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德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德育论文范文1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的方式
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常常使用,对研究目的的达到有直接和积极的作用。笔者针对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利用自己优势,取张家口学院本科、专科学生各100人左右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具体涉及:学生年龄、性别、爱好、对体育课的认识、体育课是否能够对道德品质起到作用及体育授课教师是否进行过德育渗透教学等。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经过研究讨论,初步有了一些解决建议。
2访谈法对个别具有代表性学生进行访谈式调查
这些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在选取时带有一定目的性,比如特别惧怕体育课程的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对体育课特别喜欢而自己专业成绩较差的学生、体育课成绩和其他科成绩均十分优秀的学生等。在学生选取上也注意到了男生和女生选择,尽量能够使访谈对象能够代表一部分同类型学生。在访谈方式上,不能正襟危坐,容易给调查对象造成压力。所以在访谈时,一般在课间或其他休闲时间,一般不用笔本进行细致提问和记录,这样就给访谈结果记录带来一些困难,为了保证学生访谈内容能够尽快真实地记录下来,访谈问题一般简单和直接,并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问题进行多次访谈,结束后迅速整理记录,从而达到了访谈调查目的。
3教育实验法
在初步进行了本课题的一些调查后,笔者开展了一些教育实验活动。有了一定的调查结果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后,有了一些初步的建议和想法,这些建议和想法能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起到预期作用,能不能够通过实践的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同时又在德育的影响下带动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这些都能够在教育实验过程中有所体现。笔者利用不同项目的体育课堂进行了一些实验,将一些有效和积极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记录,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二.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1.1通过调查问卷
将问卷具体问题进行了整理整合,大项结果统计如下: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学生,样本选取的对象从年龄和性别比例上大致相似,爱好比例上也无大区别,对体育课的认识和体育和德育的关系中也得出了几乎一样的结论,那就是体育课是有用的,但是对学生个人的品德和性格的影响上看基本处于无伤大雅状态,没有发挥体育课德育作用,体育教师在授课中也基本上着手于实践动手方面,对德育并没有加以应有重视。
1.2对访谈结果的分析
访谈记录1:对象为特别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访谈对象是一位女生,每每到体育课参加运动的态度不甚积极,总以各种身体不适的理由缺席,身体瘦弱,眼神迷离。对问题往往回避,觉得体育课对她而言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作用,对品德更加没什么影响。访谈记录2:对象为对体育课无特别兴趣的学生。访谈对象为一位女生,体育课参加程度一般,偶尔以身体问题缺席上课。体育课对她而言是一门必须要拿到学分的课,但是课程分数高低无所谓,及格就行,不影响毕业拿学位就够了。体育课不会影响道德形成,只是身体健康的问题。访谈记录3:对象为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访谈对象为一位男生,体育课程参加积极,从未缺课,而且在课余和闲暇时间大多会进行多样的体育活动,体育成绩突出,专业课成绩一般。访谈过程中眉飞色舞,围绕体育内容的话题多样,能够看出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体育课程不仅有利身体健康,而且能够让人培养进取、坚持的生活态度,更能注重团体协作。从选取访谈记录中可见,这些学生能够基本代表一部分学生态度,其中访谈记录1和3的特征学生数量都不多,说明在大部分学生心中,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是为了拿到学历学位的必经途径而已,具体说到能不能够影响到性格形成,道德品质的影响,就更谈不上了。
1.3对教育实验结果的分析
笔者在拿到调查结果后,经过研究,选取了两个不同专项体育班级,进行了德育渗透的教育实验,在此以羽毛球专项课程为例。笔者在羽毛球专项体育课程中选取了两个班,实验班着重渗透了机智、灵活、拼搏、协作、团队、守法等意识。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手段,不仅介绍具体的羽毛球的运动知识,而且让大家观摩著名比赛、分析比赛背景和运动员的积极品质,讲解违规违纪行为,让学生们全面地了解运动的本质和目的。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摒弃了单纯的模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单个辅导,尽量地深入他们的性格内心,找出需要改变或提高的弱点,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鼓励。课后还让学生们写一写、说一说上课的感受、克服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这样可以直接地把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一段实验时间后,试验班级与对照班级进行比较后发现,试验班级的学生上课态度更加积极,能够按时上下课,请假人数大大减少,完成基本项目的各项技能更加熟练,分析态势和问题的果断性灵活性大大提高,并且乐于与人分享、乐于协助他人,试验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结论与建议
在高校的环境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容易为客观不特定的因素所影响。相较于那些在课堂上主要依靠听、读、写的课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各种各样的观点、信念、情感、意志和态度容易表现出来,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接近学生,就更容易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反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体育拼搏竞争的过程中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在体育锻炼提高过程中培养积极进取、轻易不言败的意志;在了解运动规则制度的过程中了解规范的公正、诚实的意义;在集体配合过程中体会团体的力量、协作的功效等等。做好高校体育教育德育渗透,对学生而言,无论是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都会得到巨大提高。所以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当中,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获得优良比赛成绩,还要将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品质融入其中,让学生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升华。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全面而有重点的科学教学计划
