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学习计划

新生学习计划范文1

一、学习目标:所有课程尽力上A等级。平时注意预习、抓紧,将所有知识点灵活掌握。

二、具体做法如下:

1、早上6:20按时起床,做到像在军训期间一样,动作快捷洗漱完毕,开始早读和上学,做到上学不迟到;

2、在校期间,上课做好笔记,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积极主动思考、提问、虚心请教、不懂就问,记录好每堂课的笔记;

3、在校下课后,不与同学吵闹、打架,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起到团员带头模范作用。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

4、下午放学回家一定要及时,不在别处逗留,更不要与同学一起在外玩耍或买小摊上的东西吃。要严格要求自己,回家后快速做作业,做题之前,首先复习当日所学知识点和例题,然后一鼓作气吧作业做完。晚上做题时,适当每隔1小时休息五至十分钟,保证高效率做作业;

5、有时间当晚提前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并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同时将笔记整理好(仔细认真看一遍和补充不足);

6、保证每天中午午睡1小时(中午放学也要及时回家吃饭和午睡)。晚上睡觉前将书包与校服整理好,以便早上上学。

三、作息时间表:

1、早上6:20-6:30起床、洗漱。

2、6:30-6:50早读(分别读语文和英语)

3、6:50-7:00早餐(一定要快速吃完)

4、7:00后上学(在学校早读一定要有效率)

5、12:10-12:40吃午餐。

6、12:50-1:50午睡。

7、1:50后上学。

8、晚上6:00-6:30吃晚饭。

9、6:40-10:00做作业(其间可以休息或洗澡)

10、10:00-10:30预习功课。10:30-10:40清书包。10:40睡觉,最迟不超过晚上11:00睡觉。

11、尽量不带手机去学校,晚上睡觉关机。

四、每天自检,爸爸和大姑监督。每周写篇随笔,顺带总结计划落实情况。

新生学习计划范文2

大二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一】一、前言:

时间如流水般飞逝,转眼之间大二学年的新生活快要开始了。上一学年由于学习任务没有规划好,学习目的不太明确等原因,导致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针对上一学年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许多需要改进地方,也结合自己本学期的课程特点,和学习任务的安排,为了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制定出大二学年学习计划,具体如下。

二、学习目标

新的学期里要与舍友好好相处,不要再孩子气。多关心体谅。要谦虚,戒骄戒躁,不要太年轻气盛。要与副导员及时沟通交流,与朋友们保持联系。学习要更加努力,奖学金要拿,争取拿一等。在专项训练自己突出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多余比别人交流,提高自己的处事和交际能力并树立健康的赢取爱好,锻炼好身体。这会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很重要。

三、学习任务

除学习课本的知识以外,还要趁着年轻,多开展一些自己喜欢的课余活动。并且争取拿下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计算机三级证书。并结合本学期课外时间充足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结合社会实际,有针对性的学习,才不会因为盲目学习而使自己所学的东西与社会脱轨。

四、措施和步骤

1、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练习,增强对一些基本应用软件的熟练程度。如PS,网页设计,AI、广告制作等。

2、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遇到问题要多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尽快解决。

3、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按质按量,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不敷衍了事。注意加强自己的薄弱科目的学习,不偏科。

4、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课余时间多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如通过可以练习书法,绘画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少玩游戏,多做有意义的事。

5、除了学习还应该注意,加强自我身体锻炼,健康的胜利是学习效率的有理保证。

6、定期检查自己的计划的实行情况,以监督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

五、结尾

电视剧里每天都在上演各色各样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家仇国恨。庆幸的是我们生活节奏轻快、色调明丽、充满活力。只是就业不易,却未必找不到工作,只要我们足够优秀,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那么终会有回报。最后用句歌词作结吧:海水正蓝,阳光灿烂,这时的我要扬起风帆。该来的来,该散的散,我想我都会很勇敢。

大二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二】新的学期,新的气象,大二对我来说将是繁忙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不仅要把我们社团搞好,更重要的是我将在这一年为我将来做充分的准备,学习毕竟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今年我将做一下计划:

(1)在最近将准备过普通话的测试,这个应该没有问题。

(2)这个以后将重点放在六级上,提前俩个多月,每天晨读,去图书馆自习做六级试题。

(3)这个过后我将会努力去准备计算机三级,为了这个,我会将去计科系旁听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用自己的电脑经常去实践这里面的机试,

(4)另外我想考会计证,所以在每个星期天,我将会去旁听会计学,去图书馆去自习,去查阅资料。

这以上的是我今年将准备考的证书,当然我的学习肯定不会落下的,专业课一定不能松懈,今年的概率论一定要努力学好,多去图书馆,自习也好,查资料也好,我以后决定要多去,在那里我才会有学习的热情。

总上所述就是我今年的基本上的学习计划,而我对我来说,把工作和学习合理的安排是对我最大的考验,我将努力去把二者合理的安排,使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上共同进步.

大二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三】我美好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接下来要开始的是我大 二生活。这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今年我们要学很多专业课,大一下学期的专业课只是专业基础课,只是学校为了让我们对这个专业保持最初的热情而开设的。上学习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我认为学习计划能够为我达到学习目的而服务,能推动我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所以,现在我将进一步的对我即将开始的大二生活做一个整体和细节的规划,做出下一年的学习计划。

学习目的:。最主要的是要学习一种在社会上是生存能力。如果说寒窗苦读 12 为的是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我们上大学甚至考研等的继续深造为的就是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或者是更好的生存、过得更好。

大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我们学习的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相反没有学习目标,就像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所以我制定了大二这一学年的学习目标学好英语,争取大二上学期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努力学好其他课程,争取在期末拿奖学金。利用周末课余时间打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习方向,

我的计划: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这学期的目的在前面我的目标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学好英语并争取大二上学期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努力学好其他课程,争取在期末拿奖学金。利用周末课余时间打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习方向,课后业余时间,在复习完本专业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多查阅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书籍,争取做到涉及范围广,从而明确什么是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分科学习计划:

线性代数:我想对于我们理科生来说线性代数算不上什么难点,工作计划《大二学习计划》。也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在它身上,所以这就要求我上课要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下课稍微复习一下笔记,做几道题就可以了。很简单的。

大学英语:六月份的四级考试考得很糟糕,所以十二月份的四级一定要过。所以这学期就得很辛苦的学习英语了。因为下学期没有了早自习,所以这得考验我的自觉性了。坚持早上六点半起床,坚持晨跑二十分钟因为大四的体育好像很重要哦,不到要素质好身体也要好。然后去教室读英语或者听四级英语,每天练习一句英语日常用语。大学开设的自主学习的听力坚持每周四上午去听一个小时。每周坚持做两套四级题。周末晚上对四级题进行分析,特别是阅读。

新生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信息思想;信息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信息革命和现代教育的发展,信息对社会和教育的作用与日俱增,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要素,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才有可能将学习延伸到正规的课堂教学环境之外,才能在离开学校之后,在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环境中进行独立的研究,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1]。而信息素养在国内是出现不久的新概念,因此,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对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目前许多高校根据教育部精神,为提高本专科新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主要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和运用能力,即可以通过该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文化底蕴。

2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的概念在国内才出现几年的时间,而且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概念,在国外,较早出现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89年的年终报告中提出的“信息素养人”:必须具有能够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人”即通常所说的具有信息能力的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就是要将绝大多数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信息素养能力的信息素养人。

信息素养是指具有信息能力的人所必须具有的信息素质、涵养和行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是能够遵循信息处理规律,而不违背信息规律,能在法律和道德的范畴内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服务自身和社会的人。反之,产生和传播信息垃圾及有害信息、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信息安全、非法破坏和窃取他人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犯罪活动的信息行为都是应该进行坚决抵制的,这些行为是一具有高信息素养人需要排除的。高校学生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规范的、高品位的信息素养,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抵制不良信息行为。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能力、信息思想和信息行为三个方面,下面进行概要说明。

