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综合研判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级综合研判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级综合研判报告

村级综合研判报告范文1

XXX位于西5公里,距离县城65公里。村委会干部5人,驻村工作队5人,全村有党员9名,其中正式党员9名,预备党员3人。

一、以强化自身建设为根本,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能力。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党建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建立以村第一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以第一书记、支部书记主抓,支委全力配合,共同开展好党建工作,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推动形成领导示范、以上率下的良好局面。

夯实基层基础,建强基层组织。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党建力量。按照1:3的比例,储备培养村级组织骨干9人,及时进行跟踪培养;持续抓好村“两委”干部队伍培训工作,通过参加地、市培训班、视联网培训等多渠道开展培训和轮训工作,培养村级工作“明白人”,目前村干部已经实现全部轮训一遍。二是积极拓宽发展渠道,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严格执行“20103”工作机制,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储备入党申请15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发展党员转为预备党员3人;三是落实培养责任。村“两委”、工作队成员与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谈心谈话跟踪掌握情况,组织培养对象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并分配一定任务,强化实践锻炼,通过培养联系村干部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努力做好群众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确保培训效果。一是摸清底数,夯实任务目标。建立15-45周岁人员总台账,确保应学尽学。二是健全机构完善制度。确定2名跟班辅导员,1名由“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担任,1名由学校教师兼任,做好夜校学习全程跟班管理辅导。三是分类施教,注重实效。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划分培训班次,确保不漏户不漏人,每周开展测试,并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判,及时调整学习方案,确保培训实效。

凝心聚力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今年新建冲水式厕所1处,新建临时垃圾堆放点1处,放置大型垃圾箱12个;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安装改造路灯12个;绿化村委会广场及院内,安装供水软管1公里,建设围栏1公里,种植树苗1400余棵;美化院墙装饰“村民大舞台”1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依托为民办实事经费,提高村民幸福感。以“访惠聚”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两个全覆盖”干部等为载体,通过走村入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特别是“三苗工程”开展以来,办了一批惠及群众的实事好事,累计种植树苗540余棵,发放菜苗2000余株,发放鸡苗410只;组织开展 “春节”、“纳吾孜节”、“七一”“爱心义诊”、“知识竞赛”等各类文化活动10次,累积参加人数624人,慰问群众35户;解决村中9户家庭经济困难和单亲家庭冬季燃煤问题,2吨/家;定居牧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村级综合研判报告范文2

(一)社会矛盾纠纷依然突出

绥安镇是漳浦的县城区所在地,全镇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辖有33个社区(村)和4个镇办场,总人口16.6万人,常住人口10.9万人,流动人口约5.7万人。近年来,因县城大建设、项目大引进,征地大拆迁引发矛盾纠纷问题突出,社会维稳任务十分艰巨。

(二)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集市贸易增多,流动人口、闲散人员也随之增加,由此滋生了大量不稳定因素。随着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绥安镇的治安防范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导致社会防范工作仍存在死角,抢劫、抢夺、入室盗窃、机动车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多发,故意伤害、打架斗殴、贩吸毒等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也较高。部分村级工作责任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流于形式,治安防控体系尚不完备,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手段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积极引导群众用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造成在旧城拆迁改造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积累多,非正常上访,时有发生。2011年绥安地区发生“八类”案件81件,发生“两抢一盗”案件1073件。这些突出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稳定,严重影响绥安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综治工作机制还不健全

工作队在滚动排查中发现,绥安镇部分社区(村)调委会、治保会人员配备不齐,基层综治队伍管理尚不规范,基层综治干部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综治维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的基本做法

因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八类”案件及“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案件多发,绥安镇被漳州市政法委列为挂牌重点整治乡镇。根据县综治委的部署和安排,县派驻绥安镇重点整治工作队于2012年4月进驻绥安镇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活动。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县综治委成立了以县法院翁麦展院长为队长的县派驻绥安镇重点整治工作队,绥安镇成立了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为整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领导保障和组织保障。绥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工作队的工作,一次性拨付专项整治经费人民币10万元,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整治期间,漳州市政法委副书记陈青树、漳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晓明多次莅临检查指导。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1、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实施方案。工作队进驻后马上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及时制定“打击、管控、建制、预防、教育”五管齐下的《绥安镇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组织分工和时间安排,绥安镇制定开展深化“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广泛开展宣传发动,浓厚整治氛围。一是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车,反复向群众讲明县委的部署和决心;二是采取请进来和入村去的方式开展宣传发动。及时召开绥安镇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工作队分组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整治期间工作队共编发工作简报8期,有力地宣传了整治工作成果。

