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含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1
尊敬的客户:
您好!新年伊始!请接受我们最真诚的祝福!衷心祝愿贵司猪年生意兴隆,大展鸿图!
06年!是一个吉祥的年头,有您的一路相伴,我们收获了欢笑同时也有诸多遗憾和无奈!06年,XXXX销售量比往年上了一个大台阶,此成绩凝聚了贵司和很多客户的诚意合作与鼎力支持!我们业务合作之初是以双方约定的协议来操作的。其中有一大部分客户的诚意和诚信让我们深受感动与备受鼓舞!也增强我们XX事业做大做强的决心!但亦有一部分的客户未能履行双方约定的承诺,其合作历程让我们深感无奈及对未来继续合作充满忧虑。即我们的XX供货达到双方约定授信额后,有些客户即时把订单转下他厂也迟迟不履行付款责任;或者也有不间断地下一些支付现金的加急订单,有时,我们情难之下只有停止接单,无奈之余双方不可避免地都陷入尴尬的局面。此亦严肃考验着我们长期以来建立的诚信合作的关系。比如,XXXXX用户之多在业内是众所周知的,据调查实为鱼船回归时的鱼汛期,但是好多冻厂没有订单下,但据踩点核查:该冻厂是因为约定授信额已满,但为了追求自己业务的壮大用别人资金扩大自己的规模而把应该支付的货款当作自己的运作资金投于他处,往后的订单亦跟着下于他厂以避免自己超授信额被停单的“对待”。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也必定会给自己将来运作埋下无穷的隐患。
07年,新年新气象!我们对支持XX事业的事业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新年崇高的敬意!希望您们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一如继往地支持XX事业。在诚意合作的前提下,我们欢迎同时也在不断地追求更多的事业伙伴一起来谋求发展。为了工厂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为了始终贯彻合同的精神,本公司总部必定会对超授信额的客户发出停单追款的指示,我们XX公司作为一个分支单位执行总部的指示是必然的。对于没有诚意合作的客户,请即时付清货款,从今往后我司将单方终止一切业务合作,其中包括终止以现金支付的订单操作意向。此举以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资本去开拓其他的市场及培育更多有潜力的客户。
XX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配合,衷心期盼着我们猪年的合作更上一层楼!再次对支持XX事业的新老客户表示我们最真诚的谢意与新年的亲切问候!
顺祝
商祺!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2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三、讲故事完全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
整个历史教学就是在讲故事,讲述中国发展的5000年经历的点点滴滴,讲述世界几千年文明的丰富事件。因此,讲故事完全符合历史教学的特征。例如,川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从开皇之治说起,说的唐、宋、元、明、清,再从政治谈到文化、谈到科技的发展。整个七年级下册都是在述说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典故,只有有时其中时间跨度加大很难实现我们真正讲故事的效果,也就是因为其中的时间跨度问题将整个历史教学变得抽象。因此,这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加入历史故事的讲解,不断提高学生由于时间跨度造成一些历史事件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川教版教材七年级课本中有一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中可以讲解“夜郎自大”的历史典故,就是说在汉朝时代有一个小国家叫夜郎,这里的国王被自己的大臣们奉承后,认为自己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当时汉朝的使节出使该国,夜郎的国王就问,汉朝和他们夜郎哪个更大哈?当时来使感到十分震惊。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解,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夜郎自大”成语的含义,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汉朝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中国并不是只有一个汉朝,周边还有很多小的国家,进而进一步理解了汉武帝为什么要进一步收复边疆等。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但是可以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的一些重要的治国之道的历史背景,使得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更加的鲜明突出。
四、讲故事的题材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3
1、 诵读教学法
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学习手段,是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涤荡、选择后,仍保留至今的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汉语的语言体系中最小的声音单位是字音,字音之间变化而有序的组合形成了和谐的音调。汉语成语的语言形式以四字格为主,平仄相对,错落有致,读之抑扬顿挫,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悦耳动听,或吟或诵,美感无穷。古代的蒙学教材《百家姓》、《千字文》、《鉴略》等均为四言韵语,读之朗朗,和成语的诵读效果相似。季羡林曾云:"既然是精炼,就不会太长。不太长,也就容易记住。有不少炼语,又合辙押韵,就更容易记住。"这里所说的"炼语"就是成语。很多成语中运用了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拟声词也构造和谐的声调。双声是声母相同,如"辗转反侧"、"运筹帷幄"、;叠韵是韵母相同,如"缠绵悱恻"、"虚无缥缈"、;叠音是声韵皆同,如"杨柳依依"、"忧心忡忡"、;拟声是模拟声音,如"喋喋不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基础年级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一定量的成语,据调查十三岁以前是个体记忆的黄金时段,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诵读成语是个体积累成语很好的方法。虽然让小学生理解成语中所蕴含的哲理内涵和人生道理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对于成语学习的方法一直存在两种声音,分别是"学得论"和"习得论",占上风的一直是后者,即主张在阅读中通过模仿和尝试学习成语,亦先积累再反刍。随着读经热在小学校园的日渐升温,相信诵读成语也将成为校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2、 游戏教学法
