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技术经济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技术经济学范文1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是三本。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是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1月教育部审批通过,由安徽农业大学与社会优质办学资源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扩展资料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坐落在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安徽省合肥市,校园面积约500亩,建筑面积25.1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750万元,图书66万册。计划新增校舍面积4.5万平方米,投入教学仪器设备经费2200万元,以满足在校生一万人的`需求。学院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是治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来源:文章屋网 )
农业技术经济学范文2
关键词: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小儿脓毒症;临床效果
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脓毒症严重时诱发心血管功能障碍。脓毒症的本质为炎症因子"瀑布式的释放"[1]。脓毒症治疗的可行机制是减弱促炎-抗炎反应的强度、调节炎症平衡。连续血液净化(CBP)在脓毒症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比较常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脓毒症患儿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平均(5.34±2.89)岁。4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病情危重程度、年龄及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都给予监测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心电监护以及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吸氧、抗生素、营养支持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静脉持续泵入盐酸多巴胺。根据血生化、血气、离子等结果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ABLE的血液透析导管,采取股静脉置管。采用CVVHDF,根据患者大小体外循环管理预充全血、血浆、生理盐水等,置换液用Ports改良方案,前置换方法,设置置换液流量为45ml/(kg.h);抗凝目标为将APTT维持到100~140s。患儿凝血功能正常给予肝素抗凝,首次50U/kg、维持剂量5~20U/(kg.h),根据APTT调整肝素用量。连续血液净化的第一次治疗连续2d,每24h更换一次滤器,然后隔一天治疗24h,一共1~3次。
1.3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治疗后1d晨起抽取3ml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CRRT治疗前、治疗后1d、2d抽取2ml动脉血,检查血气分析、血乳酸、电解质;记录尿量;监测动脉血压。
1.4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字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出院19例,治愈率为82.61%,对照组出院12例,治愈率5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有三个特征[2]:①联合应用几种血液净化方法,置管和滤器技术发展;②肾脏替代功能向治疗非肾疾病发展;③在脓毒症、存在SIRS的疾病(挤压伤、缺氧、严重创伤后、心肺复苏等)中应用广泛。连续血液净化通过滤过、弥散、吸附等联合机制,减轻促炎-抗炎的递质水平,消弱炎症反应强度。清除炎症递质,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补充营养物质,调整免疫平衡。清除对流过程中白细胞介素等炎症递质,吸附肿瘤坏死因子[3]。CBP能够清除炎症递质,调节单核细胞的HLA-DR表达情况,单核细胞抗原递呈能力得到改善,增强机体免疫反应,纠正免疫功能紊乱,调节免疫平衡。内皮细胞的损害成分也能被CBP清除,降低血栓调节蛋白和循环选择素,调节内皮功能[4]。目前CBP的模式有7种:CVVH、CVVHDF、CHFD、HVHF、CPFA、PE及其他血流灌注[5]。本次研究表明连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小儿脓毒症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马力忠,付四毛,周涛,等.持续血液净化对小儿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16(35):2546-2548.
[2]蔡露良,向伟,谢耀琦,等.脓毒症儿童白细胞介素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9-14.
[3]李丽花,陈文.腹膜透析治疗女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32-433.
农业技术经济学范文3
关键词:农村职业高中;幼师;美术教学;途径和方法
农村职业高中幼师专业的美术教学是向农村职业高中幼师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的材料充满了好奇心,美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职业高中的大部分幼师生毕业后都会去基层幼儿园工作,再加上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幼师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农村职业高中的幼师学生学好美术这门课程对以后的幼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职业高中幼师生如何学好美术这门课程呢?这就要求我们农村职业高中的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农村职业高中幼师美术教学设计应该体现幼师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
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前进,客观事物在变化,人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观念也就必须转变。所以美术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特别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把学生当成是容纳知识的容器,现在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职业高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幼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高中的美术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职业高中幼师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职业高中的幼师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习方法上,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师生间互动,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农村职业高中美术教学过程设计应该体现幼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面对浩如烟海的科技知识和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人们日益感受到在学校教育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局限和陈旧,认识到只有通过贯穿整个生命历程的不间断的自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挑战,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新一轮职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目的是在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起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引导职业高中幼师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培养职业高中幼师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力和习惯,适应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需要。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培养职业高中幼师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在美术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更能体现出职业高中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创造性等特点。
三、农村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问题情境要体现幼师教材的文化底蕴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幼儿教育中美术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示,体现美术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少儿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的兴趣;通过对美术史的探讨,帮助学生对中国美术、外国美术的了解;通过揭示物体结构内在的魅力,让职业高中幼师学生从中体验到艺术的美。
四、农村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应培养幼师学生的审美个性
“审美教育是以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事物和美的境界去陶冶人的。”美的事物和美的境界都是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创造农村职业高中幼师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自然中的美等手段来培养审美观念和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农村职业高中的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农村职业高中幼师的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去感受艺术作品,使其情感与所感受的对象融为一体,其审美的想象力便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给职业高中幼师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突出了农村职业高中幼师美术教学应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培养农村职业高中幼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农村职业高中幼师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农村职业高中幼师学生的审美个性,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农村职业高中美术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美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涛.艺术概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06.
