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会计制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会计制度论文范文1
1、新制度在会计确认、计量方面有所突破
其表现在:(1)明确了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原则。会计假设和一般原则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前提条件,比如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等是企业确认费用的前提条件,历史成本原则是企业对资产、负债进行计价的前提条件。(2)对资产、负债、收入等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概念框架的重构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比如新制度对资产的重新定义,成为将开办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资产减值等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的理论依据。事实上纵观通篇新制度,大多数的条款是关于如何进行会计确认、计量的规定,其次是关于如何对外进行信息披露的规定,而对会计记录方面的规定则基本没有涉及。会计记录方面的规定留待与会计制度配套的分行业会计核算办法来解决。
2、新制度采取了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
(1)对朝末资产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要求对不实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新制度第四十五条规定:“金融企业应该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为之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包括: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各项贷款、抵债资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涉及金融企业的各种主要资产。提前确认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充分体现了稳健主义思想。
(2)对与或有事项相关的或有损失和预计负债予以确认并充分披露,而对或有资产一般不予确认。根据会计的实现原则,当期没有实现的业务或事项就不能在当期确认。按此原则,各种担保业务、未决诉讼、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等依赖未来事项证明的或有事项,以及未履行或处于履行过程中的衍生金融工具,都不具备确认条件,因而都属于表外业务。表外业务虽然尚未实现,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潜在风险,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由于通常只需要5%-20%的保证金就能完成交易,其风险放大作用就更加明显,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即是一个明证。“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代表的表外业务是一把‘双刃剑’,经营得好会带来较高收益,否则会蒙受巨额损失。”(刘玉廷,2001)因此,对与或有事项相关的或有损失和预计负债予以确认和披露,是金融企业预防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关规定在第一百二十五至一百三十一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对收入确认采取更严格的标准。第八十四条规定:“金融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取得收入,应当在以下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①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②收入的金融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条说明,如果有证据表明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不能流人企业或者收入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企业就不能在当期确认该项收入。因此,第八十五条进一步规定:“(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到期90天后尚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人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贷款应收利息,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人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4)允许企业自主决定计提坏账准备和贷款损失准备的范围、方法、比例,简化环账(呆账)核销的审批程序,解决了准备金不足、坏账(呆账)长期挂账、资产不实的问题。坏账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和环账、呆账的核销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新制度对此作了改进。第四十七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金融企业自行决定。金融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帐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准备的范围、计提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对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贷款、长期投资等,根据金融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行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资产损失,冲销已提取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
(5)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第六十九条规定:“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其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所构建的固定资产成本,将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此外,允许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工资、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期限的选择等方面的规定,都是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3、新制度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新制度的统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两个制度在基本原则、基本概念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对多数业务的核算原理也基本相同。二是在金融企业之间的统一。新制度不再区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制定不同的会计制度,而是制定统一的制度框架,对各类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报告都有规范作用。
在努力实现统一性的同时,新制度保持了必要的灵活性。从横向上看,考虑到金融企业同一般企业在经营性质上的差异,新制度没有照搬《企业会计制度》,而是吸取了其原则、概念、基本体系等可取内容,并结合金融企业的业务特点重新制定了有关规定;考虑到不同金融企业之间经营性质上的差异,新制度针对各类金融企业有不同的规定。如第七十八条规定:“金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一般准备、从事保险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总准备金、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以及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信托赔偿准备也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这一规定既指明了金融企业同一般企业在所有者权益构成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也表明不同金融企业在所有者权益构成方面的不同。从纵向上看,新制度的许多规定比老制度灵活,增加了企业自。比如环账(呆账)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所得税政策等首由企业自行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论文范文2
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来看,有一部分施工企业存在着只重视项目施工,而不重视项目成本管理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和提高质量,就不重视对项目成本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同时重生产轻管理还有可能让一些要谋求利益的人士有空可钻,这样就造成了成本费用的混乱和虚假浪费。此外,由于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成本没有有效的管理,对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费用没有进行有效的核算,就会使得各个部门的消费不够明确,从而就造成了财务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到财务部分进行管理,并且项目成本与投入出现了分离的现象。
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一)规范会计原始凭证及报表编制政策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规范会计原始凭证,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且做好会计信息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就可以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同时还要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计和检查,制定严格的凭证审核制度,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凭证的真实性。此外,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报表编制时,一定要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可出现对报表修饰或者更改的情况,并且要针对报表制定一套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每个人都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二)加强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
