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林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林业论文

生态林业论文范文1

1加强思想领域的认知和领导水平的提高

我国各级林业部门都要加强对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做到从召开大规模高规格会议,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对林业管理工作进行细致部署和安排。同时不断深化管理人员对林业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本着全党动员、全民动员和优化环境抓好宣传,抓时机抓重点的工作原则,保证林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完全达标,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比如通过电视、互联网、标语、简报等渠道。来达到林业管理教育深入人心,提高社会广泛参与性,从而实现全民绿化、全民造林的林业管理模式。

2建立健全林业管理的法律体系

根据各区域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全方面的,能够促进本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法律体系。将林业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促进林业管理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进行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工作,根据新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使之符合当前林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林业管理的科技化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化管理水平

针对我国林业管理工作中缺乏较高水平的技术管理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林业管理技术和经验,来提高我国林业管理工作的科技化水平。不仅如此,我国还要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结合绿色经济的要求,在发展中不断融入高科技,将我国林业系统的发展真正提升到我国经济战略发展的高度,不断提升林业管理工作的高科技管理水平和质量,来实现我国林业发展建设的信息化、科技化发展。

二、结语

生态林业论文范文2

全镇有林业用地面积136025亩,占全镇总土地面积179157亩的75.9%。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20150亩,占林地总面积的88.3%。有乔木林地112449亩、毛竹7701亩、灌木林地762亩、经果林5185亩;按森林类别分,公益林面积达44813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5.0%,商品林地面积有91210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50.9%。非林地面积43134亩,占全镇土地面积的24.1%。截至2008年底,全镇活立木总蓄积337029m3,森林覆盖率为67.3%。

2林业建设措施

2.1森林保护森林保护是英川镇目前林业工作的重点,全镇森林植被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原始的森林植被已经比较少,森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难以发挥森林的各项效能,只有通过对现有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才能加快森林的保护和恢复,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2.1.1加强生态林建设全镇林业工作显著,但是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镇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林业工作应在注重保护和建设的同时,突出和加强在人为活动干扰较频繁和生态脆弱的滑坡地段,实施生态林建设,降低水土流失。坚持工程化治理和管护,落实迹地更新、补植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突出公路沿线两旁重点区位的生态林建设和保护。建立规范化的投入保障制度,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把党和政府生态建设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护林员的培训、考核与管理,发挥护林员队伍的作用,强化生态公益林的社会化管护。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管护水平,强化以负氧离子含量、生态公益林蓄积为重点的生态效益监测,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提高公众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成效认知。在5年内,使全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52%以上。

2.1.2加强森林抚育为加快材用林成材,全镇林农还对自留山、责任山的中幼龄林进行劈山抚育、间伐抚育,中幼龄林劈山抚育,据统计从1993~2013年,全镇森林抚育面积11万亩,其中未成林造林地抚育6万亩,中幼龄林和其他林分抚育5万亩。

2.1.3水土保持建设加大水土保持林建设,减少水土流失,进行植被保护和恢复,树立绿色英川理念,争创生态大镇目标。

2.2春季绿化造林每年的年初绿化造林作为全镇中心工作的重点,以沙川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阔叶林发展工程、珍贵树种造林、毛竹造林、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等项目,对火烧迹地、采伐迹地进行更新绿化造林。

2.3发展绿色经济林基地全镇应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结合本地气候、水土等特点,大力培植以重点开发英川板栗、木本药材、油茶等地方特色产业为主的经济林木,在英川、王宅、董川、坑洋、梅状、新村、底洋、黄谢圩、木岱口、茶园、黄洋口等村发展板栗、木本药材、油茶等地方特色产业8500亩,提高林业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全镇竹林面积7701亩,通过劈山、深翻、施肥等技术措施,以兴隆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毛竹基地为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镇毛竹产业发展,建立笋竹两用林3000亩,其余4701亩毛竹林进行低产改造,经过5年,以后逐步发展成为笋竹两用林的高效基地,提高其经济效益。

2.4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经营者以林权抵押、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借贷和融资,支持和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组织;用2~3年时间,完成lC卡任务,体现一卡在手,惠及林农。

