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一、当前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现状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但从学生反映出的实际语言技能来看,明显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经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是接受的应试性英语学习,偏重语法、词汇及阅读的训练和学习,不重视听说,加之由于地域、方言以及高考不考听力等因素的影响,语音面貌不佳,缺乏对英语语音的连读、爆破、弱读、同化以及英美英语的发音差异等等方面的知识,又对语法知识的一知半解,对英语背景知识知之甚少,这些都是影响听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从目前情况看,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偏低,“聋哑”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反映最亟待提高的就是听力和口语。鉴于这种现状,本文在深入开展的英语听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对策,以期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

1.语言因素的障碍

语言因素是影响听力水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中关键词汇量做后盾。当然,语法知识在听力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学生盲目地认为语法知识不重要,其实英语的语法规则语差别较大。例如英语中的虚拟语气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毕业论文提纲,这种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别,会干扰学生的听觉认知,从而使听力出现偏差。

2.文化背景的障碍

正如语言学家拉多所说:“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因此,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语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期刊网。如果学生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民族风情、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就会感到即使听懂单词,但是理解不了所听的内容,造成听觉认知上的障碍,选择答案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比如:

W:What else did youbuy?

M:I bought a baker’s dozens eggs.

Q:How many eggs did thewoman buy?

A: Eleven B: Twelve C: ThirteenD: Twenty

当学生听到a baker’s dozens eggs 时,绝大部分学生都毫无疑问的选择了B,其实正确答案是C项。能否正确地选出答案关键在于是否了解a baker’s dozens eggs这一习语。该习语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对面包的重量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保证每个面包的重量,但又为了避免因缺斤短两而受到惩罚,baker们规定在一打12个的基础之上又加了一个,即13个,又因为13 在西方国家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所以就用a baker’s dozens来替代13。所以如果对该习语不了解,是不可能选出正确答案的。又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这个典故出自希腊神话,地上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因为好奇打开了众神给他的盒子,立刻出现了一系列的灾难,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痛苦和折磨,因此人们用Pandora’s box比喻灾难的根源。如The Senate investigation turned out to be a Pandora’s box for the administration。在该句子中出现了Pandora’s box,如果不知道潘多拉之盒的寓意,就无法正确理解该句子的意思。

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知识将会对学生的听力理解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就会对听力理解产生很大的障碍。

3.心理因素的障碍

影响学生听力水平除了语言和文化因素,还存在着一定心理因素的障碍。事实上,学生听的过程就是其已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输入信息与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听力的影响也很大。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同学听者如果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不带有任何心理负担,就可以发挥其正常水平;但是如果听者紧张、焦虑或者精力不集中,就容易产生恐惧和慌乱的心理,这会严重影响听力理解的正确性。

三、相应的教学策略

针对我们在教学中所发现的各种听力障碍,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本人建议如下:

1、加大训练,突破语音知识关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对全班同学的语音做一次摸底调查,针对同学在语音方面的问题毕业论文提纲,进行专门的正音练习。一般在中学阶段,学生对有关的的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所以听说课的教师应该系统简洁地介绍相关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基本概念,然后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介绍语音知识的书籍和听力材料让他们课下自学。上课过程中,结合他们复习的语音知识,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予以纠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有计划、有意识地给他们讲授在语音方面的基本知识。如区分元音、辅音、辅音群、重读和弱读;不完全爆破、意群、连续、音的同化与失音、句子重音及语调等。其次,选择合适的录音材料进行模仿、跟读、听写等练习,培养学生对语流中的语音、语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语速的适应性。再次,要向学生进行英美发音的对比,了解英美的差异性,能正确区分英美发音,为听力理解扫除障碍。语音学习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正确的发音及语调是顺利进行口头交际的基础,是听力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

2.鼓励学生加强词汇自学,巩固语法知识

实践证明,词汇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词汇练习,将词汇学习融合到读、听、说、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学习中;还要引导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记忆单词,促使学生利用纵向横向思维对词汇进行词源及音、形、义连贯记忆,在课堂内外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课上加大新单词出现的频率,最终使学生真正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熟记于心期刊网。当然,听力课上我们的应该不大量的时间用来练习听力,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课余可以利用练习和小测试巩固所学语法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促进对听力的理解。