会计人员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那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强对会计招聘从业人员的素质进行审核,并且还要注重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作为会计人员还要熟练的掌握会计从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条文,作为企业的各级领导要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正确的企业管理发展观念,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一定要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和财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还要制定相关的制约行为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互协调,同时在企业内部还可以建立企业组织机构,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中,首先要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责任以及各个部门的管理范围,这些要素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后企业还可以制定详细、准确的会计制度,主要是平衡业务员之间的权责,并且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从而就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四)明确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
在企业内部,一定要明确责任制度,并且要科学的完善监督责任制度。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活动中,一定安排负责人,并且要建立奖罚激励机制,保证奖励和惩罚到位,还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执行和检查,这样就可以确保责任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企业在开展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安排专们的项目负责人,并且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此外,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必须要确定有关的责任制度,这样就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并且起到了对项目进行监管的效果。
(五)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管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强对企业外部的审计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职能的建设,主要是在进行审计、税收等时,不能出现徇私或者包庇的现象;然后要对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并且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要根据国家会计的各项规章制度,聘请专业的会计事务对企业每年的经济情况进行科学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如果违反会计法规,一定要严惩,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会计制度论文范文3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考核内容即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管理人员是否尽职尽责,倘若不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成效进行评价、考核,那么企业便不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而会计监督作用可有效解决管理人员不思进取、存在惰性心理等问题。企业会计部门提供的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可将企业当前阶段的经营情况真实、具体反映出来,进而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公正评价。例如,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开展评估工作,可对企业股东净资产的保值及增值情况,管理人员是否存在,损害公司正当利益的现象,以及企业资产是否存在丢失或不合理占用等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便是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通过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可有效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与规范性,不但保证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开展经济活动,还可确保企业的决策、预算、生产与经营等行为的规范性,从而在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3.企业促进会计监督作用实现的有效策略
会计监督尽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企业会计监督职责的发挥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自从我国会计制度发生改革以来,客观上要求不断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但会计监督工作依然存在效率不高及边缘化现象。基于此,笔者就如何实现会计监督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提出相应的策略。
3.1建立健全的会计法律制度
当前,财经法律法规为我国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的约束标准,同时也是会计人员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为有效减少在会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进一步细化会计准则,并规范化企业会计人员的具体行为尤为必要。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完善违反财经法律的响应处理措施,加大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而针对处于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则需加快行为准则的制定。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会计披露经验,将非上市的企业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层次规模。其中,大型企业应将上市公司的相关会计标准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进行严格执行,并按上市企业的标准处理年终报表;对于中型企业,则需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部门颁发并实施的相关会计制度,可以不执行会计准则,但必须编制会计年度报表,并进行报表审计工作;小型企业则需执行我国财政部门颁布的有关中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即可,其同样需要制定出简化的年表,但无需制定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并且还可自行决定是否对报表进行审计。通过开展此项做法,可极大程度上促进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使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发挥出真正的监督作用。
3.2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对会计从业资格相关规定进行严格遵守,同时还应加强审计、行政等部门的监督职责,并发挥出会计监督主体作用。此外,企业为确保会计人员得以顺利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责,还应建立一套健全的赏罚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鼓励其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对于监督工作未做到位的会计人员,则给予一定的惩罚,倘若情节较为严重,还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3.3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为现代化企业面临的一项基本要求。通过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不但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而且还可促进会计监督职能的实现。企业内控制度主要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以及信息的监控与沟通等方面,为企业内部对自身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制约、考核及调节的总称。企业为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在实施内部控制责任制的同时,加大对内控制度的审核力度,进而在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贯彻落实会计监督工作;其二,企业会计工作人员除了开展记账、报账等一系列传统的业务外,还应积极参与进企业的整个经营环节中,以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与其他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通过预测企业做出的决策,从而帮助企业相关部门实现投资与开支的降低。
3.4促进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为企业会计监督的执行者,会计人员必须具备非常高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客观公正,对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十分熟悉,并且严密保守企业的机密等。同时,会计人员还需对会计监督所依照的理论基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出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一环境下,企业为求得长远生存与发展,就需开展创新活动。而不论何种创新,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操作与支持。会计人员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的知识与业务时,为跟上时展的步伐,就需要通过学习来不断充实自己,通过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从而将会计监督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4.结语
企业会计制度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对于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繁荣、方便群众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财力、人力、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企业组织体系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管理跨度小、幅度窄,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岗位设置、职责分工交叉重叠等现象严重,对中小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颇有影响。因此,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帮助其建立健全有效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标准
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研究,特别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标准,对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人利益,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遵循成本效益,突出重点、分清主次,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且一般来说,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至少应实现以下几个基本目标:
1.1保证企业决策所依存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中也常见多地区的经营,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决策越来越依赖于各种错综复杂的财务经营信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这些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支持决策信息的错误和贫乏。
1.2保证企业各部门遵循已制定的政策、计划、外部法律法规。
政策、计划是企业管理层制定的,而法律法规源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遵循企业内部的政策、计划是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遵守法律、法规则有利于企业避免来自外部政府的惩罚损失。
1.3保护资产的安全。
中小企业应制定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保护资产安全的目标。如对资产接触人进行权限的限制,设置计算机密码和操作口令,聘用保安人员和对仓库保管员制定严格的物资流动程序等。
1.4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中小企业应依靠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整的会计核算,进而编制财务报告,并采用运筹学的方法分析各个经营指标的经济性,考察企业是否存在设备未能充分利用、费用核算不规范、工作人员是否超标和生产台班开工不足等情况,保证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1.5保证实现企业所制定的经营目标。
中小企业的诸多经营活动和一切内部控制措施都是为了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来建设,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只有达到以上5个基本标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称之为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有在这样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下,中小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2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策划
我们应当坚持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效益评价,分析其不足与有效性,其最终目标在于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起达到上述5大标准的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防范可能遇到的风险,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繁荣发展。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机构简单、人员精悍,因而要结合这些特点,在控制上把握好“小而不粗、疏而不漏”的原则,从“实用、简洁、有效”着眼。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建立和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
2.1建立严密的财务控制
2.1.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要求中小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2.1.2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要求中小企业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经办人员,包括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2.1.3会计系统控制制度。要求中小企业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包括企业的核算规程、会计工作规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2.2现金流量预算控制
中小企业应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实现现金流量控制。即要求企业加强现金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坚持“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明确现金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同时,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出分时段的动态现金预算,及时发现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实施预算资金审批制度。
2.3应收账款控制
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财务核算准确详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并且真实完整。同时必须制定相应信用政策评价客户资信程度。通常从信用品质、偿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来评价客户的资信程度。从而选择资信、信誉良好的客户,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确定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中小企业可以结合销售合同、确定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落实专人专职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资金周转率。
2.4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是为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会计控制措施。具体内容主要有:第一,建立实物盘点制度。定期盘点存货等实物资产,与记录相比较,看是否存在缺损现象,并查明原因。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实物资产相关文件的接触人员,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及时入账。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入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要做到日清月结,防止挪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第三,做好档案保管。建立实物资产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便于业务复查。
2.5财务风险控制
债务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有效地利用债务,可以大大地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收益。当企业经营好、利润高时,高负债会带来企业的高速增长。但是负债经营要承担相当的利息费用,并且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有优先求偿权。如果经营不善,或出现其他不利因素,则中小企业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危险就会加大。
2.6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企业会计制度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企业伴随着起灵活性的同时是其自身会计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小企业流动性强,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财会人员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几家或十几家企业的会计,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明细核算不健全,执行业主意志的多,执行本行业会计制度的少,时常发生偷、逃、骗税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导致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从2005年的1月1日起,《小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实施,这就为我国的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解决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问题,减少乃至杜绝小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如今,在小企业的会计队伍中,无证上岗无人过问,有的虽有会计证,但业务技能不高。如在提交税金的会计核算上,将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综合基金混为一谈,一起列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内,提取时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结果,将这笔会计业务应分别在“应交税金—城建税”“其他应交款”、“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都在“应交税金”中核算。
1.2乱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有的只有几万元,有的超过百万元,企业与企业之间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也不一样。固定资产在短期提完折旧后,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原值就等于了“累计折旧”的余额。对此,有的会计认为,这两个账户的余额相同,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固定资产部分的列示己没有意义,即“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为零。将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的余额填上去或不填上去,固定资产净值都为零,为了省事,会计人品干脆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部分,什么也不填,既不影响此表的平衡,又能节约编表时间,可谓一举两得。更有甚者,在下年度换新账时,总账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也被取消。实际上,固定资产折旧虽已提完,或已提足,但企业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有的依然能正常使用多年,而将总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抹去,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1.3费用开支无标准。小企业,一般是老板当家,在费用开支上,一切由老板说了算,哪些费用能开支,哪些不能开支,乃至用多用少,会计人员在核算上不好监督,也无法监督,老板们也理直气壮,反正是花的我自己的钱,会计管不了。企业内部如此,企业与企业间也是这样,没有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最明显的表现在企业的出差费、业务费和广告费上。
