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工作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兽医工作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兽医工作要点

畜牧兽医工作要点范文1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畜牧兽医局始终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局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定期听取定点帮扶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帮扶工作有关问题,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号召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捐赠活动,为帮扶村办实事、办好事。

二、落实机构,保障有力

为切实加大定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县畜牧兽医局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动情况,及时对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和充实。县畜牧兽医局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上下一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定点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立足实际,加大力度

畜牧兽医工作要点范文2

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1-6月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一)畜牧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生猪存栏75.12万头,全县出栏生猪56.14万头,完成县计划的51.04%,完成市计划的51.98%。全县出栏山羊22.7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4.13%;家禽出栏874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2.1%;兔出栏28.2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0.7%;肉类总产量达60075吨,完成计划的52.6%。

(二)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

1-6月科技助农增收已帮扶养殖户312户,人均增收102元。完成任务的89.14%。

(三)省市单项目标、重点建设项目目标完成情况

四海公司5万头商品猪场建设项目1-6月已累计完成投资450万元,完成67%;完成青苗补偿,排水沟修建完成,场地平整70%。

二、工作情况

(一)优化生猪产业结构

我们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为机,紧紧抓住目前生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机遇,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一是建立以**、*等乡镇的“*-约克祖代种猪场-PIC商品猪场”为核心的三级繁育体系,以推广DLY等多元杂交猪为突破口,走业主开发、发展专业户和规模养殖场的路子,实行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示范。二是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模式,发展规模生产基地。规划将白鹿、*、虎头、*、*、**、先市、二里、九支、五通、密溪等12个乡镇作为生猪产业带,其中*、先市、二里、九支、五通为优质仔猪产业带。对产业带内规模养殖场进行改扩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标准化水平,大桥行添绿色养猪场成为了我县第一个电脑监控的较现代化的养猪场。同时还加大新建标准规模养猪场的力度,今年新建年出栏4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6个。三是推进生猪养殖小区建设,以大桥镇集约化示范小区为代表的27个乡镇的生猪养殖小区已初具规模。

(二)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建设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并进入实施阶段。到目前为止,年出栏300-499头规模的8个项目已全部进入改扩建阶段,其中先滩中梗养猪场、*养猪场、大桥西部养猪场、虎头养猪场、甘雨漏水丫粮站养猪场5个猪场已按进度完成了55%,甘雨莲花岛养猪场、甘雨油榨养猪场、车辋街道酒厂养猪场3个养猪场已完成了50%。年出栏1000-1999头养殖小区和年出栏2000-2999头养殖场分别按计划进行建设。

(三)狠抓规模场建设管理

根据猪场的建设要求合理规划猪场,督促、指导猪场的圈舍、沼气池、绿化等附属设施建设以及引种、选育等工作。目前大桥镇、*镇、五通镇四个3000头规模猪场均在建设中,已完成任务的55%。*县四海公司5万头商品猪场建设已结束土地协调、青苗赔偿等前期工作,施工队已进场进行施工建设,土地平整近70%,完成排水沟的修建。

(四)大力发展优质种猪

一是认真落实引种审批制度,确保种猪质量。二是积极向广大农户宣传饲养优质母猪,坚持自繁自养。同时积极宣传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养殖户养殖热情高涨。今年已通过从县外引进以及本地选留的方式,全县已新增母猪3720头。

(五)积极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大户

结合*农户的养殖习惯及广大养殖户的经济实力,积极致力于适度规模养殖大户的培育工作,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帮助协调解决临时用地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养殖积极性,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已提交申请建场用地的农户有近50户,部分已完成建设。目前,全县存栏能繁母猪2.35万头,可年产仔猪50万头,其中20头以上的44户。已建成管理较规范的养殖场20个,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38个,出栏1000头以上的5个。生猪产业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千家万户的散养型逐步向大户、业主的规模型发展。

(六)加大科技助农增收力度

认真贯彻川委办发电号[*]10号和市县有关科技助农文件精神,围绕全县年度畜牧经济发展目标,结合部门实际,认真组织畜牧科技减灾工作,开展多形式畜牧科技下乡活动。到目前共培训农户3080户,帮扶养殖户302户,辐射带动农户940户,印发技术资料8.5万份,建典型示范户6户。

