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矿工程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1
关键词:采矿工程导论课程;系列专题讲座;翻转课堂
一、课程构建
专业导论课是指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未来发展的向导,对大学新生具有教学、教育的双重功能[1]。采矿专业导论课在帮助学生了解采矿专业基本情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可为学生提供了解本专业的平台,拓展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动性,为后续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2-4]。课程构建思路和实施步骤如下。开课前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特点、兴趣方向及对专业的了解。开课之初对专业概貌和课程体系做详细介绍。介绍角度按照理论课和实践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分类进行。阐述对采矿专业学生而言,需要重视力学等基础课学习,也提醒学好英语、计算机等工具类课程。除此之外,可介绍学院本专业的一些特色和优势[5]。根据培养计划、课时和课程开设实际情况,选择若干门采矿核心课程,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让学生对采矿专业的特点和学习方向有大致的了解。专题前沿的科学技术可开拓视野,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个人作业主要谈对专业的理解和对未来大学学习的规划;小组作业主要按照采矿方向选择某一专题进行研究,了解采矿专业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通过个人展示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程度,也能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小组作业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能锻炼文献搜索和整理、沟通能力。调研表明,研讨课不同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6]。总结部分。对专业学习内容、知识能力培养重点、学习方法及训练途径归纳阐述;对课程后续学习和衔接(包括科研竞赛和专业咨询等)提供一些建议;通过优秀学长的视频和现身说法,了解学长对采矿专业的认识并获得学习建议。在课程结束之前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效果,以便后续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二、教学实践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自2015级开始采用上述导论课授课内容和方法,至2018级已有4届(共计204人)顺利完成该门课程教学实践。与之前主讲教师单纯讲授教材采矿概论相比,课程构建后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教材,教师参与人数和授课内容信息量明显增多,学生从文献资料搜集到专题展示文档的整理制作、论文撰写,乃至后期答辩互动,参与感增强,能力提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导论课程调研准备
认真研读和领会福州大学教学文件、紫金矿业学院采矿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结合专业认证精神,对该门课程定位。通过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专业选择背景、学习状态、对导论专业的学习期望及今后职业规划等。发放问卷之前提示大家问卷作答要记一次平时成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作答,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采矿专业整体介绍
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授课安排、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要求等内容。按照“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问题逻辑展开和介绍。利用2个课时重点介绍主要专业课程及特点(如提醒学生要学好力学课、数学、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课),学校学习资源和学院教师、实验室及实习基地情况。通过专业整体介绍,一方面,学生初步了解该专业和行业全貌,澄清一些常见错误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介绍该专业学习重点、特色和发展前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核心课程专题系列
结合实际,从学院培养计划设置课程中选择8门核心专业课程,即地采、露采、井巷工程、爆破工程、矿井通风、数字矿山、岩石力学与矿山压力与控制,分别邀请8位教师参与,以开设各课程方向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考虑学时要求(每位教师分配1个课时),对各位教师讲座内容和时间等做了建议,请各位教师按照导论课程的要求精炼介绍内容,以便于由此汇集成为一门课程。比如,请各位教师按照对各自核心课主要内容知识、理论基础、技术前沿和应用等加以介绍,并对学生今后学习规划和准备事项提供建议,之后留一点时间与学生做互动交流,答疑释惑。
(四)运用翻转课堂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设置两次课(4学时)翻转课堂,以形成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通过提前布置个人作业“我的大学我的梦”,让学生主动了解采矿专业的所学所用,畅谈各自对专业的认识及今后学习规划。通过提前布置小组作业,即在前期核心课程专题讲座介绍和各自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采矿工程专业有关研究方向和领域中选择某一专题(可以是这个方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方法或应用技术)介绍。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作业,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发挥点评指导和串联引导作用。学生在查找文献资料、团队分工合作及文本制作和展示等环节均发挥了能动性,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对专业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和拓宽。
(五)总结提升对专业的认识
总结课2学时,完成对导论课的归纳总结。一方面,邀请辅导员、班导师及优秀在校学长参加交流,谈他们对专业或大学学习规划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将之前备课采集的毕业生视频和作业文档资料播出。邀请已经工作1~7年不等的各届毕业生代表(每届1~2位),请他们谈对采矿专业的认识及对学弟学妹的建议。这些资料真实再现了采矿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历程和心理成长过程,有感而发,对在校新生有一定触动,对今后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思考和借鉴。总结课上发放了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还存在的疑惑,以及对课程教学的建议。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2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煤炭行业也在大跨步地走向世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于中国高校的采矿工程专业来说,就是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和研究的专业人员。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已有百年历史,专业基础厚实,学科优势明显。已建设为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并依托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然而现行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和煤炭行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进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研究和优化探索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并借鉴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对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进行探索优化,从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学生。
1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现状
(1)学生普遍缺乏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学习。由于中国矿业大学和神华集团等用人单位用 CET-4和计算机二级通过与否来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因此,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注重通用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程,而忽视专业英语、通用软件和专业科研软件课程。计算机课程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和《Visual Basic》,学时较少,课程内容理论性很强,实用性较差,缺乏对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Flash、PS等)的讲解,导致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和编程能力相对较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大二之后,学生的英语考级压力相对减轻,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也相对降低。采矿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都是在大三和大四阶段,该课程需要将采矿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知识紧密结合,对学生英语功底要求很高。然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往往不够高。事实上,很多学生即使通过了英语四、六级,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及撰写科技论文时仍比较困难。