(三)管控结合,打防并举

工作队分组进入社区(村)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和群众反映,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突出的治安乱点和治安问题,查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深入刑事案件高发地区、治安复杂的村居社区、城乡结合部、“城中城”、特种行业、特殊群体及重点企业等进行滚动排查,及时了解和掌握了绥安地区有关治安形势、动态及隐患。之后,工作队利用政法部门专业工作优势,发挥基层组织群众工作优势 ,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打击、防控和整治活动:

1、强化对重点路段的巡查管控。一方面结合公安警务改革,加大对绥安地区的路面、路段的治安巡查防控力度。绥安派出所实行“三警合一”,综合用警,通过整合警务职能、下发交通管理职权,使绥安派出所既管路面,又管社区,形成打、防、管、控、巡“一肩挑”的工作格局,形成“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巡区综合执法、责任区基础到人”的用警模式。推行“二人一组、三组一队”的警务工作模式,并实行六个警组“六班五运转”全天候勤务模式。另一方面,结合全县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及交通整治工作,及时纠正和制裁交通违法行为7579人次,8月份以来共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治安处罚234人,刑事拘留13人,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强化对公共场所的治安防控。工作队着力完善公共场所治安防控体系,提升治安防范能力和水平,共投资两万多元在镇区完善和安装电子眼监控5个,深入富丽小区、绥安中学、网吧等,对物业管理、治安巡逻、防盗监控设施等进行突击检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监控设施不全或损害及治安巡逻留有死角,网吧存在未成年人违规上网、没有实名上网等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特别是针对漳浦县医院摩托车、病人财物被盗案件多发等突出问题,工作队将其列入整治重点区域,协调多方整合力量,强化县医院车辆管理、门岗设置、监控设施建设等措施,采用由物业公司承包进行管理停车场以及院内治安秩序管理的方法,在县医院门口设立门岗,并帮助医院健全相关保安巡逻、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协调处理、情况报告等长效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展集中整治以来,漳浦县医院内摩托车被盗案件仅发生4起,患者财物被盗案件仅发生2件,日均发案为0.028起,下降了97%,患者安全感普遍增强。

3、强化对“八类”及“两抢一盗”的打击力度。整治期间,绥安派出所共抓捕“八类”案件犯罪嫌疑人42人、“两抢一盗”案件犯罪嫌疑人107人,县法院共判处“八类”及“两抢一盗”案件106件,从重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9件12人,5年以上有期徒刑21件21人。

4、开展外来人口排查登记工作。工作队进驻以来,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并结合辖区实际进行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常态管理和集中整治工作。截止今年11月,全镇共登记暂住人口21454人,登记租赁房屋2095户,各社区(村)完成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站建设,健全了绥安地区外来人口管理机制,有力消除了违生、入户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隐患。

5、开展特殊重点人群帮教工作。一是开展特殊人群管理教育活动。工作队对绥安镇71名社区矫正对象及需要重点管控的刑释解教人员集中进行法制和公共道德教育。二是开展校园法制教育讲座。工作队到漳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交通安全”法制讲座,受教育学生人数达4000人。三是有效督促网上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经工作队入户规劝动员,已有2名逃犯到案自首,并追捕逃犯10名。

(四)固本强基,完善机制

工作队在开展重点整治工作的同时,着力完善机制夯实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重点整治成果。

1、多措并举,规范村级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利用今年换届选举之机更换配全配强治保会、调委会人员,共调整充实“两会”人员21名。同时,进一步加强“两会”装备设施,确保开展工作相应的经费保障。

2、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综治干部业务水平。为提高村级综治维稳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队于9月间对绥安镇换届后的新任村级综治协管员等基层综治干部共100多人进行了集中培训,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综治维稳能力。

3、建立完善制度,夯实村级综治维稳工作基础。工作队统一规范绥安辖区村级调解、治保、综治各项制度,共帮助村级完善和建立7项综治维稳工作制度。一是帮助村级建立台帐管理机制,对辖区中各类重点人员、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进行分类,逐一进行登记造册;二是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预防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基层维稳队伍的选任、考核、培训和管理制度,使基层维稳队伍业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洞察社情民意能力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得到实质提升。

