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

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范文1

--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培训总结

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王文战

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2015年12月24日开始以来,我就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完全按照研修计划的时间规划,与2016年1月4日进行了学前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以截图的方式提交到研修平台;2016年1月8日开始,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讲解的《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等两门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微课视频,也积极参与到各位同仁们的讨论之中,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15日开始,努力学习和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健老师讲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共计三门技术素养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且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22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的综合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每一环节的作业;2016年2月23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必修)、《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讲授》和《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总结与复习》(选修)等三门专题类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和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2016年4月1日开始,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培训总结。在这半年多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激情和幽默、亲历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幸福,使我受益非浅。在我的十七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虽然有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是通过培训学习,还是使我领略到了教育教学艺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境界,也使我认识到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粗糙与不足。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增长了许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都在培训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想想以前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到自己的肤浅和不足。

在将近半年的培训学习时间里,每天坚持进行理论学习,,晚上完成一些作业,还要努力配合助学老师的工作,积极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虽然有点累,但是觉得每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的培训知识、信息技术与技能,满足了我们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半年以来的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学习,是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做一个既让学生幸福,又让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现在的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不批评和惩罚,而是说要会批评和惩罚,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正确适度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使表扬的含金量要高,避免表扬过度,滥用表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培训学习,让我明白,选择了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善于从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尤其是学会关爱后进生和一些特殊生(单亲学生、自闭学生、留守儿童)。总之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们的“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都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还要学会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四、教师要重视班级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范文2

幼儿教师做研究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确实存在着独特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充分地说明了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开始涉足教育教学研究。然而,当幼儿教师真正开始进行研究时,却不知从何入手。幼儿教师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呢?

一、幼儿教育现场即研究现场

幼儿教师在研究中经常感叹自己的研究能力远不如专家学者,所以,当提到研究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专家的引领。幼儿教师在研究中确实需要专家的理论与方向性的引领,但是,专家引领并非是幼儿园展开研究的唯一前提,因为专家与学者永远体会不到幼儿教师面临的幼儿教育的现场。所以,幼儿教师在研究时,若想让自己的研究能够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一定要为自己的研究做一个恰当的摆位,要明确教师自己进行的研究现场即为幼儿教育现场。

1.“课题”是幼儿教育现场中有主题的问题。

幼儿教师常把自己的研究课题等同于幼教专家及学者研究的课题,其实对幼儿教师而言,“课题”是幼儿教育现场中有主题的问题。

(1)“课题”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中总会遇到诸多教育问题,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于教育教学现场中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的本质与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归纳有益经验,记录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某些感悟与心得,这就是课题研究,课题即是问题。

(2)“课题”是围绕一定主题进行的一系列问题。

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以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笔记、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各种形式记录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思考。幼儿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实际上是按某一线索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各种记录。这种记录能够弥补日常中的点滴思考与记录的零散性、随意性,能够使幼儿教师对同一主题问题形成系统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简单地说,幼儿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活动即是高水平的教学活动,将日常工作科研化,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思路审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现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自身的教育工作向最优质迈进。

2.以幼儿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

与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研究相比较,针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研究更吸引幼儿教师,所以就幼儿教师而言,若要使研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使自己在研究中成为主动的探究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那么,幼儿教师要切记将自己教师的身份贯穿于研究的始终。由此可见,任何困扰教师的问题教师均可进行研究,只要是教师自身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也就决定了研究并不是解决宏大的教育问题,而是解决与教师日常工作密切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自然成为研究的主人,对研究的驾驭感也就自然产生。

3.研究过程即是教学过程。

幼儿教师进行的研究过程即是幼儿园教学过程。当幼儿教师将研究的过程与自己的教学过程融为一体时,研究的过程即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调控。