为了获得最满意的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按照一定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体育过程中的德育进行规划。首先,要明确德育目标,这种目标不是大而空的,而是具体可操作的。比如,将集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拼搏进取精神、遵纪守法等等教育目标列出,一堂课的哪些方面可以涉及哪些品质的培养,要用一些特别方式让学生向着这些方向发展。其次,制定教学计划不能依照传统,只将时间和授课内容排列,还要讲训练、项目、时间和德育目标融为一体。在有这样科学全面的目标前提下,来设计和制定行动方案,保证在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道德教育,培养了积极正确的品格。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完成或者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就应该积极寻求其他教学方式,用什么样的方法加强什么样的德育效果,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都应该有所考虑。要采取那些针对性强、效果优良的方式,全面地完成体育教学。
2注重课堂的教学
首先要有良好的授课环境,寓情于教,形成良好的课风;其次要挖掘出每次课的德育侧重点,结合体育知识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德育;再次,一定要组织好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注重仪表和言行。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庄重严肃,同时也要体现出健康和朝气蓬勃。其次,在组织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这些准备出了认真备课外,还需要有序布置场地和器材,指导学生收拾和整理器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守纪律的集体观以及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比赛及各种活动
体育教学德育论文范文2
教育的功能在于成人,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人的精神的全面生成。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曾被视为“体育棒子”,即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曾几何时,大学校园的其他工作者对体育教师的羡慕在于可以利用工作时间领着学生玩好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没有什么技术成分。其实不然,体育作为一种超文化、超种族、超地域、超本能的文化现象,既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曾经指出,体育运动不仅是增强肌肉力量,同时也是一种智慧和意志的表现,因此,人们在体育中看到不同的超越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结友爱精神、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都是人类精神文化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真实反映。作为大学教师中的完善学生健康基础的体育教师,首先,他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他通过体育知识的传授、锻炼方法的引领,使人类体育文化成果得以传承、延续。其次,他是人类文化人才身体基础的奠基者,通过体能增强、技能的提高、人格的完善、文化的扬弃,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他们成长为人类文化创造者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体育教师自身也是人类体育文化的创造者,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和体悟,从几万种甚至是几十万种锻炼方法中选择出适合学生体能发展的方法;从几千种体育运动中选择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运动项目;从单个运动项目几十个技战术中选择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技战术供学生掌握。这不仅将外在的知识、文化以及他人的创造转化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关照,还通过自身的体育专业行为为人类体育文化增添新的元素,创造并更新着人类文化,怎能说体育教师不是“文化人”。
2大学体育教师文化自觉的特点
2.1以大学体育特点为本质对大学的体育教育要有两个维度的的理性认识:纵向维度,大学体育无论从大学教育的性质还是从教育对象的变化,都应在课程性质、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与中小学体育有变化、有发展,显示出大学体育的个性;横向维度,大学的体育置身于大学的课程整体中,其作用和功能应服从大学培养目标的整体完整,虽然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不大一样,甚至课程性质也不尽相同,但是应该成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有机部分,在修课形式、教学形式上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这两种认识与把握做为体育教师自觉践行与主动追求大学体育发展的理性态度,以现实的人作为理性的尺度做出价值意义的探询,以理性的原则做出价值选择与判断,以理性的方式观察、思考并采取行动。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等方面在理性思维上加以确定。
2.2以体育实践活动为基础体育教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特点。因此体育教师的文化自觉必须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实现。作为体育教育教学主体的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到体质增强、技能掌握、人格完善、文化传播4个体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使体育文化的践行要均衡。在对体育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同时对自身的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行动进行批判性的关注,并主动反思自身实践,并积极采取行动对其加以创造性改进。同时,关照社会现状,积极补充先进文化,取长补短,在理解自身的文化基础上,学习其他文化的先进经验,在自我与周围世界间建立和谐的联系,达成自觉的体育教师文化。
