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范文1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必要性途径
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指把青少年教育放到社会发展与社会教育大背景中去进行,并研究青少年社会发展、社会志趣、社会价值、社会规范以及社会倾向等问题。它注重各种社团组织与青少年接触,让青少年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民俗、乡情、历史、地理、人物、法制等,造就“乡土建设者”,“社区建设者”,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青少年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使青少年文明社区教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作一初步的思考和探讨。
一、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创建,民政部于1986年开始引进“社区”概念,在各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基础上,开始营造社区,并在区、街道和居委会等不同层次建立起社区服务中心。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社区已成为中国基层民主的三大支柱。广大城市居民(当然也包括大量青少年)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了解了社区,逐步接受了社区。
社区已经来到中国,人们生活在社区中,正在逐步熟悉社区。社区是社会生活的最基层组织。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是青少年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
具体说来,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具有以下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服务都市青少年,实现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迫切需要。
社会转型的标志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由“单位人”、“新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不同状况,不同领域的青少年的多元化需求在社区汇集,社区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的主要场所,他们希望在“单位体制”之外通过社区获得更多的生活、学习、工作、就业、娱乐以及交友等机会。与此同时,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成长和成才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尽早成为一个品德优良,对社会有贡献也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回报的“社会人”,即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人们常说: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就是从家庭抓起,从社区抓起。社区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品质、是修养。如江西省南昌市1997年曾提出过市民“十不”规范,广大市民的修养是否就因此提高了呢?没有良好的养成,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十不”规范首先在各社区中起步、普及了,出了社区,守“十不”的自觉性也就有了保证。社区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第一着防线”。如果绝大多数青少年能够对良好的社区环境接受了,适应了,第一道防线就抵建立起来了,各类社会病就难传染给青少年。所以,一定要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个坚强的阵地。通过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创建,既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要,在创造社区财富,树立社区形象,传播社区文化,弘扬社区精神等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实现自我教育。
(二)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两个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区在广大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一方面,社区既是人们完成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基本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发展及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都以社区为日常的滋生与聚集地。社区是政府的助手、桥梁和缓冲地带。领导与被领导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十分突出的方面。社区应该成为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社区带头执行政府的政策,政府的政策就会在社区转化成物质力量。没有了社区,如果在政府与人民之间有了矛盾,政府就会处于第一的位置,有了社区,社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化解矛盾,变大矛盾为小矛盾,变对抗性矛盾为非对抗性矛盾,变矛盾为和谐。因此,不断加强社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要职责。社区青少年工作既是开展内容广泛的群众性文明活动,创建文明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大青少年参与党和政府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加强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目标,就在于既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又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此外,青少年作为社区成员中最具活力及变革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较早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广大青年在中国共青团组织的号召下,从自发到自觉,成为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以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为己任的团组织,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纳入社区文明建设的理念之中,就是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党的工作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会治安好转的重要环节。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窗口,是“第一道防线”。社会治安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的治安情况。