(七)认真开展畜禽污染源普查

元月份起实施了污染源普查宣传、培训工作,3月14日起正式进入入户调查阶段,入户调查工作于4月30日圆满结束。5月1日进入数据录入阶段,6月2日全面完成数据录入、复录、比对、导出等工作并及时将电子文档和书面材料按要求上报市畜牧局。全县共普查了生猪养殖场7个,蛋鸡养殖场2个,肉鸡养殖场2个,生猪养殖专业户230个,奶牛养殖专业户1个,蛋鸡养殖专业户1个,肉鸡养殖专业户8个,共251个普查对象。

(八)狠抓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县、乡(镇)村层层将生猪疫病防控纳入目标考核;二是落实防疫部门连锁责任制,狠抓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生猪疫病防控。3-4月集中两个月时间狠抓春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免疫注射工作。全县春防工作已于5月份全面结束,据统计,今年春防全县共免疫注射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37.4万头,牛口蹄疫0.7万头,羊口蹄疫5.3万只;禽流感免疫鸡180万羽、鸭163万羽、鹅8万羽。经抽查,全县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达100%;畜禽圈舍消毒面达100%,牲畜免疫耳标佩带率100%;三是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强化检疫监督检查。全县动物检疫工作进展顺利,生猪产地检疫率达98%以上,动物、动物产品的市场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均达100%,产地检疫出病猪8头,病(死)家禽6只,屠宰检疫出病猪38头,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五是加强兽药饲料在生产、使用、销售环节的监管,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销售违禁药品等不法行为,净化了兽药饲料市场,保护畜产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三、存在问题

1、生猪疫病防控面临新的形势。近年来,生猪疫病呈高发态势,常见病种类增多,且疫病变异快,防控难度加大。另外,防疫物资和设施比较匮乏,疫病防控基础脆弱,防疫队伍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疫病防控工作需要。

2、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治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造成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

3、由于我县部分地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从事养殖业的农户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分散。饲养方式多为传统饲养,大多数养殖农户文化素质偏低,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还很不够,健康养殖方式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4、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造成养殖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5、养殖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发展,畜禽粪便和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养殖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将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四、下半年工作要点

突出抓好生猪出栏,扩大生猪总量,做实做强百万生猪规模产业;加大力度发展能繁母猪,加强优质品种引进,加速品种改良,力争实现仔猪供给本地化;加快先进饲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产业发展程度,提高生猪标准化水平;强势抓好招商引资,促进生猪产业示范带建设,着力抓好新型养殖合作模式。

(一)扎实推进良繁体系建设。加大科学养殖方法的宣传和推广,更新陈旧的养殖观念,改变传统的分散、粗放养殖方式,鼓励、提倡生猪的适度规模养殖,积极推广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养殖,提高我县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健全良繁体系,加大良种种场和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完善充实设施、设备,发挥人工授精站的繁殖快速、质好、成本低的积极作用,加快良种的繁殖和推广。积极引进优质良种,扩大优质良种的比例。

(二)继续抓好规模发展。一是突出抓好以二里、*为中心的“佛—九线”优质仔猪产业带发展,力争五年内实现仔猪供给本地化;切实抓好“大桥—白鹿”的商品猪产业带建设,使产业区域内生猪出栏率占总任务的40%以上。二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重点扶持规模生猪养殖场发展。同时,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搞好规模养殖场水、电、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开展以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户培训,探索对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服务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生猪养殖和管理能手。

(三)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积极推进健康养殖方式,加快建立畜产品源体系建设,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加大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推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畜牧兽医工作要点范文3

竹山地处鄂西北边陲,西与陕西旬阳接壤,南与重庆巫溪毗邻。版图面积3586平方公里。数山区农业县,八山一水一分田。

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竹山县动物检疫站)成立于1960年;2005年撤销竹山县动物检疫站,成立竹山县动物防疫检疫总站,级别为副科级;2008年撤销竹山县动物防疫检疫总站,成立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加挂竹山县动物检疫站牌子),机构规格仍为副科级;2014年5月,县委、县政府将原县商务局内设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连人带编划归为动物卫生监督局业务范围,增加生猪屠宰和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现将我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状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简述如下:

1 监管工作现状

1.1 基础保障工作到位

1.1.1 防检监督体系健全。竹山县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于2008年底到位,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竹机编[2008]34号)核准:

1.1.1.1 成立了“竹山县畜牧兽医局”(加挂“竹山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牌子),内设5个股室,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7名。

1.1.1.2 成立了三个副科级单位:一是“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加挂“竹山县动物检疫站”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8名。二是“竹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竹山县动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名。三是“竹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加挂“竹山县饲料管理办公室”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0名。

