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论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庄论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庄论坛

老庄论坛范文1

【关键词】养老保险稽核问题对策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命线,基金问题始终是社会保障的首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的稳定。由于我国社会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因而客观上存在着相关的立法滞后、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单位和个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挤占、挪用、瞒报、冒领、欺诈等手段,侵吞、蚕食社保基金。

社会保险稽核就是通过对缴费单位履行社会保险缴费申报、缴费义务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查,防止和杜绝缴费单位瞒报、漏报和拖欠社会保险费;通过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者的资格、待遇水平进行核查,防止冒领、骗取社会保险费;通过对社保经办业务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控制,防止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贪污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监督检查工作。简言之,社会保险稽核就是在社会保险领域进行反欺诈行为。

一、养老保险稽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难点

(一)在养老保险征缴稽核方面

1.缴费基数核定标准不规范、不统一

多年来,一些企业把“少报”、“漏报”社会保险费作为企业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且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除一些单位和个人法制意识淡薄,逃避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外,缴费基数核定标准不规范、不统一、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也是重要原因。参保单位应以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核定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核定缴费基数,当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全省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全省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60%缴费,当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高于全省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全省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缴费,单位缴费基数不能低于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但有的单位采取职工自报缴费基数的做法,造成接近退休的职工虚报高基数,年轻职工少报缴费基数,从而导致年轻的少缴社会保险费,年龄大的以后多套取养老金的违规行为;有的单位把年终奖金、工资利开支等不列入工资总额,以达到少缴保险费的目的。

2.缴费稽核偏重欠费收缴,轻视基数核定

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稽核体系已基本建立,稽核业务已逐步开展起来。但对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稽核常常偏重欠费稽核,没有将各缴费单位申报的缴费基数纳入日常稽核业务。由于部分企业没有及时建立健全各种统计、财务制度,工资发放随意化、多样化现象比较普遍,这些企业很难统计出一个准确的职工工资总额,给核定缴费基数带来了较多的困难。目前又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社会保险事务,仅凭条例、文件等政策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

3.非公企业参保滞后,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游离在养老保险范畴之外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已基本实现。因此,一切形式的企业都是养老保险的覆盖目标,法律不允许有任何超出其范畴之外的特区。但由于种种原因,扩面进度缓慢,部分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仍游离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外,这就使部分缴费基数流失。同时又使部分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受到很大损害,并造成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负担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公平竞争的态势。

(二)在养老保险支付稽核方面

1.养老保险实行统筹和社会化发放后,部分单位放松了对离退休人员管理,对长期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的人数、居住地的详细地址、生存状况等情况不了解不掌握,给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造成困难。

2.养老保险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社保经办机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对居住在异地的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只能由发放养老金的社保经办机构独自完成。

3.违规办理提前退休,增加养老保险负担。一些单位为了减轻负担,擅自更改有关记录,为一些要求提前退休的人员提供方便。有的单位档案管理混乱,也给退休年龄的认定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三)在养老保险稽核能力方面

1.稽核人员少,稽核队伍不够健全。按稽核办法,实施稽核必须有两名以上的稽核人员共同进行,由于目前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大多只配备了一名专职稽核人员,其他为兼职,很难抽出人员进行全面实地稽核。

2.稽核人员业务不熟练,稽核程序不够规范。社保稽核是一项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仅需要稽核人员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原则、公正廉洁的品德,还要掌握财会、审计等专业知识,熟悉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现有的稽核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稽核业务不熟练,有些问题因稽核程序不规范,增加了处理的难度。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快社会保险法律建设步伐

我国正在进入法制社会,法律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依法办事逐渐成为准则。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社会保险法》,以法律的形式建立起完善的缴费基数管理、稽核程序,堵塞漏洞,以强化缴费单位据实申报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此项业务核定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二)将实施稽核与政策宣传结合起来,清理参保真空,促进企业平等竞争,维护社会公平

目前,非公企业及从业人员游离于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之外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缴费比例高,负担重;企业和员工对参保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企业用工不规范,企业与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员工流动性大等。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非公企业参保的管理,对拒不参保的单位和个人,相关部门要采取吊销其营业执照,取消纳税人资格等强制手段,促使这部分非公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尽快纳入养老保险的统筹范围。

(三)加强缴费工资基数的公示制度,接受参保职工的监督,提高缴费工资的准确性

(四)加快社区建设,将实施稽核与加快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把稽核工作向社区延伸,实施全方位核查、立体化联防

老庄论坛范文2

摘要 本文通过对以老庄为首的道家思想与艺术设计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精神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 道 精神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设计艺术作为一种时代的文化样式是物质和精神的共同产物,它在文化的渗透下展开并完成,体现出当代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倾向,因此,设计从来就不是任意妄为的纯艺术行为,它无时无刻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对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对设计认知的内在文化精神,我们都不可能抛弃传统习俗,无法脱离与历史的血脉关系而独立存在。

然而在对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上,我们一直存在偏差:众多的艺术设计院校往往看重技法手段而轻视文化内涵,只把重点摆在西方美术流派及设计构成等课程上,仅仅让学生做各种点、线、面、体的分割与组合练习,虽然这样的设计形式感、商业感十足,但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却很贫乏。如何消除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隔阂,使传统文化融入设计,是我们这代设计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以老庄为首的道家思想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始终引导着中国设计的精神方向,我们应该将这些文化思想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挖掘其内涵与价值,学习其精神与气质,了解其自然观和生活观。

一 无声胜有声:论老子思想在设计艺术的运用

意境作为道家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艺术设计的美学精神中,是东方人认识物象、品味设计的惯习。例如,传统的吉祥图案,比翼鸟、连理枝是“化景物为情思”,这种寄情于物的美感境界是一种虚静的心境,是抛开一切烦恼对自然的体会。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意境及效果,正是在老子思想的巨大影响力下达成的。

