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

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全国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 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27-01

一、全国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概述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场营销技能”赛项由教育部举办,包括营销实战展示、市场分析和情境营销三个竞赛模块。赛中选手将会用到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心理学、营销策划、统计分析、财务会计、广告原理与实务等课程的综合知识。该赛项旨在引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以赛促教,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营销过程对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

二、将竞赛项目嵌入相关课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1.基于营销实战展示模块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广告策划、现代推销技术、销售管理课程的改革

大赛要求在赛前一个月针对选定的真实产品,对本校市场进行产品促销活动策划并实施。这就为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以及销售管理等课程提供了实践教学内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在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指导学生根据大赛要求,制订市场调研计划和调查问卷,并进行后续的调查结果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运用营销策略、广告策略、现代推销技术、销售管理等课程知识,形成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并加以实践。

2.基于营销实战展示模块的市场营销概论、商贸素养知识、商务礼仪、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改革

根据赛程,竞赛当日要完成营销实战展示模块方案撰写及PPT制作,并进行营销实战展示模块汇报及答辩。答辩内容涉及营销基本知识问答和商业文化知识问答,可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市场营销概论、商贸素养知识的日常教学,加强理论修养。答辩方案的撰写、答辩PPT的制作需要用到word、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技能,在营销专业的教学中,宜多采用学生汇报的方式,加强以上技能的训练。

3.基于市场分析模块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统计基础、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改革

各参赛队在网络销售实战平台上,搜集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段的指定商品销售信息,进行市场分析。此项考查了学生数据调查、统计的能力,如要求快速查询所售某产品各品牌的总销售量、查询所售某产品某年至某月销量前3位的单品、作出某时间段前三位单品的销售走势图,图表要求是带数据标记的二维折线图、作出所售某产品各品牌某时间段的销量市场占有率的三维饼状图等,对学生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同时对于EXCEL的工具运用也要求较高,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加以训练和重视。

4.基于情境营销模块的财经基础知识、财务管理、营销组合策略、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改革

赛项提供了P1、P2、P3、P4四类产品在五个市场未来三年的销售价格、销售量的预测资料。参赛团队通过目标市场分析与选择、营销策略组合和财务报表分析,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此项具体涉及目标市场分析与选择、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产品策略以及财务(应收应付、融资、支付费用、缴税、盈亏分析、读懂财务报表,管理应收账款等)。以上专业知识在平常教学中均应纳入相关课程,并根据竞赛要求加以模拟训练,强化运用能力。

三、技能大赛对营销专业教学的推动作用

1.全面锻炼学生专业能力,实现以赛促学

大赛形式灵活,对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均有极高要求。大赛分为营销实战展示、市场分析和情境营销三个竞赛模块,从营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OFFICE自动化办公应用能力、商务礼仪展示能力、营销实战沙盘操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检验。大赛使学生更明确专业学习和实践方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扩充知识、锻炼实践能力,达到“学习―参赛―学习”的效果。

2.倒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达到以赛促教

大赛考查技能点众多,不能仅靠赛前的培训,应将竞赛内容融入平时的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如将《费者行为分析》《场调研与预测》《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综合实践考核,探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对接国赛相关比赛内容,以赛促教。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相互联系,实现各门课程在实际营销过程中的联合应用。推进专业建设与现实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营销过程对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3.推动教师关注行业动向,达到以赛促研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通过亲身融入、亲自参与,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企业资源,这对于教师开展课程研究、实训研究、人才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专业竞赛,搭建科研平台,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更有利于联系企业行业,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归纳教学成果,从而完善和深化理论,最终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石油机械;机电一体化;优势分析;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体现,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实现了更加精确和自动化的应用体验。在石油工业中,传统的机械设备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采油需求,为了提高石油能源的利用率,提高采油质量,必须要引进更加精确的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采油技术带到了实际的工作中,保证了石油工程更高效、更准确的运作。

