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教学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教学管理论文

课程教学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等数学;多媒体技术;旅游管理

1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主干课程。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引进苏联教育的教材体系,高等数学课程逐渐形成了现有的、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虽然经过1958年和1978年的两次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运动,高等数学课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课程的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学数学改革浪潮,西方发达国家,也都争先恐后地对大学数学的教育体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国家教育部于1996年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998年10月教育部又在北京香山召集了部分大学数学教育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举办了“数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的研讨会。此后,大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受到各方面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2]。

自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的高校招生扩招政策以来,全国的高等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个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大幅增加,而教师数量并没有相应地得到同步增加,因此就造成高等院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人员的普遍短缺,数学教师尤为严重。为了保证学生有课上、课程有人讲,像高等数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不得不采用大班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人数一般都在150人左右,有时多达200人。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成为一个值得高校有关各方认真考虑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借助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思想,从数学的教育作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几个方面,来研究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并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能有效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新建议。

2数学与数学教育

数学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就从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并形成了“数”和“形”的概念,但是真正产生数学理论还是从古希腊人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00年)开始的。

2000多年以来,数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17世纪以前是数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常量数学,如初等几何,初等代数;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数学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变量数学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微积分、解析几何、高等代数;从19世纪开始,数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近代数学阶段,这一时期产生出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方程、近世代数、非欧几何、拓扑学、计算数学、数理逻辑、概率论、数理统计等一大批新的数学分支。到目前为止,数学已发展成为拥有100多个学科分支的庞大的知识体系。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然而现代数学的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一般意义下的“形”与“数”的范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特别是现代数学,在他们的印象中往往只是一大堆符号和公式,而并不真正了解数学为何物。为简单起见,我们可以用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数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共同语言,数学是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一种思维的工具,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不仅如此,数学还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对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观点也会产生影响,它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甚至以难以觉察到的方式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

数学作为一门教育课程进入学校,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时期,至今已有2400年左右的时间。柏拉图曾规定不懂几何学的人就不得进他的哲学学校。他甚至认为:“如果说不知道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是不能用同一单位度量的,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称号”。由此可以看出,那时人类就已经把数学与教育、数学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了。

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给出这一概念的定义,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人才的首要标准是要真正有知识,联合国系统曾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的个人基本知识做过一个总结———高等数学;在研究与发展的某一领域中的实践;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现代管理方法;外语知识;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列的基本知识当中高等数学被放置于首位,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高等数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数学教育在提高人才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任何其它训练都无法代替的。

3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教学型大学。高等数学是旅游管理学院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国际传播学院、法政学院以及外语类各系的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微积分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4门不同的数学课程,教学计划144学时,实际教学课时约为120学时。

就旅游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会议展览专业而言,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目前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1)国内具有同类专业的一流高等院校大都设置250学时左右的大学数学课程,相对来说上述专业的数学课程存在严重的学时不足问题。

(2)由于大学扩招而兴起的大班课堂教学,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重视课堂教学的传统,而导致了“注入式”教学方法更加流行。

(3)由于同一专业实行文理科招生制,再加上生源地的不同,造成学生入学数学水平的差距增大,这就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4)由于数学教师的缺乏,造成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从而导致教师长期无暇接触科学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更严重的是数学教师看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

(5)由于教学学时的不足,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赶进度,致使习题课名存实亡,只能在课堂上找时间多讲几个例题来代替。

(6)由于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形成了对大学数学教育的片面理解,在人们的观念里,认为数学只是“为专业服务”的工具仍然根深蒂固,严重忽视大学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素质教育作用。

4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从数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借助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思想[3],来研究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克服和改善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堂板书教学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个特点。符号语言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同音乐利用符号来代表和传播声音一样,数学也是利用符号来表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符号语言与日常讲话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因为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符号语言是经过慎重地、有意地和精心地设计的。借助于数学符号语言的严密性、简洁性和精确性,数学家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而这些思想如果用普通语言来表达的话,就会显得非常冗长不堪。另外,数学符号语言的这种简洁性还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效率。数学符号语言中含有大量的符号和几何图形,这些符号和图形常使得不懂其意义的人感到莫名其妙。因此,要想完整准确地表达和传递数学信息,仅仅依靠普通人类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数学的符号语言才能办到。由此可见,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大量的说,而且需要大量的写和大量的画。这就决定了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借助大量的板书来组织课堂教学。

