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拖动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拖动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力拖动;课程;教学效果
1.明确电力拖动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应用范围
电力拖动是指用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的工作机构使之运转的一种方法。电力拖动系统由电源、控制设备、电动机和传动机构四个子系统组成。电力拖动系统主要应用于社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车床、钻床、铣床、磨床和其他各种行业企业生产设备等各种各样的生产机械中。电力拖动具有方便经济、效率高、应用范围广、调节性能好和易于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特点。
2.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夯实理论基础、规范基本操作
良好的基本功是学好电力拖动课程的前提,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每个课题都有它的规范性,正如小学生入学时,老师先对学生进行笔姿、坐姿的训练,只有先握好笔,规范写字姿势,才能写得好字,并提高写字的速度。在教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常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要实现其功能都需要哪些必要的电器。如“低压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等低压电器。不但要明白这些电器的工作原理、功能,还要知道其在电路图中所使用的代表符号。其次,要能看懂电路图、接线图和布置图。尤其是在设计低压电器布置图时,要充分考虑布线需要,尽量避免导线交叉,不好走线,同时要照顾低压电器整体布置效果是否美观紧凑。再次,熟悉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安装步骤和基本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2.2理论联系实际,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教学融为一体,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保证电力拖动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专业理论教学是技能训练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专业理论教学要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在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保证二者的有序、紧密衔接。在进行技能训练教学之前要将技能训练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即将进行的技能训练教学需要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学好、学懂,否则将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技能训练效果。两者的教学地点最好选择在同一地点进行,最好放置在实训车间、实训设备周边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两个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充分保证教学效果。
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形象事物中感受抽象理论,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让理论知识渗透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教学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讲授“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正反转控制线路主要用途是什么?最好让学生亲眼目睹机床正转、反转的情形。其次,讲解正反转控制线路图,通过线路图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电动机正传和反转是怎么实现的。再次,根据电路图亲自动手接好电路。最后,接好电路后与真实的电动机连接,通过按钮控制电动机正传和反转。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亲眼目睹自己的劳动成果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充分保证了教学效果。
2.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好“两头”,促“中间”
在电力拖动技能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在小组之间制造“比、赶、超”的教学氛围。要根据全班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把全班学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头)是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态度认真、操作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学生。第二部分(另一头)是纪律性较差、怕苦怕累、操作技能掌握得也较差的学生。剩余部分(中间)是各方面表现得一般的学生。在训练中,认真抓好“第一部分”学生,使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对“第二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很好地向“第一部分”学生学习外,更要耐心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抓好了“两头”,使得中间部分的同学前有学习的榜样,后有被“第二部分”同学赶上、超过的危机感,他们在训练中必然会认真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局面。
2.4充分发挥产教结合优势,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为生产服务的技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人才。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一般都有自己的实习工厂,都具备一定的实践条件。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开发自己的定型产品,也可与工业企业合作加工定型产品。在加工定型产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在生产钢筋调直切断机时,学校实习工厂可根据学校专业对产品各个部分进行分解。变速箱部分交给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完成;电气控制线路部分交给维修电工专业学生完成;最后,整体组装任务交给机械维修专业学生完成。一件定型产品可以同时让三个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是非产教结合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另外,产教结合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弥补二产专业办学成本高的问题。
3.加大电力拖动教学软硬件投入,创造一流的教学实习条件。
3.1硬件投入
良好的硬件设备是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是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的特长教育。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教师的水平再高,如果没有实习设备也难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也是如此。“电”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没有真实的实物很难想象“电”到底能干什么?只有借助一些实物,才能让人知道它到底有多大能力。如“电”可以让电动机旋转,通过电动机旋转带动生产机械运转,从而实现生产的目的。另外,在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调整电力拖动教学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相关专业企业进行现场实践训练,将部分无法在校内完成的课程搬到企业进行。这样不但解决了实训设备不足、办学成本高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2软件投入
电力拖动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分层教学 电力拖动实训
一、提出“分层教学”的原因
近几年我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自身素质不一在学习兴趣、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方面出现相当大的的差别,虽然同一个班,却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电力拖动在传统教学过程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生“吃不了”。最终,导致部分学生由此失去学习自信心和动手操作的兴趣。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电力拖动实训教学对现有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程度,进行电力拖动实训课“分层教学”研究与应用。
二、“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智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人在电力拖动实训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中,主要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辅导、分层考核四个方面对电力拖动实训课进行分层教学研究与应用,力求较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力营造学习氛围,有效改变两极分化,促进学生均衡发展。首先自己在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并展开对封层教学的讨论和经验总结,结然后增加试点的班级数,在取得了成功经验后再推广到为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其他课程实训课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教学方法。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1、学生分层
