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鞋业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鞋业调查报告

鞋业调查报告范文1

一、时空环境调查

营销活动的时空环境,对于人们的消费需求,具有直接的影响、制约作用,调查中应充分注意以下两个要领:

其一,不同地域的需求差异。

城市与乡村、山区与平原、沿海与内地……身处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消费者,其消费需求必有差异。小商贩们常言:“土产进城,多卖三成;清仓(指清仓处理的廉价商品)下乡,心中不慌。”这说明他们也深谙此道。即便是同一山区、同一县境之内,山前山后、县南县北,也会由于经济条件或消费习惯的不同而产生需求差异。只有将这种消费需求的“地域性”特征考察清楚,才好因地制宜地开展商贸活动,避免“章甫适越”的营销错误。

其二,不同时期的需求变化。

研究不同时期的需求变化,尤要注意商品的“三时性”变化特点,即“时尚性”、“时令性”和“时限性”。

有些商品的“时尚性”很强,比如时装、化妆品、手机、家电等,今年时髦,而明年则不一定时髦,甚至一年内几经变化,让人追逐不迭。据言,某女“明星”,五年之内更换了八十多条裙子。诚然,这种盲目的“时髦消费”观念不宜提倡,但是世间的“追风逐浪”者,毕竟不在少数,从企业营销的角度说,则必须充分注意这一消费倾向,做好相关的调查与预测,及时把握商机、扩大经营。

有些商品具有较强的“时令性”特点,比如冬装、夏装、啤酒、饮料、取暖与纳凉用具之类,其销售的旺淡,总是随季节时令呈周期性变化。对于这类商品的需求调查,除了注意其常规性“时令”特点之外,还应分外留意“时尚”的影响。今年夏季“街上流行红裙子”,而明年夏季则未必流行,所以,只有将“时令”与“时尚”综合考察,才能准确地把握需求趋势与未来行情。一般说来,商业季业较之于自然季节,会来得早一些,诚如古人所言:“贾人夏则资(备办)皮,冬则资絺(做夏装用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企业经营者应谙此要旨,早作运筹,早作准备,不失时机地把商品推向市场。

另有一些商品具有较强的“时限性”特征,其销售活动常被严格限定在某一特定时间之内,过期则沦为废品。比如日历(包括挂历、台历、历书等)、报纸、期刊、贺年卡、中秋月饼等等,其经营成败,常“在此一举”,故而常被老百姓戏称为“一锤子买卖”。近年来,每每元旦之后,书店门前“挂历买一赠三”的招牌一再警示我们:此类商品的“需求量”,事前务必要摸得准、算得透,否则,必有风险。

二、市场状貌的调查

所谓“市场状貌”,是指市场营销的常规状态和基本面貌,它是购、销双边活动的直接现实,反过来又是影响和制约购销活动的客观力量。决定市场状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市场价格、外贸情势、社会购买力、产品适销性等几个方面,乃是形成特定“市场状貌”的最基本的要素。市场状貌的调查,实质上就是以这四要素为主要对象的综合调查。

“市场价格”的调查,应着眼于两个方面:

其一,注意同类产品间的价格比较,尤其是竞争对手的价格动向。

其二,注意整个市场变化态势,因为这种大面积的物价消长,极易引起产、销之间的连锁影响和牵动全局的市场波动,甚至引发消费者的“抢购”或“惜购”心理。比如,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抢购”风潮以及90年代后期的“疲软”现象,均对市场经营造成过巨大冲击,甚至迫使不少企业破产、倒闭。这些教训告诫我们:忽视了大市场的大变化,势必被动挨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外贸”常是“内贸”的晴雨表:某一产品出口量增大,其内销行情看好;出口量减小,则内销也会随之梗滞。而“进口”对内销的影响,则呈反方向变化。在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未来几年中,这种变化会日见明显,因此“外贸情势”的调查尤显得重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严峻时刻,高明的企业决策者总会在对外贸气候的敏锐感应中捷足先登,迅速抢占市场。去年底,“夏利”轿车“一次性到位”的大幅度降价,也许就是一种高明举措,试想,在未来国外轿车大批量涌入之际,再去步“夏利”后尘者,还会拥有“夏利”那样的市场吗?

“社会购买力”,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如果有必要购买,且有强烈的购买欲望,却买不起,那么这种“有质而无量”的需求,则等于没有需求(或成为“潜在需求”)。因此,要想准确把握消费需求量,则必须做好“社会购买力”调查。这种调查,宜着眼于三个方面:

其一,社会集团购买力。这种购买力,虽对整个社会市场不会发生太大影响,但对于某些特定行业、特定商品的经营,却能产生惊人的牵动力。例如,19**年之前,公款购买挂历成风,由此而形成了空前的挂历经营。之后,中央有关禁令颁行,挂历市场骤然形成滞销局面。