游戏阅读教学形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教师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合理创设宽松和谐的游戏情境,系统地组织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习与游戏和谐相融,从而促进人的发展的教学活动形式。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战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因而游戏教学形式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能创设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以"竞争、合作"为特征的游戏形式无疑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规律的。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适当安排一定的游戏活动课,因为现在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是活动课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复习课、趣味语文课、兴趣活动课、班队活动课等时间组织成语接龙、畅游王国(就是"植物"、"动物"等某一类的成语)、成语抢答(可以是做动作猜成语、看图画说成语等形式)等游戏帮助学生归纳成语,积累成语。当然在游戏中有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一是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学生差异性,游戏的难易程度要合理,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并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和时间,体现教学的全员性。二是游戏活动的过程要有组织性。游戏前,教师讲清楚规则和奖惩办法,在游戏中随时注意组织课堂纪律,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把握课堂节律,让课堂教学有序进行,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三是及时总结和归纳成语,毕竟游戏的目的是为了积累更多的成语。
3、 表演教学法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4
关键词: 英汉习语 翻译 文化差异 望文生义
一、前言
“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法的集中表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胡文仲,2000)。本文所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对于英汉翻译者来说英汉习语的对译是一项挑战,同时也是增进自我翻译修养和英汉两门语言素养的极好机会。由于在自然与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精神生活等方面不同,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如何准确传达英语习语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并再现原作的表现力,往往是翻译的难点。
二、中西文化差异与习语表达形式
1.风俗和情感差异与英汉习语。
英汉民族习惯的不同,造成两者对同一事物所赋予的感彩或意义有所不同。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有养狗的习惯,西方人对狗有好感,认为它是忠实可靠的朋友。所以在英语中含有“狗”的习语,大都没有坏的含义。例如:lucky dog(幸运儿)。“狗”在汉民族人民的心目中多含有厌恶、鄙视的感彩,有关狗的习语大都含贬义。如:“狐朋狗友”等。
2.历史和文化背景差异与英汉习语。
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西方早期资本主义也有过辉煌的文明史。因此,英汉习语深受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先以英语为例:来源于《圣经》的习语有:eye for eye,tooth for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语出希腊传说的习语: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喻“内部颠覆者”)。相比之下,汉语来自历史故事的习语要多得多,这些历史故事大都记载于我国历史文献中。例如:“司空见惯”:比喻不足为奇,语出唐・孟《本事诗・情感》;“温故知新”:温习旧课,可以更好地加深理解,语出《论语》。
3.社会和自然环境差异与英汉习语。
英国是岛国,它的航海业一直颇为发达,因此英语中就有大量与水和航海有关的习语。例如:keep one’s head over water(奋力图存);plain sailing(一路顺风)。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大国,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农业为主,所以习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谚。例如:“斩草除根”、“拔苗助长”等。
4.精神生活差异与英汉习语。
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神话、也导致英汉习语的差异。在汉语里“借花献佛”“回光返照”等都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as poor as church mouse(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则是英语国家的人受基督教影响的反映。
三、英汉习语翻译的异化和归化
“翻译是作为跨语交际的中间环节的,以语言符号的转换为手段,以原文内容与风格的尽可能完整地传达为目标的言语,思维活动”(彭长江,2002)。下面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语习语翻译的两个基本方法:异化与归化。
1.异化。
“异化就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孙致礼,2002)。这种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推进它们的相互融洽。异化又可用两种具体译法加以实现。
(1)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张培基,1980)。例如:“火上浇油”(to pour oil on the flame);“外强中干”(outwardly strong but inwardly weak)。
(2)直译加注
有些习语因包括历史典故而含有中国文化色彩,如果不对典故中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一番解释,英语读者将很难理解其确切含义,因此在翻译时,通常可采用直译并加注的方法。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 smiths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Huge Lang,the mastermind.)”
