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行政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行政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杜威 人性化道德教育 高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64-01
一、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内容
哲学现在所处的困境之原因是:有用的知识越增加,哲学则越忙于完成其与人生无关的任务。[1]只有对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改造,并通过正确和批判的思想清楚研究道德教育的不当态度,使道德教育在促进社会事物和人生问题的研究上真正起作用,成为探究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如果人性是不变的,那么就根本不要教育了,一切教育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了,因为教育的意义本身就是在于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2]实用的道德理论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发展的,人性化道德教育就是尊重个体、提高个体的道德能力的实用道德教育。正如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所说,教育应“把注意放在人身上,亦即我们孩子们身上的普通形式上,放在真正的人性上。而杜威正是如此,他的人性化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新个体思想、从做中学的知行观、关注生活的道德价值观。
二、杜威人性化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价值观念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回到现实的道德生活,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由现实道德生活中的实际教育问题延伸和展开,并落脚于现实道德生活的实际教育问题。人性化道德教育应当解决现实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并促进个体实际道德经验的不断生长。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道德教育观念,主张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抽象的思辨概念之上,而是应把道德的探讨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1.教育的起点是生活
杜威的教育理念是实用主义的传统,即为了生活本身,更是为了当下的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个体和群体的生活经验在教育中得不到不断更新的时候,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当下的生活,实际上,生活是一个不间断、无间歇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和完善而产生的,并且向前向上发展,它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时间段,而是为了整个人生。
2.思想政治德育是一种社会生活
道德教育在道德生活中促进个体道德成长,道德教育通过教育过程引导个体面对实际的道德情景,激发和培养出相应的理智的反思能力,形成个体自身独特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去解决实际的道德冲突。道德教育是道德经验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道德生活则是道德经验不断更新和成长的过程,道德教育与道德生活的过程是一致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一起开始,一起继续,一起结束,并且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开展才有意义和价值。因此,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社会生活的始终。
三、杜威人性化道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启示
1.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观能动性
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作用,就是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要通过批评性探究帮助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还要提倡学生在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个性发挥。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价值空间和心理氛围,以宽容、珍视的心情看待学生的价值探索。[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只有它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得以实现。
2.创设体验式活动学习的德育模式
我们道德教育低效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封闭的、孤立的,与社会相脱节。学生大多忙于学习书本知识,生活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他们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严重不足,直接关注社会、自然、文化的机会日益减少,而代替它们的是通过文字、符号、图像等获得的间接经验增加。这样学习的都是别人整理过的知识,会造成心灵成长的缺陷,造成了学生信息丰富、经验贫乏的现象。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走出封闭的课堂,推行体验式和开放式的德育模式,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力。
3.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使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有生命力的过程。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与生活、现实严重的脱节,学生习得的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和周围的环境。因此,现代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实现知识观的转换,创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德育知识观,不仅仅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道德,更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进,必须要把道德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实践上来,将学生自觉道德实践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克服传统德育以说教和灌输为主的方法的弊端。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继续加强道德理论课程的教授,理论课可以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知识,给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方向。但是,在授课的同时,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比如,课上的案例分析讨论,学生的自我展示、小组展示成果等。学校还应重视并组织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道德情景的体验,让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内化自身品德,提升道德素质。例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观察等,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要积极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积极联系社会友好单位,为学生多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认识社会,通过实践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高校行政工作计划范文2
