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范文1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孔子要他的学生“毋事问”。我们也要让学生在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质疑一: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

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我自以为很成功,但有一位学生忽然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示意他,他站起来说:“老师,小蝌蚪之所以找妈妈这么辛苦,都怪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

没想到此话一出,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有的说:“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对小蝌蚪说完整的。”“为什么?”我和学生顿感惊讶。“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妈妈。”这种突发的疑问,这样大胆的想象,让我们全班同学都为小蝌蚪找妈妈的一路艰辛鼓掌。

质疑二:为什么用“借”不用“骗”?

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就有学生质问:“箭明明是用计‘骗’来的,为什么偏用‘借’字?”学生能提问质疑,这就表明他们已经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状态。这小小的一个“借”字,不但点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且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既是“借”就得“还”,同时暗示这些箭在随后的赤壁之战时还要“还”给曹操——射向曹军。

质疑三:乌鸦为什么不用吸管喝水?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范文2

初夏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写完作业后到楼下院子里去玩,看见几个小朋友围在池塘边,好像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我好奇地凑过去,发现池塘里有许多小蝌蚪在快活地游来游去。小蝌蚪全身黑色,圆乎乎的脑袋,细小而灵活的尾巴,样子可爱极了。记得我曾经看过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长大了就是青蛙。可小蝌蚪怎么看也不像青蛙。到底它是怎样摇身一变成了青蛙的呢?为了找到答案,我决定饲养几只小蝌蚪来观察。

我找来一个空矿泉水瓶,用它在池塘里灌了一些水,然后请大哥哥帮忙抓了十几只蝌蚪放进瓶子里。回到家,我把瓶子里的水和蝌蚪一起倒进空的金鱼缸里。然后在缸里撒了一些鱼食,把缸放在阳台的水池边。每天我放学回家都要给蝌蚪换水、喂食。有一天,我回到家惊喜的发现几只蝌蚪长出了两条短短的后腿。又过了些天,有的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再过了些天,小蝌蚪的后腿越来越长,尾巴越来越短,头部也变得有点像青蛙了,再后来尾巴快消失了,蝌蚪已经长成了小青蛙的样子,蹲在缸底。我想青蛙是要生活在池塘边的,而且我也不能给它提供食物,所以我就把小青蛙放回到池塘边。虽然有点儿舍不得,但我知道小青蛙回到它自己的乐园会更开心,我应该为它们感到高兴才对。

通过自己亲手饲养小蝌蚪,我终于了解到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范文3

《成长故事》是2008年1月1日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丛书名为《好孩子最喜欢的故事》。

《成长故事》彩图注音版包括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离不开妈妈的小袋鼠、小猫钓鱼、三个和尚、狼来了、司马光砸缸、囊萤映雪等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方法

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目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都在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经验,对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方法谈几点个人感触。

一、实施兴趣性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当前所使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很难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只会让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所以,这就需要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去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吃孑孓,长大吃虫叫哇哇。”“蝌蚪!”“是小蝌蚪!”……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没错,是小蝌蚪,有这样一群小蝌蚪,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于是踏上了寻找妈妈的征程,那么,途中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它们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出谜语并引出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法,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视频等于一体,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使语文教材中死板的内容和冷冰的语言文字以直观形象、色彩绚丽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实施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获得多重方位的刺激,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掌握知识,从而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描述和我们口头语言的讲解,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认知只会停留在表面,不会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于是,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多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并介绍它的视频片段,于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景象立刻真实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看着眼前的画面,震撼了,不时地发出惊叹声……这样,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神奇的景象有了直观的认识,既加深了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是客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按照老师的意愿来进行,学生极少有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个性被压制,学习主体性被忽视。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对语文新知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

比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制订了一份预习导学案,具体内容如下:(1)看拼音写词语(具体略)。(2)多读几遍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内容是什么?(3)课文中,“再见了,亲人”是 对 说的,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4)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5)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想法。(6)预习之后遇到了哪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份导学案,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心得。这样,我通过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对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要总是使用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进而不断地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范文5

2011年,幼儿园成立了七巧板教研组,并在中大班开设了每周一次的七巧板教学活动,我也和教研组的成员们一起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走上将“七巧科技”发展成又一园本特色的道路。

一、中班课程内容的故事化与整体性

中班上学期是幼儿第一次接触七巧板活动,内容难度对幼儿相对较大,老师也是刚开始进行七巧板课程的研究,对于七巧板课程缺乏创新与灵活的构思,只能从现有的七巧板图形中选取一些内容进行取舍选材。但因我们将选中的内容与中班年级组刚刚开展过的儿童剧《金色的房子》中的一些内容角色相结合,使得抽象的图形立刻形象并赋有了新的生命。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将课程内容创编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故事。有了故事的创编与衔接,使得幼儿和老师都能快速地了解教学内容,在趣味性中主动探索,乐于思考。

中班下学期的课程我们也继续以故事导入为主,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拼图,激发幼儿在七巧板创作中的热情。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接受所学内容,我们将中班上学期的故事进行续编,在此过程中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融入七巧板的教学内容中,而整学年的教学内容均是一个故事的发展延伸。

