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理论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教育理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教育理论论文范文1

教育为政治服务,体现出的是国家意志。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教育以传“道”为第一要务,这里的“道”主要是指规律、方法、信仰、道德、社会制度等。在不同社会制度下,“道”有着不同的内容。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其中传承的是儒学之“道”,从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以来,经过漫长的封建传道士的不懈努力,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到仕途科举,着力灌输、渲染孔孟之道,导致社会出现为官为宦、安邦治国均遵从孔孟之道,最终“儒术”被完全地确立起来,几乎妇孺皆知,达到贯穿国人灵魂,规范国人行为之地步。虽然后来经历了多次对“儒术”否定的社会革命,如等,但是,时至今日,它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今天,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所传之“道”,就是将理论作为科学真理,在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之间永远传承下去。这就是党和政府要求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时,赋予社会主义高校的神圣使命。是科学理论,学习、传播、丰富、发展这个科学理论,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修养作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地确立根本指导思想的地位,离不开理论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在向高校青年大学生传之“道”时,将传道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去广泛传播、丰富和发展,以推动全面社会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净化社会灵魂。

二、高校“思政课”教育:塑人灵魂的工程师

1.高校“思政课”教育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有部分学生认为,我既不信奉唯物主义世界观、也不信奉唯心主义世界观,我信奉我的专业,因为我将来只靠它吃饭。这种观点不仅错误、而且在

实践中有害。虽然,大学生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便将来能够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人的思想都离不开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不同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所作的行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任何专门学问的研究只是对世界某一方面的研究,而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2.有益于大学生修炼良好的人格魅力。

要想将来当专家,不仅要受世界观支配,而且还必然受一定人生观、价值观支配。一个人不管他能否成为专家,学生时代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将来要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培养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人格。即使成为专家,也存在着一个具有什么人格力量的专家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专家,在个人的荣誉、地位、利益等系列问题上,如何对待?已经成为专家,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为自身个人利益而努力奋斗还是造福于人类社会?当科研受到挫折和失败时,是气馁、退缩,还是迎难而上直至成功?遇到科学研究的社会环境不理想,是抱怨、发泄还是积极克服、主动进取?如此等等系列问题,都需要作出明确的、毫不含糊的回答。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人生观,以它为思想武装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才兼备。大学生只有以这样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人生行为的指导,努力学好专业,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受到国家和人民欢迎和重用的、有人格魅力的专才、专家。

三、高校“思政课”教育:授业育才的引路人

1.解决人才发展的正确方向。

长期以来,有部分人认为高校教育是通过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来实现,与“思政课”教育没多大关系。这是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偏见,好多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这一现象的出现就是明证。事实上,专业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的特征之一,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专业课教育教学都是为了培养学生,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授业育才的双轮车。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能够解决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为谁服务、代表谁的根本利益的专家、学者,这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带有方向性的根本问题。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所有的学科、所有的领域的知识,大到宇宙天体演化、社会形态更迭,小到基本粒子的结构演变,还无一不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都可以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作为指导思想,去进行分析与研究。当然,科学方法论的普遍原则,不能等同也不能取代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我们不能以具体科学方法的不可取代性,排斥理论的普遍指导作用。

2.引领实事求是作风的树立。

任何学科科研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也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引领。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这是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出发点,坚持实事出发就是坚持唯物主义。求,即探索、研究,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对其对象的未知领域进行求证、求解、求新。一个“求”字凝聚了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精神,如严谨治学精神、刻苦钻研精神、甘于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是,即规律,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必然规律、建立关于规律的知识体系。为了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之,任何取得成功的科学研究都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结晶。

3.引导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等教育理论论文范文2

多媒体教学指将计算机、录像机、投影仪、教学软件等多种媒体集中于一体,由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灵活地用相关的媒体进行教学。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外语教学正向着多媒体、综合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能在英语课堂上,合理有效的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于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思考以及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大学英语学时的不断压缩以及缺乏语言实践的英语语言环境,而语言学习又是一个日积月累耗时费力的工作,所以作为语言学习的英语学习仅仅靠有限的英语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后进行自学,而网络学习在今天已经完全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同时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作为学校应该组织计算机专业人才和英语教师一起创建一个内容全面,更新及时,技术服务到位的网络学习系统—即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第二,引进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通识教材及各专业的行业教材。

