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体会

护理体会范文1

    1 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排班时,充分考虑每位护理人员的特点,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技术和经验优势,由其担任责任护士l低年资护士电脑操作熟练,动手能力强,责任心较强,可担任治疗室,办公室工作。实行“听班”制度,如遇到突发、重大、抢救事件时,听班护士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这样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满足了护士的休假要求。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既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又能圆满完成护理任务,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增强了科室凝聚力。

    2 物品管理

    严格按照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物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病房用物及各种药物均定点放置、定量保存、定人保管,每日清点、交接。物品及药品柜外张贴明显的标签,便于取用和存放,护士长起监控作用,及时督导。

    3 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体系

    坚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结合本院开展的阳光服务活动,为患者提供一系列人性化服务。摒弃传统的称呼床号的方式,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采用人性化称谓;发放阳光服务手册;每天提供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实行“首迎负责制”、“首问负责制”t实行陪检制度、出入院迎送制度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提供科普读物;发放出院复诊联系卡,出院后随访工作。护士长利用展会时间加强护士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的教育,积极调整心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各种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个性化。

护理体会范文2

关键词:小儿惊厥;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91-01

小儿惊厥又称为“抽风”,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婴幼儿多见,是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异常所致,病因复杂,可危及患儿生命[1]。临床常表现为全身或部分骨骼不自主强直,同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本院儿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200例小儿惊厥患儿,现将200例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1个月-4岁,其中高热惊厥140例,病毒性脑炎伴发惊厥30例,低钙伴发惊厥1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伴发惊厥15例。临床特点:高热,体温达38.5℃以上,牙关紧闭,肌肉阵挛或强直性抽搐,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可数秒至10分钟。

2 结果

通过综合及对症治疗,200例小儿惊厥患者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缺血缺氧性脑病伴发惊厥得到控制,病情得到好转出院。

3 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惊厥,除对病因治疗外,应积极进行抢救,应分秒必争地立即控制惊厥。立即解开患儿衣领,头偏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压舌板缠上纱布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舌咬伤[2]。痰液浓稠不易咳出时,可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3.2 密切观察病情:对惊厥患儿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详细观察惊厥发作次数,发作前有无发热、寒战、易惊、尖叫、发作时状态;①观察患儿面色,高热惊厥患儿,面色呈热症。严重感染性疾病患儿面色呈苍白色,伴有明显中毒症状。②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的T、R、P、BP、神志、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的变化,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度,有无颅内高压的表现。③注意惊厥发作部位和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昏迷或昏睡,及大小便情况,是否有呕吐,腹泻等。④四肢的观察;检查患儿肢体肌张力情况,观察身体皮肤是否有破损及感染灶,若发现异常,及时更换清洁的衣被,保持皮肤干燥,防止感染发生。同时观察患儿口唇,指甲是否有缺氧情况,注意有无发热,皮疹,黄疸。⑤惊厥后及时应用止惊药物,控制惊厥: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急救药品,根据患儿体重及惊厥持续时间选用合适药物和剂量。肌注苯巴比妥钠10-15mg/kg控制惊厥,也可以用10%水合氯醛灌肠。

3.3 保证足够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精心照顾患儿,给予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如果惊厥发作时间大于10分钟,应给予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同时观察有无休克和呼吸衰竭。对于抽搐后意识障碍者可选用静脉或鼻饲补充营养,鼻饲前要抬高头部,确认检查胃管在胃内方能鼻饲,清洁鼻腔,鼻饲量及速度要适当,必要时可先使用镇静剂后再鼻饲[3]。若忽视清除呼吸道异物,容易出现窒息,可危及生命.同时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痰多者鼻饲前吸痰,鼻饲后30min内不宜吸痰,防止诱发呕吐及误吸。

3.4 心理护理:在护理及抢救患儿时,家长应积极配合,护士一定要与家属沟通,护士热情接待患儿和家属,尤其是保持安静的重要性,给患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及时介绍患儿的病情,对症处理,给他们心理支持,消除顾虑,使之积极地与医护人员配合[4]。医护人员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敏捷、准确,避免刺激患儿。

