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抄核收专业技术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抄核收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费集中核算,电费管理,电力营销
一、概述
电费核算,又称电费“审核”,是电费管理工作的中枢。电费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统计报表数字是否准确,关键在于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电费核算管理是一个跨部门的综合性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支持、理解与配合,需要电费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的不断深化与完善,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系统,使其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近年来,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电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费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了解决传统电费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进一步加强电费工作的集约化管理,增强对电费管理的穿透力及过程监督的控制力,各地供电部门按照上级的要求相继成立了电费核算中心,开始实行集中核算方法,通过建立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电费进行集中收取和复核,及时、准确地收取电费,从而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
二、电费集中核算的优越性
电费集中核算作为一种新的电费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电费核收模式相比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电费管理上
有利于实现电费集约化管理,加快资金归集利用;有利于优化电费管理流程,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加快电费回收的进度;有利于加强电费发票的管理。 传统的电费核算模式是属于分散式管理模式,各地供电局的抄、核、收工作是分别进行的,电费资金周转环节多,归集速度慢,各地的抄表时间都是由供电所自己安排,各供电所都有自己的一套抄核收管理办法。而且由于电费账户分散管理,对实收电费缺乏的有效监督,不利于电费管理。电费的收费方式也很繁多,主要有银行代收、托收(特约委邮)、支票转账、坐收(现金)等几种,收电费数据要隔天才能返回扣费信息,有时甚至要几天才能返回,对电费的回收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电费发票则是由各供电所自行管理、自行打印,每个月财务部门根据各供电所报上来的发票数量进行入册登记,对电费发票的实际使用情况缺乏了解和监督管理,遗失电费发票的情况比较严重。
在电费核算中心成立以后,通过电费集中核算,所有的电费账户由电费核算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电费资金的周转环节,加快了电费资金的归集。同时由核算中心每月通过下发抄表计划,统一安排各供电所抄表时间、复核时间、发行时间、收费时间、对帐时间、报表上报时间点,使各供电所抄核收工作步骤一致,改变了以往各地抄表收费的地域性差异,有效地提高了抄核收各环节的工作效率。电费的划扣也由电费核算中心负责,通过银电联网扣费系统接口,每日定时发送电费数据到开户银行进行电费批量划扣,可以实时掌握电费的回收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多次或者单笔扣划电费,有效地提高了电费回收率。电费发票也由核算中心协助财务部进行管理,每月已开和作废的发票及相应金额通过报表上报,便于对电费发票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二)在电力营销上
电力市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开始逐渐重视电力营销,电力营销可以促使电力行业扩大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使得其营销手法在长期的营养不良环境影响下难以发挥作用。目前电力市场采用的电费集中核算方法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效果有重要作用,值得重视。
1、电费集中核算带动电价的合理化。商品的价格影响着消费者是否选择某企业的商品,虽然电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居民选择的余地小,但是价格依然影响着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需求量。电费集中核算能够减少各项中间成本使得电费市场的价格更加科学合理,收取电费过程中也确保能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导致的乱收、错收、漏收等现象。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提升用户对本企业的信任。
2、有利于监督电力营销过程。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中,各县(区)局乃至供电所的用电营销系统是相互独立的,操作权限在各供电所,上级部门较难掌控各供电所真实的工作情况,导致基层营业工作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屡屡发生。对电费进行集中核算,可以促进用电营销系统的改进和优化,使供电所与供电总部的数据形成网络,保证各级操作部门和管理部门都掌握电费的回收情况,掌握实收、应收、拖欠等信息,使各级供电所的上级部门监督电费抄录情况、收费进度、欠费情况,确保电费回收记录的真实,避免因为 抄表错误、量表故障等因素导致收费工作出现问题,通过信息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电价政策的规范化。
3、有利于财务与营销的核对。由于客户、供电单位等不同方面提供的数据的差异,使得营销数据与财务对账数据经常出现不相符现象,对电费进行集中核算和对账,有利于充分发挥营销的积极所用,同时也提高对账的准确性。集中对账后,供电局的核算可以与总管财务的部门对营销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核对过程直接进行,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减少营销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不对称现象。