三、重点整治工作所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体会

(一)主要成效

8个月来,工作队在县综治委以及绥安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配合、支持下,采取突出重点、打防并举,源头治理、强化管控,完善制度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绥安镇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强化。通过整治,绥安镇治保会、调委会建设得到强化,综治维稳制度得到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规范,基层综治干部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破案率上升。通过整治,绥安派出所有力提升打击现行犯罪能力,初步遏制“八类”及“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多发的态势,“八类”及“两抢一盗”等多发财案件发案率和破案率呈现“一降一升”的良好态势,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2012年1-11月绥安地区发生“八类”案件4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件,下降了34.4%;2012年1-11月“八类”案件破案数30件,破案率为75%,与去年同期相比破案率上升了35.7%。2012年1-11月绥安地区发生“两抢一盗”等多发财案件84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77件,下降31 %;2012年1-11月“两抢一盗”等多发财案件破案数98件,破案率为11.7%,与去年同期相比破案率上升了4%。三是绥安镇社会保持安定稳定。通过整治,绥安镇突出治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综治维稳工作得到强化,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绥安镇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两抢一盗”案件破案率仍有待提升。虽然“两抢一盗”案件发案得到较大程度的遏制,“八类”案件破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但“两抢一盗”案件破案率提升幅度仅为4%,仍有很大空间可以努力。二是村级基层综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少数村委会综治机构人员都是兼职人员,一些工作措施和相关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人浮于事。三是基层综治经费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由于镇村财力有限,基层社会管理综治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制约了基层社会管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经验体会

村级综合研判报告范文3

大力推进卫生应急办事机构建设。县卫生局明确专门科室专人负责卫生应急日常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是参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必须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或明确专门科室(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镇中心卫生院也要明确专门科室(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在全县形成上下对口、分级负责、信息畅通、指挥有力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修订完善卫生应急预案

“一案三制”是卫生应急工作的核心内容,“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共同构成应急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县2008年以前下发的卫生应急预案进行全面梳理,重新制(修)订印发一批应急预案,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卫生应急工作实际。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和动态管理工作,着力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预案之间的协调性,为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提供有效指导,真正做到应对有策。继续巩固和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演练,协调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防控措施。

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

继续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网络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突发急性传染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缺课监测、药房用药监测、传染病医院监测等,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继续加强人禽流感、非典和鼠疫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监测点能力建设。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研判机制,提高风险监测、识别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完善县、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建设县、乡信息报告网络。依法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加强对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对迟报、漏报甚至瞒、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切实做好卫生应急各项准备工作

(一)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应急准备。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是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卫生监督所要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负责做好全县传染病、餐饮业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及医疗机构、母婴保健等卫生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调查辖区内较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违法行为,提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建议。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处置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加强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开展对相关应急事件责任单位的经常性卫生监督,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消除隐患,防范该类事件的再发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制定相关卫生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和演练,配备和完善应急处置仪器设备,保证应急处置工作正常开展。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准备。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镇卫生院防保机构。明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卫生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添置相关仪器设备,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各镇卫生院防保所建设,调整防保所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提高其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疾控中心要主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并保证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并按规定的报告时限及时报告。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及消杀器械、个人卫生防护等物资的储备。

(三)医疗救治体系应急准备。整合乡镇急救资源,健全以市急救中心、县级急救医疗站、乡镇急救医疗点和相关医院组成的急救医疗网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急救医疗圈”,提高基层急救能力和水平。增加县二级医院急诊科医疗急救设备,培训急救专业人员,将各医疗单位急诊科(室)纳入全县急诊急救系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接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承担伤病员现场急救和转运。改善县人民医院感染病区的条件,规范传染病病人的收治,严格院内传染病转运,不发生院内感染。逐步改善农村乡镇卫生院抢救室设施条件,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充实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和鼓励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有关医疗机构要保持和完善发热门诊等传染病隔离诊疗设施,并做好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各级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患者医疗救治和报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建立医疗救治档案,配备必要的抗菌、解毒药品和抢救设备,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技术力量,全力以赴救治病人,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健康损害。

五、全力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其它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学决策,果断处置,千方百计救治伤病人员,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全力减少生命和健康损失。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分析研判通报机制,力争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置,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以及信息、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主管领导要关注疫情、舆情报告,全面履行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认真做好重大活动(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六、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及演练,提高应对应急工作水平