2.5实施能源消费结构转换工程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电力等清洁能源,逐步减少生活用能燃柴。今后5年期间,户用沼气普及率要达10%,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20%,厨房液化气、电气化普及率达80%。农产品加工燃柴取代率达50%。

2.6以采伐管理为重点,完善源头管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森林采伐管理,按照“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原则,完成集体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探索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制。鼓励有条件的村级林场、经营大户开展森林经营认证,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全镇主体、林业主管”的理念,严格执行森林的限额采伐制度,建立林木采伐追加计划集中审批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结合,探索建立镇政府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建立林业部门和镇政府信息对称、管理互动的工作动态交流机制,强化镇政府履行辖区林木采伐源头管理的职责,妥善处理镇日常监管和林业部门依法行政的关系,保障森林资源科学、合法、有序采伐利用。

2.7以防控、消防和保护、开发为重点,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2.7.1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和预报,全面掌握全镇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为防控提供科学信息;加强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的指导,为产业发展、林农增收提供技术保障;加强松材线虫病等的防控,保障全镇松林的安全;加强林产品流通的检疫,为林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提供服务。

2.7.2加强森林消防工作加强森林消防工作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镇、村二级义务森林消防队和护林员队伍建设、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护林队伍的作用;加强森林消防装备建设,改进森林消防队伍的装备;加强森林消防预案建设,提高应对森林消防的预案保障;适时组织开展野外训练和扑救演练,提高森林消防的实战能力。镇建立1支以上相对稳定的森林消防队伍;各行政村均建立1支以上群众义务森林消防队。

2.7.3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全面组织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各类森林资源的情况,为科学发展、谋划思路提供依据。发挥资源的差异性、稀缺性、珍贵性特点以及我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导林农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牛、羊、鸡),鼓励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参与珍稀野生动植物驯养、开发、利用。加大历史和大自然赋予的古树名木宝贵资产的保护,传承人类发展的历史文明,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

3效益分析及评价

生态林业论文范文3

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林业资源是推进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对这一物质基础进行规范的管理与保护,必须为林业资源建立档案,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中央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林业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在生态建设方面、在西部大开发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林业资源相关的管理部门正逐步将生态体系的构建与林业档案管理联系到一起,将林权管理当作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通过技术手段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档案管理,能够为林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强化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与保护。

2当前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在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但是由于档案管理开展的并不深入,因此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率、宣传力度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也阻碍了生态建设的发展。

2.1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部分林业资源信息具有封闭性,尤其是一些研究成果并不对外开放,因此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甚至不为人所知。另一方面,对档案资源进行查询的大多是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这些资料常常用于为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但是将将这些资源作为科研成果的理论依据的并不多。人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档案管理帮助林业建设、节约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很多资源因得不到公示而失去了自身的利用价值。

2.2宣传性不高。

一些林业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的宣传性并不高。很多人对林业资源的档案管理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而林业管理工作的展开需要内部与外部的协调配合,仅从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对外界的宣传很容易导致人们护林意识的薄弱,这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3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区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意识的薄弱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都是管理不到位的表现。现代档案管理工作都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计算机上建立档案库,将部分资源上传到指定的网络共享。而一些管理部门还应用纸质档案对林业资源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效率极低,信息的查询流程也极为复杂,纸质档案还存在着损毁、遗失等风险,这大大拉低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另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导致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匮乏,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无人承担责任。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对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缺失就很容易导致林业资源的滥用与破坏,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3加强林业档案资源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3.1丰富信息资源。

为了满足更广阔的需求,应当不断丰富林业档案资源,拓宽信息来源。林业档案资源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情况的调查,内容应当含有林业面积、区域划分、经营方案、林相图等;二是深入的研究成果,内容应当含有某一林区的科研立项情况,相关的研究结果等。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管理人员应当展开实际调查,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有关的科研成果也应当在分析证实后再使用,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3.2依法展开管理。

法律是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基本保障。为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法律为基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林业档案管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关人员的工作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私自售卖林业资源资料、不得滥用林业资源,对相关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惩。