1 大巧若拙——自然朴素的唯物主义

世界万物都由自然而来,艺术创造就是自然美的创造,表面质朴奇拙实质巧夺天工才是真正的艺术之美。正如明末清初画家傅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审美倾向,巧不是表面的聪明技巧,而是顺其自然规律的真实体现,形拙而意巧便是“大巧若拙”。然而每个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都会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美学观所制约,忘记了美来自自然天成,来自平凡的劳动生活和景致,忘记了即便是杂乱无章的景物也能从中寻求那种敏捷流畅的画面。现代的艺术设计者也往往因思维的混乱或法则的束缚,只留于表面构成样式的多样性上,而丧失设计的简洁单纯及精神内涵。但也有的设计注重以简单粗旷的语言来体现平易近人的真实情感。这样的设计看起来没有什么精致华丽的图形画面,实质上却是自然淳朴、返朴归真,做到了真正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比起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味狂怪渲泄、闹上加闹的全“效”设计更夺目。例如,曾经一举成名的酒鬼酒正是以极其质朴粗犷的个性包装,改变了名酒不可突破的历史。麻绳和麻袋构成的机理造形是古拙别致,泥巴随意捏制的材质色彩是大朴大雅,毛笔题写的书法字体是奔放洒脱。于是,一幅酒鬼披着麻袋的写意水墨画使产品包装形象格外的平易近人,实乃大巧若拙。事实证明,酒类包装设计若完全模仿洋酒既无特色也无生命力。很多融中国传统文化于设计而成功的中国酒包装看似传统“老土”,实际上是以至真至情表现得一览无遗,大盈、大巧由内而发。因此,在设计中只有真心领悟,抒发真实的情感,才能获得成功。

2 以柔胜刚——有无实虚的辨证思维

中国的艺术实则都是间隔艺术、空白艺术。插花艺术要上松下密的间隔,绘画艺术要前实后虚的空白,音乐艺术要高低快慢的间隔,因此,任何艺术设计都要从间隔、空白中悟识到所有、所含、所用。

容器中“容”才能盛水、房室有“无”才能容人纳物。所以,“无”是“有”的必要前提,“无”与“有”相互依存、互为利用。老子的“有无”辩证体现在设计中便是黑白、实虚、正负或满和空的对比关系。设计艺术中往往运用空间,空白来强化作品的表现力。例如,运用留白来突出主题是目前平面广告设计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即通过大面积的空白,在有限的画面上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以取得惊人的宁静效果或强化主体的作用,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效应。反之,被塞满了图形或文字的拥挤画面反倒造成了视觉上的困难和记忆上的障碍,不利于留住观者。因此,好的设计必须是有留白的“透气”设计。另外,一个文字或版面编排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字里行间和版面分割空白的处理。如字的行距要比字距大,否则就会产生视觉方向和次序上的混乱。不同类的文字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或空白,以便区分各种字体的特点和作用。这正如构成设计练习中的疏密对比关系,没有疏就难有密的突显,没有虚哪来实的力度?因此,空白作为画面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不亚于色彩、图形和文字。在设计中,要敢于留白。平面设计中的正负形也是“留白”的一种表现方式,常见于标志图形设计中通过正负形的相互依存共构一个完整形体。例如,联邦快递的标志,在看似简单的字母E和X之间包含一个“空白”箭头,其通过含蓄轻快的留白空间间接地传达“积极,迅速”的服务理念。在直接准确地表现出主旨内容的同时引导观者领会标志的信息内涵,从而获得 “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和意境。

老子思想中有无虚实的辩证思想和柔弱胜刚强的内涵实质是统一的。“柔”即为灵活性,“弱”为低姿态,“柔弱”是合乎天道,应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留白或间隔,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是安排节奏的无形指挥棒,通过它的协调组织,才将各构成元素统一在一起,它在画面中带来的讯息和效应往往比实体的构成元素还要丰富和强大。因此,在设计中单纯简洁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好的标志是易记易识的,它具有高度简化明快的视觉语言,需要设计者排除一切非必要的构成要素,反复提炼,以惜墨如金的笔调构成形象,以尽可能简洁的形式表述更丰富的内涵,发挥以一当十甚至当百的视觉传达力量。我们可以看到,在众多的现代标志中,那些以几何形体构成的抽象形态似乎更符合现代人的认识心理,因而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由此,我们更加不可否认“以柔胜刚”这个富有哲理的道家精神实乃艺术创作的最高智慧。

二 下笔如有神:看庄子理想谈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

1 从熟能生巧到技进乎道

庄子认为“序是道的属性之一,任何事物不依循有序的原则就不能长存”。艺术设计之序即是法则、是技。任何艺术创作,技巧是艺术家首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没有娴熟的技术手段、表现形式就无法表现出巧妙的构思与设计。“庖丁解牛”一文正是反映了古人对技术如何达于艺术创作过程的深刻体验,它告诉我们如何“由技入道”,如何通过“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的经验积累和思维转变过程,领悟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艺术创作方法,而最终获得“技进乎道”和“下笔如有神”的境界。然而,艺术的追求不仅只为熟能生巧而停于表面技法的进步与熟练,而是“由技入道”,实现由物质向精神的转化和思维能力的升华。若止于技艺,只是一味地追求技法形式的作品,那么这个作品只有工艺的价值而没有艺术的价值。任何技艺超群之物都应该提升至道的境界。技艺的高深,进乎道,亦出乎道,即内在立足于道,又外在表现于道。因此,对于设计内涵的挖掘和研究尤胜于绚丽神奇的形式和技艺。所谓“物物——太极”,任何事物均有更深一层的东西等待挖掘。艺术设计应当在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点、线、面,黑、白、灰等各种表现手段和技法之后,通过“神遇”超越形式美法则及设计要素等的“技”的束缚,探究其内在的玄机奥秘,最终获得作品更深层意义上的精神内容,到达“道”的深度。这种由技入道,轻技法、重竟境、轻形式、重内容的中国设计艺术即是真正达成了下笔如有神的高超技艺。

