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文1

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由此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户管理需要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方式,根据登录用户的角色来赋予用户不同级别的访问操作权限。另外还需要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保密性。系统要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基于浏览器的B/S结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B/S结构不需要进行客户端维护。系统界面要简洁、直观,功能项定义明确,菜单层次清晰,操作简单。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操作设计。系统功能要能满足各个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使用人员特点、业务实际操作特点。从软件架构角度来看,系统需要满足一个健全软件体系结构的要求。系统的结构要简单清晰,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各个模块之间的集成应采用松耦合连接,并具备良好的弹性和可配置性,以方便功能模块的添加、升级。同时系统应提供接口,方便集成其他的系统,以实现数据共享。

2总体设计

可以将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分为6个子系统,分别为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室资产管理、开放实验管理、系统管理和实验室门户网站。

2.1实验教学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管理的功能包括: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列出每个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的学时、课程学分等,搭建专业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验教学管理包括专业培养计划管理、实验课程大纲管理、实验项目管理、教学任务管理、实验成绩管理、教学日志管理、以及课表查询。实验项目管理的功能是维护实验项目信息,包括实验名称、所属实验室、实验内容、实验学时、所属专业等信息。实验室主任、实验指导老师、学生都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实验课表。实验课程大纲管理的功能包括: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具体的实验课程大纲。维护该课程配套的教材、实验要求、实验目的、每个实验项目的学时数等。教学任务管理的功能包括:向各实验室下达教学任务;各实验室收到教学任务后,指定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组数,分批进行实验;确定实验的时间和地点,给每个实验批次指定实验指导老师;学生要通过系统在实验前提交实验预习报告、在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指导老师通过系统对学生提交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教学日志管理的功能是指实验指导老师登记每次实验的基本情况、学生的考勤情况、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成绩管理的功能是管理学生的实验成绩,包括预习报告成绩、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指导老师利用系统在实验前批改学生的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登记学生的操作成绩。在实验结束后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登记实验报告成绩。系统还可以设定预习报告成绩、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所占的比重,并根据这个比重自动计算出此次实验的总成绩。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实时查看自己的实验成绩。

2.2实验室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包括仪器设备和低值易耗品管理两个子模块,主要工作包括对仪器设备及低值易耗品的登记、维修、报废、领用、归还等管理工作。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室对仪器设备进行基本数据的维护,并对领用、入库、归还、维护、保修、报废等信息进行管理,能够根据设备信息进行查询。低值易耗品管理主要用于维护低值易耗品的基本数据,能够根据相关信息查询当前库存量及消耗量。并能够管理低值易耗品的领用、归还等信息。

3系统实现

结合校园网的特点,并充分考虑软硬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采用B/S结构。客户可以使用浏览器直接访问系统。系统服务器采用JSP技术构建,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基于灵活性和扩展性考虑,服务器端的数据以WebService的方式提供。系统的层次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层和数据访问层。

3.1表示层

表示层就是系统的界面,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为用户提供对应用程序交互性访问的接口,本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执行环境由浏览器提供。

3.2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处于表示层之下,数据访问层之上,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调用数据访问层,并返回结果。业务逻辑层是系统架构的核心部分,在数据交换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业务逻辑层制定业务规则、实现业务流程,以及提供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接口,并对用户操作进行有效性验证,例如判断用户权限、数据格式等,从而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3.3层

在实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实验预约是一个重要且使用频繁的业务功能。所以系统加入层,在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之间,层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预约操作对数据库的频繁访问,通过层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网络的流量,提高数据库端的安全性。

3.4数据访问层

系统通过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数据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数据访问层采用对象关系映射(ObjectRelationalMapping,ORM)技术,ORM模型的简单性简化了数据库查询过程,ORM技术用于实现从对象数据到关系数据的存储映射。用户使用ORM查询工具可以访问期望数据,而不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底层结构。与使用其他方法创建的模型相比,使用ORM创建的模型更有能力适应系统的变化。

4安全策略由于系统基于B/S架构,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本系统采用了验证码技术和基于角色的用户安全策略。

