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1

就在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铁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并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根据新的运行方案,高铁降速50公里开行。

频出的故障,特别是“7.23”事故的发生,暴露出高速运行下的隐患。事故原因尚待查明,此时降低运行速度,既是对“未知风险”中人的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在增加安全冗余的前提下,改进技术管理,积累运行经验。作为一个新型的、复杂的大系统,高铁包含的固定设施、移动设备、控制系统、运营管理等子系统,无疑需要足够的磨合。循序渐进的方式,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是世界各国高铁在磨合乃至挫折中不断前进的普遍经验。

当然,很多人还是希望,现在的“降速”,是为了更好的“磨合”,更是为了促进将来的“安全提速”。就在“7.23”事故后,仍有不少人继续选择高铁,甚至还有人憧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再快些便捷些。事实上,更好、更快、更强,这是人类对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而已经展现了社会价值和发展前途的高铁,正让更多国家和人们坚信,其δ来如同当初的飞机一样,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化。这对于“铁轨上的中国”来说,尤显重要。

时代在义无反顾地向前走。试图回到“绿皮车时代”,那是一种退步,也不可能为广大群众答应和选择。中国需要现代化高铁,这既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国未来的一次发展新机遇。我们无法容忍以生命为高昂代价的畸形发展,但因为一些事故就彻底否定高铁,也是因噎废食。“7.23”事故付出的沉痛代价,反而让我们更加坚信: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是何等重要和急迫。今天高铁发展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隐患与不足,反映了此前过于注重建设速度而忽略科学发展的状况。缩短了运行磨合期、忽略了人员培养、滞后了管理手段和服务配套的协调跟进、轻视了大众对一项新技术的认同接受……正是一些过时的观念、落后的管理、冷漠的服务并未完全与“绿皮车”一起退役,有的反而“搭了便车”,才掣肘着今日高铁又好又快地前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实习 带教体会

医学检验是利用实验室各种工具,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重要、有效的信息的一门学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检验操作技能训练,是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走向临床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我们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过渡期,成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下面我就谈谈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中的体会。

1.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先做人后做事”,再加上现阶段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医学检验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强调作为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强调组织纪律,明确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特别是在如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时期。又由于医学检验的特殊性,其在医疗机构中仍处于辅助地位,被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所以又要消除检验专业实习同学的自卑心理,强调临床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不偷懒取巧,不弄虚作假,培养严谨的作风。

2.树立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临床实验室属于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二级水平,要求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再加上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高流行区,梅毒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也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而实验室的标本都具有潜在危险性,提高检验专业实习生的生物安全意识迫在眉睫。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要求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进行生物安全防范,了解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杜绝侥幸心理,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

针对免疫室、微生物室等高危区域,结合各实验室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物安全教育与操作培训,同时熟练掌握传染性标本溢洒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程序,防患于未然。在采血中心实习时,要让学生了解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强调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

3.加强检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由于学生在学校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再加上我国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差,操作不正规,而医学检验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从最基础的基本操作着手,不管抽血技术还是各项检验步骤,不管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管理运行,都应该以各项常规检测为主导,重点掌握基本理论的运用,掌握基本操作的技能,对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切实做到“放手不放眼”[3]。特别是对于形态学等“硬功夫”则要求其多加练习、反复辨认,指派有经验的带教老师逐一指导,直至掌握。同时以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小组根据其实际情况,编写实习带教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该计划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执行。完成每个专业组的实习任务后,应进行相关专业的操作能力考核,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各专业组可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分析,适时调整带教计划与方式。

4.培养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核心,质量控制涵盖了检验的全过程,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是医学检验建设的核心[4]。要让学生知道无论是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还是分析中质量的控制,以及分析后结果的审查、咨询服务都与检验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分析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尤为重要。要让学生知道最薄弱环节是最能影响检验结果的环节,ISO15189的评审、示范实验室的建立,都是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准确、更具有可比性。因此,从进入各专业小组一开始就要让学生了解质量管理程序,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切身体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培养全面的质量控制意识,不仅包括让学生参与室内质控,熟悉室间质评,还应经常举行专业讲座和范例分析。专题知识讲座,既能使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总结,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更加深刻地使其认识到检验质量的重要性。