(2)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时间少。实验教学软硬件比较陈旧,教学模型数量较少,学生的模型课课时安排较少,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有些课程的实验教学课时或者设计作业课时安排较少,最后都会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期末成绩,比如《采矿学》实验6学时,《矿山电工学》实验4学时,《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实验2学时,《非煤开采技术》实验4学时、《采矿学》课程设计3周,《岩层控制的实验方法和实测技术》实验8学时,另外地质认知实习五天,矿井认识实习3周,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3周,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学时的安排一般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要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完整的考核体系。很多实习单位和带队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会将大部分实习时间安排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观一些危险度很低的地方,如洗煤厂,供电中心,污水处理厂等,因此很多学生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直至毕业实习,下井次数都很少,现场跟班参观生产工作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学生对矿井现场的了解十分有限。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带队老师一般很难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实习状况准确掌握,基本上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内容、实习报告格式是否规范、学生是否担任组长或班长等职务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4)学生对创新活动参与度低,参与课题项目缺乏途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创新项目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增强成长自信心的活动。虽然每年中国矿业大学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但是学生普遍参与度不高,缺乏热情。同时,部分同学有参与采矿工程课题项目研究的想法,想通过参与课题项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缺乏途径。
(5)教师重视科研活动,轻视教学。目前中国大学教师的职称评审,实际上主要依据科研,即有没有科研论文、论著,有没有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教学在职称评审中虽然也受重视,作了很多规定,但大都显得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评审职称时,论文、科研项目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导致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出现。有些教师没有统筹处理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使教学水平得不到保证。
(6)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目前,各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有限,使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导致学生在矿山企业实习时间偏短、实习过程简单,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许多企业考虑生产和安全等因素,不愿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学生通常只进行象征性地参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完善,也使教学质量难以满足要求。
(7)学生缺乏国际视野,有出国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基础厚实,学科优势明显,师资队伍庞大,但是具有出国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较难做到与国际接轨。同时,大部分采矿专业的学生限于本校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与国际进行交流的经历与体验,导致了他们缺乏国际视野。
2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优势
(1)先进的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采取双元模式,其中的“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企业中,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而且,企业会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部分资金,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提升了学校教学设备的软硬件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学校培养出的优质人才,投身到企业建设发展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最终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
(2)严格的教师选聘制度和考核体系。澳大利亚大学在选聘教师时,不仅要求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往往还需要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2002年澳大利亚科学教师协会出台了《全国优秀科学教师专业标准》,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具有学术权威性,为教师入职审查和在职教师考核提供标准依据,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倘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往往会在课堂上提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极大地融入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布置一些平时作业来培养学生查资料、写作或团队协作能力。3~4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然后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平时作业,在课程展示作业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内容进行打分,最后计入课程总分。期末考核方式多种多样,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程展示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5)完善的实践教学。澳大利亚采矿工程本科教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率高,实践教学完善。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并提交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在课程结束后,学校会安排与该课程相关的实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
3中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优化
3.1创新教育理念
人才培养立德为先,立学为基,既要加强专业教育,注重“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也要加强思想品格教育,注重“树理想、强意志、勇实践、讲奉献,”。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同时,实行教学与科研分开的双轨制职称评定制度,平衡教师课程与科研时间,鼓励教师集中精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利用学校优质资源,进行科研创新。
3.2优化教学方法
中国矿业大学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采取“3+1”或“4+1”方式联合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西澳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等在国际采矿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学合作,试办采矿工程本科生国际班,面向全球就业。