4.1验证码技术

验证码技术是一种进行人机区分的方法。将一串随机产生的数字或符号,生成一幅图片,由用户肉眼识别图片中的验证码信息,输入表单提交网站验证,验证码技术可以限制用户恶意提交页面,防止利用机器人(恶意程序)自动注册、自动登录、恶意增加数据库访问,防止黑客软件不断地自动输入密码破解口令。本系统采用该技术,要求用户登录时输入用户名、密码及随机产生的验证码。当服务器收到用户登录信息后,首先将用户提交的验证码与Session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用户是否为合理用户。

4.2用户安全策略

基于角色的用户安全策略用来加强权限管理。在进入系统前,用户都必须登录验证,以确定其所能够使用的模块级权限和操作级权限。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文2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36-02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节应与课堂理论和方法讲授具有不同的特点,课程设计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已学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即通过课程设计把抽象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方法变成具体实现的应用程度,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并学会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事信息处理、经济分析和经营决策等科研和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独立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的分析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MIS课程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后续课程,要考虑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有效衔接。在这门课程中,理论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是核心问题。通过“MIS课程设计”这门课,学生要学习从企业战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提出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路和规划,掌握如何进行组织调整、改进和完善业务流程,如何形成“管理原型”和“系统原型”,如何实现“原型”的原理和方法。在形成“管理原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在形成“系统原型”的过程中,则要求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在“管理原型”中所提出问题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设计”使学生通过比较系统、全面的实际训练,比较实际地认识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和角度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培植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作用,还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和手段,也可以比较全面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这门课程在这个课程体系中起着归纳总结、融会贯通和提高升华的作用。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构想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思路,我们以会计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组织教学。在教师安排上,充分考虑课程设计的特殊性,以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应用的教师为骨干,实行老中青相结合进行教学指导,从而保证了课程设计目标的实现。在教材方面则根据教学目标组织编写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较详细地说明了课程设计的内容、任务、步骤及要求,并指定配合课程设计的相关教材及参考资料,使整个课程设计规范、有序和可操作。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是在对专业特点、设计工作量及要达到的目标等进行仔细考虑的基础上选择确定的。为此,我们选择会计信息系统作为课程设计的对象,便于学生对已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达到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要求如下。

1.绘制子系统的数据流程简图,使学生搞清楚系统的物流和信息流,把握系统的总体功能,明确系统的目的和特征。

2.分工完成业务子系统相应的数据文件、功能程序、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3.撰写相关业务子系统课程设计的报告书,包括系统概述、系统分析、子系统数据流图,本人承担部分的数据文件、I/O设计图表、子功能程序等,课程设计经验与收获体会。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实施

1.课题的选择。本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应该讲清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宣讲课程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考核方法。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关键还在于课题的选择。课题要大小适中,只求“五脏俱全”,使学生受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课题一般由教师提出,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提出建议,经教师审核、明确范围后,也可作为课程设计的实验选题。

2.课题组的组织。在课程开始时,以3~5人为一组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组所负责的实验项目和小组负责人,并通过“实验指导书”的形式明确组长和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组长任务是制订实验具体计划和计划实施,保证小组的任务按照要求完成。教师只起到指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

3.项目管理技术和“原型法”的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这门课,学生不仅要完成实验设计本身这个内容,也要学习如何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以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全面实行项目管理负责人制度。小组长负责进行计划制订、进度安排、过程监督和协调、实验绩效考评等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综合管理,对实验任务是否完成领导负责,扮演主要角色。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旁观、指导完成这个目标,起辅助作用。

4.绩效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导入。为了全面训练学生、完成实验任务,除了给予足够的压力和方法指导之外,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约束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因此,学生课程成绩拟取决于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任务完成情况、组长评价情况(组长评价依据之一是成员的协作精神)。

5.加强监控和指导,严格实验报告的撰写。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加强监控和及时指导解决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如实验报告必须严格要求,不合格的一律要求重写。因此,实验指导书必须具体明确,既“放权”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又“集权”进行严格的要求、控制和考评,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课程设计的启示

1.学生对实际的事物了解得越深,越有利于有关理论的掌握;学生实践的机会越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越强。计算机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应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进行。只有通过课程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技能并将其应用到经济分析与事务管理的实践中去。