5.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满足当代社会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养成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科研工作中也同样重要。“强化基础、注重综合,谋求创新”是我们的目标,要让同学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能力。要让他们意识到临床工作也能进行科学研究。同时科室的业务讲座和读书报告也要求他们积极参与,业务讲座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读书报告是让他们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方向,两者相互促进。选派高级职称、科研能力强的高年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论文指导。科研论文立项前要求学生查阅近五年的资料,撰写综述,进行开题报告,指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从课题的选题、设计到实验、论文的撰写均要求对学生进行正规的训练。论文结束后进行预答辩,指出文论撰写中、答辩演讲中存在的缺陷,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深造与科研奠定一定的基础。

6.解决新形势下存在的矛盾

现阶段临床检验专业的实习学生最突出的矛盾是实习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同学们进入临床实习抱着很高的热情,渴望最大限度地参与临床工作,而当今比较紧张的医患矛盾,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又限制了实习同学的动手机会,同学只能参加一些辅的工作。由于现在就业形势的紧张,又促使学生把更多的经历与时间投入到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去[5]。另外由于实习医院多为三级医院,医院规模较大、设备先进,同学们耳闻目睹,不愿意选择到基层医院工作。而对于要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还要进行大量课程的复习,又加大了与实习的矛盾。带教老师要协调好学生实习与就业、考研的关系,努力给予学生帮助、创造机会,将矛盾降到最低,营造和谐的氛围。

综上所述,在医学检验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医者仁心”,又要密切考虑当今社会的需求,紧扣发展趋势,加强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与科研能力,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旭常,张木坤,余小青.医学检验实习生的带教体会.哈尔滨医学,2012,36(2):142-143.

[2]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8(1):81.

[3]徐文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教育的探讨.检验医学教育,2010,17(2):9-10.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3

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一个运行良好的实验室不仅需要配备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范以及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转的技术人员队伍。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处速发展阶段,先进研究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常规的研究手段,逐渐有更多单位引进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更先进的研究平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研究平台,而反过来高水平研究成果也可以帮助申请到更多研究经费,从而推动实验室的平台建设。目前有不少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单位,特别是医院的临床科室根本就没有完善的实验室。研究生只能联系去其他有条件的实验室短期做课题,很难去专心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同一个导师在研究方向上的连续性很难保证。一些大型医院虽然建立了中心实验室,配备了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但是也存在一些如人员拥挤、仪器使用需要预约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审核的过程中,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对实验室基础条件的考核,对于完全不具备研究条件的单位,应当暂停招生。另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始终放在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位置,在每位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和制度宣讲,了解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等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危险。

2研究生招生和导师队伍建设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新生力量,吸收高质量的生源报考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重要工作,对学科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形势下,各个院校、医院间同样存在竞争关系。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应当努力去发现和吸引优质生源,通过多种渠道开拓生源和主动联系学生报考。每年暨南大学针对在读本科学生设立数百项本科生创新科技项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参与这些创新项目,可以早期接触到科学研究,对实验研究形成初步认识,也通过跟指导教师做实验产生科研兴趣,成为将来潜在的研究生报考生源。另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面向重点医科院校在读的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大四学生举行夏令营,介绍医院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并与导师见面座谈,对获得保送资格并通过面试考核的学生直接录取为免试研究生。目前已经有不少院校采用这种模式吸引免试生报考,收到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打破以往对研究生导师的错误认识,导师是一个工作岗位,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体现。对于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导师的遴选,应当更加注重科研素养和基础研究工作经历,保证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得到导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只从事临床工作的导师,可以转为专业学位导师。暨南大学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颇有成效的改革,为科学学位导师的遴选制定较高的科研业绩标准,打破了导师终身制,改为定期审核制,实施动态管理,只有通过审核的导师才能进入招生目录,获得招生资格,极大提高了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研究生课程安排与设置