所谓信息能力一般包括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表达能力,同时也包括掌握处理信息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能力[2]。它是高校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是衡量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通过对windows系统和office系列软件的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操作能力和信息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它能很好地提高企业员工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基于WEB结构的设计方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解决了企业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3]。政府部门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网络办公系统和网络会议等信息系统。教育机构有许多应用于教学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在铁路、航天、石化、医疗、采矿等各领域无不需要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信息获取能力包括利用设备、计算机软件、及人工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信息素养人能掌握信息的规律,利用适当的工具来接收信息,例如应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信息获取设备和传感设备是很重要的,它具有很好的及时性、准确性,海量数据一般要通过设备进行获取。例如,交通控制系统中速度感器来获取路面车辆的速度参数,远程医疗遥感设备来获取病人身体参 数并进行远程操作控制。高校学生要通过学习文字处理软件、多媒体软件、高级程序设计软件、CASE工具等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例如,利用OFFICE、WPS系列软件来处理文字和数据,利用COOLDRAW来绘制图像,利用AUTHORWARE来制作幻灯片,利用ASP、PHP、JSP技术来开发网站等。

信息表示能力研究如何将信息表示为人和设备能快速识别和处理的媒体形式。目前,多媒体技术是主要的信息表示技术,它将信息表示为人和机器方便处理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信息。利用适当的信息表示方法可以使用信息处理员更清楚和容易地掌握信息,高校学生应加强在具体事例中运用准确信息来表示信息的能力,学会针对不同事物使用不同信息表示的能力。信息表示的途径也受到人的身体和心理局限和影响,如触觉和嗅觉等信息表示问题因为研究的不足而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虚拟现实技术所依赖的信息表现形式需要医学和制造业的突破性发展,若能利用这些亚信息形式则电子商务、虚拟游戏、远程医疗等技术将有很好的发展和利用。

信息思想是具有信息能力的人对信息在心理、意识、思维上产生的一种信息观,是思想意识形态对信息的一种客观或主观的反映,信息思想也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遵循信息发展的规律,做到人与信息的和谐。信息行为是在信息思想的指导下从事信息学习、信息处理、信息传播的多种信息活动,是具有信息能力的人在信息中的一种能动反映,有改造和发展信息的良好行为,也有违背信息规律的不良行为。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信息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为学生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信息思想,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服务自身和社会的良好意识,规范化他们的信息行为,做到不滥用信息、不有害信息、不利用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在高校学生进行信息处理时应普遍遵循一些道德和行为规范。

3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素养培养的目的是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在其专业领域有合格信息能力的、信息思想健康的、信息行为规范合法的专门和综合信息化人才。首先,培养的信息人才是服务信息化社会的、有利于信息和社会发展的而不是具有危害性的,其次,具有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本专业应用领域的能力,特别促进广大非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信息化,例如机械制造信息化、交通控制信息化、贸易管理在线化等。

信息素养培养的指标主要根据高校信息基础设施指标(网络、多媒体教室等)、信息资源指标(电子图书、教学软件等)、教师信息素养指标、学生信息素养指标等综合因素来考虑。下面主要论述信息素养本身指标的构成和评价的标准,按照上述信息素养的定义并参考其他文献列举一些主要的指标[5]。

信息素养指标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指标、信息思想指标、信息行为指标在内的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具体情况如下表1。按照实际情况给每个指标设置一个合适的权值(一般是模糊值),结合实际指标掌握的量或比例,可以得到信息素养的加权平均值等参数。不妨设有n个指标,其权值向量为W={w1,w2,…,wn},指标量为L={l1,l2,…,ln},则D=W×L为加权和,D/n为加权平均值,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参数来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特征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近几年来开设的主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各类教材和实验资料已比较完整,配合有计算机一级和二级考试,教师和学生在此投入的时间比较多。随着无纸化考试的开展,考试系统、试题库、评分系统的开发,逐步利用计算机系统代替了传统人工教学的方法,也走在了各学科教学的前列。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的发展中也必然要经历课程教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人工教学、文件管理式教学和信息化系统教学。第一种即传统教学,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本无信息化概念;第二种利用计算机进行文档管理,处理字符、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能教育学生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种信息化系统教学中,师生利用教学信息系统进行交流和教学,例如网络多媒体系统、课程视频点播系统等。