1.1.1.3 全县17个乡镇分别设立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站和动物卫生监督分局,有独立的办公用房。统一悬挂了中国动物卫生监督标志图案,加挂了“竹山县畜牧兽医局XX乡(镇)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站”和“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XX分局”标牌。公示了检疫申报管理制度、公示牌、检疫工作流程等。并配置了消毒喷雾器、红外线测温仪、检疫采样专用箱、冷藏包、应急灯和防护服等设施设备。共设立检疫申报点34个。

1.1.2 财政经费保障有力。自2007年起,我县一是将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卫生监督、监测、物化、紧急免疫、扑杀补偿等经费纳入了本级财政预算。每年本级预算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卫生监督、监测、物化、紧急免疫、扑杀补偿等不低于100万元专项经费。2015年县级预算批复项目经费95万元,其中计划免疫特种疫苗购置5万元、动物防疫物资器械采购及工作经费20万元、动物防疫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及维护10万元、动物实验室疫病监测经费10万元、动物实验室设备采购5万元、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经费20万元、动物产品检疫检验收入10万元,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经费5万元、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10万元,专项经费有力的保障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2016年,在取消检疫收费后,又将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动物产品安全监测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20万元。二是全县17个“乡镇防疫检疫工作站”,核定全额拨款编制34名,为畜牧兽医局派驻的股级事业单位,待遇纳入财政足额预算。三是村级动物防检协助员按人平8000元年落实了劳务报酬。

1.1.3 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据不完全统计,2011至2014年,竹山县畜牧兽医局共获得:湖北省农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先进单位;获十堰市市政府动物防疫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市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全市畜牧兽医工作先进单位;获县委、县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优胜单位、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

1.2 检疫监管工作现状

1.2.1 产地检疫申报受理和屠宰检疫工作情况。一是产地检疫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管理规范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强化产地检疫,全面提高产地检疫率。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强化措施,不断完善了各项检疫制度和动物产地检疫责任管理制度。产地检疫监管上做到“六有”(有办公地点、有各项规章制度、有规范档案记录、有联系方式、有消毒设施、有公示牌)。全县设立了34个动物检疫申报点,聘请了125名动物检疫协检员,实行执法人员分片包干监管工作责任制,县、乡、村“三级”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体系基本完善。二是屠宰检疫。检疫办公室“十有”建设完善,“四有”登记齐全,做到了检疫“五个到位”。屠宰检疫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1.2.2 跨市、州引进乳用、种用动物监管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疫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发生和扩散,切实保障畜牧生产发展和动物产品有效供给,严格按照农业部和《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切实加强检疫监管,防疫知识宣传,督促履行调运义务。严格执行调入前申报备案、调入后落地报告等制度。

1.2.3 重点部位落实了监管责任人

1.2.3.1 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责任明确。一是规范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从严把关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工作,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一律下达限限期整改通知书,不予受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批。二是落实监管责任人。对全县所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和动物防疫条件监管档案,实行一场一档,进行全面指导监管。明确各辖区动物卫生监督分局局长作为第一监管责任人,每月进行4次指导检查,实行常年常态化监管,具体履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和养殖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督促、指导和帮助养殖场(户)依法建立规范的畜禽养殖档案,科学免疫,科学用药,提高养殖户的报检意识。并根据《湖北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点》和省市畜牧兽医局的工作安排,从完善规模养殖场(小区)防疫条件审核入手,采取政企共建的办法,监督养殖场(小区)的规范化生产行为,落实防疫措施,落实了养殖场监管责任人。三是实行专家进场服务责任制。公示服务电话,定期对辖区内养殖场跟踪检查及服务。四是完善管理制度,签订承诺书。每个场都建立了防疫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等制度,签订了监管责任状、强制免疫通知书、兽药安全使用责任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承诺书。通过严格监管,提高动物饲养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源头上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1.2.3.2 屠宰场所防疫监管工作到位。与生猪定点屠宰场签订《动物屠宰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加大对辖区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巡查力度和频次,加强对定点屠宰证、章、牌的使用管理,严格审查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动物防疫条件。2015年8月份购进“瘦肉精”智能检测金标仪,每天对屠宰场屠宰的牲猪进行尿样检测。屠宰检疫监管上严把“六关”(入场查验关、检疫申报关、违禁药物监督关、检疫出证关、无害化处理监督关、防疫巡查关),做好监管记录,实现了动物产品检疫到位率100%,上市动物产品合格率100%,不合格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屠宰企业“瘦肉精”自检率达100%。