2 从无象无形到无言无为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道无形无象,却以抽象潜藏的形式存在;道可知,但并非语言概念和感觉经验所能知的。道是任何艺术创作都必须道循的规律。因此,庄子主张随顺自然的无为态度,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的美就在于它最充足地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并未有意获得什么,却在无形中成就了一切。于是,在这种崇尚“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淡泊自由、浪漫飘渺”的审美情致下,以自然仙境为题材的园林设计应运而生。我国的园林艺术设计大都受到“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在布置经营上,采取山水、建筑、景物相互穿插渗透的组合方式构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自然空间,从而获得一种道家仙境般的自然之美。正如苏州留园的“小蓬莱”即是这种飘遥仙境的体现。而今天日本的园林艺术也是源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无为”思想。日本的园林又称“和式园林”,它以其幽静、深邃、曲折的艺术风格盛名于世。其实,和式园林艺术是中国汉、唐时代形成的家居环艺风格在日本列岛上单独延续至今的结果。它以“原色”即非人工雕逐为审美理念,实则是根植于老子的无为思想。从今天日本园林艺术的优雅风貌中,我们仍可清晰看到“无为”之境的影子,尤其是其中布局方式的起、承、新、合,“枯山水”的拟意等,无不和我国的传统艺术理念如出一辙。所以,我们今天在民居环艺的设计上,应继承并传载“无为”思想,将传统风格与现代化家居结合,打造特有的中式艺术风格的家居建筑。

三 民族化与国际化:老庄思想引领下的完美艺术

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的高等思维创造,始终离不开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随着当代文化多元论的盛行,“民族”的设计被大力提倡,以老庄等传统文化精神表现的现代设计大行其道。承接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艺术创新的源泉,将传统的文化精髓植入设计师的现代思维必将带来设计理念的创新。诸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陈幼坚等人创作的中国水墨画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融入现代表现技法,正是这种创新的成功典范。2011年4月靳埭强在广西艺术学院的“设计教育学术论坛”上,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例,讲述了生活、文化、国家民族等对艺术的影响,并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一对抽象人脸构成的一只蝴蝶。这个如“庄周梦蝶”般的逍遥意境,是他心路的写照,是心灵与艺术的和鸣。靳埭强在讲座中传达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道家“自然无为”的境界、“柔弱虚静”的智慧,在其作品中皆有迹可循。曾经靳埭强为杂志《Communication Arts》设计的Logo——由中国水墨、尺子、铅笔组成的“CA”,其中饱含了丰富的东方哲学思想。将东方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结合是靳埭强的艺术设计一贯追求的。再如,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外形简洁精炼、现代感十足;内含中国古钱,隐喻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与古钱同构的“中”字即指中国银行的名号,这个标志可谓是言简意赅,将东西方文化融合贯通的旷世之作。

靳埭强的这些作品改变了过去“设计国际化”就是“洋化”、“欧化”的观念。他以中国山水画笔墨作为设计元素,登上国际设计的大舞台,向国际友人传达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精髓,那些作品是“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完美统一。这正如曾经在2001年APEC会议上风靡世界的中国唐装,作为中国经典的传统服饰设计,它并没有受到地区的限制,反而以独特的民族文化迷倒了全世界人民,刹时唐装华服迅速流行。唐装,即是中国风,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应用。因此,民族文化未必影响设计国际化,从辩证上讲,民族的即是国际的,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它们这对矛盾体在艺术中得到了统一。

如何培养“下笔如有神”的智慧,如何获得“无声胜有声”的国际化成效,需要我们源源不断地挖掘老庄思想、继承老庄文化。当代的设计师和艺术工作者不仅要研究现代的表现技法和造型元素,更要关注传统中的文化意识和精神内涵;通过发掘老庄智慧来探索艺术设计的出路,创造出更多富含哲思的艺术作品,从而实现艺术设计领域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 古棣:《老子校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

老庄论坛范文3

关键词 南京图书馆 南图阅读节 道德经 老子

分类号 G259.22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7.003

Respect Tao and Value De, Follow the Laws of Nature: Summary of the 7th.Reading Festival of Nanjing Library’s Tao-te Ching Theme Activities

Tian Feng

Abstract The 7th. Reading Festival of Nanjing Library was hosted successfully from April 23th. to May 7th. 2016. This year’s festival took Tao-te Ching as the theme, and mainly contained seven sections: first, academic forum and lecture focusing on Tao-te Ching; second, Taofeng book club; third, Taofeng-cai an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Huifeng book store; forth, the 6th Taofeng Book Award selection; fifth, revealing the outstanding readers of the year 2015 and holding seminars; sixth, knowledge contests for the readers; seventh, publishing digital resources of Jiangsu Children’s Digital Library.

Keywords Nanjing Library. Reading Festival of Nanjing Library. Tao-te Ching. Lao zi.

2016年4月23日至5月7日,南京图书馆(以下简称“南图”)第七届阅读节成功举办。本届阅读节以《老子》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包括:《老子》主题论坛及讲座;陶风读书会;“陶风采――你选书,我买单”签约暨惠风书堂开业仪式;第六届“陶风图书奖”评选活动;公布南图2015年度优秀读者评选结果并召开座谈会;读者知识竞赛,包括《老子》相关文化历史知识以及时政、全民阅读推广方面的相关知识;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系列活动围绕中国古典哲学名著展开,力图带领读者体会玄妙精深的哲思,同时对相关国学知识进行普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 名家讲解,深化主题

4月29日,作为第七届南图阅读节的重头戏:“老子――尊道贵德”主题论坛在南图学术报告厅举行。出席论坛并主讲的三位专家分别是: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小跃,代表作《禅与老庄》;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董平,代表作有《老子研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台湾大学高等人文社科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颜世安,著有《庄子评传》,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老子的自然之道》。论坛由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主任、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徐忆农主持。