二、确定研究的问题

1.界定研究的现象。

每一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前进的方向,这一方向规定了研究前进的方向,当幼儿教师能够恰当地界定自己的研究现象时研究便产生了具体、集中的焦点。幼儿教师研究的问题是幼儿教师把握教育现场和分析教育事件过程中发现的教育现象,在选择具体研究问题前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现象。研究现象主要指幼儿教师希望集中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总和,是幼儿教师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研究的现象就像是一张地图,事先为研究的范围划定了一定的地域和边界。与研究的问题相比,研究的现象更加宽泛一些,后者限定了前者的范围,前者产生于后者的疆域,是从后者中提升出来的一个比较具体、集中的焦点。

在选择研究现象之前教师需要特意为自己留出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认真细致、安静地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我的研究兴趣是什么?我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这个问题与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关系?除了这个问题,还有没有比这个问题更让我感兴趣的问题?这个研究可行吗?

2.确定研究的问题。

选择了有意义的问题后,需要对其进行阐述和表述。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研究问题范围的大与小取决于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研究的时间、研究的地点、参与研究的人数、被研究者人数、研究事件的多少、研究的方法类型等。

确定研究问题的范围以后,需要对其进行语言表述。这种语言表述应简明扼要地表达出专题研究的范围、研究对象、研究重点内容或研究的关键点,它是对研究内容及过程等方面的浓缩式的表达。所以,专题研究者确立了研究问题后需要进一步斟酌研究的名称,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

三、制订研究计划

幼儿教师进行研究时,同样需要制订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对研究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在制订研究计划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幼儿教师在进行研究时,有时会忽略对研究方法的细致考虑。实际上,研究方法为研究提供了技术路线及帮助研究最终展开的途径。合理的方法将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为自己的研究指出明确的路线。

幼儿教师在制订研究计划时一定要明确通过每一种研究方法希望获得哪些研究的结果,每一种研究方法应该怎么应用,这些都应该成为研究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如,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指导策略的研究”中,研究者计划使用观察法与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那么,在制订计划时一定考虑到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研究方法。可以计划“在幼儿自由游戏活动时间观察合作行为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时的幼儿行为,以发现幼儿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观察的基础上,针对合作能力弱的幼儿的合作行为弱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

因为幼儿教师的研究大都是在教育中研究的,而且大多数在研究教育的指导策略,所以在制订研究计划时,教师经常会将研究方法与教育方法相混淆。这也和幼儿教师平日很少阅读研究方法的书籍有关。因此,建议幼儿教师在研究前阅读一些研究方法的书籍,这样会对自己的研究有益。

2.制订研究计划时确保计划的动态性。

由于幼儿教师的研究均是以幼儿园实际教育实践为背景进行研究的,幼儿园实际教育实践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包括很多方面,如,由于幼儿园整体工作计划的调整、幼儿园教学实际情境变化、教师岗位变动导致师幼关系的调整、教师个人时间和精力由于家庭或工作的原因需要重新分配、管理者的行为转变、研究中新问题的出现等,这些问题决定了研究计划需要在过程中生成、在动态中拟定、在研究中更新。因此,幼儿教师制订研究计划时,要确保计划的动态性,这样才不会使研究成为封闭的系统。

3.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应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

幼儿教师在研究中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研究的问题――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这确实是很好的发现问题的方式。然而,幼儿教师在考虑研究内容时,却经常忽视前面提到的问题,而是从另一些角度来研究,不能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来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实现自己的研究目的。因此,教师在制订计划时,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目的都应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以同一脉络贯穿研究的始终,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明确的研究思路和计划。

四、采取行动

1.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是将计划中设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付诸实施。采取行动即是实施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和研究假设进行研究活动,通过自己在计划中确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收集各种资料数据,并根据行动得到的信息,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进行修改和调整。幼儿教师行动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合理的行动不是预先设定的或不容变更的,幼儿教师需要对当下的教育情境做出理智判断,对行动适当地进行调整。