从上述三个阶段来看,反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目的就是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分析、操作、表示信息,而最高的程度就是对信息系统的处理和掌握。学生在课程教育中提高了信息能力,也就为今后开展各类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基础。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课程教学停留在第二阶段,因资金、网络建设、人才储备问题而未能达到第三阶段,但经济发达和教育程度高的地区已初步进入第三阶段,向发达国家靠拢。

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是提高高校学生适应其在今后工作中面对信息时所需要掌握的基本信息能力和具备的信息素养,是目前我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数据库、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通过省级和国家级的一、二级考试资格认证,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我院通过率均保持在85%以上,优秀通过率在30%左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院内的精品课程,课程试验报告和书面作业均利用网络多媒体系统来代替,实现了学习和考试的全电子化过程。

5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5.1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时代领先性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要与计算机最新发展和应用同步,紧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首先就要在教材上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其他理论基础课程不同的是,计算机技术在1-2年的时间就有阶段性发展,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及操作系统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和版本更新,如果学生使用的课程教材不能及时的更新,学生将很难适应实际操作环境,更谈不上掌握最新知识点。因此,课程教材要与时代同步,要不断地修改教材,编写最新的版本来满足现代社会要求。一般来说,1-2年左右要更新教材,要及时对教师进行信息能力提高性培训,及时更新好的优秀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剔除过时的知识点、补充新的知识内容,将前沿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授给学生。现在各种版本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材很多,有通用的,也有学校自编的教材。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独立教学内容是最好的选择。我国各地区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程度不一样,教学内容的量和难易程度要控制好,但均要体现更好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知识和软件知识,体现计算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硬件设备知识包括讲解各类设备的类型、原理、参数等,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机集成技术,利用这些信息能识别、采购、组装计算机设备。软件系统包括主流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应用软件等,学生能学习到先进的最新版的WINDOWS VISTA系统和UNIX V系统,理解计算机应用平台的概念和操作。学习如何处理信息、输入信息、操作信息的能力,利用WORD、EXCEL处理文档和表格,学习利用VISIO等绘图工具、FLASH动画制作软件处理其他的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是课程内容的另一知识点,它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通道。传授的知识点包括:HTTP服务、EMAIL服务、FTP服务、BBS、TELNET等方面网络主流技术。HTTP服务要求学生掌握常规的网页处理技术,学生将提高自身浏览信息、检索和筛选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搜身引擎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查找到需要的信息。EMAIL服务提高学生进行现代信息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习使用邮件服务器,OUTLOOK等邮件软件,并快速地利用邮件进行交流。FTP服务是网络的文件服务功能。学生掌握FTP工具的使用,并通过网络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操作,获取需要的信息或信息,通过网络也可以进行其他的信息交流和操作,例如BBS交流、网络视频、网络考试等。

5.2教学实践中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教学是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阶段,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进行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任务等成为能否快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教学环境是否适合学习的要求,一定要观测教学过程和内容是否满足教学计划和目的的需求。

5.2.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周历、实验计划和教学目标是开展良好教学的第一步,对其进行文档化管理,在校园网上,让学生能通过校园网查阅、学习。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来制订,结合原来教学实践中和教学实践后结果情况来修改,与这两个环节构成一个三个阶段的循环教学活动。教学计划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深化,是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规划,也增加对学生的透明度,让学生能有计划地开展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等形式,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也要进行重点、难点、熟练、了解等不同层次的划分,按照总课时和对应的权值分配学时。根据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对应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环节分配的时间应有不同的侧重,例如我院的目标是培养适用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综合能力人才,则在应用实践环节花费更多的时间。教学计划要明确每门信息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学生信息待测评的指标,根据这些确定教学学时及对应的教学内容与规划,提供配套的实验报告内容和理论思考试题,师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同步和灵活的教学活动。