一、工作有活力
校长在学校起着火车头的作用,在工作上必须充满活力,应以火热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能无精打采、暮气沉沉,或者高高在上,只听汇报。校长工作有活力的具体表现在不但要在学校行政工作方面做好宏观指导,而且会在学校教学工作上进行微观调控,只会做行政工作而不懂教育的校长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校长不应把抓教学工作的任务完全交给副校长或教导主任,而应积极参与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我在每个学期初,都亲自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如增强教师素质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开展哪些活动等。还有教学研究课题的制定以及本学期教学改革的任务我都要亲自部署。学校工作虽然是集体决策,但是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以后,我就交给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去监控,自己也密切关注教学动态。平时常下课堂听听课,亲自掌握教学第一线的情况,摸准教学改革跳动的脉搏,为今后改进工作寻找依据。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着手解决。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做好各项工作,校长的工作热情必然影响到教师,老师们的工作也会变得积极主动,从而使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生动活泼。
二、思想应活跃
新世纪校长不但是一个教育家,而且也应是一个思想家。校长的思想必须活跃,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校长的思想活跃具体表现在不安于现状,在学校工作中求异思变。首先校长应该热爱读书,常读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期刊,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并把这种教育思想传递给广大教师,而且身体力行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怎样解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面对注重分数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应该有积极的对策。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我把所学得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工作中积极实践,善于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扬长避短。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加强对课外活动教学的管理,如开展书法、美术、写作、等兴趣小组活动,力求抓出实效。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我非常重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亲自制定研究专题,自己带头写教学论文。校长的活跃思想能带动学校整个领导班子,能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学校的校风校貌,学风班貌大为改观,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方法要灵活
高校行政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二级学院 行政秘书 工作职责 特点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二级学院已逐渐发展成为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单位个体,其在高校的位置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而行政秘书作为二级学院教育工作管理者,是行政管理的基层岗位,承担了执行、联络、沟通、协调等大量事务性工作,而不再是单纯的“收发文件,打打电话,抄抄写写”,从一名简单的办事员转变成参谋员、协调员、服务员。
1 行政秘书的工作职责
一是文字工作。起草二级学院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决议和行政规章制度;起草、审核、编号、校印、分发文件;整理和保存会议记录、会议纪要;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和利用各类文件资料的服务工作;文秘、档案等岗位的管理工作;按照学校管理的规定,使用和管理印章、介绍信、证明信;接洽及处理公函、电话、电报、电传等政务工作。
二是人事工作。按照学院统一的教师工作量核定标准,做好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并上报学院教务处;计算和审核教师课时津贴和行政人员岗位津贴;负责教职员工的考勤、评教、年度业绩考核工作;负责教职工岗位竞聘、职称申报评定、人事调动、奖惩等工作。
三是日常行政工作。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协调与管理办公室工作,检查、督促落实情况,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开展院建设、发展和管理等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筹备、协调、组织院各类会议,做好对外接待与联络、对外信息、对外宣传工作;协助院领导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负责院资产管理工作、办公用品和办公设施的领取和管理、发放和报刊杂志、信件的分送工作;处理其他一些突发事件和临时性事务,并及时向院领导管理层汇报请示。
2 行政秘书的工作特点
一是政治性。坚持鲜明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做好行政秘书的必要前提条件。高校行政秘书应该切实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及时了解国家教育发展和改革动向。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学校各项精神和指示,掌握学校工作动态,学习和研究领导讲话和文章,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状态、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认真履行行政秘书的工作职责。
