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风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风问题

四风问题范文1

媒体所言的“家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门风”,字典上对“门风”的解释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看了这样的解释,相信很多人会泄气,因为实在想不起来自己家庭或家族的老祖宗留传下来的道德准则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什么,显然,“家风”这东西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就像“家谱”、“家训”之类的东西一样,显得有些“高级”,很多人可能连若干代以前是做什么的都说不清,更谈不上传承什么“家风”了。

记者采访一位卖肉的摊贩:你的“家风”是什么?对方想了半天说,我的“家风”就是辛勤劳动,多卖点,多赚点钱,把日子过好。从摊贩的回答来看,显然他还没弄清楚所谓的“家风”究竟指的是什么。这并不奇怪。不要说一个卖肉的摊贩,估计记者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家风”的含义是什么,否则也就不会随便逮住个人就问人家的“家风”是什么,所以,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然难免出洋相,这与以前逢人就问“你幸福吗”有一拼。说实在的,就连我们这些还算有那么一点儿文化的人,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自己的“家风”是什么,不少人可能会把什么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之类的听起来比较“好”的东西一股脑儿搬出来作为自己的“家风”。这种应景式的回答已经完全脱离了问题本身。

“家风”应该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因成习的、为所有成员共同认可、一致遵从的做人做事的准则、理念、规矩、方式,且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实践而得以传承,从而成为某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所以,那些为了回答问题,临时总结出来的自认为比较正确和正面的说辞,和传统意义上的“家风”没有多大的关系,充其量只是为了展示自己家庭的正面形象,在镜头面前表达一些共同的道德认知或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个人价值取向罢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确实有培育、传承“家风”的良好传统,流传于世的形形的名人家训,就是这些家庭或家族“家风”的总结和印证。但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和家庭自身的发展演变,过去那种聚族而居、四世同堂的景象,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以此为基础的一些传统的东西便日渐式微,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学校教育的普及化,以及信息时代家庭教育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主导下的日益趋同化,更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家风”荡然无存。现如今忽然刮起一股“家风”热,自然给人一种历史和现实相互错位的恍惚感,也让媒体的刻意追逐变得荒诞、幼稚和无厘头。

从媒体对“家风”问题的富有戏剧性的追逐来看,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已经让我们患上了严重的道德焦虑症,而这种焦虑症又很容易变成病急乱投医,不管什么方子,不论管用不管用,都会让一些人产生有胜于无、先试试再说的冲动,所以一些看上去十分幼稚和浅薄的做法,也会被我们的一些主流媒体策划、折腾出来,四处招摇,让人哭笑不得。 但它的结果却惊人地相似:非但没有产生多少正面引导的作用,反而变成了娱乐化的谈资,供人们在茶余饭后消遣。

四风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审计机构独立性问题

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于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国许多会计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大多仅仅是避免政府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审计要求等方面带来的不必要麻烦而聘请的注册会计师,而不是出于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目的。从审计关系上来看,研究表明,审计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审计收费的影响,可以说审计收费在审计独立性的比重过高,从而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我国近几年会计事务所的数量呈上升的事态,相反,正是数量的剧增,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竞争激烈,致使事务所为了在同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就会降低审计成本,争相降低收取费用。从而加大审计风险。从理论上来看,会计事务所和客户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然而在利益驱动的作用下,大多的事务所与客户则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就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直接导致了各个部门人员对自身职责了解不清晰,进而造成在问题出现时互相推卸问题的现象。

(二)工作流程不合理问题

制约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不同的企业差异化流程体系的缺失。从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目的上说,运用一些管理方式保障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审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和制度方面引进套用固定的模式,还应该与所在的中小型企业具备的特点相适应。而相比现行的风险管理审计流程通常是先以固定的模式作为参考,对不同的客户个性化的业务没有进行专业设计,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将一整套的流程体系运用到企业里,造成审计过程的繁琐性,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同时对于服务流程的规范也不精细,流程优化不足还导致了审计的成本增加。

(三)技术的落后性

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在对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判断的参考体系或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完善,没有建立覆盖所有个人和企业的信息系统,使信息在调用时比较困难。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处于这个阶段,只对审计问题仅定性的层面进行管理,对定量方面则没有相应的剖析,这样做会对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审计的无效,浪费了资源。而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审计过程需要网上申报、审批与文件录入,必不可少的要用信息库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存储与更新。