1.2.3.3 活畜禽交易市场防疫监管有力。对每个活畜禽交易市场都明确了监管责任人,悬挂监管公示牌,对活畜禽实行市场准入和定期休市制度。建立购销记录。对动物经纪人建立并录入了信息专档禁。

1.2.3.4 动物投入品监管到位。对辖区内的兽药经营企业开展兽药GSP达标验证工作,严格规范管理,每批次产品必须实行登记备案。经常性开展清查农业部通报假劣兽药、兽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规范行动、认真组织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经营违禁药物、假劣兽药、人药及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行为。不定期开展GSP企业兽药质量监督抽查。

1.2.4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情况。一是落实工作责任。细化措施,扎实做好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工作专班,制定了具体操作程序,落实专人负责,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强化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及副中心乡镇建成了日处理动物及其产品1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其他各镇建立有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处理中心、收集点管理制度、流程图、处理标准完善。

1.3 应急处置工作现状

1.3.1 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根据我县实际:制定“竹山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竹山县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竹山县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机制。开展了对各乡镇防检站长、部分防疫员和养殖业主进行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演练知识培训。

1.3.2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1.3.2.1 冻库建设:县疫控中心建设疫苗冻库两个容量80立方米,常年储存有各类疫苗20万头份左右,可保障辖区内应急需求。

1.3.2.2 应急物资管理:一是建立了应急物资管理、强制免疫疫苗使用管理等制度。二是应急物资实行专人管理,进出库记录规范,坚持每天两次温控监测,并定期对冷(冻)库进行保养维护工作。

1.3.2.3 疫苗管理:建立了动物疫苗使用管理追溯体系。健全了动物疫苗管理档案,积极做好失效报损和空瓶回收工作,保证疫苗的使用有据可查。

1.3.3 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情况。设立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了动物防疫举报电话,各乡镇防检站分别在醒目位置公示了负责人及举报电话。坚持应急值守。制定了24限时值守和领导带班值班及遵守核查制度,要求相关负责人在值班期间确保通讯畅通,值班人员做好各项登记工作。

1.3.4 动物疫情报告体系情况。自2012年起,我县通过建立和完善村、乡(镇)、县三级疫情报告和核查体系,制定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及时核查疫情。及时核查处理群众反映动物疫情,确保我县动物达到了“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的防控目标。

1.3.5 动物疫情处置规范情况。有效控制疫情是发展养殖业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疫情管理上高度重视,从不懈怠:一是建立了疫情监测网络,明确村级疫情测报员队伍;二是建立了疫情管理、疫情报告监督和核查制度,县乡村分别有专人负责报告;三是建立了疫情处置程序,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快速反应,按规定上报疫情,按相关防治技术规范及时处置,未发生疫情扩散和蔓延;四是建立了扑杀补偿储备金机制,动物扑杀实行了先行按标准垫付扑杀补偿资金的制度,未发生因疫情处置不规范导致上访事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到位。突出表现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设置不到位。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有核定编制,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承担工作强度的需要;部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不是独立的法人,存在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的问题;目前乡镇一级在履行日常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责同时还需组织、实施数万牲畜、数万只禽类、多个病种的强制免疫、疫情调查、疫病抽样监测、临床诊断等工作,还包括承担生鲜乳监管、兽医医政、药政及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一岗多责导致人力分配与实际工作强度间矛盾突出。

2.2 条件保障不到位。基层财政保障不到位:政府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导致执法条件差,装备缺乏或落后,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无执法车辆,工作靠租车,检疫手段设备落后,检疫依然靠原始落后的经验、感官、镜检等分析手段。尤其是实行动物卫生监督与“瘦肉精”监管一岗双责、检疫检测同步实施以来,检测经费支出增加,乡镇一级无专项资金保障,导致经费缺口加大,难以保障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同时,随着全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暴露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的缺陷:缺乏快速、简易的检测定性手段,快速检测仪器等相关设备不能配置到位,不能为执法工作提供科学切实的技术保障和依据。缺失了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

2.3 执法人员素质不到位。目前,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人员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法律知识缺乏、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少数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甚至存在违法执法的问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的瓶颈。

2.4 动物卫生监督检测手段技术有待更新,设备设施有待增加完善。现有的疫病诊断、检验设备设施、防控技术远不能满足我县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县、乡(镇)防疫技术员队伍有待充实、稳定,防控技术有待培训、提高,防控设备有待于补充、完善。

