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1
新的课程价值观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即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人可以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应是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得到彰显和扩展。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那么,如何通过课堂评价,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我们提倡的评价方法,不是以点代面,以考试分数看学生,把“差生”看得一无是处,也不是无限制的“表扬”、“赞美”学生。反思一下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会发现其中的弊端。教师在衡量过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生偏差。有的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表现来评价;有的靠一俊遮百丑,用成绩代表全面;更不可思义的是,有的仅以师生关系是否密切作为标准。至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现象,也不是一列二列。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情景性评价”、“激励性评语”等,重视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由单一的评价标准逐步向多元化转变,体现教学的人文主义。在评价中我们应注意中和性评价,加强形成性评价。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首先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多项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语为主。“你的作文写的真好,要是你的朗读能力也能像作文一样流畅就好了”,“你有进步了要坚持哟”等。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并适当记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其次,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同学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面信息相结合,给学生一个适当、贴切的评价。第三、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并提出建议。但教者要明确,考试不是教学的唯一评价方法,只是众多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只能衡量学生在某项能力上的高低,不能代表评价标准。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就是将众多评价方法有所取舍的结合使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检查学习效果。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的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那些一度被认为反应迟钝、行为荒唐、甚至不可救药的“朽木”说不定就是将来的达尔文、爱迪生、牛顿。所以,再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积极的语言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相反,教师消极的语言评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语言评价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评价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2
关键词:博弈论;学生;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54-02
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发展,学校对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教师已成为学校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才是最直接的方式,而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会使评价效果更明显、更直观,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亦称对策论,可以看作是多人的决策理论。任何博弈都有三个部分:
1.一组参与者。
2.参与者采取的行动。
3.参与者可能得到的好处。
每个参与者都会选择最佳的行动,以获取最大的好处,而且每个参与者总是会认为,其他参与者也在设法争取最好的结果。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1.基本假设
(1)教师与学生理性。在作出任何决策之前他们会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
(2)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动态博弈,学生评价的好坏是根据教师是否认真授课来决策的;
(3)监督总是存在;
(4)教师认真授课,则课堂教学情况良好,会使学生获得更多受益。
2.具体分析过程
(1)变量假设
假设教师在上课时不认真授课的预期收益为E且E=R*(1P),其中R为不认真授课的轻松闲暇所得,P为不认真授课被处罚的概率。不认真授课被查处后对教师进行惩罚给其造成的全部损失计为M,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净得益是指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和损失之差,预期净得益=R*(1P)M*P,由不认真授课引起的教学损失为N,打击不认真授课行为所挽回的教学损失为K,教师认真授课给学生带来的得益为S,此时学生享有监督权,而教师正常授课所得的薪金为T。
2.具体博弈分析
在分析中,引用动态博弈模型(如下图):
(1)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教师在授课时,对授课的利益得失权衡比较。若不认真授课被发现的概率较大或不认真授课之后得益小于不认真授课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他们则选择认真授课。此时,教师的得益就是他们的薪金T;若权衡之后发觉不认真授课后的得益大于其损失或不认真授课被发现的概率较小,则他们会选择偷懒授课,此时的得益要看学生的决策选择。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学生对于教师不认真授课的行为进行差评后教师被处罚的概率为P,不处罚的概率为1P。若学生因担心自己的期末成绩而没有进行差评,则其得益为教师不认真授课带来的教学损失N,而教师的得益为其正常薪金与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之和为T+R*(1P);若学生进行差评,则学生的得益为差评后所挽回的损失减去教师所造成的教学损失KN,教师得益为的薪金收入T与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与损失之差即T+R*(1P)M*P。根据动态博弈的逆推归纳法,对于学生来说,其差评的得益肯定要大于其好评的得益,即由上图看出KN>N。若教师不认真授课惩罚后的得益仍然大于不认真授课之前的得益,即T+R*(1P)M*P>T,那么这样的惩罚显然是无效的。此时,需要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
(3)教学评价条件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排除其他主观因素的干扰,教学评价要想达到预期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1)在教学评价制度上,如果教学评价制度比较完善,这种上课不认真的行为就不会出现。然而,预期得益中的R是导致其偷懒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在一个课堂教学透明、实效的评价制度下,这种预期收入不可能很高。
(2)在监督上,如上分析,如果监督不到位,不认真授课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比较小,即不认真授课的预期得益
R*(1P)较大,而处罚损失即M*P较小,这无疑会增加教学评价不认真授课的概率。
(3)在处罚上,如果处罚力度不够,也即处罚后教师的得益与不认真授课之后的得益相比,相差不大或是甚至更高,那么这种处罚也就徒有形式,不会起到真正的效果。如上,教师的正常收入为T,在不认真授课被处罚后,其得益为T+R*(1P)M*P
三、提高教学评价效果的对策
1.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在这方面,学校应该设置一套完备的,全方位的教学评价制度,规范教师行为,设置全面的教学评价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评价方法,保证教学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2.实效透明的监督机制
在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的监督只是走走形式,评教大多流于形式,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往往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应当重视学生的评价结果,把它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让评价结果发挥实效。如可以给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打分,归纳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希望、要求和改进的建议。
3.适度严厉的处罚机制
这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处罚上如果处罚力度不够,就会出现一系列后发性问题,这会使教师容易出现侥幸心理,最终使得处罚苍白无力。当然,如果处罚过度,又会伤害到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这无利于正常的教学。所以,把严厉的处罚机制适度的实施很有必要。
