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1

根据省农机办函[]3号“关于开展农机公共服务休系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我们按照文件调研的内容和工作要求,参照“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提纲”,对我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市现有市级农机推广机构1个,区(县)农机推广机构4个。市级农机推广机构主要职能参与制定农机技术推广规划;组织农机技术培训宣传;研制、试验先进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科研成果;对选定推广的机具进行试验、示范;制定本市技术规范、执行技术标准,参与农机技术推广的鉴定;为农民和农村提供技术信息;指导区(县)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织织、农民技术人员的农机技术推广活动;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对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区(县)农机推广机构主要职能负责本辖区农、林、牧、副、渔新机械化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宣传培训、咨询、农机化质量等工作。市农机推广站现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工2人。区(县)农机推广机构现有干部职工6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全市农机推广机构直接从事公共服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1:0.08。工作经费来源财政拨款和农机推广项目经费,资金用途主要是引进试验示范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技术的宣传培训费;试验、示范基点、基地费;现场会、巡回演示会等会议费;购买演示机具的购置费;下乡人员补助费等。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一)技术推广情况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谷物沟播机械化技术、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日光温室机械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小麦(玉米)免耕播种、小麦秸秆捡拾、全方位深松、玉米秸秆揉搓、饲草打捆等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其中14项推广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12项获科学技术奖。通过推广项目的实施,为我市推广了一大批先进农机具,培养一大批农机技术人员,推动我市农机化发展。围绕市政府重点工作,正在实施的农机化技术项目有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果园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青核桃机械脱皮技术,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识10余万亩、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7余万亩、机械加工玉米秸秆饲草13余万亩、果园旋耕、施肥作业 20 余万亩,玉米联合收获3余万亩。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化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检修、调试机具,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解决了农机化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根据果园管理需求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果园机械开沟技术、机械施肥技术、机械除草技术、机械植保等技术服务;根据春、夏玉米播种农时季节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地膜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玉米硬茬播种技术、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机械深施化肥等技术服务;三夏三秋期间根据农机生产需求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饲草加工技术,玉米联合收获等机械化技术服务,解决了农机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发挥了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春播、三夏、三秋关键农时季节,印发果园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小麦生产机械化等新机具、新技术宣传材料和培训教材,技术人员结合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带着这些宣传材料在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宣传日活动及新机具、新技术演示培训活动中发放。

推广工作的主要经验一是积极申报农机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机化的发展,实行项目目标责任制,严格按项目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各项任务。二是围绕我市的农业生产,引进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满足农业生产对机具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市农机化水平。三是加强对农机技术宣传和培训,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进行农机技术宣传,印发培训教材、技术规范,举办机具现场会、培训会等各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培训。

(二)农机化质量工作情况

农机化质量工作的主要围绕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开展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市农机推广站每年对200台购置补贴机具使用情况和产品质量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对调查有问题的机具,及时将情况书面反馈给区(县)农机管理站调查处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预防了集体投诉事件的发生。二是市农机推广站组织开展田间作业质量巡查。春播、三夏期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玉米播种机作业质量进行了田间巡查,待玉米出苗后,再次进行了实地复查,通过调查整理,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区(县)农机(推广)管理站,要求各区(县)加大对玉米播种机田间作业质量的监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三夏”期间,市、区(县)农机推广站组织农机质量监督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对辖区内在用的补贴机具小麦、玉米两用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质量情况、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按照财政补贴机具调 查表的内容认真调查填写,对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形成调查报告。四是及时调查处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维护农机手的合法权益。

农机化质量工作主要经验:一是明确了农机化质量工作承担单位及负责人,监督投诉信息员实行持证上岗。二是对投诉记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便函、书面协议书、现场调查记录、结案记录等样表进行了规范。三是对各种补贴机具进行质量调查,对有问题的机具及时给予调查处理,有效地预防了集体投诉事件的发生。四是三夏. 三秋农忙季节,农机化质量监督投诉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深入田间对重点补贴机具进行产品质量调查,对作业质量进行巡查。四是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实行属地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快速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市、区(县)农机推广站的共同联动,使我市农机化质量工作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农机化质量工作经费短缺,制约工作的开展。