我们制定了《电力拖动实训课学生分层实施办法》即:在第一学期先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将班级学生平均分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学生在实训中的操作技能、纪律及职业素养等管理。
教师负责对学生所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完成质量做出评议。
学生在完成第一学期的3―4个任务后(扣:点动、自锁、混合、正反转等控制线路),教师即可根据任务书中考核值结合学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目标较高学生):要求具有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创新能力;B层(正常教学要求):基本能满足正常教学进度;C层(低于正常教学要求):学目主动性差,针对几乎是零起点的学生。(层次间量化分值由老师确定)
在后面的任务中,将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不同任务的实训,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每一次任务中学生积极性、能力及成绩变化,对A、B、C层次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以激励学生好学上进,刻苦攻读、不断提高、学有所得。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实行末尾淘汰制,进入下一层次。
2、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分好层次后,老师应紧扣实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把教材的实训训目标分解成有梯次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即:
A层次学生: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线路分析方法、掌握线路的排故方法,A层次学生可提前进入“四合一”机床实训间、机床仿真室学习,这些实习场室技术含量高、要求非常严格。日后参加技能竞赛的同学就从他们中挑选,同时他们可以充当老师的助手,辅导C层次的学生;
B层次的学生:熟练看图接线、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线路分析方法、学会线路的排故方法;
C层扶的学生:学会看图接线、学会基本线路的分析方法及简单故障分析。
拟订各层次教学目标既不能太高,使学生觉得够不着、“吃不了”,挫伤学生积般性,也不能太低,导致“吃不饱”,完不成实习任务。
3、教学过程分层
在分层教学研究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改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每个层次的学生对每次任务完成的时间、次数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做法是对A层次学生实训巡视可减少次数,发挥学生自觉性、互,鼓励其独立思考。在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后,就安排其负责C层次的学生的接线辅导;对B层次学生,鼓励独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允许讨论,能够按图进行自检。允许其进行两次到三次同一任务的训练,每一次完成的要求不同 (接线――分析――排故):对C层次学生,一般一个任务进行三次以上的训练。首先让他们达到能够看图接线,再通过通电试车的现象,学会对线路进行分析。巡视频次增加,加强个别辅导甚至“开小灶”,增强其信心和学习动力。
实训前统一说明注意事项、实训的要点,开展结对子等活动,有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三个层次学生每次任务的要求、实训步骤要求及任务考核都以任务书体现,每次实训课结束后,老师对学生进行任务评价。三个层次为动态管理。
4、分层考核评价
分层考核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职能与效能。制定了《电力拖动实训课分层评价标准》明确考核评价内容、标准及所占的分值比例。
考核内容方面:我们根据各层次不同的教学要求并结合职业等级考核标准,分层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在任务书中体现。
评价标准方面:我们主要从学生的上课表现、任务考核成绩、任务书完成情况等打面进行每次任务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平时占学期总评的70%,学期结束期末考试占总评30%。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成效
通过一个学期的应用,我们结实验班学生发放了调查表,反馈过来的结果及每次任务评价,我们发现通过分层教学有以下几点效果:
1、增强了各层次学生自信心
实施分层教学后,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矫正了学生的自卑或自满心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也有所增强。尤其是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培养他够得着的目标,他才会去努力。
2、使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获
由于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面的学生各有所获。在时间上,允许学生达标有先后;允许学生水平有高低。这样,有效地解决了有人“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
3、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
分层教学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心思想,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更加融洽了师生关系
实施分层教学后,老师为了能切实帮助各个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促使教师更加关心学生、认真工作,也就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教学相长。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虽然我们通过分层教学,注重了各层次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学生的合理分层、不同层次间动态管理及评价分值如何合理量化能易于操作等问题。
2、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任务书。
参考文献:
电力拖动实训总结范文3
一、电力拖动组间互教教学法操作实例
以安装与检修手动正转控制线路为例。(一)教师课前提出实训目标:能正确安装和检修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同时提出几个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和要求:1.导线的数量、管径怎样确定?2.电动机使用的电源电压和绕组的接法有什么要求?3.如果看不到电动机运转情况,怎么办?4.接线有什么要求?5.通电试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6.安装开启式负荷开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7.提出一个实训方案,包括应选取的器材,并弄清为什么要这样选取器材。8.各小组提出一个最佳的实训方案,小组代表说明实训方案的设计思路;指出其他组实训方案的不合理之处。9.全班讨论,确定最终实训方案。10.看哪个组操作最安全、快速、准确。(二)教师每组抽一学生提问,检查学生预习准备情况。小组讨论交流、纠偏,研究并提出实训方案。(三)各小组拿出自己的方案,派代表说明方案的设计思想、内容要点和操作注意事项。然后自由参与,指出其他小组实训方案的不足之处。最后教师介入,共同研究提出最终实训方案。(四)各小组安装并测试线路。(五)各小组派代表说明安装和测试线路情况。教师总结。整个过程,教师巡回了解情况,监控纪律、安全、进度及参与度。每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或小组表现,现学生共同商榷,量化评价结果。
二、电力拖动组间互教教学法特点与应用效果
组间互教教学法巧妙利用了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除了与其他比较受到教师和学生欢迎的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特点的教学法一样,电力拖动组间互教教学法强调合作学习,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外,笔者觉得该教学法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组间互教教学法在设计时就确立了两个基本理念:向管理要高效课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个基本理念得到了真正体现。该教学法非常重视无形组织的作用,通过评价强化这种作用。从学生预习、设计实训方案到方案的实施,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学生个体和小组集体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让学生不得不主动努力预习教材信息、上网寻求相关信息、积极参与交流、主动向别人求助、乐于为同学提供帮助,通过学习小组这个学习组织形成的无形的压力,促使学生敢于为小组荣誉积极参与竞争,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收集、碰撞交汇与多向高效交流。评价的主体有学生个体、小组和教师,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使学生逐渐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教师亦借助评价这只“手”,弹性操控整个课堂。二是充分的放手,适度的介入与控制。从学习目标的制定直至实训方案的实施,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个体、小组集体和整个班集体自主完成,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能充分履行引导、指导、监控等职能,在必要时适度介入,包括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使用方便,操作简便。笔者在电力拖动课程中在改进后引入组间互教教学法近两年,教学效果理想。一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在分组时笔者体现了小组内学生的异质性,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知识、技能、性格等的互补性,在便于更有效地挖掘利用学生资源,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兴趣大,竞争意识强,积极求助、乐于助人,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学习潜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二是学习效果较使用该教学法之前有显著的提高,学生通过个体预习收集信息、小组交流合作、组间竞争三个基本的学习环节,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基本技能的体会与巩固、对方案的宏观把握等等,都达到了笔者的教学目标。