(四)组织机构的不完善问题

我国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审计流程的设计中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导致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组织机构不完善的问题,这一问题使得在岗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风险承担主体也具有了模糊性,当发生问题时,各个部门之间就会相会推卸责任,无法高效的解决所发生的问题,这也间接反映了我国无法在企业风险管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到战略高度。

(五)专业风险管理审计人员的缺乏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最基本的是在于审计人员,专业的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的重中之重,对于我国的审计发展相对起步晚,发展慢,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人员需求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为了满足政策要求,只能启用一些没有审计专业基本技能或没有相应的审计经验的人员,这些人员往往缺乏实践经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能有效的运用到案例中,自身的工作能力较差,从而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从我国现实的角度而言,企业聘请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本身的基本情况都不是太了解。所以,加强对风险管理审计人员修养与能力的提高将会对风险管理审计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西方学者对风险管理审计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主要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是在风险管理过程方面,A-UKandIreland(2000)认为风险管理审计可以将风险管理与企业经济活动相结合;Allegrini(2004),他认为通过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可以使企业了解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合理地进行经济活动;第二个方面咨询服务方面,对于咨询服务来说,相关从业人员有责任与义务对企业提供相应的咨询活动,帮助其寻找解决方案。咨询服务对企业的影响表现的尤为突出,也是当今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风险管理与审计关系的研究:陈书丽(2005)认为,风险管理审计是以改善组织运营的一种保证活动与咨询服务;陈磊(2006)认为,就我国目前的审计行业现状来说,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要完全将企业审计与风险管理融合,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做出预测,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顺利进行。陈留平(2007)从审计管理角度着手,揭示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对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存在的问题研究:杜鹏远(2000),指出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风险管理中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结构体系不合理等。杨莉(2004)认为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相应的法规并不完善,没有对审计人员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李晓春(2008)等人对我国审计风险管理工作的困难点与重要性进行分析且对我国在这方面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建议。李俊林(2009)分析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给予了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方案。第三,关于风险管理审计作用的研究,其中,张慧清的研究较为完善,她通过对有关公司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出了风险管理审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曼等人探讨了风险导向在风险管理审计中是如何实施的。综上所述,国外对企业风险审计的研究非常成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见解,但由于国内外企业所处的环境差异,我国对企业风险审计不能完全复制与照搬,而这个方面对于我国来说还属于新兴的事物,因此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上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本文旨在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三、上市公司加强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在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流程不够完善,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存在缺乏,这也使得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有更加广阔的发展趋势。同时,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同行业的竞争导致风险管理审计面临的问题更加的严峻,为了使上市公司能够稳定的进行经济活动,对上市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审计研究是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上市公司加强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1.应对风险日益增大的经营环境需要。企业在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要使企业生存和发展下去,就需要企业的技术水平与运营能力还有风险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经营的风险也很大程度的增加,如: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手的竞争以及法律的变化等都会导致经营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巨大的损失。2.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需要。从我国审计行业的角度上分析,风险管理审计一方面能够让高层的管理人员通过审计管理制定更有效的方案来的防范出现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股东能够深入了解审计风险,增强股东的投资信心。从而促使企业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成功的运营,进而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3.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对风险控制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在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实力,实现股东的最大化,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规避风险,提出可行性方案。

(二)加强风险管理审计优势

1.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能够有效的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初步判断,并对预测的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行分析,大大的降低企业由于风险带来的危害,减少审计风险产生的危害。从而使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避免盲目性与无序性。2.对于上市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审计时,通过对同行业的竞争企业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来获取足够的经验与教训,在根据自身的风险有效的结合,制定出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强化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当前我国审计管理现状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使风险管理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展开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就需要对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进行完善,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加强审计制度的建设,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如:把会计事务所的性质更改为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其在审核经济实体的过程之中的强大力量,同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使企业与会计事务所的力量处于一种平衡机制;二是对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进行完善,如:对会计事务所进行文化建设,增强从业人员职业基本素质,加强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际的业务水平。在增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我国审计行业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对降低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二)明确审计工作流程

