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活动实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地理 课外活动 理论 实践
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理论依据
l.培养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 “四有”人才。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深化。前者对学生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3.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理愿望。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4.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需要
教改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目标转变,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课外活动在实现这些转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二、开展原则
1.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
由于中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爱好各异,要完全自发、独立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教师的积极引导、贯彻自愿参加的原则是搞好各类地理课外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生自己动手,调动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可靠保证。
2.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教师要耐心加以启发指导;而不要包办太多,更不能包办代替。
3.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内容。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活动,都要力求内容丰富多彩,都要求教师做到每一过程、步骤、方法妥当和所达到的目标明确。
三、实施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地理课外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准备,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准备,预先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l到2课时的活动量比较合适。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凡是活动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就大大提高。
4.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四、效果
l.增进了解,加强德育效果
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情谊,老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2.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科学素质
学生在地理课外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发展了智力和技能。
3.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促进教改
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通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才智和思想情操得以提高,地理知识得以拓宽。学生在接触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吸引力的大课堂。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持续深入发展,必须用科学理论指导活动实践,必须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在活动中向高质量、高水平、系列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使活动逐步形成:活动内容新颖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实施步骤标准化(程序化)、管理方法自动化(自理化),愿地理同仁一起来培育地理园中的这株新苗。
参考文献: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范文2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虽然都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尽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但它们在建设主体、目标、途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表现在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学校制度与企业制度、学校行为与企业行为、以及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要想让学生真正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就要通过校内教育和企业实践教育相结合来实现。
2.感受与感悟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人的认知规律统计,你听到的东西可能记住25%,写下来的东西可能记住50%。自己亲自做一遍的话可能记住70%和别人一起做过的可能会记住90%。由此可知,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或课外活动的主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和感悟,就能真正接受教育,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内涵,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企业文化渗透途径
企业文化的渗透是要将注重企业文化教育这一理念融入教学方案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各个教学环节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
3.1.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训室建设感受企业物质层文化
3.1.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解企业文化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纲领性教学文件,它的制定所包含的内容决定着学生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是否全面,一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够体现文化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拓展知识,大多未能将企业文化内容纳入方案。结合课题研究,在钢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新生参观八钢厂史馆、钢铁企业文化读本纳入教学计划,让学生在校学习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
3.1.2实训室建设模拟现场操作室感受企业氛围
实训室建设贴近生产,操控系统构成来自于真实生产环境模拟,监控系统来自于实际环境仿真,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流程岗位配备符合企业实际,实训管理流程与生产管理流程相同,实训操控结果符合实际工艺模型,可以按班次进行连续生产实训,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同,感受企业氛围。
3.1.3认识实习建立企业物质层文化感性认识
通过一周的下厂认识实习,感受企业厂容厂貌、企业的工艺设备、企业的工艺设备特性,了解厂徽、厂旗、厂服、厂花、厂歌、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企业造型或纪念建筑等物质层文化的物化标志。
3.2通过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体会企业制度层文化
具体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体现钢铁企业文化,如校训:“崇德尚技、百炼成钢”;专业建设理念为“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岗位”;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教师有企业锻炼经历、“双师”素质等要求;宿舍管理制度中按企业定置管理规范宿舍内物摆放;班级管理制度和优秀班级评比办法按企业班级评比办法按月量化班级成绩等。
3.3通过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践行企业行为层文化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化”,它包括学生行为文化、教师行为文化等。这里谈的行为层面主要指学生的行为层面。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制定《学生一日生活制度》,包括有作息制度、上课制度、自习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就餐制度、就寝制度等。