2.归化。
“归化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孙致礼,2002)。它撇开原文的语句,使人们领略到不同文化之间不谋而合的妙趣,降低了读者接受的难度。它有三种具体的方法。
(1)形象替换
英语习语大都有鲜明的形象。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具有相同联想意义的习语,英汉两种文化中往往用不同的形象来表达。因此,在翻译中,常需要进行形象替换使之既能保持原味,又能为读者接受。例如: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用鼠替换兔)。
(2)意译
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相矛盾时,应根据原词的真正意义而不是原始意义进行翻译,为了有效地进行文化交流,则采取牺牲某些形式上的特点,从忠实原文内容出发,采用意译法。例如:The teenagers do no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青年们不邀请他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个扫兴的人。)在这里“a wet blanket”根据上下文译成“扫兴的人”符合上下文逻辑,读者通过它很容易明白青年们不邀请他参加聚会的原因。若将之直译成“湿毯子”使读者对其含义困惑不解,这样就降低了发展文化交流的有效度。
(3)意译加注
所谓意译加注就是在采用意译后仍不能有效地传递英语文化信息,且又难以找到恰当的词表达时,为了很好地对英语习语中有关知识与典故进行传递而采用的一种方法。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实又正直。)(注:eat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出自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对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eat no fish由此转为“光明正大”)。
四、如何避免英语习语翻译中的“望文生义”
翻译习语“望文生义”,小则令人费解、闹笑话;重则引起误会,伤感情。因此避免翻译英语习语“望文生义”显得尤为重要。
1.深入了解英汉习语的异同,加强文化熏陶。
英汉习语有着惊人的巧合,如as light as feather与轻如鸿毛,又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趁热打铁”。然而,这类等效性习语非常有限,更多的是部分对应或基本不对应类习语。部分对应的习语,如no smoke without fire与“无风不起浪”。基本不对应的习语,如pull one’s leg是“开玩笑、寻开心”之意,而非汉语中的“拖后腿”。另外,由于历史背景、的影响,英语中产生了许多具有民族性的成语、典故和神话,如有关人物的Hobson’s choice(无选择余地),宗教的有too much curiosity lost paradise(由于过分好奇,被逐出天国,指亚当与夏娃而言)等。学习者要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比较,加深对中西方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理解,从而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加强练习,在练习中掌握翻译原则,提高翻译技巧。
在翻译时,既要保持源语的民族特色,又要符合译语的语言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习语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日趋完美。例如:I am not talking castle in the air,the donkeys carrot.(我不是说的空中楼阁,让大家望梅止渴。)这里采用的直译兼意译,既形象生动,又符合汉语习惯。翻译时如果将“the donkey’s carrot”译成“驴的胡萝卜”,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五、结语
英汉习语是约定俗成的,内容丰富,表现力强,是语言精华之所在。有的英语习语在字面上虽与汉语似乎符合,但实际上却是神离。因此学习时不能单纯从字面意思入手,要了解其原义、转义、由来或典故,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并准确翻译。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冀一志.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M].文化与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233-236.
[3]彭长江.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5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生字,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把握故事内容,能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3)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初步学习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成语,认识寓言
师:课内外你积累了哪些成语?