风险管理审计的流程先是有固定的模式作为参考,但是没有对不同的客户个性化的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经济活动对公司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审计人员仅仅使用一套较单一的流程运用在审计管理上会增加审计过程的繁琐性。因此,在对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审计流程的优化方面有如下建议:1.强调以客户为中心。2.注重业务效率与风险管理。3.借鉴而非照搬固定的工作流程模式。4.为了使对公司的风险管理审计能够正常的进行,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相关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未其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工作流程,以客户的需求为基本点,整合并优化各类资源,同时,做好市场定位并且以客户细分为基础设计流程;完善配套机制,改进风险管理审计中的各项管理体制;完善其岗位分配,使分工更加专业化,减少流程重复,把业务操作手续简单化;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改进业务管理方法。

(三)健全审计信息技术系统、优化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对上市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充分利用强大的审计信息技术系统作为支撑,并利用强大的信息系统代替人工系统进行工作。随着技术的更新加快,研发的费用也相应的提高,所以在技术投入方面,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该增加投资,建立强大的信息技术系统。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应该给予一些奖励政策来鼓励技术发展和创新,还应该引进国外的先进的高科技。在健全审计信息技术系统的同时,优化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达到人岗匹配,使得在职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风险承担的主体清晰。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完善风险评估系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企业在国际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也对我国的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国会计事务所机构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技能、知识、性格、动机等要素,通过培训让注册会计师能够熟练的掌握技能和相关知识,也通过这种方式来相应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更加重视实质而不是重视形式。达到效率优先,重在实质的培训效果。并且对培训人员进行能力水平、性格相关的测试,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定培养方案,加强训练的力度,完善培训的内容。从而弥补会计师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其知识储备。既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也要完善风险评估系统,风险评估系统的完善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我国现行的风险评估系统的完善,弥补以前在风险评估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未发生风险进行一定防御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风险管理审计进行辅助,发散从业人员的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得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积极,有效的完成任务。对于企业的审计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风险审计操作平台。

参考文献:

四风问题范文3

[关键词]煤矿 通风 瓦斯 安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055-01

引言

煤矿企业矿井通风的目的是将新鲜的空气运送到矿井下,同时将井下的气体排出来,实现井上下空气的流通, 为井下工人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空气环境。 矿井通风对于井下操作的作用可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如果矿井通风系统设置较为完善, 而且控制到位,则有利于井下工作效能的提升; 另一方面是井下通风有利于防范各类事故问题,或是不会使一些小问题发展成大事故。借助于通风系统实现对井下空气环境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整个矿井操作的安全性,以更科学合理的方法完成各项开采任务。当前矿井瓦斯通风系统有许多不足,硬件方面的问题,如缺乏通风设备,现有设备过于陈旧;软件方面的原因,如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到位,操作流程不严密,施工程序马虎,制度执行不到位等。

一、煤矿通风中基于瓦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设备布置不合理

在多数长久作业的矿井中,往往会出现通风设备老化、 维修不及时,造成通风系统不完善,设备布置不合理现象。设备落后或者不合格都会造成矿井通风系统的通风性能低,工作状态不稳定。随着矿井作业开发的进行,前期投入建设的风门、 风桥、 密闭等通风建筑会慢慢不符合作业要求,标准不符合,设备不能完全满足作业的持续进行。另外,一些中小规模的矿井,其采掘工作面的通风设备太少,不足以满足需求,造成实际通风效果不好,带来安全隐患。为降低开支成本,往往有些矿井后期作业时, 通风系统设备设置不合理,不完善, 出现微风甚至无风作业的情况。 通风设备不完善、 布局不合理,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常简化巷道设计,把采掘工作面设置成 “一条龙” 通风, 且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二)矿井瓦斯监控系统不完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瓦斯监测监控设备的作用体现在事故的预警作用上,其能够更加采集的数据,经过分析后提前预测事故的发生几率并发出预警信号,为及时疏散人员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争取时间。 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管理的落后造成检测监控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为缩减生产成本,在某些采区较少安装甚至不安装瓦斯传感器设备,或者传感器老化失检修, 传感器读数不准、 安装地点不合适, 串联通风无任何安全技术保障等。 其中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的影响因素很多, 主要集中在: 年久失修、 检测周期过长、 维护人员素专业质低、 工作拖沓等。

