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年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苦乐年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苦乐年华范文1

兼职做老板权当作娱乐

华灯初放,在新闸路胶州路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内,电脑公司的业务主管章先生正与店里的两位员工拉家常。原来章先生就是这家便利店的老板。

面对记者的采访,章先生坦言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从外贸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干了不久,便跳槽去经营家电、百货等,前些年加入到了最热门的电脑软件行业,对这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他非常投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到要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花了5万元加盟费,开了一家便利店,一开始感觉很新鲜。他形容对小小便利店的感觉如同自己新生的婴儿,而他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为了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他甚至辞掉了电脑公司部门主管的职务。

然而干了不久,简单而又花费很大劳动力和时间的工作。让他这位抱负很大的年轻人感到用武之地实在太小,于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制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聘请了两位工作人员,一位管财务、一位管门店,自己便又应聘一家外资it公司,当起了白领。

做完了正职后,他往往利用休息曰或晚上去看一下店,与两位员工进行沟通,还设计许多促销方案,如做一些卡子,设置计分制等来吸引客户。

他说等到时机成熟,就将这些方案付诸行动,虽然这家小便利店目前还未盈利,但他还是很乐观地告诉记者:“权当是一种娱乐和锻炼”。正职副职齐头并进

从小喜欢汽车的小林毕业后,先后在两家汽车销售公司负责销售,对各种国产、进口车了如指掌,开一间汽车美容店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他分析自己有两点优势:一是直接接触客户,每一个买车的客户都是他自己店的潜在客户,在卖车的同时就可以顺便对客户宣传一下自己的汽车美容服务。二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对汽车美容保养品的一些进货渠道和行情比较了解。

在阂行区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店面,先期投资7万多元将店开了起来。店开张后,小林作为某大型汽车营销公司销售的优势开始显现。新店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客源,而小林手头恰恰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小林印制了宣传页,给从前相关客户每人寄去~张,并声明可以打折优惠。而平日里,只要是带客人试车,他总会适时告诉客人,自己的朋友开着一间汽车美容店,如果决定买车,马上就可以带着客人去包装一下新坐骑,这样就为小店直接带来了生意。头脑活络的小林会根据客人的需要,帮着客人做些简单设计,在价格和服务上又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客人就成了固定客户。

最妙的是,在销售指标快达到一定额度时,小林便将提供汽车美容服务作为和同行竞争的有力武器――“如果你从我这里买车,我可以为你免费做汽车打蜡。”小林算得很清楚,虽然自己的店这边可能有损失,可是,正职这边的任务就完成了,公司的销售提成有不同的额度,上一个台阶收益就大不同。反正都是自己的口袋,不管是左口袋还是右口袋。只要能赚钱就行。

为了正职,不得不关店

“开店和自己的工作原来很难平衡,不是空闲时间多就可以解决的。”这是做记者的陈先生的感叹。

陈先生和李先生合伙开的咖啡馆刚刚关门。陈先生原是一名记者,李先生是一位作家,他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在采访中。他们认识了很多创业者,创业者的成功经历引发了他俩的创业冲动,决定合开一家咖啡店。在经营中,他俩创造了一些新的服务模式,如客人可随时上网;如果客人临时碰上一些需要记下来的事情,每张桌上有现成的纸、笔;座位边有呼叫系统,服务人员随叫随到;续杯的咖啡仍是原汁原味。可是开业不久,问题就出现了。首先是对咖啡经营知识的匮乏,如进货,由于没有经验,他们不知道进的货已经过了几手,进货成本居高不下,一年经营下来,所得利润还不如将这家店面出租的回报多。另外,很多事情不是空闲时间多就可以解决的,开店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周旋使他们感到非常疲惫,朋友们到店里捧场,这原是件好事。也乐得奉陪,但一些朋友常在午夜时分光顾咖啡店,也非得让他们赶到店里一聚。人的精力有限,时间一长,大大影响了白天的采访工作和写作时间。他们不想再这样疲劳作战,只好咬咬牙,关门了事。

