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文1

一、组织形式:

1、以年级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双周一下午放学后开始活动(集体研究课时间由本备课组商议临时决定,不要利用周一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一个月备课组至少开展一次研究课活动)。内容主要是教材教法的研究,知识点的确定及学法指导。

2、全校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改思路,交流教学中成功的教学经验。

3、全校语文6个备课组,数学分一二年级、三年级、四五年级、六年级4个备课组,英语为1个大备课组,体育1个备课组,艺术1个备课组。

二、要求:

1、集体备课要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及主备人四落实。

2、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所备单元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地位、重难点及教育价值,提高教师个体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并确定由主备人对本单元(或章节)进行初备。

3、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主备人的备课初稿进行讨论、修订。(主备人应在一周前把所备初稿交到任课教师手中。)这一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师师互动的课程,主备人介绍了设计思路以后,其他教师可以畅所欲言,肯定设计的精彩之处,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让大家共同品评。最后形成的教案要达到:学目标,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本学期每个学科要建立单元评估制度

4、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结合各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在备课纸旁注部分,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5、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写出教后感(或教学反思)。教后感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观、实际地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成功经验和尚存的困惑和不足,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各备课组每月要组织一次任课教师教学反思录交流,,从而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每学期在备课组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一次教学反思录交流与展评。

6、 教师要把集体备课中研究出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意事项:

1、领导参与并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及时督促各年级各学科认真开展好集体备课工作。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文2

8月5日至7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县教研室举办的小学英语暑期培训。这次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匆匆而过。这次培训的主要话题就是网络集体备课。通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在备课上,还是在网络备课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如何搞好集体备课、网络集体备课的操作、大集体备课的先进经验介绍以及现代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ppt的制作、图片的剪缉、声音的录制等等,为我们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紧张、充实而又快乐的3天培训留给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

一直以来,大集体备课是我们大家比较头疼的事情:一是学校没有具体的备课制度、操作细则及未形成大集体研讨的氛围;二是小学英语学科的目前状况是单人教一个年级甚至同时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教学,课时数多,人员少。所以以往的集体备课也就成了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检查的产物,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导几乎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完全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意义。而在今天的培训中,李老师的报告《如何搞好集体备课》,从网络大集体备课的含义、意义,大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范围,大集体备课的形式与要求,网络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以及与以往集体备课的联系和区别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为我们今后的集体备课的操作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教授了方法解也做了听了李老师的报告,我确确实实认识到网络集体备课的真正含义就是集体研讨、智慧共享、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网备能节省大量时间、减少劳动强度;网备能使我们达到资源共享,弥补教材的不足;网备还能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李老师对网络集体备课的误区也做了提示:集体备课≠“成就”懒汉;集体备课≠“统一”教案;集体备课≠“个人”独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遵循在个人备课、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大集体研讨确定教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次修改,即个性备课的程序,却不能敷衍了事。

朱老师的《抓好集备务实教研立足实际养好习惯》先进经验介绍报告,更是从先前集体备课的状况及弊端,我县网络集体备课的作用,怎样开展网络大集体备课,网络集体备课备什么以及教学实践及后续活动及集体备课的各个板块等方面,为我们做了详细朴实的解释。听了朱老师的报告,之前我们在备课过程的一些困惑就迎刃而解了,并且使我深刻意识到,网络集体备课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作秀,它确确实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单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进课堂的时候已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了。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能。特别在网络大集体备课中,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技能,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板书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龙宝乾老师制作及演示文稿的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的演示,以及李老师对图片的剪缉和使用及声音的录制等内容的演示,为我们在电子备课及今后的教学中获益颇大。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在电子备课中用简笔画和图片丰富我的板书内容。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想我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生培训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学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感谢教育局给我们一个这样学习交流的机会。超级秘书网: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研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5-0052-03

