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攻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攻坚范文1

主持人:思南,一个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正安,一个一产薄弱、二产贫弱、三产低弱、财政脆弱、城镇化水平极弱的新时期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贵州省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我们分别面临怎样的紧迫性与严峻性?

王忠:正安地处遵义东北部,距遵义市中心城区130公里、重庆220 公里、贵阳290 公里,是渝南、黔北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全县19个乡镇有贫困乡镇11个,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达15.74万人,占58万农业人口的27.14%;人均公共财政收入720元,财政自给率16%;规模工业增加值3.15亿元,占GDP的9%;可见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正安提出了“发挥优势、融入重庆、遵义前列、北部率先”的总要求,确立了实施“三大攻坚”(新型工业、全民招商、减贫摘帽)、抓好“六件大事”(工业园区、项目建设、高速公路、铝土矿开发、40万亩茶园建设、新城区拓展)的工作重点,理清了加快发展的思路,振奋了全县干部群众的精气神,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与自信。2012年全县GDP的增速从2011年的全省85位上升到45位,成功跳出了全省后10位的笼子。

正安县人口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区位条件差、地理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弱、招商引资难,工业经济严重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成为正安加速发展同步小康的主要短板。面对正安县的发展现状,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唯有只争朝夕,奋起直追,立跨越之志,行赶超之为,才能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胡洪成:跳出思南看思南,站在高处看思南,分析对比看思南,我们就会发现,思南的发展正处在加速发展与相对停滞、实现赶超与继续落后这样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一是小康实现程度较低。思南县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还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我们的发展速度在加快,但兄弟县区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如果我们在这个关键时刻减缓发展速度,就会错失发展机遇,被历史重新抛在后面。可以说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态势逼人。”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人才匮乏、投入不足、财政拮据等现状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南县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大有希望,但也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比别人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做得更快。

主持人:有人说,中国在更大意义上讲,就是乡土中国。乡村的和谐,就是中国的和谐,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和谐。在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全力总攻“绝对贫困”,解决好“三农”问题上,我们有哪些思考与良策?

胡洪成:我们将紧扣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市委、市政府“两区一走廊”总体布局,坚持提速扩容增量、增比进位突破,狠抓项目拉动、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扶贫攻坚、交通突破、旅游振兴、民生优先、社会和谐、党的建设十大重点,全力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强县步伐。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快中求进、跨越赶超。推动思南跨越发展,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就改变不了发展滞后的现状,解决不了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坚持能快则快、快中保好,牢牢抓住扩大投资、消费的关键环节,采取创新性举措,率先在最具潜力、最有优势、最能见效的领域实现突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思南特点的跨越发展新路子。

王忠:正安作为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按照新扶贫标准,全县还有15.69万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今年要实现“减贫摘帽”,任务非常艰巨。但无论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必须完成这个历史性的政治任务。

为此,我们将努力强化工作机制,构建“大扶贫”格局;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抓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全县上下将增强政治敏锐性、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政策机遇,以扶贫攻坚为统领,以“减贫摘帽”为目标,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为重点,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执行力建设为保障,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5元,同比增长23%以上,增幅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确保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6.8%,确保实现碧丰、乐俭、流渡、谢坝、中观、班竹6个乡镇和县级“减贫摘帽”。完不成这个任务,就会影响全县加快发展、创建小康的总体部署,我们将有愧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有愧于上级的重托,有愧于正安的历史。

“三步走”与“三级跳”

主持人:“减贫摘帽”只是一个台阶,全面小康才是我们全体贵州人要构筑的恢宏大殿。我们将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县人民走上小康之路?

胡洪成:结合思南实际,加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我们必须大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2014年实现整县脱贫。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3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8美元。第二步,2016年建成全省经济强县,实现撤县建市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0美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0美元以上。第三步,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美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美元以上。

基本定位为“五区一基地一中心”: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用5-8年时间,努力把思南建成武陵山区和铜仁西部现代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区、连片扶贫开发先行先试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区,加快把思南建成全省石材产业发展重要基地,力争把思南建成黔北经济走廊和乌江中下游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我们将大力推进“三化同步、一业振兴”,坚持以“三化”兴“三农”、以调整促转型、以开放促开发、以民生带发展,坚持“项目拉动、工业突破、城镇带动”发展思路,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能力,全力实现“3416”发展目标,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思南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幸福、美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王忠:正安将坚持以“五位一体”总布局推进科学发展,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保障,强力推进“三大攻坚”、突出抓好“六件大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建设民主进步、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的新正安,确保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扶贫攻坚范文2