2.5 规模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环节监管面,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大面源污染日渐突出。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禽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集中、量大的畜禽粪污给养殖企业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部分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处理能力有限,造成一定污染,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2.6 移动监管难度加大。现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外来活畜随便出入给当地养殖业带来疫病传播风险。我们监督执法既不能上路执法,又不能拦车执法,对有些过境运畜禽车辆,随意流窜,随意流通,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方法。

3 主要建议

3.1 继续深化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健全监督机构,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符合法定要求的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由国家层面统一要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独立法人资格的参公事业单位,乡镇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每个分所配备2名官方兽医。依法规范和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配备,现有的各类协检员,逐步转为政府雇员,依法履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监管职能。

3.2 重点协调解决部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等关键问题,规范和理顺执法主体资格。做到机构名称(包括派出机构)统一、执法主体资格合法(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独立的办公场所、独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职能配置规范、职责任务明确、保障措施到位、工作运转有序、监督执法有力。同时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分设管理,形成统一、稳定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机构。

3.3 完善监管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和落实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县乡政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层层落实动物卫生监督责任制,逐级签定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实施协检员包场包户和官方兽医分片包干的方式,对监管对象包干监管。建立完善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制度、检验检测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制度。

畜牧兽医工作要点范文4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及各乡镇、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年工作任务及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调整养殖业结构,改善养殖生产环境,勤政务实,认真执法,搞好服务,使我市的养殖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畜牧水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上半年工作情况(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1、生猪出栏25.86万头,存栏30.9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10.2%和1.6%;2、商品肉牛出栏1.4万头,比去年增长16.6%;3、家禽出笼476.2万羽,存笼656万羽,分别比去年增长3.3%和0.5%;4、禽蛋产量5258吨,比去年增长5.2%;5、肉类总产30250吨,比去年增长8.5%;6、水产品产量16100吨,其种水产品产量7100吨,分别比去年增长6.6%和16%。(二)上半年养殖业运行特点1、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仔猪补栏快。全市生猪散养户空栏率小于5%,规模养猪场生猪生产总量呈上升趋势。上半年生猪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家禽生产逐渐恢复。今年年初,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家禽特别是水禽生产明显滑坡,禽流感过后,家禽养殖呈恢复性增长。目前,家禽生产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所有山塘水库边形成了有水就有鸭的良好局面。3、牛、羊及牧草生产有所突破。今年以来,活牛及肉牛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各乡镇办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种草养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一批种草养牛户、繁殖小牛户发展起来。养羊生产由于小尾寒羊、南江黄羊在我市落户并持续发展,养羊4、水产养殖模式发生变化,名优特新水产品养殖力度加大。水产养殖由过去的混养、人放天养向主养、单养、精养模式改变,立体化养殖模式在我市的一些山塘水库得到了推广。今年上半年,水产品价格直线上扬,养殖效益大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如:樟树银鲫、彭泽鲫、鳜鱼、淡水珍珠等一些特种水产品落户我市,并形成规模化养殖势头。

(三)上半年工作成绩

1、畜禽生产由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的无公害方向转变。

在生猪生产保持良好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以无公害生产为突破口,培植养猪大户发展无公害优质生猪,并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扶助,今年,我们以发展生态牧业小区为重点,加快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2、种草养畜和奶肉牛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今年,全市种草养牛、养羊发展势头较好,养牛、养羊生产在畜牧业中的比重提高,特别是奶肉牛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肉牛品种,还培植了一大批养牛专业户,为今后牛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动物防疫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今年年初,我市对口蹄疫、猪瘟实施强制免疫,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全市牲畜强制免疫密度达100%。特别是4月份实施的仔猪调入准调证制度,有效地控制了我市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大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名优特新水产品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樟树银鲫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全市异育银鲫(樟树银鲫)养殖水面达7000多亩,其它特种水产如彭泽鲫、鳜鱼、叉尾鮰、中华绒蟹、南美白对虾、淡水珍珠等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可观。

、养牛成为畜牧业增长的一个亮点。

二、下步工作要点

(一)抓疫病防治,严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在动物疫病防治上,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重大动物的防疫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做到不留防疫空白点,确保防疫密度达100%,严防W病、Q病发生和流行;二是狠抓动物疑难病的诊断,不断提高兽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诊断准确率,及时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三是严把检疫关,重点把好“五关”,即产地检疫关、进场(点)检疫关、宰前检疫关、宰后检疫关、市场监督检查关,防止畜禽购销中疫病的流入和病猪死禽进入市场交易。