2、农机推广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四、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强化公共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以试验示范为核心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科技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五、对策和建议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2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老龄办的指导下,县老龄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动员全县老龄部门开展老龄工作,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全县老龄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荣获全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一、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我办围绕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作风扎实,廉洁勤政的老龄工作队伍,做到多管齐下,科学管理,干部作风得到了很好的转变。

二、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全体干部加强学习,写出心得和剖析材料,下乡调查访贫问苦,写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我委的《建议建立永兴老年公寓》的调研报告荣获全县三等奖。

三、结合全年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2009年为全县老年人办理湖南省老年优待证5500本,及时足额地为全县百岁老人发放长寿生活补助费,并及时为新增百岁老人申办各种手续结合工作任务及时准确耐心细致地为老年人办理好优待证,百岁老人全年的长寿补助金已提前足额发放到位,对特别困难的百岁老人,我们派人送到他们手上。1—11月份组织了4次老年人门球赛、老年人书法赛,3—5月份利用两个月时间配合县人大对《老年法》进行督查和检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维护老年人的正当合法权益夯实了基础,5—7月份我办联合伊丽莎婚纱集团为全县60岁月以上老人免费照相达7万多人,始无前例,受到全县农村老年人高度赞扬。

四、配合全县中心工作方面我办是积极支持和参入。我办现有工作人员6人,抽调出3名工作人员,分别参加油麻乡的建整扶贫、全县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督导、全县的煤矿关闭整合等工作。

五、2009年度我办的特色工作主要有:1、配合县人大对全县的协老单位执行《老年法》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检查,2、为全县60岁月以上老人免费照相等工作。我们主要措施:领导重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全体参入、奖罚分明。

六、2010年县老龄办工作安排

2010年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抓重点、重落实、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1)认真落实和全面实现老龄事业“十一五”计划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老龄工作就是做老年人的工作,其工作职责和任务就是为老年人办实事、谋利益。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思工作思路,谋划工作格局,开展各项工作作出各种决策,把始终坚持以“为老年人服务”作为我们的工作重心。

(2)积极推进新时期基层老龄工作的开展。我们将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加大老龄工作力度,努力解决老龄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老龄工作经验。

(3)深入基层,搞好贫困老人的调研工作,更进一步完善服务工作。把老年人的需求通过一定的程序让领导重视,让社会关心,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做好百岁老人的申报工作和长寿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切实维护好老年人的正当合法权益。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3

(一)重点摸清我县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及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解决库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完善库区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及政策措施,推动库区各项工作。

(二)认真研究国家及重庆市对库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政策措施,围绕解决库区产业发展、扩大移民就业、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维护库区稳定等问题,结合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移民、扶贫和民族等特殊政策,进一步加快三峡库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

(三)为起草好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议文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课题及分工

(一)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现状分析

调研重点:移民生活现状(包括土地占有情况、收入水平、居住条件、就业状况)和移民失业、养老、最低生活、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现状及新的保障措施,分城镇、农村的不同情况予以调研,提出意见。

牵头单位:县移民局

参与单位:县统计局、县劳动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库区各乡(镇)。

(二)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

调研重点:“十五”期间库区产业发展现状,库区“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经贸委、县农办、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三)我县库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调研重点:结合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和推进库区新农村建设,对“十一五”库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

牵头单位:县农办

参与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扶贫办、县医药公司、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四)加快我县库区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调研重点:库区集镇体系、道路交通、供电、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现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步骤安排及项目推进。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建委、县交通局、县市政园林局、县经贸委、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库区各乡(镇)。

(五)促进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计委

参与单位:县移民局、县经贸委、县农办,库区各乡(镇)。

(六)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和确保安得稳的对策措施

调研重点:移民工程推进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确保剩余移民搬得出,如何提高已安置移民的生活质量,确保稳得住。

