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纪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作纪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作纪实

工作纪实范文1

——上饶市国税局帮扶驻村队工作纪实

陈高村——一个位于昌洲乡西北部,下辖陈家、高家、坤刘、坑刘四个村小组,共有830余户,3100余人。陈高村目前全村贫困户103户28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6户84人,低保贫困户64户187人,五保贫困户13户13人。致贫原因有:因病、因残、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动力、缺技术、缺资金等。2016年已脱贫9户31人,2017年已脱贫14户54人,2017年清退1户和新增1户。2018年脱贫57户137人,截止目前,通过帮扶,已脱贫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条件,未脱贫户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转变,家庭条件总体稳步向好。目前贫困发生率0.79%。2018年陈高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退出重点贫困村行列,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已经完成县级、市级、省第三方评估和省际互检工作。

陈高村在上饶市税务局结对帮扶之前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思想落后、村里环境脏、乱、差,特别是陈家组更是“无路可走”。通过市国税局这几年的结对帮扶,陈高村的经济繁荣了、设施完善了、环境优美了、村里更加文明和谐了,硬化小路户户连,条条大道通幸福。

市税务局帮扶驻村队一来到我村就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确定了主要任务,就是以打牢我村农业发展基础,增强我村发展后劲,促进村民增收,逐步使广大村民“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制定了以下帮扶措施。

一、倾心尽力,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善是致富的前提条件。驻村工作组突出基础帮扶,协助陈高村找部门、筹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余万元,硬化水泥路面近1公里改善生产、通行条件;投资10万元,建成了一座建筑面积近120平方的医疗所,解决了我村村民的就医问题。投资万元,将平米的村卫生所进行装修;打米深管井一眼,解决和方便了口人饮水问题;对户居民的危房进行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建农村书屋处,配备万元图书,配备投影仪、幕布、音响等多媒体设备一套。

二、真诚倾注,真心帮助,结成了“帮扶亲”。针对贫困户情况,我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组织帮扶队伍到所有贫困户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每年都为贫困户送去大米、油、棉被等。倾注了单位的真诚关怀,结成了“帮扶亲”。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我还不忘精神扶贫,经常在召开的贫困户会议上宣讲国家的扶贫政策,使人人懂政策,户户知措施。

三、群策群力,净化村庄环境。以“三清”为重点,着重实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投入资金  万元,出动铲车、钩机、清运车辆 余台次,清运垃圾  余吨;清理水沟 米。

四、突出重点,做好防洪工作。昌洲乡是一个冲击洲,四周环水,被昌江包围,每年都会遭受洪涝灾害,陈高村防洪线长达近1千米,汛期时抗洪抢险任务艰巨,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和村民一起坚守抗洪抢险第一阵线,不仅出力还积极从市税务局凑聚  万元的资金用来购买防洪物资和慰问物品,为陈高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一道防护墙。

五、抓准时机,开发富民产业。驻村队在调查、座谈、走访的基础上与村“两委”班子形成共识,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爱戴,因此,他们针对我村集体经济匮乏,没有富民产业问题,利用市直帮扶资金47万余元平整土地,搭建蔬菜大棚,成立了占地约40余亩的“鄱阳县乡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纳入贫困户50余户,为整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接再厉,谋今后工作的新思路

工作纪实范文2

长年累月侍奉长者,让其安度幸福晚年,辛勤付出赢得社会赞扬。——**,你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评为**村“好媳妇”,是村人学习典范。

文明经营,照章纳税,以人为本,诚信至上,善待员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刘希孝,你具有做人的良好职业道德,被授予“职业道德模范”,当之无愧。

在**区**村“四德”工程建设办公室,有一摞“四德”模范荣誉证书的复印件,每个证书后面都附着这样一份由村党支部商定、书记王玉禄执笔书写的致敬词。全市“四德”工程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前来参观时,这一做法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以来,该村深入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并结合实际开展以“诚、孝、爱、仁”主题实践活动,全力铸就“大爱**、诚信**、道德**、感恩**”。

打造舆论阵地 典型引领传递正能量

走进**村,“四德”主题广场格外耀眼。“四德”歌、善行义举“四德榜”、道德一条街,内容图文并茂,新颖充实,通俗易懂。尤其广场墙上十多米长的新二十四孝图更是引人注目,它像一本鲜活的教科书,让村人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美德教育。