3.3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性。首先,应完善基础的档案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分与规范,现代档案资源管理都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大部分的林业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保存,但是仍有部分资料是纸质的。为了避免造成信息的缺失,应当保证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谁负责保管纸质档案,谁负责电子档案,谁负责信息的收集与录入等都要做到职责明确、权责清晰,一旦发生问题可以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其次,应当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求。最后还应当健全奖惩制度,除法律层面的要求外,管理部门应当提高对日常工作的规范要求,工作中如有严重失误应当酌情惩罚,如有贡献则应当奖励。用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林业资源档案管理者的责任感与工作的积极性。

3.4增强宣传力度。

林业资源档案利用率的提高离不开积极的宣传。除了内部档案工作的完善,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对外宣传,与媒体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林业资源档案的存在。林业资源建立档案的目的之一是促进资源的整合,提高其利用率,而宣传工作的薄弱会使信息呈现封闭的状态。加强信息宣传可以加深人们对林业资源的关注以及保护力度。在从事相关的林业资源研究工作时,专家与学者也可以及时找到有用的资料与资源。因此加强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对于一些非保密性的科研成果与资料可以加强开放力度,将其在网络上进行公开与公示,提高档案资源的传播范围,从而提高其利用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加强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让他们意识到林业资源是与自身的实际利益相关的,从而提高他们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4结束语

生态林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林业分类经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遵循现代林业思想,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和主导利用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林业和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业,并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入机制和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林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商品林,强力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整体发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林业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林业问题己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林业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保护和发展林业己成为缓解生态环境危机和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

1.1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森林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维持碳氮平衡,缓解全球“温室效应”。从全球来看,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该被森林吸收的CO2没有被吸收,地球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据分析,在过去的20年中,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25%,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5℃,温室效应使得自然生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据测定,lha的阔叶林在一天内能够吸收1000kg的CO2。由于森林的存在,能够大大缓解“温室效应”。

其次,防风固沙,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有力屏障。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破坏后,由于阳光爆晒和雨水冲刷等因素的作用,形成土地荒漠化。实现荒漠化综合治理的根本在于发展林业。森林能够使风速、风力大大下降,在防风固沙林的作用下,同时配合农业、水利等措施,风沙量将会逐年减少。除此之外,森林在增加降水、改善农业小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也十分显著。

最后,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森林又是生物多样性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野生动物种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不仅与森林的面积有关,还与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及结构密切相关。

1.2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是一个基础性产业部门。

首先,提供林产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林产品的供应在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林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着木材、林副产品等,既为工业发展提供着大量原材料,又生产着人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其次,提供以木本粮油为主的非木质林产品,为解决我国食物安全问题服务。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能够提供各种林产品,还是人类未来营养食品和养殖业饲料供应的重要基地。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木本粮油及野生淀粉植物,森林果菜、食用菌等合计总产量折合成粮食达200亿kg。森林食品还能满足人们改善饮食结构和提高食品保健能力的要求。

最后,提供就业机会。林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吸纳的劳动力数量较多,为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机会和有利条件。林业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山区开发、林业产业发展、承包开发荒山、非公有制经济、劳务输出等。由此看来,林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能增加就业机会。

2我国林业经营现状分析

以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合理生产方式,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消失,形成了贫困-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下面这一组数字或许能从某个侧面说明当前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以上,而木材蓄积量只占世界木材蓄积量的3%;森林面积122万km2,人均1000m2,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10;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有林地面积占43%,而发达国家是80%~90%;森林蓄积量95亿m3,人均8m3,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83m3的1/10,大约名列世界第120位之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林业的现状既难以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更难以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林业生态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传统林业经营模式的客观局限性混淆了作为商品产业的林业与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林业在经济性、经营利用目标、经营方式、管理要求、社会实现形式以及价值补偿等方面的差别,使得人们不能很好地按照各自的不同特点和规律选择相适应的办法来经营管理和建设林业,而是采取同样的经营方式。也就是在木材永续利用理论指导下,把林业只当作一般的产业来看待,没有引起对公益林业的真正重视,其结果是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没有缓解,林业经济处于危困之中不能自拔。