2.行动研究需要过程管理。

(1)建立研究工作流程与计划。

幼儿教师在研究中要根据研究的时间来制订研究的年计划和月计划,甚至是周计划和日计划。制订研究工作流程与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研究提供一个提醒与约束的制度,以保证研究与幼儿园工作相互协调。由于幼儿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琐碎事务较多,科学的研究工作流程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将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整合成系统的研究步骤,同时,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研究效率,保障研究有条不紊、高质高效地进行。

(2)加强学习。

幼儿教师在研究中要养成积累与思考的习惯,做有心人。读书与反思、写随笔是幼儿教师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在倡导园本教研与差异即是资源的今天,进行合作研究将会更有助于完善幼儿教师自己的研究。幼儿园还可以根据教师们的研究内容开展系列研讨活动论坛、沙龙、实践研讨、阶段性成果交流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彰显教师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同时也暴露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而实现深入和完善的研究。

五、行动后的反思

在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对计划―行动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对前一阶段的行动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和判断的过程。

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范文3

(1)应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幼儿教育事业上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对待幼儿要像对待花朵一样去用心的呵护他们,让孩子感觉到教师的温暖,让孩子在一个到处充满阳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是人类步入知识殿堂的初级阶段,因此作为幼师一定要抓好幼儿教育工作,不断地探究幼儿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特征,认真地针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实时性教育,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去接受新鲜事物,认知新鲜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的认知的求知欲。同时在幼儿的生活方面,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去对待他们,让幼儿处处都能感觉到像父母一般的照顾,如果幼儿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教师要善于分析其产生悲观心态的原因,给予正确的心灵方面的指导。(2)幼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幼儿的表率。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幼儿做好言语、行为方面的表率作用,让幼儿在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就能掌握适应未来社会的本领,利于幼儿的成长。(3)正确处理幼师之间的关系,共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模式不是一个幼儿教师教育一个幼儿,而是集体化教育、集体化管理,即许多个幼儿教师同时教育管理多名幼儿。因此,在集体教育的环境下,幼儿教师不仅要处理好和幼儿之间的融洽关系,更应该注意和其它幼儿教师的协作关系、紧密配合、互相尊重,共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注重幼儿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不断地更新理念、改变思想,紧跟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1)知识的掌握应包罗万象基于幼儿天生有极强好奇心的特点,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使自己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能型幼儿教师,以满足幼儿不同问题答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去汲取更多领域的知识,及时地搜集社会上的一些信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比如通过网络媒体及时地了解社会教育发展的动态,对社会教育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思想上、行动上跟的上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2)应将专业性知识吃准、吃透对于幼儿教育所要运用到的专业性知识,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吃准、吃透,准确地把握专业知识的精髓,使专业性知识能够很好地和教育活动相结合,同时幼儿教师在掌握专业性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升华,总结出较为先进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汲取。

三、注重幼儿教师能力方面的培养

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范文4

“优秀幼儿教师先进经验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索。第一阶段,总结上海市六位优秀幼儿教师先进经验。第二阶段,选择六位教龄不等的幼儿园教师为实验对象,学习优秀幼儿教师先进经验,将优秀幼儿教师先进经验落实到具体教育行为中,然后对实验教师学习优秀幼儿教育先进经验前后的教育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第三阶段,实验教师实验前后的教育行为与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力求建立实用的,可操作的科学的教育行为体系,为幼儿教师培训提供素材。本研究在总结优秀幼儿教师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教育行为是置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既是按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幼儿的身心施以影响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更是教育观念的外化表现形式。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是通过教育行为表现出来,作用于幼儿,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过程中,优秀的幼儿教师就是通过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观察、了解、评价、反56馈等方式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从面确保现代教育观念深刻地体现在教育行为之中,以此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学习优秀幼儿教师的先进的教育行为,验证所总结的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操作性、推广的可行性,为第三阶段的研究作充分的准备,力求建立实用的、可操作的、科学的教育行为体系,提供给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从而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素质,以此全面提髙幼儿教育水平,促进幼儿教育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为验证研究所得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操作性、推广的可行性,采用了量的研究方法,具体为实验研究。