最能代表也最能提升一个教育工作者教研能力的平台,莫过于现在的全国各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2010年南通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南通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82名、骨干教师152人、教坛新秀177人[1]。以南通市区为例,其初、高中学校及小学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区域分布及人数统计如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南通市区学科带头人共28名,高中14人,小学7人,教科中心等单位4人,初中仅3人。初中学校学科带头人数只占总数的11%,是高中学校(50%)的五分之一,小学学校(25%)的二分之一不到,初、高中悬殊很大,初中力量太薄弱;南通市区骨干教师共38名,高中16人,小学16人,初中只有6人。初中学校骨干教师占比仅为16%,而高中和小学都高达42%,初中力量很薄弱;初中学校教坛新秀占30%,相对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比例,已是最高,但仍是小学的二分之一不到,力量还是薄弱。上表可明显看出初中整体教研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研层次越高,初中的力量越弱。

笔者再对上表中的初中3位学科带头人、6位骨干教师共9人作区域和人数分布的分析,结果更令人吃惊。港闸区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为0,合计1人;开发区骨干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为0,合计也是1人。其余7人则都在崇川区和市直学校。

崇川区和市直学校在南通市中心地带,教育底蕴历来丰厚,教研氛围良好,而港闸区、开发区地处南通城郊,人口流动量大,靠农村,学校新(异地重建的学校占多数),师资弱,缺少教研氛围。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城郊初中几乎没有教研方面的领头羊,唯一的一位学科带头人也是港闸区才招聘来的名师。而南通市先后六届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至今,笔者所在的开发区所有初中学校没有诞生过一位学科带头人。由此可见城郊初中教研力量特别薄弱。

一、城郊初中英语教研现状

在初中整体教研力量相对薄弱,而城郊初中教研力量又特别薄弱的大环境下,城郊初中英语教研现状更是令人堪忧。

(一)领导重视,但无从入手

以我校为例,近两年在校长室及教科室的重视和指引下,全校教研活动轰轰烈烈。如数学教研组的“预案导学”逐渐走上正轨,正成为理科组教研的范式;语文教研组的“写作教学”研讨效果明显,目前已经申报立项了“十二五”课题。就是英语教研组没有明显进展和成果,教研水平还在原地踏步。

学校领导对各自学科教研活动的参与、监督和引领非常重要。新任校长是政治老师,政史地生等小学科一把抓,老师的教研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教科室主任和教导处主任都是数学老师,带领数学组编写“预案导学”,形成备课模式,并建立电子题库,资源共享;副校长和教导处副主任是语文老师,对“写作教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善于指导年轻老师。领导对英语教研非常重视,就是不知从何抓起,无从入手。其实,英语教师也迫切希望能够拥有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平台与契机。如果领导找到合适的突破口,那么行政的干预也会成为英语教师教学生涯中最美的邂逅。

(二)教师参与,但过于功利

去年面向南通市区,我校分别承办了开发区“课堂与生活”和“高效课堂建设与推进研讨”的教研活动,给教师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极好平台。但两次教研活动英语组暴露的问题较多。动员老师报名上公开课时,英语老师的表现差强人意。资深教师说:“我高级评好了,还上什么课?”青年教师说:“我要申报职称,需要上课证书,就给我上吧。”年轻教师说:“我要带小孩,没精力备课。况且我现在上课,证书也用不上,别叫我上课。”还有教师认为:“这种课就是演戏,备课浪费时间,耽误工作,会影响我的教学质量。”而对于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等,英语老师也大都有这样的想法。有了这样的功利心,教师的专业成长很难走远。如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能适时引导教师以终身学习者的意识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经验与技术的学习,引导教师以学习者的角色不断反思并优化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那么教师就会逐步走出名利圈,走上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和自主教研的道路。

(三)集体备课,但流于形式

教师进步的最大标志在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而集体备课恰好搭建了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可英语组的集体备课有时进入了“有集中无交流,有计划无执行,有同伴无互助,有共享无成果”的死胡同,对教师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真正的集体备课应是成员借助群体的合力,逐步完善和凸显自身原有的长处,使自己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也使成员平时感兴趣的课题经讨论后得到理性升华。

(四)制度完备,但疲于应付

目前我校已形成促进教研活动健康发展的支持体系,如制订了《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优秀教研组评选条例》、《集体备课基本要求》、《听课评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规范日常教研工作。印发《教研组工作手册》、《备课组活动记载》等,以规范教研活动台帐记录。在完备的各项教研制度前,英语组也貌似完成各项任务,但实际上如教研计划、活动记载、教研总结等材料,往往都是组长东拼西凑、闭门造车弄出来的。这些计划、总结既没有经过全组教师的讨论和实践,更谈不上教研活动的可行性、实用性及有效性。

