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语文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1
1.从实际出发,合理满足学生的需求
(1)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针对办学条件不好的院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比如周边的企业,采取校企结合,学生金工实习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
(2)合理的课务安排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全部的理论知识,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响应教改的口号,几乎又是完全忽略了理论的学习,本着实践越多越好的目标,导致理论不扎实,实践也没上去。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把这些知识合理、恰当地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这就要求学校在安排课务时要做到教、学、做三方面的一体化,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优化课程布局,突出专业,并保证全方位发展。
2.提高和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一线工作者,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影响和带动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
(1)提高教师的技能素质。对专业教师加强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考核,比如采取进工厂锻炼,师徒结对等方式,不仅能让教师得到实践方面的锻炼,技能的积累,更能让教师了解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最先进的技术及生产设备等,使教师本身向科研实践一体化转变。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可以依托一些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3)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至今不能摆脱陈旧的教学思想,上课依旧是“填鸭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使教师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4)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学不好,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无形中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理解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求学生惟命是从,允许他们有不同看法,充分发扬民主。另外作为教师本身,应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令自己的知识积淀更厚重。高职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提高,拓宽知识面,及时充电,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
二、总结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2
每年的国家级或者省级竞赛多是由系部推荐参加人员,往往是班里成绩较好的几个学生,而多数的学生则没有机会参与。如果技能大赛纳入到校级层面进行管理,形成常态化的运作,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公平竞争,优中选优,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解决了由于机会不均而导致的师生矛盾。建立校级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首先要组建的专门机构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从学校制度层面加以保障。”由学校成立学生技能竞赛委员会,或责成相关系部组成。负责组织校级的常态化的学生技能竞赛和国家级省级比赛的选拔工作。例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大赛即可由中文系成立竞赛组委会,学校统一监督管理。其次,要保障学生技能竞赛有充足的运行资金和完善的奖励制度。学校应设立学生技能竞赛专项资金,用于比赛的材料、器具、教师指导、评委费、学生奖励等方面。教师和学生参加学生技能大赛往往利用的都是课余时间,这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这就需要学校对获得奖项的学生及指导教师予以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教师与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
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实践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针对高职院校而言,职业技能竞赛在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力。在竞赛中将教与学结合,将学与练结合。以竞赛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
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目前,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只能等到学生工作后才得以检验。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举办了首届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有粉楷、钢楷、简笔画、朗读、说课等。赛后,某些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马上根据比赛的内容修改了教学计划。例如伊春职业学院,在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添了“三笔字”课、“简笔画”课、“普通话训练”课等等。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而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学生的技能竞赛也得到很好的检验。并且能过比赛,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某些技能方面的弱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针对性。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教促练、以练赢赛的良性循环,达到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双丰收。学生要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另一面也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职业竞赛体系实施后,教师们也都在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伊春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会定期到小学去听课,与小学一线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与新的教学方法;对每年举办的伊春市小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进行观摩,总结经验与体会,丰富与拓展自我知识层面。在授课过程中,将所学所感渗透给学生。
2.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相衔接,要加强与劳动部门和鉴定机构的联系沟通,将职业竞赛项目和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结合。”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分为笔试与试讲两部分,而且还要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得到一级乙等的成绩。师范类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说课、教学设计与朗读等项目正与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相符合。通过竞赛环节的培训,为学生将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础。既增强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对未来工作的自信心。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3