一、机电一体化的的应用优势分析

1、可靠性提高

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应用,不仅具有精确的操作参数的设计,在控制系统中还增加了保护控制系统的经历,通过一些限定值的设定,一旦设备中发生过载、不稳定电流和失控情况时,保护系统就会自动停止运作,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性。这种安全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大型机械设备的完好,以及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提高了油田施工的可靠性建设。

2、更多的应用性能

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设计,不仅提高了机械工作的精确度,缩短了工作时间,在功能的开发中也进行了多样性的设计,在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设立和机械参数的输入,就可以实现多功能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工程机械设备的数量,还较少了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资金使用。另外,在较多应用功能的设计中,提高了机械工作的范围,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机械的高效利用。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分析

1、传感技术

传感器是机电一体化设计中的重要元件,是保证机械可靠运作和精确度提高的关键。其实质是对机械设备进行反馈机制的建立。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运作中会对外界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进行采集,如承重多少、电压大小等,并经测定值通过传感器传输给输入信号端口,并与理想的参数值进行比较,合格与否会出入给控制系统,并进行运行和停运的选择。传感技术的应用有效的保证了机械的正常运转,并通过数字记录、显示、信号处理和检测识别等提高了机械的灵敏度,实现了智能化的自我修正。

2、自动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中具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这种自动化主要通过微计算机的操作实现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是通过参数提供和开关的操作就可以的,还要对具体的施工作业环境进行分析,对自动化系统的理想操作结果与实际操作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机电一体化机械的自我诊断对自身进行参数的修正,并在补偿技术的应用中,真正发挥出实际作业的效果,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和准确度,真正做到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涉及到整体概念,是将整体概念应用在相应技术上的过程,因为它从系统目标和全局角度出发,把总体进行分解,使其变成互相联系的一些功能单元。一般来说,接口技术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能够帮助总体系统的各部之间形成有机连接。

4、接口技术

接口就是使用某种方式连接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可以分为:软件接口;电—机械接口;电气—气动、液压接口;模拟量—数字量接口;电—气、液接口;电气—电子接口。

5、信息数字化处理技术

与传统的机械操作相比,机电一体化机械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数字化处理,通过对石油等工程施工环境的勘查,能够将识别的声音、图像等,并在微计算机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不仅有利于施工设计的参考,同时也有利于安全作业的进行。这种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综合应用,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的处理信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石油工程根据施工环境具有施工危险系数高、工作难度大等特点,这不仅要求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还要求工程机械设备必须符合施工标准,并在良好的方案设计中完成高效率的石油开发。机电一体化机械的设计与应用,解决了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较多问题,在降低工作危险性的同时,通过可靠的自动化应用保证了石油开采的控制量。下面就具体应用和使用原则进行分析:

1、强化认识

机电一体化技术属于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科技智能技术,它的优势虽然很明显,但是有很多从事了多年石油采集工作的员工对此并不一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而且有一部分员工可能也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所以要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宣传和学习,需要员工能够适应新的技术手段所带来的新的工作方式。

2、进行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是为了对整个行业的薄弱点与优势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进行设计、引入和推广。经过野外的实地调研以后,获得一份较为准确的调研报告,确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最需要的作业环节和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进。

3、实用性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虽然具有极大的优势,但也不能盲目地推广,在对机电一体化石油机械设备的引进中务必要注意实用性原则。可以采取试点的方式进行试验,如果效果良好的话再进行进一步的推广。比如说先从石油化工设备入手,或是从随钻测试、计算机操作、泵站台、转油站以及对成套的车装设备进行控制等都是比较不错的切入方式。一旦切入以后要进行充分的观察和研究,分析该设备在实际运转中的不足及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推广工作。

四、结语

通过以上石油机械机电一体化相关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虽然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应用能够提供给工程更加智能和准确度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有专业性操作和前期的基础准备。在石油工程的复杂环境中,机电一体化机械能够在自我诊断、检测和作业中保证石油的输出质量,在现代能源紧缺的环境下,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应用技术,并将会在未来的建设中通过新技术的革新,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郑洪越 单位:大庆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动化;人才培养

