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单元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单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单元总结

初中化学单元总结范文1

初中化学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在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化学教学模式发生了新变化,但是作业仍然是巩固化学课堂知识,形成学生化学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直以来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使初中化学作业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在详细列举初中化学作业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试着找出有效应对初中化学作业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初中化学;作业;误区;对策

一、初中化学作业存在的误区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科学性较强的课程,它要求作业在促进学生加深记忆和有效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的行动中,有效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教师在传统教学思维理论的指引下,没有发挥出化学作业应有的作用,初中化学作业的布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作业无效

课堂作业主要用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但是,有的化学教师没有发挥出课堂作业巩固随堂知识的重要作用,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设置课堂作业,课堂作业往往成了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学生只是在课堂作业中重复一些书本中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等。还有的化学教师将本应课堂完成的作业留给学生在课后完成,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不能对作业进行有效的讲解和指导,没有及时形成对课堂教学结果的反馈。

2、课后作业太多

新教改明确要求减轻初中生的作业负担,但是,有的教师还依然固执的认为只有增加学生的作业量,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有些教师甚至还认为初中化学是一门后开设课程,化学相对主科课程教学的时间有限,必须使学生在大量作业中提升成绩,不少重复性的试题和练习册成为了初中化学的课后作业。这些作业不仅起不到促进学生复习化学知识的效果,而且也使学生疲于奔命,甚至还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过大的作业量,不仅不能培养学生较好的化学学习方法,也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定理。

3、作业形式过于死板

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过于强调复习基础知识和对复杂题目进行演算两种方式。初中化学作业也主要以完成教科书上的习题和教师统一订购的习题册为主,教师很少留给学生做实验等需要学生动手完成的化学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根据以知条件,运用相关定理求未知数据的单一作业模式,学生主要以思考和演算的方式来得到作业结果。通过结果想过程,根据过程推论结果,或是一道题有多个答案的题目很少出现在化学作业中。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甚至规定了学生作业本在解答相应化学作业题目时应使用的具体统一作业格式,这使化学作业形式于死板。

二、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突出趣味性策略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初中化学作业应当重在质量,要使学生告别以往那种无用的重复练习,要使学生在化学作业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必要的化学能力。因此,教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要有新意,要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思考,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能积极的思考化学理论知识,能为学生在作业中开创学习的自由环境,使学生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乐此不疲。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化学故事、化学史上的奇闻异事,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走进化学的世界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就可以给学生在作业中布置“滴血认亲”的奇案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能自己总结出化学道理,以及再扩展讲述滴血加明矾不相融和加盐相融的化学小实验,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和化学性质有进一步理解。

2、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

化学作业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化学作业成为了学生不得不被动接受的一件任务,那么作业的布置就是失败的。因此,初中化学作业的布置,要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能力范围以内的作业,甚至在作业题中教师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使学生选择性的完成其中的某项或几项任务,这样不仅有利于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作业需求,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反复的设置需要进行巩固学习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的题目。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师在进行完前三个课时后,教师可以围绕元素周期表出三道题目,第一题主要围绕元素周期表常识,让学生任意组合写出至少5个氧化物、气体、碱、酸、盐等不同物质的化学式,第二题要求这些化学式在第二天同桌两两讨论中让对方读不出而经教师验证又是正确的化学式,那么既为获胜方。第三题,让学生用自己最精练的话语总结出化学式中发现的规律。这些问题的难度逐一增加,可以使学生至少做出几个题目,同时又有效的使学生积极的探究化学世界的神奇。

3、贴近实际生活策略

化学作业要贴近学生的家庭和生活环境,要使初中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找到完成作业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而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化学作业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布置初中化学作业的内容上,应当是学生头脑中已有基本的化学概念或已经是相当熟悉的化学成份,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应当是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验,就可以有效得到正确的答案。此外,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当符合安全要求,必须对学生完成作业有明确的说明,使学生在安全的范围内完成化学作业。化学作业未必都是让学生得到结果,也可以告知学生结果,而让学生想办法推理出结果的正确性。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爱护水资源一节,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观察水污染情况的作业,例如,可以告诉学生生活中可用漂白粉净化水、蒸馏净化水和过滤净化水三种方法,从而让学生完成治理水污染的实验,让学生说说三种方法中哪种效果最好,并找到原因是什么,最后让学得到不同方式净水会有不同效果。

