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工作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扶贫工作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范文1

一、大力宣传,营造热心助学的良好氛围。

我镇召开三个专题工作会议,即班子会、干部职工、村委主要领导会议,使全镇干部职工思想统一、使扶贫助学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形式,激发干部职工献爱心的热情,营造扶困助学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开展扶贫助学捐赠活动。

我镇的“扶贫助学献爱心”活动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镇主要领导走访慰问贫困儿童情况,对一些孤儿或者实际孤儿的,给予特殊关照,比如将其列入低保对象,享受最高档次,并将全家列入低保,同时享受学校有关的一些补贴补助。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扶贫助学活动中来,组织“一日捐”活动,捐爱心,扶贫困。

三、热心助学,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为了推动我镇扶贫助学工作的开展,我镇认真开展摸排,到贫困学生家走访慰问,在全镇范围内确定了11名贫困生,每生给予200元资助和一些生活用品,对他们表示一点关心,携手与他们共度难关。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范文2

为深入贯彻落实《左权县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精神,依托《山西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推动我县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跳跃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围绕中心,科技助力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中心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必须”的重大要求,集聚科技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左权特色的科技扶贫新路子,助力脱贫攻坚。

二、立足实际,扶贫扶智

利用我县区域优势,提升产业级次。针对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草药五大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优势,对照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技能培训、跟踪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户提升科学素质,依靠科技增收脱贫致富,对实现全村及周边村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上下联动,信息共享

左权县是中国科普乡村e站示范县,建有乡村e站20多个,通过PC端、APP、中科云媒、新闻传媒等途径,为农民搭建专业信息服务平台,立足自身、辐射周边,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科普综合服务体。

四、示范带动,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带头作用,引进科技人才队伍,以举办专题培训和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本土科普带头人、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技术人才,组建左权乡土科技专家队伍,通过专家培训带头人,带头人示范辅导农户,使每个贫困户至少学校掌握1—2项致富技能。

五、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以县十大节庆活动、科普活动为载体,以科普宣传栏、活动站和示范基地为阵地,全面开展各项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发放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等形式,以提高重点人群科普素质为目标,开展经常化科普。

六、积极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山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县宏远学校小学部4名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教导,双双取得了机器人超级轨迹赛小学组省级二等奖,这是我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取得的重大突破,填补了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的空白,对青少年科技教育起到了模范作用。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行“六个覆盖”。⑴、农村科普信息员全覆盖。联合省、市科协、山西农大,推荐培训50名农村科普信息员,实现农村科普信息员乡乡全覆盖。⑵、农技协组织全覆盖。健全和完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专家服务站,实现农技协组织和服务乡、村全覆盖。⑶、乡村e站全覆盖。乡镇和重点村健全和完善科普中国乡村e站、校园e站、农村中学科技馆,实现科普e站乡、村全覆盖。⑷、科普服务全覆盖。联合省科技馆、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实现农民科学素质培训、科普大篷车巡回服务、科普大篷车电视联播节目全覆盖。⑸、科普报刊全覆盖。在重点乡、村实现科普报刊、科普资源、科普信息化产品全覆盖。⑹、特色科技产业全覆盖。培育1个乡镇特色产业,支持发展一批“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1个农业示范基地,培育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打造1个特色品牌,实现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示范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2、建立科技助力扶贫示范基地。依托《山西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建设5个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示范乡(示范村、示范基地)。

3、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根据实际产业需要,编辑出版科普图书、挂图,制作光盘,通过乡村e站等平台,重点推广核桃防晚霜危害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果树、蔬菜绿色无害化栽培技术、家庭牧场养殖系列实用技术、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谷子机械化精播技术、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渗水地膜应用技术、玉米膜侧播种及抗旱栽培技术等8项技术,组织专家搞好项目对接,充分发挥农科110服务平台作用,实行带技术、带项目进村入户,帮助解决品种选择、产业链延伸、特色产业发展、种养效益提升、生产技术落后及产品销售等问题。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范文3

自我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扶贫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优化营商环境联动监督动员会议以来,我镇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多次与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沟通交流,现将我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脱贫工作。我镇辖33个村,共113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5人、涉及5个村,占全镇总人口比例为0.6%,贫困户均为因病致贫。在贫苦户识别工作全程公开透明,做到了公平公正。安排部署两次“回头看”工作,密切关注,动态管理,目前全镇没有新增申请2户。全面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度。并且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脱贫方案。但扶贫脱贫工作仍然存在四个问题:

1、精准施策不到位。目前,我镇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原因明显,帮扶措施中只停留在基本的医疗保障,没能做到一人一策,量身制定医疗帮扶方案。