在泸县精准扶贫动员会上,县委书记薛学深强调:面对困难,更要拿出亮剑精神,把人心聚齐,把拳头攥紧,拿出最有力的措施,为3万贫困群众“斩出”一片天地。

亮剑贫困思路:“三带工程”龙头抬

三月,正是草长鱼肥的季节,“三带工程”示范项目带头人蒲正兴正在自己田边给大伙儿做脱贫宣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什么意思呢?我送你一条鱼你今天就煮来吃了;送一根鱼竿却可以每天都去钓鱼,每天都可以吃鱼。你是要一条鱼还是一根鱼竿呢?”

“鱼竿!”话音刚落,那边就传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牛滩镇坳田村是省级贫困村,去年,蒲正兴打了一个翻身仗,他家的赡兜咎镅泥鳅大获丰收,让人十分羡慕。曾经的贫困党员,如今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因为热心公益,他还被确定为党员 “三带工程”示范项目带头人。

“很多朋友说,我没有文化,身体也不好,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不能出去打工也干不了重活,咋个脱贫?我说只要你肯干,方法对了路,一样有办法。”

蒲正兴给大伙儿算了一笔经济账:“这一批泥鳅保守估计约1500斤,按照一年产三批,每年产量共计4500斤,按现价计算每斤利润10元,一年可获利4.5万元左右。不仅能脱贫,致富都不成问题。”看到身边的事例,大家的热情很高。在蒲正兴的带动下,20余家贫困农户有了致富信心,他们联合建成一个养殖泥鳅、龙虾、青蛙的百亩综合养殖基地,一年就获利45万元。

2016年,泸县扶持党员精准扶贫“三带工程”带头人28名,建立扶贫励志教育示范基地6个,提振了贫困党员精气神,他们转变思想,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实现“他扶”到“自立”再到“示范带动”的转变。

亮剑基础设施:村村美丽安居乐

经济要发展,基础要先行。在这场全民参与的攻坚战中,泸县将精准扶贫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对32个贫困村的路、水、电、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等项目明确脱贫标准。每个贫困村至少安排1个道路建设项目,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部达标,实现了宽带网络全覆盖,力争电网升级改造全覆盖。

“今年一定要回去看一看!”杨小林今年49岁,因为家庭困难,已经外出打工多年。“今年本不打算回家,但听说老父亲搬进了新居,专程利用过年机会回来看看。”路上,按照导航的提示,他选择了一条新路――港城大道。“只需半小时的时间便可从泸州抵达泸县,真是方便。”

港城大道是“泸县入泸州”战略的一项重要成果,2016年6月底竣工,起于云龙机场空港大道平交路口,止于泸县龙脑桥附近G321线,全长24.7公里。该道路的建成,缩短了时空距离,使泸县成功融入泸州的半小时经济圈。

下了港城大道,便是泸县嘉明镇狮子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取名“安康公寓”,里面住有38户精准脱贫村民。十多年前,自家房屋倒塌后,74岁的黄中全老人一直借住在亲戚家中,期盼新居已久的她,终于在过年前搬进了新家。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晚上一刮风下雨,我就提心吊胆,生怕房子倒下来。现在好了,住在这样明亮稳固的房子里,再大的风雨都不怕,能睡上安稳觉了。”黄中全老人高兴地说。

搬新居过新年,换作是谁,都会开开心心。但经济稍微拮据些的村民,高兴之余还要为债务发愁,可黄中全不用发愁。不仅他不用发愁,与黄中全一起搬进来的38户村民都不用。“不仅没花一分钱,连家具、电器都配齐了,只需要拎包入住。”黄中全告诉记者,有了新家还不算,以后连生病住院,也不需要花一分钱,彻底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

为了让群众能够在小区安定下来,嘉明镇特地把这个易地扶贫搬迁点修建在了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附近,方便居民就近就业。

截至2016年底,泸县易地扶贫搬迁已完成总投资1.2亿元,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882户, 2087人全部搬进新居。同时,根据区域位置、资源条件和搬迁户意愿,初步形成“1+N”的产业配套模式,让他们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亮剑项目产业:脱贫路上收入增

