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鸟的天堂 教学 领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94-01

领悟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教学意识和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展开领悟式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探索,并从深刻的体会实践中形成语文基本素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鸟的天堂》时,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思维特征展开教学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领悟写景,培养主动思维意识

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并做出生动解读:清澈的河水,轻盈的小船,自由自在地徜徉于乡村美景中,树叶绿得可爱,迎面突然出现一棵巨大的榕树,这棵大榕树几乎是卧在水面上的,给人的感觉就是赏心悦目。到这里,文中没有出现鸟的影子,描写的大多是静景,这些景物描写目的何在呢?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学习思维开始启动。学生甲认为:这里的景物描写让人感觉舒适,其实是一种铺垫,为群鸟的出现做铺垫。这里虽然没有鸟,但每一句都没有离开主题。学生乙说:“鸟的天堂”先描绘“天堂”后写“鸟”,这样的安排非常巧妙。从学生的回答中可知,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学习思维已经顺利启动,对静景的认识提升到一定境界,这就是一种思想领悟。教师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认知起点,对文本设计展开全面权衡,并形成了自我认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频度,教师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阅读活动,并给出具体阅读要求:阅读文本时,要想想文章主要讲什么;理清作者写作思路,课文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在介绍景物描写特点时,有的学生说:景物描写分为静景和动景两种形式,无论静景还是动景,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触动,也为写作主体形成重要辅助作用。

二、领悟情感,引发认知共鸣

在涉及作者情感表达问题时,教师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展开详细解读,很多学生找到这一句:“一只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作者单单挑出一只画眉来重点描写,其用意何在呢?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如果只写群鸟,难以给人带来清晰感知,从这只可爱的画眉鸟身上,我们感受到作者那浓浓的爱惜之情。作者描写鸟的天堂,不只是写自己的发现,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类和鸟类要和谐共生的大主题,特别是我们人类,要主动保护好环境,这才是作者表达的主旨要义。”为了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师让学生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鸟的天堂”。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教师跟进指导。在学生展示成果环节,很多学生的简笔画都带有鲜明的情感因素,力求将“鸟的天堂”描绘得更美。

三、领悟写法,提高习作仿写水平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单元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在具体施教时,教师设计小练笔训练,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转化。教师先让学生讲述记忆中的自然风景,注意体现静景和动景的有机融合。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讨论,纷纷讲述自己的经历。其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景色介绍做出客观评价。最后发动学生根据文本写法进行实践操作,学生进入了紧张的构思书写操作中。在展示习作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由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参与班级展示。有的小组送交习作如:“我的家乡背靠一座大山,每次回去我都要爷爷陪我爬山。崎岖的山路上,各式各样的野草和野花,好像都在向我招手,大概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偶尔有野兔出没,一闪就消失了,真是快如闪电。那嶙峋的山石高高屹立,像守卫大山的卫士,真的好威武。当我登上顶峰时,回顾山下,还真有‘一览众山小’的味道。听爷爷说,这座山可不简单,有着很多故事和传说,我每次都要爷爷讲几段给我听,可我都记不清了,记得最清楚的是那如仙境般的美景。”学生习作注重景色描写,有静景也有动景,二者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幅幅完美的图画。学生习作语言生动、形象,介入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为景色描写增添浓重色彩。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2

一、激发求知欲,让课堂充满思考

在教学《火烧云》第一小节时,一位学生质疑:“老师,一些动物为什么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这一问题还真难住了学生。于是,我说:“是呀,小动物怎么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你们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好吗?”学生又读起了课文。

一位学生举手说:“因为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本身的颜色不同,所以在霞光的照耀下它们便产生了不同的颜色。”

另一位学生补充说:“我认为火烧云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它的颜色也就在不停地变化,不同的火烧云照在不同的小动物身上,其颜色当然是不同的。”

这是深刻思考的成果,也是满足学生好奇、好问所带来的成功。

二、激发交流欲,让课堂充满灵动

研读《蒙蒙细雨》这一课时,学完课文之后,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用《蒙蒙细雨》作题目?全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各种各样的想法、说法出乎老师的预料。说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无不体现文中老师的助人精神。

――那雨小得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而文中老师的行为正如细雨和蚕丝一样,所以用《蒙蒙细雨》作题目。

――蒙蒙细雨虽然小而细,但如果没有它,春草将不会生长,春花将不会开放,同样没有老师,我们将不能很好地成长,没有老师,我们将迷失方向。文中老师的责任感和遵守诺言的人格将影响学生的一生。用《蒙蒙细雨》作题目有以小见大的效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老师人格的写照,《蒙蒙细雨》这一题目正是从这句格言中引申出来的。用《蒙蒙细雨》作题目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

试想,没有很好地合作,没有很好地交流,学生能说出这些答案吗?从以上的例子也不难看出,只要老师能提炼出有价值的、有利于学生交流的问题,学生的交流欲是可以得到激发的。

三、激发成就欲,让课堂充满自信

学习《鸟的天堂》一课,在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作者具体描写了一只鸟:“一只画眉飞出来,给我们的拍掌声一惊,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我趁机进行了写作训练:同学们,鸟的天堂里到处都是鸟,你能想象一下其它鸟的情景吗?