师:成语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有的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还有的是一则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这节课咱们来学习寓言两则(板书:寓言两则),“寓”和“则”是生字,要能读准,一起读。
师:以前学过寓言吗?学过什么寓言呢?
(生回答)
师:谁能说说寓言类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说,师相机点拨)“两则”是什么意思?
师:先学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揠苗助长)谁会读?(指多生读之后齐读)
【设计意图:从回顾成语开始切入寓言故事教学,旨在渗透寓言故事是成语的来源之一;调动学生学习寓言的经验来认识寓言的文体特点,教给孩子从文体特点入手的阅读方法】
二、指导读书,讲述故事
(一)读准读顺
师:这个小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呢?请竖起小耳朵,听一听这个故事。(师配音讲《揠苗助长》故事)
师:现在你们应该知道“揠”的含义了吧。“揠苗助长”也可以叫作什么?
师: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讲给别人听呢?
师:要讲好这个故事就要读熟、读好这个故事。现在大家轻轻地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生读书、圈画,师出示生字词:宋国、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枯死)
(师指生读)
师:词语能读得正确流利,相信你们把它们带入课文也能读得这么流利。
(指生分节朗读课文;师相机评价或正音)
【设计意图:把初读训练落到实处;把“寓识于读”与集中识字结合起来,强化了认读感知训练】
(二)读懂读好
师:读书不仅要正确流利,而且要有感情。你们觉得怎样读才能有感情呢?
师:老师读书有个小窍门:读到谁时想象自己就是谁,特别是那些描写人物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关键词句,要一边用心想象体会一边尽力读得符合当时的情景。大家愿意试试吗?用这种方法自由朗读课文。
(生练读课文,师巡视、倾听、指导)
师指生分节朗读,相机指导:
第一节
师:这节共有两句话,每句话分别有个词语写出了农夫的心情,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发现它们?(生说,师板书:巴望、焦急)
师:猜猜“巴望”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农夫“巴望”禾苗长快些会有怎样的表现。(生回答)
师:再来读第一句,看谁能把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的心思读出来?(生读)
师:现在你们都是田里的小禾苗了。你们真的一点也没长吗?为什么不快一点长呢?(生想象说)
师:可是农夫总觉得你们一点儿也没长,心里十分焦急。大家看“焦”字底下的这个偏旁叫四点底,就表示“火”,农夫心里就像烧了一把火那么急。谁能把第二句农夫焦急的心情读出来?(生读)
第二节
师:是呀,这么焦急的农夫终于想出了办法,谁能读好第二节呢?(生读后师相机评价)
(师抓住重点词语指导)
师:(板书:终于)从“终于”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农夫,此时此刻心情怎样?会有什么表现?(生描述)
师:结合刚才的想象,把农夫心情的急切读出来。(指生读)
师: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________(生说,师板书:筋疲力尽)
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你能做做“筋疲力尽”的样子吗?
师:看插图,农夫身体上是筋疲力尽的,心里却很________猜猜看,他是怎么想的呢?(生回答)
第三节
师:是呀,你们猜透了农夫的心思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第三节读好。
(师指生读后相机评价并板书:兴致勃勃)
师:最高明的朗读就像替人物在说话。“兴致勃勃”提示了农夫说话时的语气神情,所以你读书时要能让别人听得到农夫的兴致勃勃。谁愿意再试试?
师:农夫这“兴致勃勃”的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农夫都在感叹什么?
师:是呀,农夫觉得累有所值,所以兴致勃勃,我们一起读读吧。(师生齐读第三节)
师:禾苗真的能长一大截吗?一起读第四节。(生读,师板书:枯死)
师: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眼前枯死的禾苗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师让学生读出自己内心的感觉)
【设计意图:从教学策略考虑,抓住关键词句或推想或想象,让平面语言立体形象起来,激活学生情感体验,通过感情朗读转化为动感灵性的言语,实现言与象互转;从教学流程考虑,从自主朗读到教师抓“点”导悟再到感情朗读,层层推进,意、言、法兼得】
(三)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能够抓住农夫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关键词句,已经能把故事读得很有感情了,现在请大家再抓住这些词句把故事讲出来。(师指生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评哪里讲得最精彩)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过程同时也是重构文本语言的过程。学生除了讲之外还要借助动作、语调、神态等辅助手段来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或感悟,达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
三、究因明理,观照生活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农夫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的时候,太阳公公是怎样的表情?从太阳公公的表情里,你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吗?