2.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必须适合学生的水平,并在这一水平上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的能力才将受到锻炼,创造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3.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谁代办一切,应该督促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对确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帮助,但应以启发为主,不可包办。通过课程设计,教师能够较方便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指导,并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课程设计的设置有利于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4.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是全面的。这是因为面对一项实际任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会受到全方位的考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不具备这种条件。应该说,教学实践环节对目前的高校教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5.在课程设计中,学生们不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析与设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提高了编写和调试大程序的能力,而且还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及方法运用,培养了协作精神。

总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于教与学两方面都是有成效的。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几届学生课程设计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不断改进提高的动力和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系统;设计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个高校开始应用更多的信息系统来辅助教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以后能够适应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验实训室是学生们的主要实践场所。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实验实训室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资源。

1实验实训管理系统的研究

很多高校为了实现教学的数字化,在日常实验室管理中引入了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我国现在比较好的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有LabBuilder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e-Lab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等,但是其更多服务于企业。从我国在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发展来看,其建设还需要考虑六个方面的规范,包括实验的教学、人员、教材、设备、体制和管理以及环境,从单一的浏览功能向浏览、信息、管理仪器、在线教学等多功能改进,共享教学资源[1]。

2实验实训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

为了达到预期的系统设置目标,实验实训管理系统有五个部分组成:(1)前台系统。为学生查询和预约仪器服务;(2)后台管理系统。为了后台管理人员提供预约、仪器等管理服务;(3)预约时间管理。为想使用仪器的用户自动生成可以预约的空闲时间;(4)计费账务。计算仪器的使用费。设置计费标准和优惠条件、生成账单、减免费用等等服务;(5)基础系统平台。服务于上层软件系统,内含服务器和大型数据库系统。

3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系统的设计

3.1安排实验课程的设计。实验实训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一个功能就是合理安排要进行试验操作的课程,保证达到最优化。实验教学任务一般在一个学期开始之前就有教学部门下发到有实验课程的老师手中,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结合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的班级、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实验室现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课程管理的模块下进行统筹安排,分批次进行实验课程的教学。在排课设计中,一般采用的是遗传算法,使用二进制编码对数据进行操作。但是遗传算法不适用于排课数量特别大的情况,会加大计算的难度,影响计算的准确度。针对遗传算法的缺陷,可以采取不同的编码方式即相对固定的方式。具体步骤就是随机从题库中抽取题目,使用相对固定的编码方式将编码表示为从1到n的阿拉伯数字,这个编码代表的是试卷题目的数量[2]。对遗传算法的使用效率和最后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还有种群规模的大小,因此需要将种群初始化,具体的操作是:对课程和题型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并且在排课中不能有同一个题号。3.2实验实训预约管理的设计。预约管理功能是统筹空闲的实验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实验设备。预约管理设计的具体流程是:(1)学生依据课程表查询能够预约的时间,获取实验相关设备、实验科室、实验类型等相关信息;(2)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预约时间;(3)预约成功,填写相关的预约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4)学生收到预约成功的信息反馈,查询。数据库检查预约安排是否有冲突;(5)完成预约。3.3实验实训报告文件的传输服务设计。实验报告的管理是实验教学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验报告管理的设计是:(1)学生上传实验报告,获得实验报告的成绩;(2)数据库对实验成绩进行保存,返回成功信息。在实训实验的教学中,学生在预约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后,登录实验教学的管理系统填写实验报告并提交,从而得到自己的实验成绩。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分查询功能设计为:(1)教师方面,查看学生上传的实验报告并且可以查询学生实验报告的成绩;(2)在实验成绩环节,教师做出评分并保存,能够按照学生提交的实验名或学号进行查询;(3)数据库对实验成绩进行保存,并提供查询结果。3.4实验实训管理系统的用户和权限管理设计。要想实现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对使用权限进行限制。在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管理系统中对用户和权限的设计包括了:(1)用户的角色管理。主要管理的用户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并且有新增用户的管理设置,对用户进行操作授权;(2)密码管理。高职院校管理系统中采用的密码管理是SHA1,它的加密算法是128位,将密码加密成密文,完全能够满足高职院校的用户数量,并且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保存自己的密码,保证信息的安全;(3)模块管理,使用代码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设置;(4)操作日志管理。存储用户的操作情况和记录;(5)系统帮助。提供帮助信息。