2.3以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宗旨种子是生命的基础,没有了种子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历史和传统就是体育文化延续下去的种子。传统和创造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体育文化自觉包含着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及展望未来3个维度。大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文化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中介与纽带,充分发掘和发挥体育文化中的健身、教育、美育、娱乐、情感发展等功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积极推进体育与教育及其他社会现象的融合,推动体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使体育文化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大学体育教师在自觉中成为“文化人”
文化自觉既是大学体育教师价值追求的精神体现,更是以其对教育理性认识为指导的自觉践行,是体育教师自身走向解放、走向生命价值体现的动态过程。大学体育教师成为文化人”,其实践生成活动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在自主中开展学习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我只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大学体育教师要想改变在学校的边缘地位,必须在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努力做到“想学”“能学”“会学”“乐学”“恒学”,将自身的基础、兴趣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主动调节学习过程,做到终身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所学习的新知识与自身原有的经验进行整合,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整合,让理论与实践在自己身上找到相遇点、融合点与发生点,逐步构建起属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体系,使文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增生与创新。
3.2在对话中寻求理解社会是一个沟通的系统和人际交往的系统。在教师自觉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关注人际互动。在与专家学者的交往对话中,获得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方法;在与同行的交往对话中,交流经验、互帮互助;在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往对话中,获取其他学科知识,发展体育边缘科学,使体育学科的阵营不断加大;在与学生的交往对话中,了解学生学习需要,获取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在人际互动中要充分表达,相互倾听、相互激发,在合作、协商与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多元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现大学体育教师的群体超越。
3.3在反思中获得动力俗话说: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将体育教育教学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工具劳动的人就忽视了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用怀疑的态度去面对体育教学实践,注重解读教学现象,从教学情境、学生学习、自身困境及人际互动中提炼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日常备课、实施教学、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找到看待问题的新思路、新看法。
3.4在研究中实践创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立足于个体优秀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在实践中发展形成个性实践知识、提升实践智慧,建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创生新的文化样态,正是教师文化走向自觉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最根本的差距在于科研的能力与水平。因此,提高大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科学研究带动创新,以科学研究带动教改,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勤发现、勤反思、勤学习、勤实验、勤总结、勤创造,在研究中实践创新,在研究中创造文化。
4结语
体育教学德育论文范文3
我国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由三个人组成,爸爸、妈妈和儿女。父母对于体育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相应的行为都会对儿女造成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的学历水平比较高,经济条件比较好,就能够为儿女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提供深厚的经济基础,儿女进入大学体育教育之后,就容易接受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从各个方面对他们造成不同的影响。而现在许多父母都把考试拿到高分、考进名牌大学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而把孩子出去踢足球、打篮球、爬山等各种业余体育活动给霸占了,转而让他们上各种数学、英语、物理等补习班,再加上钢琴、小提琴等各种特长班。虽然也有的家长会让孩子参加芭蕾班、跆拳道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但是家长的目的只是让孩子拿到等级证书,而不是说为了加强孩子的身体素质,从而影响孩子对这些体育特长班产生兴趣,体质增强的效果也不会特别明显。