三、结论

初中化学作业既要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作用,也要使学生能在有趣的环境氛围中,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作业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还存在课堂作业无效,课后作业量大,作业形式过于死板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新作业形式,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作业,以及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检验作业结果的策略来提升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初中化学单元总结范文2

关键词:辩证观点;化学教学;应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7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28

我们知道: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1]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基地。然而现实生活中笔者看到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加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动机水平在逐渐降低,能力发展进入高原阶段,教学方法的固化和教学内容的窄化使他们早早进入教育生命的“倦怠期”。

最近观摩了一次化学评优课,课题是《金属的化学性质》。评比中,有位老师表现非常突出,但最终没能拔得头筹,只因为授课过程中他指着铁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试管中的液体强调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但事实上,由于氯化亚铁容易被氧化,此时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已不是浅绿色了。科学性的错误导致了该参赛老师的失利,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我们初中老师关注高中化学,在必修1的专题3的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与应用》中就能找到正解。

此课令笔者感触颇深,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听课中,愈发觉得初中化学老师有必要学习一些高中化学知识,以下与化学同行做点交流。

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专业成长之必要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课本,掌握重难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身为教师,要使学生信服你,你必须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样的教师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如果一位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尽只讲些物质性质,写些化学方程式,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做练习题,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学化学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反之,要是一位化学老师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幽默有趣;课后对学生问的各种问题能快速、准确地回答,那么这个教师肯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2]

有些初中化学老师常常自诩选对了专业,认为比起语数外等主课老师,年年都在初三教化学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然这样的老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他会和学生强调明矾的净水原理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之沉降,至于这胶状物其实是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的Al3+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也许很多初中化学老师并不知晓,因为只要让学生背熟书上的原话,应对中考是没有问题的。诚然,中考是不会考查胶状物,但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此如何践行?再如,化学教学要使用规范的化学术语,但是一些初中化学老师为了逼迫学生、诱导学生背诵化学式,教学生用读“元素符号”的方式读化合物,碳酸钙称之为“CaCO3”,氢氧化钙称之为“Ca(OH)2”,化学式是背下来了,用化学式来读物质名称也顺嘴了,坏习惯也就养成了。在高中听课的时候,学生也就会对规范的化学用语有一个较长的排斥过程。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课程模块。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化学课程模块的地位和功能、目标和要求有正确的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老师拥有一桶水已是远远不够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无点墨心常怯”。初中化学老师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可以充实自我,而这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教师应当确立自己的成长规划,应该有自身独特的成长个性,自始至终把读书、育人、求索作为自己成长的三大基石。

二、不当蜡烛,学做太阳——教师角色调整之必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把教师比作“蜡烛”,蜡烛总是照亮别人的同时毁灭自己。然而,“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教师理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学生的成材高度。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再作“蜡烛”而应该学做太阳,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自身生命的觉醒者。只有生命澄明,浑然自觉,具有了太阳的光辉,才能以己之美造他人之美。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于是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45分钟后就是大“句号”,头脑中很少有“问号”,更谈不上思考。

上学期听了这样一堂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第1课时,内容是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执教老师在演示(第48页和49页)[实验10-1]时,“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现象非常明显,但是没有成功地看到“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变蓝色”的现象,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告诉学生“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这个结论。事实上,类似的“意外”在其他化学老师的课堂上也在发生,他们以种种理由搪塞学生,或干脆就不做这个实验,只告诉学生结论,这种空口说白话的行为,久而久之就成了老师们的心病,但鲜有人去思考,去解决。且在教学中发现放置在试管架上的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后红色又褪去了,有些学生也注意到了,但执教老师没有留意这个教学生成。这样的一堂课,且不说其他问题,教学达成度已然是不高的了。而以上两个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初中化学知识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前者我们不妨借鉴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的姜跟华老师在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吴星教授的启发下试验成功的五种石蕊溶液的配制方法(详见《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5期)。后者就需要我们的初中老师去学习一些高中知识,从而知道控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关键。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正认为,思考是“在宁静中找智慧,”他说,一节好课是思考的结晶。由此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思考。以谋生为手段的教书匠,常常不思而教,就像蜡烛,燃尽了就没有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把“思考”作为自己发展的源泉,靠“思考”来激发自己去永恒进取,去成为太阳,不仅给学生以知识,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