牵头单位:县移民局

参与单位:县级相关部门,库区各乡(镇)。

(七)开发西沱古镇特色旅游的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充分利用西沱古镇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发展古镇特色旅游,活跃第三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旅游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文广局、县建委、县交通局、县移民局,西沱镇。

(八)加快我县库区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调研重点:库区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现状,在移民搬迁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争取或制定的相关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

牵头单位:县经贸委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农办、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辣椒办、县医药公司、县信用联社,库区各乡(镇)。

(九)加强我县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途径及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库周绿化带建设、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三期地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消落区治理、清漂等规划的实施、项目的推进。

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参与单位:县计委、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房管局、县建委、县移民局、县市政园林局。

(十)我县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政策措施

调研重点: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五年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目标、规划和服务管理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

参与单位:县农办、县劳动保障局、县教委、县移民局,库区各乡(镇)。

(十一)库区社会事业发展专题调研

调研重点:摸清库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工作现状,分别提出推进以西沱一职中为基地的职业教育、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化阵地建设、实用科技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参与单位:县教委、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科委、县财政局等县级部门,库区各乡(镇)。

(十二)确保我县库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路和办法

调研重点:库区稳定(、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现状、影响库区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措施。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

参与单位:县法院、县办、县公安局、县安监局等县级相关部门。

(十三)我县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调研重点:库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现状,加强库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库区基层民主,加大新型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领导干部及干部人才队伍素质,建立移民干部选拔任用的激励机制等。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参与单位:县人事局、县编办、县民政局等县级相关部门。

三、调研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这次调研活动的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以陈航同志负总责,李成群、李奎同志具体负责,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研究室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整个调研活动的统筹和领导工作。

(二)强化责任。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落实一名领导担纲,成立专门的调研组,指定主笔人员,并于4月15日前将牵头领导、调研组、主笔人员名单及联络电话书面报县委研究室。牵头部门负责起草综合调研报告,参与部门要积极配合,按照部门的职能分工及牵头部门的要求分别承担各自的调研任务。各重点课题综合调研报告必须送县分管领导审阅签字后送县委研究室(县综合办公大楼413室)。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对调研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 中学体育 体质健康 和谐发展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全面推进“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背景下,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提高身体素质,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活动,努力构建一套能体现学校特色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竞赛体系,不断丰富青少年儿童的课余文体生活,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群众性竞赛活动,增强其体育运动基本能力,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

一、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要充分挖掘运动的内在乐趣,使他们自觉、生动、活泼、主动地投入学习。比如,一边跳绳,一边教小学生们唱儿歌。这样的锻炼会使他们感到愉快和喜悦,并使身心都得到锻炼。此外,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选择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营造体育比赛的氛围,给他们参与和感受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比如,我班大部分学生特喜欢篮球,那么我就在课堂上认真讲解篮球技巧,并给予他们充足的训练时间。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养成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例如,成立田径队,举行半场三对三篮球赛。体育课外活动不但使学生进一步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成绩,陶冶了情操,而且提高了学生爱好体育的兴趣,为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的亲身变化的归纳和比较,来感染和带动每一名同学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及投身于体育活动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来进行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自觉地加入爱好体育的行列,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决定教学有成效的关键,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多下工夫,根据实时形式,适当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对现有的教材做适当的完善和补充。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兴趣,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分组,分为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小组,教授不同的内容,确保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各取所需”。再次,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情景,或鼓励学生自编健美操、体育舞蹈,让跳得好的学生教其他同学,间接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进一步充实课堂内容。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成效,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育人、育心、育体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学生锻炼的效果,由于目前学生对传统的运动项目大多感到厌烦,造成其参与运动带有被迫性质,因此运动效果很不理想,不能对某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事实上许多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是不能保持的,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应该有让学生一直从事某项运动的想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借鉴一些先进理念,多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开阔视野。教师要认真备课,考虑周全,准备工作做到位,就能有效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所谓的“危险”体育项目回归我们的体育课堂,国家也应出台有关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法案,让学校、教师对于意外伤害事故不再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让学生从中获益。

