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统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统计论文范文1
系统安全初始数据均为用户录入,数据管理则由管理员在系统后台进行。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基本信息、科研成果等信息等作为初始化数据由用户自行输入,经管理人员审核后用于查询、统计等功能。主要数据设计如下:(1)教师基本信息表(工号,姓名,性别,生日,专业,职称,所在部门,学历,学位,工作时间,备注);(2)论文信息表(编号,论文名称,作者,类别,发表时间,发表刊物,刊物级别,主办单位,职工号,刊号,资料路径);(3)论著信息表(编号,著作名称,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作者,职工号,出版级别,出版时间,版次,资料路径);(4)科研项目表(编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横向类别,纵向级别,主持人,成员,拟完成时间,经费,项目状态,鉴定时间,鉴定单位,资料路径);(5)学报投稿表(编号,论文名称,作者,类别,收稿时间,是否录用,发表期数,储存路径,备注);(6)科研分值表(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分值)。
2实现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安全
2.1关键技术。(1)开发环境。本系统在设计阶段决定采用.NET和SQL2008结合的方式开发,此项技术也是现今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流技术路线。采用C#作为后台语言,是一个用于创建企业级B/S应用程序的编程框架,而SQL2008通过集成化的界面和对VS的高度兼容,以及对日常任务的数据自动化管理能力,为本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数据解决方案;(2)数据控件的综合运用。拥有GridView、MultiView、View等功能强大的数据绑定控件,在进行系统数据查询、表单审核等环节中使用,能十分方便的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在年度科研成果统计模块中,通过数据控件可以实现根据统计需要分别设置按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等分类统计方式。在对科研数据审核时,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批量审核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3)JQuery技术。JQuery是免费轻量级JS脚本框架,可快速开发操作文档对象、选择DOM元素、制作动画效果、事件处理、使用Ajax以及其他功能,而且各个版本的浏览器对利用JQuery开发的功能都有良好的兼容性。本系统中实现向服务器提交异步刷新数据、弹出对话窗口、分页以及各种统计图表等功能都使用到了该技术,而且实现效果不错;(4)存储过程。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而预先编译好的SQL语句。存储过程在第一次编译时进行语法检查,编译好的存储过程保存在高速缓存中用于调用,提高了执行的速度和效率。本系统在实现的过程中,对于不同角色权限的操作管理都是基于存储过程的。当用户取得了相应的角色权限,就可以调用相应的存储过程执行操作。另外,当系统功能模块的逻辑结构发生变化时,并不会影响存储过程中的业务逻辑,能更好的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和可移植性,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
2.2系统安全。(1)权限管理。系统为涉及科研敏感信息的公共平台,对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本系统对数据库的操作基于存储过程,极少用字符串拼接SQL语句,用户根据赋予的权限运行相应的存储过程实现对数据的操作。通过存储过程对参数的验证,大大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止SQL注入攻击。此外,在安全性上本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安全认证机制,通过对系统中的Global.asax和Web.config文件的设置,限制每种角色对特定目录的访问权限;(2)访问日志。使用日志记录所有用户对系统的访问信息,包括用户名、到访时间、IP地址,访问内容等。管理员可利用日志信息对整个网络环境进行检测和分析;(3)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信息系统必备的一项安全功能,可以用于当系统异常时的数据恢复。本系统采用物理备份的方式,定期将数据备份至其他存储介质,以防系统出错时数据丢失。
3结束语
科研统计论文范文2
1.内容变动较大。新制度中将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中规定的填报“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各个客户情况”修改为“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各个客户情况”。由于降低了起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大额授信风险。新制度将《风险预警信息报告表》并入《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新制度将两张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表填报的范围由“房地产、汽车零售贷款违约”扩大到所有零售贷款违约的信息,其中法人零售贷款违约统计范围定义为小企业违约。
2.新增内容较多。
(1)在《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中增加了下列内容:
①在企业基本信息部分增加“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及“是否上市公司”等三项指标,删除“实收资本”指标。
②增加反映企业关联信息的指标,用于全面反映企业的关联关系,监测关联企业风险。如企业“前五大股东”指标和五个“主要关联企业”指标。
③增加反映贷款明细的指标。包括“贷款担保人”、“贷款行业投向”以及“贷款到期日”等指标,删除原来的多级授信指标。贷款行业投向指标,用于反映贷款的行业风险,尤其是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增设了国家限制类行业指标,用于反映国家限制类、淘汰类产业风险。
(2)在《零售贷款违约法人客户情况统计表》和《零售贷款违约个人客户情况统计表》中增加“违约天数”指标,用于反映违约人该笔零售贷款的违约时间。
二、常见报送错误
自实施“客户风险统计制度”(新制度)以来,在报送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的报送问题较多。
1.《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中的报送问题。