(二)抓市场整顿,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认真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制造、出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假冒兽药及其它破坏养殖业生产、经营环境的不法行为,确保养殖业顺利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抓队伍建设,提高畜牧兽医人员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兽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二是大力开展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三是建章立制,狠抓全局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本系统工作人员严格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四)抓好科技下乡服务,大力推广新技术。

大力宣传和推广养殖业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指导群众引进良种,调整品种结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养殖户,开展各项技术服务,以此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为优化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畜牧兽医工作要点范文5

――奶牛和生猪产业克服不利因素,实现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和进口奶粉冲击,我省牛奶价格同全国一样持续走低,上半年全省平均价格为2.0元/公斤,同比下降23.1%,目前为1.97元/公斤左右,饲养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平均亏损1 000元左右,大部分奶户都在艰难维持。生猪方面,受产业生产周期影响和进口猪肉冲击,去年以来出现了商品猪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2月起猪价持续走低,上半年全省平均仔猪18.4元/公斤,同比下降54.0%;活猪10.4元/公斤,同比下降33.8%;猪肉15.9元/公斤,同比下降23.5%。6月起生猪价格有所回升,目前活猪为10.89元/公斤,猪粮比在7.1:1左右。据测算,上半年出栏一头100公斤的肥猪,平均亏损30元左右,目前逐渐转亏为盈。尽管上半年两大主导品种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但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及时有效措施的扶持和保护下,我省奶业和生猪发展基础并未动摇,并未像其他省份一样出现大量倒奶和淘杀母牛的现象,仍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荷斯坦奶牛群;在全国生猪生产下滑的大形势下,我省能繁母猪数量稳定增长,生猪产业未伤“元气”,“北猪南调”、“南猪北养”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据行业内部统计,到6月末全省奶牛存栏231.1万头,同比增长9.2%,生猪出栏1 512.2万头,同比增长13.2%,产业在逆境中仍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预计经过一段时期的低迷运行,我省奶牛和生猪产业将在全国率先恢复。

――家禽业快速恢复,肉牛肉羊生产效益稳定。今年以来,我省家禽业克服了价格低迷的不利因素,效益逐步好转,养殖积极性不断提高,市场供应充足。鸡蛋价格从4月起逐渐回升,上半年平均价格为6.0元/公斤,同比基本持平,目前在6.3元/公斤左右,饲养一只蛋鸡平均利润为6.15元;白条鸡价格10.1元/公斤,同比下降17.2%,饲养一只肉鸡平均利润为1.64元左右。与去年同时期比较,目前蛋肉鸡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养殖效益趋于合理。牛羊肉一直是我省市场行情比较稳定的畜产品,上半年全省牛肉平均价格28.3元/公斤,同比上升0.3%,饲养一头肉牛平均利润为480元左右;羊肉平均价格为26.2元/公斤,同比上升3.9%,饲养一只肉羊的净利润为110元左右。据行业内部统计,到6月末,全省家禽存栏2.2亿只,同比增长9.0%,出栏1.4亿只,同比增长11.7%;肉牛、肉羊存栏分别达到566.6万头和1 067.2万只,同比增长1.3%和3.2%,出栏212.2万头和401.8万只,同比增长5.4%和4.9%。预计下半年,我省家禽业和肉牛肉羊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已初步实现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发展各类专业户41.8万个,养殖场7.1万个,养殖小区4 019个,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了70%;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 751个,拥有会员13万人,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TMR全混日粮饲喂、青黄贮利用、生猪人工授精等先进适用技术,标准化养殖比例已达到65%左右。这次产业波动在导致个别市县养殖数量下降的同时,也为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一部分散户经过一段时期的养殖低谷被淘汰,而规模养殖场资金、技术条件较好,承受风险能力强,受到的影响较小,预计产业恢复后将迅速提升生产能力,这将会促使我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加快淘汰性能差的个体,畜禽良种化水平也将有所提高,目前我省奶牛、蛋鸡和生猪的良种率基本达到100%,肉牛的良种率也已达到65%。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快速发展,使我省畜牧业初步实现了向质量效益型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饲草饲料建设稳步推进,草原防火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我们以松嫩平原草原禁牧工作为重点,加快“三化”草原治理步伐,极大地改善了我省西部地区,特别是哈、大、齐高速公路两侧的草原生态环境。全省共改良建设草原168万亩,防治草原虫害94万亩,防治草原鼠害180万亩,草原禁牧面积达2 850万亩。与此同时,大力推进青黄贮补贴政策,拟购置青黄贮机械805台,建青贮窖35万立方米;种植青贮玉米363万亩,比年初计划增长3万亩;草原防火工作克服了春季气温高、干旱少雨、草原地表可燃物多等不利因素,仅发生草原火警2次,过火面积20.7公顷,无重、特大和一般草原火灾发生;饲料工业稳定发展,据统计,上半年全省饲料总产量达265万吨,全省饲料质量总体合格率为96%,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上述成绩,是我们全省畜牧战线上下在逆境中积极应对,共同努力取得的。2009年上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上半年,针对我国部分省市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严峻形势,制定了2009年兽医工作要点,加大工作力度,有效规避了疫情风险。一是强化工作措施。坚持集中免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做到了“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应免率均达到100%;确保免疫效果,做到了“真苗、真打、真有效”;强化监测报告,及时全面掌握疫情动态;加大了A型口蹄疫疫情和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监测力度,共采集样品13 950头份进行A型口蹄疫实验室监测,采集猪样品2 400份进行猪流感疫情检测;在候鸟停息地、栖息地和湿地周边市县建立免疫保护带,建立健全外引牲畜检疫审批手续,严防外疫传入。二是严格督导检查。制定出台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区域督导责任制方案,层层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区域督导责任制方案,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到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大力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下达了第三批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对还没有得到中央投资建设的266个乡镇兽医站进行了项目申报工作。四是部署防控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工作。紧急下发了畜牧兽医部门防控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实施方案(试行),组织有关人员对198家种猪场、484家商品代饲养户、707户散养户和10个交易市场、152家屠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继续保持了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稳定。

