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企业实践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企业实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企业实践汇报

教师企业实践汇报范文1

    1、查验其转递的人事档案中的材料是否符合《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实施办法》规定的必备材料;

    2、审查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否符合“按时足额”的要求,如果存在各项或某项社会保险缴费有出入,应根据其档案材料,查验造成出入的原因,并明确责任主体。相关内容参见第(二十二)题。

    3、若责任在用人单位,档案接收部门暂不接收档案,同时应告知用人单位,限期(5日内)予以纠正(如补齐欠缴的各项或某项社会保险费),否则将提交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予以处理,但其补办相关手续期间不计入20日的规定转档期。同时,应做好相关情况记录备查。

    4、如用人单位拒绝纠正、坚持要求转移档案,其相关社会保险费仍存在出入且用人单位仍无材料证明其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档案接收部门应按照规定通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参照《解答》第2题)对其依法监察,同时按规定接收失业人员的人事档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核定该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时,按其现有材料和其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核定其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和期限。如该失业人员按规定进行了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

教师企业实践汇报范文2

关键词:商检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24-02

综合实训是指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专项技能训练后,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校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知识整合和技能综合,有助于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商检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掌握商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各项技能,进而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即可胜任食品加工企业和化妆品企业的检验工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商检技术专业人才,开展综合实训,模拟工厂环境下进行的食品企业检验项目,可以达到进一步掌握和深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在工厂的应用,熟悉企业规范检验流程和标准的目标。

综合实训的教学原则

为了提高综合实训教学质量,充分体现综合实训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职业性、开放性和针对性,保证学生的技能达到实习岗位的最低要求,综合实训教学应符合以下原则。

实践过程系统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去实践,并且这样的实践只是针对某一门课的某一部分内容去训练。而综合实训可以把学生在大学中学习的各门课程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合到一起。

训练内容项目化 选择市场常规性的饼干、调味品、酒类、罐头等多种食品的检验为实训项目,以检验指标为主线,以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为重点,在检验过程中接受全面的技能训练,进而使学生体会工作岗位的内涵。

实训评价多样化 综合实训教学的评价标准要与行业评价标准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能力的程度。在评价内容上,采用课程内容与检验项目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实训过程评价与学生汇报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最终给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训成绩。

实训过程连续化 商检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期末,这两个学期正是商检技术专业学生学专业课的时间。在完成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后,立刻进行这样的实训,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同时可为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合实训的具体实施

综合实训指导方案的制定 根据综合实训的教学原则,制定出综合实训的指导方案,简述如下:(1)以小组为单位。现代食品或化妆品企业中一般有专门的化验室或检验部门,他们都是靠一个团队来完成实训,因此,本次实训采用小组为单位,与企业中的检验部门中的团队相似。(2)实行组长责任制。食品或化妆品企业,一般实行检验部长负责制。组长相当于企业中的检验部长,规定组长和组员的责任。如组长负责编制工作计划,对小组工作任务进行分工,检查指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结果,对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进行审核,最后进行实训汇报和总结。组员则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编制工作计划,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协助组长完成最后实训汇报和总结,配合其他小组成员完成小组工作任务。(3)制定考核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训项目方案、学生的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训过程、学生实训结束后的汇报及总结等五方面的内容。

实训前准备 首先进行实习前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明白综合实训的重要性,清楚地了解综合实训的主要流程和内容,并将每班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实训过程。之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不同的检验产品,根据检验的产品查找相应的产品标准,根据出厂检验要求设计检验项目,根据检验项目查找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检验标准并制定检验方案。同时,查找相应的卫生标准,作为实训结果的判断依据。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的问题做详尽的解答。教师对其实训方案进行审核,并及时将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经反复修改,确定实训项目方案。

实训过程 根据实训前制定的实训项目方案,学生开始进行实训项目的检验工作。首先,购买实训所需要的样品(食品);然后,根据实训项目和检验标准,找出检验方法。根据检验方法列出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清单,并计算各种检验项目所需的试剂、溶液的用量,在食品分析检验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实验室准备实施项目检验。在实施实验实训的过程中,实验员负责对学生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及时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记录在实训结束后给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卫生情况评价。指导教师负责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审查实验项目的设计,检查原始的实验数据及其处理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填写检验报告。其次,实训结束后,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实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结果,学生制作PPT并就实训过程做出汇报,指导教师在听取汇报后,根据学生汇报过程中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或质疑,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指导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对学生汇报过程中的错误内容予以纠正,对整个实训过程及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出。最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训方案完成实验项目、实验记录、检验报告及汇报过程中教师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撰写实结。