二是事务性。行政秘书的工作头绪较多,涉及到二级学院的方方面面。每天工作量繁多且琐碎,从会议的通知、文件的整理传阅、来电来访的接待到领导交待的各项工作、教师学生的联系服务、资产管理、财务报销等等“大大小小”、“婆婆妈妈”的事情,而且还要兼任党务、工会等,工作不定性,几乎包罗万象,通常几件事情一起干,每一件都要仔细认真对待,不能有半点马虎。因此,行政秘书虽然天天忙,月月忙,可是年终总结确实忙忙碌碌一整年,兢兢业业无成绩,显现不出其重要性。但是,还是要求行政秘书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从大量琐碎的工作中整理头绪,统筹安排,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三是协调性。行政秘书工作涉及的范围广,交际的人多,从各级领导到学院教师学生,从各个职能部门到校外合作企业,这就要求其必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高校的二级学院里,行政关系呈现纵横交错的复杂网状关系,行政工作要多个方面、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完成,故行政秘书处在行政管理部门、师生的信息交汇点,同时也是各种行政矛盾的集中点,因此行政秘书必须协调好于上级领导、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师生、教研室、教学秘书、辅导员等关系,团结协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的作用,与各个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善于分析和处理复杂关系,政策灵活、行动果断、处事稳妥、勤于思考,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相互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是参谋性。行政秘书不仅仅只做好学院的行政事务工作,还应当充当领导的考察团和智囊团。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深入要教科研、行政的第一线,了解各个工作环节,熟悉教研室、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情况,熟悉各位老师、行政人员的秉性,取得第一手资料,及时收集、整理、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认真总结,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向领导汇报,善于发现新经验,提出中肯意见和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原始准确的资料。同时要注重全局性,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思考,避免顾此失彼,努力促成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但是在工作中也要准确把我角色定位,只能“参与谋”,而不能“参与断”,当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把为领导出谋献策的思想深入到工作中,尽职尽责当好参谋员。
五是服务性。行政秘书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树立全心全意服务意识。一是服务领导,认真及时完成领导交待的各项任务,为领导提供直接的辅助服务,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开拓思路,掌握和熟知领导工作程序,准确把握领导意图,使学院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学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服务师生。教学为立校之本,要切实为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先其所想,急其所急,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在为教师服务过程中,耐心细致,工作到位,确保年度考评工作、职称评审、师资进修等工作顺利开展。对待学生要以诚相待,爱护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热情为学生服务,做好管理育人。三是服务各级相关行政部门。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接触的部门较广泛,涉及到院办、组织人事处、科研处、财务处、学生处、教务处、设备处、纪检处、宣传统战部、工会、实训中心、图书馆、后勤处、各二级学院等相关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全校一整体的思想,学校整体利益优于二级学院,真正做到相互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及时传递相关信息,落实各项日常工作,同时也要协调好与其他二级学院的关系,为二级学院更好地与其他部门合作打下基础。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首先要清楚认识到其工作本质,明确其自身职责,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勤奋好学,认真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认真完成每项工作,为新时期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荣英.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高校行政秘书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
高校行政工作计划范文4
为认真落实好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区综治办的部署要求,特制定加强重点地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司法行政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为目标,以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专项管理、优化公共服务为重点,积极推进大调解工作基层化,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社区化,普法教育社会化,着力增强重点地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成效,着力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重点地区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程度,着力推进重点地区的法制建设和平安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职能作用。
二、工作目标
1、摸清基础情况
(1)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情况。一是重点地区调解组织设立情况。包括镇(街)、村(社区)、集贸市场、企业调委会建设情况,建筑工地、拆迁现场的调解工作站建设情况。二是大调解工作向基层延伸情况。包括镇(街)“巡回审理点”、公安司法联合调解室、访调对接开展情况。三是基层调解组织的人员配备情况。包括镇(街)专职调解员、村(居)、集贸市场、企业专(兼)职调解员配备情况,个人调解工作室的设立情况等。
(2)特殊群体教育管控情况。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教育情况。要对辖区内的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两种对象逐一走访,逐一建立台帐,做到底数清楚。把两种对象的思想情况作为排查的重点,对重点群体、重点单位、重点人员要切实排查到位。
(3)普法宣传教育落实情况。包括基层镇(街)、村(社区)、企业、集贸市场、施工现场、拆迁现场普法网络建设情况;“法律六进”开展情况;法治文化创新情况;重点对象普法情况,包括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工、流动人口普法情况;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情况等。
2、找准突出问题
各司法所要争取所在镇(街)的配合、支持,通过召开民主恳谈会、维稳分析会、走访谈心、集中教育等多种形式,排查问题,梳理隐患,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认真进行分析,制定整治方案,并限期加以整改。
3、落实整改措施