1.4利润不分配。只要我们看一看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便能知道大多数小企业实现的利润,年复一年的在“未分配利润”账户内,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之类的会计科目,其余额永远为零。我们说除了亏损企业,凡是有利润的企业,在交纳企业所得税之后,会计人员都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将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合理、规范的分配,不但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情况,而且也是会计核算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项非做不可的工作。
二、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途径
2.1建立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可以建立其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小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才有可能按要求、门类记账;按会计制度中设置好的会计科目对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才能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另外,会计核算模式建立后还能够健全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2.2整顿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首先,从账簿、凭证管理入手,严格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会计制度》的及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出台,从而使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2.3促进小企业会计人员索质的提高。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索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其具体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小企业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从小企业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机制,敢于推陈出新、摒弃陋习,积极为年轻的、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应予倾斜,吸引会计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去工作,逐步改善其会计人员结构。
2.4积极开展委托记账业务。对于无条件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的小企业,按规定应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记账许可证书的其他记账机构进行记账。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必须真实,受托人必须对委托人提供的凭证及资料进行审核,双方各负其责,共同促进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企业会计制度论文范文6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比较
(1)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2)税法对固定资产定义的规定及差异比较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比较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本质上基本是一致的。至于所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主要是指企业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这些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却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二)取得固定资产确认的比较
(1)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的价值,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2)税法对固定资产确认的规定及差异比较
税法没有对固定资产的确认作出理论性的规定,主要采取了列举法的定义方式,基本可以总结“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的价值,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不完全一样的。两者的差异是少了一个“可”字,也就是说,会计制度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如果固定资产不能达到可使用的状态,不能生产合格的产品或发挥正常的作用就不能确认为固定资产,在这之前发生的费用都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值。税法则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不能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不承认谨慎性原则,不管该固定资产是否能生产合格的产品或发挥正常的作用,只要可以使用就确认为固定资产。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试生产费用,根据上述原则会计上不作为收入而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一部分。但税法则确认为收入,不作为固定资产原值处理。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具体差异情况如下:
1,购置、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税法和会计制度的差异如上所述主要是对固定资产试生产的处理不同。反之,购置或自制的不需要经过调试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是一致的。
另外,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因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是《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第81号文件规定“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所以这部分增值税应作为收入交纳企业所得税,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差异。
2,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税法规定必须按合同、协议确定的合理价格或者评估确认的价格确定。也就是说税法对于投资获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要求其合理性,必须符合其实际价值,不能完全按投资双方确认的价值为标准,这与企业会计制度完全按投资者确认价值作为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的原值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防止关联企业弄虚作假。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税法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投入使用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等后的价值计价。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也包括各种直接采购费用)”两者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会计制度考虑计价的合理性,而税法则考虑的更多的是在目前我国会计实务和企业管理实践中考虑折现因素的情况还不多见,税法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A公司融资租赁设备一台,租期5年,合同价值400万,其他采购费用省略不计,每年支付该设备租赁款80万,该设备5年付款的现值320万。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该设备原值=320万
按税法规定该设备原值=400万4,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税法对这种取得的固定资产尚没有明确规范,一般应比照购入的固定资产处理,即以取得的实际成本作为固定资产原值。这与企业会计制度按换入固定资产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原值是不一样的。
例如,B公司欠A公司货款40万,现将设备一台作价40万偿还欠款,该设备市价50万,其他采购费用省略不计。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该设备原值=40万
按税法规定该设备原值=50万
5,以非货币易换入的固定资产,税法对这种取得的固定资产尚没有明确规范,一般应比照购入的固定资产处理,即以取得的实际成本作为固定资产原值。这与企业会计制度按换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原值是不一样的。
例如,B公司与A公司商定用设备一台换A公司的40万的产品,该设备市价50万,其他采购费用省略不计。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该设备原值=40万
按税法规定该设备原值=50万
6,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基本一致,按接受赠与的固定资产,按发票所列金额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无所附发票的,按同类设备的市价确定。
7,盘盈的固定资产,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基本一致,按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也就是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原值。
例如,A公司盘盈设备一台,该设备市价50万,成新率70%,其他采购费用省略不计。
该设备原值=50X70%=35万
8,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税法对这种取得的固定资产尚没有明确规范,一般应比照购入的固定资产处理,即以取得的实际成本作为固定资产原值。这与会计制度按调出单位的原来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原值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做纳税调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制度规定对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税法则不承认暂估的固定资产价值,需要做纳税调整。还有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利息费用可以资本化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值,而税法则不允许这样做。
(三)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规定及差异比较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是指固定资产的改造、改建、扩建等支出,这种支出有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等作用。关于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税法和会计制度基本是一致的,都是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此外,税法规定企业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应按改良支出减改良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差额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