺销售情况,不可避免地存在短线操作问题,即只关心前期销售,不管后期运营。
在“售后返租”的这一模式下,售后包租实际上是开发商卖铺的一种噱头,演变为开发商套取现金的一个财务技巧。从表面上看,开发商可以开出比较高的年收益率,如8%、10%甚至12%的售后包租收益率,但实际上,他们通过提高商铺售价,完全可以将今后要付给投资者的利息预提出来。因此,一旦开发商将商铺售出,该商业项目与开发商利益已无太大关系。因此,开发商在商业地产开发中存在短线操作问题。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商业项目销售场景火爆,销售后商业城日渐萧条的局面。并经常形成开发商、经营商、物业管理商三方矛盾,许多项目还引起了众多小业主与开发商纠缠不止的经济纠纷。
目前的我国这种赢利模式类似十几年前我国台湾地区多数商业地产项目采用的模式,据台湾有关资深人士透露,采用这些模式的项目仅有一家能持续成功经营,其余的则出现多次的经营调整,最终亦难以成功。
笔者认为我国商业地产开发商只有将目前这种划整为零的分割出售的模式,转到只租不售或整体出售的模式中,才能把开发商的利益捆绑与商业地产运营捆绑在一起,才能解决商业地产短期操作模式问题。
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原因分析
(一)商业房地产开发利润远远高于商业经营利润
房地产是目前公认的为数不多的一个暴利行业。据政府部门调查显示,全国房地产行业利润高达到20%以上,而福州市物价局调查的结果显示,福州的房地产行业利润在于20%-40%之间,高的一些项目甚至超过100%。而商业地产价格又比住宅高出数倍,因此,商业地产的利润是非常高的,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商业地产迅猛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由于房地产开发利润远远高于商业经营利润,多数开发商都想快点把商铺销售出去,进行新的地产开发项目,赚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是想长期从事商业营运。因此,多数开发商只是把商业作为获取暴利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标。这是造成众多开发商在商业地产开发短线操作的一个内在重要原因。
(二)商业地产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往往少则要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而开发商往往仅能投入10%一20%的自有资金,其它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商铺预售和其它融资渠道。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向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其它融资渠道融资又很困难;信托资金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能融到的资金对于资金缺口来讲,也只是杯水车薪;开发商在自身的高速发展期和外部环境日渐恶化的情形之下.需要最大限度地迅速回笼投资,但商业地产项目,特别是大容量的商业地产项目的成熟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往往需要几年时间,甚至十多年)的市场培育,即使开发商引进了一些具有很高的经营水平、品牌效应、强大消化能力的主力店客户,此过程依然无法逾越。因此迫于资金压力,开发商不可能长期持有商业地产产权,更不可能等到项目运营成熟后再出售变现。这是造成商业地产短期操作的一个重要外在原因。
(三)开发商缺少商业地产的开发经验
商业经营模式迥异于地产的开发,国内房地产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些开发模式已十分成熟。但是,这些成熟的开发模式仅是住宅的开发模式,相对于住宅开发,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则显得复杂得多。它不但要求能销售出去,而且要售后不乱,保证项目能持续成功经营。这就要求开发商除了具备拿地、建造、销售等经验外,还必须具备商业规划、商业招商、商业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和专业人才。特别是对一些大型项目而言,如ShoppingMall,是一种新引进的业态,国内鲜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难度更大。因此,由于商业意识不足及优秀的商业人才奇缺的原因,商业地产开发商不得不扬长避短,沿用“卖完就走”的住宅开发模式,加快资金回笼速度,避开商业人才缺乏的短处,将商铺经营问题留给大型商家或买家自行处理。
商业地产短线操作带来的问题
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造成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商业地产短线操作问题,不少开发商根本不怎么考虑商业地产后续怎么经营这一问题,只要能把物业卖出去就行了,这往往导致一些地产商在开发商业地产项目时,认证不充分,建设开发盲目,招商项目定位与市场脱节,贪大求全,脱离当地消费水平。造成了阶段性结构性的网点布局地区不平衡和不合理,并引发不利就业、扰民、影响交通、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投资自发性和盲目性突出表现网点布局上,东部多,西部少,老城市多,新城市少。业态结构上大型百货店过剩,新型业态发展缓慢,许多开发商重复建设造成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严重浪费。
比如,美国有4.5万个购物中心,其中只有5%超大型购物中心,即我们现在说的MALL,不是所有的购物中心都可以称上MALL的,在美国有邻里购物中心、生活购物中心,这些面积大都在1.5万平米左右。但是现在我国实际情况是,不少购物中心建设时片面贪大求全,造成招商过程中,受到种种限制,无法招到足够数量的品牌商和理想业态,甚至有的购物中心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在商业街步行街开发上也有类似问题。由此,造成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严重浪费。