自动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加速社会产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式有着深远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在当前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渡过程中,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模、资源的矛盾日渐突出。为了进一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必须采取措施,改革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自动化学科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本校专业特色

培养“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结合我国国情,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教育指导委员会对自动化学科专业提出研究主导型、工程研究应用型、应用技术主导型和技术技能型四种人才培养目标分类[1]。研究主导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一流高水平的自动化研究、工程应用、应用技术及其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具有解决实际工程能力的自动化应用研究与开发、应用技术及其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应用技术主导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及其复合型专门人才,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并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生产、实验、试验一线从事自动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技术型、技术与技能复合型人才以及高级自动化控制系统岗位的操作、调试和维护的智力技能人才。

研究主导型人才培养要稳定本科生规模、稳定博士研究生规模,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规模,所在学校设置有研究生院,并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至少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适度发展本科生规模、适度发展研究生规模,所在学校为“211”重点建设高校且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至少一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或者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所属2个及以上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应用技术主导型人才培养要积极发展本科生规模,所在学校为达到本科自动化专业办学教学条件标准的普通本科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大力发展专科生规模,所在学校为高职高专学校。实际过程中,虽然对这四类人才的培养有所交叉,但由于各个高校的背景、发展历史、服务领域与办学条件不同,所以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应有所侧重,根据自身条件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本校办学特色。

二、改革专业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过程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控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特色,使学生掌握较厚实的控制理论基础、较宽广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能力,能从事自动化装置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科研开发与应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校应从教学体系改革入手,培养“厚基础、强能力、善创新”的自动化专业人才。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表现为高度的单一性,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的培养要求,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利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此外,受传统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实验实践课一般作为理论课的辅助,课时量和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理论课,从而造成目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高分低能的现象。创新之源在于实践,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自动化专业人才,必须改革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通过增加实验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制定综合学分制度、开放实验室、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多渠道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自动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充分的实践条件。

三、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科技引领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自动化专业人才应该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而扎实的道德文化素养、锐意进取的实践创新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科学探索精神。要培养这样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育对学生的道德素质、专业水平都起着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3]。在高校中,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既是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者,又是学科建设的开拓者,更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教师质量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决定着教育水平,一流的国家必须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要大力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着眼于跨世纪人才梯队的建设,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建设等有效措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服务。

四、结语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其特点决定了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会有较大的差异,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并通过突出实验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打造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等有效措施,为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0-02-04.

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机电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从江苏省海安县发改委了解到,2010年1~4月份我县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99.78亿元,增长24.52%,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5.9%。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达252家,比2009年底增加6家。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县工业最重要的一极。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县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形成锻压类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电梯零部件、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四大特色板块,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截止到3月份,板块内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3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数的20.8%,比上年同比增长33.45%,成为全县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集群。

调研情况分析

2010年3月初,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组织多名专业教师对海安县具有代表性的机电类现代企业进行了调研。参加调研的教师对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围绕在岗职校生的爱岗敬业、学习精神、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职校生在企业成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与企业老总、人事主管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诚恳听取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调研企业情况简介江苏鹏飞集团是知名的水泥生产线出口制造商;江苏瑞安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现代化综合机械制造公司,“亚洲第一杠”——“超长滚珠丝杆”是它的拳头产品;南通恒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数控卷板机、高强度校平机、型材弯曲机的规模最大的制造基地;海安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集机械、电子、化工、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曲轴生产基地。这些企业的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传统金工设备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口设备比例大,国产设备比例小。总体看,所调研的企业设备精度高,高新技术含量高,制造出的产品质量高,国际竞争力强,代表了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调研发现,这几家企业现有机电技术人才中绝大部分直接从中职、高职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收,从社会招聘的人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人员较少。企业人才学历主要包括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职学历等,人员整体平均年龄低。一线操作人员大部分是中职毕业生;一线管理人员是高职学生、专科生及少量中职生;技术岗位和决策层人员主要是本科生、硕士生。其中适合中等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有:一线设备操作工、设备维护与维修工、机电产品装配调试工、产品质量检测员、生产一线管理员(如工段长、车间主任等)、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调研还发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如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基础技能;具有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应变、创新能力。