“收鸡咯,收鸡咯……”云锦镇天台寺村的村口,一大早就响起了吆喝声。原来,这是新上任的天台寺村第一书记汤正东兼职当起了“鸡贩子”。

生态农产品在云锦镇产量一直很大,但是因为销售渠道有限,生态农产品种植、养殖难以形成产业。为打破农产品难卖困局,2016年,云锦镇建立了土特产专合社“惠农家”,完善了产业配送渠道。此后,云锦镇的土鸡、土鸭直接送到城里人餐桌上,600多名贫困户因此而脱贫。目前,配送中心已与130多家单位达成采购合同,冷链配送渠道全面完善。

单单靠“输血”不能持久,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势在必行。泸县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涉及18个专项扶贫计划。其中,378个脱贫项目全部达标,随着“五个一批”全面落地,摘帽项目正加速推进。

潮河镇王坪村实施“资产收益股权化”试点,将扶贫资金用于建设规模化养猪场,扶贫资产以优先股形式平均量化给缺劳力、缺技术的贫困户,收益以量化的股权进行养殖收益分红,一部分分配给贫困户,一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

刘氏泡菜、天凤黑木耳等扶贫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贫困户就业和解决致富问题。日前已在嘉明、得胜、天兴、立石、云龙等镇与300多户贫困户签订蔬菜种植“订单”,贫困户依照“订单”放心生产,企业按照“订单”保护价收购,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

扶贫攻坚范文3

一、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攻坚态势

(一)持续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针对没有国省级贫困村、以“插花式”贫困为主的实际情况,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高质量完成了脱贫任务。2014年,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核、镇复核、市审定、“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的程序,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0611户22064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截至2020年11月,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超六有”脱贫标准已全面达标,实现了全部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6%降至0,贫困人口收入大幅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强化精准帮扶,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1.责任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力量。及时调整充实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市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充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二是健全攻坚机制。制定出台《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市2020年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广脱贫领〔2020〕6号)等系列文件,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专题会等各类会议40余次,市委常委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1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8次,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整合市纪委监委、目标办等督查力量开展督查暗访10余次。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分值达到10分,实行扶贫业绩与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务晋升“三挂钩”,以考核的逗真碰硬倒逼脱贫工作的真抓实干。2.政策落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政策要求,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突出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社会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落地,真正让贫困户共享扶贫政策、共得更多实惠,让贫困户真正成为脱贫攻坚参与者、受益者。3.工作落实。一是教育扶贫方面。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贫困户学龄段人口中,无因贫辍学学生。2020年春季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义教“一补”、高中免学费、高中助学金、中职助学金、中职免学费、中职学生生活补助等项目共计向贫困户学生1463人次发放资助金74.99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028笔,发放贷款745.19万元;充分发挥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作用,基金规模增至1000万元,累计救助贫困学生2067人,发放救助金215.05万元。二是健康扶贫方面。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就医“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通过综合措施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规模增至835万元,累计救助贫困户6147人,发放救助金242.37万元。三是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2020年安排376.1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实施“五改三建”,其中改危90户、改厨261户、改厕96户、建厕239户、建路268户、建场22户,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和人居环境改善。四是有安全饮用水方面。全市行政村实现户户有安全饮水。五是有生活用电方面。全市行政村实现户户有生活用电。六是有广播电视方面。全市行政村实现电信和移动光纤、广播电视全覆盖。七是结对帮扶工作方面。压紧压实干部帮扶责任。选派了71名第一书记到村,安排6085名结对帮扶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全市7455户贫困户,“一户一策”开展帮扶工作。大力开展帮扶干部培训,提升帮扶工作成效。各级领导带头上讲台作辅导、下基层作宣讲,通过以会代训、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镇(街道)和部门共举行各类培训90余次,参训人数1100余人次。

