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学习计划

地理学习计划范文1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地理概念、地理现象等学生比较难理解,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启发学生讨论,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人们常说的顺口溜来描述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用幻灯片描绘出在山上一片桃花盛开景象,游客纷纷前来观光,到处是拍照留影的盛大场面,而山下则显出花香芳菲尽、春光不再来的景象。通过图片教师分析这一地理现象:随着地势升高,气温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推迟了一个月。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形象地改变了常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设计课件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2 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的广泛应用,教师在课堂做导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时费力,不好理解。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易于学生掌握。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丰富和播放图片便捷的特点,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进行处理,使其突现出来。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过去只由教师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感到既费力而效果又不好。使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在教学内容呈现时,教师需要把呈现过程与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过程相适应,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张驰有度,教师也应克服把课本搬上屏幕的现象,忽略对学生的关注。

3 运用多媒体地图,弥补传统板图的不足

学地理就要会看地图,地理教材中板图多,板画内容复杂多样,还要会分析比较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不同的区域位置上要会比较。如复习初中地理时要把具体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名称落实到地图的相应位置,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运用现代技术,利用多媒体就能充分展示它的优势。如在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由于河流众多,在传统的黑板上画板图就过于复杂、繁琐,而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就能克服这些困难,达到河流闪烁、突出显示。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4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十名学生面对同一个老师,听同样的课,这种教学在满足了学习基本需要的同时,必然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充分的。新课程提倡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成绩好的学生得不到提高、成绩差的学生提高不了的弊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交互作用,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如在“居民与聚落”一章就可以利用网络课件。多媒体网络的一大优势就是“新”,它以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大脑,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容易。

地理学习计划范文2

一、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笔者将认为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于地理学科中的具体教学问题,在适当的教育理论(主要是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过程。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与所要完成的地理教学任务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它的目标是帮助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设探究学习情境,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三、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意的两点问题

(1)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应以教学内容为主,地理教学技术为辅。虽然我们都知道高中信息化教学其实就是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效整合,其教学设计肯定以教学内容为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不自觉地转到“技术为主,内容为辅”的路上去,把一堂课上成展示精巧课件,炫耀精湛的技术,结果喧宾夺主,学生除了观看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外收获寥寥。所以,要在坚持地理教学设计应普遍强调“以地理教学内容为主、以地理教学技术为辅”思路下,处理好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教学技术的关系,既要坚持地理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地理教学技术的辅助作用。

(2)地理教学设计与地理教案不相同。许多人往往会把地理教学设计混同地理教案,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地理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用以知道教学的方案,有详案、略案之分,两者的区别在于内容的详略。地理教案只是写好的方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教案是既定的结果,教学设计是一个活动过程。

四、一些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策略

(1)交互——讨论设计策略。主要是师生、生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实现在线和离线讨论。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完全控制者,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教师主要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学生个体和小组跟着计算机屏幕出现的问题操作、思考、讨论,教师观察进程并及时解答遇到问题,对有共性问题组织全体讨论或解释说明。

这种设计借助网上平台,学生可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和对各种地区实际情况做出统筹安排的能力。但教师引导监控非常重要,因为要保证学生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偏离主题和浪费时间。

(2)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策略。这种策略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应用地理信息资源中现有的信息、素材库及信息技术设计具体教学步骤如下: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引出(发现)问题;③学生进入情境自主学习思考;④某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协作学习;⑤师生总结,得出最佳结论;⑥课堂反馈(效果评价);⑦课堂延伸(课下学习探讨)。

这种设计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利于突破重难点,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地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此种设计仍然关注学生群体,缺乏对个性的关注,易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现象。

(3)网络化学习设计策略。在网络教室,学生根据需要自行使用教师提供的地理教学资源学习,教师在主机上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即时辅导。

地理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读图能力;思维能力

伴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较抽象,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更感兴趣

常言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该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地图”是地理学中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图及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利用声、形、色等表现形式刺激感官,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带给学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的优势中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它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如色彩能增加感染力,音响和动画的结合能增加逼真效果,从而能使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具体化,使教学内容更富吸引力,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秘情境,吸引他们走入想象的空间,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初中地理“中国政区”的内容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计拼图游戏,分组竞赛,记忆落实各省区的名称和位置。再如大多数学生对于旅游有一定的热情,所以旅游地理的内容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课本中涉及到的旅游景点不见得是学生曾经去过或者是熟知的景点,如果设计不当,可能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时将教材中的旅游背景以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呈现,用一段导游带领游客参观的视频或某旅游景观实地的风景照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了解旅游、认识旅游的兴趣和走出去的愿望。

