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式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驱动式教学论文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1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知识、查找资源,以独立或合作互助的方式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能获得成就感,为学生下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教师来说,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真实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种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做一体”,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实施步骤主要包括:明确目标、布置任务、学生分析并完成任务和总结评价四个步骤。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来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2.1明确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筹划

任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类课程来说,在知识点与技能的掌握方面效果明显,但是对于市场营销学这类的综合应用性学科来说,学生市场营销观念的树立,市场敏感性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市场策略的制定要建立在对市场情况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要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剖析。如果在开展任务教学法之前,教师没有对课程的整体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简单地将各章节内容分开,很容易让学生断章取义,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际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形成。

2.2分模块布置任务,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明确教学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模块处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在环境分析部分,可以让学生针对某具体企业的宏微观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在消费者行为分析部分,可以让学生对指定的人群进行行为分析,或者让学生对指定的产品进行目标客户群体的判断等;在营销组合部分,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企业资料并进行营销组合的分析。通过分模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模块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整体学习内容。

2.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做好引导、辅助工作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明确的任务推动学生去主动地学习、思考,自主收集知识并解决问题,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完成任务。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指引学习路线和思考的路线。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供指导帮助。

2.4总结评价,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在学生完成预定任务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可以包括学习过程、结果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仪表仪态等等。在评价的时候,评价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直接由教师进行点评,也可以由学生之间进行成果展示后进行自评或互评,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综合分析、点评。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点评的艺术性,既要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身的不足,明确以后学习努力的方向,也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3.1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在学习能力、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学生布置任务、指导学习、总结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力培养的发展规律和课程章节内容的特点来对教学的总体任务进行划分,为学生布置明确、适合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例如,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对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高、综合性强的任务,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够的学生则要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任务,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生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对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重点指导,不断鼓励,督促这些学生高效地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3.2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由哈佛大学首创的教学方法,最初应用于法律专业的教学中,后被引入经济类、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它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将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由学员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最终形成判断。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将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结合,由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在拟真的案例环境中收集与任务相关的资料,并根据信息自行分析或进行小组讨论,制定出完成任务的方案。通过这种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要注重双向的交流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和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布置任务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与想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思想动态,要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评价时,不但要评价学生任务完成的结果,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其学习过程与优缺点。尤其是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要通过及时的双向交流,了解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对其提供指导帮助。

3.4要重视小组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作用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问题驱动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生物科学不仅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而且特别突出以问题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把传统的教学过程转化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谈谈问题驱动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问题驱动式”教学定义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依据问题,提出设想,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要以问题制造困惑,在问题的驱动下激发思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以目标导引解决困惑。

2.“问题驱动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问题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问题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问题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各种具体的“问题”着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具体来说,“问题驱动”教学在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课的许多教学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是很容易走神的。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在一上课时,能够为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思维活跃,那么教学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

(2)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任务让学生自学掌握。这些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布置下去,这样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3)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不搞惟一性和标准化,使问题的解决方式多样化。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4)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促进学习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果。学生为能在全班同学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开动大脑,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问题驱动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在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教学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进行教学之前,在分析教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应充分准备,反复斟酌,精心选择和设计问题,为教学的顺利进行,落实好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生物新教材一般是由“问题探讨”开始的,这些问题都经过了编者的精心设计,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科学实验,有的来自科学史,极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则是教师在课堂上要重点讲授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抓住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进而去解决这些问题。

(2)巧妙设置教学悬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随着课堂的进行,学生们已经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导入环节的问题了,但仅仅满足于此是比较肤浅的。教师有必要设置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概念,进而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生物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是经常出现的专栏,它是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而专门设计的内容,其中有些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节中,当学生们熟悉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3)适时提出课后思考,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危机、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等。而生物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使得诸如转基因食品、克隆动物等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鉴于此,教师受课堂教学容量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拿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讨论,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相关的生活实例,来达到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或解决某种生物学现象或问题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械设计》 课程改革 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

高职《机械设计》是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技术基础课,担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对高职院校而言,仅仅做几个实验和一次课程设计是远远不够的。结合工作经验,我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试探性的创新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