有调查表明,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大部分学习目的明确,对于英语口语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也认识清楚。他们对实用性英语的兴趣较大,希望训练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英语技能。但词汇量小、语法差、语音语调掌握不好以及其他原因使得学生开口的积极性大受抑制,院校的课程设置亦使得学生练习的时间远远不足,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效果。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现状
正因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不少院校的课程大部分偏重于英语基础,仍然强调发音、语调、单词、语法和句式,如同高中的延续教育。尽管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目的都明确,学校却把教学目的引向了另一方向:英语等级以及一些与商务英语没有直接挂钩的资格证书考试,对商务英语实际技能的培养却并不重视,更没有将商务口语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此外,学校也开设了一些相关领域的课程,如关于经济、管理、外贸等,但也仅是各自独立的,并未真正实现英语、商务、口语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开设商务口语课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三、商务英语口语课开设的必要性
商务英语口语课融商贸实务与英语口头表达为一体,课堂上教师侧重于设置各种商务对话情景,利用商务英语对话实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操练和模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开设,不仅能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商务知识和练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发地学好相关知识和技能,还促使高职高专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以学生既有英语能力为基础、以商务为导向、以实用为目的,合理设置课程,提高了学生得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适应了商务发展需求。
四、如何做好商务英语口语课的开设工作
(一)增加商务英语相关核心课程,加强商务英语知识学习
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不是一般的口语课,它离不开商务知识,与其他商务英语核心课程紧密相连,如外贸单证、外贸实务、商务英语函电、跨文化交际等。要想顺利开设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就必须加强商务英语相关核心课程的教学,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商务英语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为学习商务英语口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只有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才能成就一次成功的课堂。商务英语口语课是一门集听说一体的综合技能课程,需要学生极大的参与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淡化语言知识的讲解,重视口语技能的操练,重“练”轻“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加多种感官刺激
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不但让学生兴趣索然,还与时代脱轨。心理学家Treicher通过心理实验得出,人获得的信息中,83%来源于视觉,11%来源于听觉,1.5%来源于触觉,而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通过单一感官的刺激获得的信息量大得多,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最高。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融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学习资料,这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快进入商务情景和角色,为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与一般课程的教师相比,英语商务口语课的教师既要有教师育人的资格和素养,又要具备一定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商务英语口语教师这一角色。为此,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纳诸如“双师型”教师、业务专家、业内资深人士等多方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来丰富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加强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商务能力的培养,促使校企合作加快实现,从而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更加高效、有力的保证。
五、结语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4
学生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活动中很难有积极的表现,他们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机械式的记录笔记,他们是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来的。可见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去死记硬背,根本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当然学生的态度是需要进一步的端正的,而同时教师更应该进一步的研究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中的具体要求,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真正的树立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们的高中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了,所以他们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都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的。而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时,如果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偏见,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标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会做一些打击学生自信心的事情,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应重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2.2更加高效的应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激素的出现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也都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应遵循适量、适时和适度的原则,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下面我们以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再别康桥》为例,谈谈如何能够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徐志摩在再游康桥时写下的,他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了康桥的美丽景色中,既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使学生们驰骋在他想象的美丽世界之中,而教师就必须采用形象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语言将这些内容讲解出来。