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活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说课活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说课活动总结

说课活动总结范文1

一、活动主题

锤炼教学基本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工作目标

开展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重点是进行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要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比武平台,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三、活动内容

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主要包括说课和讲课两个环节。说课主要阐述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基础及特点的分析,介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介绍教学过程设计等。讲课重点展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包括教学观念与知识功底,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特别是教学语言、教学板书、教学仪态、教学示范和实验操作等方面。

四、活动安排

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每两年一次。首届活动从2011年6月开始实施,2012年6月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6-8月)

6月下旬,省教育厅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工作部署。各县(市、区)、乡镇(学区)、学校四级抓好活动的学习、宣传和方案制定工作。

2、活动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5月)

2011年9月至11月,中小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全校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乡镇(学区)或县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各县(市、区)开展县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乡镇(学区)开展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时间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2012年3月至4月,各市(州)开展市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省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2012年5月,省教育厅开展省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3、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6月)

省教育厅进行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总结表彰。

五、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全省所有中小学校都要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所有中小学教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7门学科)都要参与说课、讲课活动。各地和学校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保证所有教师参加到活动中来。未做到教师全员参与的学校,不得推荐教师参加高一级的比武活动。

2、夯实基础。学校要通过开展说课、讲课、评课、拜师学艺、课后反思等专题活动,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为真实反映教师教学基本素养,县及县以上地区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教学内容应采取抽签方式确定。

3、逐级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按照学校、乡镇(学区)、县(市、区)、市(州)和省依次逐级展开。各级都要按照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实施。活动方案要体现教师全员参与、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共同提高的基本要求。

4、兼顾城乡。各地在组织县级以上教学比武活动中,要按照城乡教师比例,合理确定城乡教师参赛和获奖名额。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制定方案,发挥各级教科研部门的作用。

2、强化校长责任。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重心在学校,核心在校长。校长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领导和组织好学校比武活动,确保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取得实效。

说课活动总结范文2

一、集体备课说课研与训有机结合

集体备课主要以说课活动为载体的教研培训活动,它主要是主说者的“说”课。集体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从教学的全过程来看,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展示和提高教师素质活动和课堂教学全过程的预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个主说人都要把自己的上课思路,自己的教学设计依据向备课组成员作说明和展示,在此过程中,其他教师发表个人的看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后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和方案。当然,这个教学方案还需在课堂上加以印证。这样,使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对备课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共同探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课改精神。集备以前,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看到多数教师把教材分析得条理清晰,但很少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学生活动也只是分组讨论、指名回答等大的环节。在他们的教案里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几乎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教学中难免存在盲目和随意性。即使在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学习时,往往在备课时也过于关注教学形式、流程,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常常偏离目标。我校以年级为单位,备课组长与承担研讨课的学科教师围绕某一专题,对某一节课进行备课,力求做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指导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然后进行“一度教学”,班级对调或到邻近学校借班试教、研讨。在一度教学基础上反思教学,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教育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研究计划,重构教案。

二、教学反思研与训有机结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让我深深认识到:学科教研活动组织得好,会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是推进新课程实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为了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养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认识进行分析的习惯,分层次地要求每个教师写教后记,反思日记等。通过反思教案设计、反思实施过程、反思实施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目标是否落实,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分析教学效果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及时解剖教学中的问题,并重构教学设计。我校每次开展教学活动后,要求每一位教师写教学反思。然后将反思内容发表在学校校本教研博客上,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为了进行有效体验和反思,教研活动后,还可要求教师通过撰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帮助自己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的撰写可以是比较随意的,如,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及困惑等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可以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写教育教学案例,写耐人寻味的教学镜头等。甚至可以将具体的教学现象理论化,将抽象的理论融入新鲜的教学实践中,在反思中逐渐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现在,教学反思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校本教研中的宝贵财富。教师也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