2.推进奶业、生猪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规划》和《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规划》,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全省奶牛业和生猪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上半年新建奶牛养殖场(小区)201个,完成任务的52%,新建生猪养殖场(小区)602个,完成全年任务的50.6%。除落实国家和省里政策,开展奶牛保险、规模场建设、青贮机械补贴等工作外,为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省局召开了新闻通报会,向新闻媒体阐述了我省扭转奶业形势采取的系列综合措施;组织召开全省进一步加强生鲜乳价格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加强生鲜乳价格管理,稳定奶农积极性;制定了全省奶业及乳制品的宣传方案,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乳品品牌知名度和生产企业形象。在此基础上,积极与财政部门研究扶持奶牛和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包括省级投资提高乳制品企业收购鲜奶贷款贴息比例、启动学生奶计划、支持生猪中介组织发展等。据调研了解,这些扶持政策受到了广大养殖者的认可和欢迎。

畜牧兽医工作要点范文6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抗灾救灾落实,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1,元月份以来,我县遭受长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县因灾死亡生猪1006头,牛235头,羊1250只,禽8450只,倒塌畜禽栏圈143间、3000平方米,茶树1—2级冻害2万亩,3级以上冻害1万亩,柑桔绝收面积4千亩,轻微冻害1万亩,给我县畜特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灾情发生后,我局一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科学救灾知识手册下发到基层养殖户,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一面及时将灾情统计上报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共争取救灾资金76万元,并在第一时间将资金发放到各受灾户。

2,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后,局党委迅速在畜特系统发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倡议,共募集捐款17170元。

(二)强化政策资金兑现,驱动畜牧生产发展

1,全县共拿出218.5万元对畜牧大镇、大村、年出栏300头以上养猪大户和新型养殖模式进行了奖励,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县畜牧生产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全县新发展“500”养猪户1户、“150”养猪户72户,已建成投产的有40户49栋栏圈,在建的有33户。新发展“12351”养羊户94户98栋栏圈。丘陵地区猪、牛、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循环圈(九集、清河、武镇、城关)和山区三个山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带(肖小路线、薛坪至板桥线、305省道李庙长坪线)正在逐步形成。全县现有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1471户,100头规模的242户,300头规模的135户,1000头规模的72户,3000头规模的29户,10000头规模的2户,规模养殖出栏量达到总出栏量的40%。在牛、羊、禽养殖上,全县现有5头以上养牛大户120户,1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36户,30只以上养羊大户327户,50头以上养羊大户210户,1000只以上肉禽养殖大户75户,现存笼500只以上的蛋禽养殖大户178户,规模养殖出栏(笼)量占全县出栏(笼)量的比例牛达到8%左右、羊达到15%左右、禽达到33%左右。

2,今年3月,开展了07年度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资金拨付(260万元)工作,并申报了*年度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5个,国家投资260万)。