而在学习这首诗歌时,其重点内容就是对其的朗读,那么就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网络上教师可以下载一些朗读这篇诗歌的范本,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配乐、暂停和快慢等多种功能,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加充分的掌握朗读这篇诗歌的技巧,从而提升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应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以保证教学的兼容程度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个人素质水平是有着一定差异的,那么他们在学习语文这一学科时所具备的能力就也是有一定区别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都是会应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的。那么教师通常都是更加重视成绩好的学生的,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不但对这些学生是不公平的,同时其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发展也是会产生消极作用的。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能够理性的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在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兼顾学生的整体情况,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从而提升每一名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教师还应多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们创造更加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竞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加,如课文朗诵大赛和语文知识竞赛等,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4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国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从思想上就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是枯燥乏味的,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也就逐步的形成了语文学习就是考试技巧练习的这样一种观点,而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上课之间就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创设活跃并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切实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3结束语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5
一
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符合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内容的取舍、重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教学更有效果。从理论上说,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是可能的。
首先,语文文本极强的包容性使这种结合成为可能。中国的语言文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与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许多门类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文本中许多作品其内容本身就蕴涵着人类相关生命的种种体验与思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各方面,具有无限丰富性与复杂性。“文史不分家”、“诗中有画”,前人的记载里也早已说明了这一点。如大家熟悉的《史记》,就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历史著作,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徐霞客游记》中用文学的笔触记下了大量地理学知识;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成了世人百读不厌的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语文不是一条风干的丝瓜,它是万花筒,它无限丰富,包罗万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这也就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提供了先决条件,使其成为可能。
其次,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的阐释也表明高职语文与学生的结合是可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有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跟我说:“画画我三天三夜不累,一上文化课我三分钟就困。”《大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具有学习兴趣,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学习变成一种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高职生的学习主要是围绕着专业方向来组织的,学习兴趣与专业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是其知识、素养等方面因素在其外在选择上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也往往是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师有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但也同样有适应学生兴趣爱好的必要。如前所述,那位美院教师对语文课内容的调整并非出于无奈,而是一种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举措,他注意并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同样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本质是“由个人构建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符合主体需要的,“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学习才是成功的。由此看来,大学语文教师利用高职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而主动对教学内容、重点等做相应的调整,使其更贴近学生的专业,突出其专业特色,是符合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的,这也势必使我们的高职语文更富于魅力,也就势必会激起学生更高、更浓的兴趣。因此,教育心理学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保证,为这种结合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高职语文教学自身的不断深化也要求走与专业结合的道路。中国人学自己的母语,并且是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足有十余年,本该学得最好,可遗憾的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却分明地感觉到语文学得最糟。先不说种种客观的因素,笔者以为,从语文教学本身看,深化不够、流于表面是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学,各级各类的比赛以及中考、高考的压力,使大家疲于奔命,无暇旁顾,致使语文教学弊端重重。到了高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力、文学素养都大大增强,而且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此时,正是深化语文教学并还语文教学以激情澎湃、意趣盎然之面目的有利时机。
