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学生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二学生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二学生个人总结

大二学生个人总结范文1

在这个激情似火的7月里,为了在社会实践的大潮中锤炼自己,提升自我,经过报名面试,我光荣成为广东金融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暑期大学生赴石牌街道社区实践服务队的一员。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的主要的工作有深入社区,宣传卫生意识;检查消防安全设施;上门查房,登记流动人口信息;张贴计划生育宣传海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向市民派发,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登记核查流动人口信息;打印复印社区各方面的资料;登记抄写老人社保信息。为社区工作人员搬各种物品等等。在完成社区各项工作时,我们还进行社会调研,向市民派发问卷,然后回收汇总。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提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冶炼了情操,加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进一步激发了我们们的学习、就业、创业的激情。使我们认识了自我,对生活、对社会,对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次实践中,对我而言,主要收获有以下四方面。1)工作要认真负责。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态度决定一切”“细致决定成败”的道理。一份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经过很多的步骤,而且细心也非常重要。如信息的登记,有时候如果不够细心,信息登记错误,就得重头再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对自己工作的社区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认真完成分配的工作,积极努力,我们才会取得成功。

2)学会坚持。事实上,这次社会调研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工作上的,生活上给与我的教训也不少。如何忍受炎热的天气、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塞车。这些问题都曾让我措手不及,虽然每天都要走很多路,走的脚都很疼、很累。然而我也明白,既然自己选择,就要排除一切困难,自己学会面对。因为我想,在未来工作的日子里,当我再次面临时,会因为今天所积累下的经验,而让我变得从容且坦然。3)懂得沟通技巧。在这次赴石牌潮阳社区实践,我学会最大的一点就是我学会了与别人沟通,胆子变大了。在潮阳社区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资料的整理和老人社保的登记、复印打印文件、张贴海报。我们接触最多的是老人。每次老人进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时候社区***的领导布置的工作完成之后,有老人进来,我便向他们递过茶水。和他们聊起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每当工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主动找社区的领导弄清楚。有时候工作忙完了,又主动问社区领导分配新工作。4)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次社会调研实践之前,自己虽然有职业生涯规划,却是建立在对自己无比自信的基础之上的空中楼阁,有一次社区的领导知道我们是广东金融学院计科系的学生,问了一些关于电脑方面企业管理系统的问题,因为自己很多专业课还没有学,回答不上,让自己看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从而决定以后更加认真的学习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让自己更加珍惜校园里的美好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在这次暑期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收获,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成才,刻不容缓的走出去,到农村、工厂、社区去,发挥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二学生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个案;大二学生;认知心理

现阶段,由于多年应试教育和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的影响, 当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在生活或者学习上存在诸多的不和谐现象, 这对当代大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存在了不应该存在的威胁。可以说, 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教育,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辅导员对高等院校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正确人生观的确立的指导作用则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下是即为笔者在大学辅导员工作中的工作案例。笔者在多年辅导员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本文拟通过对甲某的案例思考探讨大二学生的认知心理问题。

1 案例主题

本案例解决学生在进入大学二年级后,失去学习兴趣,厌烦集体活动,意志消沉,不去上课,对其进行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助其改正的问题。

2 案例介绍

案例背景:

甲某,男,2012年从某省考入我校,成绩优异,中学时担任过学生干部,自尊心强,来大学后的第一年,考试成绩非常优秀,占班级前十名,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且担任某学生组织的主要干部,多次组织学生活动。大一期间,获得过学校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同学和老师中,口碑非常好。大二开学后,甲某拒绝参加任何活动,并且不去上课,整天在宿舍睡觉或者上网,意志消沉,不愿意与老师接触,也不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偶尔会因为小事就会与同学发生口角。

案例事件:

2013年9月24日上午,甲某擅自离校,26号上午,宿舍同学向我汇报。我立即拨打该生的手机号码,但是手机是关机状态,随即联系甲某家人,其父亲告诉我,甲某已经回到家中。我问甲某为何擅自离校,甲某说自己对学习没有兴趣,首先,大学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其次,感觉自己失去方向,学习和生活处于茫然状态;最后,大一期间参加活动,却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效果。

3 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

我和甲某谈话之后,判断这是一个大学生在入校一年后的认知心理问题,批评教育使其改正擅自离校容易,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全面分析,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通过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通过交流,提醒甲某,在家期间要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多与家人交流沟通,放松自己的心情,适当的时候寻找自己的同学和朋友聊天,了解他们对大学的看法。