以往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知识结构陈旧、应用性不强的问题。许多研究生在入学阶段选修的课程只是为了满足学分的需要,而进入研究工作后会发现所学课程用处不大。因此,针对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用性,特别是对于研究过程中所必须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文献管理技能,应该给予格外重视。近年来研究生招生对报考生源本科专业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为适应卫生部关于临床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的要求,暨南大学自2012年起要求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无论科学学位还是专业学位,本科所学专业必须是临床医学。这一规定也逐渐在越来越多的医科院校实行。这一规定带来的结果就是将来生物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将不能攻读临床医学研究生。尽管临床医学本科生具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但由于本科课程设置的缘故,绝大部分临床医学本科生接触的实验课以形态学和动物实验为主,在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实验技能方面比较欠缺。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基础理论课程之外,更应该侧重实际操作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课程中能够掌握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并且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为了能及时了解最新研究进展,跟踪最新研究技术,文献检索、管理和阅读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一技能,才能在海量的科研文献中快速找到相关结果,为科研选题、研究方案设计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开设公选课的形式帮助研究生尽快掌握这些技能,在专业的医科院校或者医院,则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实现。暨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每个学期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Endnote软件操作等培训班,开通了著名的文献出版机构汤森路透的在线教程,并且提供了许多培训教程PPT下载,使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科学研究的指导与过程管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导师主要来自医院的临床医生,也有少量导师来自大型教学医院中设立的研究所。根据笔者观察在研究生指导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临床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指导学生。许多导师担任临床科室的主任或者副主任,每天门诊、病房以及手术等临床工作非常繁忙,可能几个月都没有时间跟学生深入交流研究课题,指导就无从谈起。②科研经历欠缺,指导能力不足。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很多研究生导师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期间一直从事临床工作,未曾接受过正规的科研训练,没有建立科研思维方式和掌握常用的科研技术方法,因此很难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③责任心不强,指导方式欠合理。有些学术成就较高的导师,本身有行政职务或者很多学术兼职,经常开会、出差等,而且同时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很多,为了省事就采用了博士指导硕士,师兄指导师妹的方式,这样无疑使学生失去了接受导师直接指导的机会。因此,在提高导师指导效果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建立定期交流和指导的机制,比如每周举行课题组的周会,讨论最新的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汇报实验结果和总结经验教训等。其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同一课题组内可以将常用的实验技术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减少在技术摸索上需要花费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对于以临床工作为主并且缺少科研经验的导师,可以与基础研究的教师建立导师组联合培养和指导研究生。最后,要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在读期间能够较好地掌握专业外语、文献检索、统计分析、生物学软件等必备技能,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跨学科的学术沙龙、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专题演讲、前沿研究热点以及最新实验研究技术的报告和讲座等,这样可以很好地开拓视野,有助于启发科研思维。

5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

2013年7月中旬,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出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同时也要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这表明教育部已经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到了重要位置。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研究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二是科学实践的能力;三是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科研论文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中占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内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对研究生也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培养单位鼓励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有的单位甚至把发表SCI论文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京大学首先将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引入科研评价体系后,现在SCI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每个被SCI收录的期刊有对应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它是通过对期刊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数值,将其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一项指标。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表明该刊物对其学科领域越具影响。尽管SCI作为一项学术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是同时它在推动我国近年来科学技术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是目前较为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之一。当然,应该抛弃唯SCI论的观点,在学术评价中考虑具体学科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论文的引用情况、期刊的特征因子等其他评价指标等,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或者院系层面设置适当的奖励措施对于提高研究生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常见的方式有设立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和优秀毕业研究生奖等。暨南大学研究生院在鼓励和推动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根据中科院学术期刊分区,对于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区论文的研究生,给予高达5万元的奖励,同时给导师提供10万元研究经费。

6结语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4

院所占地总面积近20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拥有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先进,集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单体病房大楼,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

人才实力 院所形成了院士领衔,以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为骨干,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体的人才方阵。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00余名;博士、硕士生导师近20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人;总后“三星人才11人; 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18人。