一学生写道:一只乌鸦站在树枝上,它全身黑黑的,像搽上了黑油漆一般。“咔嚓”一声,它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有一学生是这样写的:树枝上站着一只鹦鹉,它有一双黑宝石般闪闪发亮的眼睛,它正在模仿游客的声音“欢迎你们,欢迎你们!”

学生在朗读自己的作文中,成就欲得到了满足。如果老师能要求这些学生课后把文章读给其他同学或家长听,那就更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了。可以说,只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提供他们自我发展的平台,学生的成就欲就可以得到激发。

四、激发创造欲,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林海》这篇课文,一位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教学环节:老师想把课文第二段拍成一部电视散文MTV,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林海,请你帮老师设计一组电视画面。并相机诱导:要拍好一组画面,并拍出特色,就要深入研读文本。现在就请大家在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与伙伴合作研读,商量设计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最美的电视镜头来。经过细读和热烈的讨论后,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林海的岭真多啊!有高点的,有矮点的,有长点的,有短点的,有横着的,有顺着的,看了让人心旷神怡。”

一位学生说:“兴安岭真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呢!”

一位学生说:“林海,可是名副其实的林海,它广阔、浩大,它绿得可爱,绿得难以形容,起风时,它还能掀起不小的浪花呢?”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小学生;全天候阅读;实践探索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据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决定这个人的终生成就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品位的培养,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光靠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拓展小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成了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近几年,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天的早晨、课堂、中午、傍晚这三个时间段,引导学生开展古文阅读、文本导读、美文诵读、故事阅读的“全天候阅读”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早晨――古文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我们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每天早上七点半,班级里总是会传来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这些读书声与其它班级不同,同学们读的是“学而时习之”、“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人之初,性本善……”等古文经典名篇、名段。这就是我引导学生开展的“全天候阅读”的第一个活动――相约七点半,阅读古文经典。

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沃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很多专家、学者研究表明,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够有地开发学生的记忆力,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在晨间开展经典古诗文阅读。由于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再加上古诗文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古诗文阅读的作用,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1.诗词比读。对比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对比阅读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相同作家不同作品、不同作家同类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能力,点燃创新能力。因此,在“相约七点半,阅读古文经典”中,我采取的第一种形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比读。例如,可以把《渭城曲》、《别董大》这两首古诗同时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熟读以后会发现这三首古诗都属于送别诗,但同样是送别诗,却有不同。同学们经过细细品位,能够发现《渭城曲》是以乐景写悲情,《别董大》是以悲景写豪情。然后,让学生去细品这两首古诗的名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他们的阅读眼界就开阔了,阅读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发散。

2.古文接读。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古文,具有阅读时朗朗上口的特点,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记、去背,他们就很容易产生“诵读疲劳”,为了避免让学生产生这一种“诵读疲劳”,实践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古文接读的形式。所谓古文接读,就是选定某一古文名篇,然后对其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解处理,供不同组的学生进行诵读。当学生通过诵读熟练地掌握自己分配到的古文段落以后,再在七点半进行古文的分组接读。这样的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并且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创设古文诵读氛围,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名著“扮读”。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留下了许多的名著,这一些古典名著的篇幅比较长,而小学生的阅读积极还是不丰富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实践中我采取了“扮读”的形式。“扮读”就是让学生根据古典名著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的阅读形式,这一种形式正是因为迎合了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因此深受他们的喜欢。例如,对于《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这一片段内容,采取分角色扮读的方式,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孙悟空的机智,唐僧的迂腐,白骨精的狡猾,从而对名著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深刻的感知与体验。

二、课堂――文本导读,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课依然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我主要对学生进行课文导读,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抓“重点”。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导学应紧跟文本重点,以对“重点”的研究为基础,有机地展开对文本的教学。教学设计要以“重点”为圆心,再慢慢向边缘扩展,在把握住阅读学习延展性的同时不忘其整体性,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可以抓住“天堂”这一重点内容进行学习,提问:鸟的天堂的哪里?这里为什么被作者称之为鸟的天堂?……通过对重点的把握,加深学生文本阅读的有效性。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4

1 根据教学设计,准备课件及媒体资源

每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它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因为我们是乡级小学,由于条件限制,孩子们的视觉认知非常浅,所以利用电教媒体把小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以及很抽象的一些东西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课文《赵洲桥》,如何让学生理解赵洲桥的雄伟和美观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的感受赵洲桥的伟大创举,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事物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适时的利用电教媒体资源,能帮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新的知识。以《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为例,课文的重点是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那么怎样来渲染这个景观呢?学通过课文介绍,再来对照投影片,学生就能从中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媒体资源,把握时机

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对景物有了感知。

3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捕捉时机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5