其二,城乡居民购买力。这种购买力,是对整个社会大市场产生全方位影响的基本力量,应舍得花大力气对其作出细致的调查和具体的分析。比如,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营销长期处于疲软状态,因其价格较低,城乡居民均买得起且已基本满足;而冰箱、空调则不然,虽其也在“疲软”之列,但相当多的家庭(尤其是农民家庭)尚不具备,因受“购买力”限制而无力购置。两相比较不难看出,虽然两者的“现实需求量”都不是太大,但后者的“潜在需求量”却是十分可观的,可以说这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蕴金藏玉的经营领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销售前景会日趋看好。

其三,购买力的投向。购买力能否转化为购买力动机与购买行为,与“购买力投向”密切相关。俗语云:“有钱花在刀刃上。”但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来说,这“刀刃”的内涵却千差万别。比如,小市民热衷于时装、饮食、化妆品;而农民则爱将大量资金投放于化肥、农药与耕作机械上,对于“飘柔”、“清逸”之类的诱惑,他们常会无动于衷。因此,细心地观察、分析各类社会人群购买力投向,对于经营决策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最后谈一下“产品适销性”调查。一般说来,商品总有一定的经济寿命周期,总要在市场上经历试销、畅销、饱销、减销直至消亡的全过程。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变化趋势,认真调查并悉心研究每个阶段产品的适销程度,才能因时制宜地调整经营策略,及时地为产品更新换代,有效地延长其寿命周期,以提高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聪明的经营者,常把主要精力花费在“试销期”的适销对路、“畅销期”的未雨绸缪、“饱销期”的除旧布新、“减销期”的起死回生或转产换业上面,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及时的调查与悉心的分析研究。

三、消费心理调查

人们的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观因素。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强化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不仅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运用“攻心”战术引导消费、诱人“上钩”的必要条件。

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时尚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人,多为性情开朗、作风浪漫的年轻人。他们极力追求消费方式的新潮、时髦,往往喜欢名牌,喜欢文体明星的装饰,甚至惯于依据既有的消费经验去想象、创造、领导标新的消费方式。

(二)崇外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多为文化层次较低、行为盲目、作风放任的年轻人。他们喜欢猎奇,热衷外来货,追求消费形式的诡异怪诞,街头巷尾那些戴着变色眼镜、穿着外文背心、染着红黄头发的“酷哥靓妹”,大多属于这一类。

(三)保守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多是性格内向或治学专精、处世谨严的年轻人,以及钟情传统或城府较深的中老年朋友。他们往往无意于流行时尚,反对超前消费,根本没有或竭力克制“高消费”欲望,常把消费水平限制在比同类人群稍低的水平上。

(四)惜购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多是主持家业的一家之长或家庭主妇。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但是“当家方知柴米贵”,他们的消费行为却与购买欲望常常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也许是囿于长期节衣缩食的生活习惯,也许是碍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出手”总是十分谨慎,甚至“该出手时”也不“出手”,爱挑剔、心存疑虑、擅长讨价还价,是他们特有的购物习惯。

(五)从众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多是文化层次较低、消费水平不高、自主能力不强的人。他们反应较灵敏,但喜欢“随大流”,缺乏新意识,热衷效仿他人的消费行为并惯于接受他人的消费习惯。

(六)专注型

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者,常是对待生活、学习、事业或理想等某一方面比较执着的人。他们的日常消费只是保持或低于一般水平,而对某一项消费却不惜代价、倾力以求。比如,有人为事业需要,节衣缩食,却宁肯花大钱去购买家用电脑;有人为了爱情,自奉节俭,却甘愿为爱人购买钻石项链。

鞋业调查报告范文2

单位: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王妍老师

姓名:任明兴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时间:2011—7—12

一·摘要

摘要正文:

面的市场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发展专业型机械设计自动化汽车制造应用技术

Abstract:

On twenty-first Century, 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the century is also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century. In such social environment, read a famous university to get a diploma and degree certificates is the vast majority of students expectation. Although the famous brand university graduation certificate and degree certificate is in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strong astepping-stone to success. However, some people say good university as reading a good professional. Now the society needs the all-round talent, but this is only the social expectations, people's dreams. As the saying goes, do a line of line, so can possibly but not necessarily is then refined. So now the most able to adapt to the society is a professional talents, dry line of a line of talent. On the basis of this, even if you are the type of professional dry line of fine line personnel,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s it right? It must able to get a good job? One can imagine, it is not certain that our world and society is a kaleidoscope of diverse forms of hue, in addition, hav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a social world and market development form as we create opportunities is ou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also have its play. Therefore, to solve this problem, 7 at the end of 2011, I to my major :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market employment a circumstance to undertake investigating. Of course, our professional covers many aspects, I just for one of the specializ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he face of market employment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Key wor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type Mechanical design Automation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二.实践调查相关内容

1.调查目的:了解我

鞋业调查报告范文3

今天我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了“中国劳动观察”发来的一个报告,报告题目是“美星制鞋数千名工人走上街头反对血汗工厂”。