各镇(街)调处中心、司法所要根据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对排查梳理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少什么,加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逐项认真落实整改。
4、完善长效机制。
要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的要求出发,把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与司法行政各项基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相互促进、全面提高。要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做好村(居)专职调解员的聘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考核管理,构建组织健全、运转规范的村(居)调解、矫正、安帮、普法组织网络,切实加强基层各类组织在排查整治专项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要完善机制建设。强化预算,积极上争,完善收支方案,实行管用分开,确保经费使用透明规范。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司法所工作职能、工作流程、工作规则“三公开”制度,坚持全面培训的教育培训制度,坚持全员激励考核制度,确保司法行政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要优化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加强“三调对接”在基层的延伸,构建联排联防联调机制,建立特殊人群社会化帮教体系,着力优化职能,强化服务,创新管理,提升司法行政社会管理主体地位。
三、主要任务
1、完善基层大调解组织网络
要着力加强村、社区、企业等一线调解组织建设,推广专业调解员、个人调解工作室、“特聘调解员”制度,实现调解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加快形成一支社会定位比较明晰、独立履行调解职责的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排查、预警、调处功能。要依托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加快诉调对接向村(社区)延伸,公调对接向行业渗透,专业调解向矛盾高发领域拓展,积极探索在公安交警队、劳动安全部门建成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切实做好重要时段、重大活动、重点领域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确保不发生大的。
2、组织“四有”达标创争活动
会同区法院、区民政局,以“和谐社区”、“五星级村(社区)”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规范化调解室建设。要求各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配强力量,规范管理,强化保障,开展“四有”村(社区)调解室达标争创活动(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专职调解员、有经费保障),力争达标率达到100%,不断提升基层基础的建设水平和实战能力。
3、建立基层司法行政信息平台
一是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三级信息平台建设。依托联系点、司法行政内网,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分析、调处信息及时报送。二是加强信息平台规范化建设。抓好安置帮教对象信息管理、矫正对象风险评估和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矛盾纠纷网上接案受案反馈系统,为社会提供高效、务实、透明、公正的司法行政服务。三是推进信息平台创新发展。设计矛盾纠纷预警图,通过在区地图上标注不同的图标,使全区矛盾纠纷分布、类别、等级一目了然,便于远程指挥纠纷调处。
4、加强社会资源利用工作
抓好基层司法行政专兼职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志愿者事业,加强公共司法行政资源的建设管理,在高校学生、社会组织、专项工作成员单位中,大力发展各类志愿者,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矛盾调处、法制宣传、教育矫治、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社会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切实打牢社会管理创新的根基。
5、改进流动人口的普法工作
做好“三个创新”,进一步推动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普法工作。一是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编写下发《外出务工人员服务指南》、《农民工法律知识读本》等资料,帮助解决他们在务工方面的急切需求。以“法律六进”活动为契机,定期深入到市场、街道、企业、社区等外来人口集中区域进行法律服务,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制意识。二是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式,实现由单向灌输向互动宣传的转变。通过制作悬挂宣传横幅、散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设立法制宣传教育文化长廊、开展广场文化周活动,使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之余,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法制文化生活。三是创新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实现由“单一阵地”向多元阵地的转变。联合劳动局设立农民工培训中心,进行就业培训,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在规模以上企业,成立普法小组,宣传法律法规,建立积极联动,多边作战的普法新格局。
6、加强社区法治文化建设
将村(社区)法律传播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人口密集地区建成以村(社区)为单位的普法一条街。广泛开展以青少年、中老年群众为主体的法治文艺创作活动、深入基层进行巡演、汇演。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普法系列读物编撰工作,在有条件的镇(街)、村(社区)设立普法长廊、普法书屋,完善全区各村(社区)法律图书角的建立。加强民间传统节日的法制宣传,组织法制文化庙会、灯会和猜谜活动,力争社区法治文化开展有声有色,凸现法治文化建设的民间性、时代性和文化性。
7、优化社区便民法律服务
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开展“两卡”、“三栏”、“五个一”建设工程,着力为社区提供便民、助民的法律服务。“二卡”包括便民服务卡、单位联系卡,发放到居民群众手中和辖区单位、商家店铺,提供咨询解答和上门服务。“三栏”即在村(社区)设统一规范的“法律服务公示栏”,公示相关法律服务人员、服务内容、范围、程序以及咨询、投诉电话,在社区公共场所和居民院楼设“法制宣传栏”,开办“案例分析橱窗”,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社区群众合法合理维护权益。“五个一”即以社区公共设施为载体,对社区干部、群众、小区保安、外来务工人员、中小学学生等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的上一堂法制课,为社区图书室购买一本法律知识书籍,举办一场法制文艺演出,设一个“法律服务意见箱”,有一个固定办公地点接待群众咨询,通过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优质的法律服务。
8、搭建扶助保障平台
