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范文1

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不仅仅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率的问题,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第一,某些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只注重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问题,只抓毕业生的就业安排工作。如今某些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只抓一次性就业率问题,而忽略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前三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单纯在大四强调,相当于“瞒着锅台上炕”,必然产生不利影响。就业市场上呈现的是,用人单位实际招聘人数不多,毕业生成为“无业游民”的占大多数,许多毕业生不管这份工作适不适合自己,盲目就业,导致真正适合这项工作的毕业生只能另选,可以说这是“鸠占鹊巢”式的抢工作现象,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高频违约、高频跳槽。前段时间新浪微博出了一个“又是一年跳槽季”的主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忽略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竞争意识和主题意识的教育,导致其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

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依赖心理较强,尤其对家长的依赖,想要通过家长的关系或者能力为其找工作,从而导致在准备就业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现在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多数学生缺乏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始终觉得没有必要,甚至认为这样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在毕业准备就业时,自主能力不足,表现性差,自主创业意识不够,即便有创业意识,也往往含有空想的成分,不从实际出发。第三,某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专业化、科学化,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的配备上,部分老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训练,往往是从别的专业或者部门调过来的“凑数人”,不是缺乏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就是缺乏对就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不是缺乏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指导意识,就是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指导意识。学生之所以上大学,抛开文化层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努力将这份理想付诸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这一目标,各高校应该积极做好这项工作,切实有效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然后通过这个目标,切实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培养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以此在未来就业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这些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际上,都能较好地指导大学生。上述问题,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问题的一部分,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限于笔者的能力,只能描述皮毛。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也应该分时期进行:在学生大一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就业观、择业观的指导,在大二和大三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就业能力的指导,在大四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实习的指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导主题,这样能使就业指导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实施。只是粗略地完成任务,至于真正取得的效果忽略,因为毕竟这个效果是无法计算的,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师被动应付、就业指导部门被动应付,进而学校被动应付,整个就业指导部门形同虚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服务机构是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应独揽此项重任,即便学校独揽也很难完成,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帮助。这些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信息,还要为大学生举办一些具有实践性质的能够让其学到许多实际就业岗位知识的指导性讲座等,或者直接去企业参观或者实习,等等。各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联系,不能故步自封,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尴尬境地,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书呆子,必然被社会抛弃。这样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增长见识,还能为自己未来就业提供一个缓冲期,不至于以后没有准备地盲目投入到社会中,可以缩短大学生进入到社会的适应期。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师资力量。

近年来,教育部对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关注程度提高,明确要求学校要从学生的学费中拿出一部门,用于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明确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人员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专职人员,虽然这一目标在部分高校仍未实现,但已向着明朗的方向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前文说学校要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共同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但是主要的还是靠学校自身,单靠外界帮助,学校不努力是不行的。现在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繁忙,尤其在学生毕业期间,组织各种招聘会,协调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关系,以及去各用人单位联系等进行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使得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整天像赶大集一样热闹,所以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且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比较难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要求逐渐增高,这些都离不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师资队伍。随着要求的增高,许多教师为了适应及满足这种要求,不断通过各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根据就业市场的形势及作为教师所应该遵循的发展规律,积极地指导学生,根据形势和需要,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为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可能大家觉得没有必要,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但相比而言,若各学校能够像上面所述的那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那学校中的学生,不再是一个智商高、能力低的“残疾人”,其就业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而我国的就业难题不能说解决,也会得到缓解。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范文2

(一)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建设落后,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学生工作者和辅导员等,他们在经过了短期的就业资格考核后,就着手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工作。而且他们大多身兼数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心理咨询辅助指导,而目前从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教师是缺乏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了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升。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课方式仍有待改进。谈到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都会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无非就是听听一些职场成功人士的报告和讲座。这是由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这种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只有毕业班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一下。其实职业规划,不应仅仅传授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自我规划的方法和能力,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课程设为必修课,分层次、分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非常的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有62%的大学生对自己没有规划,有33%的大学生的绘画不够明确,而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深入访谈后发现,许多高校大学生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己就业以后才要进行的一种规划,还有大一部分学生,抱着“边走边看,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极思想,从主观上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全。客观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然而很多大学生不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评价自己,有的自我评价过高,只看到自身的长处,从小都一直体验着优越感,从而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追求的目标远远超过自身的能力范围;还有的自我评价过低,只看到自身的不足,也会在职业过程中丧失很多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三)期望职业生涯规划一劳永逸。有些大学生在做自身的生涯规划时,全面透彻地分析了自我,也做了大量的职业前景调查,由此做出精细的规划,在此后的奋斗过程中,即使处处碰壁也不放弃。看似百折不挠,实则是要看职业规划目标是否合理和适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三、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既应该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又要改善高校提高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充分利用职业测评的工具,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的基础上,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