(1)漏报授信客户信息。银监会规定,各相关银行对“授信额度或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各个客户情况”进行填报。部分客户经理在填报时由于对指标的概念和范围不清,出现漏报现象。
(2)错报相关信息。对授信企业的“行政区划代码”、“企业名称”和法定代表人及其证件、主要股东的证件号码、关联企业的证件号码错报。
2.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表中的报送问题。
(1)漏报违约客户信息。如对违约天数在90天以上的法人客户和个人客户信息漏报。
(2)错报违约客户信息。如将违约客户的违约类型由“房地产贷款(1)”错报为“汽车贷款(2)”。
三、报送错误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认真分析,究其原因,主要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是银行经办人员对有关指标的概念和范围理解不清;或在填报时,粗心大意、审核不严;或在交接时,没有与接交人交接清楚,使接交人不理解,造成上报的报表出现漏报、错报现象。
(1)对有关指标的概念理解有误。如“授信额度”、“贷款余额”、“行政区划代码”等,造成我行报表上报差错。
根据规定,“授信额度”是指商业银行对客户的风险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的能够和愿意承担的风险总量。银行对该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余额之和不得超过该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包括贷款、贸易融资(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贴现、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授信业务。“贷款余额”是指商业银行对某一客户发放的各项贷款的期末余额,包括纳入贷款科目核算的,贷款以外的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贴现,以及承兑、信用证、保函、担保等其他业务的垫款余额。实际报送时,有部分客户经理对“授信额度”和“贷款余额”两个指标的概念及范围了解不深、不透。如有些客户经理没有包括贴现余额,有些客户经理没有包括贸易融资,而有些客户经理没有包括贴现和贸易融资,造成信息漏报。
“行政区划代码”是指与法人注册地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按照国标GB/T2260的6位编码填报。在实际填报时,由于企业的法人注册地与经营地在不同的行政区划内,有个别经办人在填报时,将企业的经营地代码填入此栏。
(2)经办人员在填报时,粗心大意、审核不严,造成报表漏报、错报。如客户大额授信报表中贷款明细栏的“担保人代码”及“担保人名称”;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表中的“违约类型”,经办人员在填报时,只要与上期的报表进行核对,或与电子报表中该违约客户的违约类型及该违约客户的原始资料进行核对,就不会发生错报。
(3)由于基层机构统计人员在交接时,没有与接交人详细说明,造成接交人不清楚而产生漏报、错报现象。如客户大额授信报表中的“法人注册地”,按照要求需要填写省、地、县三级,而部分经办人员只填写省、地或省、县,或将县的上一级行政区划填错。
2.客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向我行提供的有关信息错误,或拒绝提供相关信息。如企业法定代表人证件代码错误、企业“总资产”或“总负债”漏报、股东证件代码错误等,影响我行上报的报表质量。这是由于授信企业在其法定代表人变更后,没有及时向我行公司部门变更相关信息,或者企业拒绝向贷款行提供其资产负债表或相关股东信息而引起我行报表差错。
四、减少报表报送错误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采取下列对策来提高报表的上报质量:
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报表的报送工作,加强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步提高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填报时认真核对相关数据,从而提高报表的报送质量。
2.各级统计人员在报表上报时,加强与电子报表中的有关报表或客户报送的原始资料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减少报表的差错。
3.公司客户经理要加强与授信企业的沟通、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去,实地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通过联系与沟通,使授信企业自觉、及时地将相关资料报送我行的客户经理。
4.建议上级行在MIS系统中,按照银监会的报表口径,增加有关报表,使基层经办人员通过系统采集取得企业总的贷款余额,减少报表中“贷款余额”和“贷款明细”项目数据的漏报。笔者对MIS系统中的部分报表进行了核对,发现“贷款余额”的范围只包括了贴现和贷款,没有包括贸易融资部分。
5.授信企业在变更相关信息后,应及时向贷款行提供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主要股东的相关证件及关联企业的相关证件,公司客户经理在收到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后,及时对该企业的信息进行变更,并附相关复印件交部门统计人员,由部门统计人员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交主管部门统计人员,直至贷款行的统计人员。
6.报表经办人员对报表的每项数据栏进行详细说明,比如此项数据应到何处去找,应填哪份资料的哪一栏,把它整理成单独的资料。在交接时,将此资料一并移交给接交人,从而提高报表的报送质量。
7.经办人员应对以前发生的差错进行整理、归类,并及时更新、补充。在报表报送时,与相关文件及此资料进行认真核对,查找报表中是否还有差错。
五、总结
正确报送“客户风险统计制度”,特别是《客户大额授信统计表》,有助于监管机构对辖内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大额客户企业列入监测范围,并有重点地实行适时跟踪监测;及时向银行机构通报大额客户授信中的相关信息和风险状况,指导银行机构加强对大额客户贷款潜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因此,分析“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在报送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银监办通[2006]146号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完善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的通知》