农业技术经济学范文4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培养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有别于一般科技人员,主要以推广农业科学适用技术,指导农民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类科技人员。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相比,处在生产的第一线,所需知识有实用性强,普及性广的特点,所以研究这些科技人员和他们的成长规律,对新时期科技人员的管理,对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
1.1有广泛的知识面
农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技术,但又不是所需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农业生产是自然和经济生产结合的产物,不仅需要机械、电器、肥料、农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必须涉及生物、动植物生理学、农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推广农业科学的对象是农民,千家万户接受农业新技术,层次不同,接受程度不同,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农民的心理、接受能力,有所选择的推广农业新技术。因此,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仅要善于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善于分析综合。
1.2掌握较高的政策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贯穿着国家制定的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奖励政策、物价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掌握好各项政策法规是做好农技推广的保障。
1.3拥有系统的分析能力
在推广工作中能注意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的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结合等作出科学决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熟悉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如历史背景、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技术习惯、风土人情、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和规划等。在了解这些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发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1.4树立敏感的信息观念
一是要立足于知识之上来驾驭使用知识和信息,不要陷于知识与信念之中不能自拔;二是要给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益处,不能生吞活剥或无限量地掌握无用的信息;三是做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信息,使其为决策服务,并做到信息意识与战略思考的统一。这些应该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具备的观念。
1.5要有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观点
技术人员要使推广的技术得到各级有关领导或组织者的配合,就应为满足他们的决策提供服务,这样才能获得他们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实践证明:如果哪一些技术,领导已经接受,而且组织多方面力量全力支持去推广哪一些技术,推广就快,效益就高,相反推广速度就慢。在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局部结合全局,把一些成熟的技术提供给领导,让他们决策。
2农业推广人员的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科学技术传播的“二传手”,在科教兴农中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农技推广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肯定,影响工作积极性。为了使农技推广事业得到发展,农技推广人员安心从事其工作,有必要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2.1运用政策诱导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制定了不少政策规定,如开放搞活、成果奖励、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产生了强烈的诱导力,这些政策既鼓励第一线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能使推广人员在服务中获得社会或政策允许的相关权益。比如推广成果的评定,一是迎合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荣誉心理,激发其上进心;二是公正地评定了推广人员的劳动成果,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创造性;三是为农技推广人员创造了人才的评价,业绩的考核,职称的评定,职务的晋升,学术知名度形成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享受优惠政策上还有差距。如职称评定上要求基层推广人员要有一定等级的科研成果,外语考试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农业科技与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两翼,发达的先进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农业科技推广系统和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努力,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说农业技术推广是运用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桥梁。基于这种认识,在培养农技推广人员中就要以更优惠的待遇去吸引、鼓励他们。如制定和颁发国家级技术推广奖,制定推广人员的培养和拔尖人才的鼓励政策等。
2.2实行岗位责任
要在现行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技术目标的管理,对每个农技推广人员实行技术推广目标管理,对每人的岗位职责实行指标化考核评价,并与奖罚挂钩。责任目标一经确定,应保证推广人员自和必要的工作条件,支持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有偿服务,允许在用户得到实惠的基础上取得政策允许的报酬。有条件的单位可按任务组织推广人员的优化组合,以充分发挥人际间的协调作用和优化效益。
2.3物质激励
技术有偿服务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激励手段,有偿服务是一种物质刺激形式。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中,注重业绩考核等,把个人的贡献和物质利益结合起来,使农技推广人员看到贡献与物质利益的一致性,从而激发起他们争做贡献的积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条条框框太多,不利于激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很大一部分服务对象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对有偿服务不理解,不接受,这些问题要逐步得到解决。重视农技推广人员的培养就是要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的拔尖人才有用武之地,得到相应报酬。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2.4保持继续教育
农业技术经济学范文5
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4-0973-04
Total Agricultur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Malmquist Index
WANG Ya-kun1,WANG Hui-jun1,2,JIANG Bing1
(1.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150030,China;
2.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Abstract: Measur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a widely used method of measuring technical progres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Nonparametric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 1993-2011. The measuring results were broken dow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hebei province increased on the whol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during 1993-2011 had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2.1%.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grew by an average of 2.9% a year, with slow growth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cities.