3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所遇到的难题

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战略。就我国当前的林业状况看,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将遇到如下的难题:

(1)规划中的难题。我国林业经济成份复杂,有国有林、集体所有林,也存在部分私有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需要从总体上进行规划,哪些是生态公益林,哪些是商品林,都要规划清楚。但在总体安排和规划中必然要涉及到部份总体规划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规划中要求建设生态公益林,而所有者从强调自身利益出发,强调建设商品林。因此,在林业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正确处理好规划需要与所有者利益要求的矛盾,则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难题。

(2)树种选择上的难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既要满足社会对木材及林木产品的需求,又要满足对林业的多种效益的需求。用小面积的林地进行集约经营,培育出社会需要的木材及林木产品,在此基础上,培育和保护大面积天然林,以实现林业的多种效益,这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重要原则。而要想在小面积上培育出大量的所需木材,树种选择极为重要。树种既要适于林地生长,又要生长快;既要适于培育,又要便于加工增值。因此,我国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根据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目的树种,并满足商品林业的需要,则是一个主要的难题。

(3)林地使用上的难题。实施林业分类经营,一方面,保存现有天然林的面积,并提高其生长力;另一方面,就是拿出一部分林地,集约经营生产出社会所需的木材。而目前,在林地使用上,存在很多难题,一是森林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被蚕食,毁林开垦现象十分严重;二是林地和农田在使用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一些环境遭到破坏,林地生产力下降。因此,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如何使用好现有林地,保护住现有的森林面积,提高其生产力,同时,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扩大森林面积,也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然遇到的难题。

(4)投资体制上的难题。不同的所有制,在投资培育森林上有着不同的方式。国有林区在投资上可以形成规范的制度,而集体和私有开发投资就很难形成规范的制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投资的与否取决于所有者,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后,哪些天然林要保护经营好,哪些林地实施集约经营,要受到所有者利益的驱动,既便是造林成林的林地,也容易遭到破坏而挪做他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国家必须要有足够资金作保证。

4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我国林业分类经营对策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既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寻找林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战略过程中,必须针对所遇到的难题,采取一定对策解决,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经营战略。

4.1分步骤、有层次地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的进程

林产品生产不能超过森林的再生能力,要求对森林资源在培育、利用和多种用途方面实行综合管理。林业分类经营战略必须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制定规划,分步骤、分层次地推进。按地域和环境要求制定出商品林、公益林的经营规划;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林产品的市场需求,选择目的树种;分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先从保护天然林逐步转向保护治理环境,先从天然林的一般保护入手逐步转到利用人工林,全面保护天然林,先从国有林区启动,逐步扩展到山区、农村等,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发展。

4.2加强科学研究,寻找和选择商品林树种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商品林的建设是重点。在我国,目前商品林建设有两个关键方面,一方面,选择适合我国的商品林树种,另一方面,在商品林发展过程中,要保持林地的生产力。就我国北方而言,现在落叶松虽易成活,早期生长快,但后期生长慢,再加工的商品化程度低,市场面窄。因此,极需通过科学研究,寻找选择和培育一种或几种目的树种。过去,我国比较注重选择针叶树种,但是大面积营造针叶林造成林地酸化,地力减退,我国现有的人工林,大多是针叶林,主要是第一代,第二代的很少,地力减退也要引起注意,因此,针阔混交的营造林方式必须坚持,且需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

4.3构建适合我国林业分类经营的投资和技术体制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必然要有大量的投资,投资不到位,投资使用效益差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投资要建立投资法人责任制及项目负责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制度约束责任人。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科学技术必须先行,目前,林业工作中就科学技术运用上有两个弊端,一是林业企业粗放经营不重视科学技术,林业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低。二是科研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实验的项目很少有推广见效的,企业极不愿意参加任何有价值的科研和技术推广活动。这种状况不适应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需要。因此,必须构建灵活有效的技术体制,即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依靠科学技术,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的进程。