“自新二十四孝图上墙以来,街坊邻居闲时聚在一起,话题大都围绕像**那样的孝顺媳妇展开,倘若有谁家儿女不孝顺,村人大都说‘得拿**(做人的镜子)照照哩’!”说起“四德”建设带来的变化,村人刘志水这样感慨地说。**自迈进丈夫家门,就承担起照顾这个特殊家庭的重任。她大伯哥早年因车祸成为重度残疾人,后来公公又身患小脑萎缩不能自理,丈夫因意外伤了腿,加上孩子,一家人全凭她操作机械加工配件挣钱养家糊口。多年来,她任劳任怨,义无反顾,乡邻有口皆碑,村上为此给了她“好媳妇”的称号。

为营造良好宣传教育氛围,**村投资40多万元,建成“四德”广场并充分利用广场上的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宣传栏、黑板报等,引领人们深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村上创新载体,大力开展“道德规范进家庭”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向全村500多户家庭发放《“四德”工程建设倡议书》、《公民道德规范四十则》和道德规范宣传卡片等;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0余户,“好媳妇、好婆婆”10余人。在道德标杆、身边榜样的引领下,友好睦邻、尊老爱幼、诚信敬业、讲文明、懂礼貌、勤学习、爱环境等蔚然成风,并日益凸显出“蝴蝶效应”。

延伸民生领域 虚功实做铸就幸福**

“四德”建设是内化于心的养成工程,更是外化于行的实践工程。作为精神文明领域的“四德”建设,为避免虚功虚做,**村将抽象的“四德”具体化、实践化、生活化,把“四德”理念转化为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为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村在相关部门帮扶下,投资4万元建成藏书20__余册的农村书屋,借此开展“农家读书会”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及上级“四德”工程建设相关文件资料和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并通过“四德”建设读书栏等引导村民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村民借阅图书达20__余人次。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看望和慰问老党员、五保户和困难家庭,为其送去物质和精神帮助。开展“四德”轮讲活动,让身边的好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使“四德”深入人心。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村上投资20多万元,建起涵盖健身器材、篮球场、儿童休闲场地等设施功能齐全的村内文化广场。

工作纪实范文3

(20__年2月23日)

医卫科技特派工作是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探索缓解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一次生动实践。我所的科技特派试点单位在小溪乡卫生院,通过一年的帮扶工作,使该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明显使试点单位小提高,内部管理不断规范,整体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工作得到群众高度称赞,有效地缓解了边远乡镇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一、精心挑选派出人员,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派出任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科技特派工作领导小组,由所长任组长,临床科、保健科、质控科、办公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面协调科技特派员工作,为科技特派工作提供宽松环境,当好科技特派员的坚强后盾。

二是切实做好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在选派科技特派员时,坚持选择政治素质好、对农民有感情、能吃苦、业务技术精湛的高学历高年资医生,确保科技特派员下去后肯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

同时,我所及时召开科技特派员动员会,对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提了要求,科技特派员也在会上表示,一定要认真工作,尽最大努力配合小溪卫生院做好本职工作,为__卫生院当好参谋,为农民朋友服好务。我所全力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做到有求必应,是科技特派员的坚强后盾,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不仅是一个人的工作,也是全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关心科技特派员工作、生活情况,支持他们积极开展工作。

科技特派员远离家人和单位,在乡里工作会遇到不少困难,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要不断给予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安心工作。

一是工作上支持他们。特派员工作也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领导非常重视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多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第一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边远群众做出实际的贡献。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尽管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单位全体医务人员是他们的科技后盾,我们一起为__乡老百姓服务,一起为__乡卫生院事业的发展服好务。

二是生活上关心他们。两位特派员在家为父母,要承担家庭的很多责任,因此,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是单位领导必须关心的大事之一,多了解他们的思想,多了解他们的想法,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使他们安心工作。正是领导的信任和鼓励,两位特派员积极投入特派工作,共同为__乡卫生院的发展献计献策。认真为卫生院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与农民群众、村保健员、卫生院医务人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遵守卫生院的规章制度,与卫生院的同志们一起上班。

三、科技特派员很好地发挥了专业优势,工作踏实,开局良好。

我所两名科技特派员到达__卫生院后,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卫生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了解小溪农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和卫生院的现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并按工作计划踏踏实实地开展了工作。