3.5 对症处理:①低钙惊厥:10%葡萄糖酸钙5-10ml中加入10%葡萄糖10ml缓慢静脉注射。②维生素D缺乏:补充钙剂及大量维生素D,多补充蔬菜。③低血糖:给予高渗糖静脉注射。④高热惊厥患儿均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当体温超过38℃时给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通常选用温水擦浴或冰枕、冰帽。也可以采用30%—50%酒精擦浴。药物降温可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体温上升超过40℃时应给与足量的抗生素及激素,联合物理降温,静脉注射降温药。⑤吸氧:对脑部感染、癫痫患儿,在充分吸氧的同时,应给抗感染和止惊处理。吸氧改善组织缺氧,增加血氧饱和度,避免发生水肿。患儿昏迷时,为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应给予吸痰。鼻导管吸氧0.5-1.5L/min,面罩2-3L/min.⑥持续而频繁的惊厥,往往并发脑水肿,要适当应用脱水剂,多采用20%甘露醇。观察针刺部位有无渗血,如有渗出者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4 护理体会

惊厥是一种暂时性神经系统紊乱疾病,因小儿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导致细胞异常反复放电而引起。做好健康教育,降低惊厥的复发率[5]。小儿发生惊厥时家长十分紧张,因此,当患儿发生惊厥时,家长应立即送到医院治疗。惊厥时间过长发生意外可使大脑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对反复惊厥发作的患儿,家长应自备体温表,家长应学习观察先兆现象及简单的自救方法。惊厥发作时,发病急,变化快。医护人员须竭尽全力,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进行抢救,长时间的惊厥可加重脑损伤,引起脑缺氧、脑水肿等。缩短惊厥发生时间,减轻患儿脑部缺氧,是患儿康复重要措施。因此,儿科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对惊厥的原因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找出惊厥的病因,提高治愈率。因此,对小儿惊厥的抢救护理是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白芬.49例小儿惊厥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275-276

[2] 陆彩霞.小儿惊厥81例护理分析[J].交通医学,2009,23,(1):114-116

[3] 杨雪丽.小儿惊厥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7):1943

护理体会范文3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2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86-02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现将我院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月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2例,纳入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42例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60-72岁,病程2~30年。其中病程>10年者20例,5例合并有高血压,6例合并有冠心病,4例合并有肾功不全,2例合并有脑血管栓塞。

1.2 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lc)t>6.5%,空腹血糖(FPG)I>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1 1 mmol/L。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文盲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护理工作者[1]。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定量数据均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之间治疗前、治疗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LSD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护理方法

2.1 饮食、运动配合。糖尿病治疗中任何一种方法都离不开饮食、运动的配合,患者住院后,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详细的健康教育包括病室、住院制度、医护人员的姓名、病情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等,讲解科学合理的饮食和适宜的运动疗法,应根据病情制定出具体的食谱及运动处方,并说服患者接受以上治疗及辅助治疗。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的,也是最难的一点。护理人员要随时指导,同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要有坚定的信心去战胜疾病。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将每天的热量按1/5、2/5、2/5分配至早、中、晚三餐中[2]。

2.2 药物指导。糖尿病治疗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口服的降糖药,另一种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当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选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患者对胰岛素依赖过强,用药时就应该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方式来治疗;如果患者对胰岛素的依赖性不强,而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强时,就选择降糖药物来进行病情的治疗[3]。

2.3 血糖监测。培训前医院对新人院的病人不进行随机血糖的测试,绝大多数护士未接触过血糖仪,对血糖仪的使用及有关糖尿病知识、监测、护理这些方面是空白的。通过讲授培训,全体护理人员的糖尿病护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明显提高,了解血糖监测重要性,血糖监测时间,调整次数,结果分析等。同时掌握血糖仪的使用及保养、血糖仪的校对、血糖试纸的校对,并掌握血糖监测方法及空腹、餐后血糖监测时间和正常值,以及低血糖的血糖值和低血糖的处理方法。对新人院危重病人意识到随机血糖测试,随时发现血糖高的病人,为治疗、抢救病人提供依据[4]。