三、电费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欠缺经验积累。电费集中核算的运行模式目前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算集中,一切经验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慢慢积累,在这期间会出现许多问题。核算中心不仅仅是数据意义上的集中,还有电费管理上的集中,如何找到一个更高效、省时、省力的运行方式,将是电费核算中心以后面对的重要问题。
2、技术人员严重欠缺。电费核算中心是新出现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财务专业人员,电力专业技术人员等各岗位紧密联系的一个职能部门。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庞大。同时,核算中心还承担着用户数量极为巨大的电量电价电费监管工作,各种电费报表的上报工作,遇到电费复核高峰期,报表人员经常不能参与电费核算工作,工作负荷量很大。因此,需要培养和储备大量的各工种人员。
抄核收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培训中心紧紧围绕我局总体工作部署,以公司2016年普考、竞赛和调考活动为契机,培养“现场实用型,急需型,创新型”人才思想为指导,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各专业总体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职工队伍。
年初,按照公司今年的培训工作要点部署,下发了全局培训工作要点,专业培训班计划。截止六月底,全员培训率达 51.76 %,办班 228次,培训量22441人.天。培训教育经费投入127.5万元,经费投入率 30.7 %。
一、2016年1-6月份主要培训工作
(一)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备战公司2016年普考、竞赛和调考工作。
1、为迎接公司2016 年普考、竞赛和调考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局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适应现代电网运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2016年普考、竞赛和调考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和书记亲自挂帅,分管局领导为主要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普考、竞赛和调考的日常工作。普考、竞赛工作在公司层面和局层面分别组织实施,两个层面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协同配合,普考、竞赛和调考培训工作涉及专业全员覆盖,重点突出。
普考竞赛专业分别为:输电线路高压带电检修、配电带电检修、高压试验、油务化验、继电保护、业扩报装、电能计量现场校验、调度运行、调度自动化和通信传输十个专业。根据普考竞赛要求和专业情况制定了我局详细的培训方案。先后数次召开会议具体布置落实参考单位培训方案,确定参考人员名单。征集了各参考单位的培训需求与建议。普考工作首次将四个分局涉及专业的人员一并纳入考试范围,给普考工作增加了难度。培训中心总体管理控制,对各专业普考人员分别进行了一摸、二摸阶段性培训测试,通过测试成绩比较分析,提出下一阶段培训的目标与方向。十一个参考单位自主协调组织集训,充分调动了各参考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各参考单位普考集训工作全面展开。期间各参考单位有计划的安排各专业教练进行讲解和指导。培训中心及时督导,对各参考单位集训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包括集训地点的选定、费用标准的确定、结算的流程等等)逐一解决。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与公司人资部多次沟通,请教普考各专业细节问题,给各专业参考人员明确方向,与此同时,对各专业外派工作逐步推开。培训中心统管,各专工分别定向联系,做好普考结束后下一阶段抽考竞赛的衔接工作,把我局普考工作的重视程度渗透到每一位参考员工的思想中。使此项工作实现了主线明晰,阶段管控,分层组织、协调,克服了工作主线长,容易懈怠的弊端。
2、积极准备,多措并举,计量专业、输电带电专业竞赛成绩显著。
接到输电线路高压带电检修、电能计量现场校验专业竞赛通知后,局领导、培训中心、计量中心、输电处相关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司技能竞赛中,选拔参加自治区技能竞赛选手,精心组织,专业处室密切配合,按照自治区专业竞赛的内容和规则要求组织训练工作。在短短一个月训练时间里,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在两个专业的比赛中,计量专业取得了个人第三名、第四名、十五名,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输电带电专业取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二) 注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1、 加大外派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生产经营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
局领导高度重视提升我局职工专业技能水平,上半年加大了外派各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根据目前生产目标需求,结合春查工作情况及今年公司普考专业,分别送出电能计量、继电保护、高压试验专业50人到国网冀南石家庄基地进行实操演练培训;送出输电带电专业10人到冀北带电培训基地理论实操训练。派出企业管理培训班32人三批次到区外学习培训,派出配电带电专业人员11人到北京学习培训。
安排参加了公司在电力培训中心组织的为期一年农电人员30人的培训;安排变电运行、高压试验、用电检查专业人员20人进行为期三个月培训;安排营业抄核收专业6人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培训;安排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5人进行为期十天以内的培训。
为加强我局管理人员管理水平,3月份送出一批中层干部50人到浙江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以提升中层干部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局领导亲自监督管理,受训人员认真学习,态度端正,培训效果显著。