教材是课程之本。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佳的语言样本,是有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材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因此,在教材引进和编写上,“要坚持语言有意义的信息输入,坚持输入内容在主题方面有机联系,互相映照,反复循环,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对同一主题的语言输入信息的多种形式的模仿、认知、交流和任务性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意义展开,以此逐渐让学生形成以听说能力为基础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改革考试测评和教师考核机制。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目前全国影响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英语考试,许多学校都或明或暗把四六级是否通过和学生的学位证挂钩(尽管看不到任何明文规定)。为了通过四六级,有的学生荒废了专业,浪费了金钱(上培训班),这一方面反映了四六级考试对英语的考察得到了社会认可,另一方面又导致了高校大学英语走向了应试教育的极端。另外许多高校也用四六级的通过率作为考核英语教师的一项硬指标,这也使得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以教授语言知识点和语法点为主而忽视了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现在的高校早已不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而是平民化的大众教育,所以往往一个班的人数都很多,少则四五十,多则七八十上百的都有,加之学生分别来自天南海北,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而老师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度按部就班进行授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大量削减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练习实践活动,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中学时老师逼得紧还凑合),所以老师搞好教学难度重重。

高等教育理论论文范文3

1.个人负担重,社会角色多

成教学生大多是在职人员,有的还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平时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出差,不能很好地保证学习时间;有的学生工作是三班倒休,经常下了夜班直接来上课,上课打瞌睡,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与此同时,他们大多数已经成家,家学矛盾也比较突出。他们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小孩要抚养,有的甚至是孕妇,这些家庭因素制约着成教学生的学习精力和自由性。

2.学生来源复杂,动机目的各异

成教学生来源比较复杂,背景各不相同,学习目的有很大差异:极少部分高考落榜生,没学可上了,只能选择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习提升自己的层次;部分学生来校学习是因为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过少,来学习是“充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自己将来发展储备动力而学;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功利性非常强,就是直接冲着文凭而来,缺乏学习动力,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还有一些是被父母逼着来学习的,没有什么学习目的,纯粹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年龄跨度大,基础差别大

目前成教学生的入学起点相对较低,其文化基础知识相互间的差距较大。有些学生已经高中或者中专毕业好多年,原来学过的文化知识几乎忘光,尤其是英语、数学知识;有的则是应届高考落榜生,其基础知识相对较好;还有少数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等教育,他们的文化基础就更加薄弱了。例如选定同一本高职英语教材,有些学生反映太难,有些学生反映太简单,学生间的基础知识差距比较大。

4.理论知识差,实践经验多

成教学生大多在理论学习上感觉比较吃力,难以掌握,例如英语、数学类课程。但他们具有相对丰富的社会和工作实践经验,在一些实践类课程和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的学习中,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往往能够较快接受并取得好成绩。

二、基于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1.实现开放式招生,执行宽进严出策略

近些年,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一直在改革,高职招生制度正在逐步向注册入学制迈进,作为普通高等教育有益补充的成人高等教育再设置门槛似乎很难说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实行开放式招生,无需考试直接注册入学。只要有强烈的求学意愿,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都可以加入到成人高等教历教育队伍中来,把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真正办成一种“没有门槛的教育”。放宽准入门槛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相反应该提高要求,走宽进严出之路。国家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选择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统一组织考试,通过这种统一、规范的国家级考试来严把出口关,有效地保证成教毕业生的质量,防止各高校滥发文凭。

2.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一般都实行的是学年制和学年加学分制,即使是远程教育也是实行的学年加学分制,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教学生还要有学习年限,在课程选择上的自由度也不高。依据成教学生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即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一定幅度内可以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时间等,只要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申请获准毕业,这就为每一个愿意并能坚持学习的在职人员提供学习机会,能够很好地解决制约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家学矛盾”。依据成教学生特点,真正落实学分制。学校要规定每个专业核心课程,开放所有课程,赋予成教学生灵活选择课程的权利。成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合自己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跨学期、跨专业、跨班甚至跨校选择选修其他课程,达到毕业学分后可以毕业。学分制将使成教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思考,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于成教学生的个人发展无疑有很大益处,也有利于成人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扩大成人高等教育的受众面。

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适合成人学习特点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是其浓缩版。其偏重于纯理论教学,实践方面内容明显不足,不适合工作在生产一线且文化基础水平较弱的成教学生。成人学生喜欢以应用为中心并理解性地学习。目前急需突破这种“普教化”的思维定式,基于成人学生生源特点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以成教学生为本,搞清楚他们想学什么和需要学什么的问题;其次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使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可以邀请部分行业、企业人员和成人学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来,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增强培养方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笔者认为作为成人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参照成人学生的特点,首先要体现分类分层培养的特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既要能够满足对于仅冲着文凭的低层次需求的学生的需求,其培养方案中的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只需要确保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即可,以必需够用为限度,专业基础理论要整合、精简,为专业学习提供基本的知识储备;又要能够满足对于“充电”的高层次需求的学生的需求,其培养方案中的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就需要提升层次,引入学科前沿知识,以满足他们为今后发展储备动力的需要。其次成人学生的培养方案一定要突出实用性、实践性、时效性。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用专业知识来解释、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更便于他们理解学习,提升工作能力,还要将职业证书考试涉及的内容吸纳到课程中来,激发学生求学的积极性,也为增强职业竞争力打下基础;同时,要多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工作实际、喜好,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此外,要建立定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度,将社会发展变化急需的课程纳入培养方案,淘汰旧课程,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

