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季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收获季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收获季节

收获季节范文1

2、秋天的天空是湛蓝的,秋天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秋天的景色也是美丽的。更绝的是秋天是一个收获季节,它表示着绚丽与成熟。

3、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4、在这个深秋,我看到的是秋天的多变:既看到了秋天的收获,又看到了秋天的无奈,也看到了秋天的迷惘,更多的是看到秋天的伤感……

收获季节范文2

春天,我和妈妈去奶奶家,到奶奶家的地里看见奶奶种的苹果树、葱 、柿子 、还有好多的蔬菜等。我的好奇心驱使我向奶奶要了一粒向日葵的种子,就迫不及待的拿上工具开始播种了。

奶奶在一旁给我指导,我就实施,首先,我用铁锹把地刨开一个不太深的小坑,虽然是一个小坑,但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我把小坑刨好了。奶奶告诉我,下来在坑里垫些比较湿一些的细土,就可以把这颗我自己的向日葵种子埋入小土坑了,我根据奶奶的指导把播种的过程进行完了。这时我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成功播种又使我几乎没有了累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给我的向日葵浇水、施肥,我时不时的来到地里,实施这个程序,一至于,一天,我忽然看见我的种子发芽了,就高兴的对奶奶和妈妈说:“ 奶奶 、妈妈我的种子发芽了。”他们听到我的话,就连忙来到我的种子跟前,很吃惊的半张着嘴巴,连话也说不出来了,都高兴的把我一把揽在怀里,我也很高兴。

我就在精心的照顾着我的向日葵,有一天我又去看,竟惊奇的发现,我的向日葵已经开花结果,我的心里更有一些激动,我把成熟好的劳动成功拿到奶奶和妈妈面前请她们吃,我也吃了,但我觉得向日葵香香甜甜的。看着大家吃的那么的香,我真正感觉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更多的是我付出的劳动得到了这么大的收获。

经过这次播种的辛苦,使我更多得到的体会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农民伯伯可是比我更辛苦,更忙碌。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所有人的劳动成功,我种的不仅是一粒种子,更是一种收获……

收获季节范文3

我爱收获的季节

薄一凡

啊!秋天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收获的大门,让我们进入了秋天情景,在大门后面是一片迷人的美丽景色。

前两天的时候,爸爸带我去姥姥家。姥姥家的水果和蔬菜已经熟了。我刚走进大门姥姥正在摘苹果,我连忙跑到苹果树旁边,又跑到窗户一边拿起一个红的小袋子,便上了那树摘起了苹果。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真是无从下手啊!过了不长时间,我整整摘了五大袋子的苹果,累得我满头大汗,但是心里却充满了喜悦。

我喜欢摘苹果,更喜欢这美丽的秋天!

指导教师

收获季节范文4

The laurel trees give off fragrance. The perfume makes its way stralght into my nose. The brlght red canna are standing behind rows of tall plane trees. I am waiting for their leaves to turn yellow.Then l can trample on the fallen leaves on both sides of the ground.

At times the autumn rain keeps falling silandy on the trees and flowers and the ground. It washes everything clean. When the sun comes out, the droplets shine bright on the yellow leaves.

What a beautiful painting! Autumn is the season for harvest no pains, no gains. I must study hard so that I can have a big harvest in all my subjects.

秋天,已是秋天了,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夏热已逝,秋风送爽。我顿时想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市场上已可见到红红的石榴和黄橙橙而又的大梨,实在令人垂涎。此时,稻子、小麦和谷子等庄稼也已开镰收割。

桂花吐香,芬芳扑鼻;在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树后是鲜红的美人蕉。我在等待树叶变黄,热后踩着满地的落叶。

收获季节范文5

市场前景

充电设备与电源线说再见的日子也许不远了。无线充电技术走进消费者视线开始于2010年,2011年多家日本厂商率先展示其无线充电技术相关商用设备,并且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有一些消费电子厂商将其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的充电应用,逐渐开始走入大众的世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 Markets的一份报告,全球无线充电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获得井喷式增长,到2017年将形成超过70亿美元的市场,而在2011年这一数字仅仅只有4.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7.6%。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产品的不断普及,生活中需要对便携设备进行充电的场合也越来越多,市场对无线充电功能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预计在今后,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只需将自己的便携设备放在像一张大桌子似的充电台上的任意位置即可以进行充电的时代。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有些公司已开始了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模块的批量生产,为便携设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普及做出了贡献。虽然手机充电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但无线充电的市场推广还没有被广泛接受。支持无线充电所带来的硬件成本问题,以及效率低于标准有线充电的问题都需要解决。有线充电的电气触点会产生问题的充电应用场景是无线充电能够真正发挥优势的地方。例如要求设备能够防水,或是在有液体或恶劣气候条件的环境中工作。无线充电使这些设备能够永久密封,并且能通过无线、非接触式的方式充电。