当然,通过这些客观的方法还不能够完全的纠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它发生的概率,如果要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从主观上予以配合:
1.教师自主提高教学积极性
作为教师,应当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贯穿课堂始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整堂课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就会使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作为接受新知识的学生来说,这无疑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所以教师应当主动提高教学积极性,做到对学生负责。
2.加强学生的公正意识
作为学生,应当端正自身态度,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上给予教师最真实的反馈。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找出课堂教学的漏洞,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博弈的过程中两者都想获得彼此利益最大化:教师一直认真授课,学生一直给予好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这就需要二者从主观上和客观上给予配合和制约,才能实现双赢。
[1]汪贤裕,肖玉明.博弈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3
论文摘 要:学生评教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措施。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环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应该扬长避短,切实发挥学生评教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学质量评价必须科学制定评价的基本原则,合理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引导、监控和促进作用。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学生评教则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院校的学生评教机制也开始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网上评教工作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支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积极的作用。但评教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看法,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教学质量评价的含义和内容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为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功能,必须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
1)教学质量的内涵教学质量不仅只是学生考分的高低,还包括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精选组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及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渠道的沟通等方面,它不仅受教师的素质、工作态度、情感的影响,还取决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2)评价含义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质量评价可以简称为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
3)评价目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检查教学质量,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
4)评价作用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多重的功能,但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其首要功能。教学评价具有导向、鉴定和监督作用,同时还具有调节、诊断和激励作用。毫无疑问,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已成为系统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
2 学生参与评教对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
学生参与评教,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评教是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学生评教不仅有利于学校及时获得最真实的反馈信息,调整各方面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因此合理的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学生评教的局限性
在实际的评教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感知和评判,受到自身及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评教结果偏离实际,可信度降低。所以学生评教结果只能做决策的参考,而不能是唯一的依据。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很多,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1)学生对评教意义认识的不足。(2)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个人情感和学习基础会影响教师的评价等级。(3)学生评教受知识水平的限制。
3.2 课程性质的影响
学生对不同性质课程的评价也缺乏可比性。抽象性很强的理论学科通常比应用性较强的经验学科教学难度更大,但收效往往不够明显。 3.3 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据调查,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性格特点和交际能力等非教学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评价。职称高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推崇,评价较好,而对职称低但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评价较低;沟通能力强、亲和能力强、注重娱乐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另外,学生评教过程中“以貌取人”现象仍很普遍,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教师相对一般教师所获得评价较高。
3.4 学生评教体系的不完善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测所有专业、所有年级的教师。违背了科学评教的原则,就会导致评教的偏差。
4 对大学生评教的几点建议
4.1 科学合理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评教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教学评价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应当根据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4.2 认真做好评教的宣传工作
评教之前,相关教务管理部门应积极在学生中开展评教的宣传工作,使学生正确认识评教的意义,进一步端正评教的态度,理解评教指标体系的内涵,掌握合理评教的方法,为学生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奠定基础。
4.3 多次评教和多渠道评教相结合
评教时间不同,可能会带来评价结果的不同,例如考前评教,学生容易产生“恐慌”心理,担心给老师评价不高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若采取考后评教,又会使部分学生易产生“报复”心理,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将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带到评教中去。建议采取期中评教、期末评教、不定时评教相结合的方式,尽量避免“一锤定音”带来的不良结果。另外,应将网上评教、问卷评教、座谈评教等多种评教方式相结合,弥补单一评教方式的不足。
4.4 评教信息应及时反馈
评教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位教师,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及时了解自己各方面的表现,找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尽快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环节,目的在于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并以此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切实发挥学生评教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评教结合、教学相长,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引导、监控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4