(三)矿井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没有实现双风机、 双电源、 自动换机

矿井掘进作业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某个作业段的地址条件造成该段没有瓦斯出现的可能性,有些企业为节省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在该作业段会考虑减少安全投入,甚至不考虑安全投入,在巷道中不按照资质部门的鉴定意见和结果安装双风机。通常是否具有瓦斯是看连续的作业段,某一段不具有瓦斯不代表在掘进的过程中,后面的作业段没有瓦斯,若后面的作业段涌出瓦斯,可能因为前面没有完善的通风设备造成安全事故。

(四)安全管理水平不高

安全管理问题多存在于中小企业,受限于经营规模、煤层赋存条件、开采工艺等条件,在实际的工作中,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往往会忽视矿井通风系统设备的建设与安装,或者即使安装也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缺乏合理的维护规划。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在煤矿开采极为常见,一旦安全管理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瓦斯爆炸。企业缺少安全宣传与教育,造成生产工人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条例和操作规程。

二、矿井通风中瓦斯安全问题防治措施

(一)优化通风网络及系统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通风系统必须保障整个采煤工作面的良好通风, 并且必须保障每个掘进工作面配备合理的进风会回风线路, 避免形成串联通风。另外在实际的煤炭开采作业中, 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容易聚集瓦斯,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保证该区域的聚集瓦斯及时排出。常用方法有:挂风障引流法、风筒导风法、 移动泵站抽放法、 尾巷排放瓦斯法、 液压局部通风机吹散法等。

(二)加大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通风设备的建设安装是一个方面,日常安全检测则是保障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通风安全的另一个方面。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部门需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测制度和程序,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做到定期下井深入检查, 对于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并立即处理。严格处分井下电气设备失爆、 违章用电、违章放炮、违规烧焊等危险行为。定期检测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并作出记录,制定合理的维护周期。

(三)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培训

第一,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拓展知识面, 延伸知识范围,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有条件的建立或者资助煤炭专业院校定向委培, 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 强化安全知识和意识。

第二,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和高层领导需要从意识上重视通风安全工作,强化学习安全知识,培养强烈的安全意识, 做到 “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也重要” 。

第三,加强施工工人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知识的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辅导,规范工人的操作,以通俗易懂、 简单便利的方式进行日常安全教育。 比如:案例故事讲解、电教片讲解、现身说教、模拟演习等方式。针对每个安全事故进行反复分析和教育,起到警示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在我国能源总量中占比很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保障,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问题时有出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干扰了煤炭企业的正常经营,并使国家利益损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生产技术不完善、工作环境恶劣、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差,其中通风安全技术使用不到位也是关键原因之一。我国所实施的新 《安全生产法》 中,将安全责任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因此对于煤矿领导者而言,经济效益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事故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为煤矿员工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能源的供应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煤炭资源生产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能源问题,对煤炭资源开发进度的扩大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牛家宝.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问题及稳定性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12.

[2]贺江泽. 煤矿通风瓦斯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3,06:229.

[3]王世斌. 基于瓦斯的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研究[J]. 科技与企业,2013,22:81.

[4]金智新,马平. 煤矿通风瓦斯面域化现场总线实时测控防御系统[J]. 煤炭科学技术,2012,02:73-76.

[5]何波. 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问题及稳定性探讨[J]. 煤矿安全,2012,05:134-136.

[6]付永洁. 煤矿瓦斯通风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 能源与节能,2012,08:32-33.

四风问题范文4

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能够通过这次的“四要”良好作风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时刻牢记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提出的“节奏要快、标准要高、工作要实、状态要好”的“四要”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局、省局、州局乃至县局(分公司)开展“四要”良好作风专题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烟草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重大社会责任。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和弘扬“四要”良好作风,用心去体验去学习去工作,勤奋奉献,恢弘志气,用实际行动去踏实工作,使我们的企业更加繁华似锦、永葆青春。

“节奏要快”,把各项工作往前赶,高效率、快节奏地抓落实。

“节奏要快”,是烟草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形势的基本要求。它体现的是时间概念,强调的是速度和效率、勇气和信心、胆识和魄力。它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半拍,要善于抢抓机遇,早做准备,更早争取时间,积极争取主动,优先占领市场。