三、增强学生健康饮食的意识

中小学生一般上午的学习都比较紧张,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而学习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大脑细胞能否获得稳定的血糖供应及其产生的能量。早餐是上午营养素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因而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能量的30%,提供的营养素应该达到推荐的每天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25%,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早餐才能说其质量好,称之为“营养早餐”。我国青少年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不饿或不想吃及其他如节食减肥或吃早餐恶心、无人准备或不喜欢早餐的食物等。还有的青少年进食无规律,饥饱不定,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的脑力活动主要靠血中葡萄糖的氧化供给能量,如果晚上5点半吃饭,到第二天早晨5点半已经12个小时,这时血糖已经降到较低水平,不及时补充,血糖会继续下降。血糖不足,脑力活动会因能量缺乏而减退,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并出现饥饿、头昏、四肢乏力、手抖和心慌等症状。经常这样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在控制学生饮食方面,学校与家长应共同协作,学校的任务是让学生明白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同时要促使学生多参加运动,增强体质。对于有些由于特殊体质(肥胖)而害怕运动的学生,教师、家长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培养其自信心,慢慢地让他们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5

一、加快推进教研由“为教服务”到“为学服务”,由“研究教”向“研究学”转变,初步实现工作重心向学生研究转变

一是加强教研制度建设,规范基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督学机制。通过召开动员会全面发动、建章立制全面规范、调整督学责任区划分等措施,我们形成了人人参与、职责明晰、管理严格的督学新机制。二是践行教研(研究、指导、服务)和督学(管理),落实教研转型的新决策要求。针对排查出的学校存在的立德树人、规范办学等方面的问题,对学校进行深入督导和调研。通过听课、评课与教师、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和发放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我们形成了高质量的督学报告,发现典型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显著提升了教研人员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指导水平,支撑了普通学校办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二、加快由基于经验到基于数据的教研方式方法的转变,积极开展以破解教学问题为主的主题调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是围绕中心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围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施英语提升工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滨海和峡山教育质量解决方案等中心工作,通过组织调研,访谈校长、教师、学生和发放问卷,我们获得了几千万个有效数据,为实现全市中小学“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二是基于数据分析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在充分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细致地梳理、筛选、论证等步骤,最终形成了《潍坊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及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滨海区、峡山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让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真”与“实”》等主题调研报告,为破解我市学科教学、持续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学生成长动力等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广泛开展测量工具研发,为基于数据开展教研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各科室各学科教研科研人员初步形成了“数据”意识,积极开发测量工具,初步建立起各科室及个人的工具库和数据库,据此开展教研工作,显著提高了教研水平,如“英语提升工程”“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动力研究”等。

三、由基于传统教学研究到基于信息化教学研究的转变,使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际需要的教研工作更加高效

一是创新网络教研,服务学校,成长教师。自2012年创建“潍坊教科研网”以来,我们建章立制,选聘网络教研核心组成员,构建起动态、开放、互动的区域教科研、校本教研新模式。上传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开展网络直播互动教研会议已成为常态。二是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网上阅卷监测平台的作用,实现全方位、常态化监测评价,通过评价来诊断、矫正和促进课程建设及课堂改革,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把翻转课堂、慕课等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教学形式纳入教学研究,进入学校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效。

四、加快由单一教材教法研究到教研质量全要素研究的转变,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教研员教研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丰富培训内涵,提升教研水平。我们每年暑期分学段组织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研员参加高级研修班,把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学校管理等全部纳入培训内容,由传统的仅关注学科发展到逐步研究学校整体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学校发展需求,使教研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发挥好核心教研组作用,由单一的学科教研员教研到实施团队教研,进行团队攻关,显著提升教研能力、水平和效益。聘请师德好、能力强、业务棒的市区骨干教研员和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三是实行由统一要求到个性化工作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学校、教师、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教研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根据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地到教学一线进行系列性教学调研和教学督导活动,帮助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加快推进由关注知识传承和教学问题解决到关注学生成长和全员育人教研意识的转变

