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怀念母亲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范文1
我们学校曾请来一位位名师:先是热情如火的窦桂梅老师,温文尔雅的孙建锋老师,还有“理解教育论”的倡导者熊川武教授。2012年初夏,我们更是迎来了童心未泯的于永正老师;仲夏,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和全国知名校长詹文龄一起又被请到恩小作课讲学。名师的到来给恩小教师带来一次次精神大餐,一道道心灵鸡汤。注视名师精彩纷呈的课堂,聆听名师热情洋溢的讲座,老师们当然是激动的、兴奋的,但是,名师走后,很多老师的激情随即消退,即便是当时吃进去的“精神大餐”,喝进去的“心灵鸡汤”,也因不愿消化而不了了之。学习名师好榜样,那么,对于名师,我们到底该如何学习他们呢?下面就个人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学习名师,不迷失自我
名师,无不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学习名师,不能盲目崇拜,应该努力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个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记得第一次到井冈山学习,回来后校长要求我上一堂移植课,我并没有移植学习所听的课,而是依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模仿于永正老师的一个作文课堂实录上了一堂作文复习课,课堂上,由听课老师出题,同学们一边复习作文的基本步骤,一边创造性地构思片段,听说读写,精彩纷呈。现在还记得很多同学写的题为《天上彩云飘,人间六九班》的习作,文中对班级的热爱,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颇具真情实感。
很多时候,名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未必对我们适用。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只有把名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学习的过程才真的具备了激励成长的功能。学习名师就应该学出独特的自我,让教学因我而更加精彩。
二、学习名师,在模仿中创新
名师大多身怀绝技,常能使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面对名师,不少老师东施效颦,很难跨进真正的理想境界。平时备课时我也喜欢到网上去查找资料,欣赏名师的经典课堂,偶尔也把一些认为实用而又有价值的东西融入自己的课堂,大多时候都能找到我和学生共同提高的幸福感。我曾移植了闫学老师教的《匆匆》一课,感觉上起来得心应手。第二次教六年级,要上《怀念母亲》这一课时,脑子里突然冒出闫老师教《匆匆》的课堂实录来。我把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写作的年代都比较久远,比如作者都是中国有名的语言大师,比如文章都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一个是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一个是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怀念,等等。于是我决定用闫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怀念母亲》,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引出课题;接着让他们通过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继而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怀念之情最后展示交流有关母爱的诗文、名言,抒发感情,并拓展升华,写下对祖国母亲的祝福。这份教学设计在江西省小学语文“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主题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刊登于《学习报》(教师版)。
三、学习名师,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这四大支柱的建构,需要通过不断读书方能实现。这样我们站在讲台上,才敢说:“我就是语文!”每一位名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循着他们读书的足迹,我们也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范文2
一、精设模式,巧妙运用
比如我在执教《种瓜得豆》时,就有这样一个片段:师:同学们,转基因技术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注: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对,接着读吧。 (注: 学生继续读、想、画,然后老师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画得是否准确) 师:转基因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 “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四组,第一组写“转基因西红柿自述”……现在你们都是转基因的东西了。 (笑声)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笑声)(全班学生写“自述” ,师巡视。学生写了将近 15 分钟后,老师让学生读自己写的“自述”) 由于我巧妙地把“写”挤进了阅读教学之中(这里的“读写结合”就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懂了, 而且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圆满地实现了“文意兼得”的目标。
二、博采众长,走出新路
读写结合常用“以读带写”和“以写促读”两类方法。我们结合这些,创出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1.仿照法
语言学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写和说,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具有示范作用之处等,组织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片断仿写、选材模仿、组材模仿等训练,既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表达的形式、知识和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从观察、分析、立意等方面引导学生模仿。如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可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设计课内练笔。这一课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与宽容。我课后就设计了爸爸在炒菜做饭给子女的场景,爷爷雨中送孙儿的情景,姐姐帮弟弟擦药的情景等。让学生仿照《秋天的怀念》里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展示人物的品质,人物的形象比以前丰满多了。
2.延伸法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联想、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补写等训练。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练笔中了解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状况,调整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教学《穷人》,可以设计续写练笔,写后要求与同学交流。《穷人》这一课他的故事结尾可以说是开放性的,没有最后讲人物的命运怎样,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家境情况,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想象,来续写结局。学生们都饶有趣味的写了结局:有的想像他们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写了他们悲惨的结局……只要合理,我都给予了肯定。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范文3
一、拓展阅读的渠道和路径,促进学生和文本间对话
要想有效的开展对话阅读,首先就要开启对话的空间大门,让对话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关的阅读策略,拓展对话的渠道和路径。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者和调控者,要依托学情,巧妙设计,不断提供具有一定深度及广度的课堂阅读拓展,使学生在文本学习时拥有较为完善的思维方式和更为丰富的思想。