报告介绍说,广东省珠海美星是台资企业信星集团的下属公司,位于珠海市香洲翠珠工业区,主要为Skechers(司凯捷), Clarks(克拉克)生产鞋制品,共有员工14000人。珠海市美星制鞋有限公司数千名工人于7月4日、5日举行罢工,抗议工厂无故降低工人工资。几百名工人走上街头,要求他们不公平的待遇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据这家设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劳动观察在2005年6月的美星鞋厂调查报告,该厂违反劳动法规、侵害工人权益的事实有:每周高达81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中国劳动法规定的每周平均44个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加班工资低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明显违反劳动法中关于加班工资不低于正常工资1.5 倍的规定;工人没有带薪节假日和产假,没有医疗保险;使用有毒化学制剂,给工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于怀孕女工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无论工人在不在工厂食堂就餐,工厂都收取伙食费;对工人进行非法搜身,对工人进行威胁、辱骂甚至殴打。

由于工资低,该厂的工人分别于2004年4月和2005年5月举行过罢工,但是厂方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该厂的劳动条件至今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中国劳工观察曾致信Clarks 和Skechers公司,希望他们能够给信星集团施加压力,促使该厂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但是这两家公司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中国劳工观察呼吁公众写信给这两家公司,要求他们敦促其供应厂商遵守中国的劳动法规,尊重工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国内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报告?

看完报告给我的第一个感叹便是:为什么我国媒体上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劳动状况的调查报告?我们的社会整天关注的都是些什么问题?为什么国内没有象“中国劳动观察”这样的机构为中国的普通劳动者做些调查和呼吁?我国工人农民的劳动和生活状况为什么难以映入社会的眼帘?为什么我们国内的事情总要国外人士来呼吁?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工人阶级的关心程度多么薄弱。这些年间,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GDP,追求外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忽视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阶级。

剖析“中国工人喜欢加班加点”现象

就在我昨天参加的那个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上,一位来自国家政府机构的学者居然说出这样的话:“一些工人喜欢加班加点,这样他们可以多挣点钱,如果没有加班加点,有的工人就跳槽走了。”这位学者以这样的理由来证明工厂加班加点的合理性,但如果工人们在正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里挣够了他们所需要的钱,还有必要再延长时间去挣另外的钱吗?

实际上真正的事实是:所谓工人渴望加班加点这种现象,是因为给工人规定工时内的工资标准定的太低。广东的最低工资标准仅700多元,福建省仅600元。以如此低点来支付工资,怎能不迫使工人们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收入呢?因此,低工资标准是使当前我国工人大量加班加点的真正原因。而低工资标准正是跨国资本赚取剩余利润的最佳手段。

然而,即使工人们加班加点,仍然摆脱不了被剥夺的事实。以珠海美星厂为例,工人们通常一星期要工作多达81个小时,远超过法定的4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该厂正常的工资标准是3.375 元/小时,但是加班工资却只有2.5元/小时,明显违反了劳动法中关于加班工资不低于正常工资1.5 倍的规定。

请这些可爱的养尊处优的先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吧,一天13个多小时的工作,其劳动强度有多大!中国工人们的付出是多少?你们为什么不帮弱势的劳动群体说说话,反而事事处处为外商资本考虑得那么多?我们的立场感情都到哪里了?

这么年来,各地发生了大量的劳资矛盾,可从来得不到反映。无论是广东东莞的工人罢工和与资方发生的暴力冲突,还是广州、深圳等地发生的工人抗议事件。

中国的媒体要为劳动大众服务。只有在媒体和舆论支持的配合下,中国劳动阶级才会由弱势变为强势,中国的社会发展才会均衡与和谐。

中国的劳动阶级为什么处于弱势?

从我国从未发现哪个机构做出工人阶级调查报告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中国的劳动阶级是一个非常弱势的社会群体。有人曾指出,当前越是人数众多的群体,越是力量薄弱的群体。

据说美星厂的主管经常辱骂甚至殴打工人,工人本来就很低的工资还经常被任意克扣。由于成型车间里使用有毒腐蚀性化学制剂,工人即使戴口罩也经常会晕倒。假如这个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发生作用,会允许这种现象发生吗?

不管怎么说,现在是让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时候了,再以追求效率、忽视工人权利为内容的改革不能持续下去了!下面是中国劳工观察发表的《珠海美星厂调查报告》,请大家认真关注。

二、 珠海美星鞋厂调查报告

中国劳工观察

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工厂简介、工作时间、工资、住宿条件、伙食情况、工作强度和劳动价格、罚款与扣除、假日和福利、招工政策、工伤和职业病、监督和检查。

I. 工厂简介。

信星集团是一家台资企业,主要生产婴儿鞋、时装鞋、休闲鞋等。该集团在中国和越南共有35条生产线,约有2万名工人。该集团2003年的总投资超过6000万美元。其主要客户包括国际知名鞋业公司如Skechers, Clarks, Stride Rite 和Wolverine。

本报告调查的对象是新兴集团在中国广东珠海市的美星鞋厂。美星鞋厂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翠珠工业区,共有员工14000人。此次主要调查的是该厂的一分厂,约有员工7000人。美星鞋厂主要为Skechers(司凯捷), Clarks(克拉克)生产鞋制品。本报告旨在记录该厂侵犯工人合法权利的一些事实,并号召该厂采取措施来改善工厂的劳动条件。