二、信息技术能突破地理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和整个宇宙,它范围广大,又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很多地理事物学生没有见过,有些也根本不可能见到。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通常利用各种地图,大量的图片和地理模型来辅助教学,这也是地理教学突出的特点,但它们都是静态地反映地理事物,不可能表现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将静态的地理事物还原成生动的动态变化过程,较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例如:在“常见天气系统”一课中,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的过程,较为抽象,冷锋和暖锋两种锋面系统不容易区分,利用课本“冷锋、暖锋示意图”讲解,学生还是比较模糊。借助多媒体制作成动画,将冷锋、暖锋两种天气系统形成过程中冷暖空气的移动,暖空气的抬升,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出来,把生活中不可能看到的天气变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冷锋和暖锋两种天气系统形成过程的差别,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清晰了然。

三、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局限

(1)部分课件华而不实,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少教师在上过多媒体教学后都有同样的困惑:课堂上的氛围轻松愉快,学生表现得极为活跃,但课后检测时却发现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没能落到实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课件的制作过分注重观赏性,华而不实,导致学生上课时如同观看电影或动画片,难怪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学来的扎实。

地理学习计划范文4

一、儒学校园文化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架构

我们的校园优美,有孔子像,中华修身廊,冶情苑,子房亭等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让学生在这样优质的儒学文化背景中,构建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培养具有儒学文化气息的学生,让无声的文化环境融入学生的思想。同时,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将其融入进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真正体现地理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我校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利用校园环境让学生学会制作校园地图,认识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树立环保和热爱生命的意识。利用学生手中的《儒学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同时,通过制作校园游览手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和总结归纳,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体会儒学校园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组织形式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参观校园,分享校园文化长廊的儒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领任务,每一小组负责一个故事,准备好解说词,在参观的过程中,到达一个景点的时候请这一小组的组员负责解说,教师作总结和点评。

课例:小组分享儒学故事《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解: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我们知道日地距离在一天内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这对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热能影响并不是很大。联系我们已经学过的地球公转知识,大气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早晨,太阳斜射得厉害,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中午,太阳高度最大,阳光直射得厉害,中午就热得多。那么,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些?这实际上是一种视觉的误差,借助仪器测量太阳的视直径,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早晚都是一样的。

2.教师总结:两小儿的问题,竟然连孔子都“不能决也”。这说明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现代文明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是放到古代,由于当时的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并不高,这就成为难解之谜,所以孔子的“不能决”在这里是可以理解的。纵观上下五千年,宇宙之大,知识之广,虽智者也不能做到事事尽知。所以,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二)量算校园的实际距离,探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教师在具体实施之前可以先预测几个问题,让学生们讨论怎么解决。例如,测量和获取数据的途径和方法?测量的工具需要准备哪一些?具体哪一种测量的方法最快速最精确?

1.确定比例尺: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校园地图选择合适的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给每一个测量的长度做好标记。尝试确定合适的比例尺,而比例尺的大小和详略虽然在课堂上已经讲授过,但是运要到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存在数据的偏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更多的细致和耐心。换算成图上距离,将每一个实际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有一个数据算错就会导致整张校园地图的变形,所以严谨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要。

2.确定方向,学会判别方向,认识方向标,并且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3.学会认识图例,并能选择合适的图例:一张平面图最后呈现的效果和选择合适的图例密不可分,所以,带领学生多研究几幅课本上的平面图后再下笔。

4.尝试绘制校园平面图初稿:要求整洁、美观,具有科学性和观赏性。

(三)制作校园游览手册

1.学生小组合作集体完成校园游览路线图的绘制以及收集资料创作绘编校园景点介绍。

2.装扮校园我能行,我为校园文化出份力。亲近校园,用相机或者画笔记录校园的缤纷瞬间,感受校园浓厚的儒学文化。装扮校园平面地图,巧手制作留住美。

地理学习计划范文5

Abstract: Erlian basin is a large cenozoic uranium-productive basin. Recently, after the ongoing visit to the basin, it found that it con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leachabl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From system analysis and prospecting results analysis, this paper finds the ways and means to ore-finding target layers of Erlian basin. Its ore-finding target layer mainly comprises two levels, the first-level group is Saihan group, and the second level is Erlian group and Yierdingman group. And, the ore-finding type used in Erlian basin is interlayer oxidized zone type (including dive-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Thus it concludes the basis of leachabl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this paper lists prospects in Erlian basin and its ore prospecting direction.