创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的客观环境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起码条件。神经生物学家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人类自然接受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进行的,其中视觉和听觉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占11%,因此来自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就达到94%。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2%,3天后下降到20%。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0%,3天后下降到10%。如果视觉和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85%,3天后下降到65%。因此从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效率来讲,创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是以大班方式组织教学的,每班合计人数约为140人(4×35=140),这主要是由于专职数学教师数量不足而造成的。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在近期内有效地增加的话,那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由大课堂教学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黑(白)板上老师的板书、听不清老师的声音之类问题,就会更加严重。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是走出这一困境的一个最合适的办法。

随着办学设施的逐步改善,学校已经建成一些多媒体教室,配置了计算机、多功能投影仪、视频展台、有线话筒、高保真音响、影碟机以及录像机,这就为开展高等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对于高等数学课程来说,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组织课堂教学,会弥补传统教学法的某些缺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良好的视听环境。电子教案经多媒体演示后,文字规范,字体可大可小,图形直观清晰,色彩丰富,并可设置动画,视觉效果较好且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另外,高保真的话筒和音响,更增加了声音的立体效果。这些优势基本上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看不清板书和听不清声音的问题,使学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抽象数学概念和思想,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如极限概念,从图形上通过计算机对极限过程的动画演示,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个抽象的极限概念。对于定积分和二重积分的概念,经过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分割、近似代替、求和以及取极限这个重要思想。

精确直观的空间图形。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演示的空间图形和形成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精确直观地展示出来。三维空间的几何图形,如柱面、二次曲面、旋转体、曲面的截痕、球体被柱面所截得立体等等,这些特殊的曲面和立体的图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想象出全貌的。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动画软件,能够直观地演示这些难以想象的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并精确地展示出来。借助图形的直观效果,有助于学生对于数学思想、概念和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电子板书的合理演示,节省了数学教师的大量板书时间,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上,进而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良好的视听环境、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和精确直观的空间图形,极大地增强了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上进的愿望,继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从认真备课到吃透教材,从钻研教学课件到制作体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电子教案,都需要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另外,对于一般的数学老师来说,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个准备的过程无疑会大大提高数学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工具,它也具有两面性。如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到好处,那么就能够成功解决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如果使用不合理得当,也会出现一些传统教学中的常见的问题,如满堂灌现象,特别是由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加大和节奏加快,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难以真正吸收和消化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数学思想和知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5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翻开国内的学术期刊,不难见到有关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章,但这些文章大多数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很少有人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来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院校主管、数学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各施其职,各尽其力,通力合作才能够奏效。

具体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一是有关各方对数学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高等数学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主要课程,而数学工具可用来处理和解决本学科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化问题和逻辑推理问题;数学是学生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而理性思维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数学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一条途径,而美学四大中心构架(诗词、音乐、造型和数学)之一就是数学;数学是学生从事一切科学研究的共同语言,而数学语言会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

二是各级管理机构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教师积极从事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使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使通识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是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自觉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数学的教学活动,敬岗敬业热爱学生,设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真正地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对他们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而树立终身不断追求学问的理想。

四是学生要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并能够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渐养成探求问题的习惯。如果这些前提条件能够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的话,那么经过有关各方的努力,有效地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为加快我校向多学科综合型大学发展的速度,跟上国家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尽快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建议有关各方转变对数学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更新大学数学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数学素质教育,健全大学数学教育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大对大学数学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大学数学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配套政策,使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大学数学课程必要的教学课时,设置数学课堂合理的学生人数,为数学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萧树铁,谭泽光,曹之江,朱学贤.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数学研究,2000,3(3):5-9;2000,3(4):6-11;2001,4(1):4-12;2001,4(2):6-10.

