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肖像描写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肖像描写作文范文1
[关键词] 鉴赏 肖像 能力 提高
我国古代绘画,很注重以形写神,做到形似神似,形神兼备。文学作品也注重刻画人物的外形,通过人物的形表现人物的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乎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①便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中学语文课本中,关于人物的肖像描写有许多经典例子。教师如能指导学生认真鉴赏这些例子,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下面,我就选取一些成功的肖像描写,对其在文中的作用略作分析。
一、通过肖像描写照应情节的发展
美学家王朝闻说:“曹雪芹是借肖像描写这艺术手段,服从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宝玉的眼睛描写林黛玉的作用便是如此:“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文中的“泪”,不但照应了小说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绛珠仙草所说的“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而且还为下文埋下新的伏笔。
二、通过肖像描写反映时代特点
人物的穿着打扮总是要深深地打上时代烙印的。比如,当人们一看到某作品中某一男人前额剃得光溜溜的,后面拖一长辫子,马上就可知道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清朝。《阿Q正传》中,鲁迅是这样描写假洋鬼子的:“一身乌黑的大约是洋衣,身上也挂着一块银桃子,手里是阿Q曾经领教过的棍子,已经留到一尺多长的辫子都拆开了披在肩上,蓬头散发地像一个刘海仙。”“洋衣”是帝国主义的印记,“银桃子”是革命党的标记,“一尺多长的辫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作者抓住这些特征,就准确地反映了时期的中国社会特点。
三、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的境遇和命运
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人物处境往往表现在其外貌上,读者即可通过人物肖像这把钥匙打开人物境遇命运之锁。如鲁迅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
第一次是祥林死后,祥林嫂逃到鲁镇时的情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扎着白头绳”说明她刚死了丈夫,正为丈夫戴孝,“两颊”“红”说明她对生活仍抱着希望,没有失去做人的信心,相信用自己牛马一样的劳动还能换碗饭吃。因此,作者的笔调是明朗、轻快多于忧郁、困厄。
第二次是她的第二个丈夫死后,从贺家坳来到鲁镇时的情景:“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这幅肖像,就是此时祥林嫂处境的真实写照:被婆婆强卖到贺家坳的祥林嫂,第二个丈夫贺老六死了,唯一的的儿子被狼吃掉,用以栖身的房子被族长收回,她已经走投无路了,生活濒于绝境,唯一存有的便是劳动人民坚强的生活意志。因此,作者采用阴郁、压抑、浓重、近乎绝望的色调来描写这幅肖像。
第三次描写的是祥林嫂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资格之后肖像:“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是惴惴的,有如白天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捐门槛”是被逼到死路上的祥林嫂对命运作的最后一次抗争,可鲁四太太仍不准她摸祭品,这就不但宣布了祥林嫂的抗争无效,也宣布了祥林嫂精神上的死刑,她完全绝望了,连心灵上一丝寄托都被彻底毁灭了,她再也无力挣扎,无力生活下去了。此时的祥林嫂,仿佛是个幽灵、木偶,已经失去精神依托的她,如果还有生命的话,那也只是躯体还有一口气罢了。所以此时作者的笔调是恐怖、绝望、黑沉沉的。
四、通过人物的肖像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②人物的内在精神总是表现在一定的外貌特征上,因此,“只要注意一个人的脸,就能了解这个人的灵魂。”③这张“脸”就是人物的外貌。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对王熙凤的描写则选取其头饰、裙饰、服装三个要点,极力铺陈其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和对荣华富贵的无厌追求,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空虚。
此外,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还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等。总之,成功的肖像描写,能在读者的想象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不仅能绘声绘色,使人物栩栩如生,而且还可以起到反映人物活动的时代特点、突出作品主题、引出故事情节等方面的作用。仔细鉴赏这些肖像描写,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精髓。
[注释]
①莫是龙《画说》
肖像描写作文范文2
关键词:三步教学法 作文
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必须有广泛的阅读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做后盾。如果没有这些,那么学生写作文如闭门造车。现在许多小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也头疼。我在教学中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一直在想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他们既写得轻松又具体生动呢?通过几年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我总结出了三步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所谓的三步教学法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先让学生看到题目就思考“写什么”的问题,将自己要写的内容在一定的范围内确定下来,然后再想“怎样写”,就是打算从哪些方面去写的问题,最后就是“怎样答”,即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如何去落实的问题。