定期邀请国外名校教授到采矿工程专业进行专业授课或者做学术报告,同时,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和优秀教师公派出国留学澳大利亚大学,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
鼓励小班教学,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专业课程由传统的“一课一师”变为“一课多师”,教授与副教授合作讲课。开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的自主学习课程,增加学生与老师的联系,构建多元学习模式。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流,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写、交际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编程能力。
3.3完善培养模式
实施采矿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具有宽厚的矿业领域专业基础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采矿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采用“4+2”的模式培养,即本科阶段四年,专业硕士阶段两年,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也可以采用“2+2”的培养模式,即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在国内接受传统的本科教育,后两年去国外接受开放式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际能力。为了选拔拔尖人才,为我国矿业系统培养中坚人才,实行“3+2+3”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贯通本科三年,硕士两年,博士三年的培养过程。卓越采矿工程师推行“三二六”教学模式,即实验室学习、科研室研习、煤炭企业实习的“三习”教学模式,双导师(高校导师、企业导师)合作的协同指导模式,六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学习模式。
3.4加强实践教学
改革传统的演示型实验教学,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学生独立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提交报告。增加和更新实验设备和实验模型,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5改革毕业设计
推行多种毕业设计组织形式:“大专题小设计”、“小专题大设计”和“全专题”,采取不同的实习组织形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教师与用人单位协商、实习内容由用人单位安排,学生的安全由用人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按实习要求提交实习报告,但实习报告需要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负责人签字;对于少数推荐的免试研究生,可由研究生导师结合科研项目安排,直接进入课题研究,最后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上需要有研究生导师的签字。同时,加强毕业答辩工作,增加提问时间,丰富提问内容,减少提问概念性问题,多提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问题。
3.6加强师资队伍
改革教师评价方法,完善教学名师评选制度,表彰工作突出的优秀教师;深化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完善遴选制度,公开对外招聘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延揽高层次领军人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3.7完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单一闭卷考核,增加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课程展示等考核方式,同时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对于闭卷考试,出题方式要灵活多变,少出概念性问题,多出论述和简答题,重在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
完善实习考核体系,在实习报告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同时,采用实习“一矿一工一师,定时轮岗”,即一个工人带一个学生,负责该生实习环节,包括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实习成果和实习实践等,定时轮岗,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现场,掌握专业知识。
4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需要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出发点,采矿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煤炭工业的需要。因此,优化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来补充采矿工程专业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化办学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矿业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3
关键词 双语教学;教学方法;采矿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38-03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i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Zang Chuanwei, Ning Jianguo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problems i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s integrated four parts are put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containing three methods are created; the new teaching technique way is chosen. These reform measures are applied,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s are attained.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mining engineering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66510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多次出台文件,明确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加大双语教学改革力度。在此背景下,矿业类高校纷纷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多数矿业类高校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上采用“采矿学(或煤矿开采学)+矿业概论双语”的教学模式,其中采矿学用中文讲,矿业概论采用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专业英语改为采煤概论双语教学。然而“换汤不换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采矿专业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普遍低的难题。另外一种方式是,选取煤矿开采学进行双语教学,由于学生学习这门课原本就有较大难度,再用双语教学,接受起来难度更大,难以取得很好效果。在双语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授法,手段上又有“中文讲课+专业术语英语介绍”“英文讲课+中文专业词汇”“英文多媒体课件+中文版书”等。双语教学是用英语来讲专业知识,单纯的讲授法、灌输式讲课,教学效果较差。
因此,采矿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内容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进行革新,以达到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英语交流、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双语思维能力,实现复合型的采矿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双语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和教材
根据调研报告,我国矿业类院校双语教学内容有3类。1)采矿概论内容或原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原有的专业英语教材,如蒋国安和吕家立在1998年编写的《采矿工程英语》。2)煤矿开采学内容,主要包括井田开拓、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3大部分。目前尚无配套的双语教材,多是采用徐永圻编著的《煤矿开采学》和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此外,还有蒋国安和秦忠诚在2003年编写的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Solid Deposit Mining;林在康等在2004年编写的The Coal Mining Method。3)矿山岩体力学或矿山压力及控制方面的内容,比较新颖,难度也较大。教材主要是Syd S. Peng(彭赐灯)2008编写的Coal Mine Ground Control(《岩层控制》),为外文原版教材。