4结论

高职院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实训机会,帮助其尽快掌握实践能力,需要做好实验实训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提供方便、使用的实验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陆英杰.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系统的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5):28-31.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随着科技进步、计算机应用普及和社会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融计算机技术、会计学和信息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课程内容随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和会计准则的修订变化较快,教师必须及时掌握与课程相关的最新技术和规章制度;课堂理论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创新和研发能力,而实验教学则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国内大部分高校通常基于手工会计做账和计算机基础课程而开展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和实验教学,相对于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有所滞后,无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部分学者分析了我国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思路。具体包括:谷增军(2008)指出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硬件设备、前期课程基础、教学软件、实验教材、师资水平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艾文国和张华(2010)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会计信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历程为基础,介绍了相关经验与体会,提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刘颖和张丽梅(2011)也概括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评价考核、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问题。徐玮(2011)总结了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条件面临的问题。吴沁红(2011)从人才培养、应用需求和系统构成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并设计了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孙波(2012)则论述了如何构建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蒋艳辉等(2012)探讨了应用REA(Resource,Events,Agents)模型重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理念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设计了一套基于REA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并通过实践肯定了REA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相对于陈丰照和王中华(2014)提出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ERP的优势,李小龙(2015)则从会计实训角度提出了改进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方法。下文将探讨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

二、课程现状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程序开发、会计学和管理学知识的学科,要求学习者既要了解基本的数据库开发理论,还要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部分高校虽是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学生并不能理解数据库开发的核心,上机操作仅关注进度和结果,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即便采用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基础课程设置不足

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课程既包括专业课程(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也有计算机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等)。部分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中大学计算基础、C语言和VB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原理等,但是只有计算机基础是必修课,而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等只是选修课,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去学,学生没有具备全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储备。

(三)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部分高校目前虽然开设了会计实训、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但课程的时间顺序有先后,再加上各门课程任课教师不同,相互之间缺乏沟通,难以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学生无法全面把握企业信息化管理。

(四)教材选用不够恰当

目前高校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一类是系统研发设计为主,没有对应的实践操作;一类则是介绍某种特定会计软件(如用友U8、金蝶K3)的具体操作,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系统设计架构等介绍相对欠缺。不规范的教材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高校的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财务软件版本)缺乏日常维护,不能满足正常教学要求;且因为经费等原因不能及时更新,严重滞后于会计准则的变化,教学软件也经常受到演示期限的限制(一般为三个月),超过试用期软件就无法操作,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操作流程做一套完整的实验账套,但他们无法了解财务软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实验案例数据较少或者相对滞后,且通常为单人单机模式,学生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忽略了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功能,与实际企业运行方式脱节。

(七)考核方式不够全面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较为困难,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采用考试的方式,但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没有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只能评价操作结果,对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到的技能则无法了解。

(八)教师自身水平欠缺

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要求教师既要了解软件设计开发的相关理论,又要具备财务软件具体操作技能。再加上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会计准则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修订,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面临的问题,为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拥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会计信息系统全方位人才,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三、建议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系统研发设计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又要使学生掌握软件的具体操作技能,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成为系统开发和运用能力兼备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二)基础课程设置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在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同一学期或前后学期开设管理信息系统下的其他子系统课程,即便不开设管理信息系统下的其他子系统课程,也需要先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再开设管理信息系统,并且讲授相关课程的老师们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交流,避免重复授课,保障教学效果。不仅如此,还要加强计算机方面相关课程的设置,将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原理等设置为必修课,其中C语言、C++或VB等程序设计类课程选择其一为必修课,其他可作为选修课。使得学生重视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具备相对全面的计算机知识技能。

(三)合理选用教材

根据学校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以及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选取合适的教材,如注重系统研究开发的理论教材,侧重软件操作运用的实践教材,或者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材(需要理论部分尽可能的涵盖完整的设计体系、深入浅出,实验操作部分要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案例丰富等等)。