三、研读教材,把握课标——教师教学研究之必要

课标版的中学化学教材全套一共十本,其中初中两本、高中八本。初中部分:分为上下二册,共十二个单元。高中部分:分为必修和选修二个板块。必修1、必修2。选修一《化学与生活》、选修二《化学与技术》、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选修六《化学实验》。教师仔细研读教材,进行教学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从行动中总结出经验,将经验升华为思想,可以促进教师思维的发展,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仔细研读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材,可以看到编者以实验为纲领,指导学生来学习化学,让教师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实验,让化学教学在实验中进行。高一开始上的化学实验课,涉及的基本操作溶解、蒸发、过滤、沉淀、蒸馏、结晶、萃取等,都需要实验来加以验证。学生对实验的领悟难度很大,比如蒸馏操作的步骤、蒸馏装置的特点,是需要反复强调、提问、讨论、启发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这之后,必修2专题三的第一单元中再次涉及到蒸馏操作,而在这之前,初三化学的上册第四单元中水的净化方法就已讲到蒸馏,且教材安排了用简易装置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有些初中化学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由于时间问题,往往以一句“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操作”带过,实验不做,原理也不讲,无形当中加大了初高中衔接的难度。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存在质的飞越,加上课本内容和所编选的习题与各类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不只是高中化学老师的职责,初中化学教师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初中化学老师熟悉高中化学,特别是必修1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初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处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可以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时可以适当的进一步扩大。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西方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成就与理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而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只有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初中化学教师学习高中化学的必要性还有很多,学习,应当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

初中化学单元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改革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71-02

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的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学生对于化学专业术语的理解,其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初中化学展开教与学的评价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化学的教与学展开评价,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

1.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的现状

自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之后,我国的教与学的评价体制就转变成为对考试的依赖,人们在进行化学教与学评价时只注重对考试成绩的客观评价,使得评价存在缺陷,评价结果不是十分正确,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课程教与学的评价问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评价增加了试验动手操作,在笔试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解社会因素对化学教学的影响,在设计化学考试题目时,更加注意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应用联系,实现化学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过程中,由于受到现阶段教育观念以及升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学校只是将评价机制作为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工具,在进行教与学评价时主要强调的是评价机制的竞争作用,将评价等同于化学考试和实验,在进行考试时只是反复对课本知识进行测验,导致教学评价显得过于客观、标准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2.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的改革重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展开教与学的评价活动主要是为了发现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改善问题并完善教学方案,最后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标注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现阶段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帮助学生了解化学课程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2]。根据这些学习目标,本文以学生和教师为评价目标,对初中化学的教与学的改革重点和策略进行分析。

2.1 初中化学针对学生的教与学评价改革重点和改革策略。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相关人员在进行教与学评价时,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目标。因此,评价者不应当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在进行新的评价时,更应当关注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在进行具体的教与学评价时,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者利用以学习成长档案为主的自我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进步[3]。在进行评价时不仅仅是他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更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要求学生在档案中记载个人的学习资料,包括化学单元总结、重难点整理以及化学实验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等,让学生对于自己记录的化学学习档案进行自我评价或者是他人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自己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效率。

2.2 初中化学针对教师的教与学评价改革重点和改革策略。初中化学针对教师的教与学评价改革重点就是要对化学课程的教W方式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时,教师是其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是决定其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

对教师进行化学教与学的评价改革重点就是,评价结果应当对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要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协助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总结反思,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3.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学生的基础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时,需要不断对化学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评价,了解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教与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配合化学实验进行立体讲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解决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磊.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的改革重点及其实施策略[J].化学教育,2002,09:9-13+46.