2.4 心理护理。糖尿病是种慢性病,并且是无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所以糖尿病的病程是很长的,这就使得患者出现一些抑郁、焦虑和紧张的心理障碍,这样的心理状态,会给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会是患者的意志消沉,无法坚持治疗。因此社区护理应该对自己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护理,并且根据对糖尿病患者的爱好进行开展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娱乐项目,如:门球、太极拳、气功等,适当的培养糖尿病患者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书法、绘画等这些能平复患者焦躁的情绪,恢复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的形成一种心理护理[5]。

3 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目前我国的常见、多发疾病,影响其治疗的因素很多。患者情绪、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饮食控制、运动等行为习惯、日常用药剂量是控制病人血糖的关键。因此对糖尿病人的护理要特别细心和耐心。护理工作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注意随时调整患者的食谱、餐量与餐数。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不同需求[6]。

我院予以患者护理干预,通过控制患者饮食、运动、心理状态等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对患者血糖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诱发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提高治疗效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7]。

参考文献

[1] 李淑红.老年2型糖尿病45例中医护理体会.河北中医.2013.35.10:1574

[2] 唐春燕.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吉林医学.2013.34.27:5760

[3] 张淑秀.社区糖尿病预防及护理方法.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94

[4] 杨秀珠.基层卫生院糖尿病治疗护理对策.中国农村卫生.2013.08.08:303

[5] 胡素清.糖尿病社区护理分析与探讨.中国农村卫生.2013.03.03:183

护理体会范文4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颊黏膜可见柯氏斑及皮肤斑丘疹[1]。本病主要由呼吸道传染,传染性强,容易流行,以冬春季节发病为主,主要发生在8月~5岁小儿。自我国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麻疹已基本得到控制。今年我县部分乡镇麻疹爆发流行,临床特点表现为<8月龄患儿麻疹患儿占比重较大。本文就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20例麻疹患儿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28 d~10岁,平均年龄1.5岁;其中28 d~8月15例,8月~5岁96例。

1.2 临床表现

120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40~41 ℃者59例,39~40 ℃者23例,38~39 ℃者25例,<38 ℃者13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L者29例,最高25×109/L;白细胞<4×109/L者8例,最低2.5×109/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12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18例,喉炎2例,心肌损害5例。

1.3 治疗及预后

120例患儿予以抗炎、抗病毒、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除1例死亡外,余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4~14 d,平均6 d。

2 护理体会

2.1 隔离与消毒

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我科对于麻疹患儿集中收治,同时加强病房管理,减少家属探视。患儿外出检查时要戴口罩,接触过患者的人员要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停留20 min以上才能接触易感者,避免交叉感染。病房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15 min[2]。病房的温度18~20 ℃、湿度50 %~60 %。对于患儿的餐具、洗漱用品要专用,用过的衣物、玩具、被褥要经紫外线消毒1 h。医护人员要注意戴口罩、洗手等。

2.2 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患儿大多居住农村,家长对麻疹认识不足,多认为不需治疗,只需关在家中,待麻疹出齐自然会好。居住在县城者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过于紧张,焦虑于发热持续不退及疹退后色素沉着是否会遗留疤痕等。对于这种情况,应耐心向家长解释,使患者和家属了解麻疹的流行病特点、临床过程及并发症、预后,减轻其轻视或恐惧心理,告知麻疹是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2周自愈,使家长有较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3 眼睛护理

麻疹过程中,患儿结膜充血,分泌物多,畏光,容易继发感染。畏光者拉好窗帘,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有分泌物者及时用清水洗净眼部,并用阿昔洛韦和红霉素眼膏点眼。

2.4 口腔护理及饮食调理

每日常规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3次,观察有无口腔黏膜破损情况。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给予过热或含有刺激性调料的食物,避免对口腔的刺激。进食后用温水漱口,防止继发感染。