Key words: Agricultur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Productivity index;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Hebei; province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也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河北省为中国农业大省,特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在服务京津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河北省正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面临着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非农用地大量挤占耕地等问题。未来农业的增长不可能靠单纯地扩大种植面积和资金投入来实现,惟有依靠包括效率进步、技术进步在内的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相关文献介绍
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对农业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其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是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Fan[1]研究了1965~1986年中国及其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认为这段时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并且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投入增长所带来的。Kalirajan等[2]通过对中国1970~1978年间农业生产率的研究,得出中国的农业生产率是负增长。Fan [3]Colby等[4]、Jin等[5]在研究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及各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得出了中国改革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的结论。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从全国的层面上,林毅夫[6],蒋和平等[7],陈卫平[8],王珏等[9],王兵等[10],郑云[11],潘丹等[12]分别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在省级及以下层面上,洪建军等[13],邓利方等[14],何新安等[15]对广东省,李立清等[16]对湖南省,刘战伟[17]对河南省,陈志建等[18]对桂林市,张晓红等[19]对河北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从已有文献来看,涉及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多集中在国家层面,针对各个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还需更加深入和细致,具体到河北省,缺乏多年性、连续性的研究。本研究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结合河北省1993~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了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
2 方法介绍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2 河北省各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数据来看,无论技术效率是否增长,各市技术进步一直领先技术效率,且都呈增长态势,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源,这与河北省的整体情况是一致的。与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情况相比较,各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逐年波动趋势(见图2),再一次印证了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矛盾。
5 结论与基本对策
在1993~2011年间,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1%,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2.9%),而农业技术效率降低则对农业全要素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河北农业生产中,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应注重提高技术效率,具体可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投入,构建以国家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推广服务体系,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决策服务。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农业公司、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提高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FAN SHENGGEN. Region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M],westview press,boulder C O.1990.
[2] KALIRAJANK P, OBWONA M B, ZHAO S. A decomposition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ase of chinaps agricultural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reform[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331-338.
[3] FAN S G.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griculture: new measurement and evidence[J]. Food Policy,1997(22):213-228.
[4] COLBY H, DIAO X,SOMWAROA. Cross commodity analysis of China’s grain sector: sources of growth and supply response[M]. Technical Bulletin [J]. Washington:USDA,2000.
[5] JIN S, HUANG HU R, et al. The creation and spread of technolog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agricul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916-930.
[6] 林毅夫. 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7] 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8] 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J].中国农村观察,2006(1):18-23.
[9] 王 珏,宋文飞,韩先锋.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0,(08):24-35.
[10] 王 兵,杨 华,朱 宁.中国各省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11,(10):12-26.
[11] 郑 云.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经纬,2011,(02):55-59.
[12] 潘 丹,应瑞瑶.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变异:基于文献的再研究[J].经济地理,2012(07):113-117,128.
[13] 洪建军,杨贤智,侯建国.科技进步对广东农业发展作用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8-91.
[14] 邓利方,余甫功.广东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1980~2004――基于面板数据的Malmquist DEA [J].广东社会科学,2006(5):39-44.
[15] 何新安,熊启泉,刘莹丰.1993-2005年广东农业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9(2):69-80.
[16] 李立清,周贤君.湖南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实证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2-27.
[17] 刘战伟.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2011(02):210-213,217.
[18] 陈志建,陈明丽,吴玉鸣.桂林市城区及所辖12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02):41-48.
[19] 张晓红,郭亚军. 河北省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DEA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01):222-225.