实训后结果评价 实训成绩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实训项目方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训项目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2)学生的平时考勤、卫生监督和检查。实验员根据试训过程中对每组学生的考勤和卫生保持情况的记录,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3)学生的实训过程评价。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仪器的操作是否标准、实验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正确、实验报告的填写是否规范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4)学生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实训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该部分的分数,占总成绩的15%。(5)实训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实结给出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

经过此次实训,学生基本上能够系统地将这学期的专业课程系统地整合在一起,能够完成在模拟工厂环境下进行的食品企业对产品的检验,进一步掌握和深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在工厂项目检验中的应用,熟悉企业规范检验流程和标准检验结果报告的书写。此外,综合实训对学生的团结协作、职业操守、应用写作等多方面素质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吕振凯,毕万新,熊丽华.对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3):74-75.

[2]胡晓波,张一鸣,王艳芳.食品机械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

[3]陈爱群.综合实训课程与高职教学改革[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3):l5-17.

[4]雍丽英.机电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21-22.

教师企业实践汇报范文3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模块限定选修课,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焊接、非金属材料成型、成型工艺选择等内容,集成型理论与工艺于一体,涉及面宽,应用性广,实践性强。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只能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讲解和局部应用,学生缺乏实际工程能力的系统练习;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短、学时少等限制,老师对知识的传授只是蜻蜓点水或一个个散乱的知识点,内容连接性、系统性不强,学生普遍感觉知识杂乱、枯燥、难学、不会应用,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根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为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加强应用练习,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在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探索。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寻找、选取问题

寻找问题既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主要知识点为依据,又要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毕业生面向地方企业、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目标定位,选取企业实际生产中难易程度合适的具体问题,使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可以是短时间内解决的,如仅需要一次课或几次课时间能够解决的单一问题、单一学科的问题,例如针对铸造内容,从企业寻找、选取了不同材料、不同结构、不同用途的多品种铸造零件,既有防爆电机上的中小型灰铁铸件,又有汽车、摩托车上的薄壁、复杂的铝镁合金、铝硅合金铸件,还有高压电器开关上使用的厚壁、较简单的铝硅合金铸件等。然后提出问题:这些零件选用什么方法成型、生产过程如何、工艺参数如何选择、毛坯图如何绘制、结构工艺性好坏等。从这些问题的逐个解决,将整个铸造部分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的知识链。问题还可以是需要花费多个学期去解决的多学科的问题,例如针对上述铸造零件,可以继续提出问题,成型中使用的模具如何设计、如何制造。为保证装配精度要求如何进行机械加工和装配等,这些问题可通过后续课程模具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特种加工等解决,这样就将本课程与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模具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特种加工等多门课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好奇和兴趣。

2布置问题

将设置好的问题按组分配给学生,根据问题难易程度规定每一组学生的人数。然后提出明确的短期目标和较长期目标:按照企业规范,根据零件的材料、结构、生产批量等要求完成成型方法选择(需要一次课能解决问题)、铸造工艺参数选取、工艺设计(需要一次课+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收集、分析、讨论能解决问题)、毛坯图绘制、结构工艺性分析(需要课堂+课余时间+成果汇报等完成)等。

3组内分工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问题,具有共同兴趣、脾气相投的同学组成问题探究小组。每个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进行任务分工,例如一些同学测绘零件图,一些同学分析材料、确定牌号、了解成份组成,一些同学查找材料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一些同学绘制毛坯图,一些同学利用PPT制作汇报材料,对于涉及课程知识的成型方法选择、铸造工艺参数选取、铸造工艺图绘制、结构工艺性分析等内容,则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自己做,使每个学生明确要探讨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及与组内其他同学的合作关系。

4教师引导、串讲各个知识点

根据企业实际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每步所需的理论支撑知识顺序,运用展示图片、播放生产录像、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现场教学,简要、系统、直观的讲授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打破了以往按照教材顺序讲授知识点的习惯。例如传统教学方法讲授铸造时,按照教材“铸造工艺基础砂型铸造工艺过程铸造工艺设计铸件的结构工艺性特种铸造”的顺序讲解,一章讲完布置一次作业;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后,调整课程顺序为“铸造概念、特点、分类砂型铸造、压力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等工艺过程学生根据给定零件选择成型工艺方法、讨论铸造工艺性能铸件的结构工艺性给定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铸造工艺设计给定零件的铸造工艺参数选择、铸造工艺图设计汇报、点评”。