第一类教学内容,教材为原版教材中摘录的内容,英语地道;同时,内容全面,学生能够掌握较多的专业术语,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好的作用。但是,采用的教材比较陈旧,缺少我国家自己的先进采矿技术。第二类教学内容是采矿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课时量大,内容丰富,且能够反映我国的煤矿开采水平。所用的中文教材也是一本经典的教材,但是缺少一本完整的配套的地道的英语教材。由于学生学习这门课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再加上英语讲授,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保证。第三类教学内容是专业课方面比较新的内容,且教材为原版教材,是很好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但是,教材价格昂贵,正版教材为75美元,而且教学内容和采矿专业其他相关课程有重叠。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而且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讲授法演变成“满堂灌”的注入式。对于第一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多为先讲专业词汇,然后针对专业英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夹杂着部分内容的解释,师生间互动很少。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教学内容,由于内容比较新颖,学生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多数教师讲授速度较快,学生往往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再加上英语专业术语对学生而言十分陌生,英语和汉语讲授穿插频繁,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听讲难度都很大。
在教学手段上多数采用多媒体教学,少数采用板书教学。由于课时量少,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解决板书信息量少的问题,而且教学内容生动。但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还有待于提高,而且学生感觉速度偏快,来不及做笔记等。
2.3 教学效果
根据调研情况,采矿工程双语教学的效果总体较差,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尤其是专业英语思维能力非常欠缺,也很难做到熟练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统计发现,认为专业英语用处不大的占到40%,有2/3的学生认为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多增加了一些专业词汇和阅读量,仅有个别学生做到用专业英语思考。通过对双语讲授煤矿开采学进行统计发现,有近5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介入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接受,本来能够听明白的,中文夹杂英文反而难以理解,3/4的学生认为只是增加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量。
3 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选择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材时,要以采矿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根据,结合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同时考虑到国内外采矿业的发展和趋势,考虑双语教学的培养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优选。山东科技大学采矿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已经取消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设置了Coal Mining Technology双语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充分考虑,通过学院、系里的教师的探讨、论证,结合教学实验的结果,最终确定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深化部分及附录部分。
基础部分是原有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或采煤概论)教学内容的浓缩和提炼。由于取消了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学生没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差,直接进行新的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难度大,效果较差。这部分内容包括煤矿地质、井田开拓和准备、采煤方法和工艺、通风和安全、运输提升以及排水和供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具备了初步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扩充了知识面,了解了国外矿井的生产情况以及整个煤炭开采的过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提高部分是国外先进的采矿理论、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内容,是国外有而国内没有,或者国外水平高于国内水平的内容。纵观世界采矿业的发展和现状,国外矿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他们在短壁开采方法、采矿机械设备、深井开采理论和技术、矿井安全等方面水平高于我国。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外采矿先进技术都罗列进来。精选其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短壁开采方法方面的内容,包括工艺、设备(如连续采煤机、梭车、锚杆钻机等)、通风与安全措施等,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三国这方面的内容为主。短壁开采在我国的应用不多,但是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边角煤的回采过程中,而国外在短壁开采方面技术和设备已经比较成熟。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内容相应的教材应该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原版教材的摘录。
深化部分内容主要是我国先进的采矿技术、设备和工艺方面的内容,是我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目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多项采矿技术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放顶煤技术、无煤柱开采、长壁开采技术以及近年来提出的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等。在我国成熟的、特色的采矿技术中,选择长壁采煤方法、放顶煤开采和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作为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自己编写教材,聘请国外矿业方面的专家来审稿,确保教材的质量。
附录部分包括科技英语知识和英文科技摘要写作技巧两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词汇、读懂科技英语,同时掌握一些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翻译技巧,便于以后、和国外同行交流。
这四部分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了哪一部分都不完整。基础部分使学生了解国外矿井的生产系统、巷道布置、采掘工艺、安全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具备初步的外语阅读和思维能力;提高部分则是针对国外先进的成熟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外语阅读和思维能力;深化部分则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先进的成熟的采矿技术,并能够用地道的外语表达,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表达能力;附录部分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好专业英语。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该是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能笼统地采用某一种方法和手段。
4.1 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
在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教学、学生自学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法。在使用讲授法时,一定要避免“满堂灌”,避免“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讲授法,先讲问题,再分析、得到结论,再讲应用;同时,讲授速度不要太快,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授的内容和重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中文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的内容,如煤矿地质、井巷工程等,学生已经掌握专业术语的中文含义,已经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重点讲授词汇、构词法、背景知识,扩充词汇量;分析长句语法结构,教会如何看懂复杂的句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表达,讲如何构词成句,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介绍国外煤矿的情况。课堂内设置语境,进行英语交流。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作业,课堂上再检查改正。对于国外先进技术部分内容,教材为原版英语教材,应该按照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采用英语教授,加上必要的中文解释,使学生既学到地道的英语,又掌握专业知识。对于没有学习过的中文知识,讲知识点,加英语表达,从词汇翻译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以中文为主,专业术语采用英文并讲解;讲授翻译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将中文翻译成原汁原味的英语;结合少量的关键的英语句子和段落讲解。