二、基于学生体质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学生体质,大学体育的教育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各个大学需要树立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改革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并且结合社会的要求对其进行培养。在体育教育的改革中,需要联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短期效果和今后一生的长期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理念,形成正确的体育行为,从而为今后坚持一生的体育锻炼做好基础工作。大学体育的教育改革的中心应该是对体育课程的科学建设,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体育课程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设计,着重增强体育老师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调动老师的主动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标。其次,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好坏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获得长足进步,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社会发展起到主要作用,但是如果他们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就无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许多大学都在体育考试的时候设立了不同的标准,比如男子100米跑需要多少秒,而跳远需要多少米才算是及格。但是许多体育老师在考核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把关,如果学生差一点及格都算作及格,或者再给一次机会。也有的学校在考核标准上设置得太低,几乎所有人都能通过,对学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作用。树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需要立足于学生目前的身体素质水平,针对学校内部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最后,大学的体育老师需要认识到体育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不是仅仅给学生放松玩耍的。体育老师需要不断对教学材料进行开发,着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老师还需要不断跟随时代的进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兴趣,在强健学生身体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从而成为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良好的大学生。
三、结语
体育教学德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外来语 英语原词 发音 词形 语义用法
一、研究目的
外来语是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它只有短短五百年的历史,却在日语的语言表达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日本民族一直比较注重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特别到了近代,众多新事物、新概念被引进的同时,大量的外来语也进入了日语之中。词汇数量的激增和使用频率的提高,都反映出外来语的发展势头之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对外来语的使用甚至达到了泛滥的地步。据说在日本,每年都要出版一本新的外来语辞典。
日语中虽然也有很多来自法、德、西、意、荷、俄等语的外来语,但从数量和使用频率来看,毋庸置疑,英语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本文中提到的外来语,除作特殊说明外,一般均指来自英语的外来语。
我们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接受了至少6年的英语教育,具备较强的英语语感和较大的词汇量。因此,在学习日语的外来语时,这些学生应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外来语的学习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考试中有关外来语的题目失分情况也比较严重。经过观察与总结,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外来语的发音、词形、语义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并非与英语原词完全一致。所以,学习者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本文拟将外来语与英语原词作一对比分析,试总结其特征和规律,为外来语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二、日语外来语的特征
首先,我们先来对日语外来语的特征作一具体的分析。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与原词进行对比,找出其差异,并说明这些差异对于学习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困扰和影响,以及导致学习者出错的原因。下面,笔者从发音、词形、语义用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 .发音的差异
(1)辅音的音节化
所谓辅音的音节化,就是指英语中原本以辅音结尾的单词在进入日语中以后,大部分都被加上了元音,构成音节。例如:
ストライク(strike) サラダ(salad) オル(all)
(2)用近似音替换
我们知道,英语有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而日语只有5个元音(あ、い、う、え、お),辅音的数量也要远远少于英语,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英语单词在日语中找不到与其完全对应的发音,因此,只能以近似的读音来代替。例如:
ルム(room) ラブ(love)フロント(front)スリ(three)
(3)使用长音和促音。例如:
デト(date)ドッグ(dog)インタネット(internet) カップ(cup)
(4)使用外来语特殊音(即合拗音)
合拗音是日语中的特殊发音,基本上都是用于外来语,和语词和汉语词几乎不用。这也是为了弥补日语发音体系的不足,使外来语的发音更接近原词的一种手段。例如:
パティ(party) チェック(check)ソファ(sofa)
(5)音调的日语化
所谓音调的日语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将英语的强弱调变为日语式的高低调以及重音的位置与原词有异。例如:
マネジャ(manage) ポケット(pocket)
(在这两个单词中,日语的重音都在第二个音节,而英语原词的重音则在第一个音节。)