我国自1999年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迅速提高到2002年的15%。根据教育部于2016年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统计,2015年已达到40%,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5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伴随着高等院校逐渐扩大的招生规模,对高校教师的需求也急剧攀升。十多年以来,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已增加2倍多,而且超过半数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将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以及社会对于各种人才的需求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能够有效应对学生发展需求多样化和学生素质多层化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之中,而且必须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这对于目前普遍学历高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青年教师群体来说,更是一大挑战。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青年教师的角度来探讨青年教师主观上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鉴于此,本文则将以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的视角来对其任课教师中的青年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青年教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6年1-3月,课题组选取重庆A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6份,回收率为88%;其中把填写信息不完整、填写明显不认真的无效问卷排除后,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58份,有效率达到89.77%。
鉴于大四学生大多数都处于实习或找工作的忙碌状态,而大一学生上课的科目总数本来就不多,因此这次主要选择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二学生68人,占43%;大三学生90人,占57%。性别方面,男生占23.4%;女生76.6%,其比例与该学院总体男女学生比例基本上一致。其中来自经济学专业的样本数为51人,占32.3%;人力资源专业样本数占24.7%;工商管理专业样本数占23.4%;财务管理专业样本数占19.6%。在所有样本的任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达到60%左右,因此,所选择的样本对于了解该学院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所用的调查问卷表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参考相关问卷、征求专家和部分青年教师意见等一系列过程编制的问卷分为3大部分。第一部分共3道题,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共15道题,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对青年教师不足之处的讨论以及对青年教师的期许。第三部分是开放题,“您认为咱们学校的青年教师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本研究采用软件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1. 教学思路与教学内容
在教学思路方面,13.9%的学生认为“非常清晰”,53.2%的学生认为“比较清晰”,27.2%的学生认为“基本清晰”,只有5.6%的学生认为相关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甚至比较混乱。可见,青年教师在教学思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教学内容方面,36.7%的学生认为“内容丰富、有趣而创新”,35.4%的学生认为“内容较多,大部分时间吸引注意力”,19%的学生认为“只有基本授课内容”,5.1%的学生认为“内容不够,重点不明”,还有3.8%的学生认为“内容贫乏,了无生趣”。从统计数据来看,青年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丰富程度和趣味性仍然不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学态度与课堂互动
在授课态度方面,45.6%的学生认为“非常认真负责,授课内容充实清晰”,50.6%的学生认为“比较认真负责,大部分知识点教授明了”,只有3.8%的学生认为“态度一般,只是把基本知识点讲解明白”,且没有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不负责,说明该学院的青年教师对于教学基本上都是认真负责对待的。从青年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情况来看,74.4%的学生认为互动还不错,19.6%的学生认为互动一般,还有5.7%的学生认为互动不够。
3.课后交流与沟通
在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方面,43.7%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主动与学生多方式交流,感情融洽”,48.1%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对于主动寻求帮助的同学,热心给予帮助”,6.3%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基本不与学生交流,只在课后解答疑惑”,还有1.9%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完全不与学生交流,上完课就走”。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积极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
4.启发思考能力
从青年教师启发思考能力的角度来看,48.1%的学生认为“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启发思维”,41.8%的学生认为“偶尔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效果一般”,7%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几乎不给时间思考,留待课后”,3.2%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留思考时间,急于把授课内容讲完”。可见,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对于青年教师当前的课堂教学水平,15.8%的学生非常满意,68.4%的学生比较满意,14.6%的学生认为还有待提高,只有1.3%的学生对于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师水平非常不满意,认为青年教师急需提高教学能力。
(二)对青年教师不足之处的讨论
虽然该学院的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大多持满意的态度,但青年教师的课堂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①。其中,有25.3%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自说自话,照本宣科,完全不顾学生的反应”,有38.0%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缺乏案例,了无生趣,不能吸引学生听课兴趣”,有32.9%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缺乏逻辑,表述不清,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有35.4%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一气呵成,语速过快,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37.9%的学生认为“内容呈现以套用现成PPT模板为主,呈现方式单一”,有12.0%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冷淡,互动有限”,只有9%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都非常好,基本上没有不足之处”。
关于青年教师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②,72.2%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相对缺少行业工作锻炼,缺乏社会磨砺,社会阅历较浅”,23.4%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高”,24.7%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缺乏教育学相关知识”,26.6%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表达能力不高,答疑解释不清楚”。
(三)对青年教师的期许
在课堂角色方面,19.6%的学生希望“教师是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61.4%的学生希望“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19.0%的学生希望“学生是主体,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可见,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师生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而不太喜欢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师偏好方面③,有70.9%的学生希望青年教师“知识面广,学科知识深厚”,有73.4%的学生同时希望青年教师“平易近人,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与学生保持较好沟通”,此外,有72.2%的学生还希望青年教师“思维活跃,不照本宣科,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与学习”,相对来说,只有53.8%的学生希望青年教师“资源呈现多样,能够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多样化呈现教学资源”,另外还有学生希望青年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逻辑思维清晰,并能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教学,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在课后交流方面,84.8%的学生希望与青年教师通过QQ、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沟通,只有6.3%的学生不愿意与青年教师通过通讯工具进行交流,还有8.9%的学生觉得无所谓。可见,学生希望与青年教师通过通讯工具进行交流的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