二、拓宽就业渠道,应对疫情影响

(一)拓宽内外就业渠道,支持农民工灵活就业。一是引导贫困户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愿但缺乏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贫困劳动力,积极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并落实相关创业政策。月湾村村民江贤俊通过参加创业培训,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创办了家庭农场,从只能勉强解决家庭温饱问题到最终实现脱贫摘帽。松林村村民肖邦军参加创业培训后,在家经营肉牛养殖,并申请了创业补贴,实现成功创业。二是巩固扶贫基地(车间)建设。全力建设就业扶贫基地(车间),促进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发展。推行“1对1”上门服务方式,为5家扶贫基地兑现稳岗返还资金53.81万元,助力8家扶贫基地复工,力促贫困劳动力快速返岗和稳定就业,建立健全“企业+车间+贫困户”扶贫就业模式,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39人。鑫利达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刘小东就业的信息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二)搭建平等就业平台,强化服务和权益保障。一是强化就业兜底安置。加大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对受疫情影响就业的贫困人口实行兜底安置,新增村级保洁、乡村道路维护农村公益性岗位498个。截至10月底,共计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221个,安置贫困劳动力1221人,确保受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二是精准推荐岗位到户。针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和岗位需求进行摸排、整理,动态管理就业信息,利用市、镇、村三级平动,广泛筛选、收集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及时通过“微新”“为村”“鱼水情”等便民服务平台将招聘信息送到贫困户家门口,促进其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连山镇贫困户黄光书通过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成功应聘到连山镇果园村利寨砖厂。三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结合贫困户实际需求及各镇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育婴、小龙虾特色烹饪、治安巡逻等符合贫困劳动力特点的实用性培训项目,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69人,并按规定为贫困户落实培训、发放培训生活补贴,帮助每一位有培训意愿的扶贫对象提高技能。

三、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质量

(一)扎实开展问题清零。一是针对脱贫攻坚以来中、省反馈问题和“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问题、近期自查问题等3大类286个问题。严格按照“五定工作法”,开展清零工作。目前所有问题清零,并经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予以认定销号。二是抓好挂牌督战。安排24名县级领导牵头47个行业部门挂牌督战11个镇(街道),从10个市级行业部门抽调30名人员组成8个业务指导组开展巡回指导工作,目前已对挂牌督战发现的问题整改完毕。三是扎实开展全覆盖检查。再次对2019年国家、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以及问题清零行动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6月底,经市交叉检查组抽查,市在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整改到位,脱贫监测户和随机抽取的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一超六有”方面均达标。(二)持续抓好动态管理。在动态调整工作方面。扎实开展2020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历年脱贫对象“回头看”工作,组织开展信息数据比对,加强重点数据信息核实。截至10月底,因户籍迁入、婚入、新生儿等原因新增贫困人口100人,因户籍迁出、婚出、农转非、死亡等原因减少贫困人口663人,无新增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现了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到位。(三)创新举措筑牢返贫防线。建立“防贫保”机制,利用各类捐赠资金62.7万元为非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建立防止贫困基金。探索从“精准扶贫”向“防止返贫”转变,建立精准防贫长效机制,主动控制贫困增量,从根本上消灭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成效。目前,已经成功为6户贫困户理赔“防贫保”。(四)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调查。一是做好普查保障工作。根据省、市要求,制定《市脱贫攻坚调查实施方案》,落实调查经费60.42万元。二是精心选派工作人员。选调131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有丰富扶贫经验的乡镇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组成11支交叉调查工作组、46个调查小组。三是扎实开展入户调查和数据审核。深入全市74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针对“一超六有”和政策享受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目前我市已完成7455户户表、187个村村表和县表上报,并通过了市脱贫普查办和省脱贫普查办的数据验收。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我市脱贫成效显著,贫困户“一超六有”已全面达标。

四、加强资金保障,推进项目建设

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55万元,落实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793万元,用于脱贫成效巩固。一是做实产业扶贫。通过“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等模式,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0万元,采用入股分红的方式,对市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项目进行培育、发展和壮大,提高扶贫效益,带动贫困户增收,受益贫困户达110户。二是做细教育健康扶贫。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符合“雨露计划”补助的183名贫困学生发放补助资金40.5万元。安排100万元为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扶贫保”及住院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有效降低了贫困户经济负担。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41.5万元,在11个镇(街道)58个村实施贫困户院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造道路93条,方便了贫困户生产生活。

扶贫攻坚范文4

【关键词】文化精准扶贫 路径选择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识码】A

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多年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扶贫理论的重大创新。精准扶贫理论是所提出的思想理论,关于精准扶贫理念的创新和实践,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贫困内涵的重新认识与重新思考。

从现阶段我国扶贫的形势上来看,文化精准扶贫仍然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块“顽石”,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同时,文化精准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高度重视文化扶贫的内涵和功用,用文化扶贫来丰满精准扶贫工作的羽翼,进一步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 以文化为载体,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