学科建设 院所学科专业齐全,外科学所有三级专业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野战外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眼科、消化内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军队“2110”重点建设学科(野战外科学)。有全军战创伤专科中心、全军胸外科专科中心和全军交通医学研究所;高血压代谢病、青光眼病、内耳疾病以及便秘为全军专病中心;妇产科、小儿科、泌尿外科为全军优生优育中心。战创伤医学、胸心外科、眼科学、神经内科、生物医学工程、肿瘤治疗学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高血压病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交通医学研究所、创伤愈合与组织工程研究所、宫颈癌防治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为重庆市研究所,皮肤科为重庆市高校皮肤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教学科研 院所所有临床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均为博、硕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承担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大专5个层次13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年培养各类学员1800余名,年招收进修生500余名,已建成临床示教、手术转录及远程教学系统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内镜诊治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介入诊治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基地、军队及重庆市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基地...。

院所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全军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重中之重”建设实验室―战创伤基础研究实验室和全军重点实验室―交通医学实验室。高血压病实验室、创伤基础实验室、交通医学实验室、车辆生物安全碰撞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承担了以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级为代表的重大科研课题,课题总数660余项。先后获得军队、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50余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24项,军队、省部级二等奖118项。近五年发表SCI、EI期刊高质量论文650余篇;5分以上SCI论文60余篇;入选F1000的高质量论文7篇。2014年发表SCI论文202篇,5分以上20篇、10分以上3篇。成功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尖杂志发表论著。“十二五”获得国家专利400多件,2014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00万元。每年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4~5次,每年接待外国专家来访100余人次,每年100人次专家教授受邀出国交流。

临床技术 以急危重症和介入微创治疗为标志的医疗高新技术国内领先。建成了全国最早的大型集中式重症监护单元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以ICU、CCU、NICU、血液净化透析中心等科室构建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国内领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心、肝、肺肾等大器官移植,小儿心脏移植填补了国内空白,肺移植存活时间居国内第二;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子刀治疗宫颈癌、脱钙骨移植治疗骨缺损、骨不连,游离空肠代食管术等新技术;开展了结肠重建食管术、体内雷管取出术、巨舌症等国内罕见手术;拥有全国第四家规范化的“一站式复合手术”平台,复合手术技术、脑血管病介入、心脏、肺、食管及肝、肠等微创手术、便秘外科治疗以及青光眼、梅尼埃病、代谢综合症的诊治等20余项技术迈入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四大国家级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防控基地、卫生部内镜诊治培训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

以严重创伤救治为品牌的医疗特色鲜明。我院创伤医学专业获得2项“973”项目的滚动资助,创伤、烧伤及复合伤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编出版《实用创伤救治》、《多发伤救治学》、《灾害医学》等多部教材或专著,总结形成的严重战创伤救治理论和技术、批量伤员救治策略和技术享誉国内。创伤专科医院是我国首家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的专科医院、全军唯一的医学专科中心,构建了学科团队整体化救治模式,制定了严重创伤院内紧急救治流程,实现严重创伤一体化、全程紧急救治,总结形成的限制性复苏、紧急救治简明手术等损害控制新理论新技术显著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伤后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与重庆市50余家医院建立了创伤救治网络,年手术2000余台,救治严重创伤200余例,成功率达96%,从基础科研到临床应用形成了有效转化。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5

与其他专业不同,生物工程专业除了教学和科研,还与实践生产密切相关,需要有固定的研究场所和实验室。同时,现代教育倡导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从学生角度而言,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形势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2]。某高校最初设置生物工程专业时,只有一个简陋的实验室,主要做发酵工程使用。设备仅有几台老式显微镜,一套普通发酵设备,和其他一些仪器,也没有专业实验员。条件十分艰苦,造成实验教学难以取得突破,不但延缓了科研进度,学生的实验技能也长期处于较低下的困境。该高校大力完善实验室建设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学校实力逐渐壮大,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加上教育改革的影响,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关注。二是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许多新方法诞生,陈旧的设备难以开展新实验[3]。学校高层与学科专家多次讨论,论证了实验室在生物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到21世纪初,成立了专业实验室,场地规模扩大,遵循“实用、急需”的原则,添置了一批实验设备,包括氨基酸分析仪、真空干燥箱、高精度显微镜等。十几年过去了,实验室建设依旧是该专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目前,共建立了10个独立的功能实验室,配备有16名专业实验员,大小设备已超过600件,可满足大部分实验需求。