按照省市部署,结合《2011-2015年省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在全县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以“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活动以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以卫生应急管理及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急救)等专业机构应急人员为重点,以卫生应急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为内容,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活动要力争围绕每一个卫生应急预案等开展培训演练,达到熟悉预案、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的。根据全县实际情况,培训内容侧重于相关行政法律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以疫情处理、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院前急救等为主要内容。围绕培训内容,适时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巩固培训质量和效果。确定演练科目,制订演练评价标准(分别制订后汇总)。演练结束,认真总结点评,积累经验,并及时反馈相关单位,对存在问题予以整改,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工作水平。

村级综合研判报告范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民、惠民、富民、便民为宗旨,围绕“强化基础、关注民生,促进工作、理顺关系,锻炼干部、提升素质”的总要求,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镇村并举,条块联动,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努力通过这一工作模式,把工作定位在现有管理服务触角的延伸、力量的整合和对村级调解组织职能职责的补充上,理情绪、理体制、理思路,优化“大调解”服务机制,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以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网格化管理”。

力争达到三项总体要求:

(1)社会管理服务触角有效延伸。在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家庭,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实现社会管理服务全面有效覆盖。

(2)社会管理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以统筹的理念,整合各方资源,使基层问题依靠各级力量和各种资源协同解决,实现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不断优化社会管理和人民调解资源配置。

(3)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依托管理网格和服务团队,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平台,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

力争实现“五项”工作目标:

(1)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建立健全市、乡镇(街道)、村(居)、队(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联动”网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新机制。

(2)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发现、收集和上报,获取不稳定因素的能力有效增强,不发生因信息掌握不及时而造成事态扩大。

(3)管理服务更加到位。构建以律师、公证、乡镇(街道)、村(居)、队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推行包网负责、责任到格的社会联动调解机制,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与网格内群众之间形成便民式的“绿色通道”。

(4)矛盾化解更加有力。市、乡镇(街道)、村(居)队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市终结。

(5)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服务团队,干部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现重心下移、服务前移,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主要任务

1、网格化管理。以尊重传统、着眼发展、便于管理为原则,本着有利于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延伸,有利于理顺管理运作机制,调整完善现有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工作格局。(1)科学划分管理服务网格。一般以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充分考虑行政村分布、人口数量、产业特点、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等情况,划分管理服务网格,一般以500-1000户农户为一网格。东塔镇试点共划分为4个网格。(2)创新人民调解组织设置形式。结合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扩大覆盖的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设置形式,逐步建立以村调委会为核心,产业链、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调解组织为依托、区域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基层调解组织体系。(3)合理确定调解员联户规模。根据网格划分和调解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完善调解员联系群众制度。各行政村每名调解员一般联系100-200户群众,每名调解信息员联系50-100户群众。

2、组团式服务。根据司法行政系统资源的实际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网格内的产业特点和群众对法律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合理组建每个网格的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人员的优势和作用。(1)选优配强管理服务人员。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建立由司法行政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和东塔镇调处中心、村(居)、队调解员、调解信息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使团队成员更具多元化、专业性,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每个服务团队一般为3-5人左右,设正副组长。(2)明确团队人员工作职责。每个服务团队对所联系网格内的群众要开展经常性走访,通过日常联系、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通过入户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推动政策法规有效落实;通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深入开展服务团队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通过开展组团式服务、主题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全面掌握群众基本情况,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性。服务团队成员在具体工作中,当好“六大员”:一是农户信息采集员。要结合“四民”宗旨,上门采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主要社会关系等法律需求信息,为每位农户建立信息档案。二是普法教育宣传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适时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公民道德、科学文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三是矛盾纠纷调解员。对群众之间的各种矛盾及时进行劝说、调解,把不安定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重大不安定因素,要及时上报,并协助上级迅速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四是为民办事服务员。网格团队人员要接受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法律服务内容。各类法律文书,为符合条件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五是和谐建设监督员。深入开展自我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违法等各类不和谐行为,对构成违法犯罪的,要及时上报,切实承担公民道德监督义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六是人民调解信息员。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情况和社会舆论,对一些不安定因素和个案苗头,能够解决的就地解决,难以处理的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防患于未然。