3.补充文化背景知识,强化英语表达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比较侧重语言现象的讲解,对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很少介绍。而听力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并且英语听力教材中文章有很多是欧美人撰写的。如果学生知识面较窄或者跨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缺乏,不了解他们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常会感觉到听得懂单词却听不懂意思。语言的学习也应该是文化的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设备,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文艺的相关影片或有声材料,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再次,也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等来了解英语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习俗和国情背景,以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听力理解上的障碍。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外教加强交流,进一步掌握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增强对英语国家的了解毕业论文提纲,从而便于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4.创造良好课堂气氛,加强互动练习

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一蹴而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幽默亲切的教学方法来营造一种自由、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并且要积极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每位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激起欢乐和自豪,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听力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要拆卸掉心理障碍,进行必要的基础训练和听力测试。多听、常听、反复听,坚持 “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原则,总之,只有进行不断的努力才能最终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

四、 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改变“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状况,以听力教学为先行,正视英语教学听力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听力教学发挥其最全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2

[2]夏黎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改进措施[J].昆明大学学报,2002,(01)

[3]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外语界, 2002(02)

[4]王海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大学英语, 2006(01)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2

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毕业生能否顺利毕业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站在学校这一角度,提出关于毕业水平提升建议两点,具体如下:

1 从思想上提高对毕业论文的重视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们在毕业前完成的最后一门必修课,如果毕业论文完成的好,也会给三年的高职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结合近两年学院的毕业答辩情况,在校期间学院一定要给学生灌输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是对三年高职学习、训练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考量,是对其综合能力的一次考核,不只是通过各种拼凑完成毕业论文就可以顺利通过毕业答辩环节。学院领导也要充分重视毕业论文的答辩环节,提升评审质量。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毕业论文的写作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上要进行明确的说明。只有做到学院和大学生双方都重视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3

1.对当前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与建议 

2.谈电大中文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3.非英专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文摘要英译研究——以鲁东大学2010届非英专部分毕业生为例 

4.谈中文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技巧——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例

5.对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原则的思考 

6.高师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之我见 

7.中文专业本科生课程论文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

8.中文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9.提高中文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0.我院中文系、数学系举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11.华中师范大学中文试验班毕业生毕业调查及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

12.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立论摭谈 

13.高校文科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的几个问题——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为考察对象

14.河西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写作及指导状况调查分析与建议

15.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片谈  

16.独立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索 

17.福建广播电视大学84届中文直属班举行毕业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18.我院中文系首届研究生毕业 

19.我院中文、政教两系首届工农兵学员胜利毕业 

20.教学、科研、管理三丰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刘焕辉教授,1956年中文系毕业

21.怎样写好文学评论——兼谈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22.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方向选题指导  

23.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指导对策

24.文科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探索——以中文学科为例 

25.回忆我的大学时代——读过山东、四川、中央三个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才毕业

26.独一无二的松子——在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7.启迪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关于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思考

28.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9.苏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第二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30.夏威夷大学和美国的中文教学 

