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范文1

“转舵一”:瞄准高端造船市场

向造船强国目标奋进.必须做到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具体说,就是优化产品结构。一方面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应按绿色、环保、安全优化提升;另一方面则是瞄准高端造船市场.重点发展LNG船、LPG船、海洋工程装备、远洋渔船、豪华游船等根据我国未来科学考察和国防战略的需要,科学考察船、破冰船、海洋调查船、海洋监管船、高性能物探船,以及水下潜器、机器人及探测观测设备都属于船舶产业鼓励发展项目。

“转舵二”:提升造船产业集中度

向造船强国目标奋进.必须做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说.加速形成世界级造船基地.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O%以上对标先进造船国家.造船行业的规模化效益在韩国得到了充分体现目前.韩国五大造船集团占据了韩国造船行业80%的份额相比之下.我国10家规模较大的造船企业仅占全国造船行业约50%的份额雄踞世界第一造船企业宝座长达26年的现代重工.剖析其成功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接管现代尾浦3个船坞、在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船市低潮期并购三湖和尾浦船厂.迅速做大。当前,我国有实力的船舶企业.应积极借鉴现代重工的经验做法.根据业务结构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寻找优秀标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提升造船产业集中度。

“转舵三”:打造本土化船配品牌

产业规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阶段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统筹规划各具优势的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谋划打造一批幅射面大、带动力强和市场前景广、扶贫效率高、生态效益好的各种类型的产业化扶贫项目,拓展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的途径。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覆盖面广的扶贫产业项目库,调整完善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实施内容,增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为新阶段实施扶贫开发、申报国家项目资金及政策支持、争取行业资金和社会力量扶持做好项目储备,做到用项目去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部署,用项目去对接各种渠道的支持,用项目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三、基本原则

扶贫产业项目规划总体要以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为中心,以培育发展优势特色扶贫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扶贫产业项目库为抓手。项目规划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扶贫宗旨。规划入库项目要具有扶贫功能和扶贫效益,对贫困乡村开发产业、加快发展和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致富具有较大的幅射面和较强的带动力。

2、坚持因地制宜。扶贫产业项目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当地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并立足本地实际确定发展模式,确保规划入库项目实施后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相结合。扶贫产业项目规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相一致,以实施规划入库项目将新阶段扶贫开发融入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4、坚持科学和动态管理。扶贫产业项目规划要科学论证、切实可行,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对规划入库项目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将优良项目补充进库。

四、规划内容

1、项目规划的总体要求: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建立全县扶贫产业项目库;各乡镇负责辖区内扶贫产业项目规划、申报工作;县直相关单位负责县内重大项目的规划、申报工作。确保项目规划的针对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2、规划入库项目的主要类型:

(1)龙头企业类。即:对贫困乡村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具有直接幅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重点是国家、省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以及各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产业基地类。即:与贫困群众增收联系紧密、具有当地优势和特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发展前景并落实了“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形式的扶贫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3)市场营销类。即:以农产品营销为主业并与当地扶贫产业生产产品建立了订单关系的营销企业或组织发展和市场体系或设施建设;

(4)科技扶贫类。即:具有科技含量、能够推动扶贫主导产业升级换代的新科技、新品种推广项目;

(5)合作组织类。即:以服务贫困群众增收为宗旨,在发展产业、应用科技、销售产品等方面能够提高贫困群众组织化程度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规划入库项目的基本内容:

(1)项目概况。主要是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类型、项目性质等情况。

(2)项目条件。主要是项目实施具备的产业优势和特色,实施项目的现有基础、资源条件、政策条件、群众基础及发展前景等情况。

(3)项目需求。主要是项目的发展思路和规模、实施项目的资金需求、投资结构及计划安排、实施项目的其他需求等情况。

(4)项目模式。主要是实施项目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式、经营形式等情况。

(5)扶贫功能。主要是推进扶贫主导产业发展、幅射带动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的方式、作用及效果预测等方面的情况。

(6)项目论证。以简单的项目说明为主,如果确定了必扶项目,再做可行性研究。

产业规划范文3

一、项目名称:电商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

二、项目计划投资规模:项目计划总投资人民币贰仟伍佰万元整(小写:¥25000000.00)。

三、战略定位:

构建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

构建最大的特品产业链供应平台;