机电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的基地,培养是否合格,关键看毕业生能否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机电专业是我校5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拳头专业,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对机电专业投资是最多的,其装备也是最先进的。虽然我校机电专业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机电专业已经是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专业,我校也成为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

学生学习时间问题目前,学生素质不高与学生学习时间的缩减造成课程结构及设置难以达到规定要求有关。众所周知,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生源素质以及学习兴趣都较差,尤其机电类专业男学生调皮的居多。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是三年,而第三学年学生基本都在工作单位顶岗实习,这就使得学生需在两年内将所学专业的内容全部学完,势必造成很多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学习跟不上,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问题当前的课程设置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与企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有很大的脱节。文化基础课的要求比较模糊;专业课内容重复,相互交叉;课程内容太难,脱离学生实际。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教材问题机电专业的教材未能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及时更新,与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与行业接轨、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实际、学校软硬件配备、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我校非常重视专业开发工作,根据海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加专业适应性,努力使专业设置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专业设置上坚持稳定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着力打造我校机电一体化等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新专业的开发工作,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如机电设备调试、模具设计、车工、钳工等。

教学目标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机电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从事机电技术相关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有针对性。我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确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改目标和思路,贯彻执行“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总体要求,成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专业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课程开发团队,在经过广泛调查,听取各方面意见,并经过多次专门会议讨论后,对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进行了整体研究,提出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设置标准。教学目标具体到设备操作、设备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装配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等职业岗位。如机床操作人员要以机床结构和操作为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设备维护与维修人员应侧重于培养机械原理知识及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联调能力。

教学体制与模式应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做出调整应以职教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要求为指导,面向就业,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职业岗位技能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我校初步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按其课程性质和用途划分为五大模块:由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组成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岗位实践模块以及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中再设立若干个小项目模块,针对每个小项目模块设计出知识教学目标和技能教学目标,确定应开设的一体化项目模块课程。

教学内容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教学内容应满足企业基本要求,体现“实用、够用、管用”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动手锻炼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习惯、兴趣为基本把握点,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这样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操作人才。

科学制定定向培养方案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向就业的、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磨练学生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职业学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育人,更应该成为沟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最好桥梁,学校应当承担起协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一社会责任。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行业需要和岗位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业定向培养模式,推进了海安人力资源建设步伐,大大缓解了社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

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来规划职业教育体系,相关职业课程均参照业内岗位规范和用人要求来建设,并随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更新。“立足实际,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保持强大活力的根本,也是我们不变的职教理念。我们的职业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大纲编制和教材设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中心的实践型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采用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充分解决学生就业和单位用人的难题。我校先后为申菱电器、海建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岗位培训,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定向培养计划,与企业共同编写岗位技能课程大纲,对学员进行定向培养,将岗位实训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完成岗位教学阶段的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参考文献

[1]海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4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2010-05-18].fgw.haian.gov.cn/zghaweb/infodetail/?InfoID=2670210b-7021-4ef0-aaee-8bf7ec0fc9d2&CategoryNum=004002.