内勤作为营销后勤岗位。首先是反应要快。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勤于动脑,善于动脑,要有领会公司领导意图和雷厉风行地完成任务的能力。内勤岗位是一个综合岗位,它所涉及的服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内容较多,涉及服务的对象多数时候是领导和员工,是工作中最繁杂最辛苦的一项工作。存在着“繁、高、多”的特点。所谓“繁”就是工作繁杂,除了档案管理、材料报告外的工作,几乎所有服务管理上后勤服务保障上的事都落在这个岗位。所谓“高”就是工作质量要求高,要求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既要吃苦耐劳,又要服务周到;领导交办的工作,既要领会意图,又要雷厉风行地完成任务。所谓“多”就是被动性多,主要是由于临时性、突发性、应急性的事情所造成的,特别是业务部门关系维护、信息传递等工作很多是在阶段性工作要求下进行的,往往就处在忙碌状态。这时,就必须努力做到见事准、行动快,主动跟上工作节奏,快速做出反应,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其次是应对要快。面对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做到积极主动应对,既要按照一定的工作原则办事,但又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动性,在准确把握工作要求和总体基本方向的基础上,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结合工作实际,尽早谋划,主动应对。绝不能消极应付,满足于过得去、一般化。再次是行动要快。在领导对工作的安排完毕后,就必须争分夺秒,尽快行动,按质按量完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力争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

“标准要高”,多联系、多沟通,融洽关系,确保工作见成效。

“标准要高”是国家局对全行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省、州、县局(分公司)的努力方向,更是真实再现了国家局局长姜成康曾反复提出的“潜心做事,低调做人”原则。它既是每一个烟草人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也是烟草行业在社会立足的黄金法则。作为个人而言又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首先要诚信服务。内勤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工作中,诚信为领导、为部门、为基层一线、为零售客户服务,把自己定位为消费者、零售户、卷烟工业企业的服务商,让他们在接受服务中身感满意,进而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自己的位置要摆正。内勤岗位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作为工作人员不可以搞特殊,处理事务、发表意见要以内勤工作人员的职责身份出现,不能以部门领导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也不能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更不能以领导的指示、意见压人;再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向领导、同各部门、干部职工多汇报、多联系、多沟通,力争促成个人意见服从部门决策,竭力为部门为客户排忧解难,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锁定一个奋斗目标,把抓好工作落实和客户维护工作当成发展良机,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我们应有的觉悟,应有的境界,应有的追求。因此,不论工作有多大困难,都不应放弃对高标准的追求。要与时俱进,把握好自己的坐标和位置,敢于把自身工作放到行业的先进标准中去衡量和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学会利用周末时间去主动学习业务书籍,上网了解行业相关信息,通过创造机会进行“实战演练”不断超越自我,把工作当作事业来经营,真正做到拉高坐标,注重效率,以一流的工作水平,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努力将“标准要高”贯穿工作全过程。

“工作要实”,变不去做或被动地做为率先去做、创造性地做。

“工作要实”就要坚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摆花架子,切实把精力集中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真正做到思考问题从实情出发,完成工

作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方案从实用出发,推进工作从实效出发。这份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看看文件,读读报报,安排别人干事的那种轻飘飘,不承担责任的岗位。要时常提醒自己,虽然各种材料、文件多,但不是“不作为”的借口,要想把虚的工作做实,把实的工作做硬,把差的工作做好,就需要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主动与员工一起到市场中广泛收集信息,通过深入一线,深入问题的前沿,虚心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分析交流,掌握真实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依靠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内勤服务繁杂,事务很多,有主有从,有大有小,有急有缓,除领导(特殊情况)有专门交待之外,哪些事先办,哪些事后办,都应该考虑周全并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避免忙乱现象,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做到规范有序。从其他岗位到走向后勤服务岗位,对于任何人来说,无疑是都一种新的挑战,为了尽快融入工作,哪怕是利用休息日和工作日以外的时间搜集、整理资料也逐渐成工作的习惯。工作要实,就是对待工作要不张扬、不浮躁、不飘浮,正确对待成绩,不把功劳都记在个人身上,更不能妄自尊大,而要多审视自身的不足和工作中的差距。要俯下身去,多