2解决资金问题

实践教学在各高校的地位普遍得以提升,但实验设备、器材、试剂及场地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不少高校都面临着经费紧张的窘境。某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数较多,占了院系总人数的1/2左右,不管是专业实验课程,还是毕业论文设计,都需要消耗大量材料[4]。由于经费紧张,只能购置普通设备和急需的试剂。对于高价药品,或者大型设备,很少购置,以至于实验教学先进性有限,且很多实验都因此受阻。另外,专业以教研室为单位,根据实验课程安排编制器材使用计划。而该专业与其他专业在课程安排上有重复,导致耗材加倍,最终只能缩减实验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校方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财务管理,使每一笔钱都能用到实处。根据专业特点,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在投入的同时,尽量做足调查工作,制定最经济的购置方案,以免浪费。

3进行科学管理

有了资金,有了设备,如何管理也是件难事。由于设备众多,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极易出现管理上的不当。首先,是实验室管理,多数高校都成立有专业实验室,但只供教学和实训,忽视了科研实验室。科研成果不突破,技术不创新,直至与教学环节脱节,协调性较差。在使用规划上,也有不合理之处。专业除了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毕业论文等都需要用到实验室,人数少则几百,多则过万。进入实验室后,学生使用的药品和备仪器数量较多,用途性能各不相同,堆放混乱,很多玻璃仪器都因摆放不规范而摔碎。使用时缺乏严谨的出借、归还流程,且相关专业常常混合使用,多次出现仪器丢失,或与记录不相符的情况。设备运行和电力设备等也有很大关联,但经常会因为电力不足,或者属性不同,使得一些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而用过后,保管不科学,易导致设备提前老化。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实验室用途,,对有限场地科学安排,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双重需求。如把几个使用率较低实验室合并为综合室。学生使用较多的实验室内,尽量不要放置太多贵重仪器,且应制定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在教师科研实验室中,可安排一些精密仪器。购置设备时,由专业教师集体商量后制定清单,避免浪费。购置后根据其性质、用途合理摆放,在旁边贴上使用须知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要考虑电力功率、用水情况,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突然停电等事故。

4建设专业队伍

除了管理人员,还需配备有专业的实验员和优秀的队伍。生物工程专业又可细分为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实验室数量多达十几间。而部分高校专业在技术人员安排上,往往是一个技术人员负责多个实验室,次技术人员既要负责日常卫生和安全防范,又要负责实验准备和设备维护,工作量太大,容易出现闪失。也有少数专业,未提前对实验员开展专业培训,业务能力不足。在管理上由于没有编制,奖励待遇极其有限,使实验员缺乏工作动力,时间一久,工作态度放松。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大对实验员的专业培训,令其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上岗后不断学习,定期考核,提高其业务能力,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其次,调动实验员的积极主动性,维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如增加编制,提高福利待遇,采取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者授予表彰,并提供晋升的机会,在内部形成良性竞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后,重视人才培养,吸引更多技术人员,并以最新标准要求,建立一支稳定而优秀的队伍。