二,多方位了解,获得真实真实的原因。找甲某的宿舍同学和班长、团支书了解详细的情况。我知道甲某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学生,非常聪明,领导能力强,人缘好。但是这学期却沉默寡言,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喜欢躺在床上,用手机上网,或者是睡觉。时常说自己已经迷失方向,学习也找不到动力。

三,联合家庭的力量。主动联系甲某的家长,将情况告诉他们,甲某的父亲表示会积极做甲某的思想工作,以后也会经常和甲某联系,督促其学习,关心孩子的发展,也希望辅导员能多多帮助他,助其成才。

四,发挥同学的友情,形成良性的互动。安排甲某的班长、团支书和宿舍同学多关心他,要经常与他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督促其学习,形成一个互相帮助的整体。

五,指引迷茫的心找到正确的方向。2013年10月,甲某一来到学校,我就找他谈话,告诉他,每个人的大学都是不一样的,寻找自己刚进大学时的理想,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旦有了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感觉无所收获,学习和生活才会更有激情,大学生活才能更精彩。

通过这些工作,甲某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各种活动也积极参加。在大二上学期,甲某的成绩位列年纪第二,班级第一,甲某的这些变化,也让我很欣慰。

4 案例分析及启示

分析:

甲某的基本情况应该说是很好的,但是也具有一些特殊性。甲某怀着憧憬来到河南省读大学,读大学生活和学习都充满激情。大一期间很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在大二时变化这么大呢?通过了解,我得知,甲某进入大学,父母就很少关注他的学习,缺少了监督,也缺少了别人对自己成绩的认可,所以甲某对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另外,在一次集体活动时,甲某因为生病没有按时到场,有个别同学对其冷嘲热讽,这也影响甲某参加活动信心。甲某认为,学习成绩没有得到关注,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自己的大学生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所以变得消极。

从心理发展来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特有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大二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认知心理上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疏导:

一,让大学生明白大学教育的本质。美国教育家斯金纳说过“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在这里,所谓“最后剩下来的东西’,我认为其实是自学能力,也就是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当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应该让学生明白大学是什么,怎么上大学,大学能学到什么,这是很有必要的。

二,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树立生涯目标和学习目标,这样能够提供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辅导员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涯目标和学习目标,对学生多关注。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抗挫折能力还有欠缺,很容易因为一些生活中的困难,就会对学习和未来产生怀疑,甚至是失去目标。

三,发挥团队的力量,激励大学生开拓拼搏,不断进取。进入大学二年级,大学生对班级和学校有了更深的认识,个人的人际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这种时候,周围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辅导员应当关注这个阶段学生团队的学习环境,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优秀学生对集体的带动作用,树立其他学生对优秀学生的认同感。

四,树立正确的理念,切实把人文关怀贯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最终也会影响到行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理念对大学生的成才有着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5 案例反思

一,辅导员在每个学生宿舍都应该至少有一个肯说真话的人,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的得知学生的情况,做到消息的畅通。经过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学生逐渐认识到大学与中学的区别,很多学生遇见困难的时候,会选择和同一宿舍的同学商量,而不是和辅导员来沟通,所以,每个学生宿舍培养一个能与辅导员说真话的人很关键。

二,平时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学生遇见的一些困惑和烦恼,有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变故,或者是在家庭里发生的某一件事情产生的。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找到根源,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

三,要考虑到共性和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全面掌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还要深入了解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或困惑,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有针对地进行引导和服务。

四,鼓励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班级的学习气氛和凝聚力往往会对学生个人产生大的影响。学习氛围浓的集体,会让学生渴望学习,提高学习动力,很强的凝聚力,可以让学生拥有归属感,在情感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大二学生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谈话技巧;沟通能力;情感反应;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是现代人际交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沟通能力在国外已普遍得到重视。由于人际沟通能力结构的复合性,它是一种综合性能力而非单一能力,人际沟通行为机制的复杂性,外部受制于特定的情境、文化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内部受制于人的认知、情感、目的、动机等因素。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沟通能力的研究仅仅限于言语表达能力方面。翻开国内沟通过程研究的有关书籍或著作,基本上是从传播学的角度介绍沟通过程的:从信息发出者解码信息并发出信息,经过信道将信息传至信息接收者,接收者接受信息并译码,这是较简单的沟通过程模型。较复杂的沟通过程模型,如,黄培伦描绘的模型在绘制沟通过程流程图中考虑了沟通者个人因素(情绪、态度、感受、经验、知识)环境变量对沟通过程的影响。比较传播学中的沟通过程图增加了心理学色彩,现代非线性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由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元素组成、各元素之间不断发生相互作用的具有内在再生功能的系统,这种理解对我们的整合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谈话技巧是沟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沟通能顺利进