2.5 预防并发症

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体温<39 ℃可不用退热药,多饮开水。每4 h测体温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体温>39 ℃者,尽量以物理降温为主,慎用退热药。对于所有患儿除监测体温外,还要观察出疹情况,尤其是出疹时间及出疹顺序以及精神状态、呼吸、咳嗽、面色等情况,警惕麻疹性肺炎、支气管炎、脑炎、心肌损害等并发症。如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麻疹是常见传染病,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无特异抗病毒药物,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婴儿并发症发生率高,重症麻疹患儿甚至可导致死亡。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短,平均为6 d,这与我们合理的护理密切相关。因此,发现麻疹患者要及时隔离,注意消毒,加强心理、口腔、眼睛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及出疹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协助医生治疗,对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情痊愈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护理体会范文5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39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交通设施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不断增加,胸部外伤也随着增加。胸外伤患者伤情重,对呼吸循环影响大,死亡率高,因其伤势紧急、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所在科2006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66例胸外伤患者,通过积极抢救和良好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胸部外伤患者,男48例,女18例;年龄10~68岁,平均36.6岁。车祸致伤46例,刃器伤8例,坠落伤和挤压伤10例,其他2例。

1.2 治疗方法 胸腔穿刺抽吸6例,胸腔闭式引流52例,手术治疗8例。

2 结果

本组治愈63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4.5%。

3 护理体会

3.1 患者取平卧位或斜卧位,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血块、呕吐物、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还有利于呼吸、有效呼吸、咳嗽、咳痰,帮助患者拍背,以利于肺的复张。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有利于患者呼吸道及胸腔渗出液的排出,保持引流通畅。

3.2 及早建立静脉通道 休克是严重胸外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积极纠正休克应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静脉通路,尽量选双上肢静脉,用最大的针头选最大的血管快速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是抢救休克的重要措施,维持有效的血压,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积极纠正休克。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3.3.1 严重胸外伤时,气道通畅是抢救的关键 对昏迷、舌后坠而致呼吸不畅的患者,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气管插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面罩给氧,流量为4~6 L/min,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2]。密切观察呼吸深度、频率,有无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吸痰时应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密切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对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处理。

3.3.2 胸部的开放性伤应立即用无菌纱布封闭,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常会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需尽快纠正[3]。重点是观察反常呼吸的次数,监测血氧饱和度情况,报告医生患者的病情,尽快解除反常呼吸。对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早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使用呼吸机行辅助呼吸。

3.3.3 给予呼吸困难患者高流量吸氧 吸氧不但可以提高肺泡内的氧浓度,促进肺部气体交换,而且可以保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血氧供应,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经吸氧仍有呼吸困难者,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时吸痰、清洁口腔、更换,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堵塞,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4 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 胸腔闭式引流可促使肺复张,改善呼吸困难。对于小的肺组织裂伤及出血,经过引流可以自行止血、愈合[4]。胸腔闭式引流还可观察血气胸单位时间内的引流量,还可以防止凝固性血胸的形成[5]。本组实施胸腔闭式引流52例,效果满意。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胸外伤患者的常规治疗,在护理中应注意观察:(1)闭式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及脱落;(2)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记录单位时间内的引流量。如持续2~3 h,胸腔引流>200 ml,说明胸腔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行开胸探查手术。

3.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动态观察心电、血压、血氧,通过监护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瞳孔、神志、尿量等,对于有胸腔出血或积气而致呼吸困难患者,立即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以改善呼吸,提高动脉血氧含量。随时听诊双侧肺部呼吸音,观察呼吸节律、呼吸频率,有无呼吸对抗、低氧血症,防止发生急性呼窘迫综合征(ARDS)。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注意观察输液的速度,避免发生肺水肿。若患者意识由清醒变模糊,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提示有失血性休克,应及时处理。

3.6 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3.6.1 皮肤护理 注意勤翻身,每2~3 h翻身1次,检查患者四肢及皮肤湿冷。要鼓励患者自己随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胸带固定的患者,松紧适宜,增加血液供应,以防发生褥疮。

3.6.2 口腔护理 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每日做2次口腔护理,口腔保持清洁、湿润,避免发生口腔炎及溃疡。

