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1
全校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目的不明确,一部分学生误认为主科语、数、外就是兴趣,中考要考的高分科目就是兴趣。兴趣对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尚无定型,随着年级升高、任课老师变化而变化。中考压力越大,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越低,并呈现兴趣的多样性。喜欢某老师,则某老师所任的学科就是最大的兴趣。兴趣的变化不稳定,反映出学生在兴趣上的不确定性,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
(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通过上学期未统考来看,学生会读图、识图、漫画分析的只有三分之二。还有近六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抄书本”的要占36.%。鉴于以上情况,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考试考笔记,抄书本,考后不理解”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独立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要靠老师、家长指导才能完成。造成考试成绩很低。
九年级学生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每位同学都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对成才和择业之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而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比较认真刻苦,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不仅能对简单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而且还能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适应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主要有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上学期已经学完,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第四单元: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民族政策常识、时事政治、总复习四部分内容。教科书所设的四个单元的内容是有内在联系的:它将引导学生正确认清国性、理解国策;深刻领会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现实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建设。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继承了前四课的优点,每课内容主要有“探究园”、“国性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既有功能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板块组成。这是对教科书的再创造,是“用教科书的”的体现,也是这册教科书的特色所在。
教材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和方法
1、什么是民族政策
2、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
3、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三个代表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科技创新
9、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10、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1、如何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1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1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中心环节;
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体。
针对上述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打造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在讨论、辩论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帮困扶优的措施
通过“你喜欢吗?”“你会吗?”“你能行吗?”“我棒吗?”“你认为如何?”“请你谈谈看法”等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参与度、重视程度及对学生的学法、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课堂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场所。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将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与探究能力。
1.教会学生学习技能。这是学法辅导中的主要任务。教师需向学生讲授学会学习思想品德的方法。首先要学会读图、识图、填图的本领。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求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创造力。要指出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弊端。引导学生自己去查寻材料,或者同学之间开展相互讨论和帮助等方法来解决,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和学法上两个方面的指导,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和思想教育,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
1.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现代社会科学急需大量的懂信息知识的人才,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想课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学好政治课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3.教会学生学习技能。这是学法辅导中的主要任务。教师需向学生讲授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首先要学会读图、识图、填图的本领。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求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时事政治会、新闻会,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
4.加强双边活动、完善反馈机制。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使各类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愉快。有了这种体验,学生就不再表现出种种情绪上的干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
确立的教学研究专题
对初三政治“综合实践课”的思考
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表现模式,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应运而生。九年级新教材在每节后都出现了喜闻乐见的“活动课”。怎么能使“活动课”上得生动而有意义?下面,我就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堂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因此活动课是必修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二、教师对活动要进行适度指导
三、教师要注意“活动”面向全体
“活动课”不是课外活动,它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的课。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部署。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受重视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才能使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从而享受参与的快乐,还能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利用信息材料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活动教学 问题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40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老师教,学生听,缺乏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活动比较单调,缺乏一定的实效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上变得比较被动。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活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分析社会实践和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开展活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合作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1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的问题
1.1 活动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老师已经认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让很多老师感到为难的是,目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老师只有教科书,其它的资料大都需要自己搜集,这样就会花费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成了沉重的负担。老师还要备课、做课件,多媒体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会占据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1.2 没有明确的活动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活动教学中,有的活动课不切实际地追求课堂气氛。我们不可否认,活跃课堂气氛是很重要,但活跃课堂气氛的原因与目的,大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学生只是得到头脑中的快乐体验,而没有真正把握比较实质的内容。活动目标不明确,也就是对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这都有可能违背活动教学的目标。不根据活动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活动都是无效的活动,同时过分的追求活跃气氛,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1.3 活动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缺少新意
活动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已经逐渐被初中思想品德老师所接受。在选取活动内容时,应该根据活动目标,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分析与处理。老师把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意的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完全依照教材来组织活动。现在很多老师的活动内容发大多是几年前的材料与内容,缺乏一定的时代感和说服力。
1.4 活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老师运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激情,运用智慧来启发学生的智慧,运用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但是单一的活动形式容易致使学生厌倦、疲劳以及笨拙,从而失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2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优化策略
2.1 优化活动教学资源
老师应该将不同类型的活动资源进行整合。活动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物、文本、音像以及人力资源等。老师在进行活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目标、内容以及重难点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活动资源,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所以,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包括相应的领域。
2.2 优化活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进行活动教学之前,不仅要准备需要的教学活动资源,还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与教学形式等。在把握活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在有限的教学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还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此外,还要根据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不同个性,来制定明确的活动教学形式。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活动教学才可以得到保证,同时还要制定比较详细的活动教学计划。
2.3 优化活动教学成果展示的策略
不管是课堂活动教学还是课后活动教学,展示学生活动成果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提升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意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展示学生的活动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素质的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在学生展览墙上设置展板,不定期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将活动教学成果有效渗透在德育工作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的教学要求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为基础,和学生一同体验成长的过程,关注成长的美好和问题,同时,为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体会、感知思想品德教育所要传达的观点,从而实现情、意、知的统一。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创设真实、丰富的社会生活情景,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的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馨丹,何一成.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主题的设定[J].文史博览(理论),2012,(11).