如在教学《合欢树》时,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可以采用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歌《仿佛》为引子:“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较快地融入到文本情境中。然后让学生对母亲的性格进行评价分析,展开相关的讨论,很多学生其实总觉得词不达意,甚至出现词穷的状况,原因可能就是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这种情境下语文教师就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打开对话的大门,将作者在秋天关于怀念的文字引入课堂,使学生结合文字再次对课文中的母亲情感进行理解。作者描写母亲痛哭及坚强的情感是比较隐晦的,文本中只言片语,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情感是不太容易的。为此,语文老师可从拓展的材料入手,以启发学生,促进学生和课文文本间对话。
二、缩小对话的代沟,以增强学生和文本间对话
高中生虽然接受到多年的语文教育,但是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对文字和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对陌生的文学作品、文章专著和相关的阅读材料的理解,无法真切感受到文本的精神实质,缩减了阅读的张力。若老师使阅读张力变得不那么大,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把握,领略到文本内在的精神。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能机动灵活的使用对话教学,可以有效地规避浅层次对话和伪层次对话的出现。
语文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文本创作背景之外,还需要对作者的个人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做出一定的解读和巧妙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和作者在情感方面达到共鸣,缩小课堂上的对话代沟。开展对话阅读,需要学生敢于对话,那么教师就要创设既定的可以激发学生对话的情境。如在阅读《合欢树》时,教师可以把母爱作为有效的切入点,母爱人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如果情境铺垫和融入的恰到好处,这份情感的体验就如喷泉一般;一旦学生关于母爱的情感体验得到迸发,那么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受作者所感。这为缩小课堂内对话代沟做好了准备。
三、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对话
在高中语文阅读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要依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有学生和文本间对话、生生对话、教师和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当学生沉浸在文本中,应使学生利用对句子的体会及感悟,同语文老师和同学一起就文本开展对话和讨论,通过对话讨论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所表达的意义。对话策略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为了对话而对话,一定要整合学情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和阅读课堂管理,提升对话的质量和有效性。在开展对话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构建和谐宽松的阅读教学氛围,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学情,发挥对话教学的最大功效。
对于阅读来说,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和思想的碰撞。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为一个动态多重的对话过程,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学情出发,开展多样式的阅读教学形式。对话阅读教学已经被教学实践证明,它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对话对象包括教师、教科书的编者及文本本身,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对话应以学生个人阅读的体验作为目的,传递心灵感悟及思想火花。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互动模式;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内容,主要是开展单向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严重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和语文素质的系统培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教师没有放低姿态,经常的批评学生,甚至侮辱犯错误的学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差距,使得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精力投入。因此,打破传统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互动教学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营造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保证互助教学模式的构建效果,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放低个人姿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多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使双方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构建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跟教师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互动与交流,增强互动教学的成效。同时,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教师必须重视同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这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是相对感性的,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对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2013年人教版新增课文《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未必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平等、和谐、互动教学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结合自身对秋天的观察,发表对秋天的看法,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二、积极构建生本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与实施,要求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互动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等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学习基础和个性化素质,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互动环节都能够实现相应的进步与提高。对此,在构建生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偏好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给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互动话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最后再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小组之间的互动与讨论,这时往往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分组让学生分别寻找文中的顶针、比喻、夸张、反问、借代等修辞方法;也可以分组让学生总结花木兰勇敢、善良、孝顺、爱国的优良品质,这样更容易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做到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实现了更好的互动效果。