论坛首先由南图员工齐诵《老子》中的主要章节,引领听众温习经典。接下来由三位代表目前国内《老子》研究中坚力量的专家从不同视角阐述《老子》精义,并与听众互动问答。董平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老子之“道”与宇宙秩序》,主要就“道”之本体进行了阐发。董教授指出,一方面,“道”是“有”和“无”的统一。“道”把自身本质赋予天下万物,使一切万物皆得其生,皆得其性,这正是“道”的存在方式。“道”本身无意志、无目的、无意图,此为“无为”“自然”。另一方面,“道”本原性地引导并制约了一切万物的自身运动,即呈现为一切万物向其本根的回复。人作为现象序列的一个层面,虽无法克服现象存在意义上的终极解构,却可能实现与道体的同一而达到对于现象的超越,从而实现生命的本原真实与独立自由。

颜世安教授以“道法自然”为主题进行了演说。他指出,“自然”当解为“自有其然”,即万物按照其本性呈现、运作,是动词。“道法自然”实际上是指人要效法这一“自然而然”的特性,即因循自然。天地万物自行演化,其运行十分复杂,超出人的认知能力之上,因而人不能自负,要去除陈见、骄傲自大的心态;可是人人皆有自以为是的习惯,皆受人世事务牵扯,很难回到自然本心。所以“道法自然”又要求人虚静和修身。总体而言,“道法自然”的思想在政治和人生两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含义。

徐小跃馆长最后进行主旨发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何为“道”。《道德经》开篇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命名的“道”绝不是老子所要表达的恒常之道,换言之,恒常之道是不可命名的。徐馆长认为,对老子之“道”的理解可以分时段:首先是无名之道,于天地之先,这是纯粹本体的“道”;再是“道生一”以后的“道”,此时才有了“体”与“用”、“一”与“多”、“无”与“有”种种关系。第二,何为“德”。徐馆长指出,“德者,得也”,“得道之性谓之德”,即“道”与“德”是体用关系。于是《道德经》或可称为“体用经”“无有经”“一多经”。第三,何为“无”。道的存在方式是“无”。“无”是无限性、无规定性,因此“道”是无限的“多”、无限的“有”。懂得“道”的无限性,人类不仅能够保持谦逊之心,而其创造力也将是无限的。第四,何为“自然”。徐馆长充分肯定两位教授的意见,并指出“道法自然”这一命题呼唤的是尊重每一个体的个性,天然的个性就是最好;同时要给予万物个性以充分的尊重,要尊重差异、尊重不同,这就是自由的基础。第五,何为“无为”。“无为”是不妄作,不做有违“道”和“德”之事。具体而言,一是不妄为,二是不要多智多欲,三是不要为一己之私,四是要处下、慈柔、不争。

三位专家的讲授深入浅出,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玄妙之“道”要言不烦地进行了阐释,深湛的学术功力可见一斑。精彩的解说之后,读者就《老子》文本的断句、“道”体的理解以及《老子》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提问。两个半小时的论坛,听众们意犹未尽,皆表示获益匪浅。

4月30日上午九点半至十一点,董平教授继续以《老子之“道”与宇宙秩序》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更为详尽地解读“道”的内涵。董教授的演讲由“人如何认识世界”这一问题引入,指出孩童对事物的认知总是先问“这是什么”,其解答包含着十分复杂的过程,个中关键意味着将对象物通过一个名称的赋予,把名称和对象物联系起来。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外在客观的事物,在人类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这就是“命名”。日常生活中凡是可见的事物,无一不有名称;反之,一个未被命名的东西是不可能进入人类语言的。凡是可被命名的东西,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形态,或有边界、占据空间的,或是具有某种物理特征。由此,董教授导入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道”。《老子》开篇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切可以命名的东西,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其名是人类赋予的,都是有限、不恒久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有限的、变动的世界来源于“常道”。为便于言说,此“道”只能暂且名之曰“道”。其特性是无限、无边界、不可名状等等。现象世界的万事万物处于流动变化中,而“道”永恒不变;万物是“有”,“道”是“无”,“有”生于“无”。“道”是天下万物之母。

在对道体进行简要解释之后,董教授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梳理了《老子》的前三章,并指出《老子》全书的主要思想基本都包括在内。首先,承上说,万物生于道,道也体现于万事万物,无所不在。但是道并不“居功”,所谓“功成而弗居”。第二章揭示了一个相对的价值世界。任何一个个体生命,只要按照道赋予其的自身本性,充分、完整地实行、展现出来,就是“美”。老子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个体事物存在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老子还反对价值歧视,认为不能把相对价值当作绝对价值,这是一种价值偏见,所谓“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老子还描述了现象世界的概要:“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相对的世界,故而提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处事方式。“无为”指不要妄作,要循道而动。老子提倡的态度是“不争”“居下”。第三章是基于这一相对价值世界,针对统治者而发言,集中体现了老子关于政治的核心思想。董教授指出,老子的哲学主体上仍属于政治哲学。所有关于“道”的体悟等等方面,最后都归结于政治统治。董平教授最后总结道,这三章只是《老子》全书的一小部分,但是其中涉及何为道、道与现象世界的关系以及民众、统治者应当分别采取何种处事态度,这些当对今人有启示意义。

2 形式多样,普及常识

通过论坛和讲座,《老子》一书的核心意旨以及阅读门径得到揭示,为阅读节系列活动的展开奠定了理论根基。与此同时,为配合主题论坛的进行,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编印有《国学图书阅读指南》第10期《老子》专题和《国学经典诵读》第3辑《老子》选读。不仅摘录重点章节进行提示,还向读者介绍古今有关《老子》研究的重要著作,方便读者自学。在国学馆举办有《老子》版本展,在馆藏各种有关注释、研究《老子》的著作中,选取自先秦至今具有学术代表性和时代特征的数十种《老子》古籍版本,加以文字介绍,将其展示给来馆读者。一楼展厅则有《老子》插图展,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老子生平及其主要思想”;第二部分“老子故事与《道德经》”。展览面对非专业研究的普通读者,兼顾趣味性。期间有三场《老子》影视片赏析,分别欣赏电影《老子出关》、电视系列片《老子》,意在寓教于乐,增添感性认识。此外,还开设少儿国学讲堂,为7至10岁的小读者讲解《老子》。

