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考察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考察报告

财务考察报告范文1

[关键词]施工队伍考察要点

1 前言

施工队伍考察是工程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一支实力强、水平高、信誉好、管理正规的施工队伍是确保工程建设任务圆满顺利完成的关键,而施工队伍考察是淘汰劣势队伍、选择优势队伍的重要手段,也是工程建设质量事前把关的必要手段。由于许多建设单位多年搞一个项目或一个项目搞多年,项目管理班子经验缺乏,没有掌握施工队伍考察要领,考察程序走了,但没有起到真正把关的作用,让一些“挂靠”队伍、“空壳”队伍、“游击”队伍混入投标,甚至中了标,导致施工过程麻烦不断。笔者多年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通过多次考察实践,对施工队伍考察要领进行了一些思考,现撰文与各位读者一起探讨,按照考察顺序,从考察方案拟制、考察小组建立、考察须知发放、考察方法运用、考察内容制定、考察报告撰写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 考察方案拟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察之前应制定详尽的考察方案,考察方案是筹划考察全过程的统领文件,通常应包括考察对象、考察时间、考察组织、考察内容、考察方法、入围单位标准及数量、考察路线安排等。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对考察对象的把握。不是所有报名单位都要进行考察,那样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多得甚至无法实施,首先应对照报名条件进行初步筛选,对资质、业绩、资信、项目经理资格符合条件且资料齐全的报名单位列入考察对象。二是对报名单位资质的把握。要看公司资质证书中的主项资质,因为主项资质是公司实力最强的行当,人力、设备配置最强,营业收入出最高,相当于医院的特色专科、学校的重点学科,而有些公司的次项资质,如附属于房建总承包下的桩基资质、幕墙资质、消防资质等,很多公司就徒有资质,而无相应的人员、设备和施工能力,接到的业务往往都是分包、转包,保证不了施工质量。

3 考察组织建立

考察组织应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合理组建,应吸收各专业人员参加,通常由带队领导、工程、财务、纪检、监理等人员组成。这里也要强调两点:一是实行了监理的工程,应尽可能吸收监理作为考察小组成员。对于这一点,很多建设单位容易忽视,认为考察是建设单位的事,不需要外单位人员参与,甚至顾忌有监理人员在场不好统一意见。其实应该看到监理单位也是工程建设五大责任主体之一,与建设单位的目标是一致的,监理人员长期在施工管理一线,考察施工单位更能细致入微,更能看准施工水平的高低,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长处,能更好地帮助建设单位把好施工入围关。二是考察小组应注意分工合作。出发之前,考察小组开会议,学习考察内容,掌握考察方法,并根据考察内容和小组成员专业搞好分工。通常小组组长的任务是负责全局上的掌握,主要了解施工单位人力、机械、经营、管理及业绩整体情况,了解公司与项目部的管理关系,项目经理的职责与权限等;工程人员负责核查资质、项目经理业绩、验收签字表、备案表等内容;财务人员负责掌握公司近年经营情况,通过核查财务审计报告及银行对帐单等,摸清施工单位的资金实力、资信情况等;纪检人员负责核查项目经理及联系人的劳动合同关系,分析掌握是否存在挂靠行为,了解公司合同履约情况、遵守法律法规情况,有无停业整顿、有无法律诉讼等;监理人员负责查看工程实体质量及内业资料,询问项目经理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措施办法,掌握项目经理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施工管理水平。同时,小组成员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把握合作的关系,比如综合评价项目经理的能力水平,需要小组工程、纪检、监理人员从资质、业绩、理论水平、实体质量、管理能力及遵守法律法规等多方面情况进行汇总。

4 考察须知发放

为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考察效率,快速掌握施工单位的全面情况,事先应给被考察施工单位发放考察须知,告之应考察的内容及需准备的事项。考察须知通常应包括工程概况、考察时间、考察组织、考察内容、备查资料、应出席的被考察人员、投标基本要求等。施工单位在接到考察须知后,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配置合适的项目管理班子,准备好工程资料及相关证书,提供可考察的类似工程项目及相关人员到位等。若被考察单位自查达不到投标基本要求或不能接受招标条件而放弃投标,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告知招标人,以免跑“冤枉路”。