1.实验时间:1996年9月一1997年7月。

2.实验对象:从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中选择了教龄二年、三年、五年、六年、十年不等的青年幼儿教师六位(按姓氏笔画顺序:田xx、张x、杨XX、郁X、赵X、袁XX老师),她们都属于幼儿园的培养对象。

3.实验方法:单组实验法。

4.实验过程:

(1)实验准备:借用“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学前项目中国第n阶段研究”的测査工具材料——“对教师行为的观察”,主要包括:

“教授行为”:讲授知识、听与知识有关的问题、直观说明或演示、听有关演示的请求、对有关知识提问、听对有关知识的回答、启发儿童的想法与看法、听儿童对自己想法的回答、引导或要求实践、鼓励、帮助或解释或建议、正反馈、负反馈。

“参与行为”

“看护与情感表达行为”:友好情感的表达、听友好情感的表达、给予安慰与保护、听有关安慰与保护的请求、作伴、否定性情感的表达。

“管理行为”:提出规则、听有关行为规范的话语、干预、给予指令、听对指令的反响、同意请求、拒绝请求、解决纠纷、听有关纠纷的陈述、正反馈、负反馈、听与行为反馈有关的话语、要求安静与注意。

“注视行为”

“过渡行为”

“日常活动”:活动计划与准备、布置整理环境、分发材料、儿童生活照顾。

“其它活动行为”:与教学活动关系不大的行动,如接待家长等。

对特级教师(按姓氏笔画顺序:李慰宜、徐苗郎、曹冰洁老师)各一个教育活动(约30分钟)、十佳中青年教师(按姓氏笔画顺序:应彩云、何敬红、法勇青老师)的某一半日活动(上午8:30—11:30)和实验教师某一半日活动(上午8:30—11:30)的教育行为采用“30秒间隔观察法”,即在每隔30秒的第一秒观察并记录该秒内以下二项内容:

A.观察的时间点(记录时、分、秒)。

B.该时间点被观察教师的行为(文字记录)。

然后将优秀幼儿教师与实验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实验幼儿教师在教育行为上的问題主要是:如何传授知识的问题、如何爱孩子的问题、如何组织调控的问题及信息反馈的问题等。据此,各位实验幼儿教师制订实验方案。

(2)正式实验

A.研究者将已研究总结的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提供给实验幼儿教师,作为学习的依据,已研究总结的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对幼儿的了解和研究、对教学活动目标的确定、对教材的选择分析与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对教学活动的实施(对幼儿的观察、对幼儿的指导、对幼儿的启发引导、对幼儿的批评和表扬、对幼儿常规的建立和培养、对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B.实验幼儿教师结合各人情况制定的实验方案,学习优秀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行为,并贯彻实施至日常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C.组织优秀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的观摩及各实验幼儿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交流、研讨。

5.实验效果的测试:实验一年后,即1997年7月,再次拍摄实验幼儿教师的半日活动(上午8:30—11:30),对其教育行为采用30秒间隔观察法,每人共观察并记录下3小时360次教育行为。与实验幼儿教师实验前的教育行为进行比较,以获得实验的结果。

1.在“教授”行为方面实验幼儿教师实验前后在“教授”行为上有显著性差异,主要在“启发儿童的想法与看法”(2.81%、5.09%)、“听儿童对自己想法的回答”(3.66%、5.68%)、“帮助、解释、建议”(5.96%、9.94%)、“正反馈”(3.21%、5.20%)方面有明显改观,较实验前有极显著性差异,“对有关知识提问”(4.39%、2.19%)、“听对有关知识的回答”(4.56%、3.02%)较实验前减少,有极显著和显著性差异。