三、教育科研交流展评研与训有机结合

校本教研中的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做到“以研促训”。教育科研是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成的一种教研形式。在积累了理论知识后,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在反思中逐渐清晰起来。课题研究的开展,使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研究性学习”一直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课题,我校将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教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专业水平。我们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教师或教研组选择课题不要好高骛远,要选择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发生在自己课堂上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但是又暂时没有良方的,作为课题来研究。这样的研究才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师培训的内涵。边实践边研究,帮助教师找到了专业成长的生长点,使每一位教师获得了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营造民主、和谐的校本培训气氛,让教师在协作、竞争、宽松与压力共存的教学环境下,提高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成果意识和效率意识。为了进一步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我校提倡教师撰写一些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实效性,能让广大教师从中受到启迪的好论文。每个教研组先在组内展示交流本教研组每位教师的论文,组内教师品评,提出修改的合理化建议,然后,每组推选一位选手参加学校论文大赛。论文交流展评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论文交流,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和灵感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升华。

四、教师参与式专题研讨研与训有机结合

教研组教研活动传统上一直是教研组长讲,或学习文章,其他教师被动听,教研时效普遍不强,针对产生的这种状况,教研组教研活动采取参与式培训,每次“研讨”之前均提出一定的议题,小组成员都进行事先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然后在平等的氛围中,人人参与,研讨、学习、交流。通过教育沙龙参与式研讨活动,满足了教师的个体需要,解决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所需技能的获得。在校本研训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常规教研的作用,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形式,积极为教师搭建一个进行专业切磋、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学校教研活动要有实效,一般应该要做到“六有”,即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全组体师共同探讨,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总结,有教师活动体会和反思。让教师在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锻炼,让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新的教学信息,思考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流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参与式研训方式让参训教师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引导教师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了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同时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切磋教学技能等创造了条件,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像这种参与式培训活动,摆脱了讲座式的枯燥说教,发挥了学科的特点,在做中学,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教师兴趣浓厚,投入的积极性也很大,而且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交流,使教师自己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无穷力量,碰撞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收获也很多,相信以后多以这样的形式展开研究,教师一定会受益无穷。

五、师徒结对研与训有机结合

中青年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师徒帮扶结队是学校培养中、青年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利用我校现有的市骨干教师和县“三坛”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智慧,尽量盘活学校内部资源,开展师徒帮扶结对活动,即每个骨干教师带好一名青年教师,三年内要使所带青年教师获得县级以上的课改优质课奖项,每月进行一次业务指导培训。上一次示范课,指导一节师徒合作研究课,教学相长,研训一体,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

在校本研训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骨干教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主动获取前瞻性的教改信息,特别是新理论,新教法。通过骨干教师的传授交流、课堂示范、教学风采展示等,指导其他教师不断成长,提高专业水平。我校将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对子,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充分适应课程改革新形势的需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骨干教师引领、辐射、示范作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让骨干教师通过上示范课、听课、评课、谈心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骨干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备课到上课到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进行悉心地指导,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私奉献给了青年教师。通过结对子这种校本培训方式,旨在盘活学校内部教育资源,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说课活动总结范文3

回顾和纪念35年来70届展示会的发展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为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是为了使我国教育装备事业更加符合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发展。下面从三个方面回顾与纪念展示会70届历程。

1 简要回顾

自1980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1981年中小学仪器订货会议”以来,其名称经历了“全国中小学仪器订货会议”“全国普教仪器排产订货会议/补充订货会”“全国普教仪器订货会”“全国普教仪器供应工作会”“全国教学仪器展示订货会”“全国教学仪器展示会”“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等。展示会名称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不同时期教学仪器工作的特点与重点。归纳起来,展示会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以计划经济为主时期(20世纪80―90年代初)

1)展会名称:全国普教仪器订货会议、全国普教仪器排产订货会议。

2)组织机构:由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主办,或授权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主办管理。鉴于当时存在政企不分的情况,展会仍具行政职能,以行政发文,是行政指导管理行业工作的重要平台。(当时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被称为“三驾马车”。)

3)主要功能:是学校解决教学仪器配备的主渠道,是生产企业接受和决定排产计划的重要会议。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1)展会名称:全国教学仪器供应工作会、全国教学仪器展示订货会、全国教学仪器展示会。

2)组织机构:由教育部条件装备司、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或者行业协会与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联合主办。展示会仍然以行政发文或授权委托为主,行业协会与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组织承办管理。

3)主要功能:教学仪器产品订货与生产排产计划的功能逐步弱化,展示、交流和宣传作用加强。展示会仍是行政主管部门指导、组织管理重要平台,是生产企业与省、市、县级教学仪器主管部门、重点学校交流的平台,是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交流教学仪器装备发展重点与趋势的重要平台。