2)案例教学法。以国外一个典型的现代化矿井为例,用原汁原味的英语详细介绍其地质、开拓准备、采煤、掘进、通风安全以及各大生产系统等,使得学生将前面所学的术语和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
3)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山东科技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优秀资源,以大型现代化矿井仿真系统为平台,划分小组,用英语介绍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巷道布置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4)讨论教学法的使用。练习外语演讲,一个主题,分几个小组,学生自己搜索内容,组织演讲材料,英语讲授。一个人讲,其他组员补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评委,演讲成绩作为考试成绩之一,占20%。
4.2 以多媒体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双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两种语言同时运用,教学信息量大。所以,单纯采用板书来授课很困难,加上采矿专业中有大量的图形要讲,板书绘图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这使得板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表、动画、录像和文字集中到一起。为了便于学生能够做好笔记,更好地接受知识,建议采用以多媒体为主、辅以板书的教学手段:对于介绍性的知识内容,结合图表,表明逻辑关系,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推导性的知识,如公式,板书推导;对于复杂的图形说明,多媒体演示重点部分,再板书一遍。这种教学手段学生反应良好,取得较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采矿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教学任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探索,并进行教学实验,取得初步的教学成果。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在双语教材建设、双语师资培养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双语能力,实现复合型采矿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臧传伟.提高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初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93-94.
[2]Lin Zaikang, etc. The Coal Mining Method[M].Xuzhou: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ress,2004.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4
关键词:采矿工程 实践教学 模式优化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资助项目(2012jyxm207)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采矿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科专业,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参加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后对现场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家对煤炭的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国内矿业院校为了满足各大矿业集团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扩大了采矿专业的招生规模。由于师资队伍紧缺以及相关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导致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学时数和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近期煤炭经济效益出现了下滑,各大矿业集团纷纷减少了毕业生的招聘数量,提高了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煤矿企业需要。
二、实践教学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不足
采矿工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当前国内矿业院校普遍采用“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体系,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广了,但学生在校时间有限,专业教学环节学时数的增加意味着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就要减少,计划3周的生产实习可能就会减少到2周,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减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且由于近年的持续扩招,加上实习经费紧张、实习老师配备不足等问题,导致实习学时被消减压缩,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采矿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实践教学内容滞后
由于煤矿企业的部分资料是保密的,收集原始地质资料比较困难。原本人手一题进行的设计,只能改为几人一组共同完成;也有简化设计的难度,随意更改地质资料,使得学生设计资料与现场实际出入较大,学生很难从设计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真本领。在现场实习时,只是简单的收集一下采煤、掘进规程,下几次井就草草了事,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现场问题怎么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场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得实践与课本理论的严重脱节,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不能适应新时期煤矿企业的需求。
(三)经费不足和实验室、基地建设不完善
目前,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有限,再加上外在消费高,使得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学生在煤矿企业的实习时间偏短、内容少、实习过程简单,实习效果不佳。采矿专业的实验仪器和模型数量有限,加上一些仪器设备长期被科研任务占用,采矿专业学生的专业实验得不到很好地保证。专业实验师资队伍缺乏,实验开出率较低,常规实验项目多,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少。另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不完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扩招导致教师不足,许多院校普遍采取减少实习教师,保证正常教学,并且专业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缺乏矿山现场工作经历和挂职锻炼环节,实践能力不强,在入职的前几年普遍不能很好地胜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学生实习成绩评定过于简化,带队老师只是简单看一下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随意给出实习成绩,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或实习考核过于宽松,部分学生在实践中不能认真对待,自觉性不强,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实践教学的优化
(一)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适应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需求,应改变以往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匹配。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例如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煤矿企业背景,提出相应的生产、运输等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分组讨论。根据专业课程学习的进度,在不同的学期安排相应的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方式
改变以往实习方式,采用教师带队负责制,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每组由一名教师带队实习。在实习之前明确实习任务、目的、考核方式、实习报告编写等。在实习过程中聘请矿里相关人员进行临时性实践教学指导,并邀请矿里资深工程师举办矿山地质、采矿方法、运输提升等专题讲座。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企业生产情况、实习心得体会等内容的实习报告,从而提高了实习质量。