构建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创业平台。

四、产业园基地建设规模

项目地址:中国.XX西部国际商贸城二期;

总用地面积:20亩

规划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可容纳商家:1200户

可容纳个体创业人数:8000人

共设计车位:500余个

周边配套公共交通:XX市公交总站

周边配套生活服务区域:XX市美食特色街

五、电商产业园战略定位及价值:

(一)产业园战略定位

(1)、构建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

(2)、构建最大的特品产业链供应平台;

(3)、构建最大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创业平台。

(二)产业园战略价值

(1)、建设XX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电商孵化园。产业园将为XX市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第一个落地的实体基地。园区将汇集XX本土网商、吸纳外来力量,建立适合于XX自己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集群,利用园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服务,为XX市建立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带。

(2)、构筑XX市互联网+战略高地。创业园的建设,实际上是XX市培育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硕果。2015年年5月18日,XX市人民政府印发《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意见》(巴府发[2015]9号),将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手段。,计划在未来3年内培育10家电商骨干企业,全是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让移动互联网产业成为XX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园将促进XX市经济机构转型,汇集XX本土网商、吸纳外来力量,建立适合于XX自己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集群,利用园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服务,为XX市建立互联网+发展的产业带。产业园将在良好的大环境下构筑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高地。

(3)、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园将倾力打造集供应链整合、电商运营、网络交易、物流配送、创业孵化、多元化服务等多功能多业态融合的互联网+产业中心。成为带动XX全市乃至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4)、促进XX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载体。产业园的建成,将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就电子商务各项政策的落地与受惠的直接媒介。政府可以通过产业园将各项扶持鼓励政策、指导意见办法落地到实处,为政府政策的执行打通落地出口。利用电子商务互联网+为发展手段的企业、商户及创业者可以通过园区寻找到政策支持的入口。“一出一入”不仅为政府与企业之间对接形成快速通道,更可成为政府统计互联网+产业发展数据的接口。

(三)产业园职能

(1)、电商培训中心。依托XX市职业技术学院、阿里学院、淘宝大学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建设以产业园为基地的XX市电商培训中心。搭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电商人才输出平台。

(2)、网商创业中心。产业园将搭建三种不同规模的创业平台:

企业:面积为50-200平米的大中小办公区域100个以上;

商户:面积为20-50平米的微型办公区域500个以上;

个体创业者:可容纳100-200人、面积300平方的集中创业区域10个以上;

(3)、网货供应链中心。产业园将规划10000平米的农特产品O2O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将具备线上供货、线下展示的功能。交易中心职能如下:为XX本地网商解决供应链问题。产业园将选择优质农产品供应商(生产厂家、专合社)入驻,建立统一的供货标准、质检标准、包装标准、数据提供标准。拓展XX市农产品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大宗跨境供货的渠道和能力。产业园集本地政策资源优势及供应商产品整合优势,对外集中宣传推广。为建立XX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渠道的拓展,倒逼XX市农产品企业、专合社转型升级、扩容增产。

(4)、电商服务中心。产业园的建设,将汇集本地及外来电商服务型企业及人才。为企业、专合社、个体的电商发展提供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品牌服务、人才服务、公共服务等。

(5)、仓储物流配送基地。产业园将规划仓储物流区域,汇集现有主流物流服务商入驻,建立适合于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

(6)、生活服务中心。产业园未来将汇集常驻办公人口5000人以上,日均流动人口2万人以上。这将带动园区商务生活配套发展,园区将逐步配套招引餐饮、超市、医疗、教育、娱乐、租赁等商户的入驻,建立园区生活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进得来、留得住”。

(7)、综合服务平台。园区将建立为企业服务的综合平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企业项目输出服务:培育一批电商示范企业、高新科技企业。并协助其完成相关专利、品牌、版权的申请;

金融服务:园区将立足自己的基地优势,积极衔接政府资源、银行资源、天使投资、项目投资等,对接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为以电子商务为手段的创业者解决初创启动资金的问题,为企业解决担保融资问题。

跨境交易服务:与中国邮政建立合作示范区,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物流示范基地。

六、产业园运作流程:

1、吸纳优质生产商家、专合社、物流服务商、TP服务商入驻:通过对甄选入驻的商家提供优惠租赁期来吸纳XX本地的优质农特产品厂家、专合社入驻。争取一年之内吸纳100户-200户优质商家入驻。