苦乐年华范文2

和两只海豚的深情厚谊

戴军是1988年流浪到深圳的,起初在一家电子厂当流水线工人,月工资二百元。戴 军想挣更多的钱,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找了一份兼职,每天晚上到一家海洋馆当海豚训练师。

在那里,他认识了两只可爱的海豚――琦琦和安安。

现在回想起来,戴军的脸上仍然浮现出淡淡的感伤和怀念。他记得自己最初接触海豚时,有些害怕。看着那样的庞然大物,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将它们训练得服服帖帖,为客人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教他的菲律宾训练师对戴军说:“其实,只要你熟悉了它们,和它们做朋友,它们就会很听话的。”

为了亲近海豚,戴军每天精心地给它们喂食,细心记下菲律宾训练师的话。海豚喜欢什么样的水温?它们的作息规律?它们喜欢何种食物?他将这些记录整理成一本《海豚生存日志》。

由于戴军的悉心照顾,海豚很快就和戴军熟悉亲近起来,当戴军指挥着它们给客人们表演时,他高兴极了,那种成就感不亚于自己赚到了一笔大钱。

海豚是听不见人说话的,戴军用吹口哨的方式指挥他们表演,当他的哨音响起来时,海豚立刻跳上岸来,头也翘起来,尾巴也翘起来,憨憨地望着他,样子极其可爱。海洋馆本来有规定,观看海豚表演的观众必须远远地坐在观众席上,不能亲近海豚,但在戴军的训练下,用他的话说是“两只海豚很快变得特别不要脸,见到观众就上去亲吻他们,让客人惊喜不已。”

半年下来,戴军和两只可爱的海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事后回忆说,那段训练海豚的时光,很深地影响了他以后在舞台上做歌手和主持人,因为那时他就体验了表演者的幸福和自豪。

两只海豚离世后,表演团也要解散了,这对戴军来说无异于天塌了,他又面临着失业后无处可去的命运。在怀念海豚的悲痛时刻,他开始反省自己的命运,他感到自己不能再过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他需要为未来确定一个方向。

这以后,他返回了深圳,做了印刷厂工人,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去读夜校。再后来,戴军开始了流浪歌手生涯,和林依轮、毛宁、陈明等人一起,成为九十年代广东流行歌坛的一道风景,直至他唱了《阿莲》一夜成名。

2001年,戴军的《戴头戴脑》出版了,这是戴军的第一本书,记录了他成长的点点滴滴。在从印刷厂回来的路上,他靠在车窗前,看着路边许多打工者光着肩膀,衣衫破旧地坐在建筑工地上,用茫然的目光注视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禁百感交集。他想起十多年前,自己也曾这样置身于最底层的民工中间,过着艰难的看不到前途的生活。

《超级访问》幕后的故事

起初接手主持《超级访问》时,许多人对戴军心存疑问,觉得这样一个连大学都没有上过,似乎只是凭着机遇和外貌,靠《阿莲》走红,没当过一天主持人的小白脸,能主持好这个棘手的节目吗?

戴军没有被这些疑虑所左右,他深信自己是一个充满活力,喜欢挑战的人。“也许是我的性格吧,从小我就喜欢做一些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不然,我就不会从一个打工仔到歌手,一步步走到今天了。”

他觉得歌手做主持人,并不像别人所担心的那样,空有外表,没有实力,恰恰相反,歌手经常登台演唱,更有舞台经验,知道怎样调动观众的情绪,而《超级访问》又是一个名人节目,特别需要让嘉宾的情绪活跃起来,引导他们进入一种说话的语境。戴军特别强调“语境”这两个字,他说:“我觉得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面对镜头,他们很容易将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而观众看名人的访谈,要的就是探知名人真实的内心。主持人的任务就是诱导嘉宾一步步放松下来,进入真实,尽可能地爆一些猛料,这样才能掀起节目,吊起观众的胃口。”