二、大班课程内容的形象化与趣味性

大班上学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统一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在七巧板创作中的热情,采取七巧板添画、背景添画这两种有效的方法。所谓七巧板添画,即在七巧板印画好的图形上画出各种事物的生命特征,如为人物画上五官、头发、衣服饰品等;为动物画上具有各自特点的五官;为植物画上纹路和茎脉等。背景添画是在印画好的空白处画出背景,根据印画内容决定背景具体为何。如印画好了鱼,那背景可为江海湖泊也可为鱼缸器皿;如印画好的是人,那背景便是人所在的各种场景;如印画出的是天空中飞行的飞机,那添画的背景除了画出事物外还需要处理好高空俯视近大远小的效果。

将七巧板印画、七巧板添画和背景添画都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七巧板的创意画。孩子们用七巧板拼出了他们喜欢的一系列动植物、人物的形象,还将七巧板作为一种印画工具进行创作。一次活动中,相邻而座的两名孩子用他们各自手中的一幅七巧板拼出了两种形象组合在一起,他们发现将两种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种有关联的图形组合。这便萌发了我们进行多幅板的七巧板创意画活动,大班年级组创新开发出了主题创意画。

在进行七巧板创意画的过程中,幼儿能用七巧板拼画出生活中的事物。如学习了组合《鱼儿水中游》的创作后,幼儿便创作出了七巧创意画《鱼儿水中游》。在儿童剧生成活动《进城》中,我们引用了现有的七巧板人的形象并用七巧板创新设计出了驴的七巧图形。

三、七巧板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与电子化的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化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也与我们的教学密不可分。当我园将电子白板引进园时,怎样利用电子白板让七巧板课生动起来也一直困扰着我。

在一节七巧画板活动《青蛙》中,小宇用七巧画板很迅速地画出了五只青蛙,后认为图画纸上还余下大半空白页面太浪费,便拿起自己的七巧板在图画本上印画出了一只青蛙。邻座的同伴看见后问小宇为什么要这样画,小宇对他说,七巧画板画出来的青蛙小小的,就像我们养的小蝌蚪刚变成小青蛙时的样子,七巧板印画出来的青蛙大大的,是它们的妈妈。我画的就是小蝌蚪找到妈妈了。

孩子们的创作让我有了灵感的来源,设计出了一节《小蝌蚪找妈妈》的七巧板白板活动,将孩子们听过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电子白板和七巧板创意画的概念、形象、新奇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在活动中,先利于电子白板的图片插入和音乐播放夏日荷塘中“只闻其声不见其身”的青蛙齐鸣的场景,引发幼儿兴趣;再请一名幼儿到电子白板上触摸拼出青蛙形象;这时通过播放功能将事先录好的小青蛙的自白放出,激发孩子们帮助小青蛙找妈妈的爱心与决心;接着转入到了小青蛙们跳入水中开始寻找之路,播放音乐请幼儿用七巧画板在画纸上继续画出一群小青蛙,教师将白板转到空白页从文件中导入青蛙组合成小青蛙找到妈妈的场景;完成后各自再进行细节添画与背景添画;最后将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有趣的七巧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概括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范文6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生动形象的情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在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教学主要形式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吸引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这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教学中,课一开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视频技术,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伴着屏幕上优美的画面,教师的解说娓娓道来:“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柳树上长出了绿色的叶子,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让幼儿一边看,一边认真地听,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及想知道小蝌蚪有没有找到妈妈的愿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幼儿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认识鱼、鸭、乌龟、鹅等动物,并认识到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由于幼儿的兴趣已被调动起来,再让幼儿复述故事的环节,幼儿的发言十分踊跃,他们会尽量表现自己,根据动画片的画面,积极搜寻自己的经验,说出许多与小蝌蚪有关的一系列动物来,并顺利地复述完故事,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提高了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教幼儿学、小、多、少、高、矮、胖、瘦等词语的时候,利用计算机出示大、小、多、少、高、矮、胖、瘦等图片,先让幼儿在脑中形成表象,激发幼儿想知道哪些图片表示大,哪些图片表示小,哪些图片表示多,哪些图片表示少,哪些图片表示高,哪些图片表示矮的愿望,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再者,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前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再加上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成为学生积极学习、锐意创新、张扬个性的感情支撑。

二、利用多媒体师生互动,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师生间能够便捷地形成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提供使学生潜能充分发挥的条件,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达成有效的交互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幼儿看图讲故事教学中,如《小兔子为什么来晚了?》这堂课的教学,教会幼儿根据故事的开端和结尾,绘出故事的情节,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构思意图。首先,教师用计算机出示一系列图片,如小兔子、大灰狼、小猪、青蛙、狐狸、大象、小鸭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指引学生构思,提出问题:想一想,小兔子在路上会遇到谁?发生什么事?(可能是危险的,也可能是什么有趣的事)小兔子是怎么做的?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计算机上操作,让学生一幅一幅的说明图意。之后,让几个小朋友一起,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构思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形成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让小朋友在小组内讲述。这样的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真正让幼儿在互动中实践语言,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幼儿在感受和体会故事的主要情节时,通过欣赏、理解、表达,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