5文献检索

教师指出解决问题所需要查阅的相关技术资料、国家标准和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渠道,鼓励、诱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网络上独立地进行相关技术资料和国家标准的查询、收集、分析、整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所布置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6初步探究

学生根据查阅的相关技术资料,对所布置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和建议。

7集中讨论

每组学生将各自探究的结果汇总,采取小组集中讨论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重点阐述自己对问题的探究结果,以获得同学的认可和批评,同时对同学的探究结果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铸造分型面选择位置、脱模斜度选择方向、铸造圆角位置、收缩率大小等工艺参数,每人结果都不一样。经小组交流、辩论、讨论后,形成尽可能合理的小组意见,并在老师指导下找出不足或需要补充的内容。

8深入研究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意见,分头继续对各自分工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补充和完善,时刻保持与教师的互动、沟通和与同学的讨论,最终形成小组的探究成果,并制作成PPT文件。

9课堂交流、汇报

在教师主持下,各组选出代表在多媒体教室用PPT文件将本组的探究成果进行汇报。利用PPT汇报的过程,可以清楚的反应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查阅了哪些资料,对资料、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制图纸的规范性、工艺正确性等,例如图形表达不完整,脱模斜度、铸造圆角表达不正确、展示的CAD图粗细实线不分、用彩色显示导致的图形不清、标注不按新标准等问题一目了然。一人汇报后,组内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同时要求各个小组对其他小组交流的内容批判性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这时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将充分调动他们投入学习的积极性,且有利于小组间的相互比较、借鉴和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重复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现场汇报,对各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结果进行一一点评,就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现场评讲和纠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在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探索、实践后,发现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真实工作岗位体验、成就感和成功感的体验、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培养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效果比较详见表1所示[2]。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欠缺削弱了实施效果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以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为驱动,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结果,都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唯一答案,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因此对于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欠缺削弱了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另外,由于材料成型方法种类繁多,每一种方法有其各自特点和独立环境,即使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通常只是擅长、精通其中的一种,没有哪位教师具有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等全部的企业经历,因此制约了新型教学方法在全部课程中的探索实施,削弱了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因此对于过去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也要定期到企业轮训,以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不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以便提高实施效果。

2课后占用时间较多,学生负担较重

由于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的学时(24学时)较少,分配到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各部分的学时更少,仅为6学时左右,因此学生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独立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绘图等活动大多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些事务又需耗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学生感觉负担相对较重。

总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为载体,教师围绕问题进行讲解、指导、点评,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独立思考探索、讨论交流、汇报等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在成型工艺基础课程中的探索实践,发现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讲解者变为问题的创设者、学法的指导者、讨论的组织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获取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种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学习、学会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提升了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协作方面的综合素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95-197.

教师企业实践汇报范文4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物流管理》课程特点,提出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物流管理;课程改革

1《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含义

项目化教学以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化教学的主要内容来自于真实工作情景中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2.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授课为主,枯燥的教学内容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出现上课玩手机、溜号、睡觉等现象。项目化教学方法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项目,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整理信息、小组讨论、项目汇报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2.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学生却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思路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物流管理》课程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任课老师根据物流人才的岗位发展以及企业对于物流专业学生能力要求设计课程项目;在项目具体实施环节,任课老师先在班级内分组,并根据项目内容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计划并实施,最后学生通过项目汇报的方式展示小组的解决方案,老师进行点评。