精准扶贫指的是根据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农户实际生活状况的不同,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政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导力量,同时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特征、当地民众的致贫原因以及当地市场需求,优化扶贫计划,使他们脱贫致富。结合相关概念,文化精准扶贫是指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以文化为载体,改变传统的扶贫思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

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旧任重而道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些地区有时会出现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甚至“脱贫后比原来更贫”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贫困地区的精神生活匮乏,无法塑造出一个完整的精神家园。以往我们都是从物质上大力扶贫,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考虑到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总结历来的扶贫工作,在贫困地区进行文化扶贫,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了文化道德水平,更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精神上引领群众的港湾。因此,扶贫开发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大力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使贫困地区的人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增强文化精准扶贫的新动力

内在动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核心。首先,我们要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生活变好的希望。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一直是人,关键在人民群众有没有脱贫的信心和向往。现在我国某些贫困地区的群众依赖思想较严重,没有立志脱贫的信心,更没有自力更生的决心。其次要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深化扶贫开发,尤其要重视文化和教育工作。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滞后,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从国外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过向贫困群众提供教育的机会,来让他们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从根本上脱离贫困。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其综合素质,是阻断贫困传递的有效措施。

精准扶贫也需要外在动力。首先,我国地方政府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在需要上级政府鼎力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地方干部的真抓实干,把脱贫看作自己的分内之事。要定期给基层干部召开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加强舆论引导,使基层干部与群众共同携手努力。其次,当下的扶贫开发工作较为复杂,做好自身的工作是前提,相P的宣传教育也必不可少,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素质是关键。此外,还要加强贫困地区道德建设,让群众逐渐理解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易,并给予该工作更多的帮助。要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必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要落实中央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文件,拓展基层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做到以现有的文化扶贫工作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短期、中期、长期计划结合起来,做好相关规划,了解群众想法、尊重群众意见,设立阶段性的文化扶贫目标。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探寻脱贫新路径

未来我国在大力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关键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发展文化产业应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入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狠抓薄弱工作,保证群众的文化权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精准扶贫,本质是依靠文化的力量,带领群众脱离贫困。这就需要发挥好贫困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文化风貌、资源特点,通过文化扶贫,为本地扶贫工作打开一个新局面。

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要突出重点文化项目的引领作用。走文化扶贫的道路,要做好一批文化惠民的重点工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多向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输出优秀的文化产品,让群众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文化惠民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组织艺术队演出、放映红,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从而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整合文化惠民的相关要素的同时,还要懂得推介宣传文化惠民项目,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有实力的实施单位,使项目能真正惠及群众;完善相关项目的政策配套服务,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 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文化扶贫工作上同样要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增强不同地域之间文化扶贫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某些地貌相近、地缘相邻的区域内,可以借助地方特色,发展独有的文化产业。在适当的地区建设文化基地试验区,通过聚集效应,参考当地资源特征,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集群,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还可以建设有当地风貌特征的村镇,比如,可以以美丽新村建设为模板,建设一批特色村镇。再如,在一些文化悠久的地区,以独特的文化记忆为依托,在历史文脉上做文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特色乡镇;还要将文化旅游线路充分融合进当地特色品牌之中,可以在红色文化圣地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旅游线路。文化惠民的内在要求就是将地区优势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

文化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路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文化资源是一种无法用物质衡量的财富,对文化资源有效利用能产生较好的收益,如果利用不善的话,就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前提。要帮助困难群众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状况,并且充分动员群众改变自己的现状。不但要利用现有文化,更要在尊重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新,发展新型的适合时展的新文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政策上的引导和当地政府发挥作用,要统筹相关部门的职责,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整合当地群众、社会和市场的力量,营造市场秩序良好、群众主动性强的工作格局。

综上所述,文化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帮助群众脱贫任重而道远。针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创新传统的扶贫方案、采用文化精准扶贫这一具有时代特点的扶贫方法,在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结合之下,找出实现脱贫的路径选择,就能做到真正惠及扶贫对象。与此同时,社会各界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敢于挑起重担,面对困难不退缩,坚定扶贫的信心,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扶贫攻坚范文5

一、工程进展情况

(一)规划到村到户初步完成。依托贫困嘎查村和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础上,由苏木镇主导,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和嘎查村两委班子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六项任务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有针对性制定嘎查村脱贫规划,围绕增收产业、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到户脱贫规划。目前,贫困嘎查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初步制定,正在进行逐级审定。