5 考察方法运用

为保证考察内容真实全面,切实摸清施工单位的底数,应运用多种考察方法,从不同渠道、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分析被考察单位提供的情况,弃伪存真,得出公正正确的结论。考察方法简而概之,就是综合运用“听”、“查”、“问”、“看”、“论”等方法。“听”就是听取公司介绍、项目经理介绍,了解公司及项目经理的自我评价;“查”就是查看各项证书、合同、资料、备案表、人员关系证明、获奖证书及财务报表等,要注意的是查看的东西均要求提供原件,防止造假;“问”就是问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评价,要注意不能偏听偏信、尽可能核实评价内容。“看”就是现场察看工程实体质量、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情况、工程资料的规范性等;“论”就是考察结束后,考察小组要开会讨论,汇总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分析,给每个施工单位一个公正的评价。另外,评价方法通常有量化打分法及综合比较法两种,量化打分法就是事先给每项考察内容赋与一个分值,考察人员根据评分标准给每个施工单位逐项打分,根据总分高低排名决定入围单位;综合比较法就是施工单位在满足投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从公司资质规模、项目经理管理水平、资金实力、社会信誉等方面综合比较,小组成员合议讨论,综合排名决定入围单位。

6 考察内容制定

考察内容应结合招标项目的特点拟制,新建、改建、扩建、装修项目考察内容应有所区别,特别是考察业绩要区别对待。通常考察内容包括:资质、营业执照、安全生产等证件许可部分;公司人力、设备、财务、业绩、获奖等体现公司实力部分;项目经理学历、经历、业绩、获奖、管理等体现项目经理能力部分;典型业绩工地实体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内业资料及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评价等反映现场施工管理水平部分;业主、监理单位评价、已投入使用项目物业单位的反映等社会信誉部分。考察内容也可以根据条款内容的重要性和入围要求最低标准,参照工序验收方法,把考察内容划分为主控保证项目和一般评比项目两部分,主控保证项目就是要求被考察单位必须达到的内容,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入围,如资质要求,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年检通过,类似工程业绩的最低要求,不能存在挂靠行业及经理项目必须按要求到位等;一般评比项目,就是项目内容允许有上下浮动空间,可体现施工单位实力水平的差距,如公司人员数质量情况、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保有量情况,公司年产值情况、公司资金实力、获奖情况、项目经理学历、经历、业绩、获奖等。一般评比项目适合量化打分,在分值分配上要注意结合工程特点向重点考察项目倾斜,不宜搞平均分配;总的评价是主控保证项目均合格,一般评比项目得分高,单位综合实力强。

7 考察报告撰写

财务考察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校后勤;物资采购;建议

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大,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对物资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如何使高校物资采购,尤其是高校后勤的物资采购工作更加合理、科学、高效。后勤是学校各项事业的服务部门和保障部门,为教学、科研的发展提供质量高、价格低、厂家服务好的物资设备,一直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后勤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后勤物资采购工作的特点及主要采购方式

后勤物资采购工作涉及面广,采购数量大,种类繁多,采购金额大,关系到后勤服务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高校后勤物资采购根据采购资金额度的大小和实际情况主要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竞标、商务关系续存等五种方式。

2 后勤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不完善,有章不循

后勤物资采购工作责任重大,必须制定严格详细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要求物资采购工作严格按照采购办法进行采购。部分学校后勤物资采购,没有相关的制度建设,导致采购混乱,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物资采购过程有章不循,物资采购程序流于形式,有些部门私底下确定好供货单位,然后象征性的进行招投标。

2.2 物资采购人力不足专业人员缺乏

物资采购小组人力不足,专业技能人员缺乏。后勤的物资采购频次多、数量大、种类繁杂,人员不足导致采购小组不能参与每项采购,不能对采购工作做到全面把握;另外,市场物资在型号、价格、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非专业人员无法确认专用物资的质量优劣。由于人力不足,物资采购任务繁多,导致市场调研不足,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价格。

2.3 物资验收制度及物资采购数据管理不完善

物资到位后,没有相关验收制度,或者验收不认真,造成劣质物资用到工作中。另外,部门物资采购数据库不完善。采购物资的厂家信息不明确,或者丢失,对采购物资的数量、价格、性能、售后等方面不进行合理管理,物资采购数据混乱,不规范、不科学。