31.中文分词模型的领域适应性方法 

32.使用二级索引的中文分词词典 

33.中文分词技术综述 

34.面向中文文本的情感信息抽取语料库构建 

35.中文分词算法研究综述  

36.一种快速中文分词词典机制 

37.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实践探索 

38.中文文本分类反馈学习研究 

39.在线集体记忆的协作性书写——中文维基百科“”条目(2004-2014)的个案研究

40.中文搜索引擎中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41.中文分词技术及其实现  

42.一个中文实体链接语料库的建设 

43.自然语言理解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 

44.中文文本情感分析综述 

45.中文数据清洗研究综述 

46.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策略研究

47.中文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类目组织系统的比较分析 

48.中文印刷字体单字与字库软件的著作权辨析 

49.基于Lucene的中文分词方法设计与实现 

50.中文姓名的自动辨识  

51.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简化版的效度和信度 

52.基于词典和词频的中文分词方法  

53.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动态势研究 

54.面向领域中文文本信息处理的术语识别与抽取研究综述

55.族裔特性、社会资本与美国华人中文学校

56.中文分词对中文信息检索系统性能的影响  

57.中文自动标引、全文检索及中文搜索引擎三者关系的探讨

58.中文微博情感分析研究综述 

59.港式中文语序问题略论 

60.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实践与探索——以深圳图书馆为例 

61.中文文本的地理命名实体标注 

62.基于规则的中文地址要素解析方法 

63.一种基于多重哈希词典和K-最短路径算法的中文粗分词方案研究 

64.澳大利亚的中文教育环境及专项中文教师培训项目个案分析

65.中文文本的地理空间关系标注 

66.中文分词技术的研究 

67.中文分词算法在搜索引擎应用中的研究 

68.美国中小学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69.中文DOI路在何方——从参考文献著录与DOI的关系探讨中文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发展方向

70.中文叙词表本体的形式化表示与SKOS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建立中文知识组织系统形式化表示标准体系的建议

71.一种基于Lucene的中文分词的设计与测试 

72.KNN和SVM算法在中文文本自动分类技术上的比较研究 

73.《同义词词林》在中文实体关系抽取中的作用 

74.中文微博命名实体识别

75.中文比较句识别及比较关系抽取 

76.统计与词典相结合的领域自适应中文分词  

77.支持智能中文分词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构建 

78.现当代中文小说译入、译出的考察与比较

79.中文信息处理研究工作的新进展  

80.美国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应策略  

81.LanguageTool中文语法校对XML规则定制方法 

82.基于中文搜索引擎网络信息用户行为研究 

83.中文分词技术及其应用初探 

84.基于免疫的中文网络短文本聚类算法 

85.中文文学作品中数字使用的模糊现象及其翻译 

86.中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与智能检索 

87.基于演化超网络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法 

88.基于卷积树核的无指导中文实体关系抽取研究  

89.基于Lucene的中文字典分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90.一种中文分词词典新机制——双字哈希机制  

91.面向新闻领域的中文文本分类研究综述

92.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修订版的信效度 

93.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引文分析 

94.中文系教师信息行为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为例 

95.中文分词现状及未来发展 

96.中文歧义研究25年——以《中文信息学报》论文为例 

97.美国大学华裔与非华裔学生中文习得差异及教学法探索 

98.现状和设想——试论中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研究 

99.江苏省科技类中文核心期刊统计分析

100.中文数字学术期刊用户价值模型实证研究  

101.路在何方——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刍议

102.中文词法分析与句法分析融合策略研究 

103.美国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04.一种中文分词词典新机制——四字哈希机制 

105.中文搜索引擎的原理剖析及开发实现技术 

106.自然语言检索中的中文分词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107.中文分词算法研究 

108.中文个人学术网站的现状与发展——基于153个中文个人学术网站的调查与分析

109.基于中文维基百科的领域概念相关性研究 

110.基于字表的中文搜索引擎分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1.汉语传统语法及其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展望 

112.中文文本中时间信息解析方法  

113.顶中区N200:一个中文视觉词汇识别特有的脑电反应 

114.近年来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研究综述  

115.北大中文系留学生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16.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探讨

117.基于叙词表构建本体的中文叙词词间关系细化研究 

118.网络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信息比较分析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4

2. XX地区优质幼儿园入园孩子家庭背景调查与思考

3. 高入园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区为例

4. XX地区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调研

5. XX地区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化调研

6. XX地区各社会阶层的幼儿教育机会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7. XX地区城乡幼儿教育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向调研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9. 幼师生教育实习与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成长研究

10. 就职最初三年与幼儿园教师的生涯发展

11. 艺术素养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12. 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13. 幼教职业的德性价值研究

14.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15. 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16.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就职初期的表现比较研究

17. 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比较研究

18.儿童参与理念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19.从绘本到活动------有意义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20.有效教学原理与学前教学活动的设计

21.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评价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23.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4.英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5.加拿大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6.澳大利亚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7.新西兰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8.幼儿园特殊教育个案研究(观察与实践)

29.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进展概念、功能、儿童观、教育观等选择一个研究

30.幼儿园蒙氏教育生态的个案研究

31.灾难事件后儿童心理的调试和康复

32.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3.受忽视幼儿的成因及教育

34、儿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儿教师的三重身份家长、老师、朋友

36、幼儿图画书研究

37、幼儿语言教育的演进

38、语言学视野中的语言教学活动

39、阅读研究与早期阅读

40、图画书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幼儿图画书教学实践研究)