(一)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职业规划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理念,并在学生大一入学时就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水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它需要指导教师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应建设一支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应该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这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水平的关键所在。对此,高校要注重对职业规划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从多方面充实自己,考取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同时要安排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班进行系统的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校内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专业的局性限,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各行业有经验人士、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社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来校讲学,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力量,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且实践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个体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分析职业环境、制定现阶段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实现,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是毕业生的专利,而是所有的学生都应享有的学习教育。例如,对大一新生,就可通过入学教育,让他们培养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在之后的大学生涯中,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能力寻找以后的发展方向。而对毕业班的同学,就可进行就业政策、面试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

(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前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多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缺乏实践的引导,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少不了实践的训练,职业实践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职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自己的能力。对此,学校可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通过在专业对口单位的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高自己知识的运用能力。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假期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五)充分利用测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认识自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不仅要依靠个人的自我判断,以及他人的评价,更要依靠科学的测量工具进行职业测评。专业的职业测评体系是以心理测试为基础的,它能对个体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等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并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目前的职业测评方面很多,如职业规划测评、职业定位测评、综合素质测评、性格气质测评、职业发展测评、职业潜能测评、就业心理测评等,这些测评题目多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比较准确的定量参考。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后示范时代,就业展望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从2006年起我国分三批创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建设,力图使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就是要建立高等职业院校的典范,就是要强调这一类学校有自己的卓越。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示范性院校建设,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引领全国11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带动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可以说,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就是高等职业院校的“211工程”。我国有研究型大学的高水平,也有高职教育的高水平。经过3年的示范校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的最新调查显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与高职高专的整体就业率相比都较高,其中2006届高1个百分点,2007届高3个百分点,2008届高2个百分点。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8.1%,已经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的水平。作为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国家示范校建设,在学生就业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其具体表现在:

1.就业率逐年稳步提高

从学校2007年被确立为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以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呈逐年上升态势,200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72%,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16%,201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14%。2008年职业规划论文,学校被评为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就业“星级示范校”(50强);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高职院校代表,参加了教育部举行的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闻通气会作就业先进典型发言。

2.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通过多年筛选和积淀,我校已和很多用人单位保持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于就业渠道稳定而广泛,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超过毕业生人数。到全球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等名企就业的学生日益增多;全国性的就业基地网络基本形成,海外就业市场逐步拓展;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企业高技能精英和骨干人才。学生就业已经呈现出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立体格局,学校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稳步提升。

3.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

学生就业质量的最终检验,落脚点在用人单位。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普遍持认可和赞赏的态度,认为毕业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能吃苦,走向成熟的步伐比较快,具有一定的职业和思想道德素质,对承担的工作有责任感,能努力去完成任务,员工对他们是认可的,领导对他们的素质是持肯定态度的,公司对他们寄予厚望。

二、高职后示范时代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隐忧

1.国家在政策上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支持缺乏有效性

经过几年的示范性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认可,并已得以实践.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很多校企合作企业也是吸纳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小论文。为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国家制定了相关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如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贷款、税收方面的优惠等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有政策、无法落实”等情况,政策的效应难以发挥,从而打击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丢失了一大片学生就业的领域。

2.高职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毕业生社会地位较低

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是重普通本科高校而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家长们挤破脑袋都要去读本科,而不愿意让孩子去读职业院校,总觉得走这条路子失面子,没前途。结果,一面是“制造业大国”始终为缺乏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所困扰,一面又是成千上万孩子辛辛苦苦读完大学而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同时,无论在升学与就业,以及职场晋升中,学历依旧是十分重要的标准。而且,由于行业与岗位存在较大的薪酬差距,社会保障也因行业与岗位不同,劳动既存在价值观念上的高低贵贱,也存在经济待遇上的高低贵贱,导致大家必然追求高学历、追求进好的行业与岗位。