II. 工作时间。

美星鞋厂的工作时间为早上7点半至晚上9点,其中上午11点40至12点40为午饭时间,下午4点40 至6点为晚饭时间。但是该厂下班时间错开三个轮次,中午分别为11点40,12点,和12点20,所有的工人都在12点40回车间上班;下午下班时间分别为4点40,5点,5点20,所有的工人都在6点回车间上班。

这样不同的车间总的工作时间就不同。并且工厂规定每天加班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其余上班时间就只算白天8个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也就是说除此之外的工作时间工人都是拿不到工资的。但有时候订单多的时候,工人会被要求加班至凌晨1点甚至2点。这种情况下,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可以高达18.5个小时。

除了上班时间外,工厂还要求工人每天早上7点到7点半到车间开会或者打扫卫生,这半个小时的时间是没有工资的。另外,星期六加班的时候工厂要求工人不打卡,以应付检查,虽然厂方会支付工人的工资。该厂只有星期天是休息时间。但是订单不多的时候工人星期六也休息。工厂规定工人中午休息的时候不能离开工厂,工人只能在厂里休息。

III. 工资。

该厂实行计时和计件工资。仓库、样品室等部门实行计时工资,生产部门实行计件工资。即使标准工资为8小时27元人民币,即每小时3.375元。然而,加班工资为每小时2.5元,比正常工资还要低。另外,该厂不管是正常上班还是加班,不管平时还是节假日,工资标准都是一样的。这明显违反了劳动法中关于加班工资的规定,即平时加班应按不低于正常工资的1.5倍支付,休息日应按不低于正常工资的2倍支付,法定节假日不低于正常工资的3倍支付。由于计时工资收入比较稳定,工人更喜欢计时工资,但是生产部门里只有与部门主管关系好的工人才能拿计时工资。

工人反映他们的工资越来越低。2004年4月在一些管理人员的组织下,改产工人进行了三天的罢工,但结果只是管理人员的工资提高了。今年5月2号裁断部门的工人因工资低而罢工,但是厂方的态度是如果对工资不满意,工人可以到别的工厂去。

工人的工资在每月月底发放。根据工厂的规定,当月工资要到下个月的月底才能拿到,也就是说他们的工资被拖欠一个月。如果工人要辞工,必须提前15天通知厂方并且要经过班长,组长,科长,主任,厂长的全部同意才行,只要一个没答应,工人就辞不了工。因此,该厂很多工人放弃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而离厂。

通过对同一名工人五个月工资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星鞋厂工人的工资变化幅度非常大。下面是该工人在五个月里的工资情况:2004年11月:1152元,2004年12月:900元,2005年1月:754元,2005年2月: 278元,2005年3月;853元。

下面的照片是该名工人2004年11月和12月的工资单。从工资单上我们可以看到,该名工人本薪为510元,实发工资为900元。工资单中间一栏显示该工人12月的实发件薪为975元,计件津贴515元,其他补贴和或是津贴分别为30元和20元。工资单的右边一栏显示总的扣除金额为125元,其中包括伙食费80元,清洁费1元,养老保险44元。

从工资单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工人11月的实发工资为1152元,12月为900元。虽然两个月的本薪都为510元,但是件薪不同,说明这名工人在11月的计件总量比12月高。

这名工人的工资总数为本薪加计件,说明他的工资计件工资而不是计时工资。也就是说,不管这名工人工作多长时间,他的工资都是按他实际生产的产品件数来计算的(于此相反的是,计时工资的工人是按他们工作的小时数计算,不管他生产多少件产品)。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在通常实行计件工资的部门里,如果工人与部门主管关系好,也可以按照计时工资算。

IV. 住宿条件。

该厂有两栋宿舍楼。每栋楼7层,每层有20多个房间。每个房间有5张床,10个铺位,两台风扇,每个人还配有一个衣柜。每层楼只有两个公共卫生间和浴室,即200多名工人共同使用。每名工人每月要交70元住宿费(以前是46元)。宿舍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工人的被子、鞋子或者衣服放置不整齐就会被扔到垃圾箱里。工人反映宿舍里不安全,他们的个人用品经常被偷。因此,很多工人选择在厂外住,但是由于他们租不起条件好的房子,他们的住宿情况也不尽人意。

V. 伙食情况

工厂的食堂在工人宿舍一楼。以前工厂每个月向工人收取80元伙食费,从今年5月份起,每个月要收180元,而且不管工人在不在厂里食堂吃都得扣这笔钱。工厂提供的伙食为三菜一汤,工人说菜里的油还可以,但是味道不好,而且发生过载饭菜里吃出死老鼠的事。因此,很多工人选择在外面吃或者自己做。如果加班超过晚上12点,工厂会提供夜宵,但是都是白天剩下的饭菜。以前荤菜里只见肉皮,肉都供应给管理人员。但是从伙食费提高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善。由于饭菜质量不好,量也不多,工人反映他们根本吃不饱。