学校制订一系列的教研制度,看起来科学规范,实际上耗时费力。如果学校能把制度的建设和修改权交给教师,制度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制度的建立不求尽善尽美,但求实际有用,使成果的展示不求好大喜功,但求实在有效,那么组长和组员才能将精力放到真正的教研活动上,而不需疲于应付检查。

二、基于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一)提拔人才,创造条件

学校领导班子有无教研意识,是能否将教研工作安排上重要日程的关键,是深化教育改革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首要的是必须保证当前学校领导班子的教科研素质和水平。其次,要适当考虑学校领导层的学科平衡,尤其是语数外大学科的平衡。学校领导如果能适当考虑提拔素质高、能力强、肯钻研的英语老师进入学校领导层,充分发挥他们在英语教研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那就为学校英语教研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积极引导,提高素质

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从改变教师对教研的不良心态入手,引导教师力求厘清四个关系,树立四个新观念:一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科研主力军”的观念[2]。学校和上级部门更要积极引导英语教师树立“连续的、终身的和一体化的”的学习观念。

(三)规范程序,交流反思

英语集体备课可以按照现行的基本程序进行: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跟踪听课交流反思。

个人初备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还要有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提倡课堂生成等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集体研讨时每位备课教师畅所欲言,最好采用说课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修正教案即进行二次备课,要求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生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特色教案;二次备课是否可行,需要通过课堂来检验,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跟踪听课、取长补短,以便共同得到成长和提高;课后交流是对集体备课的总结,通过交流合作,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教学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水平。

(四)切实“瘦身”,提高实效

切实做到为教研“瘦身”很有必要,可以预防教研“耗时低效”这一通病。比如:老师不必为了检查,而去按照条目复印各种教研制度、计划、方案和总结;备课笔记上不必规定多少字数的反思;每周研讨活动检查不必出具种类繁多的纸质过程材料。再比如:有教研课的老师也不必一遍遍“预演”,正如学生需要闲暇时间一样,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同样深深地渴望。

参考文献: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文4

1.合作性

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和方式。教师合作文化的建立极为迫切,学校要提倡“教师—教师”的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教师工作群体。[1] 从集体备课本身来看,集体是跟“个人”相对的,是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的需要亲密合作的整体。以体育学科为例,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无论是体育研究的内容,还是体育研究的方式,都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有机结合。当前,集体备课已经延伸到教学生活中,备课内容得到了拓展,它的流程也从单一走向系统,从过去的课前集体备课和说课延伸到了课中的教学实践、评课及课后的反思等。这无疑需要教师的通力合作才能出成效。所以,集体备课只有真合作才能形神兼备,这是集体备课最显著的特征。

2.自觉性

对于集体备课,很多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由分管的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主持集体备课活动,而且还制定备课制度来规范教师的备课行为。如用“备课组管理评价细则”“ 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和加强集体备课等活动的过程管理。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制度属于规约文化,规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备课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参加集体备课,还需要教师的自觉,需要教师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否则“人到心不到”,就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特别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体育教师大多性格耿直,面对制度的规约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中要突出管理的人文呵护与精神关照,从而让规约文化走向文化自觉。有了自觉性才能使集体备课具有生命力。

3.模式化

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就是模式。人们在集体备课发展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模式。例如,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学区提出“十六字”集体备课模式,即“整体优化、分工编写、、课后反思”。这一备课形式融入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他们彼此支持,共享经验,共同成长。又如王高权老师提出了四种模式,即“说课研讨”型、“攻其一点”型、“个案引路”型、“同课异构”型。[2] 由此可见,模式化已经成为集体备课的发展主流,它也是集体备课一个重要的特征。