4月23、24日下午,在多媒体室举办了两场以“大道无形――《老子》章节诵读讲解”为主题的陶风读书会。读书会主要围绕老子其人其书、《老子》章句选读、体验与互动三部分展开。历史文献部的工作人员为读者讲解了老子生平及其著作《道德经》,使读者了解道家的基本概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经过章节诵读和讲解,读者对《道德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并积极参与互动环节,提出了自己对《道德经》的看法和体会。同一时间,在一楼大厅设有南图读者知识竞赛答题区。竞赛题目主要围绕《老子》相关文化历史知识、时政、全民阅读推广方面的知识。此次竞赛活动有近两百名读者参与,分别来自教师、学生、工人等各行各业。读者表示,答题的过程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对《老子》的成书背景、版本情况、语句的释读以及所蕴含的思想等方面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3 服务社会,引领阅读

作为公共图书馆,如何在帮助提升全民阅读风气的同时,创新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是南图一直思考的问题。本届阅读节期间的一大亮点,就是联合南京市新华书店、南京凤凰国际书城,共同为读者推出“陶风采――你选书,我买单”活动,本着公平、公正、公益的原则,满足广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4月26日,“陶风采――你选书,我买单”签约暨“惠风书堂”开业仪式在南京图书馆举行,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张建康,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平,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显红,省文化厅相关处室负责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南京图书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参加了仪式。徐小跃馆长主持仪式。

韩显红书记与吴小平总经理分别代表南京图书馆和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并交换《“陶风采”阅读活动战略合作协议书》。最后,徐耀新厅长和张建康董事长为“陶风采”签约暨“惠风书堂”开业共同启动水晶球。“陶风采――你选书,我买单”服务项目和“惠风书堂”建设项目是南京图书馆为落实省文化厅“文化惠民,精准服务”要求而推出的两项重要举措。“陶风采”服务的推出,实现了读者借阅与图书出版的同步,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及时性阅读需求,同时也为购书方提供参考。读者可以在南图的惠风书堂、南京市新华书店新街口旗舰店或凤凰国际书城自主选书,通过荐购的方式,在书店现场办理借阅手续,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快速购阅。通过荐购方式借阅的图书借期为30天,到期还至南京图书馆一层还书处或自助还书处即可。“惠风书堂”建设项目是图书馆传统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扩展,它集借阅、购书、休闲于一体,空间开阔,环境雅致,目前在架图书一万七千多册,近六千种,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生活、少儿和计算机四类最新出版的图书。“惠风书堂”与“陶风采”项目的推出,是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方针指引下进行文化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也是南图为早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办馆目标的一项有力举措。

本届阅读节还启动了第六届“陶风图书奖”评选程序。4月23日开始在南京图书馆网站正式公布第六届“陶风图书奖”参评书目,在七楼典藏阅览室设立图书陈列专区供读者阅读,并开通网上投票系统,启动评选程序。“陶风图书奖”的评选宗旨是关注江苏地方出版物、推荐优秀图书特别是国学图书。地域性、学科性是“陶风图书奖”的两大特色,通过对优秀图书的推荐、评选,引导读者关注传统文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月26日,南京图书馆召开了2015年度优秀读者座谈会,这是我馆连续召开的第五次优秀读者座谈会。南京图书馆副馆长王兵,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优秀读者代表进行座谈。优秀读者代表畅谈了在南图读书用书的体会,并就南图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引导和推动全民阅读建言献策。

为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服务,南图移动APP也于阅读节期间正式上线运行。南图移动APP支持安卓、苹果手机及平板等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它包括电子证卡、南图信息、国学导览、图书查询等十五项功能。另外,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也在南图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老庄论坛范文4

现在,要是你问“你读诗么?”对方可能怀疑你遭遇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但如果你“你读书么?”,答案可能是一阵沉默。

我们给了一份问卷给我们的上班族们,他们不少是行业精英,不少大学时期也是书虫级的人物,当我们问你还读书么,一般都敷衍地说:“读”,可是让说出最近一个月读的3到5本书很多人就语塞。或者要在脑子里搜索很久才能得出答案。

我说给张照片吧附在你答卷旁边,大家毅然摆手:不要!显得特没文化,这种主题,露脸就是丢脸。

看来“有文化”也还不是件过时的事,大家普遍觉得不读书还是“挺不好的”。但是,在五光十色的夜店面前,在无所不能的搜索引擎面前,在光怪陆离的网络论坛面前, 在各种只需读图不用识字的杂志面前,读书又算得了什么?!读书,这个活动在和各种当代生活方式的对阵中轻易地败下阵来:和网络相比,它没有互动性;和影像相比,它抽象而费力;和各种摩登的娱乐活动相比,它清寂而古旧。为了迅捷、热闹、,抛弃它,简直眼睛都不用眨!

我们的问卷:

1、你最近一次读书是多久以前?

2、你最近读过的5本书是什么?

3、你为什么不读(或读)?

4、你觉得有什么活动取代了读书吗?