VI. 工作强度和劳动价格。

该厂目前主要生产克拉克的11319、11313等型号。不同部门的计件单价不同。裁断车间一个工人8小时能做13000多双,每双0.0025元,成型车间一条线能生产2000多双,每双为1.2元至1.8元,针车部一双鞋能拿2元左右。这样生产一双在国外市场上能卖几十甚至上百美元的鞋子,这三道工序的工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5.2至5.8元人民币。生产线上有很多孕妇,但是工厂对她们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她们和其他工人工作同样的时间。另外,工厂管理人员经常辱骂员工,骂她们是猪或骂她们的父母,有时甚至打工人。

VII. 罚款与扣除。

“小过”罚款30元,“大过”罚款90元,主管可以任意决定。旷工一天扣除三天工资。丢失厂牌扣30元。工人必须自己购买厂服:冬装28元一件,夏装15元一件。非法搜身:如果厂里鞋子数量少了,保安就会对工人进行搜身,如果没找到他们也不道歉。

VIII. 假日和福利

“五一”和“十一”放假没有工资,没有带薪产假、婚假和丧假,每月有30元全勤奖,前提是不迟到、不请假、不旷工,工作1-3年的工人有100元的年终奖,3-5年的150元,5年以上的200元,自从工厂给工人购买养老保险后,原来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和医疗补助都被取消。

IX. 招工政策。

该厂工人大多来自湖南、四川、江西,其中女工最少占有90%。男工如果想进厂,必须交1000元介绍费。工厂会统一组织新入厂的工人去体检,每人交体检费50元和5元车费,但实际上如果工人自己去体检的话,总共只需35元。工厂对新员工不提供任何培训。工厂每年9月份左右跟员工签订一次合同,合同期限为一年。合同只有一份,由厂方保管。工人反映合同的内容与现实存在很大区别,并且签订合同时工人只需签名就可以,对于内容没有商量的余地。

X. 工伤和职业病。

该厂经常发生工伤。但是发生工伤后,除了保险公司的赔偿外,厂方不提供任何医疗补助。成型车间里使用一种腐蚀性有毒化学药品。由于气味难闻,工人带着口罩也经常会晕倒。

XI. 监督和检查。

鞋业调查报告范文4

在珠三角地区,当前不同工作地点的劳工对加薪幅度的预期大概是多少?沿海企业能满足的加薪幅度是多少?在加薪之外,劳工对工作、生活环境的需要还有哪些?因应这些需要、在为劳动力加薪之外,企业还有哪些替代的方案?

为了了解这些由加薪引发的系列问题以及加薪背后所隐藏的重要因素,由南方都市报区域经济研究院发起,联合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中山大学公共事务调查中心的郭巍青教授,针对“中国制造”的重点珠三角展开了系列调研,以期通过对“珠三角外来工收入支出的调查”来折射出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作为产业重要参与者之一的劳工维度的种种问题及核心根源。

此次调研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珠江三角洲最具代表性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5个城市,分别进行了样本量为1500份的大规模问卷调查,以下是此次调研的一些重要成果:

一、企业加薪幅度显著,但未达到劳工心理预期

(一)低收入组劳工收入水平显著提升,有力佐证劳动力供求关系逆转

在两年的调研中,我们优先考察了一个最具意义的指标,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幅度。之所以将这一指标作为优先考察项目,是因为这一指标有效排除了因个人能力提升而引致的收入提高,最能体现因劳动力供求关系转变而导致的劳动力要素价格普遍提升。

以整体数据为依据,我们抽取农民工中的收入最低组,并称其工资为“基准工资”。基准工资为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非技工、非管理人员的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工资。从下表可以看出,低收入组的基准工资从2008年以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增长幅度较大。

(二)在加薪时间上,2010年春节过后出现显著的高峰

为了解企业的加薪情况,问卷设置“2009年7月以来你所在单位有给你加薪?”这一问题。四成左右的被访者表示2009年7月以来其所在企业有提薪。其中83.51%的被访者的企业给他们加薪1次,13.62%的人所在企业有加薪2次。为了解加薪时间和幅度,问卷设置“第一次加薪的时间、增加的类型与金额”、“最后一次加薪的时间、增加的类型与金额”等问题,数据显示,企业加薪时间主要集中于2010年上半年(特别是5月份)(参见下图)。此外,加薪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样本数据显示,第一次加薪比原先平均增加236.88元,增长15.65个百分点,最后一次加薪比原先平均增加196.87元,增长17.35个百分点。考虑加薪次数的均值为1.24,粗略估算加薪幅度普遍超过15%。与此同时,我们筛选出2009年7月以来企业有加薪的被访者,发现加薪者人数在600人左右,但其中增加加班费的仅有26人,可见,大部分人增加的是基本工资。