1.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由于融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多,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如果面面俱到,老师讲解起来就感觉力不从心,学生如听天书。因此,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在分析了机械类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活动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牛头刨床机械传动系统分析”和“带式输送机机械传动装置设计”两个项目及24个项目任务。学生通过对真实机床传动机构和传动装置的观测与分析,基于撰写机构分析报告和设计计算减速器各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展开学习,改变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课堂模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日后从事机械类工作应具备的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达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2.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课程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抽象、枯燥、难学,尤其是机械原理这部分知识,认为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器相差甚远,很难将两者统一起来,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内容时,我们就地取材,以雨伞作为教具。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工具模拟学习内容,不仅取材简单,而且生动形象,容易与实际的机器相结合,克服结构运动、简图抽象。

(2)采用师生互动、类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介绍自己的工作实践及创新经历,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开展小发明制作、软件开发和教学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环境和氛围几乎能够适应每一名同学,因而有利于学生脱颖而出,做出较好的创新业绩。

(3)诱导激励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

3.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系统是由老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随着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手段必须改革,否则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边做边学,工学结合。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下达,学生在“学习工作页”的引导和教师指导下,自学、思考、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研分析、制订计划,借助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平台等,小组协同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工作成果。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行动过程中,主动构建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设计》教学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以前机械设计基础所开设的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步骤进行,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将某些验证性的实验通过电教片播放,为学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二是新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完成,不再依赖于教师。三是设计综合性的实验,通过对实际机器的综合研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工程意识。

2.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实验为6学时左右,课程设计是进行减速器的设计,为期两周,这些已经远远赶不上高职创新教学的要求,在尝试教学中按照下表进行。

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4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兴趣的驱动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是关键。兴趣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如何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内在的“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学而不止,欲罢不能,乐在其中之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通过激发操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爱动是小学生的行为特征之一,让学生自觉地操作,符合儿童的行为特征,学生在操作中对操作的事物发展的结果似知非知,因而急切想动手探个究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设计提供新颖的感性强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在让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可先设悬念,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将结果告诉老师,教师随即就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测量发现老师说的完全正确时,他们就会感到惊讶,急切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师再让学生通过操作去发现规律:①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不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求出内角和,并让学生总结规律。②指导学生把正方形或长方形沿一对角线进行折叠,推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l800。③指导学生将一个三角形进行折叠或剪拼,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l800的结论的正确性。上述操作,由于创设悬念,调控了学生的心理态势,使学生的心理进入了注意、兴趣、期待、追求的状态,因而学生操作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自觉性。

二、通过做游戏的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通过做游戏来获取知识是一种快乐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用猜数游戏把l~30的数字按顺序依次给l、2、3、4号四位同学,让其余的同学猜出某些数字卡在谁手中,“猜”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以趣乐学的过程,而且使学生处在一种兴高采烈激动不已的情绪中。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头脑对应当记住的东西,具有一种特殊的领悟力。

三、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列举的范例,若是近乎学生身边的问题,无疑能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比如在新授“互质数”教学中,概念引出后,在进一步归纳总结前,让学号是“9”的同学起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引到这位同学身上,然后教师接着说:“你的学号和9互质的同学站起来。”全班同学由惊奇立即进行认真的思考,紧接着就是连续的回答。通过回答,教师汇集了这节课教学效果的大量反馈信息,并且使错误得到及时纠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互质数的几种情况,并强调指出:与任何数互质,连续两个自然数互质。

四、开展课堂竞赛

加快节奏、加大密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改变了以往慢频率的问答方式,根据学生乐于表现、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课堂竞赛活动。对易答题,采取“抢答”、“举手齐答”、“没发言的再答”、“用手势表示”等方式;对较难题,采取小组“接力赛”、“累分团结赛”;对于难度大的题则采取“夺红旗赛”等。运用这些形式教学,极大限度地增强了全体同学对学习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思索神态,跃跃欲试的积极表现,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问的思维活跃、情感交融、默契和谐的浓郁气氛,收到环节紧扣,扎扎实实的学习效果。

五、努力创设情境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

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去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识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能正常、和谐、稳定地发展。

如教学“圆的周长”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安排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采用“直接切入”的方法,让学生用彩笔勾画出四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接着提出:“你能求出哪种图形的周长?”于是学生便积极地求出前三个图形的周长。然后提出:“想知道这个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吗?”这从知识上起到了迁移和铺垫作用;从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上引发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仅在2分钟的时间内,就建立了圆周长概念;又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认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