科研统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协同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作为知识经济的主要支柱,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日趋明显。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的技术储备力量,其成长与发展越发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然而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其融资难题日渐突出,而近年来兴起的集合债融资模式在充分发挥集群协同效应的基础上,为高科技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束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1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模式综述
债券融资模式早在20世纪初就在西方国家得到认可,而企业集群也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但中小企业集群债券融资模式确属适应我国具体情况发展起来的一种融资创新模式。所谓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指通过牵头人组织,以多个中小企业所构成的集合为发债主体,统一冠名、统一发行,并按各自确定发行额度分别负债,以信用资产联盟为基础的企业债券形式。
截至2011年6月,我国共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8支,分别为“07中关村债”、“07深中小债”、“09连中小”、“10武中小”、“10中关村债”、“11蓉中小”、“11豫中小债”和“11常州中小债”。这不仅为众多中小企业集群拓展融资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也激发了其融资的热情。不少地区和企业群也在积极筹备申请。其中针对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集合债目前仅有两支,分别是“07中关村债”和“10中关村债”(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实务界的积极行动,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发展和推广中小企业集合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对策,如完善信用制度,优化担保机制,推行财税扶植政策,降低融资门槛、扩大发债主体,完善交易方式增强集合债券流动性等。但众多的研究均是着眼于中小企业整体债券市场,而以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视角对集合债券发展的内在机理展开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研究。
2 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集合债融资机理分析
高科技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使命,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当较大,但由于其运作的高风险性使得企业个体在融资中常处于弱势地位,而实践证明将其集结成群更容易为外部信用资产的注入创造条件,进而增强集群的资金获取能力,这种集群融资内部机理正式源于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 Haken)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断学科。协同理论强调协同效应,特指在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所产生的作用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联合行为,即“1+1>2”的协同效应。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属于典型的集群内企业间横向协同,即高科技产业中相关企业根据融资需要集结成群,使集群内企业都从外部规模经济中受惠。其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提升资金指向性,使债券融资成为可能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是以行业为依托,以资金需求为出发点,形成的以信用资产联盟为基础的融资集群,集群内部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这种结构上的协同关系提高了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必然造成第三产业的聚集,特别是更容易锁定金融服务业的目光。
然而受限于我国现行的企业发债标准(发行债券的企业净资产必须高于6000万元人民币)和投资者对中小企业信任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债券融资市场成为中小企业无力涉足的融资领域。但在政策允许、监管部门认可的范围内,以中小企业集群为平台打包集结发债的方式,可以突破规模限制,实现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
2.2有效实现信用增值,为债券融资提供保障
制约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的核心因素是信用资产不足问题,当中小企业以集群组织进行融资活动时,个体企业的多个融资步骤集合成为一个整体协作过程,减少了重复劳动,产生了协同效益。并使个体信用资产通过集合信用资产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形成信用资产的累积效应。
同时,相关机构为集合债提供担保和再担保业务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风险的分散和转移,降低偿债的不确定性。
2.3降低融资的成本,强化债券融资的优势地位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在融资过程中的成本优势不仅源于债券融资本身的优势,如资金成本较低、杠杆效应良好等。同时也源于集群的协同效应,即在产业集群内,发债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和区域政策及文化环境是同质的,企业的内部资源是异质的,企业更易在协同的目标、行为准则及政策制度基础上寻求互补。地理上接近使企业降低了沟通成本、协调成本和合作摩擦成本等,增加了合作交流的次数,为协同发展和集群融资奠定基础。
3 案例透视发行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需关注的核心问题
“07中关村债”和“10中关村债”作为目前仅有的两支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在推进集合债融资模式发展和协同效应的发挥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透视两支集合债融资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有效推进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展,仍需要特别关注集合债受众群体的范围,融资集群担保体系构建,融资成本,融资主体适用性等诸多核心问题。