4.改变授课内容及方式,注重实效性

首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纯理论教育,将焦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实用性、前沿性上。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实用,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推导,理论以够用和实用为度,重点讲理论在实践方面的应用。即便在进行必需的纯理论内容的授课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讲授的理论内容将支撑到哪些实际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所在。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最新的学科专业动态,及时将最新鲜的资讯带入课堂,促进成教学生的知识更新。其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模式。“满堂灌”的方式尤其不适合已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教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项目教学、实证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将理论教学融入项目、案例、实证分析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了理性认识。最后,教学手段上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例如MOOCS等)来辅助教学,综合利用Flash、动画短片、电影等进行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生动化,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的授课质量。

5.开发成人教育教材,突出实用性

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成教学生的教材比较少,成人教育大多数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教材,教师在选用教材的时候只是适当地挑选内容相对简单的教材,然而这些教材并不适合成教学生。要加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必须加强成人教育教材建设,编写符合成人教育的培养规律和特点具有成教鲜明特点的教材。成人教育的教材要具有实用性、新颖性,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增加实例、案例分析等内容,使成人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成人教育教材改革需要国家制定相应措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开发成人教育教材。成人教育教材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而言,其难度更大,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需要其了解成人学生的特点才能编撰。其不但适合成人教育学生使用,也将更适合其他社会人再教育、再充电的需要,受众面更大,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载体。

6.实行多种考核方式,突出解决问题能力

目前,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是期末考试“一卷定成败”的考核方式,受“工学矛盾”的影响,缺考率居高不下,毕业前补考突击的现象严重,有的学生甚至补考10多门课程。针对成人学生特点,其考核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能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单一的试卷考试模式,尝试推进口试、论文、实操等考核方式;即使是试卷考核方式也应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的比重,多设置灵活的开放性问题,增加应用能力测试的内容;减少期末考试权重,增加过程性学习权重,设置“3+X”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与此同时,有能力的单位应重点开发网络试卷考核方式,建立网络试题试卷库,随机组成试卷,这样便于学生在各个时间段和各个地区参加考试,打破时空限制,有效解决工学矛盾,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

7.开发网络教育课程,打破时空障碍

高等教育理论论文范文4

1.1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就业压力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变,这一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即GDP增速放缓。而GDP是与就业呈现正相关关系的。故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也存在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不断调整人才培养及管理模式,使培养的人才尽可能多地掌握职业技能,减少失业。因此培养人才机构需要调整培养人才的策略和原则,注重就业,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策略,订单式培养,消除经济增长速度过缓造成的就业压力。

1.2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要求

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短时期可以完成的,保守估计调整期至少为5年。根据历史经验,每一次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都会带来一些崭新的职业。这就要求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根据这些新增职业对本校的专业设置进行合理调整。专业作为广大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经济的重要纽带与接口,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持续贯彻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总方针,关系到高职院校是否能够成功提高其就业率,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广大高职院校改革必须根据新常态下国家产业调整规划以及科技创新的动态来设置,根据高等职业学院的具体实际,从国家创新发展产业上寻求出路,并及时进行优化与更新。

1.3新常态下内外红利消失对创新驱动的需求

我国经济过去高速发展是由于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驱动,但随着老龄化加剧,经济潜在增速放慢,使得我国劳动力缺乏比较优势;且全球经济贸易平衡不断加速,外部需求及资本退潮加速导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表现为我国对创新人才和知识极为渴望。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加强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服务。

2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新常态经济形势的存在使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创新势在必行,且改革还必须遵循新常态中经济调整的产业趋势,与新常态这一经济背景相契合。本文旨在构建以促进国家经济水平提高、企业经济发展为核心,并符合我国具体实际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这需要我们转变发展理念,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并以学生就业为理念,从学生未来发展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的全方位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2.1政府及教育监管机构层面

首先,明确高等教育学校应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方向。出谋划策是教育行业领军人物的基本职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方向必须紧跟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还需结合学校的已有特色和长处,紧密跟踪各级政府、企业等重大决策,及时提供动态监测、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综合深化改革,提升创新力,从源头上解决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其次,释放高等院校办学活力。政府和教育监管机构应以社会和市场来评价教学,而非大学所具备的“985”、”211”身份。在新常态下,竞争更加激烈,每所大学应该都可以通过创新来获得出彩的机会,从而激活大学活力。最后,完善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对高等教育学校的考核也应当以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为导向。此外,考核学生成绩的评价机制过于陈旧,分数和绩点不再是高等教育的要求和目标,而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和书本知识的具体化考核,综合性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人才。