行的主要保证。目前,大学生个体谈话技巧方面的研究,总体上看有这样的特点:(1)内容上缺乏对理论的针对性研究。(2)对象上大多是关于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谈话方面的研究,而在学生应如何运用谈话技巧的研究较少。(3)缺乏对沟通过程心理机制的研究,没有揭示各种因素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以影响沟通行为。

基于此现状,本研究是从揭示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学生个体谈话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影响学生个体谈话技巧的各种因素,如,信息反馈、情感交流、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言表达等,从而找出影响学生个体谈话技巧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性别之间的差异性。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目前,学生个体谈话技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之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明显的指导和示范作用。通过掌握谈话技巧,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能够有效进行有效交流与反馈,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学习人际沟通技巧,可以有效地在现实环境中寻求最佳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贡献于社会发展。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正式实验的被试者300名。按性别分为:男生150名,女生150名;按在校生年级比例分为:大一75名,大二75名,大三75名,大四75名;按文理科分为:文科、理科、艺体、其他专业各75名。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自编的《大学生谈话技巧调查量表》为研究工具。此量表包括2个子量表,分别为倾听的技巧(情感反应、总结能力)和表达的技巧(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

《大学生谈话技巧调查量表》是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本量表通过可靠性分析得出信度r=0.975,能够有效地测量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实状况。本量表总共有38道题目,分值为1~5分,多项题选一个答案得1分。

三、问卷分析

1.四个主成分的回归分析结果

为考查四个主要成分在学生个体谈话技巧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分别以学生个体谈话效果为因变量,以四个主成分为自变量,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结果可知,回归方程:y=-0.036+0.107x1+0.053x2+0.030x3+

0.015x4,F=9.439(p

力技巧、非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其中情感反应(t=5.319,p0.05)的差异显著性都不明显。

2.性别差异性检验

对性别进行差异性检验,目的在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各个变量的差异性是否显著。结果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0.050的水平上,不同性别的学生群体的效应在统计上都不显著。

四、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反应、总结能力非语言表达和语言对学生个体谈话技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非语言表达(t=1.507,p>0.05)和语言表达(t=0.782,p>0.05)的差异显著性都不明显,而情感反应(t=5.319,p

情感反应是指谈话双方相互理解和反馈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它揣测其中所包含的含义,从而了解谈话双方的内心世界,即对谈话双方信息中的情感内容重新加以编排,通过信息中的情感成分揭示出谈话双方对有关内容的感受。情感反应会促进谈话者进一步讨论自己的情感,谈话者的每一个信息都直接表达出它们对

情境、问题和自身感受的某种含义。信息一部分揭示出谈话者对信息内容的感受,这些带有情感表达或情绪色调的信息内容为情感部分。一般而言,语言信息的情感部分可以通过谈话者所使用的情感加以识别,如高兴、愤怒、悲哀等,但谈话者也会用不那么明显的方式,特别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非语言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情感信息做出不同的反映,将会使谈话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但是有些谈话者在谈话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担忧等原因,常常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叙述的事件、情感常常是含糊的、笼统的、抽象的。对此,倾听者要澄清谈话者所表述的问题,把握真实情况,从而掌握好情感反应,促进谈话的顺利进行。

总结能力是指浓缩谈话者的信息,或者是整个谈话过程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情感反应的合成。总结能力是在对谈话者倾听一段时间后,在关键问题之中找出关联,并将它们准确地复述给谈话者。总结能力可以只浓缩情感反应,但更多的是将两部分信息包含进去,它是情感反应的深化。在谈话过程中,谈话者表达出的多种信息会暗示出某种主题或模式,这个主题谈话中经常被提及。倾听者可以通过倾听谈话者反复强调的信息而确定主题,主题代表着谈话者想要讲述的东西,也是在谈话过程中应当给予关注的地方。倾听者对谈话者谈话主题进行的反应就是使用总结能力,这对于谈话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否则将会影响谈话双方的信