针对外派培训人员存在管理中的不足,对每期外派学员在学习期末考核学习效果。局培训中心对承接培训的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对培训授课内容、课件、老师、课时等进行把关审定,分管副总对重要的外培班要进行把关,培训过程中加强了对培训纪律效果的跟踪监督,培训人员的效果结论,作为培训费用报销的考核依据。大大提升了外派培训工作的实效。
2、 加强班站长综合素质培养;开展班组建设管理知识讲座。
上半年我局举办了一期班组建设和管理培训班。这是结合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的工作特点,抓培训,增素质,强合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品德好、作风硬、能力强、业务精、善创新的职工队伍,全面提升班组管理和服务水平。此次培训,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特邀请成永亮教授为我们授课。培养班组长现场管理能力,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全局200多人聆听了讲座。
3、结合传统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师带徒”培训功效。
进一步深入推进开展基层单位“师带徒”活动的。根据各单位人员情况,严格审查新签师徒合同,批准签订各基层单位106对师徒,实现新参加工作人员、转岗人员、初级岗位职工全覆盖。对2015年师带徒培训合同进行整理,加大对“师带徒”培训工作考核力度,并按管理办法实施,考核结对的师徒。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局近年来新入局人员选择合适的师傅进行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本岗工作的要求,尽快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搭建了平台。
4、加大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力度,避免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
今年我局陆续对新分配入局人员45人,从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修养、企业安全规程、变电基础知识、职业心理素质、电力法规政策方面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培养新员工遵法守规、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让新员工尽快走向岗位接受专业实操的训练,避免专业技术人员水平断档现象。
(三)其他培训方面完成的工作。
1、送出变电运行专业人员41人参加了电力培训中心举办的220KV、110KV仿真证取证复证培训。解决变电运行职工上岗取证问题。
2、 上半年安排我局各基层单位共164人参加了电工证取证培训工作。解决一线职工取证上岗问题。
3、完善培训制度工作。按照局标准化管理制度要求,对现有中心岗位内容修订、规范整理,制定出新的培训岗位管理标准。对职工教育培训教育制度汇编中的文件进行整理,加强对现有政策的执行和管理,修订了外派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对基层单位日常培训、现场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对培训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力度。为及时配合培训工作的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4、 电教室维修改造项目签报填写审批完成。并列入局技改项目审批报告已转交局生技处。为提升培训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5、学历教育方面。按时安排华北电力大学函授站的课程和讲课老师的吃、住、行,及2016年本科毕业生33人进行了毕业答辩、毕业生登记表、评语填写等后续收尾工作,圆满完成函授站教学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1、公司普考、竞赛工作贯穿全年三个季度,尤其今年布置的专业较多,上半年举办的青工培训班也比较多,和春查预试、大修、技改工作有冲突,工学矛盾突出,造成职工有不良情绪。
二、2016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1、按照集团公司普考、调考活动的部署,以及公司技能竞赛要求和规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根据我局各专业比赛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安排培训。针对普考、竞赛专业,制定合理的外派培训计划,安排好抽考人员、竞赛人员的外派培训工作。借以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公司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预计下半年送出一批中层干部到浙江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提升中层干部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抄核收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劳动定员; 供电企业; 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 C93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62-02
一、劳动定员的概念
劳动定员,亦称企业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二、企业定员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合理的劳动定员是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三、劳动定员的原则
1.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为目标
2.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四、劳动定员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
1.按劳动效率定员
2.按设备定员
3.按岗位定员
4.按比例定员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二)新方法
1.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
2.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
3.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