2、精准帮扶不彻底。部分帮扶责任人仅仅停留在节日走访和慰问上,没能真正地深入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的具体需求和发展意愿,没有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不能做到每月入户常态化,大都停留在单位组织的集中入户,为应付检查而入户,部分选派人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

3、工作进展不平衡。帮扶责任人与帮扶责任人之间、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工作推进的力度和进展不平衡,部分贫苦户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帮扶政策不熟、情况不清,对脱贫形势盲目乐观,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4、扶贫资金、人员不足。扶贫投入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我镇财政比较紧张,扶贫资金投入有限,与我镇脱贫攻坚实际需求有差距;加之由于人员编制原因,帮扶人员均为其中从各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大部分还承担着单位安排的任务,不能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展工作。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镇同各村签订了《**镇2017年度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责任书》33份,同辖区内重点企业签订了《**镇2017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出动宣传车30次,散发传单800份,悬挂横幅50条。2017年我镇涉及散乱污企业20家,其中19家企业予以取缔拆除,1家整改完成。涉及煤改气独立轧钢企业5家,全部完成改造进行试生产。涉及燃煤锅炉改造任务5台,均经环保局验收合格。我镇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大气污染防治战线是严峻而长久的,在整个工作中我们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乡镇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建设滞后,今年我区为各乡镇着急解决了车辆、人员编制等问题,但乡镇工作人员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人员没有执法资格,缺乏专业知识,日常巡查只能做表面文章,不能充分明白环保设备的运行原理。对企业是否严格运行环保设施缺少判断依据。与上级职能部门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对企业施压和处罚的力度不够,存在“上面热、下面凉”的现象。 

2、网格化管理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负责人和村干部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工作认识不到位,自我约束的意识不够强。开展环保隐患排查不够彻底,仍有个别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致使我镇出现散乱污企业反弹及新增现象。特别是今年环保部督查组在我镇某村发现疑似散乱污企业,充分表明个别村干部存在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不能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

3、大气污染防治形式单一。目前我镇对大气污防治工作还主要停留在企业检查和秸秆禁烧两个方面。缺少其他工作重点,特别是在煤改电、煤改气的工作推广中存在畏难情绪,停留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的情况,。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我镇把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同确保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机关服务效能充分发挥的各种障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但在工作过程中但我镇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1、营商环境要素缺乏竞争力。创业意识淡薄、与先进地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较大,“走出去”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维,阻碍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支持企业力度还缺乏实打实举措,一些文件规定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2、服务意识差。个别对群众办事不热情,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上班迟到、下班早退,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范文4

为更好打赢我区脱贫攻坚战,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基本医疗保障战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近期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198”政策落实,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截止2020年4月21日,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参保条件的应参保人口(0000)人,其中参加当年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保险或同类型保险)的(0000)人,参加当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达到100%,享受参保费用(个人缴费部分)财政补贴政策(4000)人。

建档立卡贫困患病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或按规定转诊的住院医疗费用,通过政府兜底机制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均达到要求(14、15年退出户;16年、17年脱贫户实行差异化兜底报销比例80%)。截止2020年4月21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住院(2358)人次,总医疗费用(1317.031888)万元,报销医疗费用(1222.583133)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954.321636)万元、统筹基金二次支出(51.404219)万元、大病医疗基金支出(61.355391)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支出(120.521553)万元、财政兜底基金支出(34.980334)万元、医疗兜底手工补差(0)万元),住院报销达到90%。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门诊特殊慢性病卡,按规定在县域内或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医疗费用,通过政府兜底机制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要求(14、15年退出户;16、17年脱贫户实行差异化兜底报销比例70%)。截止2020年4月21日,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患者(3603)人次,总医疗费用(115.237626)万元,报销医疗费用(104.863856)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79.114957)万元、大病医疗基金支出(2.620862)万元、统筹基金二次支出(2.659704)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支出(15.123115)万元、财政兜底基金支出(5.345218)万元、医疗兜底手工补差(0)万元)。

(二)在定点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全区范围内各项医疗保障政策的“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根据自治区医保局的统一部署,加快社会保险“一门式”经办管理信息系统安装使用。安排经办人员到自治区医保局医保局参加业务培训,区医保局对定点医疗机构经办人员进行培训,从2019年6月14日起正式启用广西社会保险“一门式”经办管理信息系统。

我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兜底保障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仅支付不高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10%,门诊特殊慢性病的,仅支付不高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20%,其余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及商业保险公司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如在县域外定点医疗机构无法直接结算的,由个人持相关票据向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核报,保险公司负责支付医疗兜底保障费用,按“一站式”直接结算。