初中化学单元总结范文4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结合初中化学的基本价值。本文在研究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方法 思维

一、初中化学概述

从化学课程的结构来看,初中化学的全部内容都属于理论前教材,理论前教材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的基础地位。初中化学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整体性,即指该模型中的每一个单元在结构中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独立的混合,它们有规律、有秩序地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第二是动态性,是指结构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发展,随着初中生知识的丰富、方法的完善、品质和能力的提高发展,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整体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变化的是具体内容。

第三是自调性,结构由于自身的规律而自行调节,并不借助于外在因素,所以结构是自调的、封闭的。结构内某一成分的改变必将引起结构内其他有关成分的变化。

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本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内容为主架,选择了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等七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作为典型代表,采取如下培训措施:

⑴熟悉常用仪器和药品

要求学生对中学化学实验室中接触到的仪器能进行分类,了解它们各自的性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的药品能够进行分类,认识它们的性能,知道它们的作用和保存方法。

⑵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

要求学生能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掌握仪器的安装拆卸与洗涤方法,药品的取用与加热方法,实验操作技能,连贯程序与反手演示操作方法。

⑶学会对现象的观察

要求学生会观察所用仪器及装置,试剂的颜色和状态,物质发生的变化和现象,教师的示范动作,对观察所得到的感性材料能及时进行记录。

①观察的内容

初中化学观察是以化学实验观察为主,每一个实验观察的内容,要根据每一个实验的目的来确定,在观察反应物质时,不仅要看它的颜色、状态,还要观察它的硬度、溶解性、溶沸点和气味。在观察现象时,要看颜色、物态、气味变化等。力求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此我们把初中化学观察内容总结为四大部分,包括物质性质、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基本涵盖了初中化学教学中所应观察的各个方面。

②观察的方法

初中生对反映到自己意识里的观察现象感到兴趣或疑问时,他们的思维将会强烈地活动,人脑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形成化学事物的印象、表象之后,经过形象分析、综合,产生了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系统化和具体化等一系列新的、高级的、复杂的、主要是在人脑内进行的操作能力,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也就是说初中生进行化学观察必定有思维能力的参与。在化学观察中这些有机地联系,合理地发展,就使得初中生的个体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思维得以发展。使得他们的观察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③观察的思维品质

化学观察能力最可贵的品质是从平常的化学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表面上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相似或因果关系,在观察时不仅在注视而在搜寻着、比较着、分析着每一个细节,观察过程总是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观察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思维品质是思维强弱的反映,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化学观察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具体表现出来的个体智力特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评性、敏捷性和独创性五个方面。这些品质是衡量初中化学观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初中化学观察能力的结构中,应包括反映化学观察能力的观察思维品质。

④观察的自我意识或监控

化学观察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观察活动的监控。其含义是在原有的化学观察经验的基础上,来确定新的化学观察目标,调节化学观察过程和策略。化学观察意识越高,目的越明确,化学观察活动越容易成功;无意识、无目的地观察,效果必定不好。

三、培养化学思维

科学思维能力是用辩证观点和逻辑方法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化学教育学家曾经说:“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这说明我国老一辈化学家是多么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思考,是对学生科学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从师范教育的超前性看,未来的初中化学教师现在的学生就有一个先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过程,这需要在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开放实验课中来完成。

例如,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二氧化碳(纯净)很容易使澄清石灰水浑浊而二氧化硫(纯净)却很难,我们在《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中查得碳酸钙和亚硫酸钙均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教科书上的解释是二氧化硫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的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溶解度很大的亚硫酸氢钙。这种解释是否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的不溶碳酸钙继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钙溶解度也很大。对上述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就必须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比较(浓度),碳酸和亚硫酸的酸性比较以及碳酸钙和亚硫酸钙的溶解度比较中得出。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维过程。最后得到二氧化硫不易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结论。利用化学实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可分为两步:观察—对实验现象的感知,思维—对实验现象本质的认识。

科学思维的形成,是自觉地、深刻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只要我们在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开放实验的教学中坚持这一原则,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思想敏锐,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中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谢飞. 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09).