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5

我国现阶段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日趋成熟,劳动者自主就业的能力就成为实现“民生之本”的关键。当前在我国众多大学生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技工院校学生虽然有一技之长,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也面临着如何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的问题,因此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日益凸显。针对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现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当代技工生的需要,同时还会给职业指导课的功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职业发展视角下对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学进行创新,用活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培养目标

基于职业发展视角,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认识自我,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生个性的职业心理倾向出发,初步制定好符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市场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结合自身特点,及时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确保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调适求职心理,了解就业途径,掌握准备就业、选择就业、获取就业的知识,开展求职技能的基础训练,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择业观,提升就业能力。

(三)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知识,开展市场调研,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正确创业观,制定创业计划,以达到拓展学生就业途径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目的。

(四)职业核心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终身从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现状

技工院校许多职业指导课老师在教学中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善于创新,千遍一律的灌输方法,使原本就学生对知识学习缺泛应有的生气和活力,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出现了上课老师上面讲,底下学生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即使采取了许多方法,如认真钻研教材,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要点,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讲评,但收效甚微,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建设难于实现。

三、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创新方法

(一)活动教学法内涵

活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教育性与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活动教学法将活动引入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科教学、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活动。活动教学法为职业指导课教学需要达成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活动教学法创新实例

1.项目活动型

以提出项目活动任务为起点,以学生观察、思辨、交流为主体性活动方式,着眼于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通过引导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具体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二课第一节:就业

活动步骤:

(1)确定项目活动。在讲授《职业指导》第二课第一节就业时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在与学生讨论后确定项目活动“赴市人才市场体验市场就业”。教师下达活动任务书(项目、方法、活动内容)。

(2)制定工作计划。学生分小组依据课本学习内容和教师出具的活动任务书制作赴市人才市场体验市场就业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表。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计划、活动记录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保证项目活动任务计划的切实可行。

(3)项目活动实施。活动小组赴市人才市场,依据活动计划观察现场工作状况,熟悉劳动力市场的运作过程。认识各类职业岗位,寻找本专业对应岗位并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企业对岗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感受现场氛围,分析本市就业形势,掌握市场就业方针。各小组选派1名学生作好小组活动记录表。

(4)项目活动考核评估。各学习小组依据活动记录表展示活动成果,要点有一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认识,即对劳动力市场主体、客体、过程、规则和就业方针领悟等记载,二是对劳动力市场现场情况的记录,即对市劳动力市场主要招聘单位、招聘岗位、应聘人数的估算及对本市就业形势分析等记载,三是与招聘单位交流的体验,即交流单位的名单、企业对员工素养和技能的要求和能否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记载。教师对各学习小组活动的结果进行审查、评价、总结,并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2.情景体验型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接受不同信息的刺激,形成一定的心理反应,并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自主讨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逐步提升认识,形成正确行为导向,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根基。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六课第二节:面试技巧

活动步骤:

(1)创设体验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小品表演《花落谁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入境感受。

(2)设计导思问题。由小品表演给出讨论问题,角色阿强面试求职表现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一、第二学习小组讨论),角色小明面试求职表现中的优势和不足(第三、第四学习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公司的招聘人,你会录用谁?陈述理由(第五、第六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开展合作讨论。

(3)交流内心感受。学生分组讨论,结合题目把内心感受写在张贴板上,面试中的优势和劣势分别采用红色、白色张贴板加于区别。小组贴好张贴板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给出老师总结的面试求职技巧与学生的张贴板互补,播放动画《求职五忌》。此步骤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急或偏向的情绪,升华情感。

(4)进行实践检验。依据教师出示面试中最经典的35个问题,由学生扮考官,准备好面试时所要提的问题,其余学生作好准备,并自告奋勇上台体验,教师点评。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求职面试训练,让学生在模拟训练过程中自我体验、自主发展。

3.调查研究型

以学生感兴趣、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以小组的方式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等有效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案例:劳动版《职业指导》第十二课第二节:做好市场调研

活动步骤:

(1)确立调研主题。依据教材“做好市场调研”,教师挑选本市便于创业的地方优势产业中本校毕业生创业个案,供各调研小组自主确立个体创业经营调研主题,如:关于我校毕业生祝利强创业历程的调研报告。