[2]吴平安.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2,(7).
[3]付加健.略谈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效果[J].新课程(教研版),2010,(1).
[4]周晓娅.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
[5]朱强.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教案的设计[J].科教文汇,2008,(36).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思想品德 策略 提高
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它需要讲究策略。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教师要改变教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做到“四个转化”——即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由单一传授知识转化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升情感和价值观;由全班划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由纯理论性练习为主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练习。
2.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又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归限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并且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步骤和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目标展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3.教学手段多样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应合理的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如采用各种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立体目标,又能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扩大知识面。
二、教师要改变学生学的策略
1.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确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并激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由接受性的静态学习提高到参与性的动态探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人。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发扬民主,鼓励探讨,诱导质疑,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选择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独立地、策略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21世纪的中国,竞争与合作更加激烈,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竞争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之间展开竞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还要强调合作竞争,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把教学中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质疑问题,寻求结论,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结论在补充、启发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积极探究,善于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使课堂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1.充分运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意的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是学生认知形成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时测评,跟踪学生的认知过程,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暴露存在的疑难点、模糊点和错漏处,而且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学生的自我性评价。由于自我性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因而在教学中,开展自我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自我性评价过程中能形成自我反馈机制,正确得到强化,错误的及时加以纠正。改变了那种单纯依靠他人评价的状况,拓宽了反馈渠道。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4
一、捕捉生活现象走进童心世界
在杜威那儿,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请记住我站域名的兴趣等本能,本能的实践就是儿童的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学生能在各自熟悉的环境中领悟思品课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要让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贴近生活,让课堂不在充满严肃的气氛中进行,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这就需要平时多多注意观察学生的生活,真切的接近他们的生活,为思品课堂积累一定的生活材料。
1、收集学生喜欢的话题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时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不懂团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对社会、家乡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思品教学我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寻找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又经常谈论的话题,从而指导学生生活,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收集学生喜欢的话题途径有很多,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倾吐者,把自己想说的话,要表达的观点说出来,而教师自身要善于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在课余,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加入到学生的谈话中,所谓的“谈心”这时候是最真实的,这时候最容易引导学生把真实的一面流露出来。孩子各个都很单纯,他们能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人,这时候,我们老师就能从学生的口中知道孩子们心里所想的,了解到他们所关注的事情。在思品课中,一个有针对性的现象提出,讨论的过程中,孩子的好多想法就暴露出来,他们理解事情的方式也从中体现出来了。同时也可以通过个别交谈问问:现在你们都在说些什么事情,最感兴趣的事是什么?事后做个简单的记录,就能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进去。
比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校门,很多事情和幼儿园不一样,什么都感到新鲜,但也会遇到一些苦恼的事情,下课了总是听见他们在讨论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在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我是小学生》的导入就可以这样设计:小朋友,从你背上崭新的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的那一天起,你已经长大了。告别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你习惯这里的生活吗?你有什么苦恼,来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解决好吗?一个问题让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下午老想睡觉怎么办?有的说没有点心吃,不好。有的说,幼儿园里没有那么多的书,也有的说,在小学里下课比幼儿园更自由,更好玩……
课堂中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话语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讨论的欲望,从而在轻松的讨论氛围中掌握孩子的道德认知情况。
2、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各种各样的活动时刻吸引着他们,如果能了解孩子喜欢的活动,并运用到课堂中,改变课堂的交流模式,一定会受到学生地欢迎。《课程标准》也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共同的中介。新课程中设计了很多活动,但我们还应真实的了解到孩子们现在最想做什么,最想玩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奇心特别重,因此玩的花样也多种多样,很多活动都能结合我们的思品课进行品德行为的教育,让活动为品德服务,让品德指导活动。
如:刚进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老师不太熟悉,课程一多,老师也就多了,所以总是认错,如果一一介绍,学生不但记不住,同时也没有耐心听,借助学生对猜谜语比较感兴趣这一点,在上《老师,您好》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小朋友们,我们在美丽的新学校一定认识了许多新伙伴,也一定认识了许多老师。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找老师,老师有时像大家的长辈,有时就像 大家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做个猜谜语的游戏,同桌合作,说出一个老师的外貌或所教的课程,你们猜猜是哪位老师,好吗?