3.4通过学校课外活动组织、入厂实习实践内化企业精神层文化
3.4.1课外活动为载体认同企业精神文化
文化执行的关键在于认同和内化,根据全国各大钢铁企业规定的职业道德和人才队伍建设理念,我们整理了十大钢厂员工行为规范素质,将出现在四次以上的重点词作为学校在校期间的培养目标,通过活动安排认同和内化企业文化主要通过讲座、优秀毕业生交流、电影欣赏、读后感、《从校园人到企业人》视频观看等形式,将不同主题活动安排到每学期,详见表1钢铁类专业主题活动方案。
3.4.2入厂实习实践内化企业精神文化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师范生;数学教学导入能力;培养
本文拟以数学教学为例,从剖析导入能力的理论知识和结构出发,对数学导入能力发展中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探明影响师范生教学导入能力形成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着力对师范生的教学导入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导入能力形成的知识因素和结构
巴普洛夫曾指出,研究复杂的现象和复杂的心理产物,任何真正的科学方法都是分析它的结构并分离出它的成分。鉴于此,笔者为培训师范生的导入能力,对导入能力的理论知识和结构进行探索。
一方面对本地区的一些优秀教师的讲课进行了剖析,认为影响教学的导入能力形成的因素是复杂多元的,是以知识结构和一定的教学技巧为基础、以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认真的态度为动力在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渐渐形成的。
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思维方法等进行研究。基于对教师和学生的两个主体的研究,笔者把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力形成的因素归纳以下两方面:(1)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师的技能技巧;(2)学生的学习耐力的来源动机,动机是否易于激起与教学方法有关。因此教师既要有较渊博的知识,又要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等因素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力。
在探索导入能力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对导入能力的结构进行了探索。基于对上述优秀教师、学生的特点的研究,参考有关心理学资料的表述,笔者把教学导入能力的结构分成以下三部分:
1.导入的种类
导入的种类尤其重要,也难以形成和掌握,又把导入的种类分成四大类型:(1)引起学生注意型;(2)激起动机型;(3)情境结果型;(4)新旧联系型。
2.导入的目的
导入的目的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学习状态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部分是导入的重点。
3.导入的应用原则
导入的应用原则,是指教师根据导入的目的选择了导入的种类的前提下,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由此可见,它是导入的关健,也是难点。因为课堂教学是多种动态因素的组合,是多方位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只要对导入的结构和导入的四大类型灵活掌握,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就会形成不同风格的导入能力。
二、培养师范生导入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对师范生教学导入能力的培训方案是:教师示范、学生模拟和教师指导、教育实践检验和反馈训练。
1.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示范
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教学的导入能力,这项工作难度大,周期长,非短时间内所能完成,应有计划、分层次、按比重地分配到各个年级,使高校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高校必修课的内容与数学表面联系少,但只要教师尽量地注意揭示其内在联系,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有意识训练渗透师范生的角色意识,完全可以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导入能力。
下面用二例说明我们在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教学导入能力的具体做法。
2.利用课外活动使师范生进入角色
有句谚语:说来容易,做来难。高校教师给师范生的导入能力的示范,使他们了解导入能力的构成、使用技巧和用法,只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利用课外活动可使学生进入角色。课外活动是拓宽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极好渠道。我们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师范生数学导入能力的方案是:教师是导演,师范生是演员,演员在导演的指挥下排练,进入角色。
3.通过教育实践检验、完善教学导入能力
教育实践是师范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实习活动是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范教学一个循环的尾声,也是师范生向教师过渡的关键一环,同时它又是检验、评价师范教学工作的反馈机制。一方面,师范教师通过见习、实习活动进一步了解教育工作实际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见习、实习活动,能使师范生产生学有所困的意识,激发学习教学方法的内在动机和迫切需要。并为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准备感性材料。与师范课堂上的学习相比,可以说是从“纸上谈兵”进入了实践的战场。如果我们把平时师范教师对师范生的培训比作是军人的演习,那么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是战场。在实习工作中,我们对学生的导入能力的培养是这样做的:首先,在实习生正式登台讲课之前,对他们的导入方法、技能、技巧以及语言的声调和表情动态等具体环节,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指点;其次,强调实习反馈功能,挖掘、捕捉实习活动输出的微小信息,把其中暴露的问题收集记录下来,从中分析、评价和检验平时对学生的导入能力的培训效果;然后按导入能力的种类、导入目的、导入的应用原则整理成专题材料表,以便更好地完善和改进我们对学生导入能力的培养工作。理论回到了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理论。
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导入、变化、提问、结束等能力是它的子工程。只有对它们进行有效控制,并使之形成互相协调的和谐的有序的整体结构时,才能实现师范教学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物理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 有效性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61
中职生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效率低下,导致物理学科有效性难以提高。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经过总结与反思,得出了教学要具有趣味性、物理教学与专业接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几点教学策略。
一、教学要具有趣味性
教师可以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与之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上出现一种轻松的氛围。还要认真策划引入新内容,给出适合的问题与练习内容,以及采取有效措施来讲解难度较大的部分,力求做到由浅入深的讲解。由于引入新内容的关键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内心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所以,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了解新知识,这样不仅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一定要分步详细地讲透,安排的练习要难易适度,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自觉性。
二、物理教学与专业接轨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造就出懂技术,能适应生产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职物理属于一门专业性强,且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内在素质可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在进行中职物理讲课当中,教师最好将所教内容和学生专业进行接轨,重点讲解物理知识在学生将来工作上的实际应用,使学生知晓现在的学习是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铺平道路,以增强他们学生的主动性,并逐渐提高他们的物理应用水平。