3、信息化运作。(1)积极搭建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程序规范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服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利用现有的局域网和数据库,以一条短信调解为基础,建成一个综合性、集成式、互动式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管理高效、服务有序的目标。拓展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采集、数据统计、短信互动、网上办事、情况查询、工作交流等功能,促进信息管理平台与电子政务对接,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平台的日常管理。要建立信息员队伍,落实专人做好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注重信息的采集更新,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确保重要基础信息的绝对安全。(2)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整合提升现有调解组织及服务团队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制度,建立健全规范有序、高效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定期走访和交流制度。采取集中上门走访、电话联系、蹲点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联系服务活动,其中,各服务团队每月一般要对网格内重点户、困难户集中走访1次,各团队成员每年一般上门走访群众不少于4次,并定期召开走访情况交流会,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民情民意研判和分层分类解决问题制度。规范问题处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分层分类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和诉求,并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等,集中梳理、分析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对于基层群众反映的、乡镇一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共同分析研判、上下联动、左右互动予以解决。建立服务情况报告和反馈制度。及时汇总梳理管理服务的有关情况,落实专人加强对问题处理的全程跟踪和参与,并限期做好处理反馈和说服解释工作,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

四、实施步骤

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2011年4月1日—4月20日)

(1)深入各村、社区专题调研基层基础工作,并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2)成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机构。

(3)制定实施方案和分层分类处理矛盾问题的工作流程、联动机制等。

(4)摸清调解组织状况,合理划分网格,科学组建服务团队。

(5)统一印制管理服务团队联系卡、有关宣传资料等。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日—6月20日)

(1)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举办服务团队人员业务培训班,明确服务团队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

(2)开展一次大规模、全范围的上门走访活动。全体服务团队人员深入对应网格的每户家庭,充分发挥“六大员”作用,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向农户赠送一份法制宣传实物,填写一张农户调查表,公开一份服务承诺书,提供一份法律服务指南,公布一张服务联系卡,推行一条短信调解。对于走访中能答复或解决的问题,即时答复、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登记在册,限期答复或解决。

(3)各网格组集中梳理走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意见、建议和要求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分类汇总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把各组所掌握的信息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及矛盾问题化解、反馈情况全部录入网格化管理系统,并坚持及时更新信息动态。

(4)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网格组上报的矛盾问题,按联动机制分层分类落实责任人限期进行解决,并且加强跟踪和督促。

(5)对已经解决落实的矛盾问题和意见建议,由网格组长负责及时向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作反馈,并按一档一册要求进行归档。

第三阶段:健全提高阶段(2011年6月20日后)

(1)排查各运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查漏补缺,完善提高。

(2)完善健全定期走访、信息反馈、分析研判、工作例会、矛盾化解、考核督查、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长效机制。

(3)对每个格上的工作进行梳理,认真总结评估,以便在全市逐步推广。

五、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是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主要目的是使平安工作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群众,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各乡镇及各服务团成员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宣传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抓好人民调解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及早谋划,主动对接。各级调委会要统一思想,精心组织,重在落实,切实把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村级综合研判报告范文5

一、抓机制,明责任,全面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

1、完善维稳协调机制。在充实加强综治工作中心力量的同时,注重全镇的社情民意和矛盾纠纷的信息汇集、排查分析、分流交办、检查督查等环节。整合镇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力量,围绕维稳工作,定期召开维稳协调工作会议,通过渠道矛盾纠纷,重点对象和民生热点信息的汇集,有效确保了矛盾纠纷和服务诉求早发现、早办理、早解决。

2、明确综治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综治工作制度,做到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镇党委、政府与各村、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工作检查、督促、考核,使综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排查,强防控,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全力做好世博期间安保工作。为确保世博期间全镇基层社会稳定,一是加强重点人事物的排查。在世博期间,围绕“重点人、重点物、重点事”开展不安定因素大排查,最大限度地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二是加强矛盾纠纷化解。进一步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努力使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消化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严防矛盾激化引发大规模的。三是认真对世博期间全镇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进行研判分析,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措施。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等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等组织的渗透颠覆与分裂破坏活动。认真做好辖区内呼喊派等人员的管控工作。