有位女老师,头发卷卷的,眼睛大大的,弹琴很好听,教我们音乐的
有位男老师,个子高高的,身体壮壮的,跑步特别快,教我们体育的
……
要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不但要在下课时注意观察,有时候也要和学生们一起参与进去,亲身体会各项活动的乐趣,体会孩子在做这项活动时的快乐,这真实的感受能帮助教师在设计教案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贴近他们的生活,感受童心的快乐,收集到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领悟、感染某种道德,这种道德的获取比灌输式来得直接有效。
3、熟悉学生喜欢的人物
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思想,走进童心世界,还得和他们一起关注他们想关注的人,一起关心他们想关心的人,熟悉他们心中喜欢的人,“这些人”都是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是真实生活中存在的,能走进他们生活的,与之生活反差太大,学生就很难理解,很难体会“榜样们”的思想、生活。在教育中,往往会太多的强调学生对固有榜样行为的认识,而忽视了他们所能接受的,乐于接受的榜样。或许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并不优秀,反而有很多的坏习惯,像这类人物就更应该多去熟悉,多去了解。孩子缺乏一定的是非辩解能力,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老师就利用“熟悉学生喜欢的人物”这点,和孩子们一起“喜欢”他们喜欢的人,并帮助他们找到各种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理出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引导孩子们客观地评价,理性喜欢自己心中的“榜样”。
在思品课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英雄人物,用他们的事迹作为教育的题材,但往往这些人物属于离学生比较远,又是学生不去关注的范畴,所以在讲述他们的故事,引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时候,学生大多会表现出无所谓,似懂非懂的样子,达不到课前所预定的品德教育目标。如果我们用学生喜欢的人物为切入口,用这些人的事迹为教学材料,让学生自由评价心中关注的人,而教师只在一旁指正引导,然后再来引出课本上“学习的榜样”,或者直接就放弃书上举出的,脱离学生生活的人物。我们利用的这些人物比如:朋友、亲戚、老师或者同学来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学生会觉得更真实、可信。
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要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树立信心。在班级中,学生一定有自己的好朋友,有自己喜欢的同学,说说自己好朋友的优点,是他们乐意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语来评价自己的好朋友,诚恳地提出一些意见,然后综合学生的意见,让学[文秘站:]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教师有了一定的生活现象的积累,融入了学生的生活,真实的体会了童心世界的乐趣,那样设计的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的教学手段一定也是生活化的。
二、打造生活课堂保护纯真童心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美丽的童心,传统的道德灌输式的思品课堂可能会把这份难得的美丽泯灭,同时也可能让学生产生对思品课堂的排斥,我们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所展开的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在这种世界中,儿童感到陌生、感到受剥夺,没有“在家”的舒适与安宁。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们的思品课堂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得到“领悟”,在信息的传输方式上下工夫。“领悟”要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自己选择、思考、讨论“悟”出来的东西,才能在头脑中产生认同,产生行为意志和动力。美好的生活会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感染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生活,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有所改变,要扣响童心世界的大门,保护纯真童心,就要打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
1、和孩子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心理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我们应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对学生态度要温和、包容,要有和学生共同学习创新的姿态。课堂上,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尽量用一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我们共同来研究"、"请你帮我……"等话语。甚至允许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有秩序地插话,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让学生觉得你是他求知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健康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自由地想和做。
而问答式的教学是思品课教学中遇到的困境,“我问你答”的方式是个封闭的单向交流。在问答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抢着回答。积极回答的学生虽然有主动的心智与情感活动,但这些心智与情感活动主要是指向教师的,而不是指向班级中的其他人。回答问题的人只是教师问题的“应答器”,是教师按即定轨道推进教学、展示自己教学技能的工具,而其他人觉得回答的内容与己无关而不愿意倾听,或者只关心回答的对错。虽然“问答式”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参与,但这种参与仍然是被动的。未被提问的学生排除在“对话”之外。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所提倡的“让他们(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思想相去甚远。
我们现在所要营造的就是让课堂充满生活味,老师学生平等的进行对话式的交流。教学不能仅仅意味着讲,教学应当成为一种定约:教师指出一条路,学生经由此路能够理解并能进入他自己的那个活着的、流动的传统中去。儿童自己的“活着的、流动的传统”不是别的,而是其以生活体验和经验为基础的生活经历,是学生可感、可触、可说的一些因素。在这个对话形式的构建中教师首先要淡化角色意识,要成为对话的激发者和全身心参与者,而不能是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以“导演”的身份来控制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把自己丰富的情感、认知或者记忆带入课堂。对于一个话题,只有学生一方的思想和活动,而没有教师同类活动,对话哪能形成。