4.零基定员法
五、电力系统开展劳动定员管理背景
电力企业开展劳动定员标准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电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定员标准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近年来,随着电网快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公司集团化运作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劳动定员标准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对于哪些岗位缺人,具体缺多少人没有一个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来明确这些问题。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标准,对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为关键。
队伍总量超员、结构性缺员的劳动用工结构现状,是长期以来制约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标准化建设,是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集团化运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劳动组织管理标准化建设,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构建统一规范、管控有效、支撑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队伍总量超员、结构性缺员的劳动用工结构现状,是长期以来制约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标准化建设,是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集团化运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劳动组织管理标准化建设,夯实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构建统一规范、管控有效、支撑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六、劳动定员结果的应用
为缓解某供电公司电网跨越式发展与人力资源严重紧缺的矛盾,公司以省公司核定定员数据为依据,分析各专业用工差异情况,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及用工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有效解决公司严重缺员问题。
(一)优化生产运行组织,试行大集控运行模式
根据公司电网实际,在现有运行模式下实施大集控管理试点,实行监控与操作分设化,即采用“监控中心+操作队”模式(大集控管理模式),分步实施:目前采取过渡方案,实现14座变电站大集控运行模式,逐步实现32座变电站大集控运行模式。
设立监控中心,实行四班三运转,主要负责全网实时监控、事故处理、调度指令的接收与下达以及无功电压调整。监控中心所辖受控站均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具有五遥功能,AVC系统运行正常。
操作队分区域配置,负责区域内变电站的操作、工作许可、验收、事故处理、巡视及其它运行管理。对偏远区域的操作队,采用每日接送的方式,分白、夜班二个组,就近区域的操作队,值班人员实行白班制。工区综合维操队作为各个区域操作队的后备与补充,以加强工作繁忙时期的值班力量。在大集控管理模式下,随着区域变电站的增加,对运行人员的需求增量相对较少,初步缓解了生产一线运行人员严重不足与电网快速发展的矛盾。
(二)以定员分析为基础,强化激励与引导
根据劳动定员用工差异分析情况,为引导员工向艰苦的生产一线工作岗位流动,引导员工向严重缺员单位和严重缺员岗位流动,鼓励员工在生产一线建功立业,公司出台系列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了薪酬的激励与引导作用。
1.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组织完成绩效与薪酬分配体系建设并贯彻实施,将传统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与现行的业绩指标考核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岗位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新的绩效管理体系中,设置了岗位类别、职务、绩效等系数,在系数设置上较大程度地向生产、营销一线倾斜,并鼓励员工立足岗位技能成才,达到了绩效与薪酬分配的正向激励与引导目的。通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综合各单位绩效反馈意见,适时出台了个人绩效系数修订办法,赋予各级绩效经理人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建立薪酬激励机制
在薪酬设计上,进一步向生产、营销一线倾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一线建功立业,引导公司员工向生产一线严重缺员岗位流动,公司出台了系列激励政策:
(1)设立生产专项奖
在生产一线设置了生产岗位专项奖励,奖励对象为生产岗位中直接从事生产运行工作和输配电线路岗位中从事登高作业人员。
(2)在岗位序列设置上向生产一线倾斜
在岗级设置上进一步向生产一线严重缺员单位和岗位倾斜,生产一线部分班组长岗级与公司副科级干部一致。
(3)专项奖励系数设置进一步倾向于生产一线
公司组织修订和制定了系列专项奖励管理办法,在奖励系数设置上进一步向生产、营销一线岗位倾斜,生产、营销一线最终奖励金额远高于公司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辅助岗位。
(4)突出生产一线技能人才激励
一是组织开展技师评聘工作。根据技能等级符合要求、专业工种对口原则,经组织评审,在公司一线班组中聘任了若干名专业技师、高级技师,凡被聘用的技师、高级技师,技术(技能)等级系数均相应提高。
二是建立人才专家库。在省公司评聘专家人才的基础上,公司组织建立内部人才专家库,评选生产一线各专业领域业务精英担当首席技师,并根据考评结果给予奖励。