息交流,从而阻碍双方谈话的顺利进行。

对于个体谈话技巧,性别之间的差异性都不明显(P值均大于0.05)。这结果与诸多研究不同,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所有的交际都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研究个体谈话

技巧与性别的关系时不能忽视情境因素,只有把性别放在具体的

情境中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的研究,只有研究发现才会更客观、更全面。而这项研究则主要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相关数据,所以在个体谈话技巧和性别关系方面,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一些观点不同。另一方面,尽管许多学者认为男性和女性来自不同的集体文化,从而使个体谈话技巧存在差异。此研究样本的选择则只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其代表性就有所降低,就形成个体谈话技巧没有性别差异这种现象。另外,尽管为了克服研究的主观性而选择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并希望利用数字来帮助证明自己的论点,但是依然没有排除其中的数字陷阱。首先,单纯地进行频率计算和比较的做法有着不言而喻的弊端,因为频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其次,样本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能会影响到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问卷设计中还有可以改进的多个方面。

本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突出地方在于归纳出影响学生个体谈话的主要因素:情感反应和总结能

力。这验证我们之前的研究假设。

此外,本研究着重探讨情感反应和总结能力对学生个体谈话技巧的影响,而对非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不进行深入研究,而且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有关学生个体谈话技能的训练方案,这将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从本研究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对大学生个体谈话技巧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情感反应、总结能力、非语言表达和语言表达,但是非语言表达和语言表达的影响作用的显著性差异不明显,而情感反应和总结能力的影响作用的差异性比较明显。(2)大学生的个体谈话技巧、性别差异性不显著。

参考文献:

[1]杨丽彬,芦净,刘爱云.高职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时代报告:下,2013(3):155-156.

[2]张淑华.人际沟通能力研究进展[J].心理学报,2002,25(4):503-505.

[3]刘欣.沟通分析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7(2):96-97.

[4]Gulko,Judith.Conversation Skills.A Replicated Study of Order

大二学生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就业;就业指导;顺利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狭义上讲是给在校大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协议的载体。从广义上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社会求职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就业心理辅导,求职就业技巧传授;通过收集社会资源、了解社会需求来提供就业导向,组织相应的专场招聘等。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在校大学生所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保障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是各大高校目前的重要工作。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当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发现普遍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一,在院校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更多是针对近几年的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心理及求职注意事项等。第二,各大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单一,主要是就业信息收集、以及办理就业手续和离校手续等。

2、就业指导师资建设薄弱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各高校当前普遍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各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和老师以及部分企业中高层,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所以,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能针对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起到短期指导和程序上的辅助作用,对在校生个人长远发展起到作用微乎其微。

3、就业指导工作中忽略创业指导和教育

在当今高校逐年扩招生源,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是一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出路。高校的创业指导和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建设,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很少涉及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存在的创业指导教育大部分是一些相应的竞赛类活动,缺乏一定的倡导和创新。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中,创业指导只占用了很少的课时,使得在校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缺乏创新能力。

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求职人数逐年巨增,就业矛盾日显尖锐化,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面对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日显焦躁,在人生选择和奋斗关口上,出现逃避、退缩现象;对于各个就业岗位的竞争中,显现出自卑心理,自信心匮乏;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现实社会的了解,个人期望与现实就业形势的落差造成严重心理问题。第二、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大学生个人求职就业没有方向性,在求职就业中出现跟风走,大部分按照固有的常规模式发展。第三、缺乏社会实践,与社会出现脱节断档的现象,对各种职业的认知度较低,没有详细的行业了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就业指导内容。

第一、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改变原有教学计划、大纲,根据广泛的调研,收集就业热点,发现求职就业创新处。第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覆盖面。就业指导课不再主要针对毕业生,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通过课程的开设来加强学生就业危机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大二和大三阶段应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确立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观;大四阶段提升学生求职技巧,增强求职心理,组织多场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提供广阔的空间。

2、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

面对目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情况,第一,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加入,提升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配合部分兼职教师。第二,加强就业指导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专家指导交流会,技能培训等,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师水平。