2、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到目前全镇登记做证的外来人口13026余人,在册登记出租房1972间。一是严抓“三率”。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做证率、出租房登记率以及人户一致率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了“三率”等基层基础工作专项行动,全镇的外口做证率、出租房屋登记率、人户一致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是优化服务。继续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工会入会工作;协助计生办抓好外来育龄人员的各项计生工作;联合社保中心、工办、成职校抓好外来务工人员社保,劳动就业、培训,工伤纠纷等各项工作。三是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志愿者招募工作及工会入会工作,已有195名外来人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中,今年外来务工人员入会2144人,在全市外口双十佳评选中,我镇永丰热镀锌公司职工张明忠被评为余姚市优秀外来务工者,宁波格莱特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切实做好维稳工作。一是加强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按照镇党委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从狠抓工作机制入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对工作督办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月份共接待群众107件,其中来访36件,来信37件,市长信箱19件,市长电话15件,化解市处理突出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的积案1起,办结率达100%。二是实行镇一月一排查、村半月一排查的不稳定因素排查、报告制度及重大活动、节日期间的不定期排查制度,排查做到面上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经常性排查与针对性排查相结合,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做到汇集、分流办理,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年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安因素排查17次。例如:月日下午,我镇村片发生一起小学生溺水死亡事件。该村两名男性本地小学生在自来水管上玩耍,不慎掉入江中,导致溺水死亡。事件发生后,死者家属召集一帮亲属到村讨说法,情绪比较激动,镇政府得知情况后,立马赶到现场了解情况,采取多方措施稳住家属情绪,通过司法所、村干部多次工作,制止了家属闹事的瞄头,一场可能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三是实行领导包案制,对一些重点疑难案件,由镇党委政府班子领导包案,通过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促使老大难问题及时得到化解。四是着力调处各类矛盾。依托镇综治中心和村、企综治室的工作平台,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调解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大调解、大的工作格局,针对相对集中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资纠纷、违章建筑等方面矛盾,通过各级调处、综合调处,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到目前,镇综治中心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余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

4、做好归正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教。开展以保障上海世博会绝对安全稳定为主题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护城河”工程,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做好“严管级”矫正对象的管控工作,建立落实“每周”巡查制度,通过上门走访、电话随访等方式每周对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特别是重点对象进行巡查、考核和监督,切实履行矫正、帮教和管控职责,做到“目视跟控”、“有线查控”和“无线遥控”,全面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杜绝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全镇未出现重新犯罪。同时,认真做好40名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三、抓打击,强整治,不断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1、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建立起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案件作为打击的重点,强化对抢劫、盗窃等活动的打击力度。发挥派出所主力军作用,最大限度地挤压“两抢”犯罪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全镇创造稳定的社会治安提供了条件。

2、积极开展反及禁毒工作。开展了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和“校园反邪‘春蕾计划’”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同时重点监管和稳控人员,并做好教育、转化工作。结合6.26国际禁毒日,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努力形成全民禁毒的良好局面。启用了吸毒人员帮教信息管理系统,今年查处吸毒人员6名。

3、开展治安混乱地区排查整治。按照市政法委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治安混乱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明确排查整治活动的职责任务,层层分解任务,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重点消除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解决高兰公路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问题,确保行人车辆畅通无阻,群众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防止重大交通事故和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

4、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及校园安保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和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确保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半年开展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活动,大力查处突出治安问题,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同时形成“镇政府——教辅室——学校”进行管理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专门制定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方案,抽调16名民防队员在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放学时段,前往各中小学、幼儿园上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在学校、幼儿园上学、放学时段加强治安巡逻力度,随时发现治安隐患,及时处置,各中小学校全部配齐保安人员。

5、开展交通安全整治。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主线,以提高交通管理为工作重点,通过“抓大户、治干线、消黑点、强源头”,加大对“三无”车辆的整治、排查事故黑点及路口隐患,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实际死亡人数2人,比去年同期下降50%。

四、抓基础,强创建,共同打造“平安”

以开展综治维稳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为抓手,进一步夯实综治维稳工作基础。

1、组建镇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大队。今年,我镇结合工作实际,创新管理模式,将民防、外口综管员、城管、消防和公安协警等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按照明确分工、有分有合、精减效能的原则,着手组建了镇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大队。有机融合治安防控、外口服务管理、交通道路管理、城镇管理、处置及其他社会秩序管理职能,建立起治安联勤、外口联管、社会秩序联治、复杂事件联处的工作机制和统一的管理、督查、考核机制。强化了装备,新配备巡逻皮卡车3辆、电动巡逻车2辆、警用摩托车3辆、电脑6台、对讲机16台、指纹考勤机1台。强化考核,制订统一的纪律、作风和各中队业务考核办法,实行严格的督查,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2、抓平安村建设。为了建立科学、公正的“平安村”建设工作考评机制,促进平安创建各项措施的落实。制订出台了镇年度“平安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从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公共安全、基层基础稳固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并对考核内容、步骤、奖惩等进行了明确。