怎样让嘉宾进入说话的语境呢?戴军觉得,得给他们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比如放一些有关名人的资料片,做到以情动人;比如逐步深入,步步推进,让嘉宾不知不觉地产生倾吐的愿望;比如在现场的布置上,尽可能像朋友聊天一样,千万不能搞成审问制,把嘉宾“过堂”一样。

当然,有时可以故意用一些激将法。戴军觉得很多嘉宾具有挑战性,你激活他们,他们觉得碰到对手了,反倒有了说话的欲望。

他坦承对巩汉林和孙悦的访问,曾是他“访问生涯”中感受压力最大,也是最自豪的两次。

巩汉林是一个舞台上给电视观众带来了无限欢乐的小品明星,但戴军听说,他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不善言谈的,做事特认真。《超级访问》确定访问巩汉林前,戴军想:访问从什么角度切入呢?如何调动巩汉林的情绪,让场上的气氛变得活跃轻松,保持《超级访问》一贯的风格呢?万一自己的问题不当,巩汉林会不会当场翻脸?

戴军后来想,巩汉林和赵丽蓉的友谊是许多电视观众渴望进一步了解的,也是巩汉林生命中的情结。如果从这个话题切入,巩汉林应该比较容易打开话匣子。

事实证明戴军的判断是正确的。他的访问从巩汉林的事业、和赵丽蓉老师的交情等开始,很快将巩汉林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结果巩汉林深情的讲述打动了许多电视观众,也深深地打动了戴军。

访问孙悦对戴军也是一次考验,按照惯例,访问之前要搜集嘉宾资料,但是自从孙悦的经纪人姬鹏去世后,孙悦的许多资料就被姬鹏的妻子封存,《超级访问》节目组曾经想接触这些资料,但被姬鹏的妻子委婉地拒绝了。

所以那天走进录制现场时,戴军觉得自己的大脑里还是一片空白,对一个节目主持人来说,这是致命的,因为事先没有资料准备,所提的问题或许就会苍白、拙劣、不成熟,而电视直播不像私下场合的采访,它暴露在千万观众的眼前,主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接受观众挑剔的目光。

让戴军喜出望外的是,孙悦是一个非常健谈的歌手,她谈笑风生,平易近人的举止很快调动了场内的气氛,使戴军在孙悦不断透露的内容后,很快想好了下一个问题,采访得以顺利完成。

当然 ,并不是所有明星的访谈最终都能成功,戴军坦承就遇到过一位名人,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因为一个问题惹得他不高兴,当场翻脸,中途拂袖而去,扔下《超级访问》节目组的成员和现场观众尴尬不已。

事后,那位名人私下里找到戴军,说:“其实,我不是针对你个人的,那天事出有因,如果有可能,希望我们再做一次节目。”

戴军苦笑着连连摆手说:“你饶了我吧,我可不敢再请你做节目了,我们可经不起那么大的折腾。”

居家的戴军:房子和梦想

刚到北京时,戴军在磁器口租住的是三块钱一天的地下室。

在那里他认识到什么叫“地下音乐”,因为那里住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乐队,灰头土脸、营养不良、昼伏夜出。有个广西的男孩每次练鼓都会在鼓面上盖上毯子,怕吵到别人。所以,戴军经常会通过长长的走廊,听到一阵闷闷的“噗噗”声。

后来,经济条件稍有改善,戴军就在北新桥九道弯的大杂院里租了一间房东自己搭建的小屋。搬离九道弯是因为一场瓢泼大雨,那天,屋顶掉在了戴军的床上,所幸的是,那时,戴军因为躲雨而没有那么早回家。

后来又搬了许多次,有朋友开玩笑对他说:这件事你要考虑清楚了,这么搬法对后人瞻仰你的故居不利。

但戴军还是没有意识到他会在这个城市定居,他总幻想:有一天,我还会背着包浪迹天涯的。

后来,戴军努力经营的一段恋情结束了,又狠狠地打了一场官司,三十岁也快到了。在过生日的前夕,戴军给自己买了个生日礼物――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