著名语言学家申小龙教授在他的《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中就多次谈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获得的必由之路”,通过语言可以解读当时当地的文化现象。因而,笔者以为深化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透过文本不仅要解读文本的思想性、艺术性,还要解读当时的文化现象:音乐、美术、建筑、服饰、经济、政治等等,学生跟文本的对话也就包含了与作者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对话。这种深化也就势必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了起来,使其互相渗透、融合,进而互相促进。因此,从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然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体现这种结合。
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体现在目前还没有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语文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要想突出专业特色,对现行教材内容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教学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爱好及需要来增删课文内容。如果教的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一些词句优美、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篇章。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等,并可补充一些古代有关音乐的评论等内容,而可减少那些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理性思维的较为抽象的文章;如果面对的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那些画面感强、色彩明快、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词等,还可补充一些古代文人(同时常常又是画家、书法家)的书论、画论;如果面对的是园林、建筑专业的学生,则可多选像剧作家李渔《闲情偶寄》中关于农林营造等方面的文章……这样一来,高职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从内容上渐渐凸现出来,相信这样的取舍一定会令学生兴趣大增。
在对同一内容讲授重点的不同上体现一些经典美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感染力,不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对这些文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如同是苏轼的《前赤壁赋》,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侧重在对语言节奏感、音乐美的把握以及“呜呜然萧声”的赏析与想象;而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则重在对“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以及主客们“相与枕藉乎舟中”等意境的赏析与画面的描绘。同是《琵琶行》,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可把重点放在对“大珠小珠落玉盘”那千百年来不绝于耳的琵琶曲的“聆听”与感悟上;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别时茫茫江浸月”那一种离别情境的理解与构想则又成了他们的重点;而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可引导他们由青衫进而对古代官服加以识别与再绘……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兴趣与热爱,定能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富有创造精神的新天地。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体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性格脾气及爱好特长也往往能体现出一种专业特色,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泼、善表演,有很不错的音色和标准的普通话;美术专业的学生坐得住,善于用色彩、画面来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他们的特长,为我所用,大胆地选取能发挥学生特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唱起来、跳起来、画起来。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1记得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时,音乐专业一位学生声情并茂的美声清唱,极富表现力地把作者那种故国之思、昨是而今非之感唱了出来,课堂一片悲寂。这一唱,意境全出,远比师生反复的朗读和教师大量的讲解更有效。某服装设计学院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卫风·氓》时,是让学生想象女主人公各个时期*姑娘、新婚、婚后+的着装,并将其勾勒出来,来一次作品展示会,效果很不错。总而言之,我们要很好地挖掘并利用这一富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语文论文范文6
职业技术教育是定向教育,教学时数是向量。当两个层次学制相衔接时,只有在方向一致时有效学时才最大,因此,同样是专科学制,欧洲国家较多采取高职与方向一致的中职学制相衔接的方法,可以在专科阶段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高级技术员);而美国招收普通高中的高职学制在专科阶段只能培养技术员,必须用高等本科学制才能培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技术师)。我国早已存在培养技术员的中专学制,如果仍然发展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高职学制,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还可能因某些技术员培养过多而出现人才过剩现象。
由于是定向教育,高职的入学要求包括普通文化与专业技术两个方面,构成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在招生时不仅要考核普通文化课,还要考核理论的和实践的专业技术课;即使是文化课,不同行业还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在如何突出高职特点办出特色这一问题上,招收不同对象的高职学制虽然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定差别,但教学方法基本一致。而且这一方面问题已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不同招生对象的高职学制的有关问题。一、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高职学制这虽然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DE)所规定的标准高职学制,但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生源最多,必须作出考虑。不少人对高职招收高考“落榜生”的提法很反感。其实,平心静气想一下,在社会普遍不了解“什么是高职”的情况下,即使让高职与普通高校同时招生,仍然不能吸引文化成绩优秀者报考高职,招到的学生文化程度可能仍与“落榜生”相差不多。
问题是要按高职的录取标准,而不是按普通高校的录取标准来招收新生。在文化要求方面,虽低于普通高校,但根据行业、专业要求,对某门文化课可能有所加强。在命题方面,不应强调死记硬背,而应突出应用能力。普通高中毕业生大都未学过职业技术课程,但可按照行业、专业特点,测定考生适应某一专业的潜在能力,尽可能招收适合于专业基本要求的学生。