3 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若干建议

3.1 建章立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首先后勤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物资采购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充分认识其在后勤各项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后勤物资采购工作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同时要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的物资采购小组。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采购小组。采购小组的作用在于对物资采购进行审批、考察、调研、采购、监督、验收等各个环节,明确责任,实行“签字责任制”,坚决杜绝不作为及乱作为的行为出现,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严格物资采购程序,加强财务报账及领导签字制度

1)制定相关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各单位须严格遵守,将需采购物资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预算价格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报分管领导审阅。分管领导提出采购意见,报采购小组组长审批同意,由采购小组安排市场调研。考察组主要由采购小组及采购单位组成(必要时可邀请学校相关单位参加),经市场调研后通过谈判确定供货商家。

2)针对个别部门自行采购情况突出,物资采购程序流于形式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财务报账及领导签字制度,加强物资采购信息资料管理,尤其是考察报告(会议纪要等)的效力,若无物资采购小组签字的考察报告、会议纪要等材料,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不予在发票上签字,财务不予报账。

3.3 针对人力不足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1)一是建立后勤物资采购人才库,人才库由各部门抽调1-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购时除固定人员外,可视物资特点选择人才库成员,必要时可请学校相关单位专家参与;二是界定物资采购小组参与的采购项目,对日常消耗性物资的采购可由采购小组授权采购部门自行采购(三人以上参与),同时,凡单价在500元以内,或总价在3000元以内的采购项目,也可以授权采购部门自行采购,采购完成后均应向采购小组备案;三是加强物资采购人员技术知识的教授和指导。全面提升物资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使物资采购人员具备关于采购物资的基本知识、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对市场的判断决策能力以及崇高的商业素质[1]。

2)针对市场调研不足问题。这类问题在日常耗材方面表现突出,日常耗材的采购可以阶段性确定供货厂家,期间做好市场调研,选择更合适的产品和厂家,及时调整供货厂家。

3.4 加强采购物资的验收及出入库管理管理制度,完善数据库建设

1)一是要建立健全物资采购验收制度。物资到位后由该项物资采购参与人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物资使用部门登记入库;二是完善出、入库登记和使用制度。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物资采购数据库,确保物资出入记录详细;三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实行“谁职责,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四是物资定期或不定期要进行盘点,由仓储、物资采购、财务、审计纪检等人员组成盘点小组,运用物资出入库各种计量衡器和计算方法,点清数量,查明质量,按规定填制材料盘存单,做到账与物、账与账相一致。对盘盈盘亏的物资,要注明原因和有关人员的责任[2]。

2)针对部门物资采购数据库不完善问题。主要包括:(1)建立供应商(企业)信息库,该库包括企业资质与信誉、经营范围、产品信息、售后服务体系等。(2)加强资料搜集与积累。采购完成后,采购部门要及时建立招评标、中标企业及采购合同等详细数据库,方便采购项目的使用人联系供应商。(3)建立采购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及时采购需求信息,以便更多的供应商了解高校采购信息,为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3.5 做好物资采购计划,严格采购程序,加强监督机制

各部门应该按照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工作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尤其是大宗物资的采购,避免采购的盲目性、临时性、随意性,以便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对于计划外的大宗物资采购,须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严禁越级上报,对于急需采购的物资可直接找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批示,但必须到物资采购小组备案,物资采购小组全程监督,发现问题限期改正。

4 结语

总之,高校后勤物资采购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后勤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领导到采购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相关采购办法,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采购的物资质优价廉,为高校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财务考察报告范文3

根据办公室的分工,主要在接待办从事接待工作,并兼任接待办的会计工作。三年以来,严格按照办公室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勤学好问,扎实肯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强化岗位责任感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获得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本科文凭。2004年5月,考察川南接待工作后,所写的考察报告《提高接待水平,助推经济发展》,获得了市、县领导的好评,并发表在市委机关刊务《决策与务实》上。通过学习,强化了岗位责任感,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讲奉献,周密安排,合理部署,努力做好接待工作