作者:陈循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技工学校
电力拖动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电力拖动;项目教学法;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6-02
一、前言
最近,我们对河源高新区的企业进行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随着电器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企业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给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以传统学科职业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电力拖动》课程改革,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现今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电力拖动》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学习电气控制的常用电器元件、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及常见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使学生具备电气设备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检测、排除、维修维护综合职业能力。原来《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验证分开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明显,学生的技能得不到提高,中职学生的技能优势不能凸显,很难适应企业就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学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通过参加职业教育专家张治忠教授行动导向教学培训班的学习以及与企业行业的专家座谈,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具体。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师上课可以只讲理论,不动手操作安装。不能体现中等职业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课堂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辅,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如将教学目标改为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安装线路,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三)教学方法简单。没有针对《电力拖动》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没有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中职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薄弱,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上理论课。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应该通过行动导向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安装,形成作品进行展示。
(四)考试内容不合理。按照传统教学,侧重理论考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成绩不理想。应该以操作考试为主,理论考试为辅,对学生安装作品的工艺、通电试车是否成功、故障能否排除进行考核,能够突出学生的技能,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对《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探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是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尝试。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对《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如下改革和探索。
(一)坚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明确教学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标准、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依据,确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电力拖动》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1、识别、选择、检测、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元件;2、绘制、识读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图;3、安装、检测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4、分析、排除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故障;5、分析、排除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
(二)以行动导向教学指导,以项目教学法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常用控制线路安装、检测、分析、排除故障为切入点,确定《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五个项目,分别为:1、识别、选择、检测、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元件;2、安装、检测常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3、安装、检测双速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4、分析、排除常用电气控制线路故障;5、分析、排除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任务引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在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中,以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1)导入:让学生在车床实训室自己动手操作车床正反转,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教师引导,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正反转控制。教师让学生通过操作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布置任务:安装、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采用分组教学,通过任务单,让每组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教材,绘制正反转控制电路线路图,每组学生尝试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工作原理,教师讲解相结合,让学生识读电路图、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形成团队意识;(3)实施步骤:让学生观察实物作品,清楚接线工艺,与教师示范工艺相结合,让学生知道怎样接线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检测、安装元器件、安装线路,安装完成后用万用表检测线路板,通电调试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4)作品展示、评价:让每位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并讲解,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相互评分,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分,确定最终成绩;(5)学生总结反思:指导学生写实训心得,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创设工作情境,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训练,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学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针对《电力拖动》课程实践性、专业性强的特点,通过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要参加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考试的难点在于学生分析、排除线路故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分析、排除线路故障的任务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短路、断路故障现象,从而知道故障点在哪里,让学生掌握方法,进行反复训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邓泽民.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电力拖动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技能训练 教学设计