3.职业教育体制不健全,高职教育发展空间受限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职业教育无形中被降格为“低层次教育”和“断头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而言贡献巨大职业规划论文,而地位却很难堪。比如,模具制造与加工是所有现代制造业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工业制造之母”,但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是中专、大专。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培养高学历人才,而是我们的教育体制设置了一道门槛,高职院校只能到大专学历。而用人单位又把本科以上学历作为提干升迁的“硬件”。层次上的限制,使得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升学等方面受限或被歧视。

4.教育领域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的低人一等,在教育领域内部,也是如此。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投入大量经费,但是,职业教育的地位依旧很低,仅以招生为例,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是在普通教育之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普遍放在各地招生录取的最后一批。另外,在今天的教育领域,几乎言必称北大、清华,这不但与教育的多样性、多元化不符,也使职业教育难以抬起头。

5.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有待完善

虽然经过几年的示范性建设,很多高职院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重复,办学缺乏特色,是普遍问题。有些学校,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很多人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都不强,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生产实际,不少授课老师还是书本中来、口头上去,学生每天在黑板上学开车,搞电焊,无法满足学生求学求技的需要。在教学上,有些学校借用本科院校教材,把高职教育当作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严重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

三、高职后示范时期学生就业工作的展望

一份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蓝领)的需求岗位在2013年将超过2000万左右,而中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每年不过300万人。我国职业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集中在技能型人才上。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1746万人至2665万人。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

1.强化政府职能职业规划论文,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同时,可借鉴国外重视职业教育的经验,如日本负责劳动就业的厚生省专门设有“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各地方政府设有“学生职业中心”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特别对毕业后未能就业的学生进行以提高就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免费培训。西班牙为解决青年失业难题,各大院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举办各种创业竞赛、短期培训班和讲座。马德里自治区每年都举办一项名为“创业大学”的比赛,面向地区内所有高校中最具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目前西班牙有18%的企业与大学签订了合作项目。西班牙教育部还给予员工数不超过250名且总资产低于5000万欧元的企业提供无息贷款,以鼓励它们招收大学生就业。

2.引导舆论,建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职业教育氛围

要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用人理念和用人政策,同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者有基本一致的社会保障,这是职业教育能得以发展的大背景。在美国,一名可以被哈佛大学录取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可以弃哈佛而选择烹饪学校,就在于他有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从事烹饪,其劳动价值并不比教授差。众所周知,“德国制造”享誉全球,与德国具有众多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密切相关。在德国民众看来,教育目的是为获取一种与个人的兴趣、爱好相适应,并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的能力小论文。因此职业教育受关注程度甚至高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3.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畅通高职教育通道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同时,要架设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鼓励职业教育发展高层次教育,并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各自的通道,且能相互贯通。在美国,不少在社区学院接受教育(很多为职业教育)的学生,可以继续申请进入其他大学求学,在名牌大学求学的学生,也可申请转学到社区学院。在英国,1986年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和普通教育的文凭、证书相对应,同时,职业资格证书可与普通教育高级证书一样,成为进入大学的资格证书。这种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促进了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证书的相通性,持职业资格证书就可望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从而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对青年人的吸引力。

4.提升高职教育自身实力职业规划论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教育教学改革,甚至把教室直接搬进工厂、车间,以改变职业教育学生结构、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的现状。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保障培养质量。

5.依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就业是检验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业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培养质量高,毕业生才能真正受欢迎。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实践动手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始终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渐形成校企合作全过程贯穿、工作过程导向全方位实施、工学交替全面普及,以订单式培养为主体——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培养,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育教学效果评估,使学校人才培养贴近市场需要。通过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教育和系统化的能力训练,培养的学生因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得企业青睐。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2009年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分析[N]. 中国经济导报,2009-11-28.

[2]熊丙奇.要靠政策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N]. 中国青年报,20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