日语外来语与英语原词在发音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这些差异给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特别是在进行听力、听写和朗读练习时,稍不留神就会出错。了解了这些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对外来语的认识,减少失误,提高学习效率。
2 .词形的差异
(1)日语式省略
日语外来语中的省略现象非常突出,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例如下面这些词都是保留了前半部分而省略了后半部分:
スパ(スパマケット) supermarket
コンビニ(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convenience store
还有一些缩略语是将两个单词的前半部分组合而成。例如:
セクハラ(セクシャル•ハラスメント)sexual harassment
パソコン(パソナル•コンピュタ)personal computer
ワプロ(ワドプロセッサ) word process
(2)表记的问题(非一对一 )
表记也是外来语学习中的一大难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很多外来语可以对应多个英语原词,例如:
カラ(colour/ collar)イタリア/イタリヤ(Italia)
テレホン/テレフォン(telephone) コンピュタ/コンピュタ(computer)
インク/インキ(ink)
词形的差异给学习者带来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书写、记忆和理解方面,利用原有的英语知识,初学者很难准确地判断所给的外来语对应的是哪个英语原词,特别是在阅读文中,如果对单词的理解有偏差,将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的把握。
3 .语义、用法的差异
(1)语法的含义和用法
这里所说的语法,主要是从词性角度加以分析。大部分外来语的词性与英语原词保持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
ア将形容词作名词用,如:ブル(blue) ピンク(pink)
イ词尾添加[い]、变为形容词,例如:ナウい(now)
ウ词尾添加[だ][な][に]、变为形容动词,例如:
スムズだ(smooth ) スムズな通 スムズに移行する
エ词尾添加[る]、变为动词,例如:
アジる(アジテション的动词化、“唆使,引诱”) デモる(デモ的动词化、“示威,游行”)
オ词尾添加[する]、变为サ变动词
这一类情况比较常见,大多数英语动词在进入日语中以后,为了保留其动词的词性不变,都可以在词尾添加する,成为サ变动词,例如:
オプンするカットするリドする
(2)与原词在语义上的对应关系
外来语与英语原词在语义上并非完全一致,大致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ア基本一致(大多数专业术语都属于这一类)例如:コンピュタ
イ语义扩大,例如:
レポト(英语单词report只表示“报告”这一含义;而作为外来语的レポト除了“报告”之外,还增加了“课程小论文”这一含义)
ウ语义缩小,例如:
エンジン(英语单词engine有两个意思:1.发动机、引擎;2.机车、火车头;而作为外来语的エンジン则只保留了前者的语义)
エ迥然不同 ,例如:
クラ(意为“空调,制冷设备”;但在英语中,“空调”这一含义常使用“air conditioner”来表达)
外来语与英语原词在语义上的这些差异,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如何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不是仅仅靠扩大英语词汇量就能解决的,必须了解英语单词与日语外来语单词的异同。此外,外语学习贵在实践,我们学习外来语不仅是为了了解它的读音、书写和含义,更重要的是能在会话和写作中正确地加以运用,如果不了解外来语的这些特征,就难免会不犯错。
三、外来语教育的对策
综上所述,外来语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学生大多具备较强的英语基础,因而容易忽视对外来语的学习,导致优势变劣势。本文通过分析外来语与英语原词在读音、词形、语义等方面的差异,希望可以为日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笔者认为,要提高外来语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重视外来语的学习。外来语虽然源自英语,但又与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必须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能凭借所拥有的英语知识去进行想当然的判断和理解,而应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下功夫认真去学。从发音阶段开始,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熟记片假名的书写,能准确辨认合拗音,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另外,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外来语的含义及用法,学一个记一个,不能偷懒,更不能自己搞发明创造。
其次,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外来语的特征和规律。本文对此已经作了详细地分析说明,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做一些总结,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寻找规律。
再次,要善于利用外来语词典。外来语是日语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语种,因此,它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类考试中的热点。但根据笔者的调查(表1),目前,基础阶段的日语教材中,外来语的收录数量并不多,很难满足学习和考试的需要。因此,必须借助工具书来督促学生多记、多掌握一些外来语。
表1 基础日语教材中外来语的收录数目
最后,可以利用日本较新的原版小说、漫画、音乐、影视作品等材料来扩大外来语的词汇量,了解外来语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的。这些都是日本人自己创作的鲜活的作品,代表了日本人的普遍心理,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不妨拿来一用。这一类的作品大多数都是面向年轻人的,因此,其中外来语的数量和使用频率都比较高,很适合用作外来语教学的课外教材。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新词汇、也能加强对日本人和日本社会的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结语
外来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使学生在各类考试中顺利过关;如何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笔者愿与日语教育界的同行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玉村文郎集.『座日本と日本教育第6.日本の、意味(上)明治院.平成12年.
[2]国立国研究所.『日本教育指参考16.外来の形成とその教育.平成2年.
[3]朱京伟.《日语词汇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6.
[4]龚志明.《日本教育における外来の学》.外语研究,2001,3.