师:小鸟看到农夫拔禾苗,也叫喳喳地飞走了。如果你就是那飞走的小鸟,你在说什么呢?(师相机板书:急于求成)
师:可惜呀,你们说的农夫并不知道,好心却办了傻事。(师板书:好心办傻事)生活中,你或者你周围的人做过揠苗助长这样的傻事吗?(生说)
师:读了这个故事后,知道你或你周围的人傻在哪里了吗?
师:是的,这个故事警醒了一代又一代人,故事的题目也就成了大家常用的成语。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将理性僵化的寓意总结趣化为童话式的内心表白,这才是真正的心灵感受;有了切身感受后,观照生活的得失成败,获得新的经验才真正达到教育和改造生活的目的】
四、总结课堂,适度延伸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范文6
关键词:漫画和图片 哲学 培养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和漫画,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极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是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些形象生动的漫画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但我们知道,这些图例的作用与意义不仅是由于它的生动、形象和幽默,更在于其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道理能发人深省。对这些形象的图例,如果缺乏应有的指导,就容易流于浅薄,图例中所蕴涵的睿智和哲理可能在学生不经意的笑声中流失。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些漫画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在运用漫画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漫画中所蕴藏的内涵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试着用最恰当的方法运用漫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导入材料
哲学常识中新事物和旧事物有本质区别,但是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课时引用以下这则小幽默,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幽默的内容是: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时女主人推了他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道:“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
教师讲完后可提问:“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学生经过思考后就会明白: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等。而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这样通过搜集、分析信息,就能培养学生的判断意识和分析能力。
二、做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成语漫画中的辩证唯物思想,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思想。如“人定胜天”,“人定胜天”道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但人定胜天吗?人定胜天肯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面,但要“胜天”,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客观性为前提,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例证,可以说“人定胜天”有其唯物论的成分,同时也会存在唯心论的因素。对此类成语漫画的哲理解剖,能让学生在思考中树立辩证唯物思想,从而理直气壮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又如“墨守成规”,意指守住旧框框,抱住旧条条,始终不放。可是我们的世界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要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就必须解放思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不能以“旧规”为束缚,否则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墨守成规”给人带来“桎梏”,从而明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哲理深蕴。
三、逐层分析
例如,在讲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原理时,我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让人印象深刻的29个大脚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承载着历史与文明的29个大脚印,使我们的心灵感到震撼。那么,这29个大脚印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幕后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还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了成就感。运用这幅插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分析,运用巩固知识,加深对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理解: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实践(唯一)。
四、激发学习兴趣
课本中列举了有趣的例子,可以使枯燥的哲学原理通俗化,这是哲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例子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或者是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诗句、谚语、名人名言、对联等,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解原理。如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拿两个苹果先让学生猜是酸还是甜?然后我让学生品尝,引导他们得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五、变抽象为具体
高中哲学常识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教师在讲课时可从寓言入手。例如,在教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时,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一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哲学问题,对哲学的基本观点没有概念,比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二是因为这部分教材中的案例比较少,只有抽象理论。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提高其积极性,我用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1.设置情景: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问题:你是如何认为的?学生对此议论纷纷,按常识判断,都觉得慧能的观点不对。教师就可以由此导入:这恰恰体现了两大派别的分歧,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这也是哲学基本的问题。
2.问题设置:“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什么悬崖。”“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由此得出结论: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
总之,课程的实施深刻地改变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新教材中,图片、照片等是教材重要的“语言”形式,包含着教材所要表达的很多“言外之意”。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性意义,那么探究图例所蕴含的“言外之意”,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图片,充分发挥图片的道德教育作用,则是教师在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使用好新教材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聂盛兰.探索高中政治课堂的趣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