农业技术经济学范文6
关键词:新疆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发展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农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4%。从理论上来讲,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增长和生产率提高两个方面。在衡量生产率水平方面,全要素生产率历来受到经济学者的广泛重视,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简称TFP )的变化既代表技术进步, 这里的技术进步包括了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知识和人力资本的进展、 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制度供给和政策的有利调整、规模经济性、 微观管理水平的提升等多个方面。随着新疆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增大,继续靠增加农业要素投入来增加农业产出的空间将逐渐趋小。因此,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提升新疆农业发展质量,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文献回顾
从研究区域来看,之前的学者对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多,研究方法一般采用生产函数法、增长核算指数法、曼奎斯特(Malmquist)产率指数法、随机前沿法等几种方法。研究主要包括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特点分析、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分析以及各省区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分析等内容。也有学者以省区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各省区以及省区内部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特点。对于新疆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二、模型选择和数据的处理
(一)模型的选择
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索洛残差法,在此,使用索洛残差法测算新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就等于技术进步率。假定新疆农业的生产函数为:
其中,It为t年的名义投资,δt为t年的固定资产折旧率,Pt为固定资产投资指数。
首先估算农业初始资本存量。直接采用王金田等估算的结果,1978年新疆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存量为24.99亿元。其次,确定当年农业投资额。1978― 1999年新疆只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数据,因此,本文按照全社会资本投入中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估算了1978―1999年新疆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2011年则直接采用统计年鉴中一产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确定投资指数。由于新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从1991年开始公布,因此,1978―1990年新疆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用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代替,而1991―2011年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代替。第四,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率。农业固定资产折旧率δ采用了吴方卫估算的5%。
3、劳动投入
农业劳动投入以农业劳动力从业人员为代表指标,劳动投入应包括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但是质量指标不易获取,所以采用一产就业人数来衡量劳动投入。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新疆50年1955―2005》以及《新疆统计年鉴2000―2012》。
三、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实证结果
由上述结果可看到回归结果显著,得到α=0.456,β=0.544。α值确定后,进而得到TFP、TFP增长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1。
(二)分析
表1中,1978―2011年新疆农业TFP先上升后下降,TFP的年均增长率为0.87%,农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7.9%,农业TFP对农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从新疆农业TFP增长率变化趋势(图1)可以看出,1978―2011年农业TFP增长率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具体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7年),TFP基本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88%,TFP对一产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2.2%。1979年我国实施,大大激发了农村的生产活力,这种体制的创新成为推动农业TFP增长的主要力量。
第二阶段(1987―1996 年),TFP增长速度呈现震荡下行,这一时期TFP年均增长率为0.67%,TFP对一产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为10.4%。一方面经过十年发展,的驱动作用逐步弱化,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是新疆农业从原来的“以粮为纲”向“粮经”并重转换的重要时期,农业生产的关注点更多停留在简单的商品生产和产品经济层面,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重视不够;同时工业化的推进使得农村资金等生产要素更多的流向非农领域,农业发展进一步弱化。
第三阶段(1996―2011年),新疆农业TFP增长速度呈现震荡上行, TFP下降速度放慢并趋于平稳。这一时期, TFP年均增长率为-2.56%,其中1996―2000年TFP年均增长率为-4.51%,2000―2011年TFP年均增长率为-2.1%;TFP对一产增长的贡献率为-43.7%。这一时期, 国家和自治区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 并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以及各省市对口援疆政策, 极大地增加了农业的要素投入, 特别是1996年之后新疆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农业增加值增速提高明显。相比较而言,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却为负值, 说明农业发展更多的还是依靠农业要素的投入, 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发挥甚微。
四、结论
通过索罗残差法, 测算分析了新疆1978―2011年农业TFP变化的规律, 1978―2011年新疆农业TFP以1996年为分界点先上升后下降,TFP增长率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缩小,甚至为负。这些变化一方面源于农业内部生产制度改革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一方面与国家和自治区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的大量增加息息相关。同时也表明, 目前新疆农业经济的增长过多地依赖于投资的增长, 而全要素生产率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五、建议
(一)积极探索实践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引导有条件, 农民有流转意愿的农区开展土地流转, 特别是加快近郊一些以外出务工为主, 以农为辅的农区的土地流转工作 ,进一步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比重。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改革进程, 积极推行家庭牧场试点建设,引导发展基础较好, 牧民积极性较高的草原牧区组建家庭牧场。
(二)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效率
大力开展薄弱环节技术公关和应用技术研究,推动常规农业技术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后期服务和管理,切实提高农业技术覆盖面和受益期,发挥农业技术最大效益。
(三)更加重视农业产销结合
进一步扩大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强农产品销售环节质量监察,加大农产品公共品牌和特色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建立高质高价传导机制。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扩大订单农业规模。积极创新农民合作组织形式,加快农民合作组织产销一体运行模式发展。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创新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渠道。
参考文献:
①余康,章立,郭萍.1989―2009年中国总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1):111―118
②王斌,陈璋,马英才.技术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互动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2(6):88―90
③王金田,王学真,高峰.全国及分省份农业资本存量K的估算[J].农业技术经济,2007(4):64―70
④吴方卫.我国农业资本存量的估算[J].农业技术经济,1999(6):34―38
⑤曾国平,黄利,曹跃群.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变、地区差距及收敛性[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5 (15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