5.2.2开展任务式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可在教学中传授更多的知识点,提供更多更广的信息量,实践操作也可进行更直观的展示。在教学中将知识分为不同阶段性任务,让学生在教学中和实验中来完成这些任务,也可在课后利用网络作业系统来提交这些任务。任务式教学作为开放式教学的一种形式,比传统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它以实例为引导,通过下达的任务来涵盖所学的知识点,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即可以掌握这些知识点,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本科为56个学时,配备12个实验任务,基本上每一大章至少有一个实例实验,重要的章有多个,任务中有任务的目的、任务内容、实验过程、实验总结。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后,填写实验报告书,说明其任务实现过程和遇到的困难等情况,并作出总结,通过这些既提高了学生信息处理和操作能力,又要提高其归纳总结的文档编写能力。

任务式教学不同于题海式机械教学,也不同与填鸭式强迫教学,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不进行重复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行完成,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导向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充分的主动思考和实践参与性,并能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完善其任务学习的效率。

5.2.3教学实践的具体环节

在任务式教学后,如何具体有效地组织教学和实践成为师生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议题。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课程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提高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在任务式学习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从大环境说明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对人才的迫切性,使他们明白是为自身的发展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在学习过程中配合教学工作,任务式教学也就能顺利开展。

从基本的信息素养入手,通过汉字输入、文档编写,写课程学习的体会等方法来提高信息的输入能力,通过FTP、电子邮件、课程网络作业系统来提交任务,又使他们掌握信息的交流和接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一些交流和操作的时间,分配任务给学生让他们现场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实践课程应紧紧围绕社会工作中的问题来开展,消化课程理论为目的,下达实践任务,安排学生当场完成或一定时间内完成,对实践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适当进行教学方法和结构的调整。例如让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一个学习计划并制作表格及格式化,让学生认识到日常工作中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信息操作和处理的。通过若干任务在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信息指标体系的各个分项指标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活动提供对应的信息指标。教学实践环节是否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和内容科学的进行,是关系到学生信息素养对应指标能否达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需要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和监控的重要环节。

6结束语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信息素养是高校师生所要关心的重要课题,能否按照信息素养培养指标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也是高校面临的难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新生人学后的重要信息新类培养课程,对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处理和操作能力、形成健康的信息心理、并产生良态的信息行为时有重要的作用。信息课程只有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才能贯彻任务式教学的精髓,实现信息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祝庚,,萧倩娴. 谈“计算机文化基础”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92-95.

[2] 祝庚,,钟嘉鸣.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3(1):97-101.

[3] 赵全超,赵国杰,王举颖. 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测度与综合评价研究[J]. 情报杂志,2004,23(6):101-102.

[4] 张轶炳. 利用CAI课件开发培养师范生教育信息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04,(1):19-22.

[5] 朱美英,牟冬梅. 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J]. 情报科学,2000,18(11):995-996.

[6] 熊玉珍. 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实践探索[J]. 高教探索,2003,(1):55-57.

新生学习计划范文4

提问;“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83—01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在中职学校也已正式开设。它与语文等基础学科大有不同,其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实践性强。要想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触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探究动机,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问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探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动画故事式、生活事例式、故设悬念式、拓展活动式等等。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课是关于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我就抓住学生喜欢追星的特点,创设了一个“我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情境,让学生尝试用套索工具和基本操作把自己的生活照与明星照合为一张。同学们兴趣大增,主动去探索。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学会了。