4.开放性

从哲学角度来说,开放性是具有开放性质的措施和形式。开放性能够吸纳更多的外来因素,利于对自身的审视,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传统的集体备课中,人员上仅仅限定在教研组或是年级组,时间上限定在某一课时的集体讨论,内容上限定在教材研讨的统一性,形式上限定在现场研讨,手段上限定在语言交流……这充分体现了传统集体备课的封闭性,这必然会阻碍集体备课活动吸纳外来的优秀文化元素。开放性是时代的精神特征,教学的开放性是新课程的基本特征,只有开放的教学,才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命的一段历程。[3] 以体育学科为例,开放性也是体育集体备课的内在诉求。它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 环境开放。体育集体备课活动不但要在教研组、年级组开展,还要跨学科开展,不但要在本校开展还要跨地域开展,在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中互相吸收优秀文化元素。② 时间开放。不但要课前集体备课,还要课后集体备课,形成良性循环。③ 内容多样。不但要对课时集体备课,还要对单元、模块、课题及训练等集体备课,不但要对内容、目标、手段等集体备课,还要对学情、教师、场地以及科技教学手段进行研究。④ 形式多样。不但要进行现场的集体备课,还要使用网络手段,如QQ群、学术论坛、博客等网络工具进行备课。

5.程序性

程序是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在集体备课的研究中,很多教师把集体备课的流程进行高度总结,而且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如姚燕涣老师提出的集体备课流程为:“个人研习互动对话建构知识菜单教学实践批判与反思以丰富教学知识。”[4] 夏玉成等老师提出的集体备课程序为:“聚焦问题确立主题共同研讨形成方案课堂实践跟踪会诊反思提炼聚焦新问题。”[5] 而韩梅老师则把集体备课基本程序总结为:“个人自备集体研讨定人整理验收检查形成个案教后反思。”[6] 由此可知,集体备课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窄化的集体备课,而是程序性思维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乃至教师的整个教育人生,集体备课赋予了人们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予了人们更开阔的眼界和思考的空间。同样,在体育集体备课中必须做到四点:① 确定程序的依据研究,即以什么理论为依据。② 程序的要素分析。③ 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④ 各要素的前后排列问题。

6.探究性

探究即探索研究。在这里所说的探究是指教师的探究性教学。集体备课的探究性是指在集体备课中有组织、有目的地使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掌握并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集体备课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集体备课中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投入探究过程,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说,探究性是集体备课的特征。那么具体到体育集体备课中探究又是如何体现的呢?① 研讨的内容必须有探究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或是在听课、评课中必然会有引发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面对当前的体育教学首先应有探究的可能性,即外在满足条件,同时还要有探究的必要性,即这个问题超于常规。② 探究不是“一言堂”或“权威表述”,而是平等交流,当然也需要资深教师从中引导。③ 可以适当分组,或是不分组集体互动解决实质问题。④ 体育知识归纳推广结论。⑤ 在体育教学中验证方案的效度。⑥ 反思与提升。

7.反思性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7] 反思的价值正如叶澜教授所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由此看来,反思也是集体备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基于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及特点,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反思什么内容呢?① 反思集体备课内容的全面性、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② 反思学习者的知识起点和发展性。③ 反思集体备课流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④ 反思问题探究的深刻性。⑤ 反思课堂效果达成度(分析成功点、反思失误点、捕捉灵光点、总结后续点)。⑥ 反思集体备课的评价标准客观性。

(作者单位:戴华,桂林市第十七中学;秦丹,谢卓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广西 桂林,541100)

参考文献:

[1]刘引.合作: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J].人民教育,2006(3- 4).

[2]王高权.对集体备课的理性审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0).

[3]余文森.试论教学的开放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9).

[4]姚燕涣.区域集体备课模式及流程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小学语文学科为例[J].教育导刊,2010,11.

[5]夏玉成,李彩仙.校本教研中“新集体备课”的实践与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9(1).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文5

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硬件建设是一个问题,而教师队伍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从我区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目前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新生力量――师范毕业生很难下得来,特别是农村边远的村级小学,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待遇又差,大多数师范毕业生不愿来。有的没办法即使来了,也是想方设法三两年就走了。另一方面,近几年城市学校不断新建和扩大规模,加上民办学校的高薪吸引,农村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走, 造成农村学校队伍老化、弱化和结构性缺编。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对于至今坚守在农村小学的大多数中老年教师来说,由于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的局限,很难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在观念上,一时半会儿难以转变。农村学校不是缺少课程资源,而是老师们对现有的课程资源往往看不到、挖掘不出、用不起来。这些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的新课程改革。