体育教学德育论文范文5
1.1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教学观念是影响体育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一些中学的体育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老师让所有同学参加统一的体育活动,并不关心该项体育活动是否适应每一个学生;第二,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第三,部分教师还认为,体育课程只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身体各项健康指数达标就可以,从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1.2教学方法不够科学。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因素,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迅速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一些中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例如:第一,教师主导课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比较低;第二,一些教师遵循仍旧沿用素质教育之前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将一些理论知识,带着学生做完热身活动,就让学生自由活动;第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课堂互动效果较差,教师和学生被割裂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1.3缺乏适当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教师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反映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是,目前在中学的体育课程中,还缺乏这样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在部分中学的培养计划中,体育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不愿意投资建立评价体系;第二,由于中学的教学中,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不计入总成绩,导致学生也不关心自己在体育课堂中学到的东西。
1.4师资力量有待加强。体育教师是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积极引导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践证明,体育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然而,目前为止,中学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第一,一些中学的体育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体育院校培训,不具有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无法胜任中学体育教师这一角色;第二,很多体育老师在上课之前,没有看过课程大纲和课程要求,更不会准备上课笔记,上课过程任意发挥,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1.5场地和器材缺乏。在中学的体育课程中,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重要保障,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场地和器材的配合,但是,许多中学还缺乏场地和体育器材,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是体育课程仍然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没有安排相应的场地和购买相应的器材;第二,学校的财政支出中,对于体育器材的支出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导致了一些体育器材的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2、解决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
中学时期的学生,大多数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体育课程的锻炼,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能够从容应对学业上的压力。通过以上的调查和论述可知,部分中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普及。所以,教师、学生和学校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尽快解决,保证中学体育课程的有序进行,可以进行如下的改进:
2.1坚持体育教学改革。由于目前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学水平还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按照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改革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之能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第二,课程的改革,将一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提出,引入一些新的、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第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体育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游戏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体育教学德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体育人文精神 学校体育教育 人文体育
体育是人类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促进人的身体发展、满足人的精神追求、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给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高校体育教学要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做到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健康和体育锻炼兴趣服务。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对体育人文价值认识的不足以及实践中对学生的体育人文价值培养的缺乏,都最终导致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偏失,忽视了学生对体育人文精神的领会,这无益于运动健身习惯的养成和保持。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培育体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终身体育意识淡薄,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社会意义认识不够等体育人文精神缺失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多年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模式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在这种模式中,授课是运动技术技能的灌输,考试是测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程度的手段,对体育的理解限制在狭隘空间中,将受教育者塑造成熟练掌握技能的机器。由于旧的体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的开发,许多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常常是零散和混乱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很少有大学生考虑如何通过广泛地学习体育方面的知识和各种运动能力,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教学失去了人文精神,淡化了体育对人本身精神世界的关注,忽视了在人的本质层面上的精神养成和人格修养。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体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体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只有深刻领会参与体育运动的最高价值和理念,才能够科学、有效、真正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终身受益。
二、对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体育思想培养
1.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人文体育思想的灌输
有的体育教师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多为技术性、技艺性课程,教学目标多确定在技术层次,偏重运动成绩和结果,在课程的设置上较少考虑人文知识的含量。所以,提高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是贯彻这一任务的前提,是极为重要和迫切的。同时,在学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和评价方面多为技术、技能类的内容,偏重运动成绩与结果,较少考虑人文知识的含量。而课程是关乎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的根本,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完成教学的桥梁。所以,要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人文体育思想的认识,必须对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课程做出必要的调整。
2.课程设置个性化与多样化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设置是高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健康素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2002年我国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分类及课程模式的构建方面,没做任何的规定,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自主构建大学体育课程,发挥本校风格和特色,来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模式。
在人文体育观的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首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项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个性化地设置课程。随着高校体育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成为大多数高校首选的教学模式之一。开放式模式,不仅能给学生创造了开放的环境,让学生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和自觉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因为可以根据设置内容、专业特点、个人爱好、个人需要
选择自身喜爱的运动项目,更容易地投入到具体的学习中。其次,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多样化地设置课程。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使体育课程体系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可以调动、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规范着自身价值观的形成。
3.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的实施
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教与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氛围、环境的塑造。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人文体育思想的习得并非全是在课堂或者考试中的识记过程,而是在缤纷多彩的体育课余活动中对人文体育思想的领悟。这需要学校体育教育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可以从多角度出发,开展众多运动项目,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需要有针对贯彻人文体育思想的实施方案和措施予以保证。所以,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适宜于发展学生人文体育思想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
三、结束语
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发生的最大转变是从生物体育观逐渐转向人文体育观的轨道上来,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健身性、休闲娱乐性,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休闲的现代健身方法和健身理念。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够适应日益多样化、全球化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 蔡珺,王东.论人文体育观的确立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2006(4):20-21.
[2] 胡小明.西方人文体育管窥[j].体育与科学,2001,(1).
[3] 赵克.现代体育思想奥林匹克主义与中国人文精神之契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
[4] 朱鹏屏.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4).
[5] 曾晓琼.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j].文化·视野,2008(7):97-98.
[6] 王萍,孙旭林.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体育观[j].甘肃教育,2008(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