接待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工作,特殊而又平凡的岗位。三年以来,自己以一颗平常的心,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工作。一接到任务,领导安排完毕,第一时间组织工作人员,根据客人的身份、喜好,作好详细周密的接待方案。在方案中体现“全、密、实、早”四个字,即:接待工作要全方位考虑问题,宾馆的吃住、 房间的摆设,活动的安排,现场的准备,道路的畅通,材料的落实,会场的布置,媒体的宣传等一系列问题;突出一个“密”字,接待工作牵涉领导的安全,所以要注重保密工作的落实,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重点突出一个“实”字,工作一旦确定,必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体现一个“早”字,做到早介入、早准备、早安排、早到位。在工作中做到“五心、四勤、三满意”,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严格执行财物管理制度,厉行节约减轻接待负担

在财务管理方面,作为接待办的会计,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对公务接待和会议费实行统一管理。对各项费用报销和重大经费支出,坚持票据要素齐全,层层把关审批的原则。同时,严格按照接待预算方案执行,专款专用,做到了精打细算,坚持“从简、从细、从严”六字方针搞好接待工作,既节约了开支,又让来宾们满意,真正体现了接待是生产力,接待工作无小事,为宣传蓬安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讲团结,求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接待任务

三年来,我奉行“接待工作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理念,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克服人事少、事务多的困难,按照领导要求,与其他同志一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接待工作。如:“XXX工程”、“XX工程”、“XX”、“XX”事件,2005年的先教活动及省市大型会议等接待工作,同时,还参与市接待办接待中央、省领导等。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每次接待工作中,本着热情大方、不卑不抗、有礼有节的服务宗旨,赢得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友人的好评。

财务考察报告范文4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综述

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必要性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冯淑萍、应唯(2005)指出,我们正身处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大浪潮之中,会计的国际协调不可不选择,何况这也符合我国的利益。王军(2005)也表示,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会计国际趋同, 认为会计标准国际趋同是进步, 是方向, 是大势所趋。

站在企业治理经营角度,周红、王建新、张铁铸(2008)提到,会计的国际趋同有利于各国管理当局按统一标准理解和引导或控制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者和监管者都要求不同国家的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比性。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李虹(2012)强调,国际贸易范围不断扩展,国际投资规模日益增大,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全球资本市场在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这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出了基本要求;而跨国兼并愈加频繁,会计准则的不同,将产生财务信息的很大差异,并且直接影响经营活动的进行。会计作为一种服务于经济活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供高质量的、可理解的、可对比的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体系就具有了必然性和紧迫性。

从国外研究文献来看,Canibano(2000)通过批判性的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标准有利于各国会计人员的交流,有利于境外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节约财务成本。

2、世界主要国家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研究

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现状将对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刘玉廷(2007)率团考察美国后发现,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国际趋同,美国的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准则。而另一方面,杨敏(2011)通过收集近年的文件发现,美国仍将保留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权力,美国是否会在近期做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决策,其态度尚不明朗。

对于日本会计国际趋同,Kikuya(2001)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日本奉行与IASB全面协调的政策,日本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杨敏(2011)指出,虽然在趋同方面日本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美国的立场和主张仍是影响日本作出相关决定的重要因素。

欧盟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通过制定各种欧盟会计指令来加强会计协调。仇瑾(2009)认为,1999年的“金融服务行动计划”把欧盟各国建成了统一的经济实体,极大推动了欧盟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在分析了澳大利亚的趋同现状后,汪祥耀、邓川(2005)发现,面对势不可挡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浪潮,澳大利亚在符合本国国情需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将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刘玉廷、王宏(2006)率团对俄罗斯进行考察之后总结出,综观俄罗斯会计国际趋同现状,俄罗斯对推进会计国际协调的发展方向持积极态度,对推进会计国际协调的策略选择持谨慎态度,对推进会计国际协调的具体方式持务实态度,对推进会计国际协调的实施方案持科学态度、俄罗斯正为推进会计国际协调作出多方面积极准备。

3、我国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效显著。杨敏、陆建桥、徐华新(2011)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建立了务实有效的持续趋同机制,为降低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成本、促进我国会计审计行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杨书怀(2009)指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经历了从接轨到协调、从协调到趋同、从趋同到等效的变迁。