3.1集合债受众范围问题
从“07中关村债”到“10中关村债”,参与发行集合债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数量从4家增加到了13家,受众范围在扩大,发债总金额也大幅提升(如表2所示)。但发债主体仍然比较集中于优秀企业,更多的需要资金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07中关村债”和“10中关村债”的发债主体均属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企业,其中也不乏有北斗星通、神州数码等上市公司。各家公司的利润率以及增长率更是惊人的优秀。仅以北斗星通发债前三年的财务数据为例(如表3),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57.51%,公司利润总额、净利润也呈现高速增长,尽管2006年增速放缓,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5.72%和125.04%。
不难发现,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如此高的门槛,很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参与发债的积极性,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获益的群体范围,并制约了协同效应更广范围发挥作用。
科研统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科技论文 系统 检索
1 引言
科技论文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考核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科技论文不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还可以为科技界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科技论文,共享科研成果,各种论文检索系统、查询系统应运而生。对学术科研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是非常迫切的,由于不同研究领域的科技人员所关注信息的不同,对检索信息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开发一个具有统一入口,集成各类科技论文和检索特定领域论文的科技论文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广大科技人员迫切的需求。
2 系统构成
本课题设计的科技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由用论文检索、论文管理、统计、以及系统管理4个子系统组成。
2.1 论文检索子系统
在这里我们采用AJAX(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智能技术来实现检索服务。论文检索又分为标准检索和高级检索两部分。标准检索是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检索条件进行检索,通过检索范围控制条件来进行检索,如科技论文的发表时间、文献出版来源、 国家及各级科研项目、作者等、论文标题、关键词、所属学科等检索条件来检索,系统将用户所输入的检索条件与科技论文数据库中所对应的字段进行匹配、对比,将符合检索条件的科技论文列出来,供用户查阅、下载。
2.2 论文管理子字系统
论文管理子系统是对用户检索、查阅、下载过的论文进行管理,用户对自己有用的论文进行收藏。在论文管理子系统中用户可以查询、删除、下载论文的记录,此外,对于一些在论文管理系统中检索不到的科技论文,用户可以描述自己的需求,如作者、论文相关内容、发表时间、标题等条件提出订阅请求,系统客服人员根据请求通过其他手段向用户传递论文。
2.3 论文统计子系统
科技论文的统计管理主要是按照论文的总数、学科、发表时间、作者、专业等信息进行详细统计,也可以根据读者的数量进行统计,并为用户提供批量下载和打印服务;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科技论文按照发表时间、学科、各个级别的论文进行全方位管理,还可以根据用户下载次数以及用户的需要来对论文进行各种统计,并生成统计分布图表等信息,供用户参考,有利于提升科技论文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
2.4 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系统的用户、系统设置等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密码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论文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以及其他模块的管理。
3 系统开发平台
本系统采用t+SQL 2005为技术基础的B/S数据流控制三层模型结构。系统具有三层结构,主要包括: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数据访问层只负责面向数据库的操作,做成通用模块,便于重复利用;业务逻辑层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和实现;表示层进行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对于用户键入的命令进行接受,并且将系统反应显示出来。
本系统采用建立在SQL基础上的 Brows/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文档数据管理系统。它提供了对相关信息电子文件进行存储、定位和管理的安全架构。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用例图
(1)科研人员部分的用例图:在科技论文管理系统中主要涉及到的角色主要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主要权限是能够实现论文的添加、论文信息的修改,论文资料上传,论文快速查询,个人资料修改等功能。(2)科研管理人员部分的用例图:科研管理人员用例图反映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功能描述,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论文的审核、统计、论文统计及结果分析、论文快速搜索等功能。
4.2 关键技术的实现
(1)系统登录界面的实现:用户登录系统时需要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并点击登录类型后,在账号和密码都正确的情况下,便进入了相应的页面。(2)智能检索技术的实现:检索是科技论文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为了方便用户快捷精确地检索到数据库中的科技论文及文献,本系统的采用AJAX智能检索技术来进行检索页面的开发。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条件自动与系统数据库中的科技论文的信息进行匹配,如果找到匹配结果则显示检索结果。AJAX智能检索技术还可以实现标准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