(三)全面实施区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平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我区共辖11个乡镇、12个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根据区扶贫办提供国扶系统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4月7日,我区总贫困人口42288人,根据广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人口健康信息业务应电子平台)显示,截止4月21日我区常住符合签约条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签约42236人,签约率99.88%。并按照公共卫生要求定期进行随访。优先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治。

(四)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卡办理进展情况。制定和印发《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鉴定发证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29种特殊慢性病集中认定的通知、关于第二次开展贫困人口门诊29种特殊慢性病卡办理工作的通知、关于第四次开展贫困人口门诊29种特殊慢性病卡办理工作的通知等四份文件,先后4次组织区人民医院及市精神病医院多名专家深入到各镇开展慢性病集中认定,对确诊的患者当场发放慢性病证并及时录入医保系统,确保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落到实处。根据各镇上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4月21日全区疑似患门诊特殊慢性病5965人,符合办理条件5556人,已办卡5556人。

(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情况

1、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将区中医医院列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建设。

2、卫生院建设标准化建设情况。全区共有卫生院12所,目前业务用房面积达标12所,已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3、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全区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政府办村卫生室,共建设成178所,已全部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每个村卫生室都配备有一个具有乡村医生资格以上的村医。辖区村卫生室均实现医保结算。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医疗救助工作开展不畅。机构改革后,医疗救助工作衔接不畅,目前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工作尚未开展。

(二)贫困人口慢性病情况改变,检查办证有延后。慢病属于进展性疾病,原来摸排检查不没达到29种慢性疾病办理标准的患者,病情改变达到办理标准未能及时办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做到“应办尽办”。建立贫困人口慢性病办证情况长期排查机制,对于贫困人口疑似慢性病未办证人员,由当地乡镇政府组织乡镇卫生院、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及村医加强跟踪随访和健康管理,督促及时就医、确诊,及时申请办证;对于疑似精神障碍、癫痫患者,由各乡镇政府组织到专科医院检查确诊。对于未达到发证标准或不属医保慢性病病种范围的,统一报送至区医保局,医保局加强与扶贫部门沟通,确保部门数据一致,各有关部门(扶贫工作队、帮扶联系人、签约医生等)要统一口径,共同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医保部门继续加强与民政局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协调沟通联系,确保贫困人员按政策规定结算报销,重视机构改革后职能移交的相关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全面做到“应签尽签”继续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家庭医疗的职责。真实做到“签约ᅳ人、履约一人”,做到应签尽签。加大健康扶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认识。

(三)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加大对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机制落实情况和收取住院押金检查力度,严格要求各医疗机构按照区卫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区农村住院患者区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钦北卫计报﹝2017﹞38号)文件精神执行,并加大健康扶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认识。加强与区扶贫办信息对接,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对每个申请住院患者身份进行逐一排查,确保每位贫困住院患者均能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范文5

着力兴产业、促增收增强脱贫内驱力

一是突出因地制宜,努力实现“一村一品”。浏阳产业资源丰富、基础较好,不少村组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独特优势。浏阳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鼓励贫困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林果、特色蔬菜、优势家禽、生态旅游等产业,努力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特别是立足浏阳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10条精品旅游线路,鼓励沿线贫困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发展乡村旅游。龙伏镇石柱峰村是湖南野生樱花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该村引进和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花花世界大观园”项目,种植樱花、薰衣草等30余种花卉,吸纳当地1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年发放工资300万元。

二是突出龙头带动,努力实现“一户一业”。精心选择有诚信、有实力、有担当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按照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贫困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思路,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带领农户创品牌、闯市场、增效益,努力使贫困户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张坊镇富溪村通过能人牵头,投入30余万元,联合60户贫困户成立富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溪之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建设100亩特色蔬菜N植基地、15亩蜜蜂生态养殖基地、30亩泉水鱼生态养殖基地,并注册了“富溪湾”、“黄龙洞”等农产品品牌,年产值达40万元,其中贫困户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

三是突出就业帮扶,努力实现“一人一策”。把扶持贫困户实现就业、增加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发动广大帮扶干部一户一户摸情况、一个一个想办法,做到基本情况清、就业需求清、培训意愿清、服务措施清,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服务、金融扶持等工作,引导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016年浏阳分区域举行5场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组织200余家(次)企业参与,帮助1500余人实现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736人。同时,注重整合资源,因人施策,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努力使每个贫困劳动力掌握至少1门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

小河乡乌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建南,通过“点对点”培训掌握了台湾泥鳅养殖技术,并申请到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开垦池塘3.4亩,养殖泥鳅幼苗60万尾,可实现年产值14万元。