3、抓村级民防队组建工作。着手抓好各行政村专职民防队伍组建,到目前,全镇已有8个行政村建立专职民防队伍,队伍建立的同时,狠抓规范化建设,更好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同时与镇综管大队联动,更好维护治安稳定。

4、继续开展消防平安镇村创建。开展了消防平安宣传、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队伍建设、消防设施建设等工作,与各村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10份。

5、以硬件建设和组织网络、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等软件建设为重点,抓好村、重点企业综治室和外口综管站规范化建设。

五、抓教育,强素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

1、加强党员干部的法律学习。以镇、村领导带头学法带动全镇党员干部学法热情,制定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并结合中心组理论学习和相关会议,学习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2、加强村级法律宣传教育。以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为载体,通过民主法治村的创建,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活动期间通过农村远教平台,电视、广播、宣传标语、送法律书籍等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推进农村依法治理。

3、做好全镇五五普法总结。今年是“五五”普法最后一年,为全面检验我镇五年来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动“五五”普法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结合上级要求及镇“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对五年来全镇五五普法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重点对各类对象的学法用法情况;“法律六进”活动开展情况;法治乡镇创建等进行了自查。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全面改进,并接受了市考核验收。

4、开展星级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结合镇“五五”普法规划和镇实际,把开展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活动作为“五五”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创建要求出发,认真做好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工作。今年加大对十六户村的指导力度,又顺利通过了市创建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的考核。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维稳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维稳工作压力加大,少数干部对综治工作的思想重视还不够到位。二是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村、企综治室需完善提高,群治群防基础性工作需加强。三是不稳定因素的排查需进一步重视,信息有待于畅通。

年我镇综治工作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平安”建设为龙头,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发挥各方面职能作用,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重点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基层维稳工作网络,着力做好维稳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健全镇、村和单位部门维稳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村民小组长的六大员职能,加强村、企综治工作,完善硬件基础设施,提高软件资料的质量,把村级综治工作水平有效的提升。

2、整合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综管大队管理模式,健全各类考核制度及日常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综管大队综合作用,不断提高平安乡镇建设、综治维稳及城管工作水平。

3、完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工作的信息汇集,加强对可能引发各类的源头分析预测,及时掌握群众中发现倾向性热点问题,认真对待、及时处置、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发生。切实关注群众反映的问题,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及时化解问题。健全镇领导每月接待日制度,继续推进镇领导对疑难包案制度,力争做到无越级访和无集体访。

村级综合研判报告范文6

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用十精神统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全局。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强化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加强综合协调。大力推进全市“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工作,加强对重点指标完成情况的市级督查。建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确保人口计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完善人口发展研究的工作平台和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人口研究组织、管理、协作与应用工作机制。筹办人口学会,加强课题选题调研、目录和组织实施的规范性,加大优秀课题评选和扶持力度,及时将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做好人口发展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重点加强与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和人口家庭发展促进相关的研究。

组织开展“十二五”人口发展中期评估。围绕“十二五”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要求,加强指导和督查,确保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推行“党委政府、人口计生、相关部门”分线考核,促进党政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建立部门数据、信息核查与数据库数据相结合、相促进的考核评估方法,组织实施中期考核评估自查复查及组织迎检工作。根据省统一部署,开展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专项督查。

二、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落实《市人口计生委关于便民办证的通知》,简化计划生育相关事项的审批办理程序,推进再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要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继续实行行政执法案卷定期评查制度,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加强“市出生人口生育属性动态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公民生育服务联系单办理实效。规范工作行为,提升依法处理问题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六部门联动机制,保持对“两非”案件联合督查的高压态势。

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帮扶政策提标工作,逐步兑现2008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其他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政策。出台城区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年老非从业人员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制定和实施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帮扶政策。进一步推广计划生育系列保险,扩大《独生子女幸福家庭保险》覆盖面。开展生育政策研究,摸清群众生育意愿,研判近期的生育趋势。继续完善现有生育政策执行口径,依法解决新形势下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深入推进“诚信计生”。推动建立有利于“诚信计生”的工作机制和政策规范,建立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和行政服务工作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深化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基层群众自治千村示范村(居)评选工作。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建设,推动群众自治,坚持基本国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其联系政府与计生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实施出生人口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高人口质量