课程教学管理论文范文2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应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活动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化学经验,促进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现阶段,班级授课制仍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仍是新课程学科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但由于近几年我县教师管理体制的变化,高完中和城区初中的扩班增容,不少富有潜力的优秀初中化学教师部分向主城区流动,部分考调到高完中和城区几所中学,致使全县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化学师资力量较以往大大削弱。现在留在初中的多为师范数化班毕业的老教师和近几年招考的非专业教师,少有的几个中青年教师后学历虽是本科,但也是函授和中文自考毕业,真正从师范院校毕业和后学历为化学的专科生已不多,部分教师对老教材比较熟悉,自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化学新课程的教材体例,目标要求,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上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为了让现有教师能用好新教材,搞好新课改,我们除强化课程新理念的学习,搞好新教材的培训,认真开展新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抓好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外,重点是引导教师组织好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经过一年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那么如何组织好化学新课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

理念是实践的前提,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明确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要从潜意识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根据“生活—化学—社会”的线索组织学习内容,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课改的目标要求,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重视设计是基础

教学设计是课前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组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新理念为指导,按新课程要求统筹安排好“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尤其是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发展。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三维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合理组织学习内容;要考虑化学启蒙教育基础性的特点,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概念的严谨,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结合自然现象和社会热点介绍化学知识、观点和方法;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选择与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如何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出发,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学习化学科学的方法,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科学素养。总之要打有准备之仗,不上无预设的课。

三、转变行为是关键

有人说,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才有学生的地位和行为的转变。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学生是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配角,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课堂上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确立教学目标,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安全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真正实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教学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习指导”转变,由重“模式化教学”向重“个性化教学”转变。逐步培养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学会放开手脚,充分利用前面学习《氧气》已有的“固体+液体”和“固体+固体”制取气体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小组合作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课前要求学生:1、查阅你所知道的能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哪一种更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内容。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准备,用实验通知单告诉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课上由学生汇报选用哪种方法制取,为什么?选用什么装置,依据是什么?如何验证?教师点评,各组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并按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验实验成功地喜悦,得到自主创新的满足,增大学习化学的信心。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课题和复习课,可由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回到学生中去,谦虚地聆听“小教师”讲课,从中教师既可了解学生掌握“双基”的情况,发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潜能,学生又能感觉到自己作课堂主人的欣慰与责任,主体意识也能逐步建立起来。四、改变方式是核心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教学方式的变革最终也要落实到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化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接受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听、记、背、练”的被动状况。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信息收集、阅读与发现、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学习与探究乐趣的同时,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的科学探究就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读化学”和“听化学”方式截然不同,它要求为学生提供“做科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做”来学习化学。如学习《燃烧和灭火》时,就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中动手探究,例如试一试都是无色液体的水和酒精,那种物质能点燃;试一试在酒精灯上点燃纸花和硬纸板的难易;尝试熄灭蜡烛火焰的种种方法,回忆生活中熄灭煤气炉火或煤炉火焰的经验,从“做”中领悟和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比单纯从原理上分析或让学生被动的观察老师的演示、验证讲述的道理,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

五、优化实验是重点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所以化学新课程把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让学生动手实验,还要求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从实验中收集证据,验证假设,获得问题的解决或取得探究的结果。《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41个实验系列,其中80%以上的试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可见化学实验不再仅仅是学生验证化学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因此在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学习“分子的性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酸雨的形成及危害”、“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和防锈方法”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按自己的方案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只作为设计的引导者、实验的指导者、讨论的组织者、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者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在自主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素养以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优化实验教学还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及时补充易耗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同时老师也要创新思维,在用好现有器材和药品的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常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用替代品进行化学实验。如用废弃的饮料瓶、小药瓶、一次性塑料杯、碗作反应容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取用药品或作定量反应容器,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双氧水制氧气,用常见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熟悉的素材,学习身边的化学,解决周围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能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六、整合媒体是手段

媒体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效率,同时还可以把化学反应“由快变慢”(如用慢动作播映爆鸣气燃烧现象)、“由慢变快”(如把铁制品锈蚀的现象用几个镜头浓缩表现出来),可以把某些图像“由静变动”(如用Flas模拟分子的运动和变化,模拟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等),用录像将某些真实的事件重演(播放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里呆一天后逐渐疲乏、室息,像钟罩内充入氧气,小白鼠又渐渐复活的录像帮助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形象直观的现象,又能更深刻地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部分可见度不高的演示实验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实况直播”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可以让大班额中、后排的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和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可以用电脑多媒体灵活自如的移动、修改、叠加实验装置,绘制装置图,比在黑板上绘制既省时、效果又好;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及时收集处理和传输教学反馈与学习评价信息,使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融洽;还可以编制课件、提供学习资料在网络教室进行交互式学习。另外,互联网上有异常丰富的化学资源,教师可以参考和借鉴,学生也可以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或与同伴交流。所以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