(2)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单位和对象:第一小组调研96届烹饪专业毕业生海宁滋味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军飞,第二小组调研98届电工专业毕业生海宁施曼尔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鹏申,第三小组调研04届机电专业毕业生海宁市鸿耀五金厂总经理祝利强,第四小组调研09届旅游专业毕业生海宁威豪名仕机动车养护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威,第五小组调研09届旅游专业毕业生淘宝商场店主张静燕,第六小组调研09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海宁皮革城杭州路21号店主顾良琴。各调研小组设计调研报告单(表格式):内容包括调研目的、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设备、员工待遇、产品销售、经营策略、赢利情况和调研启示等,并将调研报告单中需向企业了解的内容设计为具体的调研问题。确定调研方法:询问法。确定调研时间:各调研小组组长主动与调研对象取得联系,确定调研时间。

(3)开展调查研究。各调研小组依据调研报告单和调研问题下公司开展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单。过程中注意安全、礼仪、工作方式等。

(4)交流调研成果。各调研小组组长展示本组调查研究成果和感受,教师适当点评以引导学生取长补短,丰富内心感受,提升认识,达成集体调研目标。

四、教学实效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教学法把职业指导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活动教学课堂中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克服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如在就业教学案例中学生亲临市劳动力市场,直观感受了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客体、规则,主动探究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就业过程,加深了对市场就业方针的理解;通过主动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了解了不同职业岗位招聘的具体要求,初步形成了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体验、践行,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亲历亲为的实践过程。而活动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能力形成过程,通过对学生施加外在的影响,通过内外交流互动起到积极有效的培育作用。如在面试技巧教学案例,安排小品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并由小品给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展示,学生从直观的情境体验中得出一些面试求职的理论知识,而后模拟面试求职,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面试求职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把握、强化面试求职的知识,感悟作为从业者最主要的优势还在于品格和能力,鼓励学生在校学好做人、学会技术,不仅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CDIO;专业导论;课程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05-03

近20年来,发达国家都在从观念、目标、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对工程教育进行整体改革。环顾欧美各科技强国不难发现,科技发展的加速化、综合化、产业化、国际化和一体化,对各国的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过程的背景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通过精心规划项目的CDIO,可以引导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综合发展的目的。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以往培养计划的不同点之一是:通过开设导论性的基础课程,从起始阶段就将工程实践引导入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尽早领略工程技术的精华,并且让他们亲手制造一些简单的东西。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部分只是凭专业名称或十分简单的专业介绍对所学专业有一个直观理解,对自己专业认识较少,甚至不知道所开设的课程对从事本专业工作有何作用,导致入学时找不到学习方向和目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而现有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很少有学校开设引导类的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专业引导教育,开设《专业导论》课,通过相关核心工程学科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动机。同时,学生CDl0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能力发展也能有较早的起步。广东白云学院从2010年开始,在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创出一条新路,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开始了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CDIO教学大纲中对导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其教学内容和项目的设计建立在对学生的引导及激发学习兴趣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学生入校时即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教育。将《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项目制作实践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 《专业导论》课程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全面性、前沿性以及与国际化,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理论部分内容通过开设10次学科前沿及发展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最新发展及应用领域。讲座主要内容如下:机械工程发展简史、工程图学概论、工程材料概论、机械设计概论、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制造概论、模具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机械工程师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等。在开展讲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带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见习,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专业。