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为两劳回归人员搭建就业扶助、社会保障平台。一是加强与民政部门联动,为符合低保条件的两类人员落实社会低保。二是加强与国土部门联动,保证农村两劳回归人员责任田按标准落实。三是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联动,组织免费就业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把两类人员的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要推进扶助保障工作社会化发展,加大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开展“阳光就业扶助基地”建设,实现安置基地“上规模、创规范、有特色、可推广”。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开展一些具有影响的社会帮教活动,加强对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致富典型的扶持和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特殊人群的扶助保障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9、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
要加快普法载体创新,构建特色普法文化,提高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建成率。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农村”工程,大力宣传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村(社区)群众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强化法律服务为依托,充分发挥公证、律师、法律援助、"148"热线和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定期指派公证员、律师深入基层解答法律咨询,代书法律文书,受理诉讼案件和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切实解决村(社区)群众的法律需求,把法律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以保持社会稳定为目标,大力开展村(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把依法治理工作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与基层政权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有效地化解村(社区)的各种矛盾纠纷,不断提高村(社区)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民主意识,逐步实现村(社区)管理民主化、法制化,进一步深化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
10、构建基层司法行政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行政日常运转制度,建立包括经费管理制度、所务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公示公告制度、党风廉政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保障司法所和调处中心的运转有序规范。加强责权划分,明确司法所长、司法干事、调解员等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规范司法所和调处中心日常运转程序,公示服务承诺和服务指南,构建一套体系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责权明晰的基层司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
四、推进措施
1、加强舆论宣传
各镇(街)调处中心、司法所要宣传、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积极有序发展壮大专(兼)职调解员、社区矫正志愿者、安置帮教志愿者、法制联络员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利用区政府网站法律服务平台、司法行政网、司法行政简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政策,宣传各项工作成果和典型经验,增强群众参与司法行政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调处中心、司法所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一线实战地位。
2、深入调查研究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目标,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区局和区调处中心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按照“一周一下访”制度要求,根据责任分工,深入走访挂钩联系地区,摸清基本情况、找准关键问题。司法所、调处中心负责人要加强对包干辖区内重点村、社区以及相关企业的走访摸排,深入调查研究,梳理隐患问题。
3、细化工作方案
各镇(街)调处中心、司法所要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及时制定本地区的序时进度工作安排表、责任分解表和初步工作方案,进一步分化工作步骤、细化具体措施,落实具体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限期加以落实到位,及时组织督查考核。确保工作有步骤、有计划、有督查、有考核。相关镇(街)要明确一个村作为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4、推进实践创新
要充分履行司法行政社会管理职能,建立针对性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发展。加强村(社区)一线基层调解力量的配备,将市后备干部充实到一线村(社区)参与调解工作,推进大调解工作在村(社区)的延伸发展。推行社区矫正专项资金规范化管理,扩大社区矫正对象分类分级管理在重点地区的覆盖面,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加大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把两类人员管理好、教育好、转化好、控制好。
高校行政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
图书馆办公室与任何一个组织的办公室是类似的,是内直接为领导和中心工作服务、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综合办事机构,参与政务、协调事务、做好服务,是单位运转的枢纽,是对内、对外的窗口[1]。图书馆办公室更是整个图书馆业务和行政管理的职能机构,它是馆领导赖以指挥全馆运作、推动所属业务部门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机构,是馆领导联系内外上下各个方面的纽带。随着现代化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飞速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图书馆办公室的作用,提高其工作效率,使图书馆各部室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中心,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保障,这对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特点及现状