大力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大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按照“城乡统筹,整体推进,规范运作,全面覆盖”的要求,全年完成20000人次待孕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动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做好世代服务提质提标工作,指导基层加强世代服务站点建设。

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巩固具有特色的早教工作模式,继续夯实全市人口早期发展指导服务网络体系,编制《市0-3岁婴幼儿家长指导手册》,做好《成长阶梯—0-3岁婴幼儿测评与早教课堂》的免费测评和培训。继续免费发放早教体验券和早教点播卡,举行百场科学育儿知识社区巡回讲座,举办亲子运动会。

四、深化人口家庭幸福工程,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围绕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以深化人口家庭幸福工程“六大行动”为抓手,着力实施“免费优孕助孕”、“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等9个项目。

积极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实施特困家庭帮扶项目,制定和实施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帮扶措施,完善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切实关心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切身利益。做好中国计生协特殊家庭探索项目,在全市建成7个爱心屋,开展对失独特困家庭系列帮扶行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上门服务,心理沟通、精神安慰、生活照顾、健康教育等多项服务。实施生育关怀帮扶项目,开展“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活动,创新帮扶服务内容和方式,扩大服务群体,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结对帮扶率达95%以上。全市建立10个市级生育关怀帮扶基地。

积极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实施避孕节育生殖健康项目,开展三年一轮的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做好2000人次城区特困妇女的RTI/两癌筛查。农村依托市(区)指导站中心实验室,继续推进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规范知情选择服务,提倡选用长效避孕方法,减少意外妊娠,倡导安全。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促进项目,进一步扩大青春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年内再建两个“青春健康援助”基地。开展专家面对面、同伴教育、青春健康知识进校园巡回演讲等活动。依托各级人口学校办好青春健康教育家长课堂,共同推进青春健康教育进家庭。依托市和辖市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开展青春健康技术服务、心理咨询等青春健康促进服务。实施中老年健康促进项目,深化中老年健康基地建设,年内建成5个“银龄乐园”。开展健康教育,组织老年人进行生活技能训练、抗衰老训练,延缓生理机能退化程度。在县级以上计生服务机构开设更年期保健门诊,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更年期疾病,提供心理疏导和对症治疗,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切实加强人口文化建设。实施人口文化推进项目,做好创建国家幸福家庭示范市工作,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载体,推进人口文化创新。规范人口文化园区建设,评选5个市级人口文化示范基地。继续实施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开展市级“幸福家园示范村(居)”、“幸福家庭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加大家庭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争创一批省级人口文化示范基地。

五、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出台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对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督导,全面提升全市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在全市均等化服务试点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六免两优惠”政策,以65个免费技术服务定点单位为主,做好查孕查环工作,提升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的免费率。为全市市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健康体检5000名,其中城区2000名。实施流动人口康健计划项目,为外来企业员工提供性与生殖健康、就业、维权等服务,倡导康健的生活方式。

加强区域协作提高网络化协作水平。总结推广与苏北五市双向协作经验,创新区域协作模式,加大信息沟通和违法生育情况通报和处理工作的力度。推进流动人口协会的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动协会建设,协助当地人口计生部门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加快《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证》办理系统开发,加强网络协作,提高省级协查信息反馈率。

六、深化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信息化建设促转型

完善人口信息系统。加强与国家、省“金人工程”项目的衔接,继续深化“国家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完善“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新机制”。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数据对比分析及核查入库的考核力度。加强村、社区信息服务终端建设,在确保村、社区信息网络应用全覆盖的基础上提升村级应用能力。完成人口网的改版升级,将新网站打造成促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提升的有效载体。

提升人口信息应用水平。继续组织开展人口计生统计数据质量信得过活动,排查基础工作和信息质量,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完善信息变更及质量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加强数据采集、处理及应用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定期基础信息检测报告。加大信息准确率考核力度,尤其要加大部门共享信息核查质量的考核,加强人口数据的综合应用。

提高信息化便民服务能力。实现生育服务联系单、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照顾再生育审批等单证的数字化办理;提升12356呼叫中心与世代服务中心的数字化融合程度;实现市人口健康公共服务电子地图与人口网站的整合,为市民提供便利;完成面向公众的营养健康评测系统的实施推广;逐步推进市民办事流程、结果的网上查询和公示。

七、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促进人口计生队伍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