社区聚集了各类青少年,由于成员构成复杂,青少年社会问题在社区日益增多,如青少年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受社会转型的负效应影响,社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的侵袭,部分青少年也难免受其祸害,致使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成为影响社区稳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因此,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迫切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用法律手段、道德手段来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学法用法来保护自已的正当合法权益,有效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研究表明,在违法犯罪问题上,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一大差别,就是团伙性。他们一般都活跃于有一定“人气”,有潜在作案机会,交通较为便利,尤其是外来经商和打工人员的聚居区及城郊结合地带,因为这些地区的社会控制力往往相对薄弱。如果能将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早期发现和整治工作,作为社区综合治理的“前沿”,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堵绝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空间。
二、加强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逐步建立多样化的社区活动阵地。
这是开展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大致可以包括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大力加强共青团组织独立创办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力度。此项活动经费由共青团组织自筹,场地自选、设备自置、管理自主、责权自负,如“手拉手辅导中心”、“青少年法律援助处”、“青少年维权岗”等。二是共青团组织与其他部门联合创办青少年活动阵地,有钱出钱,有场地出场地,有设备出设备,由共青团组织出面进行管理,联办单位共同组织人员开展功能活动,实现“大家建、团管理、共同利用、共同受益”。近年建设的区、街、居委会青少年社区服务中心(站)已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初步尝试。三是充分利用驻区、驻街所在的大企业、大集团在场地、设备、资金方面的优势,把原来企业的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等建成青少年活动的阵地,打破企业集团对外封闭现状,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二)逐步建立地域化的组织网络。
这是开展城市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前提。从理论上说,成熟的社区中应该建有比较完善的社区工作整体领导机构,青年组织可成为其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但当前大多数城市街区还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地域化的组织网络,大体包含三个层次的管理体系:一是创建社区青少年工作指导委员会,可以由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的领导成员组成,以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完善街道共青团工作委员会,包括街道团组织、驻街单位团组织,以整合社区工作资源;三是加强居民区团支部建设,把闲散的青年团员组成起来,从而加强社区的组织力量。
(三)逐步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这是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根本所在。因为谁赢得青年,谁就能赢得未来。同样,谁服务青年,青年就会服务谁。按照青少年所思所想所需的原则和思路,突出青少年特点,开展符合青少年思想要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可以帮助青少年在社区这一环境完成成长成才的过程。比如,社区维权、社区帮教、帮困助学、社区咨询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就能够非常好地体现广大青少年的需求。
(四)逐步建立社会化的经费筹集渠道。
这是开展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保障。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将共青团社区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专项拨款;二是积极争取社会资助;三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活动,如民政部、公安部等;四是利用青少年社区服务阵地,开展有偿服务。
(五)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青少年的队伍。
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范文2
关键词:人物塑造;体验生活;舞蹈语汇;自我提升
舞蹈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古往今来的舞蹈艺术家、理论家莫不予以关注,对怎样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虽然对于此问题众说纷纭,但可以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那就是:舞蹈创作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而社会生活正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注重生活素材积累,并把这些体验吸收到舞蹈作品创作中来,这是创造完美的艺术形象所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舞者才能对所要诠释的人物形象有丰富的想象和准确的设计,使舞者以形传神、以神活形、形神兼备,创造出鲜明生动、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
第八届桃李杯作品《戍疆怀远》成功塑造了一位秦代戍守在边疆的战士,在连年征战的生涯中背井离乡,在边疆站岗时听到幽怨的箫声,想起远在家乡的亲人,一种悲凉和无奈的心声向人们娓娓道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勾起了观众对其悲凉身世的同情与对封建强权下压制人命运的统治的憎恨。我通过对《戍疆怀远》中战士形象的定位和挖掘,从中体会到:要想塑造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不知道人物在作品中的定位,就如同在大海中目标不明确地航船,这种航行会失去任何价值和意义。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层次的体验生活,提炼出准确的舞蹈语汇,才能正确诠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个人物的成功塑造需要舞蹈编导精心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比如确立鲜明的主题,搜集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资料,策划故事情节,研究舞蹈意境创造以及价值分析和审美分析等等。作为《戍疆怀远》的编导,我能够深刻体会到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只有尽可能地把握住人物的性格、思想,认识其灵魂,才能获得人物特有的性格表达方式。进而,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和意境才能唤起观众的情感,使其与自己同喜同悲,作为编导必须仔仔细细地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1.设定人物所在的历史背景和生活背景