二、开拓创新

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为创作提供了许多方便。职校学生能够很容易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由此所激发出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在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内容是制作动态效果。课后,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于是学生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努力创作出许多有趣的作品。下次上课时,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同学们看着一幅幅优秀的创作,欣赏着、讨论着,还不时地进行评价。不少学生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中,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随机提问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总是让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信息技术课教师在上课时可随机提问,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比如,我上课的时候,用VB软件编写了一个随机抽取学生学号和姓名的程序,备课时先把自己所任教的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分别输入不同的VB程序内,然后再把每个班的VB程序生成不同的执行文件来使用,并且还可以发出声音。笔者发现,每次在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都非常兴奋,课堂气氛很好。随机抽到的学生同样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随机抽到的学生在课堂上答对了题目,他自己会感觉到很自豪;如果他当时不会做,他就会想到在下一次上课时要认真一点。这样,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神秘感与刺激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新生学习计划范文5

20xx年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办法最新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提高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的通知》(教基厅〔20xx〕10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基一〔20xx〕7号),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在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20xx〕5号)和《关于在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籍网络化管理的通知》(皖教秘基〔20xx〕104号),以及学籍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包括学籍主管单位、学校、班级以及学生个人信息。

第四条 我省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行分级负责、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全省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定学籍信息化管理政策规定,指导、监督、检查全省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学籍信息化管理规定,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指导、督促、检查其直管学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直管学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指导、督促、检查学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

学校负责应用电子学籍系统开展学籍信息化日常管理工作,采集、录入、上报、维护学籍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条 本省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采用自建管理系统,并与全国中小学学籍系统对接。

第二章 学籍信息

第六条 学籍主管单位为学校所属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籍主管单位信息和学校信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由省级管理员在学籍信息网络化系统中初始创建学校时设定,同时提供系统使用账号。

第七条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籍由学区中心校统一管理,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学校信息维护功能进行分校添加和维护。

第八条 学籍主管单位信息包括单位代码、单位名称、所在地行政区划码、单位地址、所在地区类别、所在地经济属性、所在地民族属性、联系电话等信息。

第九条 学校信息包括学校标识码、学校名称、学校编码、主管单位、联系电话、学校办别、驻地城乡类型、学校类别、学制等信息。

第十条 班级信息包括班级名称、班主任姓名、建班年月、学制、班级类型、荣誉称号等信息。

第十一条 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家庭、简历、变动、考试、评价、奖励、处分等信息。

第三章 入学和毕业

第十二条 新生入学时,学校要组织采集并在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录入新生信息。义务教育一年级学生,录入学生基本信息后,由系统自动分配学籍号和地区学号;义务教育七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沿用义务教育六年级和九年级时的学籍号,地区学号由系统自动重新分配。新生通过系统的人像采集或者照片导入功能采集照片信息,各学段初始年级学生都必须采集学生入学当年的照片信息。

第十三条 学籍号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生成,一人一籍一号。学生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学生在学籍系统中的唯一标识号,对于暂无身份证号码的学生,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号码为标识号,填写上报学籍。

第十四条 禁止为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在本管理系统中建立学籍,禁止使用虚假材料建立学籍,已经取得学籍的学生不得重报学籍。

第十五条 学校在每年秋季开学后组织新生信息采集录入,并通过学籍信息网络化系统的新生预审核功能,提交给学籍主管单位审核。学籍主管单位在收到学校提交的学生信息后,及时完成新生信息审核。新生的信息采集录入、审核工作需在每年的9月30日前完成。学籍主管单位完成对新生学籍的审核后,新生正式注册入籍。

第十六条 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按照学校办学规模和有关规定控制班级数和班额,禁止在学籍管理系统中以虚拟班级为学生建立学籍。

第十七条 学校要及时对学生的简历、成绩、评价、奖励、处分等信息进行录入和维护。此类信息由学校自行通过系统的信息维护或者Excel导入功能进行操作,不需报学籍主管单位审核。

第十八条 学校在学年结束后,开始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操作,登记毕业班学生的毕(结)业等信息。义务教育阶段由学校进行毕业信息的维护,通过系统的义务教育完成学业管理或者毕业生信息Excel导入功能进行毕业生信息的维护,完成毕业。高中教育阶段的学校通过系统的高中毕业管理功能进行毕业生信息的维护,然后提交学籍主管单位审批,待学籍主管单位审批后,方可完成高三学生的毕业。学校须在每年的7月31日前完成毕业操作。