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不同于具体业务部门的工作。具体业务部门侧重藏书管理、流通管理、读者管理及情报研究等,有自己的一套工作规范和技术要求;而图书馆办公室则侧重于全馆整体的综合管理,具有自身运行的方式和特点: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内容十分繁杂、琐碎而不具体,上到与地方图工委、兄弟馆之间的联系及与学院各分院部、处室的协调,下到馆内设备的维修、办公用品的领取等,涵盖了人事、文秘、档案、采购、设备管理、后勤保障、业务统计、对外宣传、多方协调、会议组织、活动组织、财务管理等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具有综合性、被动性、事务性、专业性、和服务性等特点[2]。图书馆办公室是图书馆运行的“神经中枢”,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整体运行状况,但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1.办公室工作不受重视。在现实中,很多人认为办公室工作无技术性、专业性,只不过是上传下达、收收发发、抄抄写写、迎来送往的一些琐碎性的事务工作,只是为领导学舌、跑跑腿而已,难登大雅之堂[3]。相对于注重业务建设的图书馆来说,办公室受到各部门的注视多,但得到的关心较少,甚至对其怀有偏见。
2.办公室人员职责不明。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图书馆办公室人员职责不明,没有做到一岗一位,而是一岗多位或一位多岗,许多办公室工作是由其他岗位上的人去做,一身兼多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几乎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日常业务,很难解决具有创造思维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的问题。有些看似归办公室的工作,实质上又不属于其管辖范围之内,工作人员极易越俎代庖,有些事上擅作主张,形成管理混乱和多头指挥;有些问题看似与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无关,实质上仍是办公室业务工作的延伸,但工作人员不知所措,导致有些事久拖不办,引起读者及其它部门的埋怨。
3.办公室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技能,专业知识越丰富全面,总揽全局的综合能力就越强;对全局掌握越全面深入,就越能促进专业知识的深化。但在现实工作中,图书馆办公室人员大多数是其他行政岗位干部、教辅队伍选调或问题户等,多属半路出家,缺乏专业训练,既具备图书馆专业技能又具备较强行政工作能力的人员廖若晨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办公室的工作的开展。
4.制度不建全未能充分发挥办公室的作用。办公室是每个行业,每个单位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其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现实中,有些图书馆没有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办公室的工作没有明确的职责规定和相应的管理,总是今天东一榔头,明天西一棒槌,一切都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领导说东不往西,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办公室的工作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办公室的作用
1.参谋咨询
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除了要对图书馆的基本信息、馆藏分布、规章制度、人员情况等了如指掌外,还要深入业务部门,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做好问题、意见的收集和信息的汇总、分析工作,为馆长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的、准确的材料和依据,并为馆长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献良策。决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发展,因此作为图书馆办公室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要有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2.综合协调
图书馆各部门都有着各自特殊的职能和作用,要想使各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使图书馆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图书馆办公室在这一环境的创造过程中起着联络内外、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核心作用。
(1)图书馆内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图书馆办公室是馆领导与馆内各部门之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要作好馆领导与馆内各部门的沟通,正确传达各种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将各部门的工作协调起来,认清目标,统一行动,将馆领导的决策付诸实施,同时要全面掌握各基层部门的决策落实工作进展情况、师生的意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并及时反馈给馆领导,供领导决策时参考。另一方面要协调好馆内各部室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各部室之间因其岗位、任务、要求不同,有时会各自强调本部室任务之艰巨、特点和重要性,造成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引起的矛盾,因部门利益而相互毁损、推诿,还有人员的临时调配等,这均需要办公室利用相关管理规定进行调节。作为一个单位,各种突发的、临时性的工作比较多,有时必须要靠各业务部门的协助配合才能完成。办公室安排这些工作必须本着平均、平等的原则合理分配,不乱摊派,同时要有临时委托工作通知单,做到件件有记载、落实,避免因分配不合理造成各业务部门之间、各业务部门与馆办之间产生矛盾,发生冲突。
(2)图书馆与学校各院部、职能处室间关系的协调。虽然,图书馆被喻为“大学的心脏”,与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共誉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众所周知,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一直处于各院部、职能处室之下,各院部、职能处室乃至学校领导对图书馆的工作一直不理解甚至有些误解。图书馆办公室作为图书馆对外部门应加强与学校领导及各院部、职能处室的沟通,让他们更多了解图书馆的工作,扭转这种错误的观点。图书馆办公室应加强与学校领导的沟通,把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及时与上级领导汇报沟通,让学校领导加强对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办公室应加强与学校各院部的联系,及时获取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相关动态信息,反馈到图书馆的各业务部室,便于图书馆主动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快捷、准确、周到、深入的服务;图书馆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学校各职能处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如人事、经费、设备采购、馆舍维护、资产调配、安全卫生等等,图书馆办公室必须处理好与学校各职能处室的关系,努力为图书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3)图书馆与兄弟院校图书馆间关系的协调。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扩大,图书馆对外联系也越来越多,对此,图书馆办公室要担负与社会其它实体的联络工作,对外加强对图书馆的宣传,特别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通过邀请兄弟馆领导、专家来馆做报告、讲座,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或馆际间考察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开展各项业务协调工作和馆际合作,在服务、资源上形成互建、互利的发展格局。