产业规划范文4

2011年4月的上海车展终于落幕,展场规模无疑又创新高,参观人数也再创纪录,豪车一如既往地成为新闻热点。厂家为了表现对世界第一大市场的重视,各国CEO们即便在日本地震影响全球生产时也毫不犹豫地来上海捧场:媒体们更津津乐道于纽约车展不得不因为上海车展而把自己的媒体日延后一天,以便CEO们能排开行程。喧嚣的展场与2011年落寞的车市形成鲜明的反差,更透出难以名状的虚荣和浮躁。好在还有“节能和环保”――这个汽车行业永恒的主题使车展区别于一般地区展销会。

如果一定要说亮点,那就是86款新能源车。每个厂家都推出了不止一个新能源车型,规模稍大的车企至少有3个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参展,很多车型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纯概念式的原型车,而是量产或接近于量产的车型。配合中国新能源车规划,多数厂家都把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推在最前台的位置。

从长远来看,没人怀疑二、三十年后新能源车的前景,但中短期前景到底如何是个奇诡的问题。行业里的人绝大多数都相信动力电池技术还远没有到大规模量产普及的阶段,但不相信归不相信,产业的投入却早已经超出了对某种前沿新技术预先研发的阶段,就如同马上就可以量产进入千家万户那般。所以诡异之处就在于自己不相信的事情却做得如同百分百相信一般,于是国家的鼓励和补贴成了翘首以盼的风向标和救命稻草。

4月7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规划即将出台,未来十年产业核心技术投资将达千亿元。

历史上国家涉及汽车产业的规划无一例外地全部落空,没有一次达到规划要求的产销量或市场份额。但这一次不同,至少到2015年的目标看起来有希望达成。以前的规划都只是“纯规划”,里面充满了“应该如何如何”以及“鼓励达到”等等表述,很少提及应该如何达成目标的具体手段。可这个新能源规划是有真金白银做后盾的,只要中国各大城市都执行政策,到2015年之前平均每年全国销售1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并不艰难。

比如在三月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有车企高层公开提到未来三年北京市将采取有力的举措推进新能源车试点。北京市3000辆环卫车未来3年都换成电动车:公交也开始推电动大巴;延庆和房山区将推电动出租车试点;政府公务用车也开始采购电动车;城市内部物流用车也逐步更换成为电动车。相信中国25个新能源车试点城市以及其他计划单列市都积极行动的话,2015年的目标实现单只依靠政府采购就已经不遥远了。

可到2020年达到500万辆的目标就另当别论了。国家财力肯定不足以支撑这么大规模的采购,必须要依靠市场和消费者。但即便在最高6万元的补贴下电动车离消费者还是“很贵族”。而且把电动车卖给成百上千的消费者和把车卖给机构车队旧比较显然风险巨大,一旦质量和安全性出问题,厂家很难控制局面。所以就容易理解有些厂家就等着中央政府6万元和地方政府最高3万元对消费者的补贴,把本来想定价20万的电动车定成26万-29万元的市场价,然后再道貌岸然地批评政府的补贴不足以启动市场,却不会提及自己新能源技术的低劣和工艺水平不足以达到大规模生产的地步。

产业规划范文5

围绕上述思路、奋斗目标,2014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绿色、生态、有机”为统领,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

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以发展“绿色、生态、有机”为重点的大农业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1、建设无公害果品产业乡。以合作社带动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扎实推动生态农业工程进程。发展高质量的果品产业,建设绿色无公害果品产业乡,今年建设2000亩,其中:彭杖子村400亩,村200亩,于杖子村300亩,深水河村1000亩。

2、建设5个采摘园片区,即深水河南梁采摘园片区,总面积300亩;承宽公路道南采摘区,面积200亩,于杖子上下棒槌沟采摘区,面积300亩,大彭杖子南山采摘区总面积在400亩。在采摘园区内要发展各种时令果,以及树下可以发展香瓜,山地蔬菜等。

3、计划在深水河新建苹果园700亩,在庙梁新建板栗园800亩,建设提质增效苹果园1000亩,主要集中在、桑园、东窝铺、南杖子,建设提质增效板栗园2000亩,主要集中在东窝铺、于杖子、深水河、桲椤台、庙梁。