电机与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须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对学生的职业群及相应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教学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控制电机及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电机选择,基本的及典型的电气控制线路。使学生具备高素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电工安全规范操作,具备正确使用电工仪器.仪表的操作技能的基本能力;具有识读电力拖动电路图、分析电路和计算电路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电力拖动电工知识的能力。
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具有学习和应用电力拖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结协作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控制电机及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电机选择,基本的及典型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及故障修理。使学生具备高素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具有协作和团队精神;能独立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自学、归纳总结、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规范的操作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专业课程调研分析,结合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8个课程单元(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境又根据生产实际分为多个子情境,采取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主动学习性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情境一 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调速,启动,反转与制动
教学情境二 变压器和电磁铁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主要数据;变压器的极性判定
教学情境三 三相感应电动机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各量与转差率的关系;电磁转矩、机械特性、启动和调速;单相异步电动机
教学情境四 控制电机
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动机、感应同步器等的原理、结构及应用。
教学情境五 同步电机
凸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同步电机的额定值;同步电机的可逆原理、相量图、V形曲线、起动。
教学情境六 低压电器
万能转换、凸轮控制器及闸刀开关、组合开关、自动开关及接触器、继电器和按钮开关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学情境七 基本电气控制电路
线路图安装图识读,正反转控制电路、Y-起动、能耗制动、反接制动等各种简单控制电路。
教学情境八 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
C650卧方式车床,M7120平面磨床,Z3040摇臂钻床,X62W万能升降台铣床的主电路、控制电路的分析。
(二)能力训练项目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围绕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对学生的电机与拖动理论知识及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分析,针对8大块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训练进行教学设计,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共有9个。
1.直流电动机电路接线及调试
通过电路接线及测试;熟悉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
2.异步电动机电路接线及调试,观察现象
熟悉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磁转矩的计算,机械特性,调速。
3.控制电动机电路接线及调试,观察现象
熟悉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动机,了解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
4.变压器测试
通过实训掌握变压器同极性端判断,理解变压器的变压、变流和阻抗变换作用,掌握实际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等。
5.电动机拆装认识
通过电动机拆装,熟悉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额定值;掌握检验电动机绝缘情况的方法;能对电动机定子绕组首、末端进行辨别。
6.低压电器组装及相应电路接线及调试
掌握万能转换、凸轮控制器及闸刀开关、组合开关、熔断器、自动开关及接触器、继电器和按钮开关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
7.三相配电板的制作
掌握三相电机与拖动的基本概念和三相电机与拖动的连接,重视并掌握安全供电和安全用电,通过完成三相配电板的制作,理解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和作用以及三相电机与拖动的连接。
8.控制电路安装及测试
熟悉基本电气控制电路的线路图安装图识读,正反转控制电路、Y-起动、能耗制动、反接制动等各种简单控制电路。
9.典型机床控制线路实训
熟悉C650卧方式车床,M7120平面磨床,Z3040摇臂钻床,X62W万能升降台铣床的主电路、控制电路。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以一体化实训室为第一课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室先进的设备条件,从实际小电路入手,边讲解、边训练,达到强化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目的。课程教学从学生能力培养着眼,注重讲练结合。
每个学习情境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评讲为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解决普通性问题。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联系课程教学内容及实际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采用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9个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每个训练项目为完成该课程任务展开理论与实训教学,学生分4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项目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对课程考核方案进行设计。
课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成绩体现,包括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单元测验等内容为主);终结性考核(期末安排综合考核为主);实践技能考核(根据实践安排,随堂考核)。本课程采用阶段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综合实践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殷晓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电机与拖动应用》课程中的实施方案[J].考试周刊,2011(33)
[2]杨晔.稳定职业教育规模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初探[J]成人教育,2010(1)
电力拖动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电力拖动;职业能力;教学培养;实践研究
一、《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职业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济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新技术设备日趋普及,社会对电工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要求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宽结构;另一方面,企业看重人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受挫能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电工从业者的主力军,理应承担起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深层次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设从事电工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操练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历程。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由理论讲授+综合实训两部分构成,由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基本环节、典型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等部分组成,以交流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设计为主线,并突出电路安装调试技能训练,蕴含着丰富的思维训练和职业活动,是专业技术教学、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有的放矢,加强学生的方法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能力的训练。