起初对于装修,戴军是个完完全全的外行,他曾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年轻又有才华,所以,当仁不让,他把装修这个光荣的任务扔在了朋友的头上。

戴军说:“这个叫张凇台的人实在是个很疯狂的家伙。当我对他说,你随便发挥、随便想象,搞成什么样我都能接受时,他眼中闪出的光芒非常可怕。”

果然,张淞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为戴军描绘的蓝图是:兰色的墙、红色的墙、玻璃吊顶、玻璃地板,地板下还要装四十五盏灯。那段日子戴军实在忙晕了,他想也没想,就说,好,好,好,很好。

后来,看到他们大刀阔斧地开始凿洞拆墙,戴军有些慌了,这毕竟是家啊,不会装修成KTV吧。

但戴军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好,又好奇,完全像对待别人的家一样,很想看看热闹,然后,每过十天回一次北京都要接受一次心灵的震撼。

苦乐年华范文3

的确,乡镇干部这个最基层国家机构中的特殊群体,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最终践行者的角色。“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在乡镇工作中,一年四季“中心”不断,上级下达分派的种种指标和任务,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到工业催产、企业催税,从春防火、夏防洪到打私采、禁黄毒,从计划生育一票考核到社会治安责任追究,无一不忙,无一不管,无一不提心吊胆。农村群众的不满和怨言首先要发泄到乡镇干部身上。他们在劳累、忍耐和单调的忙碌中度过自己的苦乐年华。

尽管他们收入微薄,权力有限,工作苦累,但是我们这些可爱的乡镇干部,却默默无闻地在广阔天地上终年不息地耕耘。本刊这组报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地位和状况,以此希望全社会能更多地关注他们、理解他们、支持他们。

乡镇是我国现行政权结构中最低一级的政府,而乡镇干部是直接面对广大乡村的最前线的指战员,也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石。身处最基层,他们工作最辛苦。有乡官这样描述他们的尴尬处境:“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偶尔糊涂,被人当枪;扪心自问,比民工强。”

苦乐年华范文4

【关键词】东方美 意象 都市符号 沟通 孤独

我所有的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电影是用不着语言也能明白的。

音乐要跟影像产生化学作用。

我靠直觉来做决定。

――王家卫

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含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

从1962年的香港到1966年的香港,一个关于迁徙的爱情的故事。

1962年的香港,报社主编周慕云(梁朝伟饰)和太太搬进了一幢公寓,与他们同时搬来的还有另一对年轻的夫妇――苏丽珍(张曼玉饰)和她丈夫。他们在配偶背叛的阴影下,各怀心事地靠近。那是个一切变得飘摇不定、难堪的所在。有时她彷佛倚赖,又突然叛离。他想要占据,但缺乏勇气。想要忤逆,但是面对着她那庄重的神色,他感到说不出来的情怯。两颗受伤的心小心翼翼、难舍难分,却最终化成了无缘的伤痛。身处遥远的异国,周慕云仍无法忘记过去与苏丽珍之间的种种。那些久候不至的苦等,明知是她却听不见声音的电话,又是多么的炽热和辛烈。1966年,她回到香港望着隔壁的房间,物是人非,怅然落泪。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

樱花只开一季,真爱只有一次。如果只是寂寞,请不要爱我。

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那些消失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蒙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蒙尘的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失的岁月。――这便是《花样年华》。

沉醉于那优美华丽的影像世界里,无法抗拒那绮丽无比的东方之美。

一个有关人生的命题、

一段互为交织的爱情;一种紧张、神秘、的调子,一场苦乐参半的梦。

影片《花样年华》所写是一段司空见惯的婚外情,但是在解读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的时候,发现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婚外情其实是王家卫打开这个世界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在这部影片中,什么样的题材似乎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影片表现出来的个性和人类的内心世界,悄然出没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地带,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正是王家卫的得意之笔,也只有王家卫有这样的表现功底。正因为这样的处理,使得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已经不是在讨论婚外情的问题,而是在讨论人的灵魂的问题,这使得影片自然有很高的起点,拍出来也与众不同,也只有王家卫的电影才有这样的起点。