通过学习优秀幼儿教师在“教授”方面的教育行为,实验幼儿教师也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特别是“提问”的设计上下功夫。

2.在“参与”行为方面

实验幼儿教师实验后较实验前在“参与”行为上有极显著性差异。实验后重参与幼儿的活动,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身份出现。

3.在“看护与情感表达”行为方面

实验幼儿教师实验前后在“看护与情感表达”行为上有极显著性差异,主要在“友好情感的表达”(2.42%、0.95%)、“作伴”(1,91%、0,65%)方面有明显改观,较实验前有极显著性差异。

反映实验后被培养教师的教育行为不仅仅停留在作伴上,而是比较投入的参与幼儿各项活动。情感表达方面显得比较内化。

4.在“管理”行为方面

实验幼儿教师实验前、后在“管理”行为上有极显著性差异,主要在“给予指令”(4.16%、2.84%)、“解决纠纷”(1.01%、0.18%)、“听与行为反馈有关的话语”(0.39%、0%)、“要求安静与注意”(3.49%、0.71%)方面有明显改观,较实验前有显著和极显著性差异。

说明教师已从求稳、命令等教育行为方式中逐步解脱出来,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5.在“注视”行为方面

实验幼儿教师本身实验前后在“注视”行为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通过学习优秀幼儿教师的“注视”行为,实验幼儿教师知道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后及时指导幼儿。

6.在“过渡”行为方面

实验幼儿教师本身实验前后在“过渡”行为上亦有极显著性差异,实验后明显减少;反映教师在过渡阶段教育行为中人为意识逐步淡化,活动各环节趋向于自然过渡。

7.在“日常活动”方面

实验教师实验后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主要在“分发材料”(0.28%、1,54%)行为上有极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幼儿年龄有关,因为实验前基础测试时是大班幼儿,实验后效果测试时是中班幼儿,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8.在“其它”行为方面

实验幼儿教师实验前、后在“其它”行为上有极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和家长的联系更多等。

通过实验,实验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三、讨论与建议

实验幼儿教师通过一年时间学习优秀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行为后,发现:

(一)学习优秀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行为后是有一定实效的。

1.实验幼儿教师在“教授行为”方面“启发引导行为”占明显优势。陈旧的教育观念在教与学关系上的偏差在于过于强调知识系统化,强阔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从实验观察内容的“教授”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后被培养教师教育行为中在“启发儿童的想法与看法”、“听幼儿对自己想法的回答”、“帮助、解释、建议”、“正反馈”等方面比率明显髙于实验前,而在“听对有关知识的回答”、“对有关知识提问”等方面比率明显低于实验前。

在上述教育行为导向下,幼儿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于别人的意见,作出自主的选择和决定,说明被培养教师现代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表现方式上不再注重知识的灌输,改变单纯追求知识技能训练和单纯追求学习结果。教授的中心转向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启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发展。

2.幼儿教师注重观察、了解幼儿。幼儿的发展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形成的。了解幼儿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研究发现在幼儿活动中教师参与行为明显增强,并且非常注重幼儿的交流,教师深入幼儿群体,以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能有针对性地评价幼儿,教师自身因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行为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帮助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在情感表达方面,被培养教师行为趋于淡化。笔者认为目前我们面对的是3—6岁年龄的幼儿,从这一年龄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幼儿处于需要抚爱的阶段,因此情感表达方面建议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掌握一个“度”。对小、中班幼儿,教师在情感表达上应让幼儿有一种深深的亲切感,从小受到关爱,懂得被人爱、懂得爱别人。幼儿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满足对幼儿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不主张情感表达上充分夸张或者教师予以幼儿过分保护,尤其是大班的幼儿,教师的情感表达应以满足幼儿爱和尊重的需要为前提,与幼儿进行真正的感情交流,真心诚意的与幼儿在一起,分享他们的苦与乐,尊重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情绪情感。幼儿通过教师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有能力、有价值,他们会模仿教师喜欢自己、关心别人、充满信心。