课程教学管理论文范文3

案例教学在我国《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已经开展十多年,基本内容与流程已经形成,为设计案例课程、组织课堂案例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课前需要设计案例课程。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一般是按模块进行,需要根据不同模块教学内容,选择相对应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案例,即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从课外根据企业实际选择有针对性、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的案例。组织课堂案例教学,一般流程为: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分析总结。其中案例引入主要通过与学生打招呼、布置阅读材料、介绍趣闻轶事、介绍本次课的教学活动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则需要在案例呈现前将问题提供给学生并让学生围绕问题边看案例边进行思考;案例呈现一般采用人物角色扮演、互动式电脑模拟、互动式影碟播放、录像小品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将案例告知学生;呈现案例之后则需要进行围绕创设的引导性问题进行案例讨论,一般是按照讨论开始讨论高影响力问题提出备选方案讨论实施策略的流程进行,讨论中允许结论不一致,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最后进行分析与总结,以强化前述内容,并对案例讨论中的长处与不足进行讲解,提示后续的案例,下发参考资料,为下堂课的教学提供准备。在案例教学完成之后,还必须进行案例教学的评价,一般需要从学生、教师、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依据有案例分析测验、案例分析报告等;对教师评价应以自评为主,同时建立管理者、同事、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一般从教师教学和教师素质两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析;对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案例材料质量、案例讨论效果进行评价。

二、《财务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一)案例选取问题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而案例的收集、加工、整理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分析,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历不足和时间精力限制等问题,在教学中一般使用案例教材等间接案例材料,这些案例的目的性、时效性、典型性都很突出,但缺点是学生对案例的背景缺乏了解,不能很快融入案例情景,对案例所处环境的不熟悉导致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不能有效的符合实际。此外,在《财务管理》案例中,多为示例性案例,研讨性案例比较少。示例性案例多为某个知识点的实践应用,多有明确的结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有限。

(二)学生参与问题

案例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和讨论,观点碰撞,形成多元化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却普遍存在沉默、搭便车、偷懒现象。在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堂案例讨论中,经常遇到大多数同学沉默,习惯作为旁听者和接受者,而不愿意表达自己观点,老师成了课堂的主角,这种局面非常尴尬,最终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的团队协作中,经常还出现部分同学承担大部分工作,另部分同学搭便车;此外,由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多为经典案例,很容易通过网络等手段找到相关分析资料,这样部分学生偷懒,不去自己分析,直接借用别人观点。

(三)其他问题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开展案例教学、授课人数多、教学场所不合适、课程时间有限等,这些也都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质量产生了影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资料的间接性使得学生很难融入案例情景,对问题所处环境和约束条件认识不深,间接导致学习者对问题不够明确;教学实施中的问题直接导致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欠缺。所以合理选择案例资料和科学组织教学实践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学生自制案例教学的引入

(一)学生自制案例教学

学生自制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自己完成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从案例编写到教学评价,同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案例资源丰富,案例情景熟悉。学生自制案例主要来源于学生参加的一些学术性竞赛活动或生产实习过程,如“挑战杯”创业策划大赛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此外在生产实习环节也可有针对性的搜集实习单位的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典型问题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资料来源丰富,涉及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筹资管理、企业运营、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而且由于学生全程参与,掌握第一手资料,案例构建相对简单,对问题所处环境也比较熟悉,能够更容易融入案例情景,明确案例问题。第二,通过学生自制案例教学,将学生能力培养从案例分析阶段扩展到案例编写、分析阶段。其中案例编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更胜于案例分析过程,尤其是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策划大赛的一些案例,如某位同学将“挑战杯”创业策划大赛项目制作成案例,该项目是氯碱厂废料为原材料,采用自主研发的硫酸钠精制工艺加工硫酸钠产品,该案例详细介绍了技术和产品优势,并通过调研做了市场前景、初始投资、产品定价、成本构成及期间费用分析,由此做了10年的预算,然后通过计算现金流量,进而计算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最后还针对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相应风险控制分析。学生在案例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调研和不断修改,涉及知识点包括投资、筹资、利润分配、全面预算管理等理论,而且还包括了管理学、法律、市场营销等内容。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对企业设立、经营所涉及知识大量涉猎,通过案例编写,能够使学生对所涉猎的知识系统化,认识更加深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第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高。由于案例多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的各种比赛,学生更愿意将其自己的想法进行展示,此外,将创业计划竞赛项目同案例教学结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听取意见,也是学生完善自己竞赛项目申报书的良机。