例如,对于学习电子技术的学生,教师可主要围绕电子与电磁学方面知识来讲解;对于学习通信线路的学生,教师可将热学、力学与光学部分的内容和专业应用结合一起来讲授;而对于学习数控与机电的学生,教师则可将与电工有关的电磁学内容和物理内容进行精简,以减少教学知识的重复。
总之,在将学生专业和物理教学内容有效接轨后,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还让学生知晓了所学的物理内容在专业学习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使他们在物理应用方面更上一层楼。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选择教学内容当中,应站在实践的角度,本着有助于实际应用的原则来确定,并考虑其实用性与全面性。“单一的知识永远也不会成为课程,而学生的融入则是知识能够成为课程的前提。”所以需要拉近学生和物理学的距离,加深他们对物理内容的感知,且将所教物理内容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由于学生明白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可促使他们努力探求相关基础知识,逐步使他们对物理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例如,我在讲到“力的合成”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做一个小活动――“抻不直的钢丝”。让两名学生用力来抻一根中部悬有红砖的钢丝,看看哪两名同学能将钢丝抻直。结果大家情绪高涨,但许多同学都不能把钢丝抻直。这时在学生心里就产生了极大的疑问,我抓住这一时机,引入了将要讲的知识,使学生满怀好奇心地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又如,学生对汽车一般都比较熟悉,可先让他们思考小型汽车的前窗为何大多是倾斜的?经由对接触到的相关事例做出分析,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折射、反射知识。
物理科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探索的过程。所以,教师须在日常物理讲课当中,教会学生如何观察接触到的事物,并鼓励他们放开思维,积极创新,不受旧规约束,敢于讲出内心的不同看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课内所学内容,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制小实验,开展有趣的物理活动、与企业合作,到企业实习等课外活动。
(一)学生自制小实验,开展有趣的物理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搞一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通过科普宣传活动,搜集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资料,举行物理趣味游戏、表演小魔术、物理知识竞赛等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以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来增强其学好物理的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与企业合作,到企业实习
中职教学更注重实践,注重学生能力的高低。而当前的物理教学难以使学生真正形成物理实用能力,这一情况亟待改变。为了使所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可以与用人企业沟通,由物理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其生产工艺流程和严格的生产技术要求,或者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在真实的体验中认识到物理在专业学习和工作技能中的重要作用及普遍应用,使学生真正乐于学习物理。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教学要具有趣味性、物理教学与专业接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几点教学策略入手对中职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其实,物理教学中,只要我们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物理教学与专业接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俊淑.对职高物理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4).
[2]邱润明.中职学校的物理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Z1).
[3]周巧明.职高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4]李建华.中职物理教学路在何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3).
[5]孟然平.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技能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6]黄秀绢.中职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环境教育; 生物教学; 智力; 能力
一、根据教材丰富的内容开展分类分组的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生物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生物学,并把生物学与祖国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四化”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首先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子课题组成课题组。共组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活垃圾调查等调查小组。各小组制作了调查表,利用双休日对小区,菜市场,公园,马路等环境进行考察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并书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学习。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中学素质评价交了很好的作业,同时老师将优秀的调查报告推荐参加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学生论文比赛,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比如,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成立花木栽培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校园常见的花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名称牌;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插、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培和繁殖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利用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计划生育宣传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和黑板报、壁报、图片展览以及知识竞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质。
其开展活动的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生物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生物学人才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讲叶的结构,就配合做叶脉书签。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指导他们撰写小论文,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召开活动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也可起到总结交流的作用。宣读小论文活动结束时,可组织学生写出小论文,并在一定会议上宣读。
因为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从以现实为中心的课题出发,自己收集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从而获得了信息时代需要的能力又体验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探究课题研究实践表明,利用课堂教育学习这一载体来实施环境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规范学生的环境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二、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能力