我们收到的答卷:

亚洲冰 房地产业

1、书、一个月看一次;杂志,一直在看

2、《三联生活周刊》、 亦舒的《喜宝》、 《印度墨》,一本房地产的书

3、累,看书费劲

4、没有什么活动能取代读书

娃哈哈 高校行政人员

1、两周前

2、《鬼吹灯》、《爱的艺术》、《杰克维尔奇自传》

3、没时间,没心情。主要是没心情。

4、上网、 看电视、 逛街、 尝试各个新开的餐馆

小鱼 公关经理

1、1个月前

2、《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单身爱之语》、《镜中的男人》

《演员的自我修养》、《积极思考就是力量》

3、忙,特忙

4、升职,越来越多的工作

Phoebe 厂长助理

1、两年前

2、想不起来,可能是大学看的《挪威森林》,其他没印象了

3、看字儿吃力

4、上网解决一切

樵樵

1、一周前

2、《圈子和圈套》、《心理鸡汤》

3、忘了吧

4、不能被取代,但挺难有空闲

酸溜溜 制药师

1、半年前

2、想不起来

3、一翻书就瞌睡

4、上网

coco 电脑制图师

1、昨天

2、《烦恼人生》、《小小说》、《电子游戏》、《艺用解剖》、《生存手册》,都没读完

3、没有那分闲情,我需要实用的信息

4、上网

Rita 广告文案

1、书有半个月吧,杂志两天前

2、《阳光照耀鱼尾狮》、《汽车杂志》、《花溪》、《城市画报》、《行走中国》

3、好像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地点可以捧本书慢慢读的啊

4、上网聊天和看碟片

斯斯 电台DJ

1、好像一直在读吧,但是慢。有时候一天2,3页就看不下去了

2、《不生病的智慧》、《素年锦时》、《庄子心解》

3、心理装的事儿太多

4、没有吧但占用了一些可以读书的时间

梦鸟不惊 银行职员

1、上周

2、《致女儿书》、高木直子的绘本

3、不想读的时候有这种感觉:自己的事都塞满了,没心情听别人的喜怒哀乐

4、我主要是看碟

读书,无法被取代!

要么不读,要么读也是读畅销书和实用类图书。

如果不能带来升职,加薪,找个金龟婿,读它干嘛?

如果不能去眼袋,平皱纹,缩腹部,读它干嘛?

冲着这些读书?为了技术和知识?不,我想更多是为了智慧,态度,生活的想象力。说个不恰当的比喻,也许你读了10本关于职场法则的技术类书籍,或许一年工资增长了500元,但也许你只读了一本哲学书,就从根本上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或者你读了某个名人的传记才突然明白了这种麻木的状态是多么糟,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只能在妥协和忍耐中过活。书籍不能被取代就是这个原因。知识和信息可以被各种媒体承载,但传播思想依然是由书在承载着(当然也不排除少量网络媒体有这样的功能),网络固然有民主、互动性强的好处,因为民主也就造成了它不能拒绝低劣,原有的好坏标准在一个可以任意涂抹、话语狂欢的平台上被彻底消解了。现在很多人读于丹,不管它地不地道,至少说明大家也在慢慢体悟――那就是决定人生如何的是态度而不是手段,而在这之前,大部分人会觉得老庄比《快速升职50招》有用吗?所以,最有用的东西有时候恰恰是那些最不“实用”的东西。你觉得它“虚”,于是不读,就错过很多好事了。

或者你特忙,所以不读书。但你得读,读了你才有思考,你才知道你为了什么忙,你忙得值不值?千万要防止成了那样一种不读书的“万事通。”有知识,没智慧,有技术,没态度。

大家都在读什么

全国最新非小说畅销书排行榜

1货币战争 宋鸿兵

2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

3家有妙招(附赠超大容量DVD光盘) 耿晓娟

4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

5国医健康绝学系列(七)-求医不如求已(2) 中里巴人

6品三国(下) 易中天

7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南仁淑

8求医不如求己 中里巴人

9品三国(上) 易中天

10 明朝那些事儿(肆) 当年明月

11人体经络使用手册萧言生

12 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全二册)钱文忠

13 庸作品-绝对小孩庸

14 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易中天

15 新编家常菜谱 王作生

16 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

17 你在为谁工作: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优秀员工思维理念 陈凯元

18 炒股就这几招(绝招篇)(附光盘) 李幛

19 现代人家常菜精选1288例

20 赢在中国:马云点评创业

全国最新畅销小说排行榜

1 素年锦时安妮宝贝

2 色・戒张爱玲

3 最小说(2007年11月号 第十三辑) 郭敬明

4 盗墓笔记(叁)南派三叔

5 悲伤逆流成河郭敬明

6 鬼吹灯II之二-南海归墟天下霸唱

7 狼图腾姜戎

8 甜酸饶雪漫

9 市长秘书王晓方

10山楂树之恋艾米

11圈子圈套3(终局篇)王强

12ONE(第一期):撞撞爱(2007试飞本) 小妮子

13巴别塔之犬卡罗琳?帕克丝特 22

14我叫刘跃进刘震云25

15士兵突击兰晓龙32

16风声(《暗算》第二部) 麦家23

17鬼吹灯II之一黄皮子坟 天下霸唱26.8

18驻京办主任(一)王晓方22

老庄论坛范文5

原始岩画与中国书法暗合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最高境界。张岱年先生说过:“由宇宙论到人生论,第一步便是天人关系论。”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也曾说过:“此一观念是整个中国文化思想之归宿处”“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的贡献”。原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人化”倾向,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注入、渗透到自然对象中去,以期它和人的愿望和意志相一致。因此,一方面,自然万物的客观规律在不断的获得过程中成为日常生活和劳动的指导性原则;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原始人类的情感和愿望的具体体现。原始人类把天体的运动,天象的变化和自然季节的转换,万物的繁殖兴衰相联系,把人的生存方式、愿望和情感与自然万物相联系,并从其中抽象出了原始的自然宇宙观。这种原始自然宇宙观决定了先民们最初的岩画造型。原始人类在岩画中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万事万物和谐相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拜与征服并行不悖。可以说,“在漫漫历史的艰辛跋涉中,他们终于在自己的创造物上看到了自己的形象、意志和情感。”