2.2学校层面

首先,处理好高等职业自身规律与新常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关系。顺势而为,遵循高等人才培养的规律,调整思路,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推陈出新。其次,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具体办学之间的关系,围绕教育功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承载社会和历史使命,立足品牌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第三,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都要以岗位和职业为导向。注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和理论结合。第四,培养理论与实践双优的师资队伍。即一方面要求师资队伍中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同时也应需拥有实战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这既有益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对学生实践方面有较大的帮助。第五,加强“校学企”合作模式的建设。校企合作,促进学校进步的同时也加快企业的经济发展,共同促进,实现双赢。

3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实现亟须解决的问题及策略

新常态经济像是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以新的考验,必须以新常态的思维来应对未来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着力改革创新。新常态下要实现上述教育管理体系还需从根本上解决以下问题。

3.1转变传统的“只管教,不就业”的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管理应当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在当前经济形势影响下,积极促成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从而提升高校就业效率和质量,使高等院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只关注课本知识灌输,忽略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势,不能有效地适应我国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和渴望。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对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的机遇分析,以适应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坚持“学生出去能就业”的基本职业教育理念,有效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根本上转变管理观念,将市场需求与就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目标与方向。

3.2有效把握高职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总方向,实现统筹协调

与时俱进,立足于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新常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3.3扩展课程体系建设的视野

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职业学校都十分重视学生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我国高等职业学校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也设置了部分实践课程,但是大多只限于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进行贯彻和实施,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新常态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要求把课程体系建设放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首位。一方面要求学校课程设置围绕当前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需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比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性教学中来。

4小结

高等教育理论论文范文5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物流管理授课过程中的应用

互动教学法不是传统意义上流于形式的课堂上师生的交流,真正的互动式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老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辅助、引导、鼓励的作用,并且在课堂上控制教学节奏以及学习时间的分配等等,通过互动式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锻炼专业知识以外的协调、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进来,这样枯燥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变得活跃。互动式教学法基本可以应用在任何物流管理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现主要列举三种模式。第一,主题探究法。在授课前就确定好本节课程的教学中心和主题,由老师提出问题,供在场的所有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个过程按照问题提出——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老师归纳总结的套路进行。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导,老师的发言时间一定不能高于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第二,问题归纳分析法。其教学模式主要为问题提出——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此种方式适合在讲解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时候来使用。这样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因为教学目的性较强,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较少,知识面的涉猎也较窄,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之后形成思维定势。第三,案例分析法。其流程主要为典型案例分析——分析并提出问题——实际案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方案剖析。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能够将理论知识生动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也是高职教学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式,其本意是模拟现实环境的情景来展示教学过程中所要展示的内容,争取让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情景模拟教学又可以衍生出一种模拟仿真的培训方法,如果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布置逼真的环境、任务以及情节。甚至可以在模拟的过程中制造管理冲突、突发事件等等。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选择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并在扮演角色之后提出自己对于物流管理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观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对于时间以及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但是教学环境逼真,基本与实际环境一致,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仓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就十分适合使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首先,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的角色进行筛选和编排,比如,物流司机、库管、信息录入员、卫生清洁人员、仓库经理助理等等,学生按照对应的角色,在不同的位置进行现场情景的模拟并展示,最好提前设计好台词以及对白,列好出入库的清单等。让学生在完全接近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任务驱动型物流管理教学方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老师指定既定的目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切活动围绕目标而展开,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在盲目,学生因为有目标的存在而为了目标而努力和探索,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又获得强烈的认同感以及成就感,这样的管理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学习的开拓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步骤为:任务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结果评估——课后思考与拓展,四个步骤为和新的,老师通过科学合理的任务布置来控制课堂的教学节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难度不能太高,使学生遥不可及而失去兴趣,又不能太低,使学生简简单单就完成任务,这样又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只有难度适中,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以及创造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成员最好少于5人,然后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不同组之间的教学任务也要进行一定的区分。比如,5人小组可以给予5个小任务,或者是2两个大任务,这些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务必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并且讨论的过程也要制定适当的规则,防止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讨论,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质量,但是规则的制定也不能够太死板,使得学生的讨论内容毫无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制定,避免教学进程过于死板。

四、结束语

高等教育理论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思考

Abstract:ManagementaccountingwasfollowedTaylor’sscientificmanagementproductiontoproduceatthebeginningofthecentury,andalongwitheconomicaldevelopment,butobtainedthepromotedutilizationandthedevelopmentintheoverseasenterprise.Theresearchdemonstratedthat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farhasnotbeenabletomeetthebusinessmanagementneed.Didthisarticlepresentsituationofanalysisthehighereducationembarkfrom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owelaboratestransforme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andmadesometentativeplans.

keywor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ighereducation;Thereformpondered

前言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1999)。

(二)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2005)。

(三)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张琳李安琪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1999)。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

(黄晓波赵红娥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布洛切爱德华,H陈康,W林托马斯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

、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研究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