3.行政管理
图书馆办公室最重要的事务性工作就是行政管理,首先是文档工作,上级文件收发、签到、登记、归档,起草图书馆各种公文和工作报告、计划总结以及图书馆通知通告等,并负责管理馆内的报告、合同、协议等工作文件,做好保密工作,组织各种会议并做好会记录;其次是经费管理,图书馆各种经费的收入、开支、预算、决算、综合平衡等,特别保证专款专用,杜绝“人吃书”的现象发生[4]。然后是统计工作,根据各种统计资料可以反映一个馆及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概貌,对于统计的各种数据要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如,通过藏书、经费的变化,了解影响书刊价格的因素,分析研究如何把经费花在刀刃上,合理使用,从采购到充分发挥现有书刊的作用上下功夫等,统计内容要求准确、及时,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最后是督促检查,各部门对上级决策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各部门统计报表、工作计划和总结及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图书馆办公室要及时了解情况向馆领导反馈信息并进行检查和督导,做好控制工作,根据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提出完善的措施,在督促检查过程中要做到参与而不包办、督促而不命令、到位而不越位、诚心诚意、开诚布公,各部室工作和谐正常运行。
4.后勤保障
图书馆办公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全馆的后勤保障,如设备的采购和管理、设备的维护和报修、办公用品领取和发放、员工津贴和福利待遇的发放等服务性工作,除此之外,办公室还要注意倾听员工的声音,关心员工的生活,了解员工的疾苦,解除馆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做好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服务意识
行政工作的基本特征就是服务,办公室工作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在服务的范围、内容、对象等方面不断提高认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使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层次。
2.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行政与业务的关系:行政与业务是办公室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一般来讲,业务工作是办公室的主要工作,行政工作是为业务活动服务的,只有行政工作做好了,业务管理才能落实,而业务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的管理,又是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
(2)处理好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办公室集行政、人事、后勤等于一身,应特别注意处理好与各业务部门的关系,不能对各业务部门颐指气使,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使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功能下降,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为各业务部门服务。
(3)处理好图书馆与有关部门的关系:首先,通过各种途经向主管部门宣传图书馆的作用和目前面临的困难,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其次,配合各业务部门通过开展宣传、咨询、读书活动等途径,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各部门所做的工作及馆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读者加深对图书馆的信任和支持;第三,与兄弟图书馆加强联系,开展馆际间的合作,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5]。另外,还要与各级图书馆学会保持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3.树立创新意识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办公室克服工作简单化、程式化、陈旧保守的思想,树立创新才能突破,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办公室工作的新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
创新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是一种超前行为,有没有工作的主动性,有没有超前意识,是主动服务还是被动服务,工作效果会截然不同。卓越的管理应是实现维持与创新相结合的管理,而创新又贯穿于办公室工作的各项管理活动中,要拓展工作思路,开展组织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以实现组织有序,方法俱佳,制度更加完善,新技术运用更广泛,信息处理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
4.加强办公室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
首先,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和自动化、无纸化办公模式的大力推广,必然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巩固传统文秘工作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办公软件、数据库系统的学习,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人员还应注重自身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充分利用各种讲座和参加培训班的机会加强学习,同时还应注意养成阅读专业书籍的习惯,关心专业发展的进展、动态,紧跟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步伐,自觉学习,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其次,要注重政治素质的提高,并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多阅读和体会有关的政策和文件精神,尤其是国家新颁布的各种方针、政策,充分体会和理解了这些政策、文件的精神,才能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树立更崇高的职业道德,深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加强对工作中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把握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图书馆办公室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工作内容非常琐碎具体,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并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馆领导的支持和领导下,把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真正做好。
参考文献:
[1]张强,王玉霞.办公室工作实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洪钢,王磊.谈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J].图书馆学刊,2009.