4.各过渡环节教师人为安排的行为痕迹已被淡化。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是各不相同,语言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获得,数学逻辑主要通过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形成。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在活动中的亲自体验,幼儿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使幼儿自己去操作、去体验。幼儿通过与物体、与他人的交流来形成认识发展能力,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相互作用的更多机会。幼儿在活动中,让他们主动地与物体、与他人、与环境发生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研究中可以看到一日活动各过渡环节教师人为安排的行为痕迹已被淡化,幼儿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并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然的进人新一轮的活动,这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范文5

摘 要:对乡镇幼儿园进行帮扶,可以发挥各级示范幼儿园的带动作用,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为园长、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同r,还可引导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乡镇辐射与拓展,进而推动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本文对如何做好乡镇幼儿园的帮扶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示范园;乡镇幼儿园;帮扶

乡镇幼儿园虽然办园条件比不上城市幼儿园,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势。结对帮扶双方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做到因地制宜,使双方互惠互利。

一、挖掘自然资源,协助建设有本土特色的幼儿园

1.充分挖掘农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和新风尚。示范园应当协助被帮扶园挖掘这些人文资源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幼儿从小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幼儿教师要利用农村人文资源,开展本土化、情景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据乡镇幼儿园自身特点及自身办学条件自主生成和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园在帮扶期间应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协助被帮扶园,在充分认识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创造性地挖掘农村人文资源。

2.对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一是对农村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资源的挖掘利用。大自然里活生生的虫、鱼、鸟、兽以及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等,都是幼儿进行探究的对象。示范园教师可以协助指导被帮扶园利用乡镇特有的自然风光开展实践活动,借以培养幼儿在现实事物中寻求知识和真理的综合能力。

二是充分挖掘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泥土、麦竿、果核等材料在农村十分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泥塑、编织等手工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活动区的创设中来;还可将农村流传的优秀的民间游戏引入教学活动中,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或童谣,并尝试着将其融入幼儿的活动中,让幼儿在快乐中自主学习。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和规范幼儿的一日活动,也为乡镇教师组织一日活动拓宽了思路。在与乡镇教师共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示范园的教师也能学到许多新东西,如泥塑、编织技巧等。

3.坚持“本色”与“特色”共同发展

在帮扶过程中,双方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要求“模仿”“同化”,而要注重发挥自身特色。乡镇幼儿园突出乡土特色,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既经济实惠,又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乡镇幼儿园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放弃模仿城市幼儿园设立种植角、饲养角的做法,而是带领幼儿直接到田间地头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开展“自然材料造型”“废旧物品造型”“编织”“幼儿民间游戏集锦”等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乡镇幼儿的生活;结合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在各领域的教学中加入相应的教育内容;带领幼儿参观超市、乡镇企业等,使幼儿深切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二、多方位开展帮扶,促进城乡幼儿园均衡发展

1.管理模式上进行帮扶

首先,要对被帮扶园进行实地考察。示范园可以采取座谈、听课、查阅档案、观摩幼儿园等方式对被帮扶园进行多种形式的了解。依据考察结果,拟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方案。其次,要在制度上进行帮扶。考察结束后,示范园应当结合考察结果对被帮扶园进行制度帮扶。通过完善被帮扶园的园务会、家长委员会、安全领导小组等专业工作组织,使之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此外,在每个学期开始前就要协助被帮扶幼儿园制订学期园务工作计划、教学活动计划、员工培训计划、保育员工作计划等;每个学期中期要进行一次工作指导,主要任务是帮助被帮扶幼儿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指导各类工作计划的执行。

2.联谊互动,资源共享

示范园在每学期进行观摩教学时邀请被帮扶园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环节,从而带动被帮扶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还可不定期邀请被帮扶园教师参加教师业务培训等活动。双方幼儿园可适时组织幼儿举办有意义的联谊、捐赠等互动活动。示范园教师学习的机会相对比较多,应始终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开展专家讲座、科研培训、园内教研等活动时都邀请被帮扶园教师参加,智慧共享。