比如《什么是真正勇敢的行为》这一课,在播放"抗洪"和"一个顽皮学生为了逞能爬电线竿"的录像片段后,教师问学生:"刚才哪个是勇敢行为?"学生会说叔叔抗洪是勇敢行为。此时,如果有学生说,爬电线竿也是勇敢行为,因为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这时,教师应当以倾听者的身份认真听完学生的理由,肯定学生敢于说心里话的勇气,然后再次设疑"敢做他人不敢做的事都是勇敢行为吗?到底什么是真正勇敢的行为,"从而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黄强做的三件事(掏鸡蛋、拳砸砖头、练跳山羊)的动机和结果。在充分分析讨论中,教师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并结合身边的事例,和学生一起讨论,明白"有正确的动机,不怕困难、挫折,勇于伸张正气,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都是真正勇敢的行为,而"逞能、蛮干"则是无知行为。这作为学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作为老师也要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教师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激励思考,其职责将更多的是成为学生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问题的引路人,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授道者。2、构建互动开放的课堂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品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教师采取"告知"式的方式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当成考试的机器。学习内容固定、学习方式单一、问题和答案标准,忽视学生个性、忽视学生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样的教育无意中在剥夺学生思考、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权利。孩子只会服从、接受,不会探究和创造,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教育成为共性的教育,缺乏个性的风采。我们所提出的“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是教学活动中的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生活并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生活化课堂教学需要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是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现在提到的“互动”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学习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堂中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启发与补充,分享 彼此的思考,共同探究的学习是生活化教学追求的课堂氛围。
构建一个互动开放的课堂可以从两点着手:
一个互动开放的的课堂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宽容”的课堂。
要包容学生各异的想法:在我们传统的思品教学中,学生对一个社会现象提出质疑,学生会被其他同学取笑,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会被老师不厌其烦地更正,在不“宽容”的课堂中,学生机械地接受着来自书本来自老师的道德观念,“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学生往往强压自己的想法,可正因为这种压抑,让学生对课堂中所要学习的道德行为产生排斥、反感,在这些充满着各种好奇想法的脑袋中打满了许多问号,为什么这样不对?为什么我一定要向他一样?为什么……
长期以来,个人仅仅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存在,“同”成为知识拥有者理解与交往的尺度。在同一性的权威话语下,“个人”、“不同”、“差异”往往与超长越轨、离经叛道、胡作非为、有悖公德相联系,在新课程引导下的思品课堂应该宽容地接受学生多样化的见解。
一次思品课上,讨论什么是真正勇敢的行为?有的学生觉得消防员非常了不起,他们机智勇敢,所以认为当发生火灾的时候,自己去救火就是英雄,这就是真正勇敢的行为,也有的学生说这是逞能,不是什么勇敢的行为,大家都认为自己有道理。其实有些学生的行为确实有点逞能的倾向,现在的教育教育中不主张那些不具经验,没有能力的学生去救火,但马上进行反驳,把行为标准强加给学生,他就会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可以先承认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对的,有舍己救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佩服,同时也要讲明如果真的去救火,老师并不支持,因为还没有救火的能力,学生的能力范围是拨打119。我们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能力范围以外的就不要无谓的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么一讲,既没有否定两种的想法,让学生产生排斥感,又较好地引导了学生的行为。
还要包容学生“凌乱”的秩序:一个平等对话、互动开放的课堂,学生的纪律肯定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社会现象、是非观念的讨论,学生由为兴奋。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专制式的课堂管理倾向,不允许学生思想开小差;不允许学生无意间的说话;不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心中所想……除了一系列的“不允许”之外,学生一旦触犯了纪律,教师往往不问青红皂白、不假思索地用专制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些都是阻碍构建互动开放课堂的拦路虎,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专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自由式的回答与讨论,来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在思品课中让学生实话实说,有一个又脏又臭的垃圾箱倒在路边,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反映热烈。在学生交流争论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只是鼓励地微笑着,看着,听着学生毫无顾虑地大胆发表各自的意见,到最后,才小结肯定学生的意见。可见,教师延迟判断,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安全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烈的问题意识。
一个互动开放的的课堂还应该是一个充满“合作”的课堂。
这个合作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美国心理学家、学生行为咨询专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但传统的思品教学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从而使一部分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失去被表扬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改变了单纯的“好——坏”关系,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在合作中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可以认为,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农产品的家园》目的是要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在比较以前生产和现在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这个环节时,可以在课前调查好的情况下,学生分组合作,把自己查到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与同学分享,最后整理出一份较为详细的资料。
在合作中,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尊重他们学习交流的习惯,让纯真的童心得以互相碰撞,互相交流。
三、拓展生活时空塑就美丽童心
每一颗童心都是美丽的,都是充满灵性的,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深藏着一棵种子,哪怕只感受一丝春风,这棵种子就会长出嫩芽,给人欣喜。他们是那么敏感,他们尽情地表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童心,用生活化的思品课堂塑就美丽童心,还要拓展生活时空,把真实的生活当作另一个思品课堂。《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影响的,其中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我们应突破课时和教室这个狭小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为学生创造融入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