一是加强医院规范建设。针对__卫生院的实际,为他们制定医院规章制度、抢救制度、医务人员职责等规章制度,指导他们按医疗操作规范来规范医院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加强对医卫人员的培训。人才缺乏是__卫生院发展的最大障碍,针对该院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我们组织专家为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传授业务知识,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并免费接受__卫生院医生到我单位进修妇科、产科、儿童、保健及b超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加快了卫生院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基本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对村级卫生室的培训辅导。我们组织专家对村医和村保健员进行了保健知识的讲座,增强了村卫生室的业务水平。

四是广泛开展义诊活动。5月中旬,所长__x、书记__x带领全所技术骨干一行12人深入到__乡开展妇幼健康检查活动,宣传妇幼健康知识。据统计,这次义诊活动期间,前来接受检查的群众有500多人,其中儿童200人,发放药品价值20__多元,免收各种治疗费、检查费等6000多元。并当场为5名宫颈息肉患者进行了息肉摘除手术。这次活动有效地缓解了边远乡镇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该乡群众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受到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是积极改善就医环境。面对“老三件”的医疗设备,凹凸不平的泥泞小道,我们的特派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回来一次给所领导汇报一次,所领导也高度重视,自筹资金为他们添置了b超机、心电图机等医疗仪器,积极向各级领导汇报,争取扶贫资金肆仟元,将__卫生院门前路面硬化,用我们的微薄力量为小溪农民办了一件实事。

六是大力开展妇幼保健知识宣传。为了将卫生科普知识带到这偏远的山区,我们两位特派员爬深山,趟小河,与卫生院医生一起走村串寨,上门面对面宣讲,苦口婆心地引导他们看病上医院,分娩要住院,将妇幼保健知识

一点点地灌输给他们。同时,还利用__当地农民赶集的日子,组织开展义诊活动,大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发放宣传资料达2千余份,群众受益1万余人次,使卫生健康知识深入到农民群众的心中。四、今后科技特派工作思路

为了巩固和发扬成绩,在新的一年科技特派工作中,作为后援单位,力争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一是深入了解基层卫生院所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制定合理可行的扶持方案,单位领导与当地政府加强联系,得到当地政府部门支持,掌握群众所需。今年,我们还将继续与科技特派员一道组织全所有水平有能力的骨干医生到小溪,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也是最偏远的地方进行义诊活动,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资金,单位尽力所能及的能力扶持,并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上进行改进,使老百姓的就医环境得到基本改善。

工作纪实范文4

2004年下半年,医院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选择了主辅分离、改革改制。2005年3月完成改制程序,与特钢脱离产权关系,医院从此由国有体制转变为非国有股份制单位。

改制是机遇更是挑战。

东华医院改制,犹如刚刚走出温室的襁褓,还没有从身体上和心理上做好迎接市场风暴的准备。人员、观念、设备、环境一成未变,自我运转能力脆弱。不仅如此,受特钢破产冲击,医院人心涣散、队伍动荡、人员流失严重,如何涉足社会、融入市场、找寻出路,成为东华人面临的严峻考验!

首抓稳定,先保生存,再图发展。面对众多挑战和考验,东华人做出了清醒而明智的决定。而稳定、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机制转换和观念转变。人心定则稳,制度活则生!

首先革新管理体制,改革过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形成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协调的组织管理构架。确立“以病人为中心,临床围绕病人转,管理、后勤围绕临床转,全院围绕市场转”的经营理念;推行员工测评、业绩评价、收入分配管理考核等办法,初步形成以业绩论分配、以作为论高下、以考核论奖惩的竞争激励机制。

其次是转变观念,重塑形象。开展转变观念促发展主题培训、文化形象塑造全员大讨论等活动,使全院员工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机制创新和观念转变强力驱动下,思改革、思发展,比服务、比质量成为东华医院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全院上下呈现出同心同德、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东华医院已经突破机制和思想的藩篱,做好了迎接新一轮发展的准备!