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职业能力建设具体实践
(一)围绕培养目标,建设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秉承教学内容服务于培养目标的态度,通过到校企合作单位调研,客观分析收集的各种信息,反复的斟酌和修改制定出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职业能力项目设计分析如图2所示。
笔者按照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企业典型生产设备的电气线路安装调试、维护、改装工作任务和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要求,采取行为引导教学法,将元器件的检测与使用、电气原理图的读图与分析、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机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检修和电气控制线路的改装与设计融入到相应的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习情境系统化设计,科学有序地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目标。教学情境分析设计如图3所示。通过情境的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的专业能力,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计划制订和实施等的方法能力;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职业道德、安全与自我保护等的社会能力。
(二)采用行为引导教学,落实职业能力建设方案
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要科学选择教学方法。行为引导教学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先进教育模式,实践已经证明行为引导教学可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行为引导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同时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都会经历信息收集拟定方案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提高五个阶段,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充满乐趣。教学方法运用举例如图4,我们在两个平行班中开展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原理行为引导教学法实验教学研究,结果证明:项目教学框架下,实施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班级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的方法能力明显处于优势。在期终考试中,同样证明这个班级的学生这部分知识迁移能力比另一班级学生好。
(三)参考职业资格标准,修正职业能力建设过程
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打通教育与就业的通道,给予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帮助学生体面就业,并且在职业中能够得到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把学校教育、企业就业和职业发展联系的纽带,我们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必须参考职业资格标准,以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标准实时修正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形成测验,指引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但要避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把《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搞成电工技能培训,而轻方法能力训练和社会能力的锻炼,从而失去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
三、《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学生职业能力建设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职业能力建设不是一磋而就的事情,而应该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应该贯穿于中职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只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之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但又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职教规律和先进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科学、有序开展。
(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同时有能够寻找适合教学目标的任务(学习情境)的本领,因此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做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一是要努力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师傅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二是要充分熟悉学生情况,会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断鼓励、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过程、收获成功;三是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检查和认真总结,梳理职业能力培养新思路、新方法,向学者型教师努力。
(三)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防止学生两极分化
我们的学生从幼儿教育到初中教育,一直都是老师怎么教他们怎么学。而今要求他们主动地学习,部分学生不适应。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四)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多元评价体系
推进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导向教学改革,关键是要建立起职业能力培养多元评价体系,让教学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建立职业能力培养多元评价体系:一是要评价项目的多元化,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通过面谈、正式作业、讨论问题、项目调查和书面报告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二是要评价主体多元化,不能光有教师评价,还应该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企业评价,多渠道、全方位、互动交流的评价会更客观、更具说服力,更能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情况。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个性化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互评有利于形成同学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创新思维环境,培养与人合作能力,建立起学习群体;家长评价可以增进他们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企业评价有利于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的对接;三是要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应当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等功能,对评价的结果进行鉴定和反馈,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掘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潜能、个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育锋.论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职教课程改革[J].
[2]刘秀才.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J].
[3]蒋乃平.职教课程探索的三个层级[J].
[4]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
[5]职教网.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
[6]石岚.关于高职教育评价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19).
[7]张宏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8(2).
[8]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