体会基层工作的重要和艰辛,多为基层服务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杜绝上班半天了还没有工作打算;工作一小会就串岗溜岗、谈心拉呱;报送报表资料非到最后一天,甚至要三催四促;工作左顾右盼,做事敷衍塞责、效能低下的被动工作现象发生。要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来,要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来,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热爱本职工作,尽心尽责,恪尽职守,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状态要好”,积极改善工作作风,做到谦虚谨慎。

四风问题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一、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安全责任划分不合理。在我国,施工安全普遍被认为是施工单位的事,而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往往只关心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问题,因而经常出现拖欠工程进度款或迫使施工单位抢进度、 赶工期而漠视施工单位人员安全的情况。 某些施工单位负责人,缺乏必要的安全法律意识,在监督不严的情况下, 存在着把减少安全投入视为节约成本的错误观念,使建筑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可见,从法律上落实建筑活动各方的安全责任,增加各方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2.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存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目前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 在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放松安全管理的行为。 一些施工企业领导的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发和投标方面, 倾全力找关系投标、中标,对安全过问不多。 现场项目经理更注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把安全工作当作陪衬,重生产,轻安全,拼体力,拼设备,从主导思想上搞错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甚至还有的领导认为“建筑施工死人不可避免”,片面强调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客观原因,忽视或开脱自己的主管原因和责任。

3.安全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不够。在建筑施工安全执法方面突出问题表现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安全检查监督工作的方式、应承担的安全责任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明确; 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工伤事故瞒报、漏报甚至少报的情况;建筑工人职业病伤害问题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等。 由十缺乏可信的第一手安全伤害事故统计资料, 从建筑安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的死亡人数大十重伤人数, 重伤人数大十轻伤人数这一明显违反安全事故规律事件中可见一斑,给我国开展建筑安全预测预防研究、企业安全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市场保险调节机制等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

4.安全评价方法单一。我国对建筑企业施工安全评估主要由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打分的方法进行。 我国现用两个标准均采用的是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是这种安全检查的方式具有被动性和一定的偶然性, 只能静态的反映某一特定时刻的安全施工状况。 往往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年份(或月份),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一旦风声过去 ,安全事故极易反弹 。并巨“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得分,不能充分反映出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业绩,企业间的安全状况也缺乏横向可比性。 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建立一套更适应我国国情的, 能充分反映建筑安全状况的安全评价方法体系,可由多种安全评价方法进行选择,不仅可以满足政府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单位(业主)、保险公司等部门了解施工企业安全状况和业绩的需要, 而促使建筑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的安全形象,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之中。

5.施工现场必要的安全投入不足,设备老化情况普遍存在。现在施工的投标基本采用的是清单报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多是低价中标,本已经有限的资金又被优先安排在保工程形象和进度方面, 安排到安全名下的资金不足,致使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偏低,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落后,配备不足;基础薄弱,企业违背客观规律,一味强调工程进度,蛮干、乱干,在侥幸中求安全的现象相当的普遍。

6.人员培训方面力度不够。目前, 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不高。 在几千万建筑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了近 85%。 这些工人大多文化水平低,其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差,其职业技能培训远远不够;同时,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而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更少,还达不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需要。 尽管各级政府或企业已经在人员培训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但是在培训体制、培训计划、培训方式、考核标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而对于异地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子女上学等问题也急需相关单位解决。综上所述,我国在建筑安全方面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执行力度不够,最终结果是往往流于形式而不是效果,这也是为何我国建筑安全事故一直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所反映出的不少问题, 也是施工现场惯性事故频繁发生,偶尔事故也未间断,而新发事故又时有涌出,并不时地出现较为严峻的事故多发局面的根源所在。

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通过调查和分析,认为企业安全风险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松懈构成风险;②安全责任制不到位,考核淡化构成风险;③总包监督不到位,以包代管构成风险;④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落后的生产技术构成风险;⑤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知识缺乏构成风险;⑥工程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直接构成企业管理风险。 安全风险直观的表现是事故,事故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 危险趋势未及时遏制时突然发生,追溯事故成因,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