商业设施利用率低。由于开发商对后期项目营运考虑得少,缺乏市场调查和市场定位这一主线,在建筑设计中,开发商往往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很容易为了便于销售而规划设计、为了便于出租而规划设计、为了使用面积最大化而规划设计、为了建设成本最低而规划设计,却忘记了营造良好的商业服务氛围,无法充分营造健康、舒适的休闲购物空间以尊重消费者休憩、观赏、停留和交流的需求,它必然造成商业地产后期营运上的困难。
商业地产后期营运困难,规模优势难以发挥。在目前商业地产短线操作模式下,开发商总是希望尽快将物业售出,以尽快回笼资金。而一旦商业地产被拆零卖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散归属业主或租户,地产商无权干涉。因此在商业地产的后续管理中地产商往往缺乏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力。对商铺业主而言,业主既是所有者,又可能是经营者,其有权支配自己的商铺。而小业主一旦要出租时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更倾向将商铺出租给高租金的商户,不考虑经营项目或商品品种、档次,很难顾及到租户对整体的影响,这就会形成一些业态、店铺、经营项目简单随意地拼凑在一起,势必造成大型购物中心经营及布局无序、无特色,项目交叉重复,杂乱无章,服务功能残缺,更谈不上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效益。
即使是在售后返租的模式下,开发商或管理公司对众多小业主在经营上有一定的调控权,但由于涉及到开发商(或管理公司)、业主和经营者三方关系,利益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在处理一些问题,如在日常市场推广、物业改造等方面相关费用分摊由谁出,出多少等等,非常困难,从而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发展后劲。
容易造成经济纠纷,引起社会问题。商铺买家花巨资把商铺买下后,一旦发现与预期目标相出甚远,其不满情绪就会滋生。特别是在售后返租形式下,把问题延期解决,极容易造成经济纠纷,引起社会问题。商业已是微利行业,其平均利润率根本达不到开发商承诺的8%-10%的返利,甚至出现项目中许多商铺租不出,这时,巨大的亏空不知该由谁出,我们知道房地产开发企业是项目企业,一旦项目做完,这个公司很可能就解散了,数量众多的小业主们往往最后就会找到政府,由此引发社会问题。
解决商业地产短线操作问题的建议
(一)重新调整自身定位
开发商在整个项目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是主要的角色,要尽快尽早放弃惯有的思维模式,杜绝商业地产卖完就走的错误思路,努力实现从地产开发商到商业经营者角色的转变,改变过去重建设、重销售、重招商,轻服务、轻经营、轻规划的落后做法,确立地产开发和商业运营并重的经营格局。
开发商应认识到随着商业地产竞争日趋激烈,购买者观念日趋成熟,如果还抱着卖完就走的短线操作思想,极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二)建立商业地产新型资金筹措模式
在国外大多数的商业地产是由市场基金支撑运营的。在美国199家基金和171家公开上市基金拥有全国购物中心一半以上的投资,日本和南美情况也是类似的,在欧洲和东南亚,购物中心多半是由专业购物中心开发商运用自有资金来发展的。而我国的商业地产融资的渠道还比较单一,主要来自间接融资渠道.即银行的贷款,直接融资渠道还不多。全国地产业银行信贷依赖水平在70%一80%之间.而部分大型城市开发商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度已超过90%。
融资问题不解决,商业地产短线操作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商业地产开发经营的成功经验,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的开发模式。运作时首先应由具有商业地产开发意向的公司与信托机构或投资银行等部门共同成立REIT。此时,REIT一般采用股份公司或信托的形式(也可直接利用已经存在的REIT),再由REIT发行受益凭证,募集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中,并委托或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员对该商业地产实施具体的经营管理。
(三)适时引入运营的专业中介商
开发商业地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除了要鼓励商业企业和地产企业的强强联合之外,还需要通过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吸引和培养一些必要的中介商,如专业的物业管理商、信托基金投资商等。这些专业机构起到做大做强市场的桥粱和剂作用。只有地产开发商、投资商、零售商和管理商各方通力协作,才能使商业地产项目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得到保障,从而使各方的利益都得到有效的实现。
(四)推动商业资本与地产资本融合
所谓商业资本与地产资本融合指的是一个企业既从事地产开发也从事商业经营。商业地产在世界上基本上是两种开发形式,一种是欧美形式,地产业跟商业分开,各搞各的,一个搞投资开发,一个搞后续经营。日本则逐步实行两者的结合,资本互相渗透,建立共担风险,这样有利于促进两者之间更好的发展。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推进我们商业地产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最近我国有不少大型的零售业介入了地产的开发,而地产业也引进了零售业,这种资本的渗透结合,有可能是一种方向性的探索,对解决商业地产开发中短线操作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加强政府对商业地产的宏观调控力度