未来的无线充电技术将让所有的移动设备嵌入内置接收器和发射器,这些接收器和发送器被无处不在的部署在公共区域,如咖啡馆、宾馆、机场、快餐店等。消费电子设备是显而易见的目标市场,但医疗和工业便携设备也是能够从无线电源受益的应用细分市场,可实现防水外壳并减少充电端口,这些充电端口经常被使用,由于充电线的重复插入,可引起不必要的故障。

无线充电的整个系统其实并不复杂,基本上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连接电源的充电端发信器,另一个被充电电子产品上,跟硬币大小差不多的接收器,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跟据不同的技术距离不同),电源能够瞬间自发信器传到对应的接受器,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可以说,对无线充电而言,设备是简单的,充电距离与效率才是技术最核心的环节。

无线充电技术原理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到了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一名助手,也是后来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证实了无线传输电波的可能性,并申请了首个专利。目前短距离无线充电存在三种不同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几种技术各有特点。

近期电磁感应技术首先取得了突破,一些展会上展出的产品均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取得的成功。电磁感应技术,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由于电磁感应技术具有技术简单、充电高效,并能够运用于如满布水、沙泥及灰尘的各种恶劣环境中,未来很有可能在几种技术的较量中最先取得成功。电磁感应技术的优点还包括传输的功率可以从几瓦到上百瓦,基本满足了现在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等充电需求最大的市场要求。但是,电磁感应技术也有自己的问题,首先是传输距离很短,必须接触才能实现无线输电;另一方面,无论是线圈和电路之间的屏蔽问题需要对产品设计加以改进,还是充电端要进行智能识别以判断是被充目标还是其他金属以避免误充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都是电磁感应技术快速普及面临的最大挑战。

IDT先进用户界面部战略营销总监Eric Itakura相信电磁感应技术背后有很多乐观因素,因为其背后有一个联盟机构(无线电源联盟),迄今为止加入的会员超过100人。代表制造商的会员横跨多个不同的细分市场,包括消费电子、电池、家具、汽车等。拥有广泛的支持和设备之间最重要的互操作性对保证用户体验和承诺可在任何地点充电至关重要。除了支持这种技术的公司众多,其他优势还包括高效率,低成本、工作在非电离kHz频率内,并把磁场控制在非常小的区域里、安全性高。但是其他技术和要求更长距离的应用还有发展空间。

无线电波技术也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其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通过一个微型高效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某个指定位置传送过来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传输距离长,并且可以对不同位置的设备进行同时传送电能。但缺点也很明显,一个是传送功率小,充电速度会比较慢;而且传输的效率也比较低。无线电波技术比较适合的一些小功率或相对较长时间不移动的设备充电,并且非常理想用于物联网的一些未来供电应用。

收获季节范文6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单位:库仑符号:C.

2.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19 C.

友情提醒: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比荷――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符号:C/kg.

3.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4.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守恒定律:①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友情提醒: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

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即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并不矛盾.

6.三种起电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7.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所示. 电荷分配的原则是: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

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

8.中性与中和: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解题大秀场

1.元电荷

例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解析选B、C、D.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单位,不是指具体的带电体,所以A错B对;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电子的电量,故C、D对.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例2如图2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种电荷

解析选B、D.由a吸d,d吸b可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c斥a,b斥c可知c与a、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故选B、D.

3.摩擦起电

例3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解析选B、D.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

4.感应起电

例4如图3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解析由题意可知验电器是带电的(因箔片有张角),当不带电的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时,由于感应起电,金属球A会带上异种电荷,因异种电荷相吸,所以验电器上带的电荷会更多的聚集到小球B上,箔片上聚集的电荷会减少,故张角减小,A项正确;当金属球A带负电时,同样因异种电荷相吸,使得箔片上聚集的电荷减少,张角减小,B项正确.

答案A、B

5.接触起电

例5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

解析(1)若A、B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第三个球与A接触时,平分A的电荷量,A剩余电荷量为12Q.再与B接触,平分二者之和.B最后带电荷量为12Q+Q2=34Q,则最后A、B电荷量之比为12Q∶34Q=2∶3.

(2)若A、B带异种电荷,设A带电+Q,则最后A带电+12Q,B最后带电-Q+12Q2=-14Q,A、B最后电荷量之比为12Q∶14Q=2∶1.

答案(1)2∶3(2)2∶1

6.电荷守恒定律

例6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A=6.4×10-9 C,Q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解析在接触过程中,由于B球带负电,其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A球,这样中和A球上的一部分电荷直至B球为中性不带电,同时,由于A球上有净余正电荷,B球上的电子会继续转移到A球,直至两球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接触后两小球各自的带电荷量:

QA′=QB′=QA+QB2=6.4×10-9-3.3×10-92 C

=1.6×10-9 C.

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

ΔQ=-QB+QB′=3.2×10-9 C+1.6×10-9 C

=4.8×10-9 C,

转移的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