4.4强化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林地的区划和林地利用的规划。但林地现存的问题也不能使林业分类经营更好地进行。因此,必须要加强林地管理和充分利用林地,要遏制林地不断被侵蚀的态势,坚决杜绝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现象;要对生态位置重要的地段,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确保林地作用;要坚决还林于山,还林于沙,利用森林系统的生态作用,改变自然环境;要不断地扩大林地的面积,在森林母体的情况下,依据林木生物学特性,扩种出更多的植物,使林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永顺.论林业分类经营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J].林业经济,1996(5)

2侯元兆.林业分工论的经济学基础[J].世界林业研究,1998(4)

3陈国明.浅议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认依据[J].林业经济,1996(5)

4刘伟平.林业分类经营:概念与问题[J].林业经济,1998

生态林业论文范文5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1.1结构的有序性

一个系统既然是广有机整体,它本身必须具备自然或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边界内的功能具有明显相对的立性。一片果园、一个人工林它与相邻的系统是具有明显边界的,其功能与其他系统也是不同的。同时,每一个系统本身一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所组成。系统内的组分之间具有复杂的作用和依存关系。作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就包括着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两大组分,而其两大组分又可以自成系统(于系统)。像森林生物要分成植物(林木与伴生植物)、动物(鸟兽、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从环境角度讲,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又应当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这些组分形成了复杂的水平分离和垂直分离。

1.2系统的整体性

为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价值的转换功能。系统中某一个组分发生量的变化以后必然影响到其他组分的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林、眶生态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整体结构的建造而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高功能。

2、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个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是对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多项因子对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往往与单因子影响有巨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今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3、食物链原理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使太阳能转化为能贮存于植株之中,所以,称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这些动物中有的吃草,有的吃其他动物以维持其生命。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生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后两者分别称之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4、扩大视野,修正传统林业概念

多少年来我国大农业范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观念;农业就是粮食、林业就是“大木头”、畜牧业就是猪和鸡。林业建设几年来一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业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林越来越萎缩,概念越来越窄,专业越分越细,将一个森林大系统分割得零零落落,把很多本

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这种观点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提出林业生态工程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生态林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林业;环境;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93-1

0 引言

党的十报告曾经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也比较严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笔者作为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之一,试从林业的定义入手,来谈一谈林业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性。

1 林业的定义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从林业的定义不难看出,林业的发展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发展现代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之一,发展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2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森林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使得林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林业以森林为主要管理对象,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

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全球的森林面积占整个陆地系统的百分之三十之多。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主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森林中的生物种类非常的复杂。以高大乔木为主体,除了乔木外就是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衣苔藓等。森林的植物空间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森林里除了大量植物以外还有极其丰富的动物生活其中,还有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森林就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圈,其中生物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百分之九十之多。

因此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主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林业部门除了对森林的利用、开发、保护等等,林业部门还承担着管护、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也正是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从古至今都扮演这重要角色。

远古时代的人们就生活在森林里,那就是他们生存的地方。古代人在生活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原材料多数都是木材,后来的建筑、车辆、船舶等等,原材料也都是木材。就算是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木材的使用量仍然是非常的巨大,尤其在建筑业。

另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现代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上升,快节奏的生活紧张感让人们更加追求原始的味道,原木产品成为一种潮流。原木家具、日用品、工艺品等等,层出不穷。

所以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3 结语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因此作为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充分体现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向阳.生态观视野下的林业与生态文明关系[J].林业经济,2012(01).

[2] 祝列克.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J].湖南林业,2008

(01).

[3] 唐秀萍.十七大报告描绘建设生态文明新蓝图[J].中国林业,2007(21).

[4] 闫德仁.强化林业科研创新能力 支撑生态文明建设[J].内蒙古林业,2008(03).

[5] 王洪江,惠兴学,洪新,于欣.浅析森林在生态文明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J].防护林科技,2009(02).

[6] 张美玲,杨明艳.发挥林业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7] 汪炳瑜.关于生态文明与林业政策问题的思考[J].安徽林业,2009(01).

[8] 李子玲.试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J].吉林农业,2010(08).

[9] 张余田.浅论森林与生态文明[J].安徽林业,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