我认为农村小学课改之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政策倾斜。农村教育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师资水平低,而师资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待遇太低导致农村学校既留不住优秀人才、也不能吸引大学毕业生。因此,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并且向条件艰苦地区倾斜,向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倾斜,不能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条件应降低标准,且根据教龄长短进行加分;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指标数也应增加。这样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教学点)任教的作用。

二、捆绑结对。实行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结对捆绑制度,每所城区学校确定几所村小为课改同行合作伙伴学校。做到:城区小学每周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到村小上课一周,直接示范指导;村小每周或每月安排教师到城区小学听课;城区小学承担村小教师集体备课的指导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校际间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城区小学每周分别为村小上一节音乐、体育、美术和科学课;区教委对课改同行合作伙伴学校进行捆绑式教学质量评估。

三、低起点策略。根据农村小学和教师的实际,采取低起点策略,降低标准启动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建立学习制度,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要求农村小学教师每堂课后都要写教学反思,认真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这样能大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送课下村和带课进镇。一方面,镇中心小学定期到所辖村小送课,通过中心小学教师到村小上示范课、评课等,让村小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村小教师也定期带课进镇,到中心小学上展示课、汇报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与中心小学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经验,研讨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五、挂职锻炼。为了提高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水平,可以选派农村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到城区小学挂职锻炼。这样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城区小学课改浓烈的氛围,能领略到城区小学课改成功的经验,为返校之后组织开展农村小学课改工作做好有效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六、超周备课。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备课耗时多、实效低的现状,各镇教管中心每周组织一次全镇所有小学起始年级教师集体超“周备课”。每次集中前,同学科教师根据下周教学计划分工,研究其中部分教学内容;集体备课时,各人将自己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精心设计的教案提交大家讨论;集体备课后,各人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将教案修改、完善后打印颁发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不再重新备课,但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灵活处理。

七、学生成长记录本。农村小学教师要及时记载学生的成长轨迹。记录本中有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评价表,有学生发表的习作,有成功的小制作,还有获奖的书法作品等。“成长记录本”改变了以往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让农村学生获得了多方面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八、“课堂教学达标”申报评审。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整个全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调动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可以实行“课堂教学达标”申报评审制度。凡是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已经基本达到区教委提出的课堂教学实施标准的教师,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组织连续随堂听课,进行初评,最后由区教科所组织验收。验收合格者,由所在学校和区教科所分别颁发校、区级“课堂教学达标”证书。教师如果在三年内拿不到“课堂教学达标”证书,将不得晋升职称和参加评优。

九、“随堂优质课”证书。为促进、鼓励农村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区专兼职教研员深入农村小学随堂听课,主要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师生及生生之间是否有效互动、学生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学生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对村小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及时评价,并对达标者发放 “随堂优质课”证书。这样能调动农村小学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能有效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文6

关键词: 网络环境集体备课优越性促进措施

一、引言

网络正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这一系列的变化集中体现在教师备课中,催生新的备课理念和备课方式,网络集体备课方式就在这种变化中产生。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不仅指教师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更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本校教师之间,甚至本地区教师之间和不同地区教师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立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教案,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学设计为核心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集体备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充分实现。

二、网络集体备课的优越性

网络集体备课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避免了语言霸权现象,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延伸了研讨的影响时间,使一种基于小集体的相对封闭的传统行为变为一种社会化的全面开放的备课行为。网络集体备课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培养了教师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网络集体备课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通过对教师备课的统一要求,形成规范的网络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网络交流平台,跟踪并反馈教师的备课研讨情况,使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研究、反思交流、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

网络环境下教师集体备课主要有三个闪光点:

1.开展网络集体备课部分解决了如何提高备课效率,增进交流与合作的问题。对每一位教师而言,这带给他们的是具有传统的备课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价值。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师在抄写教案、查找资料等手工操作方面所花时间很多,有时往往为了完成任务而抄写“老教案”,使备课占用教师太多的宝贵时间,也挤占了教师真正用来准备上课的时间;而网络集体备课把教师用来抄写教案的大量时间真正用来准备上课,用来策划教学过程及创新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教师从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到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思考教学设计和测试手段上来。