每年的8月1日为系统学年升级的时间,全省统一进行系统的学年学期变更,从上学年的下学期升级到新学年的上学期,所有在校生的年级自动升一级。

第四章 变动和审批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规范办理学生的学籍变动手续。学籍变动与审批均要通过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进行,仅有纸质材料一律不得受理。逐步推行使用学籍管理专用电子章。

第二十条 学生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调动,户籍及家庭住址变动或其他正当理由需转学的,必须通过学籍管理系统进行转学流程操作。特教学校学生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转入特教学校就读的,可不办理转学手续。

第二十一条 省内转学,由学生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持转学有效证明材料向流入地学校提交转学申请,流入地学校审核同意后,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录入转学申请提交流入地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审批。流入地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及时提交流出地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确认,流出地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与流出地学校进行核对后,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审批并反馈意见。审批通过,学籍转到流入地学校,流入地学校接收入学,流出地学校不得保留学籍。

第二十二条 跨省转学,转入的学生,需在系统中使用跨省转入功能,通过学生学籍号调取学生外省学籍信息进行转入操作,审批通过后完成转入操作。转出的学生,须由外省转入校办理转学手续,转出地在收到学生转学申请后,予以审批确认。

第二十三条 跨境转学,转入的学生,应接续原来的学籍档案,对从未在境内建立过电子学籍的,应到学校的学籍主管单位补办学籍。转出的学生,需在系统中使用跨境转出功能,要详细注明变动去向、变动时间、变动原因,提交学校的学籍主管单位审批。

第二十四条 转入学校和其学籍主管部门、转出学校和其学籍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转学电子学籍审批,超出时限,系统默认审批同意。

第二十五条 在办理转学手续的过程中,各地学籍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城市本地户籍学生择校转学和高中学生利用虚假材料达到同城借读目的情况的监管。凡属本市区户籍学生转学择校的,以及利用虚假材料从外市区转入本市高中借读的,一律不得办理转学手续。

学生转学一般应在学期开学后或结束前1个月内进行,学期期中确有正当理由需要转学的,应予妥善解决。

第二十六条 学生在就读期间,发生休学、复学等变动时,学校要及时在学籍信息网络系统中提交变动审批。

第二十七条 学生辍学的,学校要及时在学籍信息网络系统中提交记录,教育主管部门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变动信息的审核工作。

学校应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依法及时书面上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义务教育阶段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并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分类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辍学的,就读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应于每学期末将辍学学生汇总转交其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五章 管理和安全

第二十八条 系统用户分为教育厅用户,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用户和学校用户三类。教育厅用户具有对全省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查询、统计等功能。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用户具有对辖区内所有学校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数据维护、查询和统计等功能,学校用户具有对本校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数据录入、维护、查询和统计等功能。

第二十九条 学生学籍信息经系统上报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照片等关键信息不允许修改。如有信息需要更正,学校应提交变更申请,由学籍主管单位进行审批。

第三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做好学籍信息保密工作。学籍管理员要保管好登陆的用户名和密码,密码必须保证一定的复杂度,并定期修改。

第三十一条 学籍信息由学校组织录入,经学校校长(学区负责人)审签上报。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本辖区学校报送的学籍信息的审核审批,并提交本级教育部门负责人审签。各学校校长(学区负责人)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审签学籍信息,必须同时签署诚信承诺书一并报送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分别将本校、本地在籍学生名单分班级在本校或本地以适当方式予以公示。省级和设区的市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对各地上报学籍信息和录入审批程序抽验等方式,督促各地和学校规范学籍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学籍信息质量,检查结果以适当方式公布。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遵守学籍管理规定,恪守职责,严格把关,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程序规范、信息全面、准确、真实。

第三十二条 中小学学籍管理是中小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必要的保障,确定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人员专门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规定对学生学籍进行及时录入、变动和上报的;

(二)填写、上报学籍数据和相关信息弄虚作假的;