一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深入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方式方法。二是积极研发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课程,如“行知天下”“学生自主发展课程”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三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动力研究,组织开展了“潍坊市文艺志愿服务基地”授牌仪式、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动力系列研究、根基教育系列研究、公民素质教育实验活动等,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果。四是在初中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督学调研工作中,适时渗透全员育人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

六、加快推进由统一要求到个性化工作转变,引领学校、教师、学生个性化发展,创办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和有特色有个性的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是深化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实现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学校课程开发建设提出了规划。一是对国家课程整合形成学校执行课程。新课程活的灵魂体现在课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由于地方性和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学校办学条件、教育需求的不同,只有因地制宜地对国家课程予以整合,同化形成学校执行课程,才真正具有落实课程的功效。力争通过对国家课程的二度整合形成学校执行课程,使国家课程设置更加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不同的教育诉求。二是建立学校课程中的学科课程体系。也就是要以国家课程为“内核”,开发用于拓展延伸或升华提高学生文化学科能力的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群”。三是培养学生人生素养的特色课程。此类课程针对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励志教育等内容,可以涵盖德育、音乐、美术、体育、技术等领域。四是重点落实活动课程。实践证明,以学生社团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程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外显标志,也是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形成学校个性特色的重要途径。

七、加快由习惯于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教研队伍管理到合乎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的更加自觉的主动追求卓越的教研队伍管理转变,为实现教研职能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定和修订了院内管理制度,规范各方面的工作,为职能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公开竞聘科级干部、中层干部,为职能转型提供人力保障。二是搭建平台,宣传典型,推广经验。创新编辑《潍坊教研》杂志,搭建全市中小学教师展示交流的平台,着力宣传、推介我市学校管理、教学研究、育人方法等方面的典型,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定期编辑《教研内参》,实现院内工作的有效沟通交流,在电子屏幕滚动播报各科室每周工作信息,促进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能。三是借鉴实施单位内重点工作项目管理,促进重点工作开展,提高科室工作水平和个人能力。

总之,做好教研转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是前提。职能转型首先是思想转型。在新形势下,教研部门围绕如何定位、如何履职、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三大问题展开大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充分调动起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体育服务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高职体育;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研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把“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所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无论是作为社会文明进步中的体育事业,还是作为经济转型期中新业态———体育产业,都将得到快速的发展,而要支撑这样的发展,人才是基础。

1培养多业态融合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从事体育类职业(不含体育教育)人才来源主要是各高等院校的非体育师范类体育专业毕业生、退役运动员,但此类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培养规格也良莠不齐,无法满足“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时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的规划要求。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多业态相互融合的趋势,如体育与旅游、教育、培训、健康、文化、传媒等产业的融合,包括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新业态。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2015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数据,高达63.1%的高职学生选择在民营(私营)企业就业,而且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占52.53%,相对于大企业及政府机构来讲,中小企业岗位更多的体现“一岗多责”现象。所以,体育行业出现的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势及一线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一岗多责”现实,高等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及早应对。最近,清华大学将准备开设本科体育二级辅修学位,是多业态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前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职业院校也在非体育类专业中开展了体育行业资格培训,也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2融合式教学可拓展高职学生的就业宽度与创业能力

体育职业技能是指从事与体育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依据我国实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制度,部分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必须经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后,取得体育职业资格才能上岗,在国家2016年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背景下,仍保留体育行业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说明了体育行业的特殊性。在体育行业中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始于2004年,2006年开始在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通过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可认证的有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工、游泳救生等体育特有工种(五级)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四级)共四大类,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中包含网球、健美操、游泳等47个项目。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型层次人才,也是目前我国较为紧缺类型的人才,教学中强调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按照职业岗位来设置的,要求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统一,评价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一致,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顶岗工作。高职学生基本上是在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一线岗位就业,从《调查报告》数据看,初次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要比本科低5个百分点,而且,2012-2015四届毕业生中,一年内离职率在50.99%~55.59%之间,高于本科33.75%~38.39%,但一年后的就业率仍高达97.14%。这说明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间的流动性增大,随着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转专业限制条件的放松,加上学生对学校教学期待值的提升(表2为例),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专门性”和“拓展性”的问题,减少专业人才培养的浪费。