1.人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 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如身体素质差异、身体状态(疲劳、疾病)、技能高低、管理好坏等。

2. 物的不安全因素。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当能量意外释放,可能引发事故,这种可能称为物的不安全因素。 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分析研究

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对于建筑施工类,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 3 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 具体操作方法有: ①直接判定评价法。 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②安全检查列表法。 ③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 ④故障树分析法((FTA)(或称事故树分析法)。

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LEC 评价法。①评价员工在某种具有潜在的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方法,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 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危险性=LEC其中: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危险严重度。②将收集的信息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分, 将所得分数填入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表中,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得出危险性。并根据相应的分值确定风险程度。③由管理者代表及相关部门人员, 根据风险程度分级确定出重大安全卫生风险,制定出重大风险汇总表,并以此作为确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指标的主要依据。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四风问题范文6

关键词:财务风险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风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企业对风险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目前理论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的观点有:①财务风险的本质是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所产生的风险。②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③资本结构失衡引起的财务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更加的复杂,让人难以预测。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财务风险随时威胁着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财务危机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公司屡见不鲜。只有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时期就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预防失败。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我国企业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进一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确保企业向着合理,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1家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希望可以帮助经营者及时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风险的预警和预控。

1 研究设计

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就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选取了在深圳证劵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1家制造业公司,样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利用这2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来源:http://),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

1.2 财务指标选取

根据本文的需要选取了13个财务指标,涵盖了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率,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投资收益七个方面,基本上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①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X1)、流动比率(X2)。②资本结构:股东权益比率(X3)、产权比率(X4)。③经营效率:存货周转率(X5)。④获利能力:销售毛利率(X6)、总资产利润率(X7)。⑤发展能力:每股收益增长率(X8)、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增长率(X9)。⑥现金流量:购货付现比率(X10)、现金流量比率(X11)。⑦投资收益:市盈率(X12)、市净率(X13)。具体指标见表1。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所选择的2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将其财务比率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根据整理后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计算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利用SPSS软件中的Varimax(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负载表2。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前面四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77.503%,则我们取因子f个数为4,即取四个因子代替原来的十三个财务指标,这四个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占原来所有信息的77.503%。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各主成分因子与原始财务比率指标的因子模型,方程如下。

从因子载荷矩阵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个财务指标在主成分中占的比重,对该主公共因子作出合理的经济解释。

对于第一个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X2流动比率、X5存货周转率、X11现金流量比率,可以把第一主因子概括为资产流动性因子。

对于第二个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 X1资产负债率、X3股东权益比率、X4产权比率,可以概括为资本结构因子。

对于第三个因子来说,X6总资产利润率、X8每股收益增长率占较大载荷量,因此可以概括为获利能力因子。

在第四个因子中,X7销售毛利率、X10购货付现比率占载荷量较大,因此可以概括为赊销因子。

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价模型

下面对样本企业(共21家)2010年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计算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导出的结果见表3。

再计算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导出结果见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面五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8.020%,则我们取主成分的个数j=5,即取5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3个财务指标,这五个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占原来所有信息的88.020%。导出主成分矩阵,即表5。

同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主成分的计算过程同上,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中,最后主成分方程如下:

在确定了各主成分之后,然后利用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表4)来确定最后的企业财务风险函数。

3 结论

根据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出四个主要公共因子,分别是资产流动性因子,资本结构因子,获利能力因子及赊销因子。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及预测时,可以重点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风险计划。将相应的财务指标先代入所构建出的主成分方程中,求出Y值。然后,把Y值代入财务风险函数中,导出F值。可以根据F值判断公司的财务风险。

比如一个公司可以根据主要的公共因子对公司本期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时,应结合本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制定出新的财务风险计划,将相应的财务指标代入公式中,导出F值,得出的F值与上期的F值进行比较,如果本期F值与上期F值差异显著,则说明公司的财务风险计划制定是合理的,反之,公司应重新制定财务风险计划,公司应重新根据主要的公共因子进行重点研究及进行相应调整,以降低财务风险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年第10期.

[2]姜秀明,李文华.《刍议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商业经济》,2007年第11期.

[3]王蓓.《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4]张宏艳,李莉.《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的探讨》,《会计师》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