“良辰美景奈何天”,想来想去还是这句最能传递《花样年华》的神韵。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于断井残垣。张曼玉式的顾盼流连,铭刻出女子的全部风情,到头来只剩下那高高的衣领硬撑起孤傲的自尊,雪雕般的晶莹剔透,玉琢似的玲珑无瑕,纠结成一张船票的两难选择,她转过身,低着头,流走。一直难堪的相对,看似离幸福只有咫尺之遥,总要有个人开口,似乎他鼓起勇气时,说的又不是时候,换来了暧昧的拒绝。非也,他们断不会像那两个逍遥的人一样的,灵魂的谴责、道德的鞭挞,他们谁也受不了。

一场郁闷的精致暗恋,句号划得仓促又漫长。一场孤独的谨慎狂欢,精神的探戈沉韵悠长。王家卫孕育的怀旧情愫,在光影流转中消磨得有点铺张。悲,苦,欢,乐,皆在张曼玉不喜形于色的脸上停滞,欲语还休,也在梁朝伟浅尝辄止的眼神中沉沦。没有那么的决绝,也没有那么坚强,一切来得风平浪静,去得云淡风轻,只在斑驳静寂的吴哥窟里,低诉不为人知的秘密,古老的高棉会带着它高深莫测的神秘微笑,默默替他守护曾经有过的情事。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摇曳的窗帘边,也总会有一个美丽的侧影,久久伫立……

旗袍:一个东方美人的古典气质。

在幽暗的灯光下,当张曼玉不断变换着旗袍的颜色和款式时,人们仿佛看到一个东方美人的古典气质。《花样年华》最能反映上个世纪60年代香港特质的就是女人们身上的旗袍,而尤以张曼玉的旗袍为最。影片中张曼玉换了26件旗袍,令人眩目的旗袍使张曼玉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每一件旗袍都代表了女主人的心情。《花样年华》演绎的是一段旗袍下的孤独的人生。我们在张曼玉身上再次体会到东方女性所蕴含的独特魅力。26套旗袍不仅展现了张曼玉顶级明星的风采,同时她在片中也成功展现了一个东方女性的内心世界。尽管张曼玉没有拿到戛纳影后的称号,但是我们在《花样年华》中绝对不会忘记张曼玉的旗袍下所表达出的一种孤独的生存方式。

留声机: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通感。

有的音乐,不是因为它的尖叫动人心魄,而是音乐包含的灵魂,像《花样年华》的音乐使得人们的心在不断被触动,只要这个音乐响起,我们就能感觉到灵魂也随着音乐声出窍了。在影片中音乐一次次响起,我们也一次次感受到影片的灵魂所在。

如果说留声机是记录声音和回忆的话,王家卫的留声机除了这两个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记录情感。《花样年华》是王家卫的留声机,在影片中这部留声机不断地播放着50、60年代的老唱片,不断播放着周璇的老歌《花样年华》,不断播放着很奇妙的爵士乐,这些却让观众想起了20、30年代的旧上海。从其中不中不洋的爵士乐之中,我们才感觉这是香港。而王家卫的留声机真的具有勾起人回忆的功能,这种声音总是在影片最关键的时候响起,代替了主人公的语言。有些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奇妙感情,用王家卫的镜头和留声机表达起来,却有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通感。

“Quizas quizas quizas”绝对诱惑暧昧的声音对于我国多数知道他的人来说,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给了我们认识他的机会。Nat King Cole的《Quizas quizas quizas》与《花样年华》的风格配合得天衣无缝,为其增加了不少色彩。留声机里流出来的旋律暧昧而忧伤,渲染了一种含蓄而怀旧的气氛。音乐,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的东方之美。