王军(2005)对会计国际趋同正式阐释了我国的观点,第一, 趋同是进步, 是方向。第二, 趋同不等同于相同。第三, 趋同需要一个过程。第四, 趋同是一种互动。同时,他指出,中国一直十分关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和趋同的发展动态, 并十分赞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加快会计国际趋同所做的不凡业绩。基于这一认识, 财政部会计司制定了详细的会计准则制定计划, 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全面启动了新会计准则制定工作。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财政部不断深化对外会计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杨敏(2011)指出,中国与欧盟、日韩、美国均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机制。此外,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建立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机制,正在积极推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国准则趋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王素玲(2009)发现,由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导致我国目前存在滞后性和被动性两个严峻的问题。

王青莲、杨子婧、丁岳维(2012)论述准则国际趋同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指出,对国家而言,会造成制度变革成本、制定成本及转换成本较大,税收减少的问题;对企业而言,会带来制度变革成本、学习成本、执行成本、审计成本、内部控制成本增加的问题等等。

4、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影响因素研究

从长远来看,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机遇。朱星文(2009)认为,资本市场全球化促进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吸引外资是我国准则趋同的原动力,新经济事务的不断出现给我国准则趋同提出了要求。卓斯琳·莫顿(2008)在谈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机遇和挑战时指出,如果采用一套共同的会计规则,会计师将有更多的机会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工作地点。中国将为会计师提供重大的机遇,因为中国现在占据全球经济的12%,而且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到2020 年将成为最大的贸易经济国。

从我国国情来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也是挑战。王玉(2007)对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化的障碍分析发现,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本市场的规模较小、海外上市公司较少等都是阻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因素。此外,刘兆欣(2012)也指出,我国现阶段公认的三层次会计理论框架与IASB倡导的会计概念框架存在着结构与内容的根本性差异,会计概念框架重构成为我国准则趋同的重要挑战。蒋尧明(2010)指出,我国会计信息真正需求者的缺失对会计国际趋同造成了制约,特殊的法律环境因素制约了国际趋同,而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也制约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5、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文献评述

5.1 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的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部积极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大量成果性文件指导国内理论界实务界的研究。尤其以王军、刘玉廷、杨敏等老师为代表的财政部专家学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2)财政部积极组织国内学者专家导致世界主要国家考察学习国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我国推行会计趋同的方案策略,为国内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3)对制约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宏观因素分析较为详尽。

5.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当前国内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高水平的文献大多由财政部专家撰写并发表,理论界学者的研究多为引用这些人的文献,国内目前参与准则趋同研究的学者较少。且文献中提及我国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多为政策性的指导意见,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2)研究注重于国家宏观层面,没有从微观层面分析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对准则趋同的反映。

(3)国内当前的研究还处于准则趋同整体思路探讨阶段,缺乏对具体准则国际趋同的探讨。

(4)在研究主要国家准则国际趋同时,更多的是看到其成果或积极方面,而忽略了各国存在的问题。

5.3 未来值得研究的领域

通过总结国内外文献的优缺点,笔者总结出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值得研究的领域:

(1)对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照搬国外(尤其是美国)会计准则的部分进行修改或完善。对新准则在企业中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从而得出准则趋同中我国引进国外准则时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修正措施。

(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如何选择具体可行的措施,值得进一步探讨。

(3)探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中小企业和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4)转移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重心,加强对具体准则(比如公允价值)国际趋同的研究,细化具体准则的内容,在保证国际趋同的同时更加适合我国国情。

【参考文献】

[1]王军.齐心协力谱写会计国际趋同新篇章[J].会计研究,2009(12).

[2]杨敏,陆建桥,徐华新.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J].会计研究,2011(10).

[3]周红,王建新,张铁铸.国际会计准则[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刘玉廷.美国会计国际趋同、注册会计师监管和内部控制考察报告[J].会计研究,2007(8).

[5]汪祥耀,邓川.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经验及启示——以澳大利亚为例[J].会计研究,2005(1).

[6]王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2).

[7]杨书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变迁与启示[J].财政研究,2009(8).

[8]王素玲.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6).

[9]朱星文.会计国际趋同研究的中国视角[J].当代财经,2009(2).

[10]刘兆欣.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及新挑战[J].会计师,2012(6).