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可避免地会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生物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发生的反常生物现象及造成生物环境的恶化,并分析归纳成因。例如:2002年初春,华北地区连续发生的几次规模大、影响范围广、风沙弥漫的沙尘暴天气,造成空气污染,妨碍交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探其原因,毁坏开荒――植被破坏――土层――冷空气频繁活动――沙尘暴;毁林开荒――植被破坏――CO2增多――大气变暖――气候失调――干旱。由此可见,许多地理规律和原理,是环境知识的基础;许多环境问题,是特定生物过程演化的结果;许多生物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学生目及所至的生物环境无不或多或少地带有环境问题,因而成为环境教育的素材。
再如天气骤冷骤热的现象,在四川自贡近年的秋深季节,在短短的6天气温高低相差14℃,升至21℃,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预计本周中期,除有一到两天的不好天气外,其余时间的天气都比较好,气温不会有大变化。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得知:大气环流在10月中旬的调整、冷空气活动的加强,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潮和暴风雪袭击的直接原因。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再次调整,致使冷空气活动再次加强,也引发了我国的强降温和异常雨雪天气。此外,厄尔尼诺事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末至冬季的气候往往产生明显影响。造成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增多,进入11月份后雨水异常偏多,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当北方有强冷空气南侵时,易形成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学生通过本地气候进行观测、记录、分析,形成环境气候的小论文,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学习。
三、环境科技教育激发热爱科学、热爱生物的理想
环境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污染调查方面均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在生物中除大气、噪声、水污染外,还存在光污染,加之前者我们都把它们称之为环境污染。我们开展一次光污染的调查活动,就收到学生关于“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对银河系视而不见;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形成的噪光污染,正严重损害着人们的眼睛,特别是近视比率迅速攀升。为此,我们在课堂总结出“关注视觉污染,改善视觉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光污染是现代社会产生的过量的或不适当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现象。一般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物而更益形成探究学习法。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耐心地从旁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漏之处,及时纠正。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做实验,也不能随便批评学生,以免影响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将所观察到的结果陈述出来,然后教师给予评分。这样,既增强学生兴趣,又提高其操作能力。第二课堂为兴趣小组学生课外继续学习、研究生物知识提供了场所,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课外兴趣活动不只是一种进行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对于对生物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组织成立生物兴趣小组,以他们为骨干力量,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如生物故事会,生物讲座,生物竞赛,生物课外实验,生物野外实习,开展研究性课题等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和发展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和学这一对矛盾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只有两个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让我们记住斯宾塞对教育的忠告:留住孩子的兴趣[2]。
[参考文献]
[1]厄尔尼诺事件 百度百科
课外活动实习计划范文6
《手工》是幼儿园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深受儿童喜爱的课程之一,手工制作是幼儿园环境布置、自制教具所采用的常用方法,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好《手工》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扎实抓好手工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所以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老师可以作为课堂上的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对手工课的兴趣爱好,同时利用一些影视及其图片的观摩让学生对手工课有个足够的认识,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教授,从中学习手工课的一些方式方法,通过一个不断地练习,掌握手工制作的技能和技巧。同时选择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编织、剪贴、废弃物制作等。
示范教学是使学生快速掌握制作技巧,熟悉制作过程的最佳教学方法。提高对制作技法的理解在手工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例如,在《卡通木偶》一课,我利用一块白布、一团棉花、一个纸杯、两个彩钉、一条皮筋,迅速地制作一个县官形象。通过观摩每一个学生均能够制作出形象各异的卡通形象。所以说示范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启迪思维,开拓视野,促使学生优秀的艺术品。
注重启发教学,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例如,在开设《泥工》课时,我先让学生按书本要求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启发他们大胆创新,创作出更加简洁生动的形象。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更快的掌握泥工的制作技能技巧,还能够培养她们创作出出更多优美艺术的造型。同时,对这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鼓励,会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望。
手工教学与各学科紧密结合,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手工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09级开设《幼儿园环境设计》课时,我要求学生考察环境,结合各学科知识,采用各种材料,因地制宜创作设计。有结合地理学,利用泥工进行地形地貌图制作,有利用泡沫塑料、纸板、有机胶板进行各种建筑模型制作;有联系生物学,利用海绵、泥巴、旧报纸等材料,制作松鼠、大象、熊、狐狸、骆驼等各种动物的;有联系物理学,利用纸板等材料制作船模、航模;有联系数学多面体教学,利用纸板进行多面体几何模型制作的。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造的精神。
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风筝、花灯、草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通过老师的教授,学生要善于挖掘和整理为以后从事幼师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外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手工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如下手工课外活动。
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对手工的学习兴趣,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课堂教学复杂。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我带领布贴小组全体成员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制作巨幅布贴作品《凌寒放郁香,古杆发新枝》,为我校百年校庆献礼。作品长5.2米,宽1.8米,所用材料为各种色布、棉花、毛线、卡纸、双面胶、胶带、线、哥俩好等。制作过程,先用红布、棉花包梅花瓣儿,用白布、棉花包梅花枝,后用针线组合整朵梅花,用墨、色勾勒梅花枝,用水彩色涂绘背景,最后用哥俩好将梅花枝、梅花、花瓣儿逐一粘贴与背景上。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技巧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