(二)项目到村到户陆续开展。围绕贫困嘎查村,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到村到户脱贫规划为引导,以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支撑,以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为补充,统筹整合各项涉农涉牧资金,本着“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总体原则,有针对性地落实六项任务、三个重点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确保扶贫项目和扶持措施到村到户。现已在13个重点嘎查村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每个嘎查村安排1-6个大项目。目前,除少部分项目建成使用外,大部分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建设资金正在逐步落实。金融扶贫金穗富农贷稳步推进,全旗审批发放26个嘎查1515户5800万元,扶持贫困户657户2532万元,其中14个“三到村三到户”重点嘎查村审批发放927户3516万元,扶持贫困户467户1726万元。

(三)干部到村到户全面落实。全旗29个“三到村三到户”重点嘎查村全部安排了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队长从22个盟直帮扶单位和7个旗区帮扶单位中选调,由盟、旗组织部派驻挂任嘎查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或一肩双挑。这些挂职干部下去后,首先配合嘎查村两委班子在人均纯收入排序、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建档立卡上做了大量工作,随后在协助填填制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登记表和扶贫手册,以及制定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和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专题会议,审议印发《“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安排落实了驻村工作队,明确了工作队职责和考核办法,为干部跟着项目走,推进扶贫攻坚重心下沉注入强劲动力。

(二)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政策导向。实施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程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为确保该工程深入人心、落到实处,旗里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联系帮扶苏木镇和嘎查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以及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等各种形式,对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程进行了广泛宣传。

(三)调整帮扶单位,强化结对帮扶。抓住省级领导帮扶贫困旗县的有利机遇,强化13个盟级领导联系帮扶苏木镇、34个旗级领导联系帮扶嘎查村、203个盟旗(区)直单位结对帮扶嘎查村工作机制,使全旗139个嘎查村均得到有效帮扶,同时调整优化“三到村三到户”贫困嘎查帮扶单位,使之结成强有力的扶贫帮困对子,最大限度的调动各种资源推动扶贫开发。

(四)严格考核机制,提升工作效率。按照《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工作驻嘎查村干部选派管理办法》,旗委组织部、旗直机关工委和旗扶贫办将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纳入平时考核和日常监控范围,目前正在联合制订驻村工作队考核管理实施细则,把结对扶贫、干部驻村、规划编制、项目引进、资金落实、扶贫成效等作为考核重点,对帮扶单位、苏木镇和驻村干部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与干部政绩挂钩。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宣传发动不够到位。个别嘎查村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导致农牧民对“三到村三到户”工程了解不深,配合度和主动性不够高,部分农牧民固守“等、靠、要”思想,对实行精准扶贫存有抵触心理。需要继续加强政策宣传,让贫困农牧民更深的理解这项惠民政策,自觉克服消极情绪,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

(二)蹲点服务不够到位。个别驻村工作队没有处理好单位业务和驻村工作之间的矛盾,未能沉下心开展驻村工作,加之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致使驻村工作推进差强人意。需要苏木镇、嘎查村和结对帮扶单位加强沟通,切实采取措施解决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扑下身子、塌下心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三)规划编制不够到位。虽然重点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初步制定,但普遍不够完善,部分项目尚未纳入“十个全覆盖”工作盘子,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需要到村到户脱贫规划按规定程序形成后,抓紧与相关部门联系对接确立,并逐级上报审核审定,确保规划项目能够落地生根,真正发挥应有效益。

(四)结对帮扶不够到位。部分帮扶单位因缺少人手和必要经费,对结对帮扶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上被动应付,存在畏难情绪。需要加强平时考核、日常监控和督查力度,推动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责任人,发挥部门优势,强化对口帮扶,并引导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完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

(五)项目落实不够到位。“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展缓慢。目前,除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活动室配套建设等项目外,其他项目因履行程序、上级资金未到位、建设资金缺口大等原因至今未开工。需要抓紧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争取工程项目早落地、早实施、早见效。

四、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以精准识别为重点,落实好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在完成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的精准识别并公示公告无异议后,如实填写“三表一册”,精准建档立卡,确保信息联网,以此为基础由各苏木镇指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完善贫困嘎查和贫困户制定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贫困嘎查脱贫规划由嘎查两委班子、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制定,贫困户脱贫规划由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共同制定,抓好项目的确定与实施,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有的放矢。