3、重视创业教育,提供在校学生创业载体

把创业指导和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积极性,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一系列载体。第一,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创业知识和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的宣传,进行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可行性分析,倡导挑战自我,自主创业,为自己创造就业新岗位。第二,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专业、生源等情况建立本校学生自主创业制度,鼓励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学校资源,构造大学生创业平台。第三,组织策划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科学热情,挖掘大学生的知识与潜能,扶持创业团队,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

4、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

第一,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个人能力以及正视所能追求的个人社会价值,做好个人自我认知,摆正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公正评价个人优缺点,继续发扬个人长处,及时弥补不足和短板,完善自我。第二,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动态,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法规,掌握求职技能。第三,提高心理素质。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能力,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从自己跌倒的地方总结原因并及时改正,作为以后求职路上的经验积累起来;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整,培养个人良好的兴趣爱好,热爱生活。(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袁畅.谈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42-45.

[2]肖克奇,张振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6,(22)28-30.

[3]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24~25.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46~47.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63-365.

[6]李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24-25.

大二学生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 “90后”空乘生 教官兼班级管理员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90s" Flight

Attendants' Management Working Methods

――From "Instructors and Class Administrator"

MIAO Ruixia, ZHU Sisi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Abstract "90s" refers to people born after 1990.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trained a group of flight attendants outstanding student (referred to as flight attendants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new era of development, flight attendants Health management is also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In order to explore its management approach, the author questionnaires, analysis of "90" flight attendants students thinking, learning life, character, etc., the instructors and cla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ors, summed management methods.

Key words "90s"; flight attendants; instructors and class administrator; management methods

目前“90后”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同以往大学生相比,他们表现出以下特点: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表现出主观意识较强且思想活跃,心智年龄早熟、创新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自尊自信心强、适应能力强、能迅速接纳周围新鲜事物、兴趣广泛且擅于交际、生活态度乐观等特点。但有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人际交往敏感等问题。由于专业课程和生活接触事物不同,他们与其他文理科学生相比又有以下特点:学业上,学习习惯较差、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纪律较为涣散;生活上,缺乏生活阅历、依赖性过强、心理自控能力差、过于自我;思想上,标新立异、个性张扬。

1 教官兼班级管理员队伍

“教官兼班级管理员”模式是由南昌航空大学首创,由大二学生经过军事训练和班级管理系列课程的学习培训后,选拔出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纪律性严格的学生,任期三年,任务是带领新生军训及服务管理新生。“90后”空乘生是我校音乐学院的学生,空乘生的教官队伍自然在音乐学院大二学生中选拔。笔者为音乐学院2011级“教官兼班级管理员”,在担任此项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班级管理员所发挥的重要性,通过管理不仅可以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日常管理的事务,为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健康、积极的班级风貌;还能充当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信息桥梁,锻炼自身能力。在任职期间,通过日常工作经验积累,笔者从学习、生活、思想三方面总结教官兼班级管理员的管理方法。

2 空乘生管理工作方法研究

2.1 在学业方面

(1) 督促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完善班级奖惩制度。制定新生上晚自习的班级制度,每周固定三至四天时间,其他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成立学习小组,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成绩较差、控制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而起到牵制、督导、鼓励的作用。对于在校期间取得荣誉和集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班级和学院予以表彰,积极参加早操活动,增强体质锻炼,早操在本学期全勤者,颁发优秀标兵的奖章。用奖励制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个人原因违反校规校纪者,取消本学期的评优、评先、奖学金的参选资格。

(2)树立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式方法,端正学习态度。问卷中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学习目标模糊、学习能力不强,从而出现逃课、旷课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需根据空乘生自身特点设定短期、长期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人,需要在方式、方法进行引导,对于经常逃课、旷课的学生应及时发现这类学生存在的本质原因并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 如果逃课、旷课行为严重者,应进行学院通报。

(3)学习专业、全面的知识。作为空乘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机上服务、应急撤离等专业课程,业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其他课程。

2.2 在生活方面

(1)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掌握班级课程安排情况,课程紧张时减少早自习、早操出勤,增加学生个人的时间安排;课程安排比较松散时,适当安排课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

(2)培养正确合理的消费观。据问卷调查统计,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费人均达到1500元月,大笔的开支导致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无计划消费。对此情况,可以召开”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班级主题活动;也可以通过视频教育片和 “三下乡”活动,培养他们科学的消费观念和理性的选择消费行为。