[11]蒋尧明.现代企业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财务考察报告范文5

我校新校区建设工程招标报名的施工企业非常多(分别达113家和75家),鱼目混珠,实力参差不齐。对此采取了以下办法层层过筛,以去伪存真,汰劣择优。

1.严格资格初审。召开招标工作组成员会议,确定资格审查原则,决定对近三年来,有质量不良记录、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拖欠农民工工资、社会信誉不好的企业予以淘汰。

2.认真进行考察。通过资格初审的报名企业中不乏挂靠、包装的“投标项目经理”或者虚报项目经理业绩等情况存在,需要通过考察辨明真伪。在正式考察前,为保证企业报名资料的准确性,要求这些建筑企业据实再次填报项目经理及近三年的工作业绩,密封后报送校纪委。其间有些企业由于弄虚作假,未再报资料。为了能够考察到企业和项目经理的真实情况,考察组由招标组和校纪委分别指派两个大组分担不同的考察任务,进行“背靠背”的考察,即负责企业考察的若干个小组(公开考察组)和负责工程项目考察的若干个小组(暗访组)。

公开考察组负责对企业本部进行了公开考察,主要考察内容是:查验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三大体系认证、企业信誉等级、获奖证明及其对应的合同等资料的原件;企业注册资本金及财务状况;企业形象及综合实力;企业对项目部的管理模式;企业对我校项目的重视程度;拟派项目经理是否为该企业员工;查验企业及拟派项目经理业绩的合同原件等。由校纪委专人负责从所报项目经理业绩中抽取其中一项业绩,只将其中项目名称及所在地具置提出,交考察人员。暗访组只知道工程项目的所在地,需要通过暗访了解到工程项目的真实性、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以及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等情况。每个考察组都按要求出具考察报告,并对企业实力及业绩作出了排序。考察结束后,招标组把两个考察组对每个企业的考察情况进行对照整理,把考察到的实际情况与其所报业绩不符、企业综合实力不强、考察排名靠后的企业列出,在技术标评审时提交给专家评委。

3.技术标评审提前。通过对新校区一期工程招标工作经验总结,教工周转房工程招标将技术标评审提前在资格预审阶段进行,其目的是为在开标阶段节省时间,使专家评委能够集中精力评审商务标,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杜绝一切人为因素带来的评审倾向性,维护评标的公正性。资格预审采用专家预审方式,实行合格制。资格预审专家由校纪委派人监督从大项办专家库中随机抽取5名,同时还有业主代表2人。预审前向专家组提供了我们对企业和项目经理业绩的考察情况,供专家审核。通过资格预审,企业所报业绩不实的;所报项目经理及业绩与考察结果不相符的;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的;考察排名靠后的均淘汰掉了。

4.收取履约保证金。在同等条件下,工程是否能够在规定的工期内高质量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经理的施工经验、管理水平等综合能力,要求不得更换项目经理。规定履约保证金由工期保证金、质量保证金和项目经理保证金组成,这样就能够对施工单位在工期、质量和项目经理方面形成制约。为了保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竞争,我们提高了投标的门槛,即提高履约保证金数额。要求投标单位在指定时间内按每个标段将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打入指定账户,有些实力不强的施工单位在此环节选择了退出,使得投标单位进一步得到优化。

5.抽签决定投标人竞标分组及竞标标段。决定采取抽签的办法确定投标人竞标分组及竞标标段,抽签分3次进行:第一轮抽签:投标人参加抽签会签到时抽取“抽签顺序签”,即抽到几号签就第几个抽下一轮签。第二轮抽签:投标人按所抽取的“抽签顺序签”抽取“竞标分组”,决定都是哪些投标人分在一组。第三轮抽签:由投标人代表抽取每一组对应的标段号。抽签过程公开透明,得到投标单位的高度认同。

6.实行合理低价原则。根据设计图纸,在保密状态下由校审计处和纪委分别委托两家造价咨询公司背靠背的进行工程造价,并将结果进行详细比较,对差异大的项目进行重新核算,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和公正。招标组根据调研情况和当前高层住宅项目建筑企业实际利润空间,研究决定将工程造价下浮8%作为拦高价。为防止恶意竞标,工程造价下浮14%作为拦底价,适时向投标人公布。投标报价高于拦高价或低于拦底价的,都视为无效报价,作废标处理,同一标段有效投标报价加权平均后的数额作为评标基准价。