幽暗的街灯和夜雨:

迷离恍惚的意境,淡淡的忧郁气质。

和旗袍、周璇的歌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影片中的街灯。王家卫不止一次地用灯光来作为背景,在半昏半明之中,在半梦半醒之间,感情悄然无声地开始,莫名其妙地发展。

《花样年华》中的灯光永远是幽暗的,有着淡淡的忧郁气质。它似乎预示着故事的结果,也使整个夜色充满了一种浪漫的情调。而王家卫还嫌不够,又在夜色中加入一把辛辣的佐料。这佐料就是淅淅沥沥的雨,而夜色中的雨则更有意味。

狭小的场景:怀旧的世界

《花样年华》是一个充满着怀旧情绪的电影,但这种怀旧以其特有的美感冲击人们的视觉。影片的场景其实非常狭小,都是在灰暗的上海旧阁楼里,而王家卫为充分展现孤独的内心世界,正是利用了这样几个狭小的空间,来表现影片需要的怀旧情绪。除了在阁楼,影片还经常在一些古老的车里、弄堂口,这样的怀旧气氛非常浓厚的场景中展开电影的心灵铺垫,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许多场景,都能触动人的心灵,这样的场景非常有个性。

《花样年华》细腻而精致,艺术技巧炉火纯青,不着痕迹。在20世纪众多香港导演竞相采用电脑成像技术、好莱坞更是把电脑成像技术视为救命稻草的时候,王家卫却返璞归真,不仅不用电脑成像技术,而且刻意运用了一些老式的电影技巧。例如苏丽珍与周慕云首次在饭店一同用餐的那场戏,在拍摄两人交谈的段落时,王家卫不按照今日电影的惯例去使用对切镜头,反而采用了非常陈旧的来回横移镜头,与该片的怀旧主题倒十分吻合。并且,该片大量采用了对偶句法和多重意象,这恰是我国古典文艺作品惯用的修辞手法。至于男女主角在情感问题上的含蓄态度和“发乎情,止乎礼”的操守,以及影片对各式旗袍不厌其烦的展示,则更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从思想观念到形式技巧,《花样年华》与其说是现代的,不如说是传统的――更确切地说是中国传统的。《花样年华》返璞归真,弃新潮而复归传统,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使该片当之无愧成为当代香港电影中十分罕见的一部“诗电影”。

王家卫是最重视电影艺术性的导演,最风格化的香港导演之一。他的每一部电影在形式上几乎各不相同,基本上做到了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始终保持着基耶斯洛夫斯基式的原创性。编剧出生的他,本人就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台词大多颇富文采,隽永深长,耐人寻味。

王家卫电影的时空表现是非常电影化的,自由潇洒而纵横自如,可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在他那里,空间是绵延不绝、流动变异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虚幻的,乃至于瞬息之间灰飞烟灭的。《花样年华》几乎全为记忆的展开,呈现为一个个感性的流动空间:在模糊了线性的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观念之后,凸现出来的是一种感性的人生情感状态和主观化了的经验状态,一种梦境般迷离恍惚的气氛和感伤怀旧的情调。灯光迷离的西餐厅,风雨飘摇的街道,楼梯,电话亭,狭窄的过道,视点的游移波动和全方位散点透视,营造出了一种迷离恍惚的音乐般的效果。

王家卫的电影不以故事的讲述和线性叙事为目的,而是转向以鲜明的视听印象、动态的影像、片段的画面组接而致力于对某种挥之难去的情绪、意念或氛围的营造。因此,王家卫与传统美学精神和审美思维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影片《花样年华》中,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英国著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慰川著《当代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2