(三)珠三角企业加薪幅度无法达到劳工心理预期

工资期望值是农民工希望通过打工获得的收入,显然,正是这一指标影响着农民工的打工愿景、换工频率、迁移意愿以及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因此,我们在问卷中专门设置了“你希望每个月(打工)能赚到多少钱?”这一问题。我们将“越多越好”、“不清楚”等回答剔除,保留被访者给出确切数额的样本,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农民工希望每个月能够赚到的数额平均在4704.49元,是目前的月均工资收入(1952.21元)的两倍多,63.2%的被访者表现对现有工资收入“非常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在期望工资高于现有月工资收入的样本中。用“期望工资一现有月工资”得出工资差距,发现差额的平均值为2414.9元。而根据被访者的回答,“目前跟他们条件差不多的人现在老家一个月能够赚到”平均1760.61元,有57%的人认为在老家能够达到一定的收入就不会外出打工。在这组数据中,我们发现,外来工期待在沿海省份获得4704元的月薪,而在农村仅需241.1元就不愿离乡。这一巨大的差值,显然将成为吸引企业向内陆省份迁徙的巨大引力。

二、比起工资,这些因素也许更重要

“只要政府出地,我们愿意为外来工盖员工公寓。”张华荣――这位被誉为女鞋教父华坚鞋业的董事长,在对我们谈起挽留熟练工人困境时激动地说。为什么外来工在沿海省份与家乡的期望工资有如此大的差异?也许华坚鞋业在江西赣州、湖南郴州所开设车间的故事,能略解一二。

张华荣告诉我们,他们早年在江西赣州和湖南郴州设立的工厂,只是计划生产中低端的产品,但两年之后他逐渐发现,由于这些工厂均是就近招收员工,大大降低了人员的流动性,导致熟练工人越来越多,于是他便逐渐将中高端的生产线转移到内地。

(一)企业无法弥补城市户籍制度欠账,以户籍福利代替涨薪

那么,内陆省份不仅能留住工人,而且能令他们的收入预期远远低于沿海城市的原因是什么呢?经由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比起工资,因户籍禁锢导致的外来工与城市人的权利落差,对其生活质量造成的压抑,更为外来工所在意。而城市化进程欠账,更是企业无法提供的。

2010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农民工家庭人均住房租金(包括水电、燃料费等)在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分别为110.46元、119.28元,呈增长趋势。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你的住房面积、同住人数、同层住户以及楼间距”等问题,希望以此反映农民工的居住情况。数据显示,39.3%的被访者住在工厂宿舍,其次有33.6%的人住在城中村出租屋,还有20.7%的人住在小区出租屋,仅有极少数人拥有自买房。此外,41.6%的住房租金是由单位或其他人(如亲戚、朋友)支付,因此,农民工的住房支出有被低估的可能。(见下表)呈现了农民工的居住状况,农民工平均住房面积约为9.61平方米,人,且楼层住户密度较大。我们拿广州2009年的情况与之简单比对,发现2009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0.93平方米,远高于农民工。

而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从总体情况看,文化教育支出呈减少趋势。在问卷中,我们同时设置了“你有多少个了女”、“其中多少个在城市读书、多少个在农村读书”、“子女城市读书费用多少、农村读书的费用多少”等问题。数据显示,以2010年为例,孩子在城市就读平均每学期需要3955元,子女每月(以一学期6个月计)平均教育支出为659.2元。相当于月均工资收入的1/3强,而在农村就读每学期只需1043.8元,两者相差近3倍。在此背景下,从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的情况上看,在城市上学的小孩大多就读民办学校,根据调查组先前

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实地调查,这些学校大多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但相较而言不需要交纳(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公立学校所需的赞助费等开销项目。而从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提出的农民工积分落户等户籍政策的调整的效应似乎仍然没有明显显现。

(二)新生代农民工出场,以人性化管理替代涨薪

所谓新牛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年代甚至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去年国务院发展报告中,已经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探讨,而我们的调研则更多地从量化的角度,描画新生代农民工的面貌。

调研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工资更低,打工年长更短,而且男性、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的比例更低,虽然其具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但是综合而言,在五个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只具备其中一个因素的优势,且受教育程度对工资收入的贡献并不是最高的,因而其工资水平也相应低于第一代农民工。

在家庭城市支出的各个子项目中,两代农民工住房支出、食品支出、交通出行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汪件费支出、罚款支出和其他杂项支出等都不存在差异。但出生年份与每月是否有节余方面存在显著负相关,年纪越小,越少节余。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在总体文化教育支出减少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每月文化教育支出只在12元左右,而第一代农民工则在50元以上,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支出明显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未婚比例增加。从代际差别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中未婚无子女的比例远远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此外,在休闲娱乐支出方面,代际差异非常明显。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娱乐支出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且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代农民工:近几年来第一代农民工的娱乐开支无显著变化。