各地要抓紧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商业地产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商业网点,特别是大型的商业网点应该符合这一规律,在我国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着很严重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我们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城市的功能定位来制定各地商业地产网点规划。现在很多项目的盲目开发,是缺少对市场的了解和整体布局上的科学规划,比如购物中心,现在全国已经建好的和在建的有263个,整体面积应该已经超过三千万平米,已经积压了1500亿到1700亿资金。是不是每个地方都需要、都能够、都应该建购物中心呢?实际上购物中心的建设,必须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要。一般的情况下,人均1000美元以下的城市不要考虑购物中心建设问题。人均在1000到3000美元可以进行适当的试点,也就是说有一些大城市已经达到收入两万多了可以搞试点。3000到5000美元应该说是我国购物中心发展的起步,像北京、上海已经进入这个时期。5000以上的进入到发展期,10000以上进入了成熟期。我们应通过商业地产网点规划颁布实施,使商业地产布局分布更加合理,这样商业地产开发的风险才能降低到最小。另外要抬高商业地产开发的门槛,让品牌好有实力的开发商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同时,要关注商业地产商的融资方式,进一步规范售后还租的开发模式,对实行售后还租一般要求开发商对将来应付给的买家的固定回报,要有资产抵押,或者有其它企业担保,以确保买家未来的利益。
(六)加强商业地产理论研究
商业有它的规律,地产有它的规则,操作商业地产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两者相脱离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商业地产理论的研究力度,加快培养一批既懂地产又懂商业的复合型商业地产人才,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商业地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玉,石磊,浅谈商业地产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对策,大众科技,2004
商业地产项目研究范文6
关键词:住宅底商;综合体商业;专业市场;投资回报率
近年来随着长沙城市的扩张及地产格局的调整,商业地产市场逐步焕发出活力,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尤其是受轨道交通的影响,大量的商业地产面世,形成了供需两旺的局面。但快速发展背后供应量过大、商业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长沙商业地产投资回报,有利于掌握商业地产的实际运营情况,对促进长沙商业地产与经济匹配发展、适当掌控商业地产发展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沙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1.商业地产发展速度较快
相对于国内一线城市的商业发展来说,长沙商业地产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很快。1995年-2000年,长沙市区人口还不到200万,商业地产主要围绕于传统的五一、东塘商圈,业态主要是以零售业、各百货大楼为主;2001年-2009年,在众多城市商业地产快速发展起来时,长沙商业地产的发展速度却并不明显,新崛起了红星、高桥等商圈;2010年以后,长沙商业地产发展迅猛起来,尤其是高品质的城市综合体的破土而出,为长沙商业地产带来了新的血液,促进了商业格局的再次锐变。
2.商业地产市场运行基本稳定
近三年来长沙商业地产的供应呈现短期内供应量显著增加,部分区域需求成交略显疲软,供销比存在缺口,价格总体稳定等特点。在供需结构上,商业地产的供应有井喷现象,2012年供应量最大,网签成交面积在量上有所滞后于供应, 2011年-2013年供销比分别为:1.20:1、2.17:1、1.22:1。在成交价格上,2012年内六区新建商业网签均价同比增幅为3.39%,2013年同比则下降7.36%,价格浮动在10%以内,但各区域商业网签均价波动大。
表 2011年-2013年长沙市内六区新建商业市场运行情况
(单位: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长沙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动态监测系统
3.新开发区域商业地产待售量大
近三年来长沙市内六区新建商业待售面积248.17万,占内六区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积的15.46%。其中待售量最大的是岳麓区86.79万,其次依次为雨花区(57.84万)、天心区(34.36万)、开福区(30.74万)、望城区(25.53万)、芙蓉区(12.91万)。不难看出,商业供应量大的区域、新兴发展的区域,商业的待售量相对较高。
二、商业地产投资回报分析
1.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中商业地产是指商业用途的房地产,主要包括百货、批发、餐饮、娱乐、休闲等商业业态形式,分为住宅底商、城市综合体商业、专业市场三类。调查采取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样本为长沙市内五区商业发展较为成熟或是区域影响力较大的样本,调研共发放问卷58份,对近16个样本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回收有效样本共52个。在调查分析中,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的分析是基于商铺购买者的角度考虑投资价值,在分析中假设投资者长期持有商铺,研究中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按揭贷款、装修成本情况。投资回报率是指静态租赁年投资回报率,是当年租金与商业总售价的比值。其中,商业总售价计算以评估的当前商业基准价格为准。
2.分类别投资回报率分析
注:图中定期存款指整存整取
图1 长沙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比较