(三)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实践教学是采矿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校需要在实习环节上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专款专用。实习基地建设需要矿方和学校的努力合作,高校提供技术对现场进行指导,矿方提供实习平台,确实把实习基地建设落实到位。例如我校与淮南矿业集团共建实验室,为采矿专业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
(四)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实践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我校实行了青年教师到煤矿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科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实践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当前煤碳经济形势下,只有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更符合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学峰, 刘少伟, 韦四江, 顾明. 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3): 150-151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5
通过分析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和欧林工学院的教育可知,其教育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与企业合作。大学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也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要到企业调研学习,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教学中;学生部分课程的学习是在企业中。2)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学习。实习或企业学习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实验、设计、实践练习、实习等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大,学习成绩由企业评价。3)工程技术与职业道德并重。学生要了解工程工作的社会作用,善于沟通,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
我国“卓越计划”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和提升的核心。而现代采矿是一个涉及基础知识面很广的专业,我国的采矿业目前正面临着从重视单一的井下机械化、自动化开采向井下全面机械化、自动化、安全、舒适、高资源回收率,以及保护矿区环境、实现完全开采成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采矿转变,为此采矿人才培养就要适应采矿行业的发展。华北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参考国际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即加强与企业合作、重注实践环节的学习、工程技术与职业道德并重的理念,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人文教育等着手,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有如下三个方面。
2.1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
为了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起到关键性作用。煤矿现场的实践教学对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目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已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可保障学生到企业的正常学习。从2010年开始,我校采矿工程系毕业生到该生就业单位完成毕业实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就业单位实习的新模式,缓解了实习压力,提高了实习质量,并逐渐推广。该模式可使学生提早熟悉就业单位相关生产环节,缩短见习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2.2形成四大课程体系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采矿技能训练与培养,却忽视了宏观、综合的知识培养,忽视了坚实的数学、力学、外语等基础培养。在有限的大学四年时间内,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势必会挤压原有理论课程的学时。这就需要在授课内容上进行调整,精简一般工艺性、技术技能性、常规工序、操作性的内容,通过实习和实践去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校采矿工程专业逐渐加强机电方面课程教学,并逐渐形成以四大专业理论体系,即以采矿学、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设计与优化等课程为代表的采掘理论体系,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岩体力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等课程为代表的力学体系,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矿工程图与CAD课程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体系,以机械设计基础、矿山机械与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矿山机电等课程为代表的机电理论体系。
2.3“采矿精神”及其实现途径
精神培育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志愿精神、职业精神等,是一个专业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凝练所形成的一种特质,它是这个专业责任、荣誉、社会认可、价值取向等的一个凝聚体。1986年,中国矿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首次提出了“发扬采矿精神”的口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提出了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彰显该校办学特色,激励师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发图强。我校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中适时提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重合作、守纪律”的采矿精神。煤矿生产是复杂而又艰巨的劳动过程,采矿卓越工程师要具有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识状态和思想品格,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等等。我校采矿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1)每次实习时,要求实习小组邀请矿劳动模范为学生做报告,宣传能吃苦、能战斗的采矿精神,其效果在学生就业及其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发挥。2)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具有采矿精神,在教学和工作中做到表率作用,在课堂教学和生活中不断的讲解和灌输采矿精神,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如邀请回校毕业生、来校的企业人员、国家局党校培训班等有关人员为学生作报告,交流经验等。时至今日,许多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脱颖而出,采矿精神也得到企业的一直好评。采矿精神的内涵已经成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做人的准则,成为人生奋斗的原则,成为永远的精神支柱。
3结论
采矿工程专业范文6
关键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38-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对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以能源、矿业为例等基础产业正逐步走出国门,开展国际性合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英语知识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教学水平稳步提高[1],但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英语课程,部分院校在大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不但学习过程缺乏连续性,而且学习内容难以实现有效对接[2],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多专业学者的关注[3]。郭少朋[4]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对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洪美[5]、王小丽[6]、马彦青[7]等则是对材料类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张娅[8]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屠志健[9]从电力专业、王春振[10]从水利工程专业等,对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环节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以采矿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目的及教学内容,根据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期望对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一点积极作用。