1、借助媒体做“观众”
鲁迅先生曾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在思品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直观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将音乐、图片、投影等多种媒体组合运用,再现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扩展辨析,用自己学到的观点来分辨是非,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例如教学《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一课,在学生认识到劳动使人变得聪明能干,使生活过得美好的道理之后,在大屏幕上播放《劳动使我们的家乡变大、变高、变美了》的录像片段,在学生明白了劳动使家乡富饶、国家富强的道理之后又立即播放《劳动最光荣》一曲,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悦耳动听的旋律唱起来,课堂一下子变得那么轻松自如,在学生身心放松的过程中劳动的光荣却感油然而生。
的确,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另一本教师用书,它通过创造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从而升华情感,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2、真情实景做“演员”
新课程中,思品课堂上的内容都是和孩子有关的,很多故事是孩子经历过的,反映的是他们生活中发声的真实事情。有的故事中,学生面临的困惑、苦恼和烦忧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但从道德发展的角度看,有些看似与道德无关的事情却隐含着道德形成的契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此,只有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发挥和提高。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多设计一些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如:演示小品、实验操作,既让学生想想、说说,又让他们做做、练练,真正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思品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模拟生活,接触各种“角色”,体验社会生活。
比如扮演主持人的角色:现在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获取各种资料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电视,给我们创造了很多的便利。在思品课堂上不妨参照电视节目,像《实话实说》等,大家一定都看过, 这些节目有相当高的收视率,同样也受到部分同学的欢迎,由此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教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就让我们微笑着看学生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就具有情感潜能,这种潜能在外界的刺激下就会激发出来。为此,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真情实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时刻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留意每一个细节,为学生创造这个施展的“舞台”,触及他们每一个道德的形成与巩固。
3、回归生活做“主角”
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我们思品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形成的思想道德品质,融入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们的生活,同时又从新的生活经验中获取更多的道德经验,充实自己的思想道德,所以我们的思品教学课堂不光是在学校里,教室里,更好的课堂是我们生活的社会,最好的老师是“生活”,我们要让学生能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做个主角,让真实的生活塑就儿童美丽的心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区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了解各种职业的艰辛。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生活,形成某种生活品德。
如教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所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环保小组,发动学生就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调查、访问,收集有关资料。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收获真是不少,课堂上让学生各小组交换资料互评互议,个个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自己的感想。例如环保1组"的同学汇报:"我们发现我们镇摩托车大军’的排气管的尾气严重污染空气,建议爸爸、妈妈改骑自行车上班。"多好的发言,多好的建议!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而且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培养了独立思考、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
作为教师,能够进入童心世界,保护童心,你会觉得是一种幸福。在这个世界里,你会了解什么是孩子式的快乐;你会深切地体会到孩子的真爱与不爱;你会从孩子的一个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望与需要;你还会看到孩子们的某些“古怪行为”的注解。
教学不应该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要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让美好的生活去感化学生纯净的心灵,让美好的生活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保护孩子的童心。
参考资料:
《小学各科教与学》20__年第7期——《思想品德课困惑》
《小学各科教与学》20__年第8期——《从问题走向对话》
《中国教育学刊》20__年第9期——《宽容精神关照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初中政治 生活实际
课程标准在其理念中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并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为此,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融入生活,联系实际,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指导实践,学会生活。
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组织教学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导入,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学会调节情绪》一课时,我结合同学们的日常经历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当你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心里是否紧张?②当你一时想不出问题确切答案时,你会感到紧张吗?③紧张的情绪对你有什么影响?你会不会冒汗或语无伦次?④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呢?由此引发学生积极发言畅谈经历感受,激起对调节情绪方法的探究热情。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议题为:①讲述你所经历的曾使你情绪消沉的事件,着重谈此事件留给你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是什么?以及对自己身体、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②当时你是如何消除不良情绪的?③你觉得自己或本组内同学当时采取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否合适?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人手并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的教学,能使学生在更深刻地领悟书本上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自我调适和控制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二、结合课题,模拟社会实际生活的情境进行表演