为了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我们对东莞的劳动市场进行的探访,厚街镇劳动市场的黄京经理指出,“新生代”对艰苦生活条件的耐受力明显下降。黄京认为,“90年代到东莞打工的外来工,也就是70后,一般家庭条件非常穷困,他们能承受比较大的工作强度和严格的工厂纪律,80后的外来工由于大多结婚生子,开始有了家庭负担,因此也比较愿意留在东莞,但90后不同,他们有自主失业的倾向,相对而言,新生代外来工已经完全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与获得货币收入相比,他们更倾向于过城市人的生活。在这方面,珠三角传统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生代外来工的心理需要。与追求个性同时存在的,还有生活骄奢以及对工作的无所谓心态。因此,不少台资、港资的企业一改过去严苛的管理模式,开始转为人性化管理,例如,提高休假的弹性安排制度,放宽进出厂的管理。允许甚至鼓励员工恋爱,等等。在我们为陈志武教授安排的富士康调研中,我们甚至发现富士康开始通过举办“超级男、女生”的方式,进行员工才艺选秀活动,并新增了“速配”环节。而“夫妻房”也在各企业普遍发展。

(三)降低土地、社会保障成本:迁往内陆省份

鞋业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出口企业;转型升级

一、出口企业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贸出口作为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一股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从1978年到2012年,除少数年份,中国的年出口总值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12年出口总值为201489.3亿美元,比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长了200多倍。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生存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维持下去。2012年,中国的年出口总值与上年相比,仅增长了7.9%,终结了10年来的两位数高增长。业界纷纷惊呼:外贸低增长时代来临!

统计数据的低增长所对应的现实情况是出口企业普遍的生存困境。据温州经贸委监测显示,2011年前三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均金额比去年同期减下降的占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四分之一还多,行业平均利润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在珠三角,情况也不容乐观,超过30%的中小出口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现阶段我国出口企业存在的问题

表面上看,出口企业的生存困境是祝多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人民币快速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辅材料价格上涨、金融危机等国际经济波动、国际贸易壁垒等。但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外部变化,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后必然要发生的转变,每一个经济体在经历了经济实力的快速上升后,都会面临这些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但为什么许多中国出口企业没有做好应变的准备,使自身陷入了生存困境呢?

这还要从分析中国出口企业的特点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

1.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模式落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因为企业规模小,所以大多数出口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企业管理落后,规避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我国中小企业中有近80%是家族企业或泛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普遍采用“任人唯亲”或企业管理人事必躬亲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发展与扩张。当企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进而实行国际化经营时,原先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就不能再有效地对其内外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在人才竞争方面与大企业难以抗衡,中小出口企业普遍缺乏优秀的国际化精英人才,因此企业在经营战略上缺乏国际化视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正是抓住了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人口红利”,大力发展以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加工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这一传统优势已逐渐不在,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日益被压缩。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价值较低,利润微薄,抗冲击能力差。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出口加工商品的利润率都低于10%,有的甚至低于5%。每一次大的经济波动,都是压倒一些中小出口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3.以代工方式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弱

2012年福布斯最新公布的全球品牌100强里,绝大部分都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创立的品牌,如苹果、微软、可口可乐等。我国依然没有一个品牌入围。这与我们“世界工厂”的名号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由于我们缺乏强有力的自主品牌,所以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工业分工格局中只能处于第三级(美国垄断标准和规则、日本德国等国垄断技术、中国从事加工)。我们消耗了中国大量的能源、劳动力和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增加值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6-1/4。而且由于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竞争力差,很容易就会被资源和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取代。目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订单外流现象,基本都是流向周边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4.融资难、资金积累慢,抵御风险能力差

目前中国的出口和出口加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缺乏国企的国家背景作为担保,民营企业一向融资较难,仅靠自身的积累又难以扩大再生产,许多时候就不得不借助于民间借贷。但民营出口企业一头背负国内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另一头又面临着全球经济衰退,国际市场价格萎靡不振的局面,虽苦苦支撑但危机四伏。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一点点问题,就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三、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从根本上来讲,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于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并保持市场占有率。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难题,就要促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及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过渡。但转型升级非一日之功,出口企业的困境却迫在眉睫。近些年来,政府和企业层面的关于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一直都在进行,有些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希望这些成功的经验,能给仍在苦苦寻觅中的其他出口企业带来启发。

1.加强研发,创新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自身在产业链上的利润空间。利润空间大了,才能顶住成本上升的压力,而技术含量的增加也同时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价能力。东莞电工工具企业创科集团通过收购欧美企业或品牌,从一家贴牌生产的企业“反客为主”,坐上了全球电工工具行业的第二把交椅。创科在收购后加强研发,成功实现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的转型。

2.转身向内,品牌经营,开发国内市场潜能

与两头在外、操作简便、回款迅速的外销相比,内销的确要复杂很多。外贸和内销本质的区别在于,外贸仅仅是产品的提供者,而内销出了是产品的提供者外,更是产品的营销策略和品牌价值的提供者。但只要选对产品、营销对路,国内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宁波鄞州伊蕾工贸有限公司2003年开始做外贸,2007年遇到发展瓶颈,做出口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与此同时,他们看到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从2008年起,注册了“尚竹缘”竹纤维家居纺织品品牌,并把销售主渠道定位为电子商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

近些年外贸企业的经营困境与全球金融危机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低迷直接相关。但俄罗斯、中东、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供开发。山东云龙绣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20多年出口经验的家纺企业,此前98%的产品都出口到欧盟和北美市场。不过,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云龙绣品的海外客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自欧盟地区的订单锐减,而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支柱。2011年,该公司在约旦设立营销点,正式将营销重点转向中东新兴市场。