3.建立帮扶档案,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

总结在帮扶工作中十分重要,每次总结都是一次工作的提升。示范园在每个学年帮扶结束时,可针对本年度的帮扶情况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形成报告。对本年度中具体的帮扶情况、工作成效和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建档立卷,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双方幼儿园可以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使得各类帮扶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促进帮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 园本教研 问题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188-02

园本教研是服务幼儿园发展,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然而,对于园本教研的内涵及特点的认识,教师们看法各异,在具体的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也差异较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体会,就这一问题做以下探讨与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一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溯源及特点

1.何谓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研究,着眼于幼儿园的发展需求,从幼儿园的现实情况出发,对有关幼儿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及园区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教育教学研究。

2.园本教研的特点

首先,园本教研是幼儿园的自主研究,园本教研体现出了极大的自主性;其次,园本教研提倡教研的多元与开放;再次,园本教研强调教研制度的规范与保障。园本教研组织管理规范体现在注重从制度上保证教研活动的落实,如明确的分工、明确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内容选择上都注意了整体性、计划性。

二 现阶段幼儿园园本教研中遭遇的困境及原因

由于园本教研在我国的实践时间还不长,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这些主要的难题做以下归纳与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1.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不足

影响教师研究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教研态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但现阶段的现实情况是,多数幼儿教师存在着理论知识贫乏和科研能力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客观上幼儿教师工作繁忙,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儿教师职前理论学习不够,还与后期在职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不足有密切关系。

2.专家的专业引领的缺失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开展,需要专业引领和外力的支持。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方面的工作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各园的实际情况有密切关系,如幼儿园的领导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与教研活动开展的形式方面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如多数园外专业研究者引领的教研活动,主要以讲座、参与听课研讨两种形式,体现出了诸多方面的局限性。

3.难以突出幼儿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

园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模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园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影响,造成一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究其原因,与教师个人教学思想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批判性继承的精神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在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方面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园本教研是管理者、骨干教师的事情,从而放弃了自身的主体地位。

4.园本教研难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推动幼儿教学的科学化发展,是园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将园本教研和教学实践结合得非常好。很多时候表现出这二者的隔离,教研归教研,教学归教学。笔者认为,园本教研活动应建立在教师平时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之上,活动的开展,应切合实际地进行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如此才能体现园本教研活动的意义。

三 改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幼儿园园本教研中遇到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幼儿园园本教研。

1.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完善园本教研激励机制

建立适合本园的教学常规,完善相应的教研制度是园本教研制度执行的前提,是园本教研有效实施的保障,因此,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各种园本教研工作制度,并促其不断走向规范化。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广大教师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职责,使教师开展园本教研有章可循。特别是要完善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一种高昂的态势。

2.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本园园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开展园本教研工作,是在明确的、具体的教研目标指引下的活动。因此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幼儿发展状况、师资状况、以往教研活动情况等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确定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或关键问题,以此确定一学期的教研目标。在此基础上,围绕教研目标,探索本园园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为此,教研计划中的活动安排应围绕教研目标,体现教研内容的针对性、教研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3.挖掘资源,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需要对相关资源充分挖掘与有效利用。幼儿教师理论功底薄弱是其进行教研的最大障碍之一。幼儿园把专家学者“请进来”为幼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要求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高专业引领的质量。

4.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奠定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基础

教育教学活动经验积累和教学反思的沉淀,是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是通过园本教研活动来进行交流与分享,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如果缺乏教学反思,园本教研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通过不断地总结、体会和感悟,来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园本教研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难题与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广大幼儿园工作者汇聚力量,发挥自己的才智,积极探索出适合本园的园本教研之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工作,在实现自身业务素养提高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