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及先进人物的事迹作为主要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生动活泼的板块模式。例如:不吐不快、指点迷津、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因此在学习了某些课题之后,安排学生模拟社会实际生活的情境进行表演。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特点,而且是实现“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最佳方式。因为在情境表演中,既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印证和运用所学的社会知识
思想品德课教材较大幅度地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设计了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譬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我组织了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调查。让学生们收集数据材料、图片、新闻报道 等在课上展示。结果,同学们课堂上将准备好的成果:数据、图表、图片、自制漫画等竞相展示,并畅谈感悟,颇有见地。正所谓各抒己见,资源共享,着实让我惊喜。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不仅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逐步掌握和提高了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现存问题;改善对策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现存问题及不足
目前,尽管很多学校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生活化教学实践,但整体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首先,教法滞后。新课标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创新,但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教法却并未出现太大变化。其次,课程设计模式陈旧。当前,很多学校依旧在沿用以教案为主的课程设计模式,这样就造成授课内容缺乏灵活性,给学生留下了枯燥、刻板的印象,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最后,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手段及内容方面与生活联系得还不够紧密,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效应。
二、改善对策
(1)利用真实的例子,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例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却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擅长举例子,致使“生活化”难以实现。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方面要改变自己的认识,重视举例环节;另一方面也要学习举例方法、多积累素材,以便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利用恰当的例子来辅助教学。同时,在举例的时候,教师也要考虑初中生的心理,尽量做到以情动人。以“环境保护”为例,如果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一味地强调要保护环境,那么,学生对环保的理解则很容易只停留在字面含义上,在生活中依旧不会有环保意识。这是因为教师的做法不能感染学生,他们并没有被触动,处于一种“听过就忘”的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比如当地污染严重的工厂给周围河流带来的影响。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F场实拍的图片或者视频,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明白污染就在身边,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环保的习惯。
(2)创新教法,加深学生对道德的理解。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一个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使其从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深切感悟。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参考下述方案:第一步,教师提出假设:在晚高峰的公交车上,人特别多,其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被人群挤得摇摇晃晃。第二步,学生随意给自己选定一个身份,教师、工人、上班族、学生均可。第三步,向学生提问:谁最应该给老太太让座?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争议。比如,有人说“老师应该让座”,因为“老师年轻,应该体恤老人,并为其他人做出表率。”这个时候,扮演教师的学生就可能会反驳:“我每天要站在讲台上讲很久的课,课下还要批改作业,很忙,一天下班也很累,所以,应该由其他人来让座,比如上班族,他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很轻松。”对此,扮演上班族的学生会说:“我每天在公司要接待客户,还要听从领导的安排处理各种事务,一天下来累得不想动。”在学生纷纷为自身找理由辩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趁机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要学会为他人考虑。
(3)联系生活,放大品德教育的影响。为了放大品德教育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将教学中提出的要求具体到生活中。还以尊老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授课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强调尊敬和爱护老人,而是要借助一些实际的例子,使他们明白如何尊老、尊老的要求和做法有哪些。为此,教师可尝试以下做法。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家里有老人吗?其次,追问:怎么样对待你的爷爷奶奶才算是尊敬他们?最后,继续追问:你能说说为什么要尊敬他们吗?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很多学生与家人的关系都因此出现了隔阂,对于教师的提问,他们一开始一般会说要尊敬爷爷奶奶,为他们端茶倒水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趁机教育学生:敬老并不是单纯地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他们更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关怀;敬老的做法也不局限于端茶倒水,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在与听力下降的爷爷奶奶说话的时候,要适当提高音量以保证他们能听见等,这些都是敬老的表现。在学生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尊老的概念延伸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吴善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成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