“天人合一”是书法艺术的一种高境界,这似乎很抽象。具体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中,它涉及到许多内容。从微观上讲,诸如点画、结构、章法、布局;诸如用笔、用墨、用纸、用砚、用印;诸如轻重、疾涩、浓淡、藏露、欹正、曲直、方圆、衄挫等等,诸多方面达到和谐一致,谈何容易。从宏观上看,起作用的其实是两个矛盾方面的和谐统一:一个是线条与结构,一个是黑与白。点划、用笔、用墨等,实际都是构成线条的运动轨迹。而字的结体、篇章布局等在宏观上组成结构。于是,线条要运动,或疾或缓、或轻或重,都要受到结构的制约,“从形式上讲,文字的元件是线和点,这些线条和点不论如何变化多端,都始终是受制约于文字的一个组合体,并不能任意地‘抽象’。”章法亦如此。而结构也在一定条件下规范和引导线条的运动。如此达到和谐。另外,黑与白构成整个作品的视觉效果,这两个矛盾方面的和谐统一,也是体现中国哲学阴阳之理、“天人合一”的重要内容。赵绪成在评价已逝当代草书大家林散之先生时说:“‘林草’之气力……是禀太极元气推动天体星球运行之大气大力,长气长力,绵气绵力,活气活力。这种气力的获得是通过气沉丹田,悬腕、悬肘、悬臂,运腰之绵活力完成的;是通过正确处理滞涩求畅,引力与张力的巨大对抗,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如磁场电极相斥相吸之力完成的;是根据古代书论‘泥潭行车’‘如折钗股’和现代艺论‘磁性’‘性感’之说完成的。这是一种巨大无穷的太极之力,也是生活的源起之力。林先生依阴阳之理,计白当黑,计虚应实。其书黑处实见活力,白处空灵见精神;黑处如云中山,白处似山中云,相应成佳趣。”这可以作为前述“天人合一”的具体阐释。原始岩画与中国书法,都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建构起来的审美意识系统,它们来源于自然,尊重自然,表现自然,都表现了天之“道”,是“天人合一”观念观照下的最本质的表达。

二、“回返本真”——原始岩画对书法的启示

当前书法艺术在方向、标准、技法等问题上争论不休,所谓的“锥划沙”“屋漏痕”“折钗股”等问题令人费解的,书法领域仿佛失去方向,彷徨并苦苦的挣扎。而早已存在的原始岩画艺术,则为书法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原始岩画具有非功利性和本真,无论是服务巫术、媚神娱人,还是记事表情、传递信息,原始岩画的作者都表现出了一种原始的野性、开放性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而这种精神是艺术的灵魂所在。“回返本真”,也就是艺术中的返回步伐,是海德格尔最早提出的一道思想命题。他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蓄势待发的新思想若要突破旧的形而上学表象性思维方式的禁锢,就必须实现“转向”和“回行”。但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重演”,而是原始的“占有”,或按胡塞尔的说法,是“回到事物自身”,而“事物本身”“自在之物”是难以接近的,因为事物本身具有自身幽闭、不可穿透的性质。犹如一块坚石,你无法穿透它,即使你砸碎石头,其碎块也显示不出任何内在的东西。

中国书法艺术如何“回返本真”,回到哪里?我们认为,书法的回返本真首先是要回到传统,回到古典,回到书法“本身”。日本著名书法家村上三岛先生生前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不管科学如何发达,即使已经可以到月球去了,即使在如今电脑已经能够代替人类的脑力和劳力的时代,只要是学习书法的话,就必须学习千数百年前已故的王羲之的书法……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王羲之是接近原始人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当然,这里仍有一个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继承是在创新前提下的继承;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有人把回返传统与现代性对立起来看,其实二者并不矛盾。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前进的,回返不是回到原点,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当我们在循环往复地回到传统的过程中,终究会在传统与现代的连接上找到它的聚焦点。米芾、王铎都是重视传统的典型,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书风的时代感。赵朴初先生曾在谈到林散之书法时曾讲得很透彻:“先生浸汉魏碑版及唐《麓山寺碑》,以之入草,沉郁顿挫,变起伏于锋杪,寓衄挫于豪端,力足神完。其精品不让前贤,或有过之。先生尝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谓出新意根于法度,弃法度而言出新,非所谓出新也,二者不可偏废。”。启功先生则讲得更风趣:“入古出新是出之自然,不是有意求新。只有多临帖,临好帖,到后来你想写得和古人一样也不可能了。

老庄论坛范文6

关键词: 当代人类的危机 中华传统文化 救赎性价值

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生存的双重危机,那就是自然环境危机和精神环境危机。自然环境危机很明显地体现为“危及生命性”的“生态破坏”,精神环境危机很明显地体现为“近乎整体性”的“道德沉沦”。这意味着当代人类必然要陷入难以逃避的毁灭性灾难之中,那些触目惊心的由于“生态破坏”和“道德沉沦”所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已有力地证明了事实就是如此。于是,“人类的拯救”便毋庸置疑地成为当代最重大的一个课题。在本质性地剖析当代人类的灾难形成原因之后,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当代人类的救赎力量已成为很多对人类命运充满终极关怀的思想者的共识。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救赎性体现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当今时代人类的救赎力量不仅在理论界成为高昂的唱响曲,而且在实践领域成为蓬勃的雨后春笋。更本质的是,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领域,中华传统文化的高调亮相都被证明了其作为当今时代人类救赎力量的正确性。

在中国的理论界,无论是鼎鼎有名的大思想家们,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思想者,在他们公开的声音中,只要是谈到当今人类的救赎问题的,都显示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关注到了人文。这不仅由于当代社会人文的缺失,而且由于当代社会在人文缺失后的损失,进而显示出人文对当代社会的救赎作用。那么,蕴含着高度人文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便自然而然地作为焦点进入对人类充满终极关怀的思想者的视野。通过当代救世性论文或论著显示,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救赎性力量已经成为其中热点。