这个三步教学法看似简单,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要做许多的工作。并不是你告诉了学生这个用三步教学法,他就可以写出来,然后写好了。在作文教学中,我在第一步教学生“写什么”时,常常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让他们看到这个题目要求,就要很快想到自己该写什么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是他们最拿手的,或者是感兴趣的,或者是熟悉的,在这样一个范围内,迅速地聚焦,确定目标。比如,作文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既然是写一个熟悉的人,那么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来着手,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因为这些人就是每天跟我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经常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他们现在看到作文要求都能很快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当他们在确定写作方向的时候,对写作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确定了写作的方向之后,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思考该“怎样写”。这一步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却包含了很多的内容。我们也以写一个熟悉的人为例来讲。首先,要想这个作文要从哪些方面去写这个人。写人的文章要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无外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几方面。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他的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可以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通过外貌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我们所说的外貌描写并不是要让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将所看到的一个人的外貌都写下来,而是要他们选取自己最能体现他性格或精神面貌的部分来写,这样才能突出你对他的了解,才能很好的体现出“熟悉”二字。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进行语言描写时我们要做到人物的语言准确,能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等。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如何做,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描写人物的动作时,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内心的活动的描写。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写人除了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我们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 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尤其是要体现这个“熟悉”二字,写的又是我们身边的人,更要从这些日常小事中去选材。
肖像描写作文范文3
今天,我们请来了赫赫有名的谭玲老师,她是广西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担任教育部规划课题“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专家评委兼南宁协作组组长。指导学生在全国40多家报刊、出版社公开发表作文1600多篇。她还是美术作文的创始人,1998年开创美术作文教改实验。美术作文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放飞想象,张扬个性,让他们易于表达,乐于表达,妙笔生花。今后的日子,妙妙姐姐就和“创粉”们就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大家都知道,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特点来写,可是有些同学却经常犯如下毛病:
一、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从头写到脚,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全都写个遍;头发、身材、穿着,一样不放过。费了许多笔墨,却没有一点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千人一面。许多同学描写外貌时,写的都是套话,无论写谁,都不约而同:“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或扁扁的鼻子,小小的嘴巴。身材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鸡蛋,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便是双胞胎,只要你仔细观察,也会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下面请听老师讲讲《戴进找挑夫》的故事:明朝有个叫戴进的画家,他最拿手的是画人物肖像,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人物主要特征,画得形肖神似。有一次,他来到南京,由于行李太多,就随便找了个挑夫帮忙。南京街上的人可真多,拥挤不堪,不知什么时候,戴进就和挑夫走散了。戴进这下可急了,这人生地不熟的,行李丢了,找谁去呢?急了半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他找来纸和笔,凭印象把那挑夫的肖像画在了纸上,然后拿着这画到街上向那些揽活干的挑夫打听。这招可灵了!挑夫们一看那画,便认出了画中人是谁,并告诉戴进那个挑夫住在什么地方。在挑夫们的指引下,戴进当天就找到了那个挑夫的住处,拿回了行李。从此,这件趣事也传为美谈。
听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如果戴进没有仔细观察挑夫的外貌,当然画不出挑夫的肖像。所以我们平时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特点,写作文时才能描绘出来。
让我们也来学学戴进,玩一个游戏“猜猜他(她)是谁”――仔细观察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抓住他(她)的特点写一段话,然后在班上念一念,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如果大家马上就能猜到,那么恭喜你,你成了戴进的高徒,掌握了如何抓住特点写外貌。
再来欣赏一个描写外貌的片段吧:“他,长脸蛋,尖下巴,一笑起来就露出两颗兔牙。一对招风耳像两把小扇子。最惹人注目的是右脸蛋上那一道疤痕,它可记录着一个淘气包的故事呢……”瞧,小作者不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而且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语言生动活泼,让一个淘气包的形象呈现于我们眼前。
小读者,你掌握了描写人物外貌的小窍门了吗?那就是――仔细观察人物外貌,抓住特点展开描写,语言要生动活泼。
趣味小练习
一、 抓住不同人的年龄特征,给下列描写外貌的词语分类。
鹤发童颜 满脸稚气 瀑布般的秀发 两鬓斑白 高大英俊 虎头虎脑 亭亭玉立 胖嘟嘟的脸蛋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饱经风霜的脸 慈眉善目 水灵灵的眼睛 眉清目秀 莲藕似的手臂
孩子:
青年:
老人:
二、 读一读下列描写外貌的佳句,它们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小弟弟的头发像圆圆的光头上扣了个茶壶盖,缺了门牙的嘴,一笑起来就像爷爷的缺牙嘴。( )
2.他长得像一根竹竿,瘦得像一根发过了头的绿豆芽。( )
3.邻居张奶奶满脸的皱纹像核桃壳,一笑起来成了一朵盛开的。( )