4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

4.1任课教师制定课程项目单元。在上课之前任课教师首先要制定课程项目单元,制定出好的、合理的项目单元是项目化教学成功的基础。任课老师在制定项目单元时不但要考虑物流岗位的工作流程和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还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作者通过与企业的一线员工和部门主管探讨,认为物流人才的岗位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首先被安排到仓管员、运输调度员、配送员、分拣员、包装员等入职岗位中;通过一到两年的基层锻炼,如果具备的一定的岗位工作经验和能力,则可以晋升为仓储组长、运输组长、配送中心经理等岗位;之后则可以继续发展为整个物流部门的经理,负责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等。《物流管理》课程作为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分为七章,分别是物流概述,物流功能,物流网络、第三方物流、逆向物流、冷链物流与物流管理。通过以上分析,作者将《物流管理》课程分为四个项目单元。首先根据经济市场上不同形式的物流过程制定了快递行业的物流过程、制造企业物流———好利来面包店物流过程、流通企业物流———沃尔玛物流过程,最后回归到物流管理的方法上,制定了物流管理———京东商城的物流管理方法这一项目。四个项目囊括了物流管理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第一个项目中快递流程涵盖了物流的功能,在这一项目中主要学习物流的概念以及物流功能等理论知识点;第二个项目结合案例中面包制造企业的特点,主要学习物流功能、逆向物流、冷链物流等理论知识;第三个项目中主要学习沃尔玛物流网络和第三方物流等知识点;第四个项目主要学习物流管理等理论知识。4.2学生分组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为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任课老师在上课前可以先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同学一起完成项目。老师和学生讲明项目内容,并项目任务后,学生需要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即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储备哪些理论知识,需要了解企业哪些工作流程。4.3项目实施。在明确了项目任务内容,并制定计划之后,小组同学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准备工作,学习理论知识,进行企业调研或上网查询企业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知识分享,集思广益,小组同学一起来解决项目任务。任课教师在各小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4.4小组项目汇报。经过小组同学的共同学习和讨论,最后要将项目解决方案以PPT等方式呈现出来,并且由一到两名同学进行项目汇报。要求汇报方案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每组汇报完之后由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小组成员解答。4.5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在项目完成的最后环节由任课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首先对各组同学的汇报方案进行打分和评价,指出各组在项目完成各环节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同学明确自己的优点,完善不足之处。然后任课老师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对同学们汇报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给整个项目的完成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戴士弘,张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葛颖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

教师企业实践汇报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实践能力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2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普遍不足,而下企业实践锻炼,则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 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和问题

1.1 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下,作为高职院校,应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准确把握自身定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但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更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相应地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而言,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而职后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也使得他们在教学上“扬长避短”,不得不偏重于理论传授。从总体上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还未深入人心。

1.2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结构性缺失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应不低于50%,实践性教学也应占50%,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比例尚未达到这一要求,加之受到事业单位编制等相关制度的制约,高职院校难以从有关企事业单位引进富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工作,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较大困难。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不少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比例偏低。

1.3 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存在制度障碍

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但不少学校在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方面的制度设计比较空泛,配套政策不细,保障措施不力,不能有效解决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实际问题,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缺乏有效途径,也使教师对提升实践能力有心无力,裹足不前。

2 下企业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做法――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从企业聘用教师力度,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等,有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些措施中,教师下企业实践是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最佳渠道,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2014年以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360计划”,即:从2014年起至2016年,组织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每年暑期到企业或工程管理单位挂职、顶岗及见习,3年不少于60人,后期实现专业教师全覆盖。“360计划”实施两年来,已安排60多名教师轮流到企业锻炼,有力提升了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精心谋划,周密制定实施方案。学校为加强下企业锻炼教师管理,制订了《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360计划”管理办法》,规定“ 360计划”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由相关系部具体组织实施。系部的职责主要是做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人员选派、单位联系及协议签订、日常指导、总结考核、经验交流等工作,并负责建立教师实践锻炼专项档案,保证资料完备可查。各系部要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以“楚天技能名师”、职教集团、实习实训基地等为依托,作好总体规划,每年6月制定年度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方案报学院审批后实施。

为了保障下企业教师的生活需要,学院还明确了下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的待遇,规定市外的按照差旅费开支规定报销一次往返交通费。在企业、单位锻炼期间,凭考勤表每人每天发放入企补助150元。在企业、单位锻炼期间,住宿由所在系部与相关单位协商解决,原则上在所在企业、单位提供的临时住房住宿,实在无法解决的,也可就近在宾馆住宿。

二是明确纪律,集中开展动员培训。系部制定的年度下企业实践方案经学院批准后,各系部召集下企业教师,集中开展动员培训,进行思想纪律教育、安全教育等。学院规定,教师下企业期间要明确工作岗位及工作职责,虚心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认真填写工作日志,由企业进行考勤,并及时收集技术资料。同时,明确了下企业工作纪律,不定期对教师下企业情况进行抽查。抽查不在岗的,脱岗一次,扣除本期实践锻炼入企补助的20%,脱岗二次,扣除本期实践锻炼入企补助的50%,脱岗三次以上,直接终止实践锻炼,不发实践锻炼入企补助和报销任何费用。教师确因有事、病请假一天以上的,须经企业、系部同意报人事处备案后,方能生效。