2014年长沙商业地产总体投资回报率为5.12%,在全国房地产商铺投资回报率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2个百分点(2013年下半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回报率研究中商铺静态投资回报率为4.4%),高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6个月至一年期贷款利率。其中综合体商业投资回报率以5.40%居于最高,专业市场投资回报率以5.28%居于第二位,住宅底商投资回报率最低,为4.12%。总体上看,近年来长沙商业发展欣欣向荣,商业地产能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率,当前长沙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提质的关键时期,城市辐射能力有望进一步加强,长期来看,商业租金上涨是大势所趋。其中城市综合体由于良好的运营能力和相当优越的地理优势,投资回报率最高,专业市场由于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投资回报率也较为可观,住宅底商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
3.分区域投资回报率分析
图2 各区域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率的比较
从各区域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率来看,开福区以6.29%的投资回报率居于首位,其次依次为岳麓区(6.26%)、芙蓉区(4.94%)、天心区(4.62%)、雨花区(4.44%)。开福区是长沙商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金融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定位于“中部华尔街”,在近年来商业成交均价上居于首位的。岳麓区商业发展后起优势十分明显,城市综合体以及专业市场的发展,改善了岳麓区商业分散、档次偏低的现状。中心城区芙蓉区由于开发接近饱和,可供商业开发的土地较少,缺少大型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回报率相对较小。天心区、雨花区的投资回报率均在总平均投资回报率之下。
4.分地段投资回报率分析
图3 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率分片区的比较
从各地段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率来看,一环以内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率为9.41%,一环以外二环以内投资回报率为4.74%,二环以外三环以内投资回报率为4.95%,三环以外投资回报率为4.81%。一环以内商业地产投资回报优势十分突出,比一环外其他地段的高出约4.5个百分点。其他地段的投资回报率相差不大。
从各片区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率来看,投资回报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五一、滨江、武广、汽车西站、火车站、四方坪、新开铺、大托、伍家岭、汽车东站、麓谷、广电、红星、捞霞、井湾子、高桥、马王堆、桐梓坡、省府。五一、红星、火车站、伍家岭等传统商圈仍居于前列,而武广、滨江等新兴片区也在前列,由于样本分布因素的影响,高桥、桐梓坡等的排位受到了影响。
三、主要结论
长沙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回报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运行状况较健康,总体投资回报率为5.12%,其中综合体商业5.40%,专业市场5.28%,住宅底商4.12%。当前长沙商业地产开发量过剩、商业地产运营难度增大现状已经逐步凸现,商业地产发展中仍存在定位不准、传统市场发展略趋乏力、新兴商业招商困难等问题。
四、对长沙商业地产发展的建议
1.科学规划商业地产的布局及方向
一方面做好商业地产发展的区域层级规划。对于住宅底商商业配套比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以提升小区品质。在一个半径5-10公里的范围之内,统筹考虑辐射范围较大的区域性商业中心;另一方面做好商业业态分类规划,住宅底商宜发展社区商业,综合体商业业态则呈现多元发展,强调体验式消费理念,能实现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的一站式服务;专业市场立足专业业态,做大做强。
2.加强商业地产开发和营销的市场监管
提高商业地产准入门槛,对大型综合体开发保持谨慎,严格按照房地产开发资金监管标准对商业地产资金进行监管;严格规范商业地产的“返租”宣传,及时查处不具有房地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项目,为商业地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加强商业地产后期运营的政策支持
在商业地产项目审批时需要对运营大体方案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划、同质化较高的商业地产项目进行调整引导;加大对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招商支持,强化长沙城市形象的宣传,将重大的商业项目作为市级重点项目来抓,积极搭建商业招商平台,完善各类招商投资优惠政策,增强项目招商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对于重大的商业地产项目在运营中应开辟政府扶持的绿色通道。
4.推进商业地产的转型升级
鼓励商业地产多元化发展,支持大型城市综合体发展一站式消费、体验式消费,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消费模式,尤其是针对当前休闲娱乐作为购物消费的重要支撑形式,根据商业辐射范围,商业基本定位,适当提高休闲娱乐在业态中的占比。积极引导部分专业市场的外迁,为专业市场创造一个更合适的发展区域。
参考文献:
[1]辛飞.长沙城市轨道交通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叶强,鲍家声.论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发展模式优化―长沙城市空间演变剖析[J].经济地理,2004(4).
[3]陈淦璋,胡信松.长沙城市综合体进入“战国时代”[N].湖南日报,2012-08-07.
[4]陈言.商业地产发展因素分析与政策调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