5 结语
本文采用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套科技论文管理系统,利用AJAX智能检索技术实现了论文快速检索功能,系统很好地完成对科技论文的检索、管理、统计等功,完全替代了手工操作,更好的满足了科技人员查阅、下载、管理文献的需求,推动了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相忠.基于MVC设计模式的Struts框架及其应用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8):23-26.
科研统计论文范文5
1数据来源
尽管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科研产出力与影响力评价多以SCI、EI收录论文为标志,但由于SCI、EI收录文献数量及类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SCI、EI收录文献集中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SCI、EI侧重于对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刊物及英文科技期刊的收录,使得这种评价并不能全面反映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产出的全貌[1]。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又称中国知网,建有期刊、学位论文、报纸等一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CNKI旗下、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条件为:从“2011年”到“2015年”,来源类别分别选择“全部期刊”,作者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模糊匹配方式,进行检索。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年度发文量统计与分析
表1为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至2015年发文量统计,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的数量基本稳定,共发表《中国学术期刊》收录期刊论文20424篇。
2.2学科分布统计与分析
“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发文量超过600篇的学科共有9个,如表2所示。陕西师范大学以建设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从发文量最多的学科即可看出,陕西师范大学在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等教育等学科研究较为集中。除此之外,发文量较多还有中国文学、数学、体育、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古代史、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也显示出陕西师范大学的师范特色。
2.3基金资助统计与分析
检索结果显示,陕西师范大学作者论文标注的主要基金项目见表3。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作者标注的主要基金多为国家层面的基金项目,其中有3553篇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占同期总数的17.39%。作为“211工程”建设高校,陕西师范大学的科研实力雄厚,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强劲[2]。
2.4发文期刊统计与分析
“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作者量超过200篇的期刊有7种,如表4所示。这7种期刊中,有3种期刊“十二五”期间连续入选2011年、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说明陕西师范大学作者的主要期刊影响力较高。
2.5论文关键词统计与分析
科研统计论文范文6
自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问世以来,以此为检索和评价工具,对我国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与评价,频频出现。但对两大学科体系的分支学科(子学科)的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非常少见。由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范围较广,且子学科间学科性质差异较大,各子学科在文献利用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1],因此,笔者认为,以子学科为单位分别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以会计学科①为研究对象,对具有代表性的76种CSSCI经济学和管理学来源期刊在2004—2008年间刊载的会计研究学术论文进行了一次系统搜集统计,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对近五年来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的机构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职称学历结构分布、合著论文与基金资助论文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梳理与揭示,以期为了解和掌握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现状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推动各机构的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
(一)来源期刊与文献数据库的确定
严格说来,期刊的质量能反映所刊载的论文质量,而论文(数据源)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通过反复比较国内几大引文数据库,最终确定以CSSCI2008-2009来源期刊[2]为样本,并参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2004-2006年各期刊在本学科领域影响因子的统计排序[3],选定CSSCI管理学来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②25种、经济学来源期刊中排名在前的核心期刊50种和来源期刊《中国会计评论》,共计76种,作为本次检索统计的来源期刊。选择CSSCI数据库作为本次检索的文献数据源。
(二)数据的检索搜集与建库