(三)强化责任目标考核,增强整体发展动力

1,按照《畜特局落实政府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图,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建立倒计时提醒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强化日常管理,加强动态监控,定期通报情况,建立每月由责任人汇报进度制度,推动政府目标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2,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雨润集团祖代种猪场项目建设,现各项筹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土地城建部门已确定项目土地面积163.5亩,并拿出了地形概况图供投资方设计建设图纸,投资方正式确定种猪场名称为“*鸿志养殖有限公司”,并顺利通过工商局核准、注册。目前该项目正在做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强化部门服务到位,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1,疫病防控:一是抓好强制免疫。我局早准备、早动手,于2月22日组织各镇(区)畜特中心主任、防疫监督员在九集镇召开了春季防疫工作现场会,在全体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4月10日全面结束春季普防工作,并于4月17---18日高标准通过市局检查验收。本次春防共免疫牲猪48.7万头、牛4.95万头、羊6.65万只、禽271.4万羽,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牲畜免疫耳标挂标率、免疫证填写率、出具检疫证率均达到100%,二是抓好疫情监测。坚持24小时值班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按规定处理。三是抓好动物检疫。严把动物产地、运输、屠宰检疫关,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死畜禽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2,品种改良:一是积极组织引进优良品种。3月以来,县品改站先后组织引进回三元仔猪5000多头、良种母猪3000多头、纯种波尔山羊种公羊200多只。二是建立健全牲畜人工授精网络。按照丘陵每个镇(区)设置3-5个站点,山区每镇设置1-3个站点的总体原则,已建成达到“五有”标准的生猪人工授精站点50个,牛冻配罐点16个。同时,结合我县正在实施的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组织技术人员对各个站点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并按照年初承诺,每验收一个站点由县局无偿援助恒温冰箱和显微镜各一台。通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1—6月全县优质三元猪出栏已占到总出栏量的75%。

3,科技培训、推广: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采取“部门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全面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上半年共开展培训十五场次,培训养殖户一千多人。

(五)强化两项活动开展,促进队伍素质提高。

县委、县政府开展提高执行力建设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的文件下发后,县畜特局紧紧联系畜特工作实际,结合《20*年畜特工作要点》,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及时召开全局干部职工会,从开展“六查六看”入手,整顿机关作风;从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入手,推行文明执法;从加强政府目标管理入手,落实工作任务。局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以建立一支精干的畜牧兽医队伍为目的,以开展岗位职能演讲交流为手段,以机关内设科室负责人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深入开展“创一流工作业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促进了全体干部职工政治、业务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达到了“本职业务精通”、“全局工作熟悉”、“行业大事知晓”的效果,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一)畜牧生产

1,上半年畜禽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养殖利润仍旧可观,1--6月,活猪平均价格为8元/斤,活鸡平均价格为7元/斤,规模养殖户饲养一头猪的利润为500元,育肥一头牛的利润为1000元,羊的利润为200元/只,鸡为7元/只。

2,畜禽存栏稳定增长,出栏量增长幅度大。截止六月,生猪存栏49.4万头,比去年同期的47.5万头增1.9万头,增长4%;牛存栏6.3万头,比去年同期的5.6万头增0.7万头,增长12.5%;羊存栏8.4万只,比去年同期的7.4万只增1万只,增长13.5%;禽存笼453.8万只,比去年同期的310.7万只增143.1万只,增长46.1%。

*

137%3,母畜存栏量增加。现存栏母猪4.8万头,比去年同期3.3万头增加1.5万头,增长45.4%。全县从外地引进优良母山羊2600多只,引进育肥犊牛3800头。母畜数量的增加,为今年畜牧生产发展充实了基础,增添了后劲。

(二)特产生产

1,茶叶面积3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2万亩,春茶产量20.72万公斤,比去年同期30.03万公斤减产9.31万公斤,减31%。

2,桑蚕面积4万亩,春季养蚕9400万张,产茧42.3万公斤,蚕茧饲养量和蚕茧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14400张、64.8万公斤)减5000张、22.5万公斤,减53.1%和50.7%。

3,水果面积4.6万亩,其中柑桔面积2.8万亩,根据受灾情况和目前生长情况,预计减产30%左右。

三、存在的问题

(一)受家庭主要劳力外出打工、仔猪成本增加、外地客商争抢猪源等因素影响,农村有部分散养猪户仍持观望态度,添栏不积极,发展速度跟不上。

(二)虽然全县大部分乡镇组建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养殖协会,但苦于无前期资金投入,大都运转不畅,未发挥应有作用。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继续全力支持雨润集团祖代种猪场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

(二)结合《畜特局落实20*年政府工作目标实施方案》,针对畜牧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推动畜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