[3]何雪英.论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办公室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8.
[4]王培霞.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工作管理艺术热[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高校行政工作计划范文6
一、推进高校预算管理精细化的背景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经费来源多元化、经济活动多样化,传统的预算管理已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推进高校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势在必行。
(一)预算管理精细化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使学校的收支结构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对高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预算管理贯穿于教学、科研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高校职能的充分发挥。如何最大限度地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支持高校全面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推进预算管理精细化是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预算管理精细化是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的需要
预算既要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事业发展目标,又要与具体工作事项相结合。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将直接影响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效益的发挥。制定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办法和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职能部门之间有效的协调配合,才能使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提高预算执行率,减少跨年度结转。
(三)预算管理精细化是保证预算执行权威性的需要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持高校财务良好运转的保障。保持健康财务状况的关键是坚持预算执行的权威性,不得随意突破和调整预算。维护预算执行的权威性需要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来支撑。预算管理精细化,可以不断提高预算的编制水平和预算执行力,确保各类经费的高效利用。严格预算审批,规范预算调整、追加,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为财务健康发展提供预警,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财务健康发展提供导航。
二、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工作缺乏筹划,预算编制方法单一
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涉及高校整体规划、工作计划和任务,涵盖各个单位和职能部门。许多高校管理理念不足,部门参与度不高,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工作完全依赖财务部门。职能部门对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前期科学论证,导致预算执行差,资金效益不高。高校的预算编制的方法过于单一,易造成预算与实际资金需求之间的差距,对于跨年度执行的连续项目,无法实现动态管理,无法全面反映项目实施进度及年度资金需求。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绩效预算机制尚未健全
预算编制不科学,一般高校的校内预算启动时间与行政工作要点时间倒置,导致部分预算事项与学校的年度事业计划形成偏差;一些校内部门工作任务未作中长期规划,预算编制未履行内部相关审批程序,预算编制粗放,可行性差,导致执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目前高校的绩效预算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未进行全面的预算监督和评价工作。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如何开展没有清晰的思路;对于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效益性还没有相应的考核措施。
(三)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足,预算信息公开程度不高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业务范围较窄,对预算管理方面的审计较少,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缺乏必要的监督。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在法律保障方面日益完善,在公开的范围及程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公众的期待仍有很大差距。
三、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精细化的对策
(一)建立系统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是促进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高校应补充完善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考评等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对预算编制方法、程序、内容,以及各预算单位的职责等予以明确规定,规范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同时,借鉴国外高校做法,依据相互制约的原则,将高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监督相分离,使各预算组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高校资金使用符合高校发展的需要。
(二)科学、规范、精细化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执行
高校预算编制要适应现代财务管理和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需要,预算编制一要目标明确,做到重点突出、结构合理;二要内容完整,综合考虑学校办学空间、资产存量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编制资金预算与资产预算结合的全面综合预算;三要论证充分、依据科学、安排合理,采用实地考察,现场评估等多种论证方式,结合学校的财力,合理安排校内预算,避免多头投入、重复投入;四要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运用最合适的方法或方法组合来编制预算,突出“以事定钱,钱随事走”预算安排原则,提高预算资金的效益。
加强预算的事中、事后控制,是推进预算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事中控制是预算管理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分析,以实现资金支出与预算统一,保证预算按计划实施。依托会计核算与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原因,及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通过预算项目的跟踪审计,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有效控制执行过程中调整资金使用方向的情况。事后控制是预算执行完成后,对预算的完成效益同预算偏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预算编制提供经验和依据,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
(三)强化预算管理审计,推进信息公开
强化预算的内部审计是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的内在动力。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管理审计,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审计,积极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对高校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计,评价执行效果,促进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是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的外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