4)重大活动:展会期间主要有“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生产定点厂”“教学仪器产品标准化”“教学仪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及“教学仪器生产合格证”等工作。

5)1998年9月,教育部条件装备司撤并。

以市场经济为主时期(21世纪初至今)

1)展会名称: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2011年5月(在西安)更名为“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2)组织机构: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协会发文,由省级相关部门承办。仍是行政主管部门与企业、用户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指导管理教仪行业、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方式。行政主管司局及相关直属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社团管理办公室,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央电教馆,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相关协会、学会等)领导基本到会。也利用展示会平台组织安排相关会议与活动。

3)主要功能:“展示、交流、合作、发展”成为展示会主题,每年的展示会都能体现教仪装备发展的重点与趋势,是教育装备行业的晴雨表。

4)重大活动:展会期间,举办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年度推荐产品现场终评”“教育部-中国移动项目爱心图书馆读书征文活动总结交流会”“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展演”“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国教育装备研究院成立大会”“组织教育装备行业产品参加‘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评选”“《中小学图书馆(室)核心书目》会及样书展”“中国学生装成果展”“学校图书装备工作与校园阅读建设座谈会”“全国校园科技后勤、绿色后勤建设与服务现代化交流研讨会”“中国学校体育装备高峰论坛”“教育装备产品认证规则及测试项目互动论坛”“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会”“中行协首届信用等级评价试点企业评级授牌活动”等活动。

2 展示会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1)展示会生动地记录了中国教育与教育装备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不同时期教育装备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70届的历程,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记录了历史与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组织编撰的年度《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翔实记录了“装备展”,反映了我国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特点、重大事件,持续积累下去将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有价值的教育装备统计分析资料。

2)展示会搭建了政府与行业,教育装备管理机构与装备行业,各级各类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良好的互动沟通、深度交流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和供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教育部原党组书记张承先、教育部原副部长黄辛白、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等领导同志先后于1986年、1989年、1997年、2004年、2016年为展示会及活动题词,体现了教育部领导对教育装备展示会的关心与重视。

3)展示会营造了公开、公平、开放竞争的环境。展示会上云集了国内外教仪行业的优秀生产企业与供应商,集中展示了代表国内教育装备水平的教仪产品和最新技术的发展需求。通过展示具有不同特点特色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举行报告会,生产企业直接与院校、用户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了我国教育装备水平的提高。

4)成功的办会模式。展示会围绕教育装备工作的中心与重点,努力为各级各类学校服务,为科教企业服务,体现教育装备工作的特点,充分依靠省级教育装备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得到行业、企业的积极支持与响应,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科学的办法与程序,确保大会有序进行,是谓成功的办会模式。

5)展示会逐步成为教育装备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成为积极推动我国科教仪器“走出去”的重要窗口。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高级教育代表团,世界教具联合会领导,相关国家教具器材协会、组织都组团参加展示会;美、欧、韩、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教企业也以客商身份专程参会,洽商交流与合作。

展示会期间举办了各类国际教育装备交流与合作论坛及组织教学仪器出口论坛,自发倡导组织“中国教学仪器企业出口联盟”等。

3 展示会的规模与影响

1)20世纪80―90年代初期,展示会规模相对较小,展位数、参展企业数、参观人数相对较少,只有200~300个展位。鉴于经费问题,没有使用标准展位,也没有在正式展览馆举办。在第29届展示会上定点厂开始使用标准展位,从第30届展示会开始全部使用标准展位。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展示会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春季昆明展示会(第30届)开始使用标准展位,并进入正式展览馆。

3)2006年4月,浙江温州第51届展示会,规模超过1000个标准展位。

4)2009年5月,山东烟台第57届展示会,规模达到2000个标准展位。

5)2010年4月,浙江义乌第59届展示会,规模达到3000个标准展位。

6)2014年10月,江西南昌第67届展示会,规模达到4000个标准展位。

7)2016年5月,辽宁沈阳第70届展示会,规模跨越式达到6167个标准展位,属全国特大型展示会(10万平方米以上的),应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业教育装备展示会。

2008年、2014年,展示会两度获得中国会展财富论坛组委会评选的“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手指奖”。2014年、2015年,展示会连续两年被商务部评为国家重点引导、支持的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