由于会计学科与许多相邻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有时对某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所属的学科范畴,仅凭论文题名无法准确判断,所以,对文献的搜寻与甄别成了本文的重中之重。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在CSSCI中,对来源期刊发表的“原发论文”(不包括短论、会议综述、非正式论文以及增刊论文,检索时间到2009年7月10日),根据题名海选一遍,保存相关的论文信息,内容包括:题名、作者、中文关键词、中文摘要、作者单位、基金项目、刊名、年、期,在Excel中,按内容项目建立文献数据结构表以便统计整理;对模棱两可、无法准确判断的论文题名,做上标识。第二,对有标识的论文题名,根据中文摘要,进行甄别、取舍。最后,在统计作者职称、学历信息时③,对照纸质期刊仔细地逐一核实,最终确定本文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文献数据信息。
三、统计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的外部特征的定量统计分析,包括发文量(或称产出量)和被引量两个指标,它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活跃程度和被认可程度,是衡量所研究对象科研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主要以发文量为切入点,基于定量化研究方法,利用Excel为数据统计工具,对76种来源期刊2004-2008年间发表的会计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分门别类,归类后再分类汇总、统计、排序,得出论文的作者机构分布、作者分布、作者职称学历结构、合著论文与基金资助论文分布,试图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客观地分析近五年来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的产出现状。
四、统计分析结果
(一)论文的作者机构分析
通过检索统计,76种来源期刊在2004-2008年间共刊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5279篇,各年度论文产出基本均衡、稳定(见表1);按第一作者统计,共涉及485个机构。4912篇论文来自高校,占发文总量的93%;科研院所占1.14%;2.96%和2.9%的作者分别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为了更具体地了解各机构的发文情况,表2给出了在50篇以上的前27个机构的排名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前27个机构中,除财政部外,其余都是高等院校。26所高校共3189篇,占发文总量的60.42%,其余众多高校占32.58%,高校间研究能力的差距一目了然。尤其是排在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不仅发文量占绝对优势,而且各年度的发文量非常均衡,这说明它们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力量和可持续发展性,是国内会计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和王牌军。由于期刊主办单位容易在自己主办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所以,为了更客观、更合理地反映机构的发文量,笔者特别对各机构2004—2008年间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最高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以及会计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的发文情况进行了统计,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三种影响最大的刊物上发表会计论文较多的机构在会计研究领域的总发文量大多也处在前列。
(二)作者发文量的统计分析
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研究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使统计数据趋于合理,本文对多作者合著的论文采取打折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照多所重点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标准:二名作者的分值划分为0.6和0.4;三名作者为0.6、0.25、0.15;四名作者为0.6、0.2、0.1、0.1;署名在第四作者以后的均为0.1。表6给出了2004—2008年最多的前40名作者。这40名作者近五年来一直活跃在会计研究领域里,他们当中既有对会计研究一生孜孜以求、笔耕不辍的学界大师、学术泰斗(如葛家澍、潘飞、盖地等),也有年轻的后起之秀(如李明辉、吴联生、雷光勇等)。深入研究样本资料可以发现,这些高产作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如李明辉发表的论文始终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为主线,葛家澍教授发表的论文始终以会计准则研究为主线)。
(三)作者职称、学历结构的统计分析
职称是衡量专业人员工作能力与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检索统计的论文作者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作者的数量,分别占发文总量的35%、26%和16%;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后、在职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发文量分别占65%和4%(见表7)。统计时发现,博士后和在职博士生、在职硕士生一般同时也注明了职称信息,这样就可以大致推算出论文作者的职称、学历结构比例为:高级(正、副高)∶中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61∶16∶22∶1。可以看出,具有高级职称(正、副高)的作者是目前我国会计研究领域创作力量最强,论文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也是我国会计研究的主要力量。但也不可小视近40%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及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为青年人,学历高、专业基础扎实,且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主动性强,同时还有来自职称晋升、科研奖励等诸方面的压力将可能变成他们刻苦钻研的动力,推动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四)合著论文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合著是科研合作成果推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表8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论文独撰与论文合著的比例大约为40%︰60%,合著论文的比例明显高于独撰。从各年度数据来看,合著论文的数量和比例还在不断提高,而独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合作的规模来看,在被统计的3204篇合著论文中,2人合著的有2264篇,占总体的70.76%;3人合著的有800篇,占总体的24.97%;4人及以上的有140篇,占总体4.37%。主要还是以2-3人为主的小规模的合作形式,且呈增长趋势;而4人以上的合作偏少,各年度数量上略有起伏。