(二)学生自制案例教学的设计思路

案例编写。案例编写是学生自制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需要由学生提出案例主题并交由老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进行案例的编写。学生在案例材料中需要提供案例的来源、背景资料、设计的依据(包括核心问题、拓展问题、知识背景)等资料。教师给予指导和咨询,并对案例设计的问题进行把关。教学实施。学生自制案例教学的实施有两种自问自答型和我问他答型两种模式:前者是学生自己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除需要提供案例背景资料外,还需要提供案例分析报告;后者是由案例制作者提供案例资料,其他同学进行案例分析并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制作者对案例分析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学评价。评价主体是全体师生,评价客体是案例从编写到分析的全过程,主要对案例资料的详实性、案例分析的科学性、涉及知识点的广泛性、组织分工的合理性和对其他同学的启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财务管理》学生自制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一)正确处理教师、学生的角色分工

在学生自制案例教学法中,要注意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主要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整个教学过程虽全程参与,但应主要负责审核、引导和评价,尤其是在案例制作中,要对案例资料进行把关,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问题的科学性。

(二)多种教学案例结合使用

在案例教学中,注意学生自制案例与其他案例的结合使用。受限于知识储备和调研能力,学生自制的案例往往只适合《财务管理》课程一部分内容的案例教学,如投资决策分析、存货决策等,像资本运作等涉及较多法律、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及企业内部问题,难度较大,学生自制有较大难度,则需要运用原有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三)科学组织,合理分工

课程教学管理论文范文4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探究是人类四大本能之一,进而将探究方法引入教学。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20世纪50、60年代,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迅速被世界各国教育者普遍认同和接受,之后随着教育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展了更为广泛的探究式教学研究,并形成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探究式教学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慢。20世纪80年代国内才提出探究式教学模式,之后虽然在探究式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完全改变。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是在现代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的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观察、思考、质疑和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具体来说,探究式教学有以下优点。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是指自觉主动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主动学习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主动学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授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这个主体。探究式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2)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从而得出“个性化”的见解。思维的独立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授课过程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能顺着教师的授课思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采取循序渐进、剥茧抽丝、逐步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得到问题的答案。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实践环节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经验证明只有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路,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教学民主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平等互信、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争辩,构建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个体,提倡打破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依附式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潜能得到最佳的发挥。教学民主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开拓思维、提高能力。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国家提出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要求把握教育规律、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提出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各个学科课程改革的标准中,这为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当前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管理这门课程是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理论枯燥、专业性强、内容抽象、学科交叉、更新快速以及实践性强,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简单。由于网络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教师在教授网络管理课程中主要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之枯燥的理论和大量的名词术语使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氛围,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教学内容缺乏新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管理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目前在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教材、授课内容知识陈旧,不能紧跟技术发展的问题,甚至一些过时的技术还在授课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师授课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课堂缺少互动。网络管理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授课中,很容易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思路以及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的情况,教师在台上讲得很认真,学生在台下理解接受得很费力,课堂氛围沉闷,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不同步的现象。