财务考察报告范文6

[关键词] 物流成本供应链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企业经营环境和运作模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80%以上的企业经营的产品需要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上销售。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相应的费用支出也不断增加。中国仓储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45.3%的企业感到面临物流成本过高的压力。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物流成本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领域,重视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并把目光从原来简单的成本消减转到综合物流成本的降低上,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市场变化使得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物流成本成为必要。

一、物流成本的内涵及特点

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与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费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涉及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市场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包括了从需求预测、场地选择、采购、运输、仓储及库存管理、客户服务乃至逆向物流等供应链所有环节。

从物流成本的构成内容来看,企业物流成本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成本的分散性。企业的物流总成本分布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流活动之中。由于物流活动是一系列运输和仓储状态的转换过程,使得物流成本既分布在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又分布在企业外部的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物流管理运作的这种跨边界性的特点进一步增加了物流成本测算的难度。

2.物流成本的隐含性。在传统上,物流成本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与物流活动有关的成本费用常常被分解到企业的产品成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中,我们很难看到物流成本费用真实的全貌并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成本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3.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物流成本具有效益背反的特征,即改变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会影响其他要素的改变。要使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增益,必将对系统中其他要素产生减损的作用。这种现象在物流各功能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的成本增多。因此,在进行物流成本费用筹划时就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费用,试图降低物流活动中的某些特定成本对于整个系统而言并不是最优的,这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总成本。

二、从供应链角度审视物流成本的必要性

上述分析可知,企业的物流成本具有隐含性和效益背反的性质。同时,企业的物流活动与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产品分销商、服务商和客户等众多个经营主体有关,物流成本不仅发生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还发生在企业与各相关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界面上,因此,必须从各经营主体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考察物流成本。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就在于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业务协调战略,整合供应采购、生产制造、分销配送和服务等作业环节,在实现对顾客需求即时响应的同时,实现最少的库存和最低的整体运作成本。

可以从以下方面认识供应链的角度考察物流成本的必要性:

1.全面准确把握企业的物流成本。目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和物品的实体与价值变化有关的费用,表现为企业会计核算资料中的一些与物流活动相关的费用记录。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考察物流成本,则除了在本企业内发生的上述成本项目外,还要考虑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服务商和客户等众多个经营主体为了和本企业共同完成经营对象的实体与价值变化而发生的有关支出,包括时间、资源,以及与可持续经营相关的要素投入,例如,外部形象与信誉,与外部客户的良好关系等。这就使得企业的物流成本资料更准确,更全面,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全貌。

2.优化供应链伙伴的关系。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评价物流成本,不是仅仅以实际消耗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进行成本的测算、分析和控制。这样就可以将发生的成本费用追溯到产品、顾客或渠道,从而准确地反映各种产品、顾客或渠道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从而优选产品、顾客或渠道,建立良好有效的供应链关系体系。

3.合理分摊费用和效益。分工协作的现代生产使得一些活动的实施成本和效益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配比是不均等的。比如产品的包装和条形码的制作的投资主要由供应链上游企业承担,这些企业虽然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但这些收益与供应链下游企业的所提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下游企业却没有或很少进行这方面的投资。再比如,信息共享可以给整条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带来效益,但由于信息主要来源于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就要耗费一定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投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来采集、传输和处理信息,而上游企业则不需要进行太多的相关投资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收益。鉴于此,一些企业一般不愿意进行供应链活动的变革,这将会使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受到损失。因此,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评价物流成本,通过追溯成本的资源消耗和责任人,以及各参与方的收益,为成本和收益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合理分摊提供依据。

4.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的竞争力。由于物流成本具有效益背反的性质,单个环节、单一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并不意味着供应链物流活动的高效率。企业要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间,仅仅本企业的物流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站在系统的角度,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水平,通过协调与供应商、分销商、运输业者以及顾客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各相关企业物流作业链的无缝管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等: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评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宋华:物流成本与供应链绩效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Martin Christopher,John Gattorna.Supply chain cost management and value-based pricing[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