2.陈旭光著《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苦乐年华范文5

上联:十年叶绿花黄

下联:廿年育恩不忘

横批:思母校

上联:岁月如歌共忆同窗往事

下联:来日似锦再叙师生情缘

横批:好年华欢叙会

上联:欣闻学子故乡行

下联:梦绕情牵肺腑倾

横批:忆师长

上联:故土有缘闲人雅士举杯庆聚首

下联:伟业无边商贾达者畅饮贺相识

横批:友谊长存

上联:教诲无涯梅州良师为舟楫

下联:同窗有情雁湖学子挂风帆

横批:廿年聚会

上联:光阴似箭二十载转瞬即逝

下联:日月如梭一辈子情谊尤新

上联:博得十载寒窗谊

下联:畅叙万世师生情

横批:欢乐今宵

上联:梦绕魂牵,万事不如同学会

下联:情真意切,一心只为母校行

横批:聚会圆梦

上联:博得十载寒窗谊

下联:畅叙万世师生情

横批:欢乐今宵

上联:昔日窗友此齐聚

下联:今时同人为一堂

上联:光阴似箭二十载转瞬即逝

下联:日月如梭一辈子情谊尤新

上联:二十年人生风雨路

下联:九三届师生情同深

上联:千载难逢心心相同今相聚

下联:四处奔波天天向上效祖国

上联:遥想当年 青涩年华 曾感慨情怀似梦

下联:团聚今朝 光辉岁月 再细数往事如歌

上联:篝火旺野馐香三都胜地学友联谊何其乐也

下联:笑语欢歌舞棒七夕佳期师生聚会不亦悦乎

上联:同窗二载观文澜塔影披资水朝霞今日重逢寻旧梦

下联:毕业卅年探古道清幽品茶马神韵从此引吭放长歌

上联:同窗两载,手足诚挚,官厅阔别华年,曾感慨情怀似梦

下联:聚首卅年,师生谊深,古道相逢皓首,还细数往事如歌

上联:同窗虽只两载手足情深陶厅阔别正年少莫辜负满腔热血

下联:聚首己过卅年师生义重古道再逢近古稀只剩下一肩风尘

上联:今天聚会东西南北老友走南闯北来聚酒

下联:昨日同桌左右前后新朋瞻前顾后觅同窗

上联:喜相逢谈笑风生不见当年书生意气

下联:思离别辗转反侧只盼今天返老还童

上联:各走东西二十年遭遇暑热寒凉昨日我能向谁倾诉

下联:南北同归三两天品尝苦辣香甜今天你可与俺攀谈

横批:意切情真

上联:走入社会无论尊卑贵贱终归沧海一滴水

苦乐年华范文6

论文摘要:《花样年华》讲述了一个令人扼腕遗憾的纯美爱情故事。女主人苏丽珍的丈夫和邻居周幕云的太太在逐渐的交往中发生了婚外情,两人经常不在家。

之所以选择王家卫,完全出于对其影片独特文艺的迷恋。在商业片大行其道的今天,他依然固执的坚守自己的阵地,用光和影构筑自己心中烂漫的电影世界。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作者之一。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虽然《花样年华》并没有太多王家卫招牌似的恍惚眩目的晃动镜头和数字语言的极端运用,但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依旧在述说着独属于他的那一份纯粹……

《花样年华》讲述了一个令人扼腕遗憾的纯美爱情故事。女主人苏丽珍(张曼玉饰)的丈夫和邻居周幕云(男主人公 梁朝伟饰)的太太在逐渐的交往中发生了婚外情,两人经常不在家。这样一来,周幕云就常常孤单一人,而苏丽珍也只得独守空房。在逐渐的交往中,周慕云和苏丽珍发现对方有许多与自己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比如看武侠小说等等,相互之间也变得越来越熟悉。为打发寂寞,他们相约一起写武侠小说。彼此的交往让周在不知觉中已爱上了苏,可是苏恪守“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原则小心的拒绝着周,可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心也已被他俘获。正如影片中所说“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两人想进却又被各种顾虑拉回。两颗心小心翼翼、难舍难分,却最终化成了无缘的伤痛”。