关键词: 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找矿方向

Key words: Erlian basin;leachabl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metallogenic prospect;prospecting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044-02

0 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将寻找铀矿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上面,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二连盆地是一种沉积盆地,其不论地址构造还是铀源条件都十分的优越。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在赛汉高毕和白音乌拉地区的可地浸砂岩铀矿的储存量很好,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新的铀矿盛产盆地。

1 二连盆地地质概况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位于兴蒙褶皱系南缘。盆地基地的岩石种类有碎屑岩、碳酸盐岩等几种。他们的空间结构是南、北、中三方位隆起的,使得二连盆地存在于温都尔庙隆起带和巴音宝力格隆起带之间。

二连盆地由五个层系组成,分别为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2 找矿目标层

2.1 从始到成形,盆地由于沉积旋回,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组成的沉积高层,我们所要研究的可地浸砂岩型轴矿往往会受到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层位的影响。因此,确定矿源的目标层是整个铀矿寻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标层的确定因素如下:

2.1.1 原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类型 地球化学类型是底层还原容量和能力的直观反映。一般情况下灰色层都是比较有利的目标层,具有次生还原作用的杂色层和红色层也可能成为目标层。而对于中小型山间盆地、陆相断拗符合型盆地黑色层也会是目标层。

2.1.2 底层的埋深 考虑到目前可地浸砂岩铀矿工艺技术水平不高,结合经济指标,将目标层位埋深范围控制在490米以内。

2.1.3 岩相及砂体发育条件 有像河流相类型的有利的岩相带,相区内砂体发育良好,厚度适中,并且有利相带和砂体的分布范围较大。

2.1.4 底层结构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必须具备泥-砂-泥互层结构。而潜水氧化带或古河谷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必须具备韩矿砂体与顶底板构成良好的隔(水层)-砂-隔(水层)结构。

2.1.5 构造变形强度 对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而言,有利的地层为有适度强度的构造变形的底层。

2.1.6 后生蚀变与铀矿化显示 后生蚀变包括氧化蚀变和还原蚀变两种。后生蚀变就意味着存在矿化现象的可能性,铀矿化就标明该层已经生成铀成矿的前期条件,可作为目标层。

2.2 二连盆地目标层确定 根据目标层确定的依据,赛汉组(K1bs)为主要目标层,而二连组(K2e)、伊尔丁曼哈组(E2y)为次要目标层。

地理学习计划范文6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16~19页)

二、课标解读

具体阐述本次研究区域当中环境问题成因;对该区域当中存在问题与危害种类进行阐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主要解决对策;区域经济发展应当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通过荒漠化含义、危害以及具体防制措施重点阐述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因素,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荒漠化对人类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为此,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教材当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阅读材料以及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四、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具体掌握现阶段我国荒漠化出现的主要区域,并对荒漠化发展的形成原因以及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了解荒漠化发生的危害,并懂得具体的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并帮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训练。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详细了解教材当中图片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深层次分析造成西北地区出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对荒漠化的综合分析,让学生能够了解人类行为对荒漠化产生的危害。提升学生对荒漠化发展与治理方面的理性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与使命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我国西北荒漠化具体原因以及主要应对措施。

2.教学难点

就荒漠化发展情况分析,促使学生可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七、教学设计思想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并分析问题。问题设计需要具有实用性以及探讨性,设计简单不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太难则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口味进行设计。在课节当中也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能力问题,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问题导入,激发思考

教师:引用《苍天般的阿拉善》中歌词,在课堂当中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古代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达,为什么现在的那里却变成了废墟。

学生讨论:战争、生态环境脆弱以及人类活动让那里成为了废墟。

教师:人类活动是如何让一个文明发达的城市变成废墟的呢,为什么水草茂盛的地方成了荒漠,成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环节二:出示任务,小组自主学习探究

教师:(提出任务,让学生根据教材,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填写表格,并展示探究学习结果。

教师:通过对本节课当中25~27页内容进行阅读,分析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出现荒漠化的主要成因。

环节三:提供材料,检验学生提出的措施

提供:阿拉善盟投影景观、黄土高原历史变迁景观及教材。

环节四:总结归纳,深化措施

教师: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最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是什么?借助今天所学,未来将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改正呢?

环节五:整合与应用――启示和课后拓展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