4、夯实品牌战略基础。积极鼓励集中连片面积在300-500亩规模以上的园区式经营方式,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并适度经营采摘休闲旅游项目;品牌建设上,围绕“森河源”品牌各建设一个规模为1000亩的标准化示范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并鼓励、支持各类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努力创建名牌产品,全面提升我乡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搞好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以设施农业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深水河、桲椤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000亩,解决各村人畜饮水及灌溉供应。实施好深水河、于杖子900亩果品提质增效园建设,推广杀虫灯、防虫网,完成全乡果品产业的提质升级、推进果品产业无公害生产;大力培养农村经济人队伍和果树技术员队伍,力争达到每村两名果树技术人员,定期做好人才队伍和果农的培训,力争达到每村2期。

二、绿色农业

打造成少用化肥、低残留农药的绿色生态农业乡,我们发展小米、大豆、红薯、土豆、蔬菜等等。在发展形式上可以利用公司制、可以利用合作社的形式,规划出园区片区,逐步扩大到全乡农户,并且打造品牌。

1、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通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做好果树地种蔬菜的研究与建设、搞好试验果树地种植药材的项目,

2、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生产、沼气为纽带种养结合技术、测土配方与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作物轮作技术、秸秆与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等等。通过更为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大面积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病虫防治次数,降低农药用量,特别是结合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和综合防治,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推广施用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注重无公害农产品市场经营体系建设

推行产业化发展。将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引入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中来,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实现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市场、产业化发展。

培育无公害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政府引导,由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农户和生产单位成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经营联合体,直接参与市场营销;另外,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自主进入市场营销。

三、休闲乡村游

利用的自然风景,远离闹市区的幽静,瓜果飘香的田园,绿色无公害的农特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春季赏花怡情,夏季赏景纳凉,秋季采摘品果。

1、建设后窝子与南杖子后窝子连成一片规划成集住宿、游玩、休闲、垂钓、采摘、娱乐、美食、特色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山庄。

2、建设好至深水河的沿河公路,沿河两岸可以赏景,奇石观赏,品尝农家饭菜,开发桲椤台的水泉沟,引导掘金庄园建设成休闲旅游庄园。

3、大力开发深水河茸鹿产业基地项目,将御鹿元养殖有限公司、大犇牛业有限公司打造成茸鹿养殖观赏、鹿产品开发销售、特色鹿宴等农家游基地。

产业规划范文6

1 南山湾产业园区现状概况

1.1 区位情况

南山湾产业园区位于汕头市区南部、工业经济带东北部,台湾产业园东部,西至中心路、东至达南路、北至河中路、南至疏港大道,用地面积308公顷。该片距北岸中心区12公里,距火车客运站15公里,距外砂机场24公里,距广澳深水港3.7公里。

1.2 现状建设情况

该片现状东北角有低矮建筑3栋,为简易厂房;区内没有居住建筑。

1.3 土地使用和权属情况

该片现有已征用地1幅,一类工业用地,用地面积2.35公顷,为达濠区凤岗管理区集体建设用地。

1.4 道路交通现状

现状已建的城市主干路有北侧的河中路、达南路,均为部分建成,未达到规划宽度;南侧疏港大道正在筹备建设中。

2 规划目标

2.1 功能定位

2.1.1 南山湾产业园区定位

海峡西岸经济区——汕头?台湾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粤台经贸合作示范园区的启动片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濠江片区,滨海工业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市工业经济带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汕头市招商引资的形象窗口之一;

以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为主,同时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先进地区的转移;承接本土企业的转移;承接海内外华侨的投资。

2.1.2 南山湾产业园区产业

以一类无污染工业为主,二类少污染工业为辅。发展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

3 发展目标

3.1 发展规模预测

南山湾产业园区用地总规模308公顷,扣除城市主要道路后,园区用地287公顷,产业用地的比例达到园区总用地的70%以上。

3.2 人口规模预测

①产业人口

按照同类产业园区(现代制造业、新型产业为主)一般的产业人口为100~150人/公顷产业用地的测算口径,园区产业人口约1.5~2.2万人。以上两个数据综合,园区预测产业人口为1.8万人。

②居住人口

根据汕头市一般工业区实际运作情况,就业员工住宿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地的务工人员,;第二部分是外地务工人员,;第三部分为外来投资人口和高级管理人员(占产业人口比例10%左右),其住宿一般为独立与本工厂外的居住小区或公寓。根据以上测算,本工业区居住人口约0.2万人。