三是严格管理,全程掌握入企动态。学校人事处专门建立了下企业锻炼QQ群,便于教师及时交流情况,了解工作动态。学院和系部组成联合小组,不定期深入相关企业,对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情况进行抽查。暑假期间,入企教师有的在工程施工现场,参与施工管理、质量监理;有的在电厂,跟班熟悉生产流程,参与技术改造;有的考察当地水利工程,完成技术考察报告;有的在生产车间与工人一同安装接线,到现场参与设备调试,经历了不同岗位的专业训练。

四是总结考核,广泛开展汇报交流。教师实践锻炼结束之后,下企业实践教师及时进行了总结,系部进行了考核,建立了教师实践锻炼专项档案。各系部先后分别举办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汇报交流会,下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均在各自所属系部进行交流汇报。汇报会上,入企教师简介了各自所下企业的概况、实践工作岗位等内容,展示了收集的规程规范、技术图纸及劳动生产成果,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也深入分析了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同时对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三方共赢,实践锻炼成效显著。教师下企业锻炼工作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师、学校和企业三赢。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对于教师而言,通过锻炼,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最新的行业规范、工艺、设备、技术,更新了知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把这些来自第一线的资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讲课有了“货”, 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底气,不少老师了解了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能力的新要求,调整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科研能力和行业影响。对于学校而言,下企业锻炼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双师素质比例快速提高,不少下企业教师及时把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入教学中,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课堂讲授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有的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明显增多。对于企业而言,下企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开展职工培训,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为企业解决难题,受到企业欢迎,不少教师与企业建立了长期而紧密的联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 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的启示

3.1 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实践意识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着眼职业教育的现代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下企业锻炼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摸准企业发展脉搏,探索其发展趋势,掌握实践技能。高职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下企业实践是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技能的必经之路,是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重要举措,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实现形式,从而树立强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

3.2 作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

首先,要改革现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在职称评审上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如湖北省将高职院校与本科教师职称分开,并重新制定了评审条件,明确规定教师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必须有相应的下企业实践经历,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革新等实践创新能力纳入评审条件。其次,学校要制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规划,对教师下企业作出制度安排。学校应该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特别是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加强组织协调指导,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三是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学院要将下企业锻炼情况作为系部考核和教师业务考核的指标,给予下企业教师的必要的经济待遇保障,及时解决下企业教师的现实困难,为教师下企业打造良好工作平台。

3.3 加强过程管理,注重总结交流

相对于学校教学工作而言,企业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文化都相差很大,W校要加强对教师下企业的过程管理,经常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保证下企业的实际效果。要及时开展总结交流,通过教师交流自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开阔教师视野,引发教师共鸣,提高教师对下企业锻炼的认识。

3.4 深化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

以教师下企业为契机和纽带,可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学校可以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也可以从企业选聘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做兼职教师。教师通过下企业,在向企业学习的同时,可以随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新形势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是一本书,企业也是一个“实验室”,教师下企业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同时,把企业遇到的问题用于教学、科研,形成下企业与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2] 王素艳.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育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2).

教师企业实践汇报范文6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目教学法;实践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用人单位都希望找到高素质、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各个高校也在着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尤其注重大学生六种能力的培养。六种能力主要包括适应社会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口语写作表达能力。而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事务处理能力和口语写作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当今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能力之一。塞万提斯曾说“笔乃心灵之舌”,写作不仅是个人意志的外在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有力展示。[1]由此可知,应用文写作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必修课程。为提高大学生的从业水平,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不容忽视。商品经济的发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书写工具的电脑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向应用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率的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的信息交流,都需要规范的高质量的应用文,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有较高应用写作能力的从业人员。[2]在工作中,应用文无处不在,每位大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大学生应用文写作做能力的提高有待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本文主要从岗位的角度,结合项目教学法,分析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一、岗位与项目教学法结合的重要性