(3)培养坚强意志力,加强分享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从培养意志品质的坚定性、果断性、注意力、自觉性等几方面加强训练。班级管理员应积极带领同学参加早操的锻炼,坚持运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意志品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由于“90后”空乘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观念较强,不会为他人着想。对此,每月建立分享日,将自己喜爱的东西、成果、新闻与大家分享,有助于培养大家的团结协作意识。

2.3 在思想方面

(1)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由于大学生经历有限,认知能力不足,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关心社会、重视事业,具有不断奋进、勇于探索的良好精神风貌,却大多不能全面、准确、深入地看待自身和社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培养,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因此,需定期带领观看卧龙人生的知识讲座,组织重走红色革命路线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2)加强心理教育,塑造学生优秀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思想进步的基础,思想的发展是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促使思想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举办系列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阶段,如新生入学的适应期、学习生活的困惑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感知、自我激励,增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知他人和人际交往,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完善自身人格。①另一方面结合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同时增进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使之有效规范着自我行为。

大二学生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学术导师制 本科生 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47-03

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研人员在广泛收集有关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化”教育下高校实行高品质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的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方法。调查范围和对象为北京城市学院在校的本科生和专接本。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一、民办高校实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的现状分析

笔者主要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习能力这四个面,分析民办高校实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的现状。

1.学生对建立学术导师制愿望程度及了解程度的比较。本次调查男生人数有124人,占总人数的35%;女生有234人,占总人数的65%。女生的人数将近男生人数的2倍。但是,大多数同学对学术导师制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只有47%的学生相对了解,剩余53%的学生当中,有27%的学生对此基本上不了解。

如表2所示,男生中53%的人对此较为了解,非常了解的只有10人。女生对此了解的只有44%,非常了解的有14人。可见,男生对于学术导师制的了解程度略高于女生,但男女生对此非常了解的人数都很少,只有总人数的7%。超过90%的学生都希望学校建立学术导师制,可见,学生对学术导师制是比较认可的。

在调查的人群中主要为大一和大二学生,占到了81%,这对于开展学术导师制很有帮助。45%的学生对于导师制很有兴趣,非常希望建立这一制度。愿望程度和了解程度并不是呈相关性的,愿望程度不高的了解程度也不高,愿望程度很高的,非常了解的人也很少,只有14%。总之,人们对于建立学术导师制的愿望程度是很高的,但是了解程度远远不够。表2说明愿望程度和年级没有多大关系,各年级都有超过90%的学生希望建立这一制度。本次调查中的各个年级都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希望建立学术导师制。不太希望建立的只有20人,在这20人中,有17人对于学术导师制基本上不了解。所以,如果通过宣传使他们了解了,那么希望建立的人数将会更多。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超过45%的学生非常愿意建立学术导师制。愿望很强烈(9分)的是自然科学,有33%的学生。而社会科学只有14%的学生。不同专业对于导师制的了解程度不同,表2反映社会科学对于学术导师制非常了解的高于自然科学,将近2倍。

1/3的学生干部中,成绩优良的达96%,93%的人较希望建立学术导师制,61%的人比较了解。2/3的非学生干部中,成绩优良的达93%,95%的人较希望建立学术导师制,50%的人比较了解。由此表明非干部对于学术导师制的了解程度低于学生干部,但愿望程度与学习能力关系不大。

2.导师制收益和能力预期。学术导师制是一个老师带2~3个学生,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去请教老师。92%的学生认为这对自己有好处,如图1所示,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35%的学生认为一般,60%的学生觉得很有帮助。学术导师更加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个体智力和志趣爱好,并按照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学生认为这样做对自己的能力提高很有帮助,图1表明能力预期成效和导师制收益呈完全正相关。

调查数据所示,55%的男生觉得导师制对自己的帮助很明显,62%的女生觉得导师制对自己的帮助很明显,说明导师制的收益对女生的影响要高于男生。52%的男生认为因材施教对个人能力提高很有帮助,64%的女生认为因材施教对个人能力提高很有帮助。以上表明导师制的收益对男女生的影响和因材施教对男女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是呈正相关的。