在国外,招收普通高中生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一般设在高等本科阶段,或者在专科入学前先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第4层次学习,使之达到高职入学要求。我国当前很难实施以上任何一种方案。必须研究能否通过改革,使现行的高等专科学制有可能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为此,需要研究养成这一层次人才的有效学时要求。
笔者在80年代曾分析比较了5个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类人才的高职教学计划,发现一个重要因素是所学专业技术课程累计的时数要求,因为职业能力和技能是靠这类课程培养的。现作一比较(只列入以年为单位的专业技术课程时数,文化课时数未列入)。
美国普渡大学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专科,学制2年,学习专业技术课1.34年;升入培养目标为技术师的本科后再学2年,其中专业技术课1.72年,累计3.06年。
法国教育部制订短期技术学院的2年制教学计划,招收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技术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2年中,学习专业技术课程1.51年,连同技术高中阶段所学专业技术课程1.5年,累计3.01年。
英国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国家证书,学习专业技术课1.36年,在此基础上再读培养目标为技术工程师的高级国家证书,学习专业技术课1.75年,累计3.11年。
以上三国的学制都设计成两个层次直接衔接。
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为工程师,现选择两所学校作比较,康斯坦茨(KONSTANZ)高专四年制,学习专业技术课3.59年,汉堡(HAMBURG)高专三年半制,学习专业技术课2.97年,两者平均为3.28年,尚不包括入学前已学专业技术课程时数。
日本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学习专业技术课278年,培养目标为技术员。
由此可见,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高级技术员、技术师)所学专业技术课程时间,至少累计学习3年,日本的五年制,因不满3年,培养目标仍只定为中级人才(技术员),我国台湾地区的五年制及招高中生三年制专科,培养目标均为技术员。
在我国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科学制中,二年制专科在2年中除学习文化课约0.5年外,专业技术课约占1.5年,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所需时数的一半,显然无法改造为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
三年制专科在3年中除去文化课约占0.7年外,专业技术课约占2.3年,也不满3年。但由于这种学制周期较长,有可能通过改革使有效学时再增加0.7年(即增加25—30周),达到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要求。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
方法之一是高职校与几所高级中学对口,利用高中阶段参加劳动及部分复习时间,改成对口的专业实习或讲授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类技术基础课程,就有可能在基本不变更现有高中课程安排的情况下,增加10周以上有效学时。在三年高中时间内安排30周专业技术课程是完全可能的,这对提高高职质量将起重大作用。
方法之二是在专科阶段适当增加学习强度,将部分实践性课程安排到假期。这种做法在国外是较多的,我国50年代也曾实行过。现在每周上课5天,如将星期六安排为专业实习、实验、实训或课程设计,一年就可增加有效学时8周,三年中增加10周以上是可能的。
方法之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方法之二是在方法之一未完全实现前的临时措施。可以预计,进行上述改革,可使招收普通高中生三年制专科的专业技术课的时数增加三分之一,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必将有较大的提高。而且,由于这种学制的文化基础较强,可能成为今后最有竞争力的高职学制。
二、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的高职学制
我国已批准22所中专学校试办五年制高职。在教学计划中,文化课大体占1.6—1.9年,专业技术课占3.1—3.4年。国际上培训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最短年限为初中后学习五年,我国五年制已达到这一要求,所授专业技术课的时数也在3年以上,满足了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试办以来,五年制毕业生供不应求,说明社会上确实需要合格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高职学制中,五年制是最容易办好的学制,因为不需要解决学制衔接问题。缺点是年限过长。
三、招收中专(部分职业高中)毕业生的高职学制
中专及一部分高中学制的培养目标为技术员,与高职属同类教育。招收中专毕业生高职学制与ISCDE所提出的“3B直接进入5B”的要求大体一致。因此,这种学制有可能发展成为符合ISCDE标准的高职学制。
但是,目前这种学制的有效学时仍有问题,即使专业对口,但所设课程的方向不一定完全一致。再加上进入高职学习后,如果对中专所学课程不充分利用,存在不应有的重复学习,必将降低有效学时。社会上有“3+2模式”的提法,认为招收三年制中专毕业生的高职学制只需要学习2年,甚至还有人认为招收任何中职校毕业生的高职学制也只需学习2年。其实在这种3+2学制中,学习专业技术课的有效学时很难达到3年。即使是三年制的中专毕业生,三年中学习专业技术课时数约为1.5年,在二年制高职学制中,学习专业技术课时数也约1.5年。因此,只有方向完全一致,即中专的教学计划设计成直接进入高职,并在进入高职后避免任何重复学习的情况下,学习专业技术课的累计有效学时才达3年,而这种情况目前并不存在。因此,当前招收三年制中专毕业生的高职,学习年限一般应高于2年,以保证学习质量。
招收中专(部分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入学考试,必须既考普通文化课,又考理论的和实践的专业技术课,在权重上后者应略高于前者。应当按行业及早制订统一的入学考试大纲。
四、招收其它类中职校毕业生的高职学制
包括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的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也可统称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制,这两类学校虽然培养人才类型相同,但教学计划有区别。一般职业高中的文化课时数较多,接近中专校课时数;而技工学校所学文化课数不到一半,但在生产实习周数方面远高于职业高中。因此在掌握技能方面,技工学校强于职业高中。由于教育类型不同,方向也不一致,教学计划又没有统一要求,高职与这些学校的衔接问题比较复杂。
技工学校一般安排操作实习60周以上,工科类高职所需操作实习周数一般累计30周左右。但技工学校学生进入高职后,仍要安排约10周以上实习,进行专业范围内各工种的轮换实习和技术员工作性质的生产实习。因此,技工学校毕业生虽已参加实习60周以上,进入高职后所能利用的有效值只有10周左右。在理论方面要求也不同,以制图课为例,培养技能型人才着重识图(阅读能力),而技术型人才不仅要能识图,还要能作图(表达能力),包括计算机绘图。其它课程在深度、广度侧重点方面都存在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从而降低了学时的有效值。
这类学校的毕业生应当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通过1—2年的第4层次学习,使之达到高职的入学要求。
应当尽早公布高职的入学考试大纲,这个大纲一般应与以上入学要求相一致。但在当前多数学生实际水平与要求距离很远的情况下,也可先制订一个临时的,放低要求的入学考试大纲(包括文化课及专业技术课),入学后将学习年限适当延长,可定为3年,第1年补课,第2年学习高职课程。
五、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关于高职学制的建议都要在制订教学计划中得到落实。
1.每个教学计划只能面向一种招生对象,不仅要把普通中学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区别开来,在中职生中,还要把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区别开来。
2.每个教学计划不仅要写明招生对象、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而且还要写明与教学计划衔接的入学要求。
3.调查研究是制订好教学计划的必要保证。不仅要调查社会对高职培养目标的实际定位,还必须对招生对象已学过所有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内容、深度作全面调查,从而避免教学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学习。总之,必须珍惜教学计划中每一个学时,力求取得最大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