(二)以增收减贫为目标,全力抓好专项扶贫。一是围绕“五通、五有、一产业”,组织实施好六项任务、三个重点和“十个全覆盖工程”。二是围绕“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和转移致富,推动城乡一体化化发展。三是围绕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发挥好财政专项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四是继续扩大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实施范围,努力提高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主动脱贫的能力。

(三)以结对帮扶为动力,完善社会扶贫机制。构建自治区、盟、旗、苏木镇四级联动扶贫机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结对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单位领导责任、驻村工作队蹲点指导责任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推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机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胸中有蓝图。

扶贫攻坚范文6

一、基本情况

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下辖22个乡镇209个村(社区),其中207个村(社区)有扶贫开发任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4年全县农村户籍人口7415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85万户123400人,贫困村70个,贫困发生率为16.6%。经过历年动态调整,截至2020年12月13日,我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560户126109人。2014年、2015年分别脱贫21963人、32972人;2016年脱贫20948人、出列20个贫困村;2017年脱贫22860人,出列20个贫困村;2020年脱贫19697人,出列30个贫困村。五年累计脱贫3.43万户11.82万人、出列贫困村70个,年均减贫2.36万人,当前贫困人口788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06%,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整体贫困状况显著改善。

二、总体工作安排

我们以扎实开展“12345”行动为抓手,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紧盯一个目标。紧盯2020年县摘帽这个总目标,围绕实现30个贫困村出列、1.966万贫困人口脱贫和40个已出列村、9.78万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的目标列出工作清单,“对单销号”完成任务。坚守两个标准。对标对表“户脱贫、村出列”和县摘帽标准,精准施策,补齐短板。统筹三个平衡。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统筹“户脱贫、村出列”与整县摘帽、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平衡,不断提升群众的整体满意度和县域整体发展水平。突出四大重点。突出产业帮扶,努力实现可持续增收产业帮扶项目全覆盖;突出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对所有农村危房应改尽改,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双基”提升,开展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巩固提升行动,确保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突出贫困群众满意度和一般群众认可度,抓好扶贫政策落实和帮扶成效。强化五大保障。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县乡村三级抓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强化力量保障,全力打造一支懂农村、会扶贫、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强化投入保障,用好土地增减挂指标跨区域调剂政策红利,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对我县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确保全年脱贫攻坚总投入25亿元以上;强化作风保障,切实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强化纪律保障,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三、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政策落实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保护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等重点工程推进情况

1.产业扶贫。大力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2020年发展到户产业项目93750个,户均2.48个,发放到户产业补助资金4176.55万元。发展到村特色产业项目415个,村均2.2个。发展17个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占比24%,超过省定20%的目标任务。完成省下达70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建设任务,今年30个出列村主导产业达标。117个示范区及示范基地、148家企业、269个合作社、大户以及897家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32484户,带动比例86%。光伏扶贫方面,涉及13个乡镇24个贫困村总容量3.972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于9月底前已全部实现并网发电。资产收益扶贫方面,县财政拿出3440万元,对70个贫困村在去年每村投入50万引导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10万元,对137个非贫困村(社区)分别给予20万元引导资金,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均衡发展,全县207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资产收益扶贫实现全覆盖,今年9396户、25067名贫困人口享受收益分红637万元。电商扶贫方面,累计开展电商培训50余场,培训5000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逾1500人次。完成70个贫困村村级服务站建设任务,建设电商扶贫示范基地6个、示范村站18个,带动贫困户农产品销售135.2万元。旅游扶贫方面,13个旅游扶贫“八个一”工程全部完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3011人、完成率115.81%,发展涉旅企业300多家,贫困户通过售卖农副土特产品、参与旅游服务,户均增收600元以上。

2.就业脱贫。完成技能脱贫培训808人,完成任务的310.7%;帮扶1075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脱贫,完成任务的118.91%;新招募就业扶贫基地22个,完成任务的146.67%;新招募居家就业扶贫基地73个,完成任务的486.67%;开发公益性岗位126个,完成任务的126%,安置贫困劳动者90人;开发公益岗位(辅岗位)620个,完成任务的310%,安置贫困劳动者就业336人。28个就业扶贫驿站已建成并开始运行。

3.金融扶贫。截至目前,扶贫小额信贷新增贷款23367.7万元,占省定任务19639万元的118.8%。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1001.91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财政贴息1846.49万元。投入意外保险64.14万元、贫困人口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337万元。