整部影片处处透漏着一种压抑的气氛和淡淡的忧伤,似乎都在指示着两位主人公最终的遗憾。在日本作曲家梅林茂的三拍子主题音乐的烘托下,张曼玉扭动着曼妙的身姿,穿行在狭窄的楼道。光和影的变幻的变换扑朔迷离,营造一种伤感怀旧的气氛。老上海的记忆一直存留在王家卫的生命中,而这部相当意境十足的电影也便成为他心中怀旧的影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看完影片,总有一种隐隐的难过,为主人公的爱而不得而遗憾扼腕。其中最淋漓尽致的展现双方痛苦的片段是“一九六三年 新加坡”到“一九六六年 香港”中的内容,我也最喜欢这一段的导演的表达。

一、画面动作的表达效果

在这一段一开始,苏幕云就在房间里焦急的寻找东西。想必那是一件和苏丽珍有关的物品。他生气的质问是不是有人来过他的房间动过他的东西,他落寞的拿起烟头回忆起有关她的一切……没有过多的语言,梁朝伟用肢体动作刻画出他的不快乐与遗憾。

同样的,离开了他的她也是寂寞的。张曼玉也具有这样的能力。苏丽珍回到他们当时在一起写小说时的那个宾馆,独自躺在孤单的床上、百无聊赖的坐起、拿起床头的瓶子无趣的闻一闻、在房间中漫无目的的游荡、点只烟落寞的吸上一口……一系列动作充分的表达了她心中的孤寂与痛苦,她无处排解,无人诉说。没有语言的赘余,只有无声的诉说。电影本来就是一门画面的表现力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这里将画面的表达尽情应用,使影片简捷紧凑。同时,又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让观众从演员的动作表演中去体会内心的所思所感。

清脆的电话铃声打破上一个场景的平静,苏幕云拿起了听筒,“喂”了一声,那边没有回应。一刹那,他明白了那是她。他又喂了一声,接着便是双方无尽的沉默……瞬间,观众的心也沉潜下去,去聆听这沉默中包含的无尽言语。那些久候不至的苦等,明知是她却听不见声音的电话,又是多么的炽热和辛烈。“那些消失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失的岁月。”……

王家卫本人也说过:“电影是用不着语言也能明白的”。看来他的确深谙电影的精髓。

二、恰到好处的语言诉说

本段中,有一处苏幕云与顾先生的大段对白。与其说是对白,不如说是苏幕云自己的独白。因为顾先生根本不了解他也无法体会他的感受。“你知不知道,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别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出去。那秘密就永远留在树里,没有人知道。”无处排解的痛苦,只得想到山上去向树诉说。没有人理解他,他也不可能让别人知道这个秘密。这里的语言简捷,却恰到好处的诉说了苏幕云此时的心境。看似漫不经心、随口说出,却字字是他的苦和痛。

本段的画面结合也相当到位,摄像机从饭馆外的门帘向内拍摄,使顾先生和苏幕云出于帘子的阴影中。恰恰暗示了苏的心已经封闭,没有人能理解他也无处排解苦闷,就像一排帘子遮住了心门。这里声画的有机结合使观众很好的了解苏幕云此时的心情和处境,语言运用恰到好处。

三、音乐的奇妙变幻

影片中运用了多种音乐风格和形式。比如唱片中的周旋演唱的旧上海风格的《花样的年华》、潘迪华演唱的印尼风格的《梭罗河畔》、还有西班牙风格的歌曲《那双绿色的眼睛》、《Quiza》等。还有四三拍的弦乐演奏的主题音乐,各种其他包含了拉丁风情、华尔兹风格、爵士风格的乐曲。在这里王家卫将音乐运用到了极致。

本段中,最出色的要数苏幕云接听电话,“喂”了两声后,猝然加入的音乐《Quiza》。足够长的沉默与停顿,让人心情不断下沉。为着主人公的痛苦而难过遗憾。这时,富有爵士风情的西班牙歌曲渐入,将人们的心情托起。有些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奇妙感情,用王家卫的镜头和音乐表达起来,却有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通感。

上一篇小小的我

下一篇普法知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