(4)实践环节薄弱。网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思想等因素的限制,一方面实验室硬件条件达不到学生实践的要求,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既定实验方案步骤进行实验,这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探究式教学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提高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授课中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依据,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目标,引入了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丰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中,一本书、一套讲义、一根粉笔就能满足整个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授课方式单一,缺乏课堂互动,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在授课中应努力改进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讲授对象命名机制这一内容时,在讲清楚网络管理要面对各种对象的特点后,提出问题:如何为这些复杂的对象设计一种统一命名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的取名规则以及网络IP地址命名机制等内容出发进行思考,考虑是否可以将它们的命名机制运用到网络管理对象的命名中,如果不可行,那么有什么可以借鉴或者需要改进的。在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后,我们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方案,而后,教师进行讲评,对的予以肯定表扬、错的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综合学生的方案,给出现有OID命名树结构,并进一步引入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2)合理设置互动环节。课堂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方法。课堂上良好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合理设置互动环节,适时进行讨论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如何用宏模板定义表这一内容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讨论题目:如何在已定义的表中增加新的列?学生在讨论之后得出的结果是重新定义一个新表。此时,我们再进一步让学生结合这种定义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课堂讨论。这样,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宏模板定义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同时为讲解SMIV2中如何扩充表机制这一后续内容打下了基础。

(3)融入最新技术内容。网络管理技术时刻都在推陈出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在讲清楚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关注网络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搜集最新的技术资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网络、车载网络等新型网络不断涌现,但课程中介绍的SNMP协议还是针对因特网提出的,直接将SNMP协议用于这些新型网络显然行不通。因此,在授课中我们引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这些新型网络的特点改造现有的SNMP协议,既保证新型网络与因特网网管协议的兼容性,又适用于这些新型网络。除此之外,我们还安排学生针对某种新型网络的网络管理协议查阅文献,进一步了解最新的网络管理知识。

(4)注重实验的自主性。在课程的实验环节中,我们打破了教师提供标准实验方案、学生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我们在给学生讲清楚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的基础上,不提供标准实验方案步骤,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践操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实验,内容是对捕获的SNMP消息进行分析,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BER基本编码规则以及SNMP消息格式与实践相结合,以此加深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限定学生使用何种软件进行SNMP消息的捕获,也不限定SNMP、PDV中携带的具体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实施。通过开展类似实验,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课程教学管理论文范文5

本课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构建形成适应高职课程特点及自身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创新: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涉及到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传统教学理念,不要一直站在讲台上填鸭式教学,作为一名供应链管理老师,应该要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同时也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充分了解实时情况,将身边的实例运用到课程当中。当然,要完成这些是需要老师很长的时间,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是可以组建一个供应链管理研讨小组,集思广益,探讨最新的理论以及实例。在这个改进的过程中,少不了学生的支持,在这种教学理念下,需要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高职类部分学生可能不爱学习,但是他们的思维却是很活跃,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学生的水平,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量,可是本校的教师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知识储备量都很有限,也没有副教授和教授进行引导,所以只能依靠青年教师自己多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学习:1、多阅读国内外的专著,可以丰富课堂的理论基础知识,及时发现和纠正教材中不合理或过时的教学内容。2、充分利用网络来学习。如:关注供应链管理专家、知名的供应链杂志的微博或微信,每天可以获得最新的资讯以及学习到最新的供应链案例分析;也可以去全国高校微课平台或浙江省微课平台去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可通过慕课的学习来提升专业知识等等。3、参加各项培训。如参加网络培训课程;学习网络直播讲座;观看企业管理者培训视频等等。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及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讲授法已不适用于供应链管理的教学,这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供应链管理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从分析一个案例入手,更深一步认识供应链,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案例之外,教师要准备最新的一些供应链管理案例用来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应扮演一种角色,真正做到还原现场,通过对案例的演示,学生小组的讨论,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使学生真正领悟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检验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如讲解到牛鞭效应时,就可以让学生做“啤酒游戏”。还有视频教学法,最好能找到能将知识点幽默化的视频,让学生能容易理解。

(四)打造魅力课堂只有充满魅力的课堂,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愿学乐学,这样学习效率才会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首先教师可以学习一些教师礼仪,通过某些言行举止来抓住或强化学生的记忆。其次,教师除了将专业学识带进课堂之外,还需要应将情感、赞赏、微笑、幽默、趣味和公平等融入到课堂上。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通过言语、脸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展现内容,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法的多样性目前常用的考核方法是期末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分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以此得出综合成绩为最终成绩。这种方法很难有效的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所以,现在亟需转变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百分比,例如,在讲到供应链信息技术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组分别做各项技术的PPT,并且在课堂上演示和讲解,根据他们的表现给出部分平时成绩。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可将期末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或课题方式,着重考查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结语