项目制作实践内容的设计 项目制作实践让学生初步体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调试过程及工程图的表达方法,为学生了解本专业、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打下必要基础。对模具方向的学生引入模具结构测绘项目,让学生以模具实物为载体,通过对模具的拆装及测绘,完成简单模具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输出;对机械设计制造方向的学生以齿轮泵、二级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为载体,测量并绘制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这样,以工程图学基础理论和实验装置为依托,以工程绘图为载体,对实物装置进行结构分析和研讨,在实践中互动,在讨论中争辩,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达到了新旧知识优化和创新思维综合训练的目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本专业所需掌握的工程语言——机械制图及零件测绘,直接培养学生对工程图的识图、绘图能力,并对模具结构、常用的机械产品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CDIO改革并不是要淡化理论课程的学习,而是要改革教学方法,采取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理论课程的教学不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应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师生互动主题研讨、案例教学、论文研究、项目训练等教学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是实施教学和研究互动、课内和课外互动、寓学于研的培养模式,设置基于课程的科研训练项目和自主科研训练项目两类,资助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基于课程的科研训练项目由研究型教学课程责任教师组织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指导。自主科研训练项目一般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经学院审批后开展科研训练工作,并以小组的形式参加创新设计大赛、机械设计竞赛、力学竞赛、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较好地完成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可以取得实践教学环节学分,鼓励学生以科研训练项目研究成果为内容撰写毕业论文,完成毕业环节。

二是在知名企业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学生可优先获得去该类企业实习的机会,并鼓励其在企业中开展科研训练项目的研究工作。

三是通过组织科研训练团队、社会工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等领导能力。

四是定期组织开展学术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各自研究的课题,发表各自观点,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激发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CDIO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方式 学生结合10次讲座所讲授的内容,独立查阅中英文文献,开展市场调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报告或课程论文,并制作讲授课件,参加课堂上模拟的“21世纪制造业前沿国际论坛”,对调研报告或论文内容进行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调研报告或论文撰写质量和课堂讲授的表现,以及平时教学活动全部环节的表现,确定此部分的分数。

项目制作实践部分的考核方式 (1)项目制作实践的组织形式及成果提交。项目制作实践时学生以4~6人为一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项目制作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在理论课堂外执行;项目组内活动方式有:座谈式交流研讨,专题式讲解介绍,边做边探讨式互动,系统性总结等。组间活动主要采用总结介绍方式。项目完成后团队需提交的成果资料有:零件图,总装图,工作原理介绍,项目工作总结或课程论文等。(2)项目制作实践考评方式与标准。项目制作实践的成绩分为优(>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

课程教学的成效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动手能力等,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 “模具结构测绘”实践项目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后提交的资料有:项目工作报告(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拆装顺序、装配简图等);全部零件(标准件除外)正式零件图;装配图(每人一张)。据统计,采用实践项目教学后,在学时与原来相同的情况下,45名学生共完成零件图119 张(A4~A1 不等),A1 装配图39张、A2装配图6张,比往届多绘制了装配图,并且零件的种类结构形式也有所增加;学生首次对典型模具机构进行了拆装和测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促进了实践过程与工程实际接轨。虽然学习难度和工作量增加了,但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在项目团队的协作和交流中,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其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培养,成绩明显提高。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的答辩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项目制作实践在最后环节进行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的答辩,采用答辩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答辩时,回答问题的不是“个人”,而是代表团队,每个成员都可以抢答或补充回答,以体现团队的真实水平。该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首先是团队的成绩,然后是在此之下的个人成绩,每名学生的成绩都和自己团队的表现息息相关。

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课程教学,其主要理念是通过项目制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这就意味着教师决不可以袖手旁观,而是正好相反,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根据每个项目组学生工作的进展情况给予引导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对象,会灵活选用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手段。教师还要根据各组不同的工程项目,分别对学生讲解必须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基本原则,介绍一些可供参考的途径和技巧等。

结语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分别设置了模具结构测绘、齿轮泵、二级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等项目实践,测量并绘制了典型模具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工程图学基础理论和实验装置为依托,以工程绘图为载体,对实物装置进行结构分析和研讨。在实践中互动,在讨论中争辩,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了新旧知识优化和创新思维综合训练的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建立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部分,以课程论文代替传统考试;在项目制作实践部分,将学生的成绩与团队成绩挂钩,学生成绩由个人和团队两部分成绩组成,采用团队成员之间互评、团队之间互评及导师评价三部分组成,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3]杨善林,潘轶山.专业导论课——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4):1-3.

[4]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1):38-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