有60%的人认为学术导师制对自己很有帮助,63%的大一学生和64%的大三学生认为学导制对自己的帮助高于大二和专接本。不同年级的能力预期都大于50%,差别不太大,大一和大三的因材施教对个人能力的提高是一样的,而大二低于其他年级,只有55%。65%专接本认为因材施教对个人能力的提高很大。

自然科学认为导师制收益和能力预期明显高于社会科学。 65%的学生干部认为学术导师制对自己的帮助很大,68%的学生干部认为因材施教对自己的帮助很大。56%的非学生干部认为学导制对自己的帮助明显,55%的非学生干部认为因材施教对自己的提高很大,表明学术导师制对于学生干部的影响明显大于非学生干部。

3.专注倾向学术。对于学术导师制的倾向问题,88%的学生更期望它倾向于学术水平。高达93%的女生更期望倾向于学术水平,84%的男生希望倾向于学术水平,表明女生倾向学术水平的程度高于男生。

大三比较倾向学术水平的人数多达98%,位列第一,专接本比较倾向学术水平的最少,只有87%。33%的社会科学专业倾向于学术水平,40%的自然科学专业倾向于学术水平。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都有超过90%的人倾向于学术导师专注于学生学术水平。

4.非专业预期。90%的学生认为学术导师在非专业领域进行学术指导会对今后的学习成长有较大帮助。其中,5%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51%的学生认为一般,44%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仅6%的男生认为学术导师在非专业领域进行学术指导会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帮助不大,52%的人认为帮助一般。5%的女生认为在非专业领域的帮助不大,51%的人认为帮助一般。男女生都有43%的人认为帮助明显。以上表明性别对于非专业领域帮助影响不大。

55%的大一学生认为学术导师制在非专业领域帮助一般,10%的大二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帮助不大,57%的大三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大一和专接本都有3%的人认为帮助不大。自然科学专业中73%的人认为在非专业领域对自己的帮助一般,27%的人认为帮助很大。社会科学专业中5%的人认为在非专业领域对自己的帮助不大,52%的人认为帮助一般,44%的人认为帮助很大。55%的非学生干部认为非专业与其帮助一般,46%的学生干部非专业预期帮助一般,低于非学生干部。但是,49%的学生干部认为非专业预期帮助明显,略高于非学生干部。

5.可行性。学术导师制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学生认为这样的制度在我校的可行度是83%。其中,9%的学生认为不太可行,37%的学生认为非常可行,54%的学生认为较为可行。

调查数据显示,50%的男生认为比较可行,41%的男生认为非常可行,56%的女生认为比较可行,34%的女生认为非常可行。以上表明男生认为学术导师制的可行性明显高于女生。

通过分析3个系列的最值,可以看出,8%的大一学生认为学术导师制不太可行,13%的专接本认为学术导师制不太可行。61%的专接本认为学术导师制比较可行,43%的大三学生认为学术导师制比较可行。48%的大三学生认为学术导师制非常可行,25%的转接本认为非常可行。数据说明年级对于可行性的影响不太大,但本科生和专接本略有差距。73%的自然科学专业认为学术导师制的比较可行,27%的人认为非常可行。10%的社会科学认为不太可行,53%的认为比较可行,37%的认为非常可行。表明自然科学专业认为学术导师制的可行度高于社会科学。44%的学生干部认为学术导师制可行性很高,32%的非学生干部认为可行性很高。可见学生干部认为学术导师制实施的可行度高于非学生干部。

6.优势。学术导师制的优点有很多,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还能够加强师生双方的合作和交流。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每一个优点,都有超过50%的学生赞同。18%的学生认为每个优点都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27人认为,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师生双方的角度看,有17人认为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讨论、交流和合作。由此可见,学术导师制的优点很多,而且很明确,学生对于这一制度比较肯定,从而有利于其实行。

二、民办高校实行学术导师制,应扬长避短

1.根据性别比例,合理分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我们都知道男女生在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都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一位导师带的都是男生或者女生的话,那么在有些问题讨论上可能比较局限。所以,导师在选择的时候根据男女生比例及指导的学术特点进行合理分配,给学生提供参考意见。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不要盲从,既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也要考虑到学术要求。