5实现资源共享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只有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因此,建议各高校,在专项资金运用方面,除了设备购置和维护保养,还要用于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劳动报酬,为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同时,在实验室网络系统,建立开放实验项目库,设立开放实验学分,对进入开放实验室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给予一定学分的免修。在不影响课程和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可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开发新技术,选择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大型仪器设备面向全校师生乃至地方企事业单位开放,并鼓励承担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分析测试,提高设备使用率,产生合理效益,实施资源共享。此外,可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与当地生物、食品等企业合作,将一些研发试验交给实验室完成。也能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需求,锻炼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6结语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技术学生就业涉足到医药、食品、饲料、农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燃料、环境及生命支撑系统等各个领域,经济发展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对生物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应用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然而面对近几年地方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职业的就业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的局面,通过什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当前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新型综合性学科[2],实践性、应用性、前沿性都很强,而专业的实验性和实践性是需要大笔资金作基础的。但我校是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科院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设策略,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都很难得到充分满足,以应用型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和创业教育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难以得到体现。由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办学时间较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不足,一般化教育要求和一般化教学现象比较普遍,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从就业的适应性来说,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生物制品、医药、食品、轻化工、环保及农业等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在公安、安全、食品药品管理、农产品管理、检验检疫、海关及卫生防疫等部门工作。但由于生物技术的高新技术和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使得目前的相关企业有范围广、规模小和要求高的特征[4]。按照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难以满足点多、量少和技术含量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择业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毕业生去向的多元化在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中表现尤其突出,毕业生去向有中学、事业单位、继续深造读研、营销、生物化工生产企业和自主创业等。因此,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需深化教学实践体系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2适应社会需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1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按照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把统筹安排课堂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五个主要环节的实践能力要素分解为基础、提高和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在不同阶段的着重点不同,做到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2-3]。在实验教学方面,通过增加新知识、新方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淘汰了大部分糖类、脂类的陈旧实验项目,增加了现代生物化学实验内容;通过减少验证性实验学时,着重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时;通过增加开放性实验室,增加学生的操作动手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将原来分散的实验与理论课剥离出来,整合成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构建成系统模块化的专业实验体系。如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整合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将《遗传学实验》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实验二》,结果,既避免了原来附属于理论课中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的重复,又有利于实验内容的综合与提高,有利于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操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习实训环节上,以生物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主要实践基地,建立了植物组织培养、食品检验和发酵工程等实训室。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训要求,构建了由认知实习、基础分析测试实习、食品加工检验、药品加工与检测、综合应用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等模块组成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另外,安排了32学时在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学习GC-MS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等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安排2周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系统训练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和理化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在设计环节上,将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按照“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方面,选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或教师科研项目和自己的兴趣,这样,既能实实在在做一些科研工作,又能得到足够的经费的支持。另外,还要狠抓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三个环节,经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生的独立科研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课外实践方面,严格执行素质拓展计划,并每年分别举行一次微生物实验大赛和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各类竞赛和科研活动,如广东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广东省挑战杯实验大赛和广东省大中专科技节之生物化学技能大赛等。通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活动、公益劳动、创新创业活动、技能培训和各类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团结协作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2.2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教学平台

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是保障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要素高效运作的关键,如果没有平台的支撑,再好的内容设计也将会显得空洞无物。通过优化和调整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精心打造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搭建起良好的平台。生物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原生物食品实验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的以生物食品专业基础教学实验为主体,大类学科共享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为补充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室分为食品工艺、食品营养、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基础实验室,另外根据教师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建设多个功能研究室,彼此相对独立,但资源共享,长期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在研究室内开展科学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活动。自大学二年级开始,从大学生创新训练实验项目入手,到组建课外科技团队,组队参加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竞赛,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难易程度不同的科研训练。近几年有300多名学生直接参加了30多项科研项目,学生多次获得挑战杯和生化技能大赛的奖项。今年(2015年)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分子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小分子的分析充分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在线系统GPC-GC-MS联用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已被广泛使用,大大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3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注重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同时,学院大力加强与现代高新企业或研究开发机构的联合办学[5],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使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得到紧密结合。现已建成2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了学生实习、实训与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空间。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就业的方向,分别到不同性质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习基地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的科研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如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或学校实习,如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多生物制品公司、长兴水产有限公司、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和茂名市官山学校等。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技术装备优势和人才优势,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如18位同学到茂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国化学危险品检验中心,12位同学到药品检验所和10位同学到检验检疫局进行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采取“双导师制”指导学生,结合实习单位的研发的内容和方向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部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事业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中。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3000字的实习报告,集中召开实结交流汇报会,以便学生了解所有实习点的情况,丰富实习内容,扩大知识面。各实习点选出一名代表就实习单位概况、实习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等方面借助PPT进行汇报交流,2010级共有12个代表作了发言。通过合理安排、严格纪律、认真指导、集中交流等相关工作,使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真正把从课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生产实际中,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知识面得到拓展,生产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