4.体育老师的每一根头发似钢针,倔强地立在头上。( )
5.小表妹扎着一对羊角辫,一跑起来就像一个拨浪鼓。生气时她的小嘴撅起来能挂一把油壶。( )
肖像描写作文范文4
[关键词]课堂小练笔 作文 内容具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84-01
一、高年段小学生作文内容具体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与内容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但从目前学生的作文水平来看,能达到课标学段的要求者并不多。
很多老师有这样的经历,在学生的作文上写上内容不具体的评语,可是学生却觉得写得挺好,并来询问老师为什么写得不具体。通过教学总结,发现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不具体的毛病以及原因:
第一,粗心大意式:叙事只有事情梗概,写人只有人物的粗略描写,读来让人印象不深,知之甚少。
第二,主客不分式:主要人物或事件记叙描写不多,把主要篇幅花在记录次要或者无关的事情上。
第三,流水记账式:没有重点的全盘记录,学生不会使用描写,虽然也知道要具体写哪方面的内容,可是技巧的缺失导致不会通过描写去把内容写具体。
在现行的课堂小练笔中,如果课堂小练笔设计目的不够明确,或是纯粹抒发空洞的情感,或是说一番大道理,就会使练笔流于形式。练笔后的评价不够到位,更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效果。
二、设计课堂小练笔的几个策略
(一)依据课文内容,找准切入点
1.有情可表时举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向学生传达着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在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达到和课文情感的共鸣时,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通过“举象”(列举生活经验中的具象)的方式抒发出来,形成具体的文字,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空洞抒情。
2.精彩描写处仿写。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运用了多种描写的手法,值得学生模仿借鉴。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进行课堂练笔,可以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借鉴把事物、把文章写具体的手法。
(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明确课堂小练笔要求,在课堂小练笔的设计中提出“内容具体”的明确要求。在开始练笔前,因势利导,结合课文的特点提示写具体的方法。
三、具体的课堂模式
学生在进行写作前应至少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头脑中要具备相关的主题知识、读者的知识、遣词、造句、谋篇的技能;二是明确写作任务,有写作动机。课堂前半段的教学,蕴育写作情感,形成、明确学生的写作动机,习得作文内容具体化的技能,获取写作主题内容,然后运用课堂小练笔表达成文,培养作文内容具体化的能力。通过实验修正,本课模式一般结构为:
1.生成练笔信息——了解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收集、获取与练笔有关的内容、素材。
2.激发练笔动机——酝酿情感。结合课文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深入品读,把握人物品质和课文主题,蕴育写作情感,形成、明确学生的写作动机。
3.写作方法小结——写法指导。通过本环节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堂练笔的核心要素:通过具体的内容突出人物特点,深化主题的写作技能。
4.明确写作任务——提出要求。结合课文实际提出练笔的要求:注意运用使作文内容具体化的方法。
5.进行写作评价——练笔交流。运用课堂之前学结的写作技能,把自己的感情通过课堂小练笔表达出来。然后根据课堂实际,教师适当调控开展自评、小组互评、师评,以及小练笔的交流。
四、课堂小练笔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将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老师当学生完成小练笔后,要及时组织交流,准确评价,从而优化“练笔”的效果。课堂小练笔的评价既要讲层次性,又要有针对性地评价练笔呈现的内容是否具体,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一)建立合作评改小组
做好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调查与测试以后,根据掌握的材料,以写作水平相近为原则,四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推选一名组长,全面负责设计本组的评改活动。合作小组在活动时围成一圈,这样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也便于开展合作型活动。
(二)运用分类评价方式
SOLO分类评价理论将学习成果划分为五个层次或称五种结构,五种结构及其含义如下:1.前结构;2.单一结构;3.多元结构;4.关联结构;5.拓展结构。运用本理论对学生的课堂小练笔成果确定评价等级,以帮助学生和老师清楚了解学生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作文内容具体化能力的发展程度。
【参考文献】
[1]郭家海.发展性评价量表在写作训练中的运用研究
肖像描写作文范文5
写作文离不开多写多练,但是盲目的多写多练只是“量”的累加,其结果只会事倍功半。借鉴别人的经验,无疑是一种提高自己写作技巧的捷径。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吸引读者,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写好作文的开头至关重要。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作文开头的方法。
二、指点迷津
抒情式:这种开头感情充沛,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
例:在我的日记本里,珍藏着几朵山。它叫我惭愧,催我奋发。今天我拿出一朵枯萎的山嗅了嗅,顿时一股清香沁人肺腑,撞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简叙式:这种方法最为常用,一般用来交代情况。
例:我和王江是同班同学。他爱踢球,我爱打弹子。上学一块儿去,放学一块儿回。凑在一起写作业,他抄我的,我抄他的,“合作”得很好。就这样,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情景式:这样的开头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噔!噔!噔!”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那么急,那么快,我就知道,准是妈妈回来啦。我急忙把门打开一看,只见妈妈拎着大包、小包早到了家门口。
衬托式:这种对比描写是借助别的事物来表现自己要写的事物。
例:岁月匆匆,一去不复返。在这十年里,我经历过的事情就像满天的繁星,多得数不清,而那一件事情却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设问式:这种方式以问句来激起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阅读、探究的欲望。
例: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一连好几天,班里冷冷清清的,课间没有了笑声,没有了欢乐,连说话声都很轻微。这是怎么回事呢?