三、打造开放性的语文课堂
互动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具有足够的开放性,这样才可以使语文课堂拥有足够的互动空间。同时,对于初中语文课程而言,很多问题或题目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和探究空间,教师只是发挥引导性的作用,通过教学情境设置、提问问题等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求知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续写任务,如皇帝在知道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是怎样参加完游行典礼的?皇帝在日后会怎样对待那两个骗子和说实话的小女孩?如此以来,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全文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有效互动,需要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作支撑,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能更好的迎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启发性”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开展互动讨论留足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互动探索,最后在积极思考和互动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获取问题的答案;游戏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快乐元素,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现,提高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将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真正落到实处;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保持好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扩大学生的互动空间,调动学生的互动热情。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沁园春・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给学生的互动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大家想象一下北国雪景、壮丽河山的景象,然后再将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现,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联想和讨论。实践证明,全体师生在互动模式下的积极交流和探索,往往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基于以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互动教学的积极作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互动空间,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华莉.走出互动教学的误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07)
[2]丁秀莹.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的思索[J].文学教育(下).2010.(08)
[3]罗向民.谈语文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几个要素[J].中小学电教(下).2010.(08)
[4]杨开贵.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语文教学三维日标[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5]冉启蒙.高效语文课堂学习的三个维度[J].现代交际.2013.(02)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范文5
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
羔羊不再沉默——一项基于教师转化学生真实教育日记的叙事研究
品味生活
从“啃老”现象反思青少年生活教育的缺失
从生活教育的视角看女性青少年的容貌困顿
青少年家庭阅读生活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释放生命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存在——生活教育课“快乐每一天”的教学设计
一代师表叶企孙
教育安置方式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
用“爱”来激励学生——班级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面对书本和现实的反差——提高思想政治课信度的探讨
论综合课程中的人文教育
论德育课与中职生自我认同的实现
班会课:班主任不容忽视的重要一课
学生的“自我感”及其形成——兼论老师看学生的目光
“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个世博带队教师的工作手记
这个字我该不该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个青年教师从教四年的心路历程
爱的教育——拆分“爱”
是什么让班集体活动充满魅力
做时间的主人
德润人心 文化天下——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创新素质培养遇到了“坎”
对家校互动的再思考——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关于家校互动的建议——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多元 深入 有效——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让信件成为网络家校互动的桥梁——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把家校网络沟通作为研究性工作——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美国华裔母亲引发全球家庭教育讨论
防止青少年不良行为家庭作用大于学校
英国中小学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课程
江西开展师德示范校创建活动
中美学生责任教育的比较分析——简析奥巴马对全美中小学生的讲话
价值分层: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论道德教育的“高标”与“底线”
家长组织建设的理论意义、实践特点及发展趋势
演绎世博主题回归生活德育本位
世博科技点亮未来希望
世博“低碳盛宴”的“绿色财富”
文化:震撼心灵的力量
把握世博育人契机 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党员教育培训: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党工委“党员进党校”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校团委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生命,责任与爱意——怀念霍懋征先生
博客,承载教育反思
班主任工作中的语言策略
高中校园民主模式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从学科知识到课程价值
历史教学莫忘“国际理解教育”
活用教材,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从特殊个案看校园危机干预
当教育遭遇“科学”——一个“多动症”学生的个案研究
学生偷窃: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
母女之争:你的头发你做主
学生教会了我宽容
清明的思念
笋娃娃漫游聪明国——“00后”学生的习惯教育
苦恼的一年级
“摘菜”
唤醒自尊——回应《信任》
给他个台阶——回应《信任》
批评教育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回应《被激起来的耳光》
在教育叙事中凝练出实践智慧——回应《被激起来的耳光》
面对——回应《被激起来的耳光》
法国高中启动新一轮教育改革
英国网络安全意识及行为习惯培训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如何;有效;上好;语文课