[2]葛璟璐,耿珺. 关注生活 体验化学——人教版《化学与生活》教材浅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09).

初中化学单元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多媒体 融合 探析

一、初中化学教学与多媒体融合的重要性

1.是化学学科特点的客观要求。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现象和规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受到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实现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要点的难度比较大,更不用说能够实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了。初中化学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把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通过有趣的化学现象向学生传达知识,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1]

2.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初中阶段的学生贪玩、好奇心比较重,动手能力和表现的欲望都比较强,渴望获得课堂的参与权,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是“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如果需要做实验的话,也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学生基本上很少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从而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调动起来。打破传统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实现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神奇和奥秘,逐渐消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2]

3.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初中化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把多媒体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化学知识和现象,给学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获得提升的过程,还可以帮助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教学与多媒体融合的实践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课堂,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例如课前播放动画、视频、科学史实等。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会发现情境中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便可以增强。

在学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时,鉴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为了制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展示一些图片探明现实生活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实验室形成简单的认识,用插图并配上文字信息,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作用,让学生对化学形成一个大概的框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的学习需要用很多实验来验证规律,但是其中有很多实验是我们无法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靠语言描述、板书或者是课件挂图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和理解抽象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化学难题便也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这一章节时,如果单纯的口头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学生就会听得一头雾水,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放大几十万倍的水分子,告诉学生这就是构成水的最小微粒,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之上告诉学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3.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对声音、图像等素材进行处理,把静态变为动态,实现抽象事物的具体化,把瞬间的变化进行定格分析。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抽象思维等的障碍,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加以克服,从而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便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时,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很可能认为化学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二维或三维图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物质的结构和构成模型,更好的理解和区分分子、原子、离子的形态和特征。[3]

4.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就要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多媒体教学方式与化学实验之间存在很多契合点,实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通过直观、生动、启发性的演示,创设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粉体,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实现多媒体与实验的融合,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时,先选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一个人牵着一条狗进入一个神奇的山洞,走了不久狗便倒下死了,这个人便迅速逃出山洞。学生看完之后就会提出很多设想,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是二氧化碳导致的,接着进行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全神贯注的听讲,课堂效率便可以有效提高。

结语:

综合上文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与多媒体融合的探析,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为了改变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初中化学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从学习中发现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学.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8)

初中化学单元总结范文6

1.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种学习理论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种学习理论,主要包括的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其观点为: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以形成联结的过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为学习的主要规律。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候,由于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多以学生的自我发现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以化学实验为主。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会出现的形态:通过实验加热、降温形成水蒸气及冰的形态。其次,除了形态变化之外,物质还有颜色、气味等方面变化,这时候教师再带领学生通过“CO■溶于水”、“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让学生认识物质其他方面的变化与反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知识观、学习观等。知识观认为:人的知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金属材料”该课题时,由于金属材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对于该材料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对此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认识金属材料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对其用途展开讨论,并能够联系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关于金属材料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不断改变以往的学生观,要求教师重新定位教学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观念转变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例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2.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重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教学模式,概念本体教学模式,方法本体教学模式,应用本体教学模式,等等。第一,科学实验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我带领学生以蜡烛为实验对象,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在实验中,我们分为三个阶段:点燃前、燃烧时及熄灭后,并对蜡烛的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燃烧后生产之物进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概念本体教学模式。第三,方法本体教学模式。第四,应用本体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做“魔术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初三化学中的“魔棒点灯”: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水变“牛奶”,“牛奶”变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3.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重问题应对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基于多重问题应对方法。第一,针对实验课开展实验的选材与步骤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在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实验材料,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与实验材料的浪费。其次,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注重对实验过程与实验材料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效果。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进行实验,能否使实验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能否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等。第二,针对实验结论难记忆的问题。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现象。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具体做法:首先,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物质燃烧实验,加热固体物质实验,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然后,根据这三类试验规律对其实验结论进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