4.易地扶贫搬迁。2020年省下达我县计划为546人,我县实际实施178户549人,其中集中安置119户338人,分散安置59户211人。截至目前,全县10个集中安置点全面完工,住房面积均控制在人均25平方米以内;搬迁对象已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100%;搬迁户均已落实了后续帮扶措施,户均达到2项以上。

5.生态保护脱贫。完成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1.1万亩,实施国有林场河冲林区道路新建全长2.4km项目并完成验收。选聘7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累计完成生态护林员培训1088人次,占年度任务的119.3%。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带动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超额完成省定30户的目标任务。

6.基础设施扶贫。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82个项目362.318公里全部完工,完成投资15751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程,实现农村安全饮水鉴定全覆盖,解决涉及22个乡镇164个行政村17872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总投资893.6万元,完成率100%。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涉及14个乡镇29个贫困村4.74万亩治理面积。农村电网升级改造2020年72个项目完成投资4397.67万元,其中11个贫困村10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及90%以上自然村电信光纤全覆盖,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自然村。

(二)教育扶贫、健康脱贫、农村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7.教育扶贫。组织开展教育扶贫攻坚月行动,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适龄儿童无辍学。春季学期,资助幼儿、义务教育寄宿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9375人,累计发放资助款1052.6875万元;减免普通高中学费2710人,181.47万元,发放助学金406.5万元;减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660人39.6万元。秋季学期,资助幼儿、义务教育寄宿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9716人,累计发放资助款1076.3375万元;减免普通高中学费2753人186.925万元,发放助学金412.8万元;减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732人43.92万元。

8.健康脱贫。出台健康脱贫政策补丁,实行“1578”补偿政策覆盖所有农村人口,对2014、2015年已脱贫人口比照“351”政策按县级90%、市级85%、省级80%进行再补偿。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其中贫困人口代缴参合71384人。全县贫困人口综合医保补偿31.08万人次,共补偿1.5亿元,其中351政府兜底435万元、180补充医保332万元。贫困人口省内住院医疗费用实际平均补偿比达90.03%,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平均补偿比例达95.27%。全县经核准的853例15种大病贫困患者救治管理率100%。全县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71384人,签约率100%。提供慢性病患者送药上门服务1020人次。

9.社保兜底脱贫。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17432户、24282人,发放低保金6608.77万元。农村特困人员6999人,下拨供养资金3222.1万元。全县共有失能特困人员620人,其中集中供养240人,占38.7%,共下拨失能特困人员护理补助等745.3万元。医疗救助4批,共1050人,发放资金366万元(不含代缴新农合和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救助资金)。临时救助820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43.4万元(其中拨付乡镇备用金76万元)。孤儿供养685人,共计拨付资金711.7万元。

10.社会扶贫工程。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扎实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11家省直单位、30家市直单位、92家县直机关单位对我县70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全县8618名干部结对帮扶37785户贫困户。2020年共收到社会帮扶资金5337万元,其中芜湖市鸠江区帮扶资金1050万元,怀宁县帮扶资金1000万元,上海证券公益基金会帮扶资金1400万元,其他社会各级帮扶资金1887万元,主要是社会各级各界人士捐资捐物。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工作,引导81家民营企业帮扶70个贫困村,实现了企业结对贫困村帮扶全覆盖。积极开展产销对接会,签约2家企业、3所高校,签约金额50.875万元。

(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完成情况

1.基本公共教育方面。今年我县全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2%(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标准为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我县2017年已全面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2.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方面。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1868人,是全省平均水平4900人的242.2%。

3.基本社会保险方面。目标任务是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19.63%。全县参合总人数为75.0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11.62%,其中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贫困人口代缴参合71384人。

4.基本医疗卫生方面。全县孕产妇死亡率0/1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36/1000,婴儿死亡率3.09/1000,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5.基本社会服务方面。目标任务是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3张。2020年我县需养老床位5900张,需新增近2700张床位,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25%;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3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到100%。截至目前,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5.3张;全县养老床位6298张,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为28.04%。全县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38.7%;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覆盖率达到100%,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6.基本住房保障方面。下达我县2020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500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基本建成242套。目前,完成棚户区新开工504套,开工率100.8%;棚户区住房改造基本建成284套,完成率117%。

上一篇雨露计划

下一篇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