强基础医疗服务提档升级

落后的医疗设备、陈旧就医环境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又一道拦路虎。

必须改变破旧设施设备不能满足病人需求的被动局面,夯实医院发展的硬件基础。东华医院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融资、筹资,投资上千万元购置了西门子高性能多层螺旋CT、飞利浦彩超、电视腹腔镜等一批大中型医疗设备,并完成了手术室、药房、景观花园、老年公寓等工程的改造。

特别是改造后的住院部和新建的综合大厅,其装饰、设施、配置、功能都领先沙区同级医院,使医院的就医、住院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受到社会和患者的普遍称赞。

在着力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医院软实力建设也同步推进。

搭建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平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医院先后组织医疗骨干带项目到上海、重庆三甲医疗机构进修深造;邀请专家来院坐诊、查房、会诊、学术讲座,大大提升了医院诊疗水平和危重病综合救治能力,推动了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促进了医院软、硬实力匹配发展。

2008年,医院提出创建沙区以北片区医疗中心,实施《医疗软实力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东华医院将成为医疗人才与医疗技术水平、学科与专科实力、技术创新与综合救治能力均领先沙区同级医院。

结硕果医院发展蒸蒸日上敢闯敢干充满智慧的东华人突破一个个困境,解决一个个难题,医院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且铿锵有力。

昔日温室里的襁褓,如今已经茁壮成长,成为搏击市场的弄潮儿。

从2006年至2008年,东华医院连续三年被沙坪坝区政府授予“公共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医院还被沙坪坝区评为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民政局通报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市级社会组织”,被市医保中心评为市医保先进单位,获得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工作办公室颁发的全国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优秀门诊奖牌和荣誉证书。

一块块奖牌、一张张证书,都凝聚着东华医院每一名员工的心血,凝聚着整个社会对东华医院的信任和支持。东华医院的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没有忘记回馈社会。

2007年百年不遇的“7.17”特大洪灾袭击沙区,东华医院圆满完成了转移、收治陈家桥医院住院病人的抢险任务,而且在自身受灾情况下,仍义不容辞伸出援助之手,赈灾捐款5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医院向沙区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在2006年—2009年期间,东华医院先后开展惠民服务活动87次,投入资金80多万元,免费为周边地区群众健康体检6万余人次。

这就是一个责任医院所彰显的大爱和奉献!

工作纪实范文5

 

有人认为法务工作居高临下,其实不然,我认为他是运动员、是参与者、是后卫。作为法务工作者,识别风险是其一,知己知彼,做好外部调研解决问题化解风险才是关键。王懿在对外投资涉及的尽职调查,参与同行业外部的走访调研;分担增资扩股、资产置换、兼备并购咨询走访服务工作,确保重大项目依法推进。根据集团要求为年度重大项目,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为公司重大项目提供法务专业支持,确保公司重大项目依法推进,特别是大项目和外部律师一起商讨提供法律帮助;为项目疑难法律问题多次提交了书面法律意见书,项目相关合同谈判,代表公司进行法律答辩,拟写和修改项目公司对外函件;拟写合同范本及对外发函等,协助处理劳资纠纷;对外发函做修改审核,并为各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

 

王懿的工作亮点是“认同‘不同’,理解法上之法,法外之法”。律师和法务的职业特点有所不同,律师的工作重点在于“点”,即处理好手头的某一个案子,做好每一个交易项目,而法务工作是“点”、“线”、“面”的结合,这里的“线”、“面”则是需要用商业思维考虑法律问题,了解合同的系统风险,了解企业运营。王懿这么想,也一直坚持如此做。他能从多角度求真务实地思考涉及到的法律专业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从法律专业的角度考虑来问题,而且还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做到认同同一法律风险,不能只从法律条文来解读法律风险和法律后果,还需要从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背景、项目和案件中的不同利害关系等方面综合考虑和评价其法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法律后果。“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这里对法务工作者同样重要。

作为法务工作者,王懿甘做“啄木鸟”,为公司发展尽心尽责。对需要签订的各类合同做好审核工作,控制公司经营风险;避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法律纠纷;对所有公司应收账款进行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催收工作:

对于证据比较充分拖欠时间比较长的案件的直接起诉进行诉讼。

对于有偿还意愿并表示继续偿还的在可控范围内的案件由专人进行负责。

对于欠款时间长寻找相对人有难度的交给公司新设立的清欠办进行处理。

依法出具律师函、催款函及法律意见书,要求客户履行约定义务。

对负责催收工作的专人进行督导。

工作纪实范文6

一、院士专家工作由松散的随意性向责任性转变

示范农场是集繁、育、推为一体的水稻科研和生产单位,是以水稻育种为主导产业的国营农场。院士工作站成立以前,院士、专家与农场也频繁来往,多次到示范农场种子基地进行科研指导,但是随意性比较强,更多地仅限于单向性来往。院士工作站成以后,这些院士专家在这里多了一份牵挂,形成一种责任,他们不仅对团队负责,更是对农场负责。各位院士专家把科研成果放在农场转化,把选育的新品种放在农场试验,一些高新技术放在农场推广。通过院士专家的支持,仅一年时间,选育具有备养价值和苗头的品种3个,已通过省级审定1个,通过丹东区试一个,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50余万元。另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个,省级科研项目5个,其源8号抗病鉴定项目,在北京农业大学通过基因图谱比照后,确定为全国抗稻瘟病标本,今年报农业部奖。罗锡文院士研发的水田激光平地器和水稻直播技术也无偿提供给农场,这两项技术的推广,不仅将水稻亩产提高50公斤左右,而且每亩降低人工费300元。郭豫元院士和团队成员彭友良教授通过利用检测昆虫数量和种类,分析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科研成果,免费在农场实施,为本地区二化螟和条纹叶枯病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院士和他们的团队就是通过这些不很起眼活动发挥着显著作用。

二、农民选种种地,由盲目性向科学性转变

通过院士工作站这个平台,院士专家不仅亲自指导示范农场的新品种开发和高产栽培技术,而且先后到北井子镇、椅圈镇、十字街镇、前阳镇等乡镇及大连市瓦房店、庄河等地区为农民授课,并针对不同土壤条件,选择适当品种,科学的进行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等使用技术进行了引导,还抽时间到一些地块进行现场指导。去年一年,院士和专家累计到农场一百二十多个工作日,共给农民讲课9次,参加听课达32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手册3000份,逐渐改变了农民盲目选种,凭经验种地的方式,为提高本地区水稻栽培水平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示范农场的育种工作,由大众化向专业化转变

示范农场过去是县级育种场,充其量也是炕头汉子,种子的含金量不是很高。院士工作站建立以后,在专家指导下,示范农场的科技人员通过三系合理组合,实行植物有性杂交,促进基因转化,研究“籼粳架桥”的先进技术。国际分子研究所黎志康教授多次到农场参与和推动分子育种工作。天津农科院水稻专家刘学军组织培育的港优一号,去年单产突破1476斤。现在,示范农场已成为有国家良种生产许可证,有自己的品牌,有固定的育种基地,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专业技术队伍,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有现代化育种设备,有完善的销售网络等“十个有”的水稻繁育农场,晋升为国家级育种基地标准,成为北方粳稻定点区试单位,全国杂交稻协会成员,北京、天津、辽宁三省的粳稻科研项目合作区,辽宁省农科院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同时,国家“863”、“948”科研项目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相关课题在示范农场实施。通过这些项目实施,全面提高了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基地育种功能,初步形成了科研开发系统化、基地设施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种子加工机械化、推广服务一体化的专业化育种场。日本水稻专家到示范农场考察,看到农场的育种条件,也自叹不如。

四、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由被动跑项目,向主动给项目转变

通过院士专家的社会影响,吸引国内外水稻专家和水稻科研单位和相关部门的领导经常到示范农场考察和调研,无形之中,提高了示范农场的知名度,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农业部投资360万元的“中国北方粳稻区域试验站”项目,经院士的推荐、筛选,示范农场被确定为该项目实施区;科技部投资8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辽宁省科技厅推荐报到科技部,并通过专家评审落到示范农场;国家民委连续三年投资60万元的“兴边富民”项目,示范农场经层层推荐,上报到国家民委,并获得批准;农业部投资280万元的“中国北方农作物病虫害(辽宁)监测站”确定落户在示范农场,已经开工建设。投资860万元的“高标准土地整理”项目今年春天在示范农场实施,目前已竣工。市委书记刘胜军通过交通部,争取到1000万元,为农场修建4.2公里12米宽的摊铺油面公路,今年七月末通车。这两年示范农场累计争取专项资金2560万元,是东港市人均引进资金最多的乡镇单位。

五、院士工作站的建立,为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东港市是辽宁省的水稻主产区。院士工作站建立后,进站院士被东港市政府聘为特殊经济顾问。各位院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指导全市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比如:陈温福院士建议,黄海稻区受气候条件影响,属于全国的水稻病虫害重灾区。因此,东港市水稻生产不要盲目追求产量,要在米质上下功夫,提高大米价格,提高土地的附加值,让农民受益。院士建议后,东港市积极扩大优质米定单农业。去年,全市定单优质水稻越光、港优1号、辽优2006种植20多万亩,亩效益平均增加50%以上,定单水稻收入一千多万元。为农民带来了实惠,为粮食收购单位增加了收入,也提高了政府指导农业生产上科学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