肖像式:以描写外貌(外形)的方式开头,这样会使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较为突出。
例:我叫玲玲。个子不高,皮肤白皙,很多人叫我白妞。你可别以为我是那种娇滴滴的奶油娃娃,我可爱动了:夏天爱游泳,冬天爱滑冰,平时爱弹琴,爱跳舞。
比拟式:这种开头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例:夏夜的星空是多么美丽呀!那些闪烁的星星是那么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在看着我,照着我,使我产生了许多幻想。
肖像描写作文范文6
仿写是以课文的句段篇章为样本进行模仿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模仿对象,可以将仿写形式分为: 仿标题、 仿语言、仿句子、仿内容、仿手法、仿结构。
一、仿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好一个题目,就算是作文成功了一半。
课文的题目大多既朴实又恰当。以人名地名或物名拟题的有《藤野先生》《故乡》《海燕》等,以时间或事件拟题的有《春》《散步》等。《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就是主人公,《智取生辰纲》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主要事件,《风筝》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有的课文标题也新颖别致。如《紫藤萝瀑布》的题目运用比喻手法;《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题目有双重含义,既指爸爸种的花儿败落了又指爸爸去世后家庭“败落”了。
拟标题的方法技巧众多。假如学生能认真揣摩课文的题目,明白了题目与文章中心内容的关系,拟题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二、仿语言
仿语言是品味课文的词语,学习用词以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
课文语言规范,大多用词简炼、准确、传神。如朱自清《春》第三自然段中的“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小草出土的情态、质地和色彩,突出了春草新嫩的特点,表现小草毫不张扬却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传神起来,不能只靠品味课文的几个词语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学生不仅要积累丰富的词汇,还要明其意知其用法。如魏巍《我的老师》中“狡猾”和《我的母亲》中的“野蛮”都是遣词的典范。这里“狡猾”“野蛮”都是贬词褒用,都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淘气的个性。假如换成别的词语或删去,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三、仿句子
仿句子就是通过赏析课文的句子,学会运用句式、修辞方法等使句子不仅简明流畅而且生动形象。
先说仿句式。句式有好多,如单句、复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容易仿写。在此主要说仿修辞方法。学生可以仿写朱自清的《春》,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一种景物;也可以模仿《列夫·托尔斯泰》用比喻、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描写人物的肖像;又可以模仿《敬畏自然》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发表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
四、仿内容
内容是文章的血肉。仿内容就是学生用课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课文涉及的主题很广,如爱国篇《最后一课》《邓稼先》,亲情篇《背影》《我的母亲》,友情篇《羚羊木雕》,励志篇《丑小鸭》《送东阳马生序》,民族风情篇《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警示篇《敬畏自然》《喂——出来》,科普篇《看云识天气》《奇妙的克隆》等等。如果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就可以提升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从而他写的文章就有可能成为好作品。
朱自清的《背影》写的虽然都是父亲平凡普通的小事,但蕴含在朴素语言中真挚的情感却感动了每一位读者。学生们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双亲,想起了他们的一些琐事。此时模仿课文写下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假如能长期坚持仿写,学生写作时就不再觉得“没什么好些的”了。
五、仿手法
在课文中可供借鉴的的写作手法相当多。如象征、对比、夸张讽刺、托物言志、设悬念的手法。《爱莲说》以、牡丹花来衬托莲花的品性,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学生可以模仿这篇课文写如此《粉笔颂》《赞小草》之类的文章。
仿手法,不局限于模仿篇章的写法,还可以模仿段落的写法。鲁迅《背影》中父亲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情景是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我’的感受”的思路来写。这样写有利于父亲形象的塑造,有利于主题的深化。这样的写作套路的适用范围相当广,可以用于“母亲呵护”“父亲训责”“教师教诲”“同学关爱”等情景。只要在细节上下点功夫,完全可以避免雷同的。
六、仿结构
仿结构就是理清课文结构,使自己的文章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文章的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和并列式。写作顺序有三种。一按时间顺序写。如鲁迅的《故乡》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安排情节,全文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记叙顺序。二按空间位置顺序写。如《故宫博物院》的作者是按游览路线,即从南到北的顺序来介绍故宫建筑物的特征。但有的课文既按时间顺序记叙,又有空间位置的变换。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感情变化为暗线,以时间顺序叙述作者“在东京——在仙台——在北京”的情景和感受。三按逻辑顺序写。如《奇妙的克隆》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这样说明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有条理地介绍了克隆知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表明,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载体,重视课文阅读与作文训练相结合,丰富写作素材,采取多种有效的仿写方法,就能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关寿.《从课文中学写作文》
[2]熊政.《“课文作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