其实,西方的理论界,也显示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青睐。可以说,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哲学家。而让海德格尔声名鹊起的就是他在审视时代悲剧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重新界定。海德格尔对“存在”的重新界定其实是在诠释万物的一种关系――在本性语言的召唤下,人的世界与以天、地、人、神为代表的万物达到相互映射对方的一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存在本身显现了出来,世界世界化、物物化。这种关系否定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人对它者霸权”式的分裂型关系,肯定了万物之间“相互成全”式的和谐型关系。很明显,这种否定与肯定其实是对时代病症的把脉与开药。当然显示出了明显的时代救赎性。需要说明的是,海德格尔本人对老子思想有极大兴趣,海德格尔与老庄思想存在某种交流被当今一些著名学者,如张祥龙和曹街京等肯定。老子认为,“道”内在于万物之中,道与万物之间是一种相互规定对方的生育关系。这不正是海德格尔的“天、地、人、神之间的关系”吗?海氏由于“存在”这一哲学思想而声名鹊起,成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哲学家,以及海氏的“存在”与老子的“道”的契合,究其实质而言,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当今时代的救赎力量已进入西方理论界的意识流中。

在实践领域,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以论坛形式走进中国的大江南北,以夏冬令营的形式吸引了无以数计的莘莘学子,以演讲形式激发了许许多多中华儿女的热情,以举办各种礼节仪式的形式震撼了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心灵……更令人欣慰的是,举办方的角色既有官方又有民间,既有团体又有个人。而且,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团体还是个人都是出于自觉。由于自觉而尽心,由于尽心而成功。这种在实践领域所显现出来的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代救赎性的体现。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在当今时代得到如此强烈的回应,是因为当今时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需求――当今时代的救赎力量。正如所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二、救赎性的本质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境界

中华传统文化何以能够作为当代人类的救赎力量,这是由当代人类的灾难形成原因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决定的。无论是当代人类的灾难形成原因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都是人性某个层面的体现,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存在境界的折射。

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一书中说道,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对其所做的事情有一种觉解,这种觉解使人所做的事情对于其具有了一定意义。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各种各样的意义,各种各样的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相同的事情由不同的人做,便会有不同觉解,从而具有了不同意义,便也构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它们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冯友兰先生认为,一个人做事,如果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风俗,而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他的动机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事对于他有功利意义。这样,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一个人意识到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从而使他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他所做的事便具有了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一个人意识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是宇宙的一员,从而使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天地境界。

非常明显,当代人类的人生境界在主流上表现为功利境界。正是这种功利境界使当代人类面临危机、陷入灾难。因为在功利境界的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在做事时,是围绕自己的利益展开的。这必然导致人的主客二元论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外在的一切是自己支配、征服的对象。如此,人与其周遭的一切,自然、社会、他人的敌对分裂便也自然而然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作为对象征服从而使人类面临生存的危机便也再正常不过了。其实,西方者也表现出同样的思想。比较焦点的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工具理性。马克斯・韦伯指出资本主义对财富的狂热追逐和对效率的热烈推崇必然导致工具理性的主宰性地位,工具理性关注的是理性的技术化、功利化、实用化。显然,西方者与冯友兰先生在思想上具有沟通性。西方者所批判的工具理性在本质上就是冯友兰先生所提出的功利境界。

既然当代人类的功利境界导致了当代人类的危机,那么,拯救当代人类就需要把当代人类从功利境界中超。然而,超之后进入人的其他何种境界呢?自然境界,由于其是功利境界前的人的非觉解状态下的境界,显然不能够成为答案。道德境界――觉解到自己与社会的不可割裂而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天地境界――觉解到自己与宇宙的不可割裂而为宇宙的利益做事。显然,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性、和谐性,这与功利境界的自我性、敌对性是截然不同的,其导致的结果与功利境界所导致的结果必定是截然不同的。非常明确,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是对功利境界的颠覆,也是对功利境界所导致人类灾难的拯救诉求。所以,把当代人类从功利境界中超使其进入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是拯救当代人类危机的当务之急。

观古今中外,最能体现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儒、道、释。儒家讲“仁”。孔子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思想,含蕴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和谐的关系;道家曰“道”。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体现了无私大惠的精神,含蕴了人与万物之间融溶和谐的关系;释家言“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体现了无分别的平等普爱情怀,含蕴了整个宇宙的大和谐关系。十分了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脉是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极致体现。

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对人类充满终极关怀的当代思想者的关注焦点,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正是对导致当代人类危机的功利境界的对治。于是,中华传统文化便也不可推卸地担当起当代人类的救赎之责。

三、情感作用下的理性内蕴与境界升华

在对当代人类的危机与拯救的探究中,中华传统文化,由于其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本质,作为救赎的力量已经被十分了然地凸显出来,关键是如何把当代人从功利境界中超,使其进入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在实质上,这是个如何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

从人学的角度而言,人是情感和理性的统一体。当情感与理性的和合持久为一种稳定的自然而然的状态时便达成了一种境界。其中,情感作为力量,理性作为智慧。而从经验的角度而言,情感较理性具有优先性。一旦对什么产生了情感,便会在情感力的促使下主动认知什么。所以,欲使当代人类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而进入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便需要首先激发当代人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进而在情感力的作用下主动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和理性内蕴能够和合持久为一种稳定的自然而然的状态时,当代人类便也进入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中,颇多自觉者正是立足于人学,从情感到理性到境界,走出了一条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如陈大惠等举办的传统文化论坛、蔡礼旭等举办的传统文化讲座、寂静法师等举办的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当人类面临生存的危机时,对人类充满终极关怀的思想者们努力为人类寻求一条出路。在思索与探究下,出路显现出来,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而且,从人学的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一条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已经被成功地走出来,那就是情感作用下的理性内蕴和境界升华。

参考文献:

[1]冯友兰.新原人[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7.

上一篇赢在行动

下一篇启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