4.产业转移,维持竞争力

随着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产业转移已成为鞋服等劳动力密集企业的必然选择。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广东东莞市的鞋业企业中,目前有50%左右到中国中西部地区如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地设厂,25%左右则赴东南亚地区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设厂。正如改革开放初期台商、港商选择来大陆投资办厂的道理一样,时至今日,中国出口企业也要遵循投资梯度转移的规律,将产业转移到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办厂,才能继续维持竞争力。虽然在长期看仍是权宜之计,但可以为我国出口企业的继续发展赢得时间,也不失为可行的解决之道。

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企业的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政府层面的帮助,如更加丰富的融资渠道和信贷支持、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适当的税收减免、更多的公共服务平台,更方便企业的政策措施等。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出口这架“马车”的带动,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裴 平 张 倩 胡志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金融研究》. 2009年第8期.

鞋业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自主创新能力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根据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国提出了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以及在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目标。

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地区,是西部地区人口、产业、信息、科技和文化等集聚中心,是西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因此,成渝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培育西部的经济增长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分析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为纽带,由成都市、重庆直辖市、内江市和自贡市2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38个县(按1997年行政区划)组成的经济地域,国土面积11.25万平方公里,1997年总人口5247.6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732.71亿元,是四川盆地中部最发达的地区,这一经济区域在长江上游乃至西南部具有重要的地位。成都、重庆都位于这个经济区中,两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居西部城市之首,这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对成渝经济区有着极大的影响。就总体实力而言,成渝经济区排第一,重庆和四川要共同争取将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目前中西部有大武汉、中原、长株潭、关中等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有较大差距,但在中西部地区经济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二、成渝经济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第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各省市之间的竞争有效增强了区域内经济活力,但另一方面资源低效配置等负面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重庆与成都由于历史和地缘关系,联系往来十分密切,但相互之间激烈的竞争却一直没有停止过;第二,产业集群处于初步起步阶段,如重庆摩托车产业、绵阳的电子工业产业、德阳的重型机械产业等,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外资引进和利润匮乏,产业集群的经济辐射力和知识外溢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培育;第三,国有、中央、军工企业比重高,改革难度大,企业投资效率低、企业盈利能力差。这些问题都阻碍着成渝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因此,要使成渝经济区发挥经济区发展的合力,需要加快其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三、增强成渝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1.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创新主体和体系建设上,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由于四川大部分科研人才、科研成果、科技基础设施都集中在高校和院所,全省41.2%的科技活动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企业创新能力较为薄弱,造成了一边是缺乏技术支撑,一边是科技力量闲置的状况。通过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使企业、高校和院所以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以契约关系为保障,发挥各自优势,协力攻关,推动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市场密切衔接,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完善平台融资功能、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

成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较多,这类企业在起步之初,常常只有知识产权,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融资能力也较差。应该在企业的种子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的不同阶段,建立健全投融资协同机制,鼓励创业、创新,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很重要。要对高新技术产业,要从产品、企业、园区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能源供给、矿产资源利用、土地供给、交通运输、手续费减免等生产要素配置方面,在指标上也予以倾斜,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重庆市科委关于全市成果产业化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重庆市近几年来建立起了市、区两级政府共建共管的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并实现了与国家创新基金的联动,按1∶3投入比例对企业创新活动予以支持。市财政局、市科委联合出台科技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成果转化。因此,为了给成渝经济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应该完善平台融资功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以提高知识产权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发明人搭建高诚信、低成本的专利技术转让平台,有力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和商品化。

3.以集成创新为主要方式,把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结合起来

在创新方向和开发重点上,必须以集成创新为主要方式,把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结合起来。重庆将采取各种措施支持企业积极创造自主品牌。目前重庆专利累计申请量仅为全国的1.35%,工业五十强企业中还有十九家尚为专利空白。 因此,重庆目前将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争取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重庆还将打造时尚之都,发展动漫、服装、品牌战略管理等创意产业。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

成都市在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方面也正在探索出一条有成都特色的道路。根据《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未来5年,成都市将以企业为创新主题,重点支持本土创造的品牌产品,加大支持力度,使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尽快投产达能。例如,成都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鞋产业发展,将制鞋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和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重点产业之一。争取在未来几年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4.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

在创新基础和机制动力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成渝经济区的战略举措。

成渝两地拥有一大批科研院所、高等学府和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形成了较强的科技创新实力,集中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因此,加强“成渝经济区”科研开发力量在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方面的联合与合作,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利用市场作用和政策引导,打破地域界限,推动科研院所、高校、高科技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建国家级的高科技开发区,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科技实体与企业创新机制的融合。发挥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差距。

综上所述,提高成渝经济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加快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成渝两地作为西南科技中心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加快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推进高科技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认真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推动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形成具有成渝特色的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R].2006-02-09

[2]林凌: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社,2005

[3]景体华:2005~200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