2.开展网络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实现了资料共享,优势互补。主备人在备课过程中取众家之长为他所用,通过网络资料汲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呈现给大家的是比较完善的教案。通过“分工主备”,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示给他人,又从他人那儿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网络讨论交流,教师开阔了眼界,拓展了上课的思路,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通过网络讨论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及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结晶之时,也是引发个人思维火花迸发之时。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获取营养,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开展网络集体教学要求教师全面参与,在一次次的备课、研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融合集体的智慧,紧紧围绕预设―生成―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这种螺旋式教学,以团体的方式改变教师较为封闭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真正形成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的教学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教学艺术。

3.开展网络教学,通过电子教案为载体的集体备课研究促进了各学校实现现代网络教学管理目标。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研究是各学校从制度入手,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和考核制度,促进教师从学会使用到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通过校园网抽查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达到全面监控、重点检查、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效果。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保障机制,建设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专题网站,提炼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实现网络教学管理目标的现代化。

三、促进网络集体备课发展的措施

网络集体备课方式比传统备课方式具有无比的优势。但现实情况是,网络集体备课方式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应用效果也不明显。为了促进网络集体备课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处理好网络集体备课与传统集体备课的关系。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来分析,网络交流在时间、空间、参与者、活动内容以及民主性、重现性、知识分享等方面均胜过传统面对面交流。网络集体备课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放大专家的功能,而且可以在不相识的前提下,实现跨区域的同伴互助。但是,信息技术只擅长处理结构化所得信息,对于诸如氛围的营造、情感的交流、社会认同感的分享、举手投足等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则是网络交流的短处。对于传统集体备课来讲,其参与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是全面的、及时的和深刻的。网络集体备课的局限是传统集体备课的优越之所在。网络集体备课的优势又是传统集体备课的局限之所在。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一定要在关注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个性。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不备课,集体备课旨在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放大集体的力量。

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益。网络平台的教研内容可以看作是传统教研实践内容的映射。网络集体备课和传统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优势互补的。网络集体备课的定位,一是丰富了集体备课形式,使集体备课的形式各式各样;二是创新了集体备课形式;三是整合与补充了传统集体备课内容。网络集体备课应以传统集体备课为依托,积极探索新的思路、策略和方法。网络集体备课不应是传统集体备课的分离,而应根植在传统集体备课的土壤中。只有将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才能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2.要加强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的应用意识。我们认为制约网络集体备课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硬件设施,而是观念问题。在实施校园网工程的背景下,对于许多学校而言,硬件已不成问题,比硬件设施更重要、更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没有观念的转变,再高档的硬件设施也不会物尽其用。要把网络集体备课当作一项服务于基层教师的重要工作来做。网络集体备课开展的好坏,关键是应用意识的差距,是状态的差距。因此,转变观念,提高网络集体备课的应用意识是当务之急。树立资料观念、合作观念、共建观念对于网络集体备课的发展至关重要。

3.要完善网络集体备课管理机制。制定网络集体备课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制度化以后,不仅可以使教学要求覆盖到每位教师、每个学科,更可以保障教学与研究的完整性。要把网络集体备课活动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工作之一,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集体备课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制度的约束,解决信息传递中的障碍,保障网络集体备课活动顺利有序进行。通过评价制度的建立,教学管理部门把参加网络集体备课列入对教师进行的教学考核、评估等事项中,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网络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网络集体备课的评价要朝以下三个目标努力:评价指标系统化、评价过程工作化、评价手段网络化。制度的保障能够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促使学校在执行力度上下功夫,在管理规范和有效指导上作文章。

四、结语

网络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网络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有利于缩小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教学成绩的差距,从而整体性、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合作执教意识,凝聚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研究还是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巍.开创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新模式[J].信息技术教育.2004,(9).

[2]孔令权.浅谈利用网络论坛组织在线集体备课[J].江苏教育,2006,(11).

[3]冯伯虎,张久娟.我们需要怎样的网络教研[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2).

[4]王奇民.制约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外语界,2002,(4).

[5]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