41、民间童话研究(建议结合文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

42、幼儿童话作家论

43、语言修辞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44、幼儿园经典诵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45、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46、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47、幼儿园文化研究

48、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研究

49、学前儿童英语教师培训研究

50、幼儿英语故事教学

51、文化教育与幼儿英语教学的结合

52、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学调查

53、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4、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55、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56、幼儿园网页制作

57、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58、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59、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60、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2、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63、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64、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65、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67、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68、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69、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题目参考

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通信工程;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

0引言

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涉海高等院校,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适应辽宁省及全国沿海省市对海洋渔业通信工程发展的需要,发展区域经济,满足我国和全省经济建设对海洋渔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建设,通信工程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在开办的这十二年时间里,我们下大力气,狠抓专业建设规范,注重教学质量。随着本专业师资力量的逐步增强,我们对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把握,对专业定位的认识逐步统一,大连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特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清晰明确。

1培养目标

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从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和航海技术的学科交叉基础上设立的专业。学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立足辽宁,面向黄、渤海,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水产和海洋事业服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敬业、专业、乐业、创业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海洋渔业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方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具备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现代通信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具有海洋、渔业科学背景的人才。

2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是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的保证。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按照我校建设“蓝色大学”理念,构建了通信工程专业蓝色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坚持“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方向、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原则,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依照“浅蓝、蔚蓝、湛蓝、深蓝”的蓝色课程体系,用蓝色课程元素来承载水的精神与海的文化,延伸至涉海涉水教学内容要素。(1)浅蓝(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体育等),公共选修课(军事理论、健康与安全教育、选修课),公共集中实践环节(军训)。通识课程虽然不一定与通信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里的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基于学校开展课程建设的“双百工程”,从公共选修课着手,打造了蓝色海洋类、人文与社科类、艺术与体育类、自然科学与技术类共100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蓝色海洋类公共选修课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海洋知识背景。(2)蔚蓝(学科基础课)包括复变函数、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科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结构,为专业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撑,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程应用能力,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方向课打下坚实的基础。(3)湛蓝(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电子线路仿真、电子线路CAD、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DSP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随机信号处理、电视原理与技术、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数据结构C、扩频通信、通信工程专业英语)。通过对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大量调研,反复论证比较,通信工程专业设立两个专业方向:通信工程(程控交换技术、船舶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专业依托海洋信息技术,在船舶通信、船舶导航、海洋渔业3S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同时,紧随时代的发展,对部分课程进行压缩和调整,开设一些学生喜爱的,又能与现实接轨的课程,如扩频通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等选修课。(4)深蓝(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线路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线路CAD上机、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上机、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实习、通信工程专业实习、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通信专业逐步树立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将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多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保证了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对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所有的实践环节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展开,把实践环节分成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五个模块,模块之间衔接紧密、层层推进,为学生从入门到提高再到创新夯实基础。

3.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模块主要依托辽宁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融会贯通科学知识、促进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加强基础课、主干课实验;实验内容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形成基本实验、选做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组成的立体化实验结构;对含有实验的课程,加大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例;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2013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都有体现。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选择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实验环节,以缓解实验设备和空间的紧张情况,有效扩展实验空间和时间,节省资金。

3.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着眼点是把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以单门课或课程群为主选择题目,它是毕业设计的初级阶段。课程设计教学中压缩验证性课题,增加能够体现设计型、综合型和创造性的课题。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创造条件。

3.3实习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以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工程意识和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并且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2个(人民4810厂,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有18个(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同时学校也正在积极运作与通信公司合作。到企业参观实习和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讲座,通过参观和专家公开课的形式,使学生对企业文化、船舶通信及导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本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等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3.4毕业论文(设计)

以学院各类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资料检索和收集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较大提高。为切实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①精心设计备选题目,组织开题报告。学生选题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并精心组织好开题报告,以保证毕业论文的先进性、可行性;②加强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以保证毕业论文在有限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③建立毕业论文答辩规范和质量标准,在毕业论文答辩期间开展“毕业论文检查周”活动,有效提升了毕业论文的质量。④学校出台了《大连海洋大学本科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检测暂行办法》,针对毕业的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有效地杜绝了学术不端行为。3.5科技创新以各类兴趣小组和科技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科研实验室为平台,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学研究等活动,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低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鼓励他们参加兴趣小组或者科技社团,以增加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创新的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竞赛,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下,参加了“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结语

大连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涉海高校的“非特色”专业,在复合性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挥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素质培养的同时,主动适应国家和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新需求,抓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核心,对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学校的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松松,郭显久,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51-52.