新教材文质兼美,形式多样,很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学习。语文语文,语在前,语文课就应该姓语,应该上成语言训练课。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学生的语感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影响其语言文字的发展。可见,语感培养是语言训练的基础,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应该以训练学生语言为主。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来说,因为在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情感、技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来选择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先进的教学方法数不胜数,崭新的教学模式如春笋般的出现,诸多专家都在研讨这些问题,众说纷纭。我认为,教无定法,无论那一种方法都要切合自己的学生实际,都要有自己教学的独特方格。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上好小学语文课的有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课前进入“游戏或情境乐园”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反思,我发现让学生课前进入“游戏或情境乐园”,在轻松、愉快、深入其境的氛围中既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又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前几分钟,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小练习。它们如同丰富多样的“游戏点心”,让学生在品味甜美的同时,心理得到满足,情感得到升华。如:“课前小宣言”,
课前两三分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打算在课上要怎样表现,或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你要向班里的哪位同学学习,他们很愿意表现自己的想法,说出心里的愿望。老师用称赞的目光、会心的微笑、激励的语言对他们所说的话给予肯定,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真诚的感受到老师的希望和鼓励,他们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学生心中荡漾着快乐的音符,这样师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
二、重视朗读,品味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最好手段。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课上我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读书,有自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指导读,比赛读,表演读。记得在上六年级语文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我一节课化了大半时间在学生的朗读上,从一开始学生的初读到最后学生的表演读,学生的每一次读,都充满着兴趣,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了不同的进步,不同的收获。一节课结束,学生全都熟读成诵了,寒冷、饥饿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当然,我们不必要每篇文章都要背下来,但应制定朗读要求,并力求达到进而熟读,佳作名篇还要会背诵,精彩部分甚至还要默写。又比如我在教六年级《稻草人》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稻草人的尽责,我采用了句子对比法读,我先出示课文原句,“稻草人非常尽职责。要是跟牛比,牛比它懒怠多了……”然后让学生一遍遍地读,从中体会稻草人尽责在什么地方。用这种比较朗读来品味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性。
三、重说听说 引导说话
《语文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这段话指出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乐说爱说。现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书上,都有口语交际练习,课上我精心组织好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说得高兴,说得畅快。其次我上课时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后,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比如在教《永远的歌声》这一课,我没有用多媒体展示永远的歌声图,而是利用了文中的插图,因为书中的插图非常美丽动人,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歌声情境,结果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还有我重视学生的复述,因为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中,我常让学生复述一些课文或段落,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一堂好语文课,就是一堂好的语言训练课。要学好语言,最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的语言训练放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从而引发学生听说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联系实际,产生情感共鸣
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 “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有的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书法家,应该是一个播音员,应该是一个作家。当然这话说得有些太严重,但是我想其实这就是让所有的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执教的几位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普通话发音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动作姿势助说话,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有的甚至巧用修辞,典故、古诗名句。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篇,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三笔字工整规范,对教材熟悉,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得心应手。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不会教出好学生来,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六、主动参与的全体学生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教案并非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精心设计,学生都还未参与进来,怎能完全确定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是什么样?如果课前就能预设整个教学过程,写好详细的教案,那学生就成了教师手下控制的机器了。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七、激情飞扬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他们比儿童要大点,但我仍想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情到深处课自优。作为传授者要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风雨兼程了近二十年,从一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猛醒,期间的摸爬滚打,积淀的是一点点的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小学教师的经验。
总之,我希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每节课都能验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足迹,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