(四)更新教学设备

更新教学软件版本,延长其演示期限,并同国内用友或金蝶软件公司协商提供售后服务,定期处理相关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可另安装目前外企常用的SAPR/3财务软件演示版,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操作两种软件并对比他们之间的异同,了解目前市场上主流财务软件的发展状况。升级实验室硬件设施。可将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及相关程序软件等升级为较新版本,如将WindowsXP系统升级为Windows7/8系统,将相关的Office软件至少升级到2007版;定期检查计算机设备,查杀病毒,保证其正常运行,满足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对正常运行计算机的需求。

(五)充实教学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部分要重点讲解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理念和方法、各个子系统的业务流程,以及计算机技术进步、管理思想改革和会计准则变动带来的影响。实验操作方面,学生按照教材的指导掌握操作流程后,可以根据某一行业企业的真实业务设计一些实训资料,加强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处理业务的能力;将学生分组,由各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自行研究设计案例,仿真企业环境,不同的学生扮演企业财务领域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的角色,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完成企业的财务流程并互换工作岗位再模拟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分工协作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软件设计所体现的内部控制思想及时的传递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将相应的数据导出进行财务分析。

(六)变更考核方式

会计信息系统的考核可以包括平时考核(如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结果、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对策、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和期末考核(如教师设计一些案例,学生上机操作,根据完成进度和结果进行考核)。如果学生有条件到企业调研,结合课堂学习体会,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提交企业管理人员参考,如果有效,企业可以将相关情况反馈任课教师,适当增加课程成绩。

(七)拓展校企合作

学校可与软件公司共同成立财务软件授权培训中心或与软件公司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走校企合作的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学校可根据教学进度邀请软件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来校给学生作报告,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结构和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亦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到软件公司实习,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研发流程;学校和企业亦可以合作开发实训案例库。相关合作项目的开展将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会计信息系统研发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财会人才。

(八)强化教师培训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任课教师的水平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定期选派教师到科研院所深造或者深入软件公司实践,教师通过进修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企业实践需求,并将最新的管理理念、计算机技术和社会需求融入到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去。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讲授也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时代需求,优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财会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谷增军.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22):106-107.

[2]艾文国,张华.“会计信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0(9):47-50.

[3]刘颖,张丽梅.基于ERP环境下的应用型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J].商业经济,2011(9):111-115.

[4]徐玮.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化[J].财会月刊,2011(5):104-105.

[5]吴沁红.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5):65-67.

[6]蒋艳辉,熊希希,蒋超群.基于REA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4):122-126.

[7]孙波.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23):96-97.

[8]陈丰照,王中华.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4):31-32.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文5

在分析GIS实验室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其功能在于对实验教学、电子文档、仪器设备、开放预约等工作进行管理。用户以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教师和学生为主。根据多层次用户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十一个模块:实验室介绍模块、师资队伍模块、实验教学模块、仪器设备模块、教学科研模块、开放实验模块、规章制度模块、个人中心模块、管理员队伍模块、工作日程模块、软件库模块。

(一)实验室介绍模块

本模块主要介绍GIS实验室三个分室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分室、测量实验分室和遥感实验分室。实验管理员负责公告,包括实验室管理条例、各种通知、实验室的课程安排表,登记实验室人员的考勤情况,管理教师学生的交流平台和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

(二)师资队伍模块

介绍了GIS实验室的师资队伍情况,教师和学生用户均可通过该模板查看相关专业老师的详细情况,如年龄、职称、学位等。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板添加或修改师资信息。

(三)实验教学模块

该模块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计划安排、实验报告批改、实验室评估和班级管理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实验计划,将实验指导书等电子资源上传至实验室服务器,供学生下载学习。教师通过该模块可以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录入实验成绩;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完成实验室的工作量统计工作;对学生班级进行管理等。

(四)仪器设备模块

该模块包括仪器设备基本情况,使用情况和低值易耗品情况。用户可以查询实验室拥有哪些仪器设备,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可用、外借、维修等),低值易耗品种类和数量情况,方便用户尽快了解仪器设备情况,提高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五)教学科研模块

该模块收录了专业教师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与其他科研成果,展示实验室建设历程及获得的各种奖项。师生可以通过该模块下载论文学习,了解实验室建设过程。