起初对于人物的形象特别的模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一个乐器――箫,做了几个造型和动作,脑袋一片空白,沉思了一夜,我去了图书馆,看了几首唐代关于思乡方面的诗,突然觉得应该把人物定位在一名边疆的战士。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个场景:寒冷的深夜里战士守在大漠边关的烽火台上,对着冷月,呼啸的北风吹来使人越发的寒冷,此时远处传来一曲幽怨的箫声,看着手里的箫,顿时响起远在南方的亲人,心中的姑娘是否此时也在望着北方,思念远方的“我”?思乡之情使战士越发的痛恨战争,痛恨封建的王权统治,以及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这一部分历史背景的了解,为成功塑造作品中战士那种无奈的形和幽怨的神,以及整个舞蹈中的凄凉意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编导本身来说是知识的积淀、艺术的升华,对演员演绎作品来说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用历史的角度分析和塑造人物形象
《戍疆怀远》的演绎离不开秦代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个根基。从人物的形象上考虑,纵观众多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只有秦代的兵马俑的形象最威武,男子的那种阳刚的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这种硬汉也会有柔肠,会使观众产生联想和思考,所以把人物的形象虚构的定位在了兵马俑的形象。
《戍疆怀远》正是在这样璀璨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其舞蹈创作对人物的塑造斟酌细腻,它将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诠释的却是一位普通士兵的内心世界,以小见大,横跨秦代历史长河的是一份悲凉,是一份潜伏在浮华背后的沧桑。在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下,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尸遍旷野,背井离乡的战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盼望能早日与家人团聚。夜深人静,残箫冷月,战士以月当人,诉说自己在战场中的愤懑.发泄对连年征战生活的不满,充分地表达了战士的哀怨愤懑以及无奈的心情。
二、服饰和调度烘托了人物形象
舞蹈服饰是配合和衬托整个作品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戍疆怀远》服饰以暗红为主色,服装的设计体现了秦代时期战士的生活。头饰镶金的头冠,裹腿的靴子,到膝的短袍,把秦代服饰特有的风格体现出来。服饰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色彩明快,鲜艳绚丽。二是色彩对比强烈。内穿朱红色中衣,外套暗紫色短褐,披着彩色鱼鳞甲。甲的边带以白色作底,用红、绿、黄、紫等色绘制几何形花纹。双肩、胸前、背后各有一朵用甲带扎结的花朵。这种设色方法使士兵显得热烈而又雄壮。三是上身服色偏艳,下身服色偏暗,能给人庄重而踏实的感觉。
舞台调度是为了揭示作品的思想内容而对演员在舞台上的活动进行的设计和安排,是构成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展现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造型手段。
通过服饰和舞台调度使整个作品呈现的效果极为凄美,在画面上也非常和谐,在与动作配合,体现出了汉代女人的内在美。
三、创作实践提高了业务水准
1.审美眼光的提高
舞蹈创作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而社会生活正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正如我国美学家李泽厚所说:“舞蹈以身体之动作过程来展现心灵、表达情感,一方面源自日常生活中情感动作、体貌姿态的表情、语言的集中、发展;另一方面则又来自对培育身体力量和精神品质的操演锻炼动作的概括、提炼。这两者从不同方面都规定了舞蹈动作具有高度概括、广泛的表现性质。”
对一些没有舞蹈生涯感受的人来说,只能欣赏到其中场景的美,或演员技巧的美,而对于真真切切从事过舞蹈编排、表演的人,则会在作品中读出全部的酸甜苦辣,无论是舞蹈意境中的人生,还是现实的舞蹈人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够较为全面地感受到舞蹈美,培养一双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好眼睛。
2.自我修养的提升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因此,作为一名编导和舞者,必须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积淀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要深入理解舞蹈作品,还应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有关创作背景材料,如社会的、艺术的甚至历史的背景,创作意图和对这部作品已有的评论等等。最重要的还是要参加实践,通过自己动态的感受,体会、理解和把握舞蹈美的本质内涵,体味自己身体动作过程中所迸发出的内在生命力量,从而得到身心最大的愉悦和满足。正如我通过《戍疆怀远》的创作实践,多角度了解了中国古典舞,无论是在历史背景上,人物意境上,抒感上都有了很切身的体会和升华;在业务水平上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反复排练修改动作到形态高于动作来营造和再现历史的情景;在独特的创作手法和人物塑造上,学习到以强烈对比的手法,采用蒙太奇的创作手法将现有的和回忆的穿插表现,情景合一,将感情主线和作品环境相融合。
通过这次实践,我也成熟了许多,在业务水平上也有了新的认识,实践让我学习到许多经验,对今后的工作上也有了很大帮助,也为以后能创作出更成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5月
[2]袁禾.中国舞蹈.长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吕艺生.舞蹈学导论.长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
[4]李承祥.舞蹈编导基础教程.北京舞蹈学院
[5]袁禾.中国宫廷舞蹈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
[6]金秋.舞蹈编导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
[7]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4月
[8]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1月
[9]金秋.《舞蹈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10]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11]孙琬麟.《舞蹈服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2]朱晓军.《艺术概论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1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