3.6.3 预防肺炎、肺不张 患者常常因疼痛或害怕疼痛不敢用力咳嗽,而引起排痰不畅,可及早指导患者做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做雾化吸入。

3.6.4 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较重,外伤后多因疼痛、呼吸困难常有恐惧和不安,护士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自觉、主动地为患者服务。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从患者身上获取重要资料,帮助医生诊断病情,评价治疗及护理效果,以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在配合抢救的同时,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工作,安慰患者,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胸外伤患者,伤情重,变化快,护士只有具备娴熟过硬的抢救护理技术、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全面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项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是严重胸外伤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一旦发现病情有变化时,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通过及时诊断和准确治疗能够转危为安,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马君红.严重胸外伤108例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9,1(11):108.

[2] 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22.

[3] 王晶.88例胸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全科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5):203-204.

[4] 朱春红.急诊重症胸外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0,3(35):135.

护理体会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42-02

昏迷是指患儿深度、持久的意识丧失,与之讲话及给以感官物理刺激均不能被唤醒。引起昏迷的病因较复杂,有颅内感染、颅脑外伤、中毒等。通过精心治疗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发生,可提高昏迷患儿抢救成功率,现将我院2006年收治的昏迷患儿3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3岁15例,~7岁12例,7岁以上8例;昏迷<3d 10例,3~7d 15例,8~10d 5例,~15d 3例,~30d 2例。流行性重型乙型脑炎2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膜炎(重型)6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治愈32例,治愈率91.4%。

2 护理要点

2.1 严密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肌张力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如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忽大忽小,同时有烦躁、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提示有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抢救准备。

2.2 高热护理

体温高热者及时予降温处理,因持续性高热可促进抽搐,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坏死,因此,应将患儿置于有空调设备的病室,将室温控制在22~24℃,冰袋敷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除综合降温处理外,还可给予鼻饲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高热体温难降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减轻脑细胞损害。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窒息是昏迷患儿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通常引起窒息的原因有头部位置不当,咽、气管分泌物填塞,舌根后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麻痹等。因此,应将患者置于仰卧侧头位或侧卧位,有利于分泌物排出;舌后坠经改变头部位置仍不能解除气道阻塞者,应使用开口器,将舌头用舌钳拉出并保持于伸位;或采用口咽通气管通气,使舌体恢复正常位置,从而恢复正常的气道管径,保持气道通畅。如下部气道分泌物多者,则应及时吸出,同时给予吸氧,减轻昏迷患者脑缺氧。

2.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4.1 预防肺部感染 昏迷患儿由于卧床时间长,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易发生气道阻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肺部感染,应适当给予雾化、拍背、吸痰处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2.4.2 预防褥疮及泌尿道感染 应保持床整、干燥、清洁,并定时翻身,皮肤压红处禁用力按摩,避免继续受压,并尽量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受压部位放置水垫或气圈,有条件者使用充气式气垫床等。保持全身皮肤、会清洁,每天温水擦身,便后温水清洗会,留置尿管的患儿膀胱冲洗1~2次/d。

2.5 早期康复护理

2.5.1 呼唤式护理实施 为了促进患儿意识恢复,对昏迷患儿从开始就采用王军等报道的呼唤式护理方法,即在做任何治疗、护理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鼻饲、擦浴、大小便都要先与患儿交流,像对待清醒患者一样,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实施对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小儿的神经系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呼唤可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达到重塑作用,从而加速神经功能恢复。本组病例从开始就有计划实施呼唤式护理,同时经常抚摸患儿的皮肤,增加刺激元素,促进患儿的大脑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在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昏迷患儿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其中2例昏迷30d的患儿,经有计划实施呼唤式护理及综合康复训练,最终也恢复了意识,智力也渐渐恢复到正常儿童水平。

2.5.2 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对于昏迷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儿,要随时把患儿的肢体置于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定时翻身,更换,利用手法按摩肢体关节韧带,防止肌肉韧带萎缩及关节畸形。2例昏迷30d的患儿经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在意识恢复后不久,肢体功能也很快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上一篇乡村振兴

下一篇七五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