近代,国外不少教育家也对情境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20世纪5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把情境教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他在成人外语学校中首创了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将学习和唱歌(音乐)、游戏、演戏等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学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教学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这种暗示是由情境提供的,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人们从情境中得到多种多样的暗示,这种暗示不仅能使受教育者学得好些、多些、省时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的潜力,从而提高个体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学习的需要,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洛扎诺夫从理论上解决了情境教学的根由问题――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从实践上把情境教学推广到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情境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满着情感,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运用信息手段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受到陶冶,掌握知识。运用信息手段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是从情与境,情与景,情与理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使情感活动,认识活动充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交融的导入情境

语言描述是所有教学情景里最常用也是实现成本最低的一种。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的是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语义代码。语言描述引导创设问题情景,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提高“意义建构”的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加入了形象的图形动画,把静态的艺术语言变为动态的画面。学生在可视性的问题中探索艺术的魅力。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到信息,教师主机控制下输出信息,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选择从网上下载信息。总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程度,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策略,或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人机交互的内容和方式使美术语言情境更加丰富多样。

如二年级语文课本的《海底世界》。本课属于二年级学生刚刚学过的课文,耳熟能详,是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挖掘的情景资源。后半部分则很好的埋设了教学知识点:热带鱼姐妹对应图片的左右翻转;海螺兄弟对应图片的上下翻转;螃蟹一家子四口对应图片的旋转。这样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逼真的网络环境创设生动形象的讲解情境

语文教学中的讲解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没有必要每次都作系统的讲解,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寓讲于“画”,寓讲于“演”,寓讲于“思”……使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例如《鸟的天堂》一文,大榕树的外形、群鸟纷飞的样子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采用下面的几步:1、课件在灵动的音乐声中展示大榕树的图片。让学生获得新奇感,产生学习兴趣。2、课件逐次“画”出以下画面:榕树越来越大出现一只鸟出现一群鸟。让学生自然体会作者写作时的观察顺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再次出示群鸟围着大榕树纷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描绘介绍。4、课件播放鸟的天堂的视频,让同学们观察,然后以争当小导游的形式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教学过程,恰到好处的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抛弃了繁琐的讲解,寓讲于“演”,寓讲于“思”,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榕树的特征,又指导学生在说明事物时要准确的运用词语以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与过去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营造文化情境常采用卡片、道具、图形、实物以及模型等工具有了天壤之别。现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甚至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开拓了语文情境教学的新天地。

三、立体、活动的多媒体学习环境营造的语文“宏情境”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范文6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进行立体设计

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关注全体学生,而众所周知,每个儿童在各个方面都有差异。教学设计及实施时都应将这点考虑进去。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面向全体?

1.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

如我教《荷花》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能说出好在哪里的理由就更好了。

(2)全班交流,特别引导学生从更多个角度体会“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并从中选一个最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其中的味道。

(3)请同学们边看图,边同桌互相讨论,想像一下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干什么?把体会到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随后全班交流。

(4)引导同学们直接与荷花对话:想对冒出来的荷花说些什么?自由说,全班交流。

这样设计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每个步骤都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在提读书要求及课中练笔时,都实行了分层,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

2.要进行立体的设计

这里所说的立体设计,不是指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而是指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得到更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语言积累、情感、品德、学习方法、习惯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根据课文实际、学生实际即教学实际进行有机整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有所得,而不是做些表面的文章。

二、科学分配时间,合理安排序列

一堂课的时间是40分钟,不会多也不会少。因此,在40分钟内取得教学的高成效要用智慧。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选准教学的突破口,适当改变教学序列。这不但合理,而且还能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兴趣。

所谓变序教学,就是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直入重难点或抓住关键语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我的战友》可引导学生紧扣文中“纹丝不动”一词来展开教学,《草船借箭》可紧扣“神机妙算”来展开教学,《卢沟桥的狮子》可紧扣“形态各异”来教学,《鸟的天堂》可紧扣“天堂”来教学等。还可抓住关键句,串联整篇。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一句,《桂林山水》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都是课文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来组织教学,就能将全文连成一体,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此外还可运用直奔重点、用结尾切入等方式。

三、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学习情绪

心理学认为,人在留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因为注意力能使我们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的注意力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随时组织教学,在讲知识点、重点的时候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低年段的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低年段的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小时15分钟左右,维持他们的注意力是低年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注意力的调控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开课要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设计要能抓住学生。课中要利用多种手段稳定学生的注意力,以下手段值得借鉴。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脑动画、录音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学习。

2.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

游戏和比赛是儿童喜欢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情绪。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很集中,兴趣也浓厚,可以轻松的接受知识。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上赛读的方式就大受学生的欢迎。

3.有效利用教师神态、语言及口诀

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很大。教师声情并茂地上课,最能抓住学生。教师可通过重音、停顿等的处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引起注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态势语,如眼神、动作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暗示,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此外,一些提示性的口诀也能迅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收到较好的效果。