(六)开放实验模块

该模块用于与实验室开放有关的所有通知,如实验室开放实施细则、开放实验项目立项与结题申请的通知、相关表格资料下载等等;师生可以查看历年优秀的开放实验项目案例;学生可以提交开放实验项目立项申请或结题材料,通过批准后,学生可进行各项开放实验项目研究。学生可根据实验室公布的开放细则,进行实验室(或仪器设备)使用的预约申请并提交至系统,如果需要变更预约时间还可以进行编辑。指导教师具有管理实验预约模块的权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实验预约的申请是否可以通过。

(七)规章制度模块

该模块主要介绍各级部门制定的关于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让用户全面了解实验室管理的依据,并约束其按规章制度使用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等。

(八)个人中心模块

该模块记录了师生们注册和登录该实验室管理系统时的信息,包括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性别、登录时间等,以及有无借用仪器设备等信息。

(九)管理员队伍模块

该模块主要介绍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专业、学历、学位、所在的实验室名称等,可供教师或学生浏览。

(十)工作日程模块

工作日程模块主要收录了作者本单位近几年中的工作任务详情,并且通过已有的数据进行阶段性任务分类得到一年中各个阶段的理论工作任务。根据分类定期显示下一个星期内的工作任务,可供工作人员的参考,起到提醒作用。

(十一)软件库模块

该模块提供了作者单位各个专业所需要的专业软件、日常办公软件和系统软件及其安装的相关文件等。对一些安装程序复杂的专业软件,整理了详细的安装步骤教程,并对在安装或使用软件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整理成帮助文档,供用户下载参考。

二、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实现

(一)开发环境的搭建

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采用三层架构的模式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整个系统的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三层架构的原理是将整个实验室管理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其中,表现层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所见所得;业务逻辑层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层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二)数据访问层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即它的操作对象是数据而不是数据库,具体是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大部分处理工作有关。换句话说,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核心是数据库,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由数据库设计的好坏决定。

(三)业务逻辑层的设计与实现

业务逻辑层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那逻辑层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也叫事务逻辑层或中间层,是应用程序的核心,也是系统设计实现的难点。它负责在分布式系统的中间层处理数据,事务处理规则和业务流程约束数据的处理。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业务逻辑层承载着整个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在系统中承担了以下职责:首先,对不同数据访问层的封装使得表示层可以不关心具体的数据访问层;其次,业务逻辑数据的填充与转换如管理员口令的加密;最后,核心业务的实现,这里很多业务逻辑只有一行代码,即一个业务逻辑方法恰好对应一个数据访问方法,但也有通过多个数据访问方法实现业务的在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结构中,业务逻辑层是可以替换的,它不是直接耦合于表示层,而是直接通过依赖注入机制实现,这里新建一个BLL文件夹放置业务逻辑层的相关代码。

(四)表示层的设计与实现

表示层主要表示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本文则是采用了WinForm方式,编译出可视化的图形界面,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表示层的主要任务是向应用层提供持久化对象的表示服务,包含一组独立或关联的数据对象或数据对象协调器这里的数据对象具有近似于服务组件的特性,但并不负责数据的本地化转换任务。表现层主要对用户的请求接受,以及数据的返回,为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位于最外层(最上层),最接近用户。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1.登录界面

本系统的多层次用户涉及到学生、教师、实验管理员,他们有不同的权限。学生登录后是不能够对系统数据库进行高权限的增删改,主要的权限是查看、提交、申请、下载和修改自己个人信息;教师则是在学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维护权限,可以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但是在删除数据时是采用的是软删除,并不是真正的删除,只是修改了数据的显示为假;管理员拥有该系统的所有权限。针对以上的情况,该系统在设计时,针对不同的用户,在登录时需要选择不同的身份,系统通过登录的身份进行判断,授予不同的权限。

2.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主界面

根据实验室预设的十一个功能模块,采用WindowsForm编程,形成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主界面,即通过校园网在客户端运用单机版实验室管理系统窗体程序对实验室的相关信息进行访问和管理。