一、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背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采矿工程专业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有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测试部分,由于本科生招收时间较短(1999年招收第一届采矿工程本科生),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直以来只有基础英语教学环节。2002年开始,我国的煤炭行业进入到快速发展期,无论是开采技术的进步还是采掘装备的研制方面,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中,采矿工程专业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外资企业(力拓、英美资源等)就业,或者帮助国有企业(首钢集团、中煤进出口、中国机械进出口、五矿集团等)开发海外市场。2011年,在采矿工程专业教职工的极力倡议下,本科生培养大纲中增设了《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并组织专业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编撰教材。
作者全程参与了《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教材的编撰、修改和出版工作,出版的教材名称为《采矿工程英语》(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教材的内容主要包含:煤炭资源介绍、矿山地质与测量、采矿方法及装备、矿物加工、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矿山安全与管理、未来采矿技术等采矿工程专业知识,反映了当前煤炭工业的新技术和新发展。英文章节篇幅适中,每篇文章后面列出了生词和注释,通俗易懂,方便读者快速学习和阅读。教材还介绍了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提供了英语泛读文章和常用的矿业工程专业技术词汇,便于读者学习、赏析和查阅。从定位上来看,这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英语教材,也可供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和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二、目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授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作者也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的主要授课人员之一。授课过程中首先介绍课堂所要讲授章节的内容背景,拓宽学生眼界和知识面,然后根据讲授内容的特点确定是精讲还是略讲,对于文中的关键单词和短语加以分析,部分内容可以做延伸性讲解。总之,力求做到以教材内容主导,但是不局限于课本。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截止到2015年6月,《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已经完成了对2011级和2012级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和其他学科专业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类似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方面。英语专业教师擅长语法和口语,词汇量丰富,但是对采矿工程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教学过程中很难深入和拓展;而采矿工程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丰富,但普遍存在缺乏英语教学经验的问题。
2.教学内容方面。采矿工程专业可选的专业英语教材并不多,每一本教材的编著者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再加上近些年矿业技术发展迅猛,教学内容更新很快,因此很多教材也急需更新。
3.教学方法方面。采矿工程专业英语与其他专业的英语课程一样,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主要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多采用PPT课件、课堂提问阅读和翻译等方法,教学质量有待考证。
三、目前的主要做法
为了避免或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提高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教研组经过积极探讨和思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老师仍然由采矿工程专业老师担任,但是要不断提高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具体途径包括: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加强对外交流,参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等等。
2.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由教研组组织采矿工程专业教师、英语专业教师,也包括授课教师一起,集中制定、编写和出版,这样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本校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形成定期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
3.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在保证课堂学时的基础上,可以组织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定期举办的国际采矿设备展览会,并利用学校对外交流的机会参与到国际学术会议当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机会。
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丰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不但授课教师对《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课程授课充满信心,采矿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对《专业外语(采矿工程)》这门课程越来越重视,该课程的教材《采矿工程英语》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未来1~2年内,教研组将认真分析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对教学计划及教材进行进一步修订。
四、结束语
在世界范围内,国际化是采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英语教学是帮助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拓展视野、最终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也是采矿工程专业本身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为教育输出热身所要做好的自身功课。应当说,我国的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真正融入到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体系当中,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可喜的是,采矿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笔者也期待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在不断的完善当中最终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常俊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9):36-40.
[2]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01):76-80+95.
[3]李伏生.专业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J].高教论坛,2004,(04):68-70+73.
[4]郭少朋,金光,王晓彤,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123-124.
[5]陈洪美,芦笙.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164-165.
[6]王小丽,魏晓伟,曾明,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下的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58-159.
[7]马彦青,魏忠,陈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172-173.
[8]张娅.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改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