[2]刘冬,石焕玉,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9):72-73.

[3]江海,田春艳.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0(3):159-160.

[4]焦冬莉,李晋生,等.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28-130.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排球运动,安徽省,现状,前景

 

安徽省排球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发展提高(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初期)、回归原点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代末期)、重新起步阶段(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近几年,安徽省不仅恢复了青少年排球锦标赛,而且将排项球目列为省运会比赛项目。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校业余排球队应运而生,群众排球运动也蓬勃开展起来。然而目前安徽省排球运动还仅仅停留在“业余”阶段,运动水平较低。对安徽省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既可以找出安徽省排球运动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也有助于看清安徽省排球运动的发展前景。

1安徽省排球运动发展现状

1.1安徽省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

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是一个项目发展的重要前提。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主要体现在相关活动的组织情况及配套政策情况。赛事组织方面,安徽省继2001年恢复青少年排球常规赛后,2006年又将排球列为“安徽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比赛项目。毕业论文,排球运动。裁判员培养方面,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排球裁判员的水平,培养高水平裁判员,2006年及2009年安徽省体育局举办了两次裁判员培训,并组织了国家一级裁判员考试。政策方面,2004年及2005年安徽省相继出台《安徽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班)管理办法》[1]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2]。这些既是安徽省体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提高的表现,也是安徽省排球运动新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1.2安徽省排球运动发展的群众基础

1.2.1学校排球是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基地

目前,安徽省的排球人口主要集中在学校,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形成的,一方面,随着相关排球赛事的举行,一些中学及高校相继组建了自己的排球队。排球赛带动了排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与发展,例如2001年安徽省青少年排球常规赛只有8支队伍参赛,如今安徽省有16支队伍活动在常规赛赛场;另一方面,自2003年起安徽师范大学增加了以“二级及以上运动员”为基础条件的排球项目运动训练专业招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那些有排球天赋并且有意向走体育专业的学生,也使部分家长、教师开始鼓励学生从事排球训练。

有了更多的动力支持,学生及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普遍提高,因此学校不仅是排球人口的集中地,学校排球运动水平也代表着安徽省排球运动的最高水平。随着训练水平的逐步提高,部分球队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排球赛事。毕业论文,排球运动。这不仅是对安徽省排球运动水平的锻炼与考核,也让省内外的一些人士开始注意到安徽省排球运动的恢复与发展。在比赛中,一些代表队通过不断的磨炼,也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2006年在张家口举行的“全国中学生排球赛”上安徽省男排代表队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此外,2006年滁州体校两名女队员还被选入八一队。学校排球运动的良好发展不仅为安徽省排球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无尽的活力,也带来了无限生机。

1.2.2群众排球是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土壤环境

群众广泛参与是排球运动发展的显著标志。从群众排球组织来说,目前安徽省有“排球基地”和“会友排球”两个排球俱乐部,分别位于合肥市和芜湖市,其成员既有企事业单位人员,也有教师、学生,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四五十岁。从群众排球竞赛来说,安徽省部分县(市)每年开展全县(市)排球赛,也有部分县(市)联合主办排球竞赛,例如,皖北排球赛、肥东县排球赛。这类比赛由于竞赛队伍包括企事业单位、学校及机关,因此不仅吸引了群众运动员的广泛参与,而且吸引了很多群众观众。此外,还有针对于中老年群众开展的“全省中老年气排球比赛”,这让一些中老年群众也积极参与到了排球运动中来。因此,目前安徽省参与排球运动的群众广泛,不仅职业多样化,而且年龄跨度大。近几年,安徽省还协办了世界女排大奖赛、步步高排球联赛等一些大型的排球赛事,为群众进一步了解排球运动创造了机会与条件。