三、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信管专业;专业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中,研究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编写符合专业要求的教材,办出专业特色,是摆在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建设方针(如图),形成了以“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为特色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

计算机信管专业要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制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体现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培养计划。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重视从宏观上对信息管理科学进行理论描述,更重视微观上的应用研究,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要所必备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操作能力。

二、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从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上看,现有的课程体系只是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集,而没有达到融合的地步,而且计算机技术内容也十分陈旧。如现在的数据库技术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关系数据库走向90年代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但许多书籍到现在还在介绍文件系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边缘性、综合性强的学科专业,如果不从根本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很可能会在市场经济无情的竞争中失败,被淘汰。众所周知,在企业和业务部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搞信息技术的不太懂业务,而搞业务的又不太懂技术。所以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时,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往往沟通困难,在对同一问题的描述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效率不高,系统目标难以尽如人意。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充当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维护过程中起到组织、协调、沟通等核心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上予以保证。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应该由以下四个模块组成:

(1)以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模块。前2门课程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储、组织、处理等,第3门课程可以解决信息的获取、传输等。

(2)以管理学原理和生产运作管理为代表的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在组织、协调、人事、领导、行为等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3)以运筹学、系统工程为代表的模块。这部分课程可以解决管理中的建模、定量分析以及系统地分析解决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问题。

(4)以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为代表的模块。该模块课程将信息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实现了从原理到实践的跨越。

上述模块化课程体系体现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特色,从根本上改变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混淆不清的现象。

转贴于

三、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目前,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如计算数学等专业),他们不乏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所缺乏的是管理知识以及如何把计算机与管理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之有别于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因此,大部分教师在从事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时,往往就事论事,没能把计算机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师资培养是当务之急。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师资的特点,我们认为,应该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之路。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提高学历的培训并优化其知识结构,每年派遣1-2名教师赴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进修,鼓励教师自我提高;另一方面,引进学历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中青年教师,充实专业教学队伍。

四、坚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

(1)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在进行计算机信管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搞好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来引领研究方向,带出一支学术梯队,使其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推动专业建设。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情况,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具体情况,我校确定以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作为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

(2)以科研支撑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除了来自于社会要求的压力外,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激情,这是无形的压力和榜样。因此,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地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去教育学生和诱导学生,使之热爱创新,养成创新的习惯和自觉意识。要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3)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充分体现个性、进一步提升能力的渠道。专业建设中需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做到“教、学、做”相结合,让学生投身到实验室和实习场地,以做为主,边做边学;在校外,实现产教结合,让他们到实习基地,参与生产,动手操作。通过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系统的、真实的、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使他们建立起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安全生产、团结协作等现代企业意识,具备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成为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五、突出基础理论和基本功训练,突出实践技能训练,突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毕业设计与实际的联系

计算机信息管理是一门科学,从信息的生产、收集、流通,到信息的整理、加工、检索、利用,都有一套基本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现代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又是与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经过系统的教育、严格的训练和反复的实践。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四个突出”:

(1)加强基础课程,突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管理学、财务管理、V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课作为整个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制订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做到学大纲、材、统一试卷。

(2)既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具有必要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深入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实现。计算机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也要十分重视实践环节。专业教育在深化理论教育的同时,结合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每门课程都要编写实验指导书,制订实验计划,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

(3)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突出其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采用以下方法:1)在教学理念上,强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2)在考试方法上,许多课程采用笔试、上机考试、写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考试巩固学得的知识;所有考试课程,都要建立试题库,做到教考分离。3)设置选修课。由于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专业,因此开设的选修课就起到了完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作用。4)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教师编写相应课程的CAI课件,包括助教型多媒体课件、习题练习和测试等,作为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5)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先进的原版教材,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4)突出毕业设计与实际课题的结合,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的特点,加强对立题的审核工作,强调毕业设计要联系实际,要求教师注意选择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指导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向职业技能培训、软件水平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靠拢

近年来,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不但看重学历,更看重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职业资格证书”便成为大学毕业生奔赴社会的“必备通行证”。尤其对计算机信管专业的大学生们来说,持“双证”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向职业技能培训、软件水平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靠拢,课程教学大纲可以向这些考试的大纲看齐,为学生参与相应的技能测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