论文合著是科学研究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笔者在检索统计时就发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合著论文的作者中许多都是非会计学科的研究背景;第二,合著论文的作者类型多样化:有同一机构内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合作的;有同一机构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的;还有不同机构间合作的;极少数国际间合作研究的,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一种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模式。当然,从论文合著来研究科研合作,是基于理想化合著的假设,在实践中,可能还存在大量出于评聘职称等功利性目的的“挂名合著”现象,这里无法严格界定。(五)基金资助论文的统计分析基金资助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出的研究论文,它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代表着某研究领域内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大难度和较高水准,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本文研究基金论文数量,试图揭示会计研究过程中受到基金资助的情况,表9给出了2004—2008各年度受到各种基金资助的发文情况。从表中数据来看,基金资助的发文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增长幅度逐年加大,2008年基金发文量已占发文总量的55.94%,比2004年翻了一番。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会计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不同类型基金的论文增长幅度有差别。从基金论文级别来看,受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部级、省(市)级和校院其他级,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差4倍,这可能是由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项目的结项并未作严格要求,致使有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论文未标注基金来源,从而导致论文数量上的差距。此外,从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自科基金还是社科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太少,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五、结论、启示与思考
基于上述五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对近五年我国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现状可以作出以下结论,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简要结论
首先,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的产出机构中,高校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发文量的93%);且高校间研究能力差距悬殊,总体来讲,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准强于财经类大学;此外,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其次,在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产出的高产作者中,大多出自研究实力雄厚、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团队里;深入观察样本资料还可以发现,他们都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主线;高级职称(正、副高)的作者是论文成果最多的一个群体(占总量的61%),其次是中级和博士研究生(占38%)。最后,基金论文与合著论文在数量和比例上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两者成正比关系;合著论文的合作规模主要是以2-3人为主的小规模合作,且合作形式多样化;基金资助的论文中,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基金,自科基金论文数量远远多于社科基金,但重点(或重大)项目太少,尤其是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
(二)启示与思考
第一,会计专业设置较久、会计专业教育层次齐全(学士、硕士、博士)的老牌财经类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例外),其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应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几代同堂”[5]的现象。
第二,会计实务界的研究力量太显薄弱(不到3%),值得重视!任何理论研究都不能脱离实践,否则很容易陷理论研究于“隔靴搔痒”的境地,影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为数不少的会计实务界的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还有来自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的感受,应该比远离会计实践的高校研究者更容易出成果。同时,会计研究者也不能始终禁锢在书斋里,为研究而研究,应该深入到企业,就像教师深入到课堂中一样,这样会发现有更多的课题需要去研究,其研究成果才能真正对实务界和政策制定者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