着力保基本、兜底线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是推进“教育雨露工程”,确保学有所教。“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浏阳市将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措施,以大力实施“教育雨露工程”为抓手,近两年改造薄弱学校99所,建设教师周转房525套,全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实施边远乡村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三通工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全省率先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免政策,并按照小学生500元/期、中学生625元/期的标准,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中、小学生实施生活补贴全覆盖。

二是推进“医疗普惠工程”,确保病有所医。医疗救助工作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措施。浏阳坚持在健全贫困村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强化贫困残疾人特惠医疗救助、完善贫困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出实招、下实功,努力让贫困群众生病得到及时医治、心灵感到温暖。现在,全市贫困户医保个人缴费全部由市财政全额代缴,贫困户基本医疗参保率达100%;低保困难群众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50%;2016年全市派出义诊医疗队医务人员1420人次,诊治贫困村群众31976人次。

三是推进“幸福安居工程”,确保住有所居。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抓手,以精准识别为突破口,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全面走访核实,精准认定危改对象和搬迁对象,据实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申报表,并对申报对象的家庭实况和居住环境留影存档。到2016年底,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户和搬迁户都已经搬进新居,实现“安居梦”。

着力建机制、强责任务求帮扶长效化

一是健全统筹调度机制。市委、市政府切实担负对精准扶贫工作主导、主抓、主推的重大责任,通过周工作碰头会、月工作碰头会、市委常委会等,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研究部署和统筹指挥,每周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全面掌握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发挥扶贫办的协调督导作用,组织编印“口袋书”―《精准扶贫工作资料汇编》8000余本,做到所有帮扶干部人手一册,精准指导帮扶干部开展工作。

乡镇扶贫工作汇报范文6

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及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实施了全县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电视信号户户通项目及驻村帮扶工作,组织实施了舞台艺术下基层、扶贫政策文艺宣传等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情况,按照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每个贫困村必须建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含文化广场),结合XX工作实际,我县出台了《贫困村文化广场建设补助标准》的通知,至2017年底全县105个贫困村全部建成了文化广场,其中广场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70个,500平方米以上1000平方米以下的35个;非贫困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及省政府工作要求,到2019年底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必须100%完成,我县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至2018年底我县新建成156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2019年新建成180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

今后,我局将继续宣传发动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对已经建成未达标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督促进行提升改造。

二、电视信号户户通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2016〕20号)、河南省广电局、省扶贫办《关于实施广播电视精准扶贫工程的意见》(豫新广联〔2015〕3号)文件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电视信号户户通,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重点工作,按县扶贫办核定任务,我局2018年全年累计安装建档立卡贫困户电视信号4809户,2019年安装3543户。

三、驻村帮扶工作

我局共驻村帮扶两个乡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一个,非贫困村6个,分别是宋河镇卢尧(贫困村)、刘楼、轩楼、药铺、杨桥、枣集行政村和赵村乡赵东村,共派驻业务骨干及年轻后备干部11人。在驻村帮扶过程中,我局先后投资30多万元为7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电脑、打印机、音响、乐器、桌椅、书柜等办公用具、用品及文体器材,投资16万元为卢尧行政村修建了文化活动室、门楼、厕所及院内地坪、花池等 ;投资20多万元为部分贫困户修缮了房屋、安装了自来水、添置了电视、床、柜、桌椅等生活必须品;为部分贫困户购置了成品母羊和鸡苗等家畜家禽,为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扶贫政策文艺宣传及送戏下乡演出活动

为更好的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贫困群众对幸福生活向往的内生动力,在志、智双扶方面我局也做了认真研究布署,编排了扶贫政策文艺宣传节目,如《扶贫路上》、《我村来了个好书记》、《兔姻缘》、《党的政策就是好》、《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脱贫我光荣》等脍炙人口的节目,演出形式多样,有坠子、小品、相声、歌曲等,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并以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中心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扶贫政策文艺宣传演出活动达万余场次,同时相继开展了贫困村广场舞大赛、唢呐大赛等赛事活动及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和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贫困村送戏下乡活动50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1560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一千多万人次,此项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对国家的扶贫政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提高了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扶贫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工作,在县委、县政的正确领导及全局同志共同努力下,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

1、村级文化中心建设按省政府规定2019年底要达到100%覆盖,目前全县还有21个行政村未建设或不达标;18、19年建成的33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按照《XX县关于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每建成一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需县财政奖补资金10万元,目前,只拔负4万元,行政村对此压力较大并且意见较多,存在不安定因素;全县105个贫困村都建成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但有部分村建设标准不高,需要进一步整改和提升。

2、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使用电视信号不正确不科学的现象,造成经常性无法正常收看问题,又加上豫广网络有限公司人员不多,造成服务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