(三)伪造、改动学籍数据的;

(四)不能及时为学生办理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升学、毕业等项手续的;

(五)有意刁难学生转学,使得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延误或不能及时入学的;

(六)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的;

(七)违反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影响学籍数据准确、完整或学生权益的其他事项。

新生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一新生;学习障碍;矫正

由于初高中教学目标、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不利于高一新生的学习。尤其是化学学科,初中化学课本知识简单要求层次低,而高中化学课本知识复杂且要求理解、运用,这使得学生在化学学习时产生各种学习障碍;另外,高一新生普遍自我约束力差,这也造成了学习的障碍。在高一新生化学学习中,障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障碍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素质,知识比较浅显,不强调系统性。而高中化学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生普遍感到在学习过程中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公式都背熟了,但考试时就用错。我在教学中总结出高一新生一个较突出的现象:学生普遍对于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很容易听懂,但是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上,往往感觉无从下手。这时,大部分同学都会感觉化学很难。

二、思维障碍

由于受初中化学学习习惯的影响,高一新生普遍存分析、提取题干有用信息的思维障碍。只会做课本上的习题,遇到稍微综合性强的问题找不到切入点。

三、心理障碍

一类学生长期学习成绩差,被认为是差生;另一类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但一到高中,由于不适应高中的学习,成绩就不理想。这两类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心理自然会成为化学学习的障碍。产生上述障碍的原因何在?一方面,初中化学知识属性、结构和用语表述简单,而高中化学不同,它不但要在原有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记忆,还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给理解、记忆及应用造成极大困难。另一方面,高一新生普遍自我约束力差。这也使得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心理障碍。

针对高一新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以上障碍,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克服这些障碍,使他们能够对学习充满足够的信心。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具体说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学生矫正学习障碍:

(1)要从知识的合理和教学方法上矫正学生的知识障碍。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应当会的和应当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一定要及时掌握,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题,并不是简单地教他们做,重点在“如何做”上,多讲规律,多讲“如何”、“为什么”。

①要让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义。化学通常游离于宏观和微观双层面的研究,通常的宏观现象微观解释,微观的事例又借助于宏观描述,宏观和微观之间需架设丰富的想象。而丰富的想象,根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事例,同时借助多媒体,将微观领域放大,降低抽象度,如: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都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②随着教学的深入,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整理,编制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只要是有规律可循的知识,尽量把规律性的东西讲给他们。如我在讲氯气的实验制法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即按反应原理――仪器药品――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的顺序,然后逐一进行分析、发散。让学生根据制氯气的反应物状态和条件及性质,自己把制备氯气的装置设计出来。

③要培养学生重理解、巧记忆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理解和记忆相互依存;理解了的内容学生容易记忆,学生记住的内容才能谈得上思维的加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动脑的习惯。比如,我在讲元素周期律的时候,关于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等的周期性变化,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然后把结果拿出来,跟他们一起讨论、分析。

(2)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对高一新生,第二章就要讲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可初中学生储备的化学反应十分有限,教师势必要列举大量的反应事例(甚至学生很生疏的事例),学生才能熟悉和理解。这样,大量新反应式的出现,立刻给学生心理造成过度压力和产生畏难情绪。因为过多的化学反应式使学生应接不暇,一些的确有难度的离子方程式也搬到了高一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感觉没法捉摸和突然超负荷的压力。因此,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尤其要把握好“度”,切忌超前现象、贪多现象。

(3)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好,接受能力差,存在自卑的心理。对于这部分同学,教师要热情帮助,使之能正确认识,抛弃自暴自弃的思想。另一部分学生成绩较好,时间长了就产生自傲的心理,这种心理意识太强了,时间长了就可能使他们忽视学习。对这部分学生,老师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其特长,安排他们帮助辅导差生,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高一新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的障碍表现是多方面的,以上的分析探讨还是较为肤浅,对学生产生各种障碍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还需进一步研究。只要我们重视研究分析这些现象,并对症下药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