2.按照专业设置,开展特色指导。导师制对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的影响明显大于社会科学专业。由于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特色,导师制不能一视同仁,而应当分开,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特色指导方案。比如,自然科学领域在对待学术领域上需要精确的指导,而社会科学专业需要广泛的指导,思维要开阔。当然,并不意味着把二者隔离开来,只是说在指导的过程中发挥出各自的特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与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阅读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3.实行全方位、早指导、早提高的策略。为了使学生早提高,全面综合的发展。学校应该尽早实行学术导师制,从大一开始,采取循序渐进的,给学生提供指导。入学之后,除了上课之外,很多同学处于迷茫状态,不知究竟该读哪些书,向哪一方面努力。有些同学由于长期受到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将专业水平简单等同于考试分数,在学习上十分迷惘。这时,前期导师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指导大家该读哪些方面的书,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大家会被激发起浓厚的学术兴趣,初步接触了思考学术问题的门径。经过2年的学习,同学们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和严谨的思路,到了大三,再进行学术论文的训练,有了学术上的这一番严格的训练,就能比较自觉地遵循学术规范。到了大四,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对自己日后的深造帮助更大。对于专接本的学生,要适当的调整指导方案。不要急于速成,要注重质的提高,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

4.开展层次辅导,小班互助。由于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悬殊,在开展辅导时候,不能填鸭式的采取同样的方法。可以开展层次辅导,每位导师可以采取自己的考核方式,进行筛选,按照学生当前的能力归为一个层次,当然,每个层次的学生如果表现优秀,通过考核能升级到上一个层次。这样,学生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调查发现,学术导师制对于学生干部的影响要高于非学生干部,所以应当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单独开展小班,轮流对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帮助。大家互帮互助,积极讨论学术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关于学术导师制的几点建议

无论作为一种教学制度还是一种管理机制, 实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具体定位、运行机制等问题, 我们的对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因材施教,明确定位,让本科生从意识上对学术导师制有明确的了解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建立学术导师制的愿望是迫切的。但是,大家对于学术导师制的了解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只是停留在相对抽象的概念层次上,明确定位是实施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的重要前提,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强调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这从根本上吻合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我们应该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素质,合理利用师资条件以及人财物的资源配置,使得学术导师制与当下广泛实行的学分制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准确的定位应包括正确处理学分制和导师制的关系,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的关系,合理界定导师的工作职责等。导师应侧重于对学生学术领域、专业技能、理想抱负、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立足学校实际的(下转第150页)(上接第148页)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必须摒弃导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指导的状态,清楚明白地回答导师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面向哪些学生进行哪几方面的指导的问题,构建出本科生学术导师制指导方向的主体框架{1}。

(二)发挥优势,健全运行机制,展现学术导师制的优越性

健全运行机制是实施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的有力保障。本科生学术导师制的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导师的产生, 指导关系的确立,指导过程、指导结果认定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 建立起相应的制度。

1.强化硬件和软件设施。导师的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视野和水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导师培训制度,定期为新增选的本科生导师进行有关专业培养计划、课程结构体系、指导方法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学习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实施的相关制度、规定, 以提高导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指导能力。导师队伍整体水平有赖于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有限的培训并不能够马上提升年轻导师们的水平。但是,作为不同年龄、性格、职称、学历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工作中往往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年轻教师更富亲和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年长的教师熟悉高校教育规律,在专业水平上更胜一筹。如果能够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称等级导师的优势来指导学生将不失为一种创新。就资源整合的方式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团队或教学团队的作用,也可将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纳入导师队伍,充当导师助手,对同一团队下的本科生进行管理和指导,或者重新建立导师组,共同指导本科生{2}。

2.指导关系的确立。导师和学生作为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合作。导师学生之间容易通过频繁的接触建立起亲密的师徒关系,也会因为性格志趣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师生间的不和。在确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指导关系前, 有必要建立导师和学生之间信息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向选择机制。比如,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合理选择,调整自己的兴趣点,发掘自我潜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导师更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加强师生双方的讨论、合作和交流,可以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从。

3.指导过程的管理。对过程的控制是确保效果的有效途径。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管理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指导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评价导师工作的质与量提供依据。为此,建议规定导师指导工作时数、建立制作面向学生个体的指导方案和导师工作手册, 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提交工作总结、跟踪学生表现等环节定期检查导师工作成效, 总结导师工作经验。对于导师带领的每位学生,定期提交学习成果或者学习心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本文是北京市财政专项“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群综合改革”(PXM2012_014202_0001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彭廷红,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6)

{2}张慧典.对本科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的思考[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