③结论:综合以上两项,规划核心区总人口约2万人。

4 用地布局

4.1 规划布局结构

4.1.1 规划用地布局

根据规划设计要点,园区用地以一类用地为主,二类用地为辅。综合考虑片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和片区污水排放向北收集的要求,二类用地集中布置在园区北部。

4.1.2 用地布局结构

规划用地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四组团”。

一心:即行政办公和商业金融中心区,位于园区东部、达南路西侧,集办公管理、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即形成一个工业发展轴和一个生态景观轴十字交叉的两个轴线。

工业发展轴:以达南路上的园区主入口和中心服务区为起点,以园区中部东西向的主要道路为载体,联系园区和西面的台商投资区、河浦工业区。该轴线是整个台湾产业园的交通轴线和发展轴线。

生态景观轴:主要以疏港路上的园区次入口为起点,贯穿园区南北向,并与南面园区配套研发用地有机联系,该轴线是园区的服务轴线和景观轴线。

四组团:由区内道路分割形成四个工业组团,其中西北工业组团、东北工业组团的北部为具有轻微污染的二类工业,西北工业组团、东北工业组团的南部和西南工业组团、东南工业组团为一类基本无污染型工业。

入口:入口广场既是园区职工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园区对外形象宣传的一个窗口。主、次入口分别设面积较大的广场绿地,有利于形成园区入口景观,展现园区形象

5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1 现状概况

园区东侧的达南路,已建成路面宽度约36米;北侧的河中路,已建成路面宽度约36米。

5.2 道路交通规划

5.2.1 路网结构

园区道路遵循《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的城市路网布局,规划路网以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园区道路组成。园区内道路以交通顺畅、便捷、灵活为原则。

园区内部干路结构为“三横三纵”。区内主干路为刚性控制,区内次干和支路均部分为弹性调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结合结合实际用地需要,经有规划部门确认后,可进行适当调整。

道路等级划分

(1)外部交通

园区对外道路由河中路(60米)、疏港路(60米)、达南路(60米)等城市道路构成。

(2)内部交通

区内道路形成园区主路、园区次路两个道路等级。园区主干路红线宽度为30米,园区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4米。

6 绿地系统规划

6.1 规划理念

结合园区主要道路安排防护绿带,结合水渠安排公共绿地,在整个园区形成绿地网络,对各工业街坊实行隔离并形成通廊,以减少各类产业门类之间的相互干扰。

结合园区出入口设置广场绿地,形成工业区的入口景观,展现工业区形象。

6.2 绿地布局

6.2.1 公共绿地

区内的公共绿地主要为入口广场绿地,结合生态停车场的设置,以实现景观性和功能性相统一。

6.2.2 防护绿地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河中路南侧防护绿带宽度为50米,达南路西侧防护绿带宽度为30米。考虑到已批准的河浦工业片区和台商投资区濠江片中,河中路南侧防护绿带按10米控制,因此园区内河中路南侧防护绿带统一按10米控制。

区内道路防护绿地为道路沿线带状绿化,其中绿带宽度按10~12米控制。

防护绿化起一定的隔离作用,配置树种以具备除味、抗噪、阻尘功能为主。

6.2.3 单位附属绿化

单位绿化是指各厂区、配套公建等单位内绿地。同时,在各个单位内,应推广庭园绿化、立体绿化,提高总体绿化覆盖率,改善园区生态环境。

各工厂车间周围不宜种植密集的树木,应种植低矮的植被,有利于有害气体的迅速扩散,不至于因大量聚集而危害工人身体健康。

7 环境保护规划

7.1 规划措施

7.1.1 水体保护规划

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以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

7.1.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产业政策,作好对区内企业的产业导向、规划导向和排污总量的控制,禁止在园区内建设有大气污染的企业。

7.1.3 声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国家有关噪声管理法规,对工业、施工、商业噪声的管理。加强对外交通干线绿化和隔声设施建设,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效治理和控制噪声源;积极防治社会生活噪声;加强交通管理,降低交通噪声。

8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的背景及产业类型,并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确定园区的性质、职能和定位。以资源及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为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使之能够与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引导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塑造汕头市南部工业新城的滨海、沿江景观特色,增强其未来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汕头市工业经济带控制与发展规划》(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