2.1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就业宽度

通过在校期间体育教学,学生最终通过体育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原来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同时拥有其他类别的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至少可在两大行业领域中选择就业。

2.2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职业核心素养与职业关键能力(技能),学生通过融合式教学,独特的体育精神成为优秀职业精神的基石。在体育产业链中的会计、营销、行政助理等岗位上就业的高职不同专业学生,在接受融合式教学后,其体育运动技能特长和经历,有助于他们快速熟悉企业产品特性,帮助自身的职业发展。

2.3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调研报告》公布的浙江省2015届高职毕业生创业率排名中,社会体育、运动训练及体育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同时进入前十名,其中,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连续三届进入创业率前十名。这一现象跟体育行业的市场需求、创业门槛等相关,说明体育产业发展前景乐观,目前处于创业最佳机遇期。2.4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有助于推动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和优秀校园文化的营造融合式教学,对教学条件与师资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为了达到学生能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合理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可以倒逼学校、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使更多的学生有能力组织相应的校园体育活动,为营造优秀校园文化服务。

3融合式教学面临的主要难点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对普通学生来讲,高职体育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质健康水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但整体上,高职体育教学局限于相对独立体育学科本位的教学体系内,更多的从运动技能与健康的角度去实施教学,很少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考虑各专业间的差异性,制订专业间不同的体育教学实施方案。虽然,近几年,各校在尝试与职业相结合的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这些改革更多的集中在提升学生职业适应性,属于碎片化的范畴。由于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在高职院校非体育类专业中实施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还存在着不少制约。

3.1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不一致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主要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主,对理论方面的要求比较并不高,而职业资格标准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并且级别越高,对理论的要求越高,所以单纯的从体育教学角度,很难达到这一要求。

3.2教学内容与鉴定标准有差距

高职体育教学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都是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也要求适合多数人能接受的,其对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也是相对比较容易达到。而职业技能教学最终是要使学生达到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的,无论在鉴定内容和标准普遍要超过体育教学考核标准。

3.3师资水平与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要促使非体育类专业学生能利用高职体育课程学习顺利通过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对教师自身的体育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实施融合式教学后,对学校整体体育师资结构、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挑战。

3.4教学安排与学生学业的矛盾

高职多数专业的学制为三年,这三年中,前二年的周课时普遍在28~32课时数之间,仅仅利用体育课程每学期28~36学时来进行融合式教学,课时数不够。

3.5学生考证费用承受能力有限

虽然,国家对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持开放态度与优惠待遇,但目前国家级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在高职院校的布点还比较少,鉴定站基本上将鉴定与培训捆绑在一起,高昂的培训费用,加重了学生经济负担。

4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融合式教学体系

表3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研排序,从中可以看出,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下,高职学生希望能面向多个行业就业,同时,作为朝阳行业,体育产业今后前景看好,因调研对象是浙江省高职学校,2022年前包括亚运会、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等国际级体育赛事在杭州举行,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自身具有体育特长的学校体育代表队的学生,对融合式期望最高。根据学生的意愿与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在构建体育职业技能融合式教学实践中,以下两个模式比较可行。

4.1拓展与辅修模式

这一模式的重点是强化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以提升自己今后求职和就业的竞争力。以自身专业为基础,通过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使自己在原专业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如制鞋类专业,学生今后可以更多的专注运动鞋的开发与营销,建筑类学生,可以更好从事体育运动场馆规划、设计、建造、维护等工作,会展类专业在体育赛事的运营与开发上争得更多商机。教学策略上应实施多模块化教学,高职体育课程除了必修课外,用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课形式来进行补充,目标是通过教学,利用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特长,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4.2“专业+”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与学生原专业就业岗位群具有高度相关性的体育职业技能类课程,课程教学标准与该项目职业资格标准一致,其教学实施组织可按原专业行政班进行,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以通过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分二个主要教学模块,其中,运动技能(实践)模块由原高职体育课承担,理论类课程可通过开设学校公选课程来实施。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