在自我提升方面,高达86.1%的学生认为大学青年教师系统掌握教育类相关知识是有必要的,只有13.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目前,该学院大多数青年教师都不是毕业于师范类院校,教育类相关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入职培训,所以平时还是很有必要再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此外,27.8%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与研究对提高教学水平非常有帮助,65.8%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只有6.3%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从学生的视角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对青年教师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青年教师的期许进行了阐述,在上述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基础上,本研究将提出以下几点研究结论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一,高校青年教师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类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高校青年教师虽然学历普遍较高,其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其教育类相关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欠缺。除了岗前培训和教研室活动,可以多聘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名师和优秀教师来宣讲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第二,高校青年教师有待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尽管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家重点院校,但由于其从事教学实践工作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虽然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监控方面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但其在教学设计和操作方面经验明显不足。因此,可以多组织全院青年教师进行授课观摩与交流,从教学内容组织、板书设计、师生互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他们的教学思路有新的突破、教学方式有新的变化、教学水平有新的提升;还可以将各教研室教学能力比较强的优秀教师的典型教学设计、讲义、教案等集中起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青年教师都可以参考这些优秀资源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第三,高校青年教师有待进一步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目前,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相对缺少行业工作锻炼,缺乏社会磨砺,社会阅历较浅。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而只有实践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为了加强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可以多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比如企业挂职、校企合作横向或纵向课题、青年教师实习基地、企业博士后等。
注释
①这道题为多选题,因此所有选项的百分比之和可能会大于100%。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5
心理异常干预指的是由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重大事件的存在或发生,使得人们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造成生活状况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及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当事人不能从痛苦不安的情绪中挣脱出来。此时,就需要借助心理异常干预的措施来缓解当事人的紧张不安,使他们能够尽快从困境中挣脱出来。
1 研究目的
由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与复杂,情况极不乐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并还伴有很多的不良反应,另外还存在着一定的适应障碍。为此,要求教育界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长期开展更多的体育及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健康,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全方面的素质教育,其中,自主合作学习指的是就某一特定具体的课程所提出的学习模式,并在具体课程中实施具体的思想理念,当然,一定的教学实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将要研究的就是在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异常干预方法的前提下,细致的研究对学生心理健康、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2 研究方法和结果
2.1 心理测评法
所谓心理测试法指的是在运用心理测评系统的前提下,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心理测评。其中心理测评指的是一种电脑化的测评工具,这种测评方法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不仅包括不同的临床评估,还包括企业的招聘、求职,以及人才的选择和培养。该项实验的研究主体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研究内容包括:在制定症状自评表、自我效能调查表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
2.2 实验法
教学中的实验法具体指的是,在一定科学假设为前提的基础上,使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来控制教育条件的一种方式方法。在首先确定了实验对象(一个42人的实验班,一个42人的对照班)的前提下,实验步骤还包括:问卷测试(症状自评表、自我效能调查表的填写)、教学干预(实验前进行各项测试,试验时保持各条件环境一致,试验后对心理测试条件进行评价和反馈)。在完成任务上,相对于实验班的共同承担,对照班是只为自己负责即可。在社交技能上,相对于实验班的重视训练社交技能、团体技能,而对照班则是完全忽视社交技能。
2.3 研究结果
通过对以上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的研究,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及完善,并且在解决问题和寻求帮助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另外,在改善学生焦虑状态、提高自我效能方面也有着不小的成效。然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调查中却没有很大的区别。
3 有效体育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心理作用
就高职中的体育教学而言,不仅仅与学生的体质增强息息相关,还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增强。总的来说就是,体育教学有预防、改进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一项积极的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并且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还能够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然而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还不完善。为此,各高职学校急需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完善的体育教学环境。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
体育课程大都具有激烈、辛苦、竞争等特点,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以及自立自强的勇敢精神,也就是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各种烦恼和消极情绪的禁锢中挣脱出来,变得更为积极和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开朗的心理状态。