此外,各个市县基层领导的重视也是近几年安徽省群众排球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1.3安徽省排球运动发展的不利条件

1.3.1 经济条件的制约

安徽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用于排球项目发展的资金相对较少。安徽省学校业余排球队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体育主管部门、学校及按月收取的学生训练费,拥有赞助的运动队很少,部分球队每年可以支配的经费只有3-5千元。可以说,经费不足是影响安徽省学校业余排球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毕业论文,排球运动。资金不足,也导致了一些有才华的教练员、运动员外流。而对于群众性排球组织来说,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会员交纳会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群众的参与。

1.3.2主管部门管理不完善

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排球运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安徽省排球运动的发展缺少对排球竞赛的管理,省内比赛机会少,参赛队伍也很少;缺少对学校体育课的管理,部分学校的体育课依旧沿袭“放羊式”教学,限制了学生对排球运动的了解和兴趣发展;缺少对群众排球组织及学校排球队的监管,制约了它们正规化发展的速度。

1.3.3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教练员的水平关系着球队的质量和发展进程。目前安徽省从事排球训练的教练员人数还不多,兼职教练员技术相对欠缺,而专职教练员学历又相对较低,科研能力也不高,且多数从事业余排球训练的教练员带队时间较短,平时参加的培训学习也很少。这对排球运动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安徽省排球运动发展建议

2.1完善排球运动发展体系

完善安徽省排球运动发展体系,首先要坚持在学校中开展以“小学选苗子、中学打基础、大学出成绩”为指导思想的一条龙培养体系,使得排球人才的培养在数量、质量纬度上和谐、持续发展。毕业论文,排球运动。建立一条龙培养体系,仅仅依靠一支球队或者一个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要避免短期效应的做法,保证训练过程的科学性。毕业论文,排球运动。

2.2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效能

各地球队及群众排球俱乐部,可以通过建立选拔、考核制度,公开招聘教练员,也可以采用竞争上岗制,促进教练员之间的良性竞争。各主管部门要为排球教练员参加培训、学习创造条件,加速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教练员队伍。此外,也可以在增加外省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强与省内外教练员培训机构的联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培养。

2.3加强区域合作

以竞赛为纽带,加强区域球队之间的合作,以赛带练,以赛促练,既能增加比赛机会,又能活跃排球市场。目前,安徽省除了青少年排球队及群众排球俱乐部外,还有一些高校组建了业余排球队。因此,鼓励实力相当的排球队之间进行比赛交流,加强球队之间的合作,是提高安徽省排球运动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2.4以宣传为媒介,提高排球运动的“知名度”

安徽省排球运动的群众知名度低,尤其是体育意识薄弱的市县。省市体育部门要鼓励媒体多对排球赛事、赛程及排球运动健身、娱乐价值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排球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提高排球队及运动员的知名度,增加其社会价值,吸引企业和商家对于“品牌效应”的投入。

2.5争创高水平运动队,并鼓励企业办队。毕业论文,排球运动。

竞技排球的发展是排球运动发展的最高形式,而竞技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运动队的竞赛成绩。因此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是安徽省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途径。2006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综合评估结果中,安徽省没有一个学校能招收排球运动员,这说明安徽省高校办高水平排球队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因此,体育主管部门要鼓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为有意向办队的高校充实排球师资、改善训练环境提供条件。体育主管部门也可以与高校联合办队,为高校配置体育系统的资深教练员,或提供技术指导,尽快完善办队条件。

此外,体育主管部门要利用政府效应,宣传排球运动,举办全省性排球赛,鼓励企事业参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排球运动水平,而且能解决优秀运动员的就业问题。

3安徽省排球运动发展前景展望

排球运动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及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努力。虽然我省排球运动重新恢复的时间并不长,且还没有被人们广泛关注,但是随着各级主管部门对排球运动重视程度的增加,随着学校业余排球队的稳步发展,群众排球运动的逐步深入,接触这个项目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多,也必然会实现安徽省排球运动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班)管理办法[R].安徽省竞技体育网,2005-11-17

[2]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R].安徽省竞技体育网,20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