(一)职业的与应用文种结合

据网络资料显示,按照目前对职业的划分,职业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六大类。当然,划分标准和依据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在此就不赘述了。每个职业范围内有各种岗位。岗位原指军警守卫的处所,现在泛指职位。职位,即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并承担相应的工作。每位大学生毕业之前,都应该有一个职业规划,职业不同,对应用文文种的运用也不同。大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除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训外,更重要的是突破原有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的瓶颈,找到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岗位与项目教学法结合

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可开展项目式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授课。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全参与项目,“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教师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内容

(一)小组分工教学

应用文写作项目教学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课堂上开展小组分工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完成相关项目的写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例如,按照应用文体的大类,可以分为行政公文组;事务文书组;公关礼仪文书组;专用文书组。每一个小组负责对文种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写法及注意事项、写作例文、写作实训进行集中学习,了解以后,能够熟练运用。

(二)工作室教学

1.工作室教学内容阐述

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学生按不同写作项目分为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室独立完成各自项目,同时各工作室之间根据项目情境展开交流与合作。工作室的划分,以工作岗位为依据。不同的专业,工作岗位不同。以汉语专业为例,常见的工作岗位有教师岗、办公室文员岗、行政助理岗、编辑岗、记者岗等等,因此,成立的工作室依次为教师工作室、办公室文员工作室、行政处理工作室、编辑工作室、记者工作室等等。每个工作室负责学习与本岗位有关的所有应用文种,掌握写法,识别正误。以教师工作室为例,此工作室的学生必须掌握教案文种的相关知识,包括教案的界定与作用,教案的特点与分类,教案的写作要求,教案的写作范例。此外,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工作室的学生还应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

2.工作室教学体现培养的差异性

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工作室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培养,体现培养的差异性。培养的差异性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客观规律,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结果。也只有使在校学生接受差异性的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技能专长,避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打上“批量产品”的标签。只有高等学校的培养具有差异性,其毕业生才能有特色,才会在就业市场具有竞争力。[3]此外,通过工作室的组建,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工作室内的学生团结合作,可增加彼此的凝聚力。有差异性的学习与培养,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让我学”转变为“我想学”。

三、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按照项目教学法,构建多元化考评体系。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考评方式以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这样以来,对学生的综合情况无法考核。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项目教学法,考核以多元化形式进行。

(一)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注重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其中平时过程性考核以完成项目的进度与分工的科学性为主,可占总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以完成项目的质量与团结合作情况为主,可占总成绩的50%。平时过程性考核时间不固定,突显项目教学法的特征。期末终结性考核包括统一考试和课堂汇报。统一考试以最常用的文种为主,题型以“根据材料写应用文种”为主,不再考究应用文理论知识。

(二)课堂汇报和课后练习相结合

课堂汇报形式灵活,可以通过项目的形式R报,主选一个汇报人,也可按照工作室或者小组分工不同,集体汇报一个项目。为提高汇报质量,要求采用多媒体形式,制作精美的PPT,准备规范的教案。成绩根据汇报的情况评分。课后练习以加分的方式呈现,学生利用课外之余,对比较感兴趣的文种进行自学,做相关的练习检验自学效果。

(三)学生考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

原有的应用文写作考评以教师一人为主,学生基本不参与。依据岗位需求和项目教学法的不同,学生也可参与成绩考评。学生分小组或者工作室汇报时,本组或者本工作室的人员不参与考评,其他小组或者工作室的人员均可对汇报进行评分。教师给出评分标准,学生根据听课的情况评分。最后的成绩将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平均,这样以来,学生之间的竞争更激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更有效。

四、搭建校外实践实训平台

根据岗位需求,结合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搭建校外多元化的实践实训平台。根据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只讲不练或者简单的课堂练习已经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文水平了。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文写作人才,需高度重视校外实践实训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各高校力争与政府机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合作,建设一批专业技能实践实训基地,建构起学校与社会、校内与校外互动的技能训练模式。这样以来,以工作室开展的项目教学成果可以得到有力的检验。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到校外企业、机关、社区、农村开展短期见习,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应用文的使用情况,判断应用文种使用的正误。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提前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加深应用文的了解,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项目编号:本文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16年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学研究与质量工程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JY05。

作者简介:郑小琼(1983-),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任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巴蜀文化。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代应用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裴显生主编.《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周成霞主编.《岗位应用文写作》[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参考文献

[1]王洪泉.《大学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探索,2012,(9).

[2]施秋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研究性实践教学》[J].长春:应用文写作,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