3.2 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
高职的体育教学实质上指的也就是学生体验情绪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更为真实的反应出自身的行为和意志。就学生而言,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减缓自身的紧张情绪、还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自身的一些不良情绪。
3.3 体育锻炼能够调控情绪
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都是极为忘我的,他们能够体会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那些是不能从生活和学习中体会到的快乐。学生在不同的活动锻炼中,会不自觉的减轻自身的压力。其次,通过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合作与相互间的竞争,这些都是需要交流的,而交流的越多,对于彼此双方的理解也就更为透彻,这样朋友也多了,还锻炼和增强了自我的沟通适应能力。体育活动还通过对业余生活的丰富来减缓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压力。
4 研究与展望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6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要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高职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阶段,以终身体育思想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终身体育锻炼者。针对目前高职体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如何贯彻终身体育理念,实现这一目标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同行参鉴。
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高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的交接点,终身体育的思想越来越被广大学生和体育工作者所认同,只有让学生在体育锻炼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对体育产生兴趣,并切身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价值,才能把从事体育锻炼变成自觉的行动,从而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在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不仅是增强体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进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对乒乓球这一运动项目的兴趣,使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乒乓球运动欣赏、竞技、裁判组织和运动娱乐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3.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
乓球运动不仅有很好的健身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男女老少皆宜,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乒乓球运动无身体接触,运动强度可自我调节,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娱乐性、交流和时尚性,是休闲运动的最佳选择,非常符合高校健康教育的要求和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目前,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不同类型的乒乓球课程,如高职院校开设三个学期体育课,第一、二学期是普修课,第三学期是专选课,第一第二学期选不同的项目,第三学期可以选与第一第二学期相同的项目,如第一学期选乒乓球项目,第三学期可以选乒乓球项目,作为提高某项目的专项课。乒乓球运动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
4.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让学生在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乒乓球教学中,丰富学生的乒乓球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意识、习惯和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目的、意义、作用和锻炼价值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强烈运动意识的人,会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并不随求知欲的满足和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消失,反而会更丰富和深化。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乒乓球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先行设计。只有在自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和把握乒乓球运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才能具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奠定牢固的基础。自主学习应当是学生表现出来的“终身体育意识”,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自觉地运用乒乓球练习方法而自觉主动地进行乒乓球活动。学习方法的传授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因此,在乒乓球课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喜欢这项运动,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有效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4.1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
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原因主要是乒乓球球体小、速度快、变化多、技术性强、动作细腻、击球精确性高,往往造成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大部时间都花在捡球上。另外,大部分学生的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都比较低,中小学阶段没有经过体育课学习与训练,其练习主要以单线击球为主,步法移动少,练习难度低,击球力量轻,回球速度慢,击球回合少,击球失误多。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运动兴趣,真正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营造教学氛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将灌输式教学和单向传授式教学改变为自主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群体”教学法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因地制宜,遵循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需求,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2构建教学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所具有的激励、引导、鼓舞和反馈的功能。同时,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应包括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应将终结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重视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和创新精神作评价。强调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幅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补其所短,激励进步,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体弱学生的特殊情况,全面强化导向教育、体验、反馈、鉴别、规范、深化和激励的综合功能,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每个学生在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学习过程中都充满信心。
4.3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点,激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新局面,既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又要在教学中传授乒乓球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规则和裁判方法。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注重强调教学的“人性化”,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对课堂结构的设计到组织实施,都面向全体学生,结构安排更合理,并因材施教,兼顾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达到体育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