(三)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减员增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在满足组织结构优化和劳动减员方面的突出作用,全面实施各变电站光纤、网络优化工程,满足“大集控”和“调控一体化”要求。在变电站实施3G视频头盔系统建设,满足单人巡视要求,提高巡视效率和质量;在主网线路人员巡视困难的关键区域安装3G视频监控系统,减轻线路运行人员的运维工作量;在配电网中,大力实施集抄、监控等系统,有效减少抄表和检修运维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一大批基于大容量、高可靠性光纤信息网上的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为提高效率、减少人员在科技上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为解决公司结构性缺员矛盾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依法合理使用市场化用工
加强市场化用工的统一管理,在理顺岗位界面、实行岗位分层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在辅助岗位以及低端业务岗位上引入市场化用工机制,控制市场化用工范围、数量。在总结通用驾驶员岗位、95598坐席等使用外部劳务市场派遣用工经验基础上,本着先试点、总量控制的原则,分类、分步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在缺员比较严重的生产、营销服务单位成立辅工作班组,主要协助从事生产辅工作以及抄表、崔费等工作,辅工作班组人员采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
(五)规范有序开展业务外委
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条件下,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运行设备安全和工作质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规范开展业务外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方面缺员压力。由于承揽企业人力投入充足,职责履行到位,一年来,这部分线路安全运行良好,线路通道状况有较大改观。
(六)加强岗位动态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对公司所属各单位工作职责进行重新梳理,按照工作实际对各单位下达劳动定员标准,严格按省公司核定标准控制机关本部管理岗位编制,压缩后勤辅岗位,通过转岗培训将一部分人员充实到缺员严重的一线岗位。
新录用高校毕业生全部分配到生产一线岗位,规定新进高校毕业生必须在基层单位工作满5年以上,方可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岗位竞聘。在新进高校毕业生分配到生产一线的同时,有计划的组织部分营销服务一线岗位竞聘上岗,促进生产一线人员向营销服务一线岗位有序流动,培养营销服务新生力量。
(七)调整营销组织架构
公司直管用户80%以上在市郊,由于体制等历史原因,市郊配网长期投入不足,非常薄弱,营销管理系统性不够。电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差,2009年的雪灾导致市郊17万终端用户停电;农村低电压非常普遍,服务投诉多;线损、电费回收工作与实际要求差距大。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公司现有基础上,必须从组织架构上进行优化,在“一部三中心”的大营销体系下,将客户服务中心一分为二,成立城区和郊区客户服务中心,充实郊区营销服务力量,在市郊实行作业组织专业化,落实21个市郊营业部劳动定员;因地制宜,建立四个区域检修中心,明确工作职责、流程、界面。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解决了市郊区域大、差异大、系统管理力量不足的矛盾;市郊配网建设速度加快,运维保障有力,抄核收管理加强,营销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八)将劳动定员核定结果作为用工需求依据
1.根据省公司定员核定结果,在每年上报毕业生需求计划时,由市公司把关,要求各县公司根据本公司超缺员情况申报需求计划,原则上超员单位申报毕业生需求计划必须少于当年计划减员人员。
2.根据各专业缺员情况,合理采取社会化用工或业务外包用工模式,社会化用工人数或业务外包业务量以各专业的实际缺员情况确定,严格控制公司用工总量,避免采取社会化用工或业务外包后形成冗员。
3.规范农电用工入口管理。严格控制市、县公司农电用工数量,全面规范农电用工入口管理。
(九)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用工差异情况及人员素质等,以多种形式开展各类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专业培训,有效缓解了局部严重缺员的压力。
1.公司专门建设了变电站仿真实验室。利用与地区电网一比一的变电仿真系统对变电运行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反事故演习、潮流模拟等,大大提高了变电运行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缩短了新进人员培训时间,加快了运行人员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有效缓解了变电运行岗位严重缺员的情况。
2.加强新进高校毕业生培训。以岗位培训为基础,以导师带徒方式强化新进人员培训工作。新进高校毕业生先进行入职教育培训,安排到具体岗位后,要求由各单位指定专人作为导师,并签订导师带徒合同,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查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导师技师评定、专家评选和新员工评价的依据。通过导师带徒培训方式,新进员工能较快适应岗位要求,有效缓解了生产一线严重缺员压力。
3.针对新技术、新工艺,公司以送培和内部分期分批集中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相关应用人员进行培训,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减人增效的目的。
4.加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按照网省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积极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培训,加强网省公司政策宣传,促进各级管理人员思想转变,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避免因管理决策失误导致的大量重复劳动,有效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2008].
[2] 杨万山.国有企业改进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工作的现实思考[J].中国劳动,2004(11).
[3] 张金成,岳淑捷,王为民.邮政企业定员定额工作研究[J].邮政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