课程教学管理论文范文6

(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财务管理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教学任务。由于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够或受条件所限,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任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当中很少有本专业毕业的教师(我校职业学院担任财务管理教师中只有一名是本专业毕业的),更谈不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因此,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专业背景、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均给教师授课带来难题。一方面,教师自身感觉授课标准难以把握,其难度大大限制了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感受到的难易程度也不统一,从而学习效果不同,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习满意度。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均有大量的计算公式,而且众多的公式中,有很多的公式前后紧密相连,若前面的公式掌握不够牢固,就不能熟练地计算,那么后面的计算内容就无法掌握。典型的是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在资金的时间价值中复利现值和终值、普通年金现值和终值、先付年金现值和终值,递延年金现值等内容的计算是证券和项目等投资决策等内容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资金时间价值部分的内容,这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基础。另外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有些内容必须采用数学模型来推算出结果。例如: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存货模型等。所以没有学生的应用和掌握,众多公式、数学模型的理解和记忆对他(她)们来说,确实是巨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部分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文科生来说(我院大部分学生是文科生)难度尤其大。除此之外,学生中存在一种片面认识,认为财会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只要学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就行了,所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这些课程上,而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只以考试过关为目标。据已毕业学生的简单跟踪调查(被调查的对象是200多名财会专业学生),参与企业财务管理预测工作的仅仅占2.5%。学生的这些自身原因不仅导致了财务管理课程基础知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公司筹资、投资、股利分配及营运资金的管理等几大方面的内容,其中筹资、投资及营运资金管理部分章节多,内容丰富。老师要讲清楚每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消化、掌握相关知识点,需要较多的课时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事实上,现在一般高校的课时安排相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来说是不够的,因此,在有限的课时下(一般为68课时),老师只能讲授其中部分内容,影响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或者老师为了保证整个教学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只能加快讲授的速度,学生理解、消化、掌握起来就非常困难。因此,教学课时的有限性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繁多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缺乏案例教学,影响学习效果

财务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校学生大多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和财务相关工作,更没有对企业或公司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学习财务管理理论确实具有一定难度。学生不易体会本课程的实用性,误认为用途不大而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学完财务管理之后,不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同时,很多高职因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财务管理课堂上存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过多(我院讲授理论知识58课时,占总课时的86%,讲授案例10课时,只占总课时的14%)、案例针对性不强、覆盖范围小、偏向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案例教学总量不足,没有很好地实施实践性教学,所以理论和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教材更换频繁,影响教学内容的巩固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传授知识最直接的工具,是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及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是深化教育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其内容需要随着财务制度等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新财务管理教材内容、用新教材更换老教材、教材品种多等现象,是符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知识更新的需要。但是,该门课程固定的公式和预测模式较多,并且需要大量的数学模式及具体例题来完成教学内容。如果高职财务管理教材每年更换新教材,任课老师更新课程体系过于频繁,这不仅在备课环节,教学环节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更新工作,还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巩固。

二、提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启发很大,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高职院校重视现有财务管理教师的培养,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师,不仅精通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而且必须精通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相关知识。为了加强财务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财会类专业现有师资中选择年富力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专门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和进修,使他们既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当的财务管理知识,这样在授课时完整的传授专业知识,加强各知识点的连贯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确保现有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二)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基于企业角度研究财务管理,不仅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对一般经济理论课和专业课起着衔接作用,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不仅是会计、财务管理、税务、金融、证券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投资与理财等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对财经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以后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财务管理课程是整个财经类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对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大该课程开设的覆盖面(目前有的高职院校仅限于财会类专业开设该门课程)。同时,利用讲座,座谈等方式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端正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利用教学使学生能够将基础性的财务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的发挥专业知识。

(三)强化情境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采用情境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当前的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筹资、投资、股利分配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管理学科,也是一种理财学。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性质,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需要确立学生的主题意识,不断创设各种情景案例,让学生成为此场景中的“当局者”,身临其境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教学当中对投资、筹资、资金使用和分配等四块内容进行情景设计,情景可以是对